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地区汉族人群Mfn2基因多态性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
1
作者 黄惠娟 俞烜华 +4 位作者 张富 梁玲 李淼鋆 陈孔敏 黄文金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22-26,共5页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多态性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福州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198例,其中体质量正常104例,超重/肥胖94例。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Sanger测序法检测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基... 目的 探讨福州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多态性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福州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198例,其中体质量正常104例,超重/肥胖94例。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Sanger测序法检测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基因型。统计基因位点和基因型频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不同基因型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进一步根据性别进行分层,分析男性、女性人群中不同基因型与超重/肥胖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存在CT、TT、CC三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携带者78例,CT基因型携带者88例,TT基因型携带者32例;C等位基因频率为61.62%,T等位基因频率为38.3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T等位基因较C等位基因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增加(P=0.019,OR=1.688,95%CI为1.088~2.618),TT基因型较CC基因型发病风险增加(P=0.018,OR=3.099,95%CI为1.214~7.909),TT基因型较CC+CT发病风险增加(P=0.032,OR=2.572,95%CI为1.086~6.089)。根据性别进行分层统计,男性人群中,T等位基因较C等位基因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增加(P=0.043,OR=1.900,95%CI为1.022~3.533),CT基因型较CC基因型发病风险增加(P=0.027,OR=2.803,95%CI为1.123~6.993),CT+TT基因型较CC基因型发病风险增加(P=0.02,OR=2.784,95%CI为1.178~6.584);女性人群中,TT基因型较CC+CT基因型超重/肥胖的发病风险增加(P=0.014,OR=4.683,95%CI为1.366~16.047)。结论 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与超重/肥胖易感性存在明显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含CT基因的男性人群及含TT基因的女性人群可尽早进行饮食结构调整、运动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n2基因 基因多态性 肥胖 超重
下载PDF
福州地区汉族人群Mfn2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惠娟 俞烜华 +4 位作者 张富 梁玲 李淼鋆 陈孔敏 黄文金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2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198例福州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基因型;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 目的探讨福州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198例福州地区汉族健康体检者,采集受试者空腹静脉血,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的基因型;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比较不同基因型受试者的血脂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分析基因型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存在CT、TT、CC三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携带者78例,CT基因型携带者88例,TT基因型携带者32例;C等位基因频率为61.62%,T等位基因频率为38.38%。TT基因型携带者血清TG水平高于CC、CT基因型(P均<0.05),不同基因型携带者血清LDL、HDL、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TT基因型,CC基因型是TG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P=0.013,OR=0.495,95%CI 0.284~0.863);相对于TT基因型,CC+CT基因型是TG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P=0.027,OR=1.714,95%CI 1.065~2.759)。相对于TT基因型,CC基因型是HDL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P=0.016,OR=7.084,95%CI 1.432~35.049);相对于TT基因型,CC+CT基因型是HDL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P=0.025,OR=0.178,95%CI 0.039~0.805)。根据性别进行分层统计,在男性人群中,相对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是TC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P=0.031,OR=0.463,95%CI 0.230~0.933);相对于TT基因型,CC+CT基因型是TC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P=0.032,OR=2.075,95%CI 1.066~4.037)。在女性人群中,相对于TT基因型,CC基因型是TG水平降低的影响因素(P=0.024,OR=0.346,95%CI 0.138~0.870));相对于CC基因型,CT+TT基因型是TG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P=0.038,OR=0.453,95%CI 0.214~0.955);相对于TT基因型,CC基因型是HDL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P=0.014,OR=20.733,95%CI 1.830~234.880);相对于TT基因型,CC+CT基因型是HDL水平升高的影响因素(P=0.019,OR=0.061,95%CI 0.006~0.629)。结论福州汉族人群Mfn2基因rs2295281位点与血脂水平相关,TT基因型可能增加血脂水平,男性人群可能存在更高的风险;而CC基因型可能是血脂代谢的保护因素,女性人群可能有更多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n2基因 基因多态性 血脂 汉族人群 福州地区
下载PDF
mfn2基因在猫爪草皂苷、红三叶异黄酮治疗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孟祥虎 刘博 +4 位作者 尹春萍 樊龙昌 臧光辉 汤雅馨 周婷婷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9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研究mfn2基因在猫爪草皂苷、红三叶异黄酮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猫爪草皂苷和红三叶异黄酮分别处理MCF-7细胞24,48及72h,进行体外细胞培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fn2基因的相对... 目的:研究mfn2基因在猫爪草皂苷、红三叶异黄酮抑制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猫爪草皂苷和红三叶异黄酮分别处理MCF-7细胞24,48及72h,进行体外细胞培养,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fn2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高浓度的猫爪草皂苷(100 mg·L^(-1))作用MCF-7细胞48h后,明显促进mfn2基因的表达,并且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红三叶异黄酮在作用MCF-7细胞48,72 h后,显著抑制mfn2基因的表达。结论:高浓度的猫爪草皂苷可能是通过促进mfn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MCF-7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红三叶异黄酮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爪草皂苷 红三叶异黄酮 mfn2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腓骨肌萎缩综合征患者MFN2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
