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agedy on Females in V.S.Naipaul’s Miguel Street
1
作者 LUO Jia-q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11期847-851,共5页
The tragic features of V.S.Naipaul’s short story collection Miguel Street are more typical in the female character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ypical female tragic characters in the book.Starting from their ... The tragic features of V.S.Naipaul’s short story collection Miguel Street are more typical in the female character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typical female tragic characters in the book.Starting from their stories and experiences,it deeply explores the survival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females on the post-colonial l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lonial rule.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ypical female tragedies,the author tries to provide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he survival of post-colonial females,and further illustrates that the tragedy of post-colonial females is caused by marginal males and imperial colonial hegemony in Miguel Stre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GIC FEMALE miguel street
下载PDF
The Awakening of Self: A Postcolonial Study of Initiation Theme in Miguel Street
2
作者 秦艺航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8期218-222,共5页
Miguel Street is a collection of linked short stories by the Nobel Laureate V.S.Naipaul.To interpret the initiation theme inMiguel Street,this paper uses Rui Yuping’s theory structure to analyze the three major parts... Miguel Street is a collection of linked short stories by the Nobel Laureate V.S.Naipaul.To interpret the initiation theme inMiguel Street,this paper uses Rui Yuping’s theory structure to analyze the three major parts of the growing progress of the narra tor“I”.This paper also uses postcolonial criticism to interpret the confusing situation which“I”was in and the narrative strategy in this novel.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only solution for“I”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is to escape from the confusing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colonial STUDY INITIATION THEME V.S.Naipaul miguel street
下载PDF
奈保尔与后殖民文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昕 张冬贵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83-86,97,共5页
V.S.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他复杂的身份背景、寻找文化归属和精神家园方面的难题,都反映在其作品中。其作品《米格尔大街》展示了后殖民地人真实的生活状况;《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反映了后殖民地人对个人独立与身份的追... V.S.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他复杂的身份背景、寻找文化归属和精神家园方面的难题,都反映在其作品中。其作品《米格尔大街》展示了后殖民地人真实的生活状况;《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反映了后殖民地人对个人独立与身份的追求。在多部作品中,奈保尔以犀利的笔锋描述了殖民地制度带来的恶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文学 V.S.奈保尔 殖民主义 小说 人物塑造 《米格尔大街》 《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
下载PDF
《米格尔街》的记忆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爽 庄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24-128,共5页
