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胃虚寒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探析
1
作者 李沛琼 孙丽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探讨孙丽平教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经验。孙丽平教授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位在脾胃,内因责之为小儿脾常不足,稚阳未充,外因责之为气候寒冷、过食寒凉及药物所伤,本病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两期治疗,发作期以“软坚散结,温中... 探讨孙丽平教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经验。孙丽平教授认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位在脾胃,内因责之为小儿脾常不足,稚阳未充,外因责之为气候寒冷、过食寒凉及药物所伤,本病分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两期治疗,发作期以“软坚散结,温中止痛”为原则,宜用天术散加减,消补兼施,以消为主;缓解期以“补脾益气,温中补虚”为原则,以补为主,宜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 天术散 孙丽平 中医疗法 儿童
下载PDF
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付殿跃 李志新 +2 位作者 焦永波 赵伟 张温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3期143-148,共6页
目的 探讨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120例胃肠结热证小儿ML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点穴组、揿针组、联合组,每组40例。3组予以头孢克肟、利巴韦林治疗,在此基础上,... 目的 探讨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5月120例胃肠结热证小儿ML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点穴组、揿针组、联合组,每组40例。3组予以头孢克肟、利巴韦林治疗,在此基础上,点穴组予以脏腑点穴,揿针组予以揿针治疗,联合组予以脏腑点穴联合揿针治疗。统计3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参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G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7.50%(39/40),高于点穴组的80.00%(32/40)、揿针组77.50%(31/40)(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主症和次症积分、淋巴结横径及纵径低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免疫球蛋白A、G水平高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乳杆菌、双歧杆菌高于点穴组、揿针组,肠杆菌、大肠埃希菌低于点穴组、揿针组(P<0.05)。点穴组与揿针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脏腑点穴配合揿针治疗胃肠结热证小儿ML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缩小增大淋巴结,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纠正肠道菌群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 儿童 胃肠结热 脏腑点穴 揿针 肠道菌群 C反应蛋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意义
3
作者 胡春玲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临床资料,均行常规超声及CDFI检查,统计肠系膜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临床资料,均行常规超声及CDFI检查,统计肠系膜淋巴结炎检出情况,并以临床综合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验证两种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比较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流状况变化;比较本病与非本病患儿最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差异;分析超声图像表现。结果:86例疑似患儿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68例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其中常规超声检出60例,阳性检出率为88.24%;CDFI检出67例,阳性检出率为98.53%;CDFI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常规超声(P<0.05);kappa检验显示,常规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尚可(kappa=0.698,P=0.000),CDFI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与临床综合诊断的一致性极好(kappa=0.897,P=0.000);68例患儿治疗后无血流占比高于治疗前(P<0.05);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最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高于非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P<0.05);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系淋巴结多分布于右下腹,形态呈椭圆形、肾形,包膜完整,呈均匀低回声,皮髓质界限模糊,且血流显像存在血流信号,以条状血流多见。正常肠系膜淋巴结:可探及淋巴结分布于右下腹、脐周居多,形态上呈长椭圆形、肾形,低回声,血流显像示内部无血流信号,也可伴星点状血流。结论:CDFI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中价值较高,可提高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准确度,便于开展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超声图像表现
下载PDF
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梁桂玲 曾琴 +3 位作者 韦府琼 覃莉虽 杨丽姐 方显利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儿科收治的8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儿科收治的8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比较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及腹痛复发率。结果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激光治疗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中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腹痛症状,降低腹痛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穴位贴敷 激光治疗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下载PDF
疏肝和胃汤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经验探析——以凌湘力教授经典医案为例
5
作者 陈晶晶 冷丽 +2 位作者 刘林 梁梦 左金兰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凌湘力教授认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导致的腹痛病在大肠筋膜,与肝脾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气机失调,脾胃肠腑气滞,不通则痛,基本治法以调肝理脾、调和气机、行气止痛为主,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小儿腹痛肝脾不和型,收效显著。疏肝和胃... 凌湘力教授认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导致的腹痛病在大肠筋膜,与肝脾密切相关,其基本病机为气机失调,脾胃肠腑气滞,不通则痛,基本治法以调肝理脾、调和气机、行气止痛为主,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小儿腹痛肝脾不和型,收效显著。疏肝和胃汤由柴胡、白芍、枳壳、香附、郁金、茵陈、金钱草、黄芩、炒谷芽、炒麦芽、延胡索、甘草十二味药组成。全方共奏疏肝和胃、清热利湿止痛之功,纠正肝胆脾胃气郁湿热等失衡失和之状态,适用于肝脾不和兼有湿热内蕴者。对经典医案进行了总结,以资校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名老中医 疏肝和胃汤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气机
下载PDF
孙丽平基于“态靶结合”理论辨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经验
6
作者 曹彦 孙丽平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7期776-779,共4页
