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Cr10Si2Mo气阀钢中游离铁素体的形成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1
作者 曹美姣 张璨 唐佳丽 《特钢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30-34,38,共6页
本文通过40Cr10Si2Mo钢试样金相组织观察、显微硬度测试、SEM能谱分析、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化学成分及相图分析模拟,分析并确定了40Cr10Si2Mo钢中游离铁素体的形成原因,同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气阀钢 40Cr10Si2Mo 游离铁素体
下载PDF
Co_(66)Fe_4Mo_2Si_(16)B_(12)结构与磁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雅静 王治 +1 位作者 王姝 何开元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2-664,共3页
采用铁芯测试仪测得合金样品的初始磁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定出居里温度;用磁化强度小角旋转法测量非晶及晶化合金条带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后Co66Fe4Mo2Si16B12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Co66Fe4Mo2Si16B12合金经退火... 采用铁芯测试仪测得合金样品的初始磁导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定出居里温度;用磁化强度小角旋转法测量非晶及晶化合金条带的饱和磁致伸缩系数λs;研究了不同温度退火后Co66Fe4Mo2Si16B12合金的磁性.结果表明:Co66Fe4Mo2Si16B12合金经退火后非晶相和剩余非晶相的居里温度随退火温度升高而提高;Co66Fe4Mo2Si16B12合金经高于500℃退火后磁性能变坏,是饱和磁致伸缩系数变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66Fe4mo2si16B12合金 非晶纳米晶合金 磁性 居里温度 磁致伸缩系非晶相
下载PDF
激光熔化沉积Co/Co_3Mo_2Si三元金属硅化物耐磨合金显微组织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勇 李安 +1 位作者 张凌云 王华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657-1660,共4页
为改善三元金属硅化物Co3Mo2Si耐磨合金的室温韧性,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方法制备了钴基固溶体增韧的Co3Mo2Si三元金属硅化物合金。结果表明:其显微组织由Co3Mo2Si初生树枝晶和枝晶间少量Co/Co3Mo2Si共晶组成;Co/Co3Mo2Si金属硅化物合金的... 为改善三元金属硅化物Co3Mo2Si耐磨合金的室温韧性,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方法制备了钴基固溶体增韧的Co3Mo2Si三元金属硅化物合金。结果表明:其显微组织由Co3Mo2Si初生树枝晶和枝晶间少量Co/Co3Mo2Si共晶组成;Co/Co3Mo2Si金属硅化物合金的硬度随Co3Mo2Si初生树枝晶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与激光熔化沉积Co3Mo2Si单相三元金属硅化物相比,钴基固溶体增韧的Co3Mo2Si三元金属硅化物合金的韧性显著改善,枝晶间钴基固溶体或Co/Co3Mo2Si共晶体积分数越高,合金的韧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化沉积 三元金属硅化物 LAVES相 Co3mo2si 耐磨性
下载PDF
Mo/2Si混合粉末的摩擦化学效应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勤 王翠霞 +2 位作者 薛群基 何荔 朱雪斌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6-129,共4页
利用 ZJM10 T型搅拌机和 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 Mo/ 2 Si混合粉末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的摩擦化学效应 .结果表明 :在球磨初期 ,晶粒尺寸明显减小 ,显微应变和有效温度系数明显增加 ;在球磨 3h后 ,Mo和 Si粉末的晶粒尺寸和显微应变变化幅度减... 利用 ZJM10 T型搅拌机和 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 Mo/ 2 Si混合粉末在机械球磨过程中的摩擦化学效应 .结果表明 :在球磨初期 ,晶粒尺寸明显减小 ,显微应变和有效温度系数明显增加 ;在球磨 3h后 ,Mo和 Si粉末的晶粒尺寸和显微应变变化幅度减小 ;球磨 10 h后 ,有效温度系数趋于极限值 ,晶粒尺寸和显微应变几乎保持不变 .塑性 Mo颗粒的机械活化以变形或晶格畸变加剧为主 ,而脆性 Si颗粒的机械活化以细化或比表面积增加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2Si混合粉末 球磨 摩擦化学效应
下载PDF
激光熔敷Mo_2Ni_3Si/NiSi金属硅化物耐磨复合材料涂层组织与抗磨性能 被引量:14
5
作者 吕旭东 王华明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3-187,共5页
以Ni-42Mo-28Si和Ni-36Mo-24Si(质量分数计)合金粉末为原料,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1Cr18Ni9Ti不锈钢基材表面制得由三元金属硅化物Mo2Ni3Si初生树枝晶和枝晶间Mo2Ni3Si/NiSi共晶组织组成的复合材料涂层,考察了涂层镍含量及Mo2Ni3Si初生相... 以Ni-42Mo-28Si和Ni-36Mo-24Si(质量分数计)合金粉末为原料,利用激光熔敷技术在1Cr18Ni9Ti不锈钢基材表面制得由三元金属硅化物Mo2Ni3Si初生树枝晶和枝晶间Mo2Ni3Si/NiSi共晶组织组成的复合材料涂层,考察了涂层镍含量及Mo2Ni3Si初生相体积分数对涂层在滑动干摩擦下的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熔敷Mo2Ni3Si/NiSi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涂层在滑动干摩擦条件下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随着涂层中三元金属硅化物Mo2Ni3Si初生相体积分数的增加,涂层的耐磨性提高,摩擦系数降低;激光熔敷Mo2Ni3Si/NiSi金属硅化物复合材料涂层具有良好的载荷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敷 Mo2Ni3Si NISI 涂层 抗磨性能 金属硅化物 复合材料
