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xhausted Narrative in Tsai Ming-Liang's Films
1
作者 Ella Raidel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2期329-351,共23页
This paper sets out to examine the "exhausted narrative" in aesthetic and poetic experience, revealing the affect and effect of Tsai Ming-Liang's film-making. He is notable for his obsession with ruins, defunct con... This paper sets out to examine the "exhausted narrative" in aesthetic and poetic experience, revealing the affect and effect of Tsai Ming-Liang's film-making. He is notable for his obsession with ruins, defunct construction sites, abandoned buildings, and film itself as a modern ruin. These sites are a reminder of the alienated subjects within its historical context, a fragmented narrative, and an uncertain or failed future to come, just like the ruin--a chapter of a halted story. Tsai's films are not only full of ruinous images and bodies, but even the fragmented narratives are ruinous, turning in elliptical circles, aiming toward their morbid ending until their total exhaustion. This cinematic ouroboros ophis will be discussed in two aspects: first, as an aesthetic practice, and second, as the parallelism between the on- and off-screen reality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reception in the cinematic experience. The term "exhausted narratives" refers to the processes of writing meta-fiction, as that of "re-orchestrating" and "re-editing" the past with respect to the present, and to inscribing Tsai's own narrative univer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ai ming-liang ruin cinema sinophone cinema exhaustednarrative meta language post-colonial aesthetics
原文传递
明代辽东谪戍文臣任良弼生平辑补
2
作者 孙明材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99-102,共4页
任良弼生于英宗天顺六年六月二十日,孝宗弘治六年进士。本年六月,选翰林院庶吉士。八年十月,授刑科给事中。十四年十二月,升刑科右给事中。十五年十二月,升户科左给事中。十七年正月,调任吏科左给事中;六月,升吏科都给事中。正德二年二... 任良弼生于英宗天顺六年六月二十日,孝宗弘治六年进士。本年六月,选翰林院庶吉士。八年十月,授刑科给事中。十四年十二月,升刑科右给事中。十五年十二月,升户科左给事中。十七年正月,调任吏科左给事中;六月,升吏科都给事中。正德二年二月,升通政司左参议。三年五月,以封奏不谨,降为江西建昌府通判;九月,被罚输米于边镇赎罪,计三百石。本年,谪戍辽东三万卫。五年九月,自从辽东三万卫赦还,复官,仍通政司右参议。七年六月,升通政司左参议。八年九月,升通政司右通政。嘉靖元年,丁忧。三年十二月,起复,添注管事。或卒于明年(嘉靖四年),墓在平遥县北门外。存文4篇,分别为《沁源县兴造记》《德政诗文卷后序》《德政诗文又序》《辛文渊墓表》;存诗1首,即《尹吉甫将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谪戍 任良弼 生平辑补
下载PDF
修辞构式“一量名”的多角度考察
3
作者 张丽梅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1-86,共6页
从构式的不可推导性出发,提出语法构式“一量名”和修辞构式“一量名”的区分并界定了它们的基本性质,然后基于互动构式语法理论的基本理念探讨修辞构式“一量名”的构式类型、生成过程及互动机制,认为该构式的形成是多界面互动机制合... 从构式的不可推导性出发,提出语法构式“一量名”和修辞构式“一量名”的区分并界定了它们的基本性质,然后基于互动构式语法理论的基本理念探讨修辞构式“一量名”的构式类型、生成过程及互动机制,认为该构式的形成是多界面互动机制合力作用的结果,包括构式与构件的双向互动机制、构件之间的互动磨合机制以及形式和意义之间、语义和语用之间、语法与修辞之间等多层面、多界面的互动机制。最后探讨了修辞构式“一量名”的语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构式 一量名 构式类型 互动机制 语用功能
下载PDF
耿宁对王阳明良知说的诠释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明辉 《哲学分析》 2014年第4期40-50,197-198,共11页