《米格尔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成名作。小说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立尼达为背景,通过17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勾勒出“米格尔街”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作者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回溯了米格尔街的旧时乡邻寻求身份认... 《米格尔街》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的成名作。小说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特立尼达为背景,通过17个相对独立的短篇故事,勾勒出“米格尔街”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作者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回溯了米格尔街的旧时乡邻寻求身份认同的种种困境,揭示出后殖民时代人们实现身份认同的虚无感与悲剧性。在重返童年记忆空间的写作中,奈保尔构建起后殖民文学“自我-他者”的叙事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米格尔街》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米格尔街》的解读策略:明喻、隐喻与提喻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先进 《凯里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4-127,共4页
比喻的出色运用是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一大艺术特色。性格各异的人物,独具特色的景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常常被奈保尔巧妙地借用到小说《米格尔街》中赋予新的色彩和意义。这种别具特色的比喻修辞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以文学的... 比喻的出色运用是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一大艺术特色。性格各异的人物,独具特色的景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常常被奈保尔巧妙地借用到小说《米格尔街》中赋予新的色彩和意义。这种别具特色的比喻修辞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以文学的方式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尔街》 明喻 隐喻 提喻
下载PDF
结构·视角·话语·伦理:《米格尔街》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先进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75-77,共3页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结构和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和叙事伦理四个方面对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表明除新颖的内容之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真实地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关键词 《米格尔街》 叙事结构和方式 叙事视角 叙述话语 叙事伦理
下载PDF
《米格尔街》互文性解读
7
作者 郭先进 《河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7-61,共5页
互文性指的是前人或同代人发表的文章的一部分被后来的作者模仿或在后来的文中被借用。《米格尔街》小说文本的魅力植根于文本的互文性中。因此,本文从互文性理论的角度来解读《米格尔街》,分析互文性在《米格尔街》描写人物和深化主题... 互文性指的是前人或同代人发表的文章的一部分被后来的作者模仿或在后来的文中被借用。《米格尔街》小说文本的魅力植根于文本的互文性中。因此,本文从互文性理论的角度来解读《米格尔街》,分析互文性在《米格尔街》描写人物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以此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尔街》 《小城畸人》 《都柏林人》 圣经文化 互文性
下载PDF
论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描写的后殖民化家庭暴力
8
作者 胥维维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66-170,共5页
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描写的男性对家庭暴力的使用和受害者的不同应对态度,共同折射出殖民体系中主/奴、殖民者/被殖民者的二元对立关系,但女性对家庭暴力——尤其是言语暴力的使用,则完全颠覆了后殖民语境中的两性关系和父权统治。... 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描写的男性对家庭暴力的使用和受害者的不同应对态度,共同折射出殖民体系中主/奴、殖民者/被殖民者的二元对立关系,但女性对家庭暴力——尤其是言语暴力的使用,则完全颠覆了后殖民语境中的两性关系和父权统治。归根结底,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国家的经济剥削是造成被殖民者在生存压力下诉诸家庭暴力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米格尔街》 后殖民 家庭暴力
下载PDF
论奈保尔《米格尔街》中的文学模仿者形象
9
作者 胥维维 《外语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74-77,共4页
《米格尔街》第六个故事的主人公B·沃兹沃斯,是奈保尔塑造的第一个文学模仿者形象,学界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从B·沃兹沃斯对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威廉·沃兹沃斯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模仿可以看出,殖民统治... 《米格尔街》第六个故事的主人公B·沃兹沃斯,是奈保尔塑造的第一个文学模仿者形象,学界却一直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从B·沃兹沃斯对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威廉·沃兹沃斯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的模仿可以看出,殖民统治的强权文化策略造成了被殖民者对本土语言文化的自卑和对宗主国经典作家作品的盲从。这也为后殖民作家如何战胜欧洲文学传统的巨大影响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米格尔街》 文学模仿 B·沃兹沃斯 威廉·沃兹沃斯
