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_(2)-H_(2)O体系中锌电解阳极泥还原浸出锰的研究
1
作者 陶家荣 世仙果 +3 位作者 李云 朱应旭 李科 张亮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9,共9页
锌电解阳极泥中含有大量的锰,目前企业常用的处理方法为返回浸出工序再利用,但该法会导致系统溶液中锰离子浓度偏高,影响电解。本研究利用SO_(2)还原特性,探究了锌电解阳极泥在SO_(2)-H2O体系中锰的还原浸出行为,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锰... 锌电解阳极泥中含有大量的锰,目前企业常用的处理方法为返回浸出工序再利用,但该法会导致系统溶液中锰离子浓度偏高,影响电解。本研究利用SO_(2)还原特性,探究了锌电解阳极泥在SO_(2)-H2O体系中锰的还原浸出行为,并考察了工艺条件对锰浸出率及钾、钙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酸度0 g/L、液固比4.0、SO_(2)用量3.5 mol、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5 h、搅拌转速400 r/min的条件下,Mn浸出率达到99.7%,钾、钙的溶出率分别为89.7%、28.6%,富锰液中钾、钙等杂质通过化学沉淀法除去后可用于制备工业级硫酸锰;浸出渣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铅37.79%、银1480 g/t、锶12.49%和硅6.07%,分别以PbSO_(4)、SrSO_(4)和SiO_(2)等形式存在,后续可通过火法工艺还原挥发渣中铅、银和锶至烟尘中,再进一步分离。本文处理锌电解阳极泥的方法实现了锰的高效浸出回收,避免了锰返回浸出工序造成电解系统锰离子浓度过高影响生产的问题,同时实现了浸出渣中有价金属元素铅、银、锶的富集,富集倍数约为9,提高了浸出渣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电解阳极泥 锰回收 还原浸出 So_(2)-h_(2)o体系 钾、钙再利用 铅、银、锶富集
下载PDF
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电化学研究
2
作者 杨建英 唐施阳 +2 位作者 杨平 李树超 杨建广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B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固废作为阳极,采用钛板为阴极,在NH_(3)-(NH_(4))_(2)SO_(4)体系中采用隔膜电解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包括不同铵盐体系、氨/硫酸铵体系中不同电极、氨/硫酸铵体系不同电解液组成的电化学行为曲线以及NH_(3)-(NH_(4))_(2)SO_(4)体系电沉积铜的控制步骤、成核机理等。结果表明,氨/硫酸铵体系中电积铜的起始还原电位最低,电积时电耗较低,且该体系中氢的析出电位均较负,可避免因析出氢气降低阴极电流效率的副反应;NH_(3)-(NH_(4))_(2)SO_(4)体系中Cu^(2+)在钛电极表面的电沉积反应为不可逆过程,且为双电子一步转移过程,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Cu^(2+)在钛电极上的成核机理接近于瞬时成核。该研究成果可为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含铜废料 NH_(3)-(NH_(4))_(2)So_(4)-h_(2)o体系 隔膜电解 电化学机理 成核机理 控制步骤
下载PDF
SiO_(2)-H_(2)O纳米流体强化煤尘润湿性的微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佳佳 田世祥 +1 位作者 李鹏 谢洪高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931-3945,共15页
煤尘污染是世界煤炭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探索绿色高效的新型煤尘润湿剂对于该领域来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以Wender模型为研究对象,借助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与物理实验探究了SiO_(2)-H_(2)O纳米流体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机... 煤尘污染是世界煤炭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探索绿色高效的新型煤尘润湿剂对于该领域来说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以Wender模型为研究对象,借助Materials Studio分子模拟软件与物理实验探究了SiO_(2)-H_(2)O纳米流体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SiO_(2)纳米颗粒(NPs)的反应活性较高,其表面羟基容易与煤分子和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影响煤尘的润湿特性。NPs与煤分子的相互作用能力较强,其吸附在煤尘表面后能吸附更多的水分子。当体系中NPs的吸附数量为0~5时,随NPs数量的增加,吸附体系中煤和NPs、NPs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以及固-液分子间氢键的数量呈增大的趋势。煤和NPs中氢、氧原子之间的g(r)曲线值最大,峰值较高,而煤和水中氢、氧原子之间的g(r)曲线与之相反。随着NPs吸附数量的增加,水分子均方位移与扩散系数呈增大的趋势,加速了对煤尘的润湿。与水相比,纳米流体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当颗粒浓度为2.0%(质量)时,改性煤尘接触角下降率达到了52.85%~61.51%,同时纳米流体处理后的煤尘表面NPs吸附集聚现象明显。本研究分子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互验证,阐明了NPs强化煤尘润湿性的微观机理,获得了NPs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揭示了NPs在煤尘表面的吸附特征,为SiO_(2)-H_(2)O纳米流体强化煤尘润湿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h_(2)o纳米流体 煤尘 润湿性 分子模拟