4
作者 刘红仙 段丽芬 +5 位作者 刘晓梅 王惠萍 王晓辉 褚嘉祐 孙浩 杨昭庆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816-818,823,共4页
目的对1个腓骨肌萎缩综合征核心家系的致病突变进行鉴定和遗传学分析。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先证者中的致病突变,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核心家系中致病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先证者MFN2基因存在单... 目的对1个腓骨肌萎缩综合征核心家系的致病突变进行鉴定和遗传学分析。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先证者中的致病突变,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核心家系中致病突变位点的基因型,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先证者MFN2基因存在单碱基杂合突变c.1090C>T p.R364W,母亲与妹妹均为该位点单碱基杂合突变,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但严重程度和发病年龄有所不同,父亲表型正常且在该位点未见异常。先证者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未见其他报道的相关基因突变。结论先证者MFN2基因c.1090C>T为1个致病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综合征 mfn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下载PDF
氚示踪法评估RNAi介导Mfn2基因沉默对小鼠体内物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小琳 徐焱成 雷幼蓉 《同位素》 CAS 2009年第4期213-217,共5页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RNAi介导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沉默小鼠体内物质代谢变化。构建了含Mfn2短发卡RNA(short hair RNA,shRNA)干扰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24只BALB/c小鼠分为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各12只,转染组经尾静脉注射Mfn...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RNAi介导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沉默小鼠体内物质代谢变化。构建了含Mfn2短发卡RNA(short hair RNA,shRNA)干扰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24只BALB/c小鼠分为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各12只,转染组经尾静脉注射Mfn2干扰质粒,对照组注入阴性对照质粒。质粒注入5 d后,将氚水(3H2O)或氚标记葡萄糖(3-3H-Glucose)经腹腔或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留取血标本和组织标本,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标本放射性浓度,计算小鼠组织脂肪酸合成率和肝脏葡萄糖生成率,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Mfn2基因转染组小鼠肝脏葡萄糖生成率为49.43±16.31,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的24.91±4.07(P<0.05),肝脏、肌肉、心脏、脂肪组织的脂肪酸合成率分别为0.10±0.00、9.12±1.90、1.18±0.28、11.11±1.31,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0.79±0.07,70.52±13.95,53.88±9.90,45.43±5.91。以上结果表明,Mfn2基因在体内葡萄糖和脂肪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示踪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 基因沉默 物质代谢
下载PDF
DNA甲基化介导乳腺癌细胞内Mfn2基因沉默
6
作者 李玉凤 洪慧 +4 位作者 李玉辉 韩素桂 刘艳坤 刘岩 张景华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14-320,共7页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细胞中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2,Mfn2)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乳腺癌组织中Mfn2的mRNA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甲基化特异性...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细胞中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2,Mfn2)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乳腺癌组织中Mfn2的mRNA水平;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Mfn2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MTF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及周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F-7细胞及癌旁组织中Mfa2均呈低水平表达(P〈0.05),而Mfn2启动子区均呈高甲基化状态(P〈0.05)。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处理可降低Mfn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其表达水平相应增高,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结论Mfn2启动子区甲基化是其在乳腺癌细胞内沉默的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mfn2基因 基因表达调控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腓骨肌萎缩症2家系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7
作者 李文武 武豫冬 +6 位作者 梁继红 董子梅 文雪欢 杨梦诗 杨芳 张婷 孙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特点,并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个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 家系1先证者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肌群萎缩,血清肌酸激酶292 U/L,EMG检查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轴索为主)。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携带NEF... 目的 探讨腓骨肌萎缩症(CMT)的临床特点,并进行遗传学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个家系的临床资料。结果 家系1先证者双侧大腿及小腿后侧肌群萎缩,血清肌酸激酶292 U/L,EMG检查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轴索为主)。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携带NEFH基因NM_02107:c.3057dupG:p.K1020Efs*43杂合突变。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规制评级为可能致病(Likely Pathogenic:PS3_moderate+PM2+PM4+PP1)。家系2先证者脊柱侧弯、小腿肌肉萎缩、扁平足,血肌酸激酶80 U/L,EMG检查示上下肢周围神经损害(轴索为主)。