下载PDF
淬火回火对W6Mo5Cr4V2Si新型高速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勇 牛丽媛 +1 位作者 高光亮 邱奥西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55-157,共3页
采用不同淬火、回火工艺对W6Mo5Cr4V2Si新型高速钢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并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6Mo5Cr4V2Si钢在1200℃以下淬火、600℃回火硬度较低;在1250℃淬火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回火硬度下降,560℃... 采用不同淬火、回火工艺对W6Mo5Cr4V2Si新型高速钢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并对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6Mo5Cr4V2Si钢在1200℃以下淬火、600℃回火硬度较低;在1250℃淬火时,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材料的回火硬度下降,560℃左右回火后材料的硬度最高,为67.1 HRC左右,其组织主要由网状、半网状及颗粒状碳化物+回火马氏体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6Mo5Cr4V2Si钢 淬火 回火 硬度
原文传递
ZG35CrMn2Si2Mo贝氏体铸钢组织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志学 程巨强 王元辉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26-528,共3页
研究空冷耐磨ZG3 5CrMn2Si2Mo贝氏体铸钢的组织和性能 ,结果表明 :正火、低温回火后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 (BF)和奥氏体 (AR)组成 ,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分析ZG3 5CrMn2Si2Mo贝氏体铸钢的磨料磨损性能 ,并与耐磨钢ZGMn13CrMo进行比较 ,... 研究空冷耐磨ZG3 5CrMn2Si2Mo贝氏体铸钢的组织和性能 ,结果表明 :正火、低温回火后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 (BF)和奥氏体 (AR)组成 ,具有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分析ZG3 5CrMn2Si2Mo贝氏体铸钢的磨料磨损性能 ,并与耐磨钢ZGMn13CrMo进行比较 ,说明该贝氏体耐磨钢具有良好的耐磨性。ZG3 5CrMn2Si2Mo贝氏体铸钢作为一种新的贝氏体类抗磨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G35CrMn2Si2Mo贝氏体铸钢 组织与性能 磨料磨损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20CrMn2Si2Mo耐磨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志学 程巨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94-96,共3页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20CrMn2Si2Mo耐磨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材料经轧制+300℃回火和轧制+920℃空冷+300℃回火态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属新型贝氏体组织;轧制+920℃油冷(或水冷)+300℃回火后的组织由板...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20CrMn2Si2Mo耐磨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材料经轧制+300℃回火和轧制+920℃空冷+300℃回火态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属新型贝氏体组织;轧制+920℃油冷(或水冷)+300℃回火后的组织由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与轧制态相比,轧制+300℃回火可显著提高材料的韧性,轧制及920℃奥氏体化后,分别采用不同介质冷却的试验结果表明,材料在轧制+920℃空冷+300℃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CrMn2Si2Mo钢 耐磨钢板 性能 组织
下载PDF
难熔(Mo_(1-x),Nb_x)_5Si_3合金的制备与组织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陈辉 马勤 石少玉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9-401,共3页