下载PDF
钛石膏-H_(2)SO_(4)-H_(2)O体系中石膏-硬石膏的相变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倩 彭同江 +2 位作者 孙红娟 丁文金 林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5-732,共8页
本文研究了在常压下钛石膏-H_(2)SO_(4)-H_(2)O体系中石膏相向硬石膏相的转化,探索了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和温度对石膏-硬石膏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增大硫酸浓度和增加反应时间都有利于石膏向硬石膏转化;当石膏转化为硬... 本文研究了在常压下钛石膏-H_(2)SO_(4)-H_(2)O体系中石膏相向硬石膏相的转化,探索了反应时间、硫酸浓度和温度对石膏-硬石膏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增大硫酸浓度和增加反应时间都有利于石膏向硬石膏转化;当石膏转化为硬石膏后,延长反应时间硬石膏不再发生转变;在温度为70℃和80℃时,体系中石膏与硬石膏共存,二者的微观形貌差异明显,石膏呈片状,硬石膏呈长方板状;当温度升温至90℃以上时,石膏完全转变为硬石膏,其微观形貌为长方板状;常压下,在50~100℃内,在钛石膏-H_(2)SO_(4)-H_(2)O体系中发生的石膏-硬石膏的相变是石膏直接脱水形成硬石膏,没有中间产物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石膏 石膏相变 钛石膏-h_(2)So_(4)-h_(2)o体系 硬石膏 微观形貌 酸浸法
下载PDF
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及形貌调控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钦 杨林 +2 位作者 易芸 耿平兰 曹建新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04-1111,1122,共9页
为将Ca(H_(2)PO_(4))2制备KH_(2)PO_(4)过程中的石膏资源化利用,以H_(3)PO_(4)与CaCO_(3)反应制备Ca(H_(2)PO_(4))2溶液,并与K_(2)SO_(4)溶液反应,进行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和形貌调控研究。结果... 为将Ca(H_(2)PO_(4))2制备KH_(2)PO_(4)过程中的石膏资源化利用,以H_(3)PO_(4)与CaCO_(3)反应制备Ca(H_(2)PO_(4))2溶液,并与K_(2)SO_(4)溶液反应,进行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和形貌调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反应时间、反应温度、SO^(2-)/_(4)过量系数和CaO含量等参数可对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中石膏晶型和形貌进行调控,制得短柱状α-CaSO_(4)·0.5H_(2)O。体系在温度高于95℃和CaO含量为3.0%~5.0%(质量分数,下同)时形成α-CaSO_(4)·0.5H_(2)O,在CaO含量为5.5%主要形成CaSO_(4)·2H_(2)O;反应时间长于20 min和SO^(2-)/_(4)过量系数大于1.4将形成K_(2)SO_(4)(CaSO_(4))_(5)·H_(2)O,导致石膏晶体表面缺陷增加。本实验条件下,适宜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10 min、反应温度95℃、SO^(2-)/_(4)过量系数1.2和CaO含量5.0%,此条件下可制得长度42~70μm、直径13~24μm的短柱状α-CaSO_(4)·0.5H_(2)O,其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可达5.61 MPa和33.74 MPa,滤液中钾收率和脱钙率分别可达94.23%和8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CaSo_(4)·0.5H_(2)o Ca(H_(2)Po_(4))_(2)-h_(3)Po_(4)-K_(2)So_(4)体系 石膏 晶型 形貌 调控
下载PDF
(100)n-GaAs在H_(2)SO_(4)-H_(2)O_(2)-H_(2)O溶液中的腐蚀速度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菊香 杨英 +1 位作者 刘成林 黎宝良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0-203,共4页
以C-V测量、击穿电压测量并结合逐层腐蚀技术,对GaAs外延多层结构的剖面分布进行了测量,获得了GaAs(100)晶片在不同温度下的H_2SO_4-H_2O溶液中的腐蚀速度数据。结果表明,当H_2SO_4:H_2O_... 以C-V测量、击穿电压测量并结合逐层腐蚀技术,对GaAs外延多层结构的剖面分布进行了测量,获得了GaAs(100)晶片在不同温度下的H_2SO_4-H_2O溶液中的腐蚀速度数据。结果表明,当H_2SO_4:H_2O_2:H_2O=9:1:1时,对n=1.10 ̄(14)~1.10 ̄(18)cm ̄-3的GaAs(100)晶片,20℃时的腐蚀速度为v=0.3~0.9μm/min.作者认为,这一配方对GaAs(100)多层结构是一个最为理想的减薄腐蚀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化镓 腐蚀速度 H_(2)S_(o)4-h_(2)o_(2)-h_(2)o三元系 掺杂浓度影响