耿宁对王阳明的"良知"概念曾提出不同的诠释。在其论文集《心的现象》中,最初他将王阳明的"良知"概括为一种"自知"。接着,耿宁区分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涵义:前期的"良知&q... 耿宁对王阳明的"良知"概念曾提出不同的诠释。在其论文集《心的现象》中,最初他将王阳明的"良知"概括为一种"自知"。接着,耿宁区分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涵义:前期的"良知"概念承自孟子关于"良知、良能"与"四端"的文本,而四端"还不是德性本身,但却是德性的萌芽、德性的开端"。后期的"良知"概念则是借孟子所谓的"是非之心"来诠释"良知",是在每个意念中的内在意识,包括对善与恶的意念之意识。在《人生第一等事》中,耿宁还提出了王阳明后期的另一个"良知"概念,即"良知本体"的概念,亦即"本原知识的本己(真正)本质"。然而,孟子的"四端"之心并非只是"德性的开端",而是我们对良知的不同侧面之直接意识,它已是德性,已是完善状态。耿宁将"良知"理解为"自知"的看法无法贯彻于他的三个"良知"概念,只能适用于第二及第三个"良知"概念,而完全无法适用于第一个"良知"概念。此外,耿宁过分窄化了孟子的"是非之心",因为它也包含于其他三"端"之中,同时包含理性与情感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宁 王阳明 良知 四端
下载PDF
阳明与阳明后学的“良知”概念——从耿宁《论王阳明“良知”概念的演变及其双义性》谈起 被引量:13
5
作者 林月惠 《哲学分析》 2014年第4期3-22,197,共20页
著名的瑞士现象学家耿宁(Iso Kern,1937—),以现象学的进路,理解并诠释阳明与阳明后学的"良知"概念,有其洞见。耿宁指出,阳明"良知"概念有前后期的演变,有其双义性,甚至有三个"良知"概念。职是之故,阳明... 著名的瑞士现象学家耿宁(Iso Kern,1937—),以现象学的进路,理解并诠释阳明与阳明后学的"良知"概念,有其洞见。耿宁指出,阳明"良知"概念有前后期的演变,有其双义性,甚至有三个"良知"概念。职是之故,阳明后学对"良知"、"致良知"概念有不同诠释。本文对耿宁之说,提出不同看法:首先,阳明"良知"概念虽从孟子而来,但其含义的深化,与阳明对《大学》的诠释有关,并无前后期良知概念的双义性。其次,阳明与阳明后学对于"良知"与"见闻之知"并无歧见,二者在理论逻辑或实践逻辑上,都是不离不杂的。最后,阳明后学的问题意识在于如何"致良知",由此而有不同的异见。其中,致"良知之端"与致"良知之体"的争辩,实触及良知作为根源性实践动力之问题,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耿宁 王阳明 良知 见闻之知 现象学进路
下载PDF
最早一幅西夏地图——《西夏地形图》新探 被引量:39
6
作者 黄盛璋 汪前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2期177-187,共11页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 关于《西夏地形图》的绘制年代,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此图为宋人所绘,证据是文献记载此图出于宋人《范文正公集》;一种认为:此图为清人所绘,因为所见实物仅存于清张鉴《西夏纪事本末》一书中。本文作者由于在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刻《宋两名相集》中找到了此图,从而否定了"清代说"。继而又结合图的内容和有关文献分析,推定地图为宋代官吏绘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从而基本上解决了地图的年代问题。文中还着重分析了这幅迄今所见最早西夏地图的地学内容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制年代 西夏 地形图 宋两名相集
下载PDF
中国人的家:梁漱溟论中国文化之特质 被引量:11
7
作者 高力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37,185,共9页
在晚清以降西潮东渐肇端的社会大转型中,面对现代性之个体主义的冲击,中国古老的"家"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命运,中国现代社会中"家"的价值,成为百年中国"古今之争"的一个核心议题。对于五四的反家族主义思潮... 在晚清以降西潮东渐肇端的社会大转型中,面对现代性之个体主义的冲击,中国古老的"家"在现代化转型中的命运,中国现代社会中"家"的价值,成为百年中国"古今之争"的一个核心议题。对于五四的反家族主义思潮,梁漱溟逆势而行,他反对简单地否定家族制度的进步论观点,而将家视为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梁漱溟认为在中国文化中,家不仅是涵养德性的道德源泉,而且具有安身立命的宗教功能;中国人将家庭关系推广发挥,以伦理组织社会;这种组织与团体组织不同,它没有边界,不形成对抗。中国文化之伦理本位的相对论智慧,可以消解西方个人本位与团体本位的价值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中国文化 个人 伦理
下载PDF
论梁漱溟早期的中西文化观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261-269,共9页
就其早期文化观来看 ,梁漱溟根本不是反对西方文化 ,而是反对反东方文化 ;不是反对科学民主 ,而是始终肯定德先生和赛先生 ;不是代表农业宗法封建思想 ,而是认同生产社会化的社会主义 ;他对东方文化的看法 ,与其说是文化保守主义 ,不如... 就其早期文化观来看 ,梁漱溟根本不是反对西方文化 ,而是反对反东方文化 ;不是反对科学民主 ,而是始终肯定德先生和赛先生 ;不是代表农业宗法封建思想 ,而是认同生产社会化的社会主义 ;他对东方文化的看法 ,与其说是文化保守主义 ,不如说是文化多元主义 ;梁漱溟的思想不是站在“过去”而“反现代化”,乃是站在“未来”来“修正”资本主义。他的早期文化观既有对文化问题的深刻观照 ,又是浸润千年传统文化的知识分子维持文化自信的一种安顿 ,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性经验的一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新文化运动 五四精神 文化观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下载PDF