下载PDF
迷失的自我:《米格尔街》中边缘人物的身份探析
10
作者 孙慧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34-35,共2页
移民作家总以双重文化视角关注自己族裔在多种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及由此产生了对身份的迷惘和思考。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正是这一探索的体现。本文打破小说《米格尔》的叙述顺序对人物进行分类研究,从自我认知模糊、他者的... 移民作家总以双重文化视角关注自己族裔在多种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及由此产生了对身份的迷惘和思考。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正是这一探索的体现。本文打破小说《米格尔》的叙述顺序对人物进行分类研究,从自我认知模糊、他者的效仿和人格扭曲、异化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展示米格尔街人自我身份缺失、迷失的过程和特征,感受这些人物的迷失自我的心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尔街》 自我身份 迷失
原文传递
从《米格尔街》看奈保尔与契诃夫短篇小说的相似之处
11
作者 洪春梅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印裔英国移民作家维迪雅达.苏拉吉普拉萨德.奈保尔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最早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曾获得萨姆塞特.毛姆短篇小说奖。奈保尔的这部小说集虽创作于早期,属其试笔之作,却在选材、叙述笔调的冷峻和幽默... 印裔英国移民作家维迪雅达.苏拉吉普拉萨德.奈保尔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米格尔街》是奈保尔最早创作的短篇小说集,曾获得萨姆塞特.毛姆短篇小说奖。奈保尔的这部小说集虽创作于早期,属其试笔之作,却在选材、叙述笔调的冷峻和幽默以及情节的处理方面,与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作品有着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保尔 《米格尔街》 契诃夫
下载PDF
V.S.奈保尔《米格尔街》中的叙述话语分析
12
作者 秦云 《海外英语》 2012年第2X期219-221,共3页
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是对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被殖民历史的书写。小说展现了畸形社会下弱势群体的悲哀与人物命运的乖蹇。该文从叙事学之叙述话语角度出发,将文本细读与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小说叙述话语的深层意义、引述语的直接音效、非... 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是对加勒比地区特立尼达被殖民历史的书写。小说展现了畸形社会下弱势群体的悲哀与人物命运的乖蹇。该文从叙事学之叙述话语角度出发,将文本细读与分析相结合,探讨了小说叙述话语的深层意义、引述语的直接音效、非标准式英语和克利普索小调的视觉成像,以及小说修辞上的特色。指出小说叙述话语的巧妙运用正是叙述主题得以深化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奈保尔 《米格尔街》 叙述话语
下载PDF
《米格尔大街》中的模仿现象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玲芳 刘明景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8-79,128,共3页
《米格尔大街》是奈保尔早期作品中较有影响的一部小说。小说中包含一系列前殖民地人物对宗主国语言、生活方式、宗教等方面的模仿。一些后殖民理论家特别是霍米·芭芭和勒克·博埃默认为模仿不只是一种被动的仿效 ,被殖民者也... 《米格尔大街》是奈保尔早期作品中较有影响的一部小说。小说中包含一系列前殖民地人物对宗主国语言、生活方式、宗教等方面的模仿。一些后殖民理论家特别是霍米·芭芭和勒克·博埃默认为模仿不只是一种被动的仿效 ,被殖民者也可以通过模仿策略来解构和颠覆殖民统治。在这部作品中 ,某些人物的模仿是极其可笑和不切实际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小说 颠覆 早期作品 奈保尔 模仿 解构 解读 实际 现象
下载PDF
《米格尔街》中的城市书写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紫薇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67-71,共5页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保尔是"流散作家"的代表,其早年获奖作品《米格尔街》是后殖民文学经典之作。《米格尔街》呈现出碎片化的城市空间,借以表达殖民地人们的身份困惑,传递出奈保尔对祖国的矛盾情感。而书中的城市书写,不仅...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保尔是"流散作家"的代表,其早年获奖作品《米格尔街》是后殖民文学经典之作。《米格尔街》呈现出碎片化的城市空间,借以表达殖民地人们的身份困惑,传递出奈保尔对祖国的矛盾情感。而书中的城市书写,不仅展现出城市的权力空间与人的精神异化,更凸显了奈保尔对后殖民文化身份迷失现状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尔街》 精神异化 城市书写 身份困惑
下载PDF
从历史角度看《米格尔街》中的现代主义美学
15
作者 姜棋苧 刘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99-102,共4页
