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阳图纹在彝族服饰上的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尹睿婷 杨兆麟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7-20,共4页
彝族先民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将太阳形象人格化,并赋予其一种想象的超自然的力量,创作出多种象征太阳的图纹绣在服饰上以祈求保护与庇佑。这种象征原始崇拜的太阳图纹,在服饰上逐步演变,渐渐成为一种极具实用意义的装饰纹样。
关键词 彝族服饰 原始信仰 太阳图纹
下载PDF
生命本能的色彩体现——黔西北苗族服饰文化解读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洪文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2期98-100,共3页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符号系统,作为符号系统的苗族服饰又是一种表现艺术。苗族人民把生命本能自发的色彩感情转化为独到的色彩艺术形式,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从服饰中可以看...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符号系统,作为符号系统的苗族服饰又是一种表现艺术。苗族人民把生命本能自发的色彩感情转化为独到的色彩艺术形式,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从服饰中可以看出苗族人民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服饰 审美情趣 民族个性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于越族源问题及“越为禹后”说新论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晓栋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3-30,共8页
关于于越的族源问题,学界大致有"越为土著""越为禹后""楚越同祖""三苗后裔""非洲古猿"五说。从现有文献及考古发现看,"越为土著"应是代表观点。"楚越同祖"说与&... 关于于越的族源问题,学界大致有"越为土著""越为禹后""楚越同祖""三苗后裔""非洲古猿"五说。从现有文献及考古发现看,"越为土著"应是代表观点。"楚越同祖"说与"三苗后裔"说是后人对史书记载的误读和讹传,"非洲古猿"说则存在明显悖论。"越为禹后"应理解为越国建立初期越王无余为夏禹后裔,但自无壬之后,越王之族属已转为越地土著,时间约在夏商易代之际或稍后,故越王勾践为夏禹后裔的论断是错误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越族源 越为禹后 楚越同源 三苗
下载PDF
苗族服饰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与性别秩序——基于土皮太村苗女“盛装”服饰的民间艺术个案考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蔡红燕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61-66,共6页
在生产力发展与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与少数民族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往往更具有服饰文化的典型性与稳定性。基于苗族女性服饰民间艺术个案的村寨田野考察,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盛装"服饰体现着苗族女性服饰的社会性别意... 在生产力发展与民族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与少数民族男性服饰相比,女性服饰往往更具有服饰文化的典型性与稳定性。基于苗族女性服饰民间艺术个案的村寨田野考察,苗族最具代表性的"盛装"服饰体现着苗族女性服饰的社会性别意识的获得,呈现着社会性别秩序与规范,揭示出外在服饰特征与内在女性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面临着被推入"他者"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女性服饰 苗族“盛装” 土皮太村 社会性别意识 社会性别秩序
下载PDF
月亮山地区苗族鼓藏节的文化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池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8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基于贵州省从江县月亮山区加勉乡的田野调查,再现"登麦"支系龙氏宗族间隔30年举办持续三年的鼓藏节仪式。该节日以祛病除厄为目的,由蛋卜和造鼓仪式、宗族祭祖和归魂仪式及立耶规、椎猪和送鼓仪式等巫术性质浓厚的重要仪式和... 基于贵州省从江县月亮山区加勉乡的田野调查,再现"登麦"支系龙氏宗族间隔30年举办持续三年的鼓藏节仪式。该节日以祛病除厄为目的,由蛋卜和造鼓仪式、宗族祭祖和归魂仪式及立耶规、椎猪和送鼓仪式等巫术性质浓厚的重要仪式和若干次要仪式组成。通过鼓藏节的举办,"登麦"苗人建立了临时性、宗族性的仪式领导组织,表达了对祖先的群体性哀思,实现了宗族内部的礼物流动,宣泄了生活中被压抑的情绪。同时,这一鼓藏节也展示了苗族保存完好、形式各异的祭祀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山 苗族 鼓藏节 宗族祭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