通过分析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结合”理论的内涵,基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实践,孙丽平教授探索性的将“态靶结合”理论应用于本病的诊疗过程以提高临床疗效。孙丽平认为此病之态最初为“气虚态”,进一步可发展为“气滞态”“痰... 通过分析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结合”理论的内涵,基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实践,孙丽平教授探索性的将“态靶结合”理论应用于本病的诊疗过程以提高临床疗效。孙丽平认为此病之态最初为“气虚态”,进一步可发展为“气滞态”“痰凝态”。制订调态的基本治则为健脾消积、理气化痰、软坚散结,并在调态的基础上提出以腹部彩超结果及主要症状作为靶点,选择靶药、靶方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有效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肠系膜淋巴结炎 态靶结合 腹部彩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 被引量:4
7
作者 黄勋 周海燕 +2 位作者 陈黎 姚俊丽 孔令万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5期542-545,共4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84例中寒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抗感染或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每组42例。治... 目的探讨和分析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寒型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84例中寒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抗感染或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中药热奄包治疗),每组42例。治疗2周后,比较2组临床总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淋巴结大小变化及安全性评价。跟踪随访1个月,对比分析2组疾病复发情况。结果通过对比分析,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83.33%,35/42)(P<0.05)。治疗后2组的主症和次症得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腹痛消失时间、体温、食欲、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肠系膜淋巴结长轴直径、短轴直径、纵横比较治疗前均缩小(P<0.05),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跟踪随访1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中寒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治疗病程,缩小肿大的淋巴结,降低疾病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热奄包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寒型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姚美美 隆红艳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nnemann综合征,多因病毒感染胃肠引起,极少数由细菌感染或虫毒寄生引发,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腹痛,部位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有压痛,无反跳痛,疼痛性质可包括隐痛、钝痛、胀痛、痉挛性疼痛,时发...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Brennemann综合征,多因病毒感染胃肠引起,极少数由细菌感染或虫毒寄生引发,亦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腹痛,部位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有压痛,无反跳痛,疼痛性质可包括隐痛、钝痛、胀痛、痉挛性疼痛,时发时止、时轻时重。目前西医主要采用抗炎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但本病易反复发作,病程长,患儿依从性差,若病情迁延,常致慢性再发性腹痛,进而导致食欲不振,发生贫血、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中医学将其归属于“腹痛”范畴,认为本病病因除腹部中寒、胃肠热结、脾胃虚寒外,还包括乳食积滞和瘀血内阻等,病位主要在脾、胃、大肠,病机关键为脾胃肠腑气滞,不通则痛,临床多以内治法结合中医特色外治法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在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缩短病程、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较西药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中医学论之,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病机做出阐述,对内治法、内外合治法,尤其是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灸法、穴位贴敷疗法、推拿疗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梳理,以其有效率为基准,总结出可用于指导临床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 中医 研究进展 小儿
下载PDF
桂枝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对学龄前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疗效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奕岑 梅金枝 +1 位作者 章恒端 曹丽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究桂枝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对学龄前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87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设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抗生素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 目的探究桂枝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对学龄前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21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87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设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抗生素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桂枝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系淋巴结双径、不良反应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疗效为95.45%(42/44),比对照组79.07%(34/43)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系淋巴结长、短径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PCT、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汤加减联合抗生素治疗学龄前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疗效确切,抑炎作用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 儿童 桂枝汤 抗生素
原文传递