下载PDF
H_(2)SO_(4)-H_(2)O中硝酸铜对脱硫石膏晶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汪潇 马晓晓 +4 位作者 金彪 张小婷 张建武 杨留栓 王宇斌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316-2322,共7页
以处理后的脱硫石膏为原料,在H_(2)SO_(4)-H_(2)O体系中以Cu(NO_(3))_(2)为晶形控制剂采用水热法制备脱硫石膏晶须,探讨了Cu(NO_(3))_(2)对脱硫石膏晶须生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Cu(NO_(3))_(2)对脱硫石膏有明显促溶作用,其中Cu^(2+)... 以处理后的脱硫石膏为原料,在H_(2)SO_(4)-H_(2)O体系中以Cu(NO_(3))_(2)为晶形控制剂采用水热法制备脱硫石膏晶须,探讨了Cu(NO_(3))_(2)对脱硫石膏晶须生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Cu(NO_(3))_(2)对脱硫石膏有明显促溶作用,其中Cu^(2+)可减小溶液中各离子的活度系数,使溶液中的Ca^(2+)浓度增大。NO^(-)_(3)通过静电作用在Ca^(2+)周围聚集并对SO^(2-)_(4)产生屏蔽作用,导致脱硫石膏继续溶解并使Ca^(2+)和SO^(2-)_(4)的浓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半水脱硫石膏晶体的形核与生长。此外,Cu^(2+)还可在晶须的生长过程中选择性吸附在晶须表面,生成CuSO_(4),促进了脱硫石膏的结晶生长,最终在Cu(NO_(3))_(2)用量为2.0%(质量分数)时制备的脱硫石膏晶须长径比约为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硝酸铜 晶须 H_(2)So_(4)-h_(2)o体系 结晶 影响机制
下载PDF
(NH_(4))_(2)SO_(4)-NH_(3)-H_(2)O体系浸出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 被引量:4
8
作者 肖发新 彭宇 +1 位作者 孙树臣 涂赣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5-800,806,共7页
以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样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氨水-硫酸铵浸出体系进行了常温常压浸出实验.针对该矿样的主要含铜矿物孔雀石(Cu_(2)(OH)_(2)CO_(3)),基于质量和电荷的双守恒的条件下构建的浸出体系中建立Cu_(... 以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样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氨水-硫酸铵浸出体系进行了常温常压浸出实验.针对该矿样的主要含铜矿物孔雀石(Cu_(2)(OH)_(2)CO_(3)),基于质量和电荷的双守恒的条件下构建的浸出体系中建立Cu_(2)(OH)_(2)CO_(3)-(NH_(4))_(2)SO_(4)-NH_(3)-H_(2)O的热力学模型,采用Matlab的拟合功能与diff和solve函数算出不同硫酸铵浓度时氨浸出孔雀石的最佳氨浓度和总铜离子浓度.实验考察了浸出氨水浓度、氨铵比、液固比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碱性脉石氧化铜矿石适宜浸出条件为氨水浓度1.2 mol/L,氨铵比2∶1,液固比3∶1,该条件下铜浸出率较高,达到约70%.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浸 氨铵比 热力学 (NH_(4))_(2)So_(4)-NH_(3)-h_(2)o体系 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
下载PDF
超声强化NH_(3)-C_(4)H_(6)O_(6)-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烟尘提锌工艺 被引量:1
9
作者 郑雪梅 王毕雄 +1 位作者 李金京 马爱元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9-96,124,共9页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强化NH_(3)-C_(4)H_(6)O_(6)-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烟尘提锌工艺条件,分别考察超声功率、反应时间、酒石酸浓度、液固比四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石酸浓度与液固比间的交互作用对锌浸出... 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强化NH_(3)-C_(4)H_(6)O_(6)-H_(2)O体系浸出氧化锌烟尘提锌工艺条件,分别考察超声功率、反应时间、酒石酸浓度、液固比四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石酸浓度与液固比间的交互作用对锌浸出率影响最为显著。优化提锌工艺条件为:控制超声功率300 W、浸出时间30 min、氨水浓度7 mol/L、酒石酸浓度0.5 mol/L、液固比5∶1、浸出温度45℃、搅拌速度100 r/min,该优化条件下的锌浸出率可达80.05%,较常规浸出相比、超声条件下锌浸出率提高5.25个百分点;NH_(3)-C_(4)H_(6)O_(6)-H_(2)O体系下ZnFe_(2)O_(4)、Zn_(2)SiO_(4)、ZnS物相难浸出;羧酸根可与Zn^(2+)形成络合离子,强化锌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烟尘 超声强化 NH_(3)-C_(4)H_(6)o_(6)-h_(2)o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NaCl-Na_(2)SO_(4)-H_(2)O体系卤水热循环法盐硝联产专利技术改进工艺 被引量:1