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的主旨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杨金卫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6-133,共8页
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进行了为期7年的乡村建设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国内外也引起了较大反响。在今天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吸收借鉴... 20世纪30年代,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在山东邹平进行了为期7年的乡村建设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国内外也引起了较大反响。在今天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吸收借鉴国内外乡村治理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历史上一些乡村治理专家的思想智慧,促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梁漱溟重视文化教育因素在农村进步和国家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可能会给我们一些深刻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乡村建设 主旨 价值
下载PDF
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中西文化观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良发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面对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使命,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分析。辜鸿铭的"道德力"高扬了中国人的精神,杜亚泉认为... 面对20世纪初中华民族面对的民族和文化的双重危机、以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复兴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为使命,对中西文化进行了深刻且详尽的分析。辜鸿铭的"道德力"高扬了中国人的精神,杜亚泉认为中西文化之异即动静之别,梁漱溟以"意欲"为基点,把文化分成西洋、中国、印度3种模式。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他们各自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在文化的发展程度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东方文化是成熟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尚未成熟;在文化的性质上,辜鸿铭、杜亚泉、梁漱溟认为中国文化重义,西方文化重利;在儒学的宗教性上,辜鸿铭与梁漱溟认为,儒学似宗教非宗教;在文化的未来走向上,辜鸿铭主张中西融合,杜亚泉主张中西调和,梁漱溟主张中国文化复兴论。他们对中西文化的独特见解,对当下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仍可引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杜亚泉 梁漱溟 中西文化观
下载PDF
梁漱溟与密宗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0-38,共9页
梁漱溟与密宗的关系,以往尚无研究。本文详述了梁漱溟在20世纪40年代修习密法的缘起和过程,总结了其修习密宗及习静功夫的意义,弥补了目前研究中对新儒家代表人物功夫实践的忽视,从一个个案显现了新儒家功夫实践的多样面貌。梁漱溟的个... 梁漱溟与密宗的关系,以往尚无研究。本文详述了梁漱溟在20世纪40年代修习密法的缘起和过程,总结了其修习密宗及习静功夫的意义,弥补了目前研究中对新儒家代表人物功夫实践的忽视,从一个个案显现了新儒家功夫实践的多样面貌。梁漱溟的个人修习经验,对于研究现代儒学家的精神修养和功夫实践提供了一个可资分析的例子,同时对于了解宋明儒者的习静功夫亦应有所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密宗 习静
下载PDF
明代两淮运学倡设中的盐商地位变迁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小琴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76,共6页
明中叶以降,两淮盐商子弟遭遇异地科考困境。为此,两淮山陕籍盐商、徽籍盐商合力多次通过盐场官员奏请创建盐场运学来解决这个问题,虽一再被朝廷否决,但终于万历十三年以山陕籍盐商子弟可凭"商籍"异地科考而获部分解决。未沾... 明中叶以降,两淮盐商子弟遭遇异地科考困境。为此,两淮山陕籍盐商、徽籍盐商合力多次通过盐场官员奏请创建盐场运学来解决这个问题,虽一再被朝廷否决,但终于万历十三年以山陕籍盐商子弟可凭"商籍"异地科考而获部分解决。未沾优惠的徽籍盐商被迫继续向明朝廷吁请创建运学,但因此举已不符实力强大的山陕籍盐商利益而遭遇掣肘,最终两淮运学即使在得到崇祯皇帝允可情况下仍不免创建未果。明代两淮运学倡设始末反映出两淮盐商在实力和地位上的两方面变化:一是明中叶以降,两淮盐商因整体实力的增强而使其政治地位逐渐得到提升,最终促使明廷出台举措解决其子弟异地科考问题;一是明代淮扬地区的盐商界是由山陕商人为主导的,尽管万历以后徽籍盐商实力大增,呈超越山陕籍盐商之势,但是,即便至明末山陕籍盐商在地位上仍不亚于徽籍盐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盐商子弟 两淮运学 “商籍” 地位变迁