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鉴别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疑似小儿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阳性预测值、灵...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鉴别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疑似小儿急性阑尾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均接受高频超声检查。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120例患儿中54例确诊为急性阑尾炎,66例确诊为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20例患儿经高频超声诊断,其中急性阑尾炎阳性50例,阴性70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阳性62例,阴性58例。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6.00%(48/50)、88.89%(48/54)、96.97%(64/66),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3.55%(58/62)、87.88%(58/66)、92.59%(50/54)。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儿童急腹症的重要辅助措施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小儿急性阑尾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鼻咽部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杜玉晗 王海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鼻咽部感染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关系,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鼻咽部感染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经超声诊查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鼻咽部感染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关系,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鼻咽部感染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经超声诊查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16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期诊断为慢性胃炎的63例患儿。分别统计合并鼻咽部感染的患儿的数量,对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组内性别、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9 6)。流黄涕≥10 d (P=0.000)、咽充血/不适(P=0.000)、恶心(P=0.000)、鼻后滴流(P=0.002)、颈淋巴结肿大(P=0.000)、OSAHS(P=0.000)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得出流黄涕≥10 d(P=0.000)、咽充血/不适(P=0.000)、鼻后滴流(P=0.000)、颈淋巴结肿大(P=0.000)、OSAHS (P=0.000)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恶心(P=0.929)不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鼻咽部慢性感染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具有显著相关性,但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慢性鼻咽部感染 儿童 肠-肺轴
下载PDF
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陈龙飞 《上海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40-42,80,共4页
目的 :观察王氏保赤丸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选择王氏保赤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复... 目的 :观察王氏保赤丸对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选择克林霉素棕榈酸酯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选择王氏保赤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及炎症指标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 0.05),炎症指标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王氏保赤丸治疗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改善炎症指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值得在基层儿科进一步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 王氏保赤丸 疗效
下载PDF
保和丸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13
作者 方吉琴 成莹 吴慧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究保和丸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和丸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究保和丸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ML)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和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西医疗效,中医疗效,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肿大淋巴结数目及横径、纵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儿西医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中医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腹痛缓解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分别为(3.75±0.63)、(6.72±1.22)d,均短于对照组的(4.94±0.87)、(7.83±2.0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数目及横径、纵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患儿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均明显短于治疗前,肿大淋巴结数目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肿大肠系膜淋巴结横径、纵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肿大淋巴结数目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5/4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3>0.05)。结论保和丸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有效改善相关临床症状、体征,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和丸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腹痛
下载PDF
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体会
14
作者 赵久平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6期57-59,共3页
目的:分析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遵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 目的:分析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红外线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遵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血常规指标、免疫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7 d,两组淋巴结纵径、淋巴结横径小于治疗前,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在常规抗生素序贯疗法的基础上使用红外线照射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水肿,改善血常规和免疫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线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抗生素序贯
下载PDF
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张霞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9期53-55,共3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莒南县中医医院治疗的50例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口服头孢克肟治疗...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莒南县中医医院治疗的50例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口服头孢克肟治疗,疗程1周;治疗组予隔药灸脐法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肠系膜淋巴结横轴和纵轴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治疗小儿脾胃虚寒型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减轻症状,改善淋巴结肿大的情况,且复发率较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药灸脐法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脾胃虚寒