10
作者 彭美凡 彭赛军 +1 位作者 李燕 唐文俊 《中国井矿盐》 CAS 2021年第3期1-3,共3页
本文就NaCl-Na_(2)SO_(4)-H_(2)O卤水现有热循环法盐硝联产专利技术工艺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热循环法盐硝联产专利技术改进工艺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NaCl-Na_(2)So_(4)-h_(2)o体系卤水 热循环法 盐硝联产 专利技术改进工艺
下载PDF
40%P204-ZnSO_(4)-H_(2)O体系中锌非皂化萃取控制条件试验研究
11
作者 曹传飞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2年第4期21-24,共4页
针对P204不皂化萃取锌的工艺过程,研究了40%P204-ZnSO_(4)-H_(2)O体系中,Zn^(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系列相比的萃取平衡;萃取相比不变的情况下系列Zn^(2+)浓度的萃取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实际生产控制条件中萃取剂浓度不易发生变化,相... 针对P204不皂化萃取锌的工艺过程,研究了40%P204-ZnSO_(4)-H_(2)O体系中,Zn^(2+)浓度不变的情况下系列相比的萃取平衡;萃取相比不变的情况下系列Zn^(2+)浓度的萃取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实际生产控制条件中萃取剂浓度不易发生变化,相比为O/A=1.2~1.4,萃前液[Zn^(2+)]_(初)为35±3g/L时可兼顾萃取率和有机相的循环承载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04-ZnSo_(4)-h_(2)o 萃取率 萃取效率
下载PDF
Mo-Bi-S@CNTs纳米双金属硫化物电催化CO_(2)还原制取甲醇的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池琛 李春慧 +4 位作者 段东红 张忠林 卫国强 李瑜 刘世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73-879,共7页
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碳纳米管(CNTs)负载Mo-Bi-S纳米颗粒的复合催化剂(Mo-Bi-S@CNTs),考察了水热温度对催化剂形貌结构和CO2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200℃时制备的Mo-Bi-S@CNTs催化剂的颗粒尺寸较小,约为10~15 nm,并且能... 采用水热法原位合成碳纳米管(CNTs)负载Mo-Bi-S纳米颗粒的复合催化剂(Mo-Bi-S@CNTs),考察了水热温度对催化剂形貌结构和CO2电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温度为200℃时制备的Mo-Bi-S@CNTs催化剂的颗粒尺寸较小,约为10~15 nm,并且能够均匀地负载在CNTs上。同时,该催化剂在[NH2-emim]BF4-H2O(ω=40%)电解液中展现出了较为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在过电位为-0.3 V vs.SCE时,作为主产物甲醇的法拉第转化效率高达63.0%;恒电位下连续运行6 h电流密度保持在-13.5 mA/cm^(2)左右。研究结果表明Mo-Bi-S@CNTs-200℃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CO_(2)还原电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Mo-Bi双金属硫化物 电催化Co_(2)还原 [NH_(2)-emim]BF_(4)-h_(2)o电解液
下载PDF
匀强电场下TiO_(2)-H_(2)O纳米流体沉积及传热特性研究
13
作者 王景涛 孙鸿剑 +2 位作者 商辉 徐志明 贾玉婷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0-1117,共8页
为探究匀强电场下纳米流体在换热表面上的沉积特性,以两步法制备的TiO_(2)-H_(2)O纳米流体为研究对象,依托环形可视化在线监测实验台,通过改变匀强电场强度探究电场强度对TiO_(2)-H_(2)O纳米流体在换热表面上的沉积与传热特性。结果表明... 为探究匀强电场下纳米流体在换热表面上的沉积特性,以两步法制备的TiO_(2)-H_(2)O纳米流体为研究对象,依托环形可视化在线监测实验台,通过改变匀强电场强度探究电场强度对TiO_(2)-H_(2)O纳米流体在换热表面上的沉积与传热特性。结果表明:电场的施加对TiO_(2)-H_(2)O纳米流体在换热表面沉积影响显著。其污垢热阻渐近值随着电场强度的加强先减小后增大,当电场强度E=30 kV·m^(-1)时对应的污垢热阻渐近值最低,抑垢率为32.13%。电场的施加还可以有效地延长清洁状态时长,在这一过程中,纳米颗粒不会沉积在换热表面导致传热性能的降低。此外,电场的施加还可以有效延长总传热系数的下降时间,当电场强度在30 kV·m^(-1)时,纳米流体中颗粒沉积对传热系数的影响最小,为3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h_(2)o纳米流体 沉积特性 污垢热阻 电场强度
原文传递
地幔过渡带Al_(2)O_(3)-SiO_(2)-H_(2)O体系的新含水相
14
作者 王宝云 刘锦 +4 位作者 付苏宇 肖璞 李立 丁兴 肖万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4-722,共9页
