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amages to red cell membranes by 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cal and medicinal protection against these damages
1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S1期348-,共1页
关键词 blue CELL Damages to red cell membranes by methylene blue photochemical and medicinal protection against these damages
下载PDF
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sulphide at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dihexadecyl hydrogen phosphate composite film modified electrodes based on in situ synthesis of methylene blue
2
作者 An Min Xiang Li Zhou +1 位作者 Cheng Guo Hu Sheng Shui H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3-75,共3页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lphide at a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dihexadecyl hydrogen phosphate composite film coat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MWNTs-DHP/GCE)based on in situ synthesis ...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lphide at a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dihexadecyl hydrogen phosphate composite film coat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MWNTs-DHP/GCE)based on in situ synthesis of methylene blue(MB) was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物 电化学测量 碳纳米管 亚甲蓝
下载PDF
Structural, Optical and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Cu2+ Doped ZnO Nanorods with Using HMTA Solvent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3
作者 Nguyen Thi Tuyet Mai Nguyen Thi Lan +2 位作者 Trinh Xuan Anh Ta Ngoc Dung Huynh Dang Chinh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2023年第7期20-30,共11页
In this experiment, Cu<sup>2+</sup> doped ZnO (Cu-ZnO) nanorods material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Cu<sup>2+</sup> ions were doped into ZnO with ratios of 2, 5 and 7 mol.% (... In this experiment, Cu<sup>2+</sup> doped ZnO (Cu-ZnO) nanorods materials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Cu<sup>2+</sup> ions were doped into ZnO with ratios of 2, 5 and 7 mol.% (compared to the mole’s number of Zn<sup>2+</sup>). The hexamethylenetetramine (HMTA) solvent us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Cu-ZnO nanorods with the mole ratio of Zn<sup>2+</sup>:HMTA = 1: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terials were analyzed by techniques, such as XRD, Raman shift, SEM and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DRS). The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methylene blue (MB) dye solution under ultraviolet ligh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ze of Cu-ZnO nanorods was reduced when the Cu<sup>2+</sup> doping ratio increased from 2 mol.% to 7 mol.%. The decomposition efficiency of the MB dye solution reached 92% - 97%, corresponding to the Cu<sup>2+</sup> doping ratio changed from 2 - 7 mol.% (after 40 minutes of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The highest efficiency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MB solution was obtained at a Cu<sup>2+</sup> doping ratio of 2 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Doped ZnO Nanorods ZnO Nanomaterials Hexamethylenetetramine (HMTA) Photocatalytics methylene blue Hydrothermal method UV Irradiation
下载PDF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的方法改进
4
作者 王秋实 吴林源 +3 位作者 张诗委 袁哲 张可佳 赵海谦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6,共4页