下载PDF
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大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15,共1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上主要有三大文化思潮,它们是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这三大思潮虽互有消长,但都有不衰的生命力,相互间展开过并将继续展开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这种斗争反映... 中国近现代史上主要有三大文化思潮,它们是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这三大思潮虽互有消长,但都有不衰的生命力,相互间展开过并将继续展开错综复杂的思想文化斗争。这种斗争反映了当代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梁漱溟是在与这三大思潮的互动中确立自己之思想地位的。就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而言,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五四时期,对唯物史观批评;三四十年代,对中国革命的反对;1949年后,对马克思主义吸取、利用和儒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下载PDF
阳明心学与梁启超的文学改良观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国恩 朱华阳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6期722-728,共7页
阳明心学为梁启超契合中西文化和文学观念提供了哲学背景和理论平台 ,它规范着梁启超在“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文界革命”中的思想理路和理论品质。就思想特质而言 ,梁启超一方面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性 ,另一方面又注重文学的... 阳明心学为梁启超契合中西文化和文学观念提供了哲学背景和理论平台 ,它规范着梁启超在“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文界革命”中的思想理路和理论品质。就思想特质而言 ,梁启超一方面强调文学的政治功利性 ,另一方面又注重文学的艺术审美性。阳明心学调适了二者的内存冲突 ,体认了文学功能性、主体性和自律性特征。从心学的角度看 ,梁启超的文学启蒙性和“五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梁启超 文学观念 启蒙
下载PDF
论梁漱溟的中西文化观——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心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晓彬 陆卫明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32-136,共5页
梁漱溟以"意欲"作为文化论述的切入点,由对待"意欲"方式的拣选而形成不同的生活路向,生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他秉持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拈出"世界文化三大路向说"和"世界... 梁漱溟以"意欲"作为文化论述的切入点,由对待"意欲"方式的拣选而形成不同的生活路向,生成不同的文化形态,建构了其独特的文化理论体系。他秉持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拈出"世界文化三大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从宏观性的理论视野比较了中国、西方、印度三大文化体系,于西潮涌动之际探寻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文化个性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反思其说,不仅有利于理解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曲折展开的历程,而且有助于预判中国文化的未来及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意欲 中西文化
下载PDF
保守主义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以梁漱溟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寿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7,共5页