俯冲板片是地表水进入深部地幔的潜在载体,而含水矿物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新含水相的发现对认识整个地球内部的水循环过程及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使用2500吨Sakura型多面顶大压机在Al_(2)O_(3)-SiO_(2)-H_(2)O体系合成了两个新的含... 俯冲板片是地表水进入深部地幔的潜在载体,而含水矿物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因此,新含水相的发现对认识整个地球内部的水循环过程及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使用2500吨Sakura型多面顶大压机在Al_(2)O_(3)-SiO_(2)-H_(2)O体系合成了两个新的含水相,Al_(2)SiO_(6)H_(2)和Al_(5.5)Si_(4)O_(18)H_(3.5)(以下分别记为Psi相和Phi相),合成条件是15.5GPa、1400℃和17.5GPa、1600℃.Cr^(3+)的荧光光谱显示Psi相在687、693和705nm有特征峰,而Phi相在691、696和708nm有特征峰.单晶X射线衍射(SCXRD)结构精修表明两相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其理想化学式分别为Al_(2)SiO_(6)H_(2)和Al_(5.5)Si_(4)O_(18)H_(3.5).在常压300K条件,Psi相的晶格参数为a=(9.4168±0.0016)A、b=(4.3441±0.0007)A、c=(9.4360±0.002)A和β=(119.726±0.005)°;而常压250K条件下,Phi相的晶格参数为a=(7.2549±0.0018)A、b=(4.3144±0.001)A、c=(8.0520±0.002)A和β=(101.740±0.009)°.电子探针分析(EPMA)显示Psi相和Phi相的化学成分分别为Al_(1.99)Si_(0.85)O_(6)H_(2.62)和Al_(5.58)Si_(2.81)O_(18)H_(8.03),与从SCXRD测试得到的理想化学式略有偏差.这可能是在合成条件下,晶体结构中Al和Si无序或被H取代造成的.研究表明,Psi相和Phi相是地幔过渡带上部潜在的水载体,为理解深部水在这一区域如何赋存与分布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含水相 地幔过渡带 Al_(2)o_(3)-Sio_(2)-h_(2)o体系 Al_(2)Sio_(6)H_(2) Al_(5.5)Si_(4)o_(18)H_(3.5)
原文传递
New hydrous phases in the Al_(2)O_(3)-SiO_(2)-H_(2)O system under the mantle transition zone conditions
15
作者 Baoyun WANG Jin LIU +4 位作者 Suyu FU Pu XIAO Li LI Xing DING Wansheng XIA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730-737,共8页
Hydrous minerals in the subducting slabs are potential water carriers into the deep mantle,and thus the synthesis of new hydrous phases is significant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water circulation throughout the Earth’s ... Hydrous minerals in the subducting slabs are potential water carriers into the deep mantle,and thus the synthesis of new hydrous phases is significant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water circulation throughout the Earth’s interior.In this study,we report the two new hydrous phases,Al_(2)SiO_(6)H_(2)and Al_(5.5)Si_(4)O_(18)H_(3.5)(hereafter referred to simply as phases Psi and Phi,respectively),which are synthesized in the Al_(2)O_(3)-SiO_(2)-H_(2)O system at 15.5 GPa,1400℃and 17.5 GPa,1600℃ by using Sakura2500-ton multi-anvil apparatus.The luminescence spectra of Cr3+show the phase Psi has characteristic peaks at 687,693 and705 nm,while phase Phi has characteristic peaks at 691,696 and 708 nm.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SCXRD) refinements yield a monoclinic structure of both phases (space group P2_(1)) with ideal chemical formulae of Al_(2)SiO6H2and Al5.5Si4O18H3.5respectively.The determined lattice parameters for phase Psi are a=9.4168±0.0016Å,b=4.3441±0.0007Å,c=9.4360±0.002Åand β=119.726±0.005°at ambient pressure and 300 K,while the phase Phi has a=7.2549±0.0018Å,b=4.3144±0.001Å,c=8.0520±0.002Å,and β=101.740±0.009°at ambient pressure and 250 K.