对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1987)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进行了方法改进。以毒性相对较小的二氯甲烷取代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试管取代分液漏斗,利用振荡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5 min,单个样品的分析... 对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 7494—1987)测定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含量进行了方法改进。以毒性相对较小的二氯甲烷取代三氯甲烷作为萃取剂,试管取代分液漏斗,利用振荡器进行萃取。结果表明:改进方法的最佳萃取时间为1.5 min,单个样品的分析时间在10 min以内;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2.0 mg·L^(-1)以内,检出限(3s/k)为0.0297 mg·L^(-1);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标准溶液重复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9.0%;对空白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5.0%~9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方法改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测定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析技术测定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方法优化
5
作者 金艳丹 王占辉 +4 位作者 薛慧 刘康 姚梦楠 吕亚倩 张开天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7-552,共6页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是洗涤用品的主要成分,属于生物难降解的物质,是当前环境水污染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好的去污能力且价格低,广泛应用于餐饮界和工业的消毒,该类物质虽毒性低但降解缓慢,同时还抑制其他有毒物质的降解。为了建立基于连续流...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是洗涤用品的主要成分,属于生物难降解的物质,是当前环境水污染的重要指标,具有较好的去污能力且价格低,广泛应用于餐饮界和工业的消毒,该类物质虽毒性低但降解缓慢,同时还抑制其他有毒物质的降解。为了建立基于连续流动分析检测技术的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检测方法,对国家标准方法(GB/T 5750.4—2023)连续流动法中的仪器流路进行调整,将酸性亚甲基蓝流路变为碱性亚甲基蓝流路直接进样,优化亚甲基蓝体系配比,蠕动泵方向为反转且泵的转速为12 r/min,注射时间为40 s,管路清洗时间为300 s,积分时间设置为30 ms,于650 nm波长下进行测量,参比波长为490 nm,以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浓度值为横坐标,峰高信号值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并对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进行验证,在0~0.35 mg/L,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1243 x-0.0012,且相关系数r值为0.9995,检出限为0.003 mg/L,添加回收率98.4%~103%,精密度在0.74%~1.8%。结果表明,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操作简单,污染少,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大批量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连续流动法 亚甲基蓝体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多孔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6
作者 陆瑶瑶 叶俊涛 +1 位作者 阮承祥 娄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5,共9页
为实现纳米二氧化钛(TiO_(2))的回收和重复使用,采用静电纺丝、高温煅烧和酸溶技术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纤维(PCNF),随后使用二次形核法将锐钛矿相TiO_(2)负载到其表面,得到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_(2)/PCNF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 为实现纳米二氧化钛(TiO_(2))的回收和重复使用,采用静电纺丝、高温煅烧和酸溶技术制备了多孔碳纳米纤维(PCNF),随后使用二次形核法将锐钛矿相TiO_(2)负载到其表面,得到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_(2)/PCNF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等表征了TiO_(2)/PCNF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成分和光吸收性能,并测试了其对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331.9 m^(2)/g,光照30 min后对MB溶液(5 mg/L)的去除率为98.6%,光照60 min后对MB溶液的去除率可达99.6%,均高于同等TiO_(2)含量的对比组;重复使用5次后,其对MB溶液的去除率仍然保持在95.0%;PCNF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光催化载体材料,它不仅能够实现对纳米TiO_(2)的固定和回收,而且能提高TiO_(2)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染料 光降解 二氧化钛 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 亚甲基蓝 二次形核法 光催化性能 废水处理
下载PDF
锆基金属有机框架的绿色合成及其对染料废水的吸附性能
7