现代主义作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思潮,其在文学领域表现出了鲜明的文本特征——作品往往时空颠倒,结构错乱。究其历史原因不难发现,现代主义作家们集体陷入了一场因为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而导致的叙事危机之中。成熟时... 现代主义作为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思潮,其在文学领域表现出了鲜明的文本特征——作品往往时空颠倒,结构错乱。究其历史原因不难发现,现代主义作家们集体陷入了一场因为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而导致的叙事危机之中。成熟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冲突及精神异化,致使作家进行了从形式上的去物质化到意识上的荒诞书写等一系列颠覆。奈保尔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就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错乱的空间和时间打开了众多视角,不仅揭示了现代主义危机下孤立的个体和人与人之间极其贫乏的社会关系,还表现出了深刻的资本主义危机意识和变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尔街》 现代主义 叙事视角 物质化 碎片化
下载PDF
生命的激情和悲凉——论《米格尔街》的狂欢化色彩
16
作者 夏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6期104-106,共3页
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描写的是米格尔街上的一些卑微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米格尔街上,形成了类似于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的世界和一种狂欢化的存在状态。奇特是狂欢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米格尔街人生命中被压抑的激情。而... 奈保尔的《米格尔街》描写的是米格尔街上的一些卑微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米格尔街上,形成了类似于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的世界和一种狂欢化的存在状态。奇特是狂欢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米格尔街人生命中被压抑的激情。而透过米格尔街人狂欢化的生存状态的背后,体会到的却是米格尔街人生命中那深沉的悲凉。从其中可以体会到奈保尔对人,特别是对故乡的人的生存处境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尔街 狂欢化 激情 悲凉
下载PDF
《米格尔街》的叙事模式剖析
17
作者 熊祺 许丽芹 《海外英语》 2013年第9X期214-216,共3页
奈保尔的成名作《米格尔街》以线条简洁传神的方式速写众生像,表现手法冷峻而细腻,幽默而伤感。该文从叙事学中的不同角度:叙述者与感知者,内视角与外视角模式等方面对《米格尔街》的多重叙事视角进行剖析,重点探讨该小说的叙事视角模式。
关键词 《米格尔街》 叙事学模式 内视角 外视角
下载PDF
《米格尔街》中的空间叙事
18
作者 肖俊蓉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98-101,共4页
奈保尔在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中,以一个成年人的第一人称视角,回顾了生活在殖民地街道上的小人物们的生活百态。小说有意识地打破了传统小说将空间作为故事发生地点的单调写法,将空间作为历史隐喻,利用二重叙事视角进行文化反思,揭... 奈保尔在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中,以一个成年人的第一人称视角,回顾了生活在殖民地街道上的小人物们的生活百态。小说有意识地打破了传统小说将空间作为故事发生地点的单调写法,将空间作为历史隐喻,利用二重叙事视角进行文化反思,揭示了殖民地人民面对殖民文化与本土文化双重身份构建的两难困境,反映出奈保尔在殖民地复杂的文化形态下对个人生存的命运去向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尔街》 空间叙事 叙事视角 空间体验
下载PDF
“边缘人”的精神混沌与命运悲剧——从精神分析批评的角度解读《米格尔街》
19
作者 武子惠 《吕梁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3-27,共5页
V.S.奈保尔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描写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塑造出一个荒诞的的狂欢世界,人们精神分裂、意识恍惚、人格扭曲,行动怪异。本文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地型模式和结构说,结合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及人际和客体... V.S.奈保尔的短篇小说集《米格尔街》描写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塑造出一个荒诞的的狂欢世界,人们精神分裂、意识恍惚、人格扭曲,行动怪异。本文从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地型模式和结构说,结合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及人际和客体精神分析的观点,探究米格尔街上这群“边缘人”的心灵分裂和挣扎以及他们的命运悲剧;并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作为“边缘人之边缘人”的女性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格尔街 边缘人 精神分析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制造模仿者的国家机器:《米格尔大街》中的殖民教育 被引量:3
20
作者 胥维维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147,共7页
奈保尔小说《米格尔大街》中的殖民教育被揭示为将殖民意识形态进行再生产的国家机器。英国殖民者的语言文化及其代表的种族和社会的优越性被极力宣扬,被殖民国家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被一再贬抑而被迫处于被压制的从属地位。接受殖民... 奈保尔小说《米格尔大街》中的殖民教育被揭示为将殖民意识形态进行再生产的国家机器。英国殖民者的语言文化及其代表的种族和社会的优越性被极力宣扬,被殖民国家的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被一再贬抑而被迫处于被压制的从属地位。接受殖民教育的殖民主体在不同语言文化的杂交裂缝中生存,文化界限混乱,对本源语言文化产生自卑心理,并不自觉地内化想要无限趋同于殖民者的驱动力,极力模仿殖民文化。他们表面看来与殖民者极其相似,却只能处于劣等的从属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 趋同 《米格尔大街》 殖民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