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EPMA) show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phases Psi and Phi to be Al_(1.99)Si_(0.85)O_(6)H_(2.62)and Al_(5.58)Si_(2.81)O_(18)H_(8.03),respectively,which slightly deviate from the ideal formulae inferred from SCXRD measurements.This may result from the disorder or substitution of Al and Si by H in the crystal structures under our synthesis conditions.Our study suggests that phases Psi and Phi are the two potential water carriers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mantle transitions zone,providing new insights into how deep water is stored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hydrous phases Mantle transition zone Al_(2)o_(3)-Sio_(2)-h_(2)o system Al_(2)Sio_(6)H_(2) Al_(5.5)Si_(4)o_(18)H_(3.5)
原文传递
CO_(2)-H_(2)O混合气体与捣固焦和顶装焦深度反应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付晓微 路明 +2 位作者 何志军 庞清海 杨立春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9-49,共11页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CO_(2)的减排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钢铁工业作为CO_(2)排放大户,需要严格控制其CO_(2)的排放量,富氢炼铁由于具有降低碳排放的特点,已经成为冶金工艺未来发展趋势,但富氢燃料的使用会在高炉内产生大量水蒸气,所以...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CO_(2)的减排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钢铁工业作为CO_(2)排放大户,需要严格控制其CO_(2)的排放量,富氢炼铁由于具有降低碳排放的特点,已经成为冶金工艺未来发展趋势,但富氢燃料的使用会在高炉内产生大量水蒸气,所以研究高炉中不同种类焦炭与CO_(2)-H_(2)O混合气体在气化溶损反应下的变化至关重要,可以为高炉富氢冶炼条件下焦炭的选择和质量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不同含量CO_(2)-H_(2)O气体通入管式炉中与捣固焦和顶装焦发生深度气化溶损反应,分析CO_(2)-H_(2)O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变化产生的气化反应溶损差异、焦炭有机官能团和碳素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利用未反应核模型分析气化反应过程中限制性环节。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焦炭气化反应的限制性环节为界面化学反应,通过对比顶装焦和捣固焦颗粒气化溶损过程中边缘、中间、中心隙结构和相对密度上的差异发现,随着CO_(2)-H_(2)O混合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增加,两种焦炭表面溶损反应较其他两部分更加严重,出现了明显的开孔现象,并且捣固焦的内部开裂情况更加严重。结合FT-IR分析可知,水蒸气能够加剧气化反应过程中顶装焦和捣固焦结构内脂肪族官能团和甲基的消耗,从而导致两种焦炭的芳香度升高,同时反应后捣固焦样品中芳香烃的缩合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Co_(2)-h_(2)o 深度反应 孔隙结构 限制性环节
原文传递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of bismuth hydrometallurgyin chloride and nitrate solutions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云燕 彭文杰 柴立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Simultaneous equilibrium was applied to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Bi(Ⅲ)-X(Cl-, NO-3)-H2O systems, based on which the diagrams of the logarithm of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Bi(Ⅲ) of serie... Simultaneous equilibrium was applied to the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Bi(Ⅲ)-X(Cl-, NO-3)-H2O systems, based on which the diagrams of the logarithm of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Bi(Ⅲ) of series precipitation vs pH value of these two systems at 25 ℃ were obtained, and the pH ranges of the stable zones of various precipitations were analyzed and determined. In Bi(Ⅲ)-Cl--H2O system, the variations of c0(Bi3+) and (c0(Cl-)) have little effect on the equilibria of Bi(OH)3-solution and BiOOH-solution, but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quilibrium) of