作者 王东东 胡旭 +1 位作者 赵亚峰 宋燕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传统锆(Zr)基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大多使用有毒的配体和溶剂合成,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以L-天冬氨酸(LA)为配体的Zr基MOFs材料MIP-202,以期开发一种绿色环保且具有优异吸附性能,并可循环利用的吸附剂... 传统锆(Zr)基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大多使用有毒的配体和溶剂合成,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引入新的污染物。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以L-天冬氨酸(LA)为配体的Zr基MOFs材料MIP-202,以期开发一种绿色环保且具有优异吸附性能,并可循环利用的吸附剂。以亚甲基蓝(MB)为去除对象,研究pH、吸附时间、温度和共存离子对MIP-202吸附性能的影响,拟合了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并考察了吸附剂的循环利用性能和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吸附容量随pH的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并遵循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最大吸附容量为192.31 mg/g;吸附性能受共存离子的影响较小;5次循环使用后吸附容量仍有初始吸附容量的85.10%。模拟纺织废水试验表明该吸附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水热法 L-天冬氨酸 亚甲基蓝 吸附性能 绿色合成
下载PDF
不同浸渍方式对氯化锌活化竹纤维活性炭理化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韦思远 刘宇 刘志高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8,193,共7页
为探究浸渍工艺对活性炭理化性质及性能的影响,以脱除木质素的竹纤维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通过真空浸渍、常温搅拌浸渍、物理混合浸渍3种不同的方式浸渍竹纤维,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竹纤维基活性炭。通过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傅里叶... 为探究浸渍工艺对活性炭理化性质及性能的影响,以脱除木质素的竹纤维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通过真空浸渍、常温搅拌浸渍、物理混合浸渍3种不同的方式浸渍竹纤维,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竹纤维基活性炭。通过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化学结构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不同浸渍方式制备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及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常温搅拌浸渍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大,为2096.981m^(2)/g,物理混合浸渍制备的活性炭比表面积最小,为1788.566m^(2)/g;常温搅拌浸渍制备的活性炭微孔最多,真空浸渍制备的活性炭中孔最多;竹纤维活化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基本分解,不同浸渍方式制备的活性炭官能团并无显著差异;活化后纤维晶型遭到破坏形成无序炭结构,3种浸渍方式制备的活性炭均具有部分石墨和无序石墨的特征。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3种活性炭均表现出明显的双电层电容特性及可逆性;不同电流密度条件下搅拌浸渍制备的活性炭比电容均最高,电流密度为0.2A/g时比电容达到257F/g;真空浸渍制备的活性炭电荷转移电阻更低,物理混合浸渍制备的活性炭具有更好的导电性;真空浸渍制备的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最好,对亚甲基蓝的平均吸附量为841.5mg/g,物理混合浸渍制备的活性炭吸附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方式 活性炭 孔隙结构 电化学性能 亚甲基蓝
原文传递
萤石尾矿基多孔陶瓷负载零价铁的制备及其降解亚甲基蓝废水
9
作者 许国瑞 李煜 +4 位作者 巢文正 卜丽丽 罗淯耀 赵伟 符丽纯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萤石尾矿和高炉粉尘为主要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了萤石尾矿基多孔陶瓷负载零价铁(FT/BFD@Fe^(0))复合材料,并用于降解亚甲基蓝(MB)废水。系统探究了废水pH、废水初始浓度、高炉粉尘添加量、FT/BFD@Fe^(0)投加量、温... 以工业固体废弃物萤石尾矿和高炉粉尘为主要原料,通过碳热还原法制备了萤石尾矿基多孔陶瓷负载零价铁(FT/BFD@Fe^(0))复合材料,并用于降解亚甲基蓝(MB)废水。系统探究了废水pH、废水初始浓度、高炉粉尘添加量、FT/BFD@Fe^(0)投加量、温度对FT/BFD@Fe^(0)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相关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当pH=7、初始MB质量浓度20 mg/L、高炉粉尘添加量15%、FT/BFD@Fe^(0)投加量10 g/L、温度15℃时,FT/BFD@Fe^(0)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率在3 h内达到了92.0%。热力学分析与动力学模型表明,FT/BFD@Fe^(0)对亚甲基蓝吸附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石尾矿 多孔陶瓷 碳热还原法 零价铁 亚甲基蓝
下载PDF
砂相对含泥量检测方法的分析研究
10
作者 崔鑫 边文同 +2 位作者 王忠锋 张增强 张波 《路基工程》 2023年第2期56-61,共6页
含泥量是砂浆用砂、混凝土用砂、沥青混凝土用砂常规性能指标,也是较为重要的性能指标。基于对砂含泥量长期试验检测经验及试验分析研究,对含泥量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各自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砂含泥量试验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 含泥量是砂浆用砂、混凝土用砂、沥青混凝土用砂常规性能指标,也是较为重要的性能指标。基于对砂含泥量长期试验检测经验及试验分析研究,对含泥量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各自的不足,并提出新的砂含泥量试验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亚甲蓝MB值法存在大量假设前提条件,实际检测结果定性、定量价值均不高;筛分法含泥量(标准法)虽也有假设前提,但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研究成果中,砂流动度比法可以比较直观地判断相对含泥量;相对含泥量法基于亚甲蓝的吸附原理,可以十分准确地判断相对含泥量,实际指导意义显著,可推广并经进一步确认,定义为标准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砂 人工砂 含泥量 亚甲蓝 筛分法 检测