下载PDF
小儿腹部肿大淋巴结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文刚 田晖 +5 位作者 闫记英 李涛 张彤迪 赵雅培 张丽艳 邢恒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2-524,共3页
目的比较健康儿童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肿大淋巴结的差异情况。方法以淋巴结短径>0.5 cm作为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对健康儿童137例及148例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肿大淋巴结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淋巴... 目的比较健康儿童与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肿大淋巴结的差异情况。方法以淋巴结短径>0.5 cm作为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标准,对健康儿童137例及148例临床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腔肿大淋巴结行回顾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淋巴结多位于右下腹和脐周(46.3%位于右下腹,19.2%位于脐周,13.6%位于左下腹)。3个以上成簇的淋巴结健康儿童53%(72/137),淋巴结炎患儿47%(69/148),无差异(P=0.3771)。两组间肿大的淋巴结在各个年龄段及性别间没有统计学差异,长径及长径/短径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仅两组间短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很多健康儿童存在腹腔肿大的成簇的淋巴结,所以不能主观认为这些淋巴结的存在就是异常现象。6岁儿童腹腔肿大淋巴结出现达到高峰,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少。短径超过0.8 cm的腹腔淋巴结也许能够直接提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大淋巴结 健康儿童 肠系膜淋巴结炎
下载PDF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7
17
作者 马学梅 李小玲 王佐佑 《医学综述》 2014年第4期698-700,共3页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尚不清,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腹部超声可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彩超的诊断标准存在争议。肠系膜淋巴结大在健康儿童中很常见,因此...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尚不清,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腹部超声可发现肿大的淋巴结,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彩超的诊断标准存在争议。肠系膜淋巴结大在健康儿童中很常见,因此肠系膜淋巴结短轴直径超过8mm可提示肠系膜淋巴结炎。鉴别诊断包括急性阑尾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以及淋巴瘤。治疗主要针对病原抗炎及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 儿童 诊断
下载PDF
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蓓蓓 董方 +1 位作者 许玉静 李济民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6期881-882,共2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3岁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进行腹部彩超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结果: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淋巴结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超声图像改变。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3岁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进行腹部彩超检查,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结果:8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淋巴结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超声图像改变。CD-FI:显示肿大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典型的超声表现,高频彩超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炎 超声诊断 小儿
下载PDF
腹腔镜下诊治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8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管考平 李旭 +4 位作者 刘树立 李颀 张军 张金山 李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的临床特征、诊断与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7月~2012年7月,对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SMAS行腹腔镜手术,包括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7例,Treitz... 目的:探讨儿童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 ,SMAS)的临床特征、诊断与腹腔镜治疗方法。方法2006年7月~2012年7月,对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SMAS行腹腔镜手术,包括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7例,Treitz韧带松解联合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1例(术中粘连严重,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不充分)。结果8例均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7例手术时间45~80 min,Treitz韧带松解联合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1例100 min。无术中并发症,术后3~5 d开始饮食。术后所有患儿随访6~24个月,平均8个月。1例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后症状无改善,术后3个月行腹腔镜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2例行肠吻合者无吻合口漏、狭窄及梗阻,饮食正常,生长发育良好,6例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术后恢复好,饮食正常。结论 B超、CT和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儿童SMAS的重要方法。腹腔镜下单纯Treitz韧带松解或Treitz韧带松解联合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是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腹腔镜
下载PDF
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彩超测量值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文刚 田晖 +5 位作者 闫记英 李涛 张彤迪 赵雅培 张丽艳 邢恒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3-424,共2页
目的应用彩超观察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方法随机选择14岁以下儿童730例(男410例,女298例)近期无患病的儿童,使用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察小儿腹部淋巴结。结果发现男性儿童腹部淋巴结检出率多于女性,健康儿童阶段腹腔内淋巴... 目的应用彩超观察正常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方法随机选择14岁以下儿童730例(男410例,女298例)近期无患病的儿童,使用HDI 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察小儿腹部淋巴结。结果发现男性儿童腹部淋巴结检出率多于女性,健康儿童阶段腹腔内淋巴结的年龄分布多出现在1-4岁,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淋巴结大小逐渐减小。结论彩超对儿童腹部淋巴结的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彩超 肠系膜淋巴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