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携带MFN2基因NM_014874:c.746C>G:p.S249C杂合突变,该变异目前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及收录,依据ACMG规制评级为可能致病(Likely Pathogenic:PM1+PM2+PM5+PP3)。结论 两个家系临床表现为肌无力伴肌肉萎缩、肌酸激酶正常或轻度升高、腱反射消失、弓形足、EMG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分别携带NEFH、MFN2基因杂合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NEFH基因 mfn2基因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2A2A型家系的神经电生理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伯杰 赵鼎 李瑞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1年第2期71-75,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家系先证者及其他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进... 目的探讨一个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家系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学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收集家系先证者及其他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突变位点验证。应用计算机软件预测突变位点氨基酸进化保守性和突变可能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分析突变位点的性质。结果先证者儿童期发病,出现双下肢对称性肌肉无力伴跟腱反射消失及足部畸形,其母亲有类似症状。先证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示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脱髓鞘及轴索性改变。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和母亲MFN2基因第11个外显子均检出c.1066A>G(p.T356A)杂合错义突变;先证者姐姐和父亲未检测到该突变。用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该突变为致病性,突变区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结论儿童CMT2A2A患者的神经电生理、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相关基因表型均有改变,此可为儿童CMT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2A2A型 神经电生理学 mfn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错义突变
下载PDF
一个腓骨肌萎缩症2型核心家系临床表型及矫形手术治疗
9
作者 段丽芬 刘红仙 +2 位作者 杨昭庆 王惠萍 陈文洋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124-1126,共3页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又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HMSN),由法国神经病学家Charcot和Marie以及英国神经病学家Tooth于1886年率先报告。CMT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 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又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ereditary motor and sensory neuropathy,HMSN),由法国神经病学家Charcot和Marie以及英国神经病学家Tooth于1886年率先报告。CMT是一组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周围神经单基因遗传病[1],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显性和隐性遗传[2,3],目前发现80余种致病基因,近1000余个突变可导致该病的发生,CMT发病率约为1/2500到1/10000不等。CMT通常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四肢远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伴随感觉减退、腱反射消失或减退,伴高弓足和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为特征的周围神经病。CMT目前尚无逆转病程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可穿戴矫形鞋联合物理治疗、外科矫形手术等对症治疗,手术外科治疗的报道较少。基于对CMT的遗传学和临床诊治的现状,本研究对一个MFN2基因确诊的CMT家系进行临床特征和矫形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mfn2基因 矫形手术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2A型一晚发家系临床表现及遗传学分析
10
作者 李文武 黄立凡 +3 位作者 张小超 李志宏 黄小琴 孙浩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626-629,共4页
目的:分析晚发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2A型征象病例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家族谱系调查结合临床及基因检测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先证者双侧臀部、双侧大腿肌群萎缩,双小腿后侧肌群明显萎缩,... 目的:分析晚发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CMT)2A型征象病例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家族谱系调查结合临床及基因检测进行整合分析。结果:先证者双侧臀部、双侧大腿肌群萎缩,双小腿后侧肌群明显萎缩,血清肌酸激酶值272 U/L,肌电图显示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轴索为主)。基因检测发现MFN2基因外显子9的序列变异NM_014874:c.839G> A(p.R280H)杂合突变。先证者父亲存在外周神经-肌肉受累症状,母亲无临床症状。父亲携带相同杂合突变,母亲并未携带该突变。结论:家族谱系调查结合临床及基因检测是诊断晚发型CMT2A的可靠方法,有助于明确诊断不同类型的神经肌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2A型 mfn2基因 NM_014874:c.839G>A(p.R280H)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病2A2A型家系的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鼎 李瑞 +3 位作者 赵伯杰 孔京慧 陈重芬 宋继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对1个腓骨肌萎缩病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变异位点验证。应用计算机软件预测变异位点氨基酸进化保守性和变异可能导... 目的对1个腓骨肌萎缩病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对先证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和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用Sanger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变异位点验证。应用计算机软件预测变异位点氨基酸进化保守性和变异可能导致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变化,分析变异位点的性质。结果先证者神经电生理检查示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脱髓鞘及轴索性改变。基因检测发现先证者和母亲MFN2基因第11外显子存在c.1066A>G(p.Thr356Ala)杂合错义变异;先证者姐姐和父亲未检测到该变异。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软件预测该变异为致病性,变异区域序列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MFN2基因c.1066A>G(p.Thr356Ala)变异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M2+PP3+PP4)。结论MFN2基因c.1066A>G(p.T356A)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病2A型 mfn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错义变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