下载PDF
氯离子对多聚磷酸盐-电芬顿处理亚甲基蓝废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玉 段任静 +3 位作者 杨宇航 丁鑫末 黄开伟 戴捷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4-179,共6页
以Ti/TiO_(2)电极板为阳极、海绵状多孔金属泡沫镍为阴极、三聚磷酸盐(TPP)为电解质构建TPP-电芬顿体系,考察Cl^(-)对该体系处理模拟亚甲基蓝(MB)废水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曲面模型,探究TPP-电芬顿体系处理MB废水的最优运行参... 以Ti/TiO_(2)电极板为阳极、海绵状多孔金属泡沫镍为阴极、三聚磷酸盐(TPP)为电解质构建TPP-电芬顿体系,考察Cl^(-)对该体系处理模拟亚甲基蓝(MB)废水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曲面模型,探究TPP-电芬顿体系处理MB废水的最优运行参数及参数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初始溶液pH为6、TPP与Fe^(2+)摩尔比为10∶3、电流为200 mA的条件下,当Cl^(-)质量浓度为1500 mg/L时,Cl^(-)对MB降解具有协同作用,MB降解率为98.57%;影响因子显著性顺序为Cl^(-)质量浓度>电流>初始溶液pH,三者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模型优化后得到初始溶液pH为6.44、Cl^(-)质量浓度为1532.92 mg/L、电流为214.35 mA的工艺条件下,MB降解率为96.46%,与实验值仅相差2.1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三聚磷酸盐(TPP) 电芬顿 亚甲基蓝 响应面法
下载PDF
香附子鳞茎水提物合成银纳米颗粒及催化性能
12
作者 彭杰诗 杜良伟 +1 位作者 蒋田英 冯家勋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3-710,共8页
为了寻求绿色环保且高效的合成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方法,本文使用香附子(Cyperus rptundus L.)鳞茎水提物作为合成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快速合成AgNPs并对其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作为模式染... 为了寻求绿色环保且高效的合成银纳米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s, AgNPs)方法,本文使用香附子(Cyperus rptundus L.)鳞茎水提物作为合成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快速合成AgNPs并对其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作为模式染料探究了AgNPs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90 min内合成了平均粒径为(11.40±4.70)nm的球形AgNPs,并且所合成的AgNPs具有优异的催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附子 光化学合成 银纳米颗粒 催化活性 亚甲基蓝
下载PDF
超小尺寸碳载Mn_(3)O_(4)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13
作者 陈润奇 颜雨坤 +3 位作者 温国栋 周杨韬 那铎 张劲松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2-599,607,共9页
以MnCl_(2)为原料,聚乙烯醇(PVA)为稳定剂,利用PVA介导沉淀法制备Mn_(3)O_(4)纳米粒子(PVA/Mn_(3)O_(4)),进一步将冻干的PVA/Mn_(3)O_(4)复合物炭化制备了超小尺寸的Mn_(3)O_(4)-C催化剂。使用XRD、XPS、TEM、BET表征制备材料的结构和形... 以MnCl_(2)为原料,聚乙烯醇(PVA)为稳定剂,利用PVA介导沉淀法制备Mn_(3)O_(4)纳米粒子(PVA/Mn_(3)O_(4)),进一步将冻干的PVA/Mn_(3)O_(4)复合物炭化制备了超小尺寸的Mn_(3)O_(4)-C催化剂。使用XRD、XPS、TEM、BET表征制备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发现PVA能够有效减小Mn_(3)O_(4)在制备过程中的聚集和长大。无PVA介导沉淀法制备的Mn_(3)O_(4)-P平均粒径为(38.8±9.3)nm。加入PVA后,制备过程中PVA分子链间的Mn_(3)O_(4)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3.2±0.8)nm,经过Ar保护炭化处理后,平均粒径为(4.5±1.2)nm的Mn_(3)O_(4)纳米粒子被均匀固定在碳基底上。制备的Mn_(3)O_(4)-C催化剂具有高效的类芬顿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的能力,在MB质量浓度为40 mg/L的40 mL溶液中,催化剂质量浓度为75 mg/L,H_(2)O_(2)投加量为4 mL,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80℃的条件下,MB的降解率为94.4%。催化剂经过3次循环使用后,MB的降解率保持在91.1%,且碳基底上的Mn_(3)O_(4)纳米粒子结构和形貌与使用前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沉淀法 稳定剂 Mn_(3)O_(4) 类芬顿 亚甲基蓝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ITO/TiO_(2)纳米管阵列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14
作者 王梦桃 索军 +3 位作者 方东 易健宏 刘意春 Olim RUZIMURADOV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92-1300,共9页