梁漱溟早年对马克思主义及以其为指导的中国革命提出了批评,学界关于梁漱溟早年排斥或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应该是客观的。但是,如果置于欧战前后欧洲社会文化思潮变动以及梁漱溟的整个思想体系来考察梁漱溟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将会获得... 梁漱溟早年对马克思主义及以其为指导的中国革命提出了批评,学界关于梁漱溟早年排斥或反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应该是客观的。但是,如果置于欧战前后欧洲社会文化思潮变动以及梁漱溟的整个思想体系来考察梁漱溟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将会获得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关系更为细致的认识,并还原过去因认为梁漱溟"反马"而遮蔽的思考中国问题的独特视角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主义 马克思主义 梁漱溟
下载PDF
儒学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儒学——梁漱溟文化哲学简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许宁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26,共4页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着眼于儒学思想与乡村改造的结合,致力于儒学的社会化,重构社会组织系统。梁漱溟的文化哲学体系通过文化批判、文化价值、文化主张和文化实践诸层面获得展开,展示了与熊十力、牟宗三等不同的致思理...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梁漱溟着眼于儒学思想与乡村改造的结合,致力于儒学的社会化,重构社会组织系统。梁漱溟的文化哲学体系通过文化批判、文化价值、文化主张和文化实践诸层面获得展开,展示了与熊十力、牟宗三等不同的致思理路,较为鲜明地体现了现代新儒学的理论特点,是传统哲学现代化的重要创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现代新儒家 文化哲学
下载PDF
“两民”企业领导风格与公司治理模式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殷强 彭耿 《科技和产业》 2015年第4期110-118,共9页
通过对湘西州的"两民"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两民"企业领导风格与公司治理模式的关系。研究发现,"两民"企业关键岗位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权力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交易型领导多于变革型领导,建设型... 通过对湘西州的"两民"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两民"企业领导风格与公司治理模式的关系。研究发现,"两民"企业关键岗位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权力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交易型领导多于变革型领导,建设型领导多于被动/防御型以及主动/防御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多于专制型领导;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风格与"两民"企业公司治理不同模式之间有显著影响关系,交易型领导风格多倾向于D型治理模式,变革型领导风格多倾向于A型治理模式。被动/防御、主动/防御和建设型领导风格与公司治理不同模式之间没有关系。专制型和民主型领导风格与公司治理不同模式之间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民”企业 领导风格 公司治理模式
下载PDF
六朝文风的遗响——梁遇春散文艺术探论 被引量:5
19
作者 黎荔 《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5期46-49,共4页
从废名将梁遇春视为“六朝之才”的评价引起 ,探讨了梁遇春文学接受背景中传统文学的内应作用 ,并从梁遇春的小品文观及其散文特色、创作心态等多方面分析他与魏晋六朝文学的牵连 ,认为这位现代文坛极其西化的散文家其实接续着六朝文的... 从废名将梁遇春视为“六朝之才”的评价引起 ,探讨了梁遇春文学接受背景中传统文学的内应作用 ,并从梁遇春的小品文观及其散文特色、创作心态等多方面分析他与魏晋六朝文学的牵连 ,认为这位现代文坛极其西化的散文家其实接续着六朝文的流风余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遇春 现代文学 文学接受背景 传统文学 小品文 散文 艺术特色 创作心态
下载PDF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梁漱溟的宪政之道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朗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94-99,共6页
梁漱溟可谓现代中国思想史上最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社会政治活动家。在中国现代第三势力的人物谱系中,梁漱溟对宪政的"西方意义"、"中国意义"以及中国走上宪政之路的困境和出路均提出了自己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今天... 梁漱溟可谓现代中国思想史上最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社会政治活动家。在中国现代第三势力的人物谱系中,梁漱溟对宪政的"西方意义"、"中国意义"以及中国走上宪政之路的困境和出路均提出了自己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今天重温其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大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宪政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