BiOCl-solution. However, in Bi(Ⅲ)-NO-3-H2O system, the variations of c0(Bi3+) and c0(NO-3) have little effect on equilibria of Bi(OH)3-solution, BiOOH-solution and Bi2O3-solution. When pH value is high, Bi2O3 is the thermodynamic stable phase, its stable zone is the widest, almost including the stable zones of BiOCl or (BiONO3,) (Bi(OH)3) and BiOOH. Bi(OH)3 cannot be obtained from Bi(Ⅲ)-Cl--H2O system, even strong alkaline media. Bi2O3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solution directly, and highly pure BiOCl or BiONO3 can also be obtained through strictly controlling pH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Ⅲ)-X(Cl^- No^-_3)-h_2o system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Bi_2o_3 BioCl BioNo_3
下载PDF
NaVO_(3)-H_(2)O体系碳酸氢铵/碳酸铵沉淀偏钒酸铵试验研究
18
作者 饶玉忠 付自碧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3,共7页
针对钒渣钠法提钒得到的NaVO_(3)-H_(2)O溶液体系,利用碳酸氢铵/碳酸铵作为铵盐,考察了沉淀pH值、沉淀温度、结晶时间、加铵系数对偏钒酸铵结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溶液的pH值(9.1~9.5),可以改善偏钒酸铵的结晶率;在... 针对钒渣钠法提钒得到的NaVO_(3)-H_(2)O溶液体系,利用碳酸氢铵/碳酸铵作为铵盐,考察了沉淀pH值、沉淀温度、结晶时间、加铵系数对偏钒酸铵结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溶液的pH值(9.1~9.5),可以改善偏钒酸铵的结晶率;在温度15~27℃、结晶时间>3 h、加铵系数不小于2.9条件下,可实现偏钒酸铵结晶率>85%,经煅烧获得的五氧化二钒纯度>99.3%,满足YB/T 5304—2017质量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钒 NaVo_(3)-h_(2)o溶液 碳酸铵 碳酸氢铵 偏钒酸铵 沉钒率
原文传递
O_2-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19
作者 顾健德 田安民 鄢国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3期1200-1203,共4页
小的非极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对非极性分子水溶液化学性质的研究十分重要,它们在涉及到蛋白质,胶束,及膜等复杂体系的疏水效应的研究中可作为简单而又方便的模型.N_2水溶液的Monte Carlo模拟和He,Ne,Xe等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MD)模拟... 小的非极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对非极性分子水溶液化学性质的研究十分重要,它们在涉及到蛋白质,胶束,及膜等复杂体系的疏水效应的研究中可作为简单而又方便的模型.N_2水溶液的Monte Carlo模拟和He,Ne,Xe等水溶液的分子动力学(MD)模拟研究都表明,小的非极性溶质对液态水有结构促进(Structure promoting)作用.另一方面,对柔性的水分子进行的液态水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周围环境对水分子本身结构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反映了环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模拟 o_2-h_2o解析势 MCYL势 稀溶液
原文传递
氨法浸出电镀废渣中镍铜的工艺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建华 张焕然 王瑞祥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6,共4页
实验采用NH_3-NH_4^+一H_2O体系浸出电镀废渣中镍和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总氨浓度、氨铵比、液固比、温度、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氨浓度为6mol/L、氨铵比为1:1、液固比为8:1、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3 h的最优条件下... 实验采用NH_3-NH_4^+一H_2O体系浸出电镀废渣中镍和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总氨浓度、氨铵比、液固比、温度、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氨浓度为6mol/L、氨铵比为1:1、液固比为8:1、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3 h的最优条件下,镍的浸出率可达到82%,铜的浸出率可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3-NH_4^+-h_2o体系 电镀废渣 浸出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