光催化以其反应条件温和、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优势,而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如何拓展光谱吸收范围及阻止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是目前光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本工作通过阳极氧化制备出非晶TiO_(2)纳米管(TiO_(2)NTs),利用... 光催化以其反应条件温和、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优势,而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如何拓展光谱吸收范围及阻止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是目前光催化研究领域的热点。本工作通过阳极氧化制备出非晶TiO_(2)纳米管(TiO_(2)NTs),利用机械液压法将熔融铟锡合金压入非晶TiO_(2)中,得到In_(9.45)Sn_(1)/TiO_(2)NTs,再经高温煅烧后得到ITO/TiO_(2)NTs复合材料。实验对比了TiO_(2)NTs、In_(9.45)Sn_(1)/TiO_(2)NTs与ITO/TiO_(2)NTs对去除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在180 min光照下,ITO/TiO_(2)NTs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效率达96.14%。利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研究了TiO_(2)NTs、In_(9.45)Sn_(1)/TiO_(2)NTs和ITO/TiO_(2)NTs的光吸附性能,ITO/TiO_(2)NTs的吸光度最强。结合瞬态光电流响应、光电流密度电势、电化学阻抗谱和Mott-Schottky测试结果可知,ITO/TiO_(2)NTs比TiO_(2)NTs具有更高的电荷转移能力和供体密度,抑制了空穴和电子的复合,从而增强光电化学性能。经过五次循环后,ITO/TiO_(2)NTs的降解效率保持在90.28%。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O_(2)^(–)和•OH是光催化降解的主要活性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ITO 纳米管阵列 亚甲基蓝 机械液压法
下载PDF
Ag/LaFeO_(3)肖特基结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张维锦 马永祥 +2 位作者 朱秀华 胡小颖 孙德烨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94-98,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aFeO_(3)纳米颗粒,并通过光还原将Ag纳米颗粒沉积在LaFeO_(3)表面。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LaFeO_(3)、Ag/LaFeO_(3)纳米颗粒的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能谱分析对...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LaFeO_(3)纳米颗粒,并通过光还原将Ag纳米颗粒沉积在LaFeO_(3)表面。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LaFeO_(3)、Ag/LaFeO_(3)纳米颗粒的成分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能谱分析对复合材料的元素组成及分布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模拟有机物污染废水,测得LaFeO_(3)对MB的光催化降解率在90 min时可达到55.13%,Ag/LaFeO_(3)对MB的光催化降解率在90 min时可达到94.21%。研究结果表明:Ag纳米粒子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同时为水污染治理光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eO_(3) 溶胶凝胶法 肖特基结 光催化性能 亚甲基蓝
下载PDF
碳/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去除亚甲基蓝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彰旭 傅明连 +1 位作者 朱丹琛 郑炳云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4-139,共6页
为了提高石墨相氮化碳去除亚甲基蓝的性能,以葡萄糖为碳源、醋酸铵为结构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形貌及其性能进行了表征... 为了提高石墨相氮化碳去除亚甲基蓝的性能,以葡萄糖为碳源、醋酸铵为结构导向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碳/石墨相氮化碳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形貌及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正交实验L9(34)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复合材料去除亚甲基蓝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光照时间为20 h、溶液体系pH为7.00、复合材料投加量为0.15 g、碳与石墨相氮化碳质量比为5∶10条件下,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达95.46%,循环5次后仍可达到88.17%。碳掺杂提高了石墨相氮化碳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性能,这为印染废水的处理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石墨相氮化碳 正交实验 光催化 亚甲基蓝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电芬顿法降解印染废水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继辉 谢冰冰 +2 位作者 周梦婷 马戎 戴玉梅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6,共8页
采用电芬顿法以亚甲基蓝溶液为印染模拟废水,降解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通电时间、pH、亚铁离子、过氧化氢投加量和电流(I)5个因素对其降解率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取5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Box-Behnken中心拟合设计和分析试验,探究电芬... 采用电芬顿法以亚甲基蓝溶液为印染模拟废水,降解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通电时间、pH、亚铁离子、过氧化氢投加量和电流(I)5个因素对其降解率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取5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Box-Behnken中心拟合设计和分析试验,探究电芬顿降解亚甲基蓝最优降解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电芬顿法降解亚甲基蓝印染模拟废水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通电时间32.485 min、pH=3.486、亚铁离子投放量0.20 mmol、过氧化氢投放量0.682 mL,电流强度130.179 mA,并在该最优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验证试验得出亚甲基蓝溶液平均降解率97.3%,而模型预测值为98.4%,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对偏差1.12%,可见响应面优化阴极电芬顿法降解印染模拟废水工艺模型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芬顿 亚甲基蓝 响应面法 降解率 印染废水
下载PDF
花球状ZnO的化学合成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性能
18
作者 贾明明 赵旭浩 +1 位作者 刘畅源 陈克正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1-1218,共8页
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一种花球状ZnO结构(ZnO-F),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样品结构,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能量散射谱(EDS)分析样品成分,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和荧光光谱(PL)分析... 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一种花球状ZnO结构(ZnO-F),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样品结构,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能量散射谱(EDS)分析样品成分,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和荧光光谱(PL)分析样品的光电性能,通过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研究ZnO-F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得产物是直径约为1μm的ZnO,其花球结构由约为17 nm的纳米片交叉组装而成;样品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240 min内光催化降解MB的效率超过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淀法 花球状ZnO 光催化活性 催化降解 亚甲基蓝
下载PDF
颗粒状N-TiO_(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活性
19
作者 王瑞娟 王云芳 +1 位作者 景钇淇 陶萍芳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1-44,48,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氮掺杂二氧化钛(N-TiO_(2))光催化剂,以亚甲基蓝(MB)为降解目标,探讨了不同的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以及催化剂质量、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和pH等因素对N-TiO_(2)催化性能的影响,初步研究了其催化和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结果...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氮掺杂二氧化钛(N-TiO_(2))光催化剂,以亚甲基蓝(MB)为降解目标,探讨了不同的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以及催化剂质量、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和pH等因素对N-TiO_(2)催化性能的影响,初步研究了其催化和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尿素与钛源质量比为1∶1,合成温度和时间为180℃和18 h条件下,合成的纳米N-TiO_(2)是由粒径为30~60 nm的纳米颗粒团聚形成的大颗粒,禁带宽度为3.1 eV;在可见光照射下,当N-TiO_(2)的质量为0.075 g,染料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以及pH=5时,其催化效果良好;此外,其催化和吸附MB的过程分别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纳米N-TiO_(2) 光催化 吸附 溶剂热法 亚甲基蓝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标记法对不可触及乳腺肿物病灶切除准确率及切除组织量的影响
20
作者 朱涛 徐洁 +1 位作者 田甜 程尧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2期2083-2087,共5页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不同标记法对不可触及乳腺肿物病灶切除准确率及切除组织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确诊的100例存在不可触及乳腺肿物病灶(NB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亚甲蓝组(n=... 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下不同标记法对不可触及乳腺肿物病灶切除准确率及切除组织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确诊的100例存在不可触及乳腺肿物病灶(NBP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亚甲蓝组(n=50)和对照组(n=50),亚甲蓝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注射定位后手术切除,对照组采用超声体表标记定位后手术切除。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和切除组织量;比较两组的切除病灶准确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亚甲蓝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以及切口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80、6.281、7.169,均P<0.05)。亚甲蓝组切除组织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27,P<0.05)。亚甲蓝组切除病灶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2,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标记切除不可触及乳腺肿物病灶的效果优于体表标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不可触及乳腺肿物 亚甲蓝标记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