为改善Mo5Si3的本征脆性,采用电弧熔炼/高温退火技术制备了(Mo1-x,Nbx)5Si3(x=0,0.2,0.4,0.6,0.8,1.0)合金,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等分析设备,对合金试样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o有... 为改善Mo5Si3的本征脆性,采用电弧熔炼/高温退火技术制备了(Mo1-x,Nbx)5Si3(x=0,0.2,0.4,0.6,0.8,1.0)合金,并结合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显微硬度计等分析设备,对合金试样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Mo有助于高温相β-Nb5Si3的稳定;合金更倾向形成(Mo,Nb)5Si3及β-(Nb,Mo)5Si3固溶体,能谱分析表明有少量Mo3Nb2Si3三元相生成;Nb在Mo5Si3中的固溶度远大于在MoSi2中的固溶度;随Nb含量的增加,合金硬度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抛物线规律,最高硬度(HV)达1616.7,试样退火后的硬度高于退火前的硬度;压痕断裂韧度较低,合金韧性没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5SI3 金属硅化物 (Mo Nb)5Si3 固溶体 Mo3Nb2Si3
下载PDF
Mo(Si,Al)_2高温抗氧化涂层的形貌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肖来荣 蔡志刚 宋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3,共4页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铌合金C-103基体表面制备Mo(Si0.6,Al0.4)2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SEM、EDS、XRD等仪器分析研究涂层的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冶金结合,通过扩散形成中间结合层;在高温氧... 采用料浆烧结法在铌合金C-103基体表面制备Mo(Si0.6,Al0.4)2高温抗氧化涂层,利用SEM、EDS、XRD等仪器分析研究涂层的结构、元素分布、相分布与抗氧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涂层与基体之间达到冶金结合,通过扩散形成中间结合层;在高温氧化环境下,Mo(Si0.6,Al0.4)2涂层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主要为Al2O3,内层为Al2O3、SiO2、3Al2O3·2SiO2和HfO2相的混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 Al)2 铌合金 高温抗氧化 涂层 氧化膜 扩散阻挡层
下载PDF
无压反应烧结Mo(Si,Al)_2-SiC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小立 吕振林 金志浩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67-1270,共4页
利用MoSi2,Al,C之间的原位反应无压烧结制备了Mo(Si1-x,Alx)2-SiC复合材料。随着烧结温度从1400℃升高到1650℃,MoSi2相消失,反应产物为Mo(Si,Al)2和SiC及Mo5Si3C相。由于固溶体及Nowotny(Mo5Si3C)相的形成,使得原位反应中化学计量法则... 利用MoSi2,Al,C之间的原位反应无压烧结制备了Mo(Si1-x,Alx)2-SiC复合材料。随着烧结温度从1400℃升高到1650℃,MoSi2相消失,反应产物为Mo(Si,Al)2和SiC及Mo5Si3C相。由于固溶体及Nowotny(Mo5Si3C)相的形成,使得原位反应中化学计量法则变得困难。原位生成的SiC相随着温度的升高由颗粒状变为晶须状,并由于它的强韧化作用使得复相材料的性能较单相材料成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 Al)2-SiC复合材料 渗硅 晶须 固溶 强度
下载PDF
球磨参数对机械合金化制备Al_2O_3/Mo_5Si_3复合粉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雪 陈辉 +1 位作者 马勤 徐轲 《粉末冶金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以MoO3粉、Mo粉、Si粉及Al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l2O3/Mo5Si3复合粉体。利用XRD、SEM等对复合粉体在球磨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球磨参数对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原料粉体球磨10 h后转变为... 以MoO3粉、Mo粉、Si粉及Al粉为原料,采用机械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l2O3/Mo5Si3复合粉体。利用XRD、SEM等对复合粉体在球磨过程中的物相转变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对球磨参数对机械合金化过程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原料粉体球磨10 h后转变为Al2O3/Mo5Si3复合粉体,反应较完全。随球磨时间延长,复合粉体细小均化,粉体粒度较小,球磨20h后粉体粒度在3~5μm之间,随球磨转速的提高,球磨时间延长,球磨提供能量提高,反应开始时间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合金化 Al2O3/Mo5Si3 复合粉体
下载PDF
Mo(Si,Al)_2粉末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合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肖来荣 易丹青 +2 位作者 宋成 蔡志刚 许谅亮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5年第2期105-109,共5页
通过机械合金化由MoSi2, Mo和Al粉末合成了Mo(Si1-x, Alx)2 粉末材料, 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相的变化和粉末的晶粒度, 用扫描电镜观察球磨后的粉末形貌与粒度, 并根据Burgio模式估算了生成Mo(Si, Al)2相的球磨能。结果表明: MoSi2, Mo和Al... 通过机械合金化由MoSi2, Mo和Al粉末合成了Mo(Si1-x, Alx)2 粉末材料, 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相的变化和粉末的晶粒度, 用扫描电镜观察球磨后的粉末形貌与粒度, 并根据Burgio模式估算了生成Mo(Si, Al)2相的球磨能。结果表明: MoSi2, Mo和Al混合粉经高能球磨5 h后生成了MoSi2 和Mo(Si, Al)2, 没有单质粉末剩余, 也无Al Mo中间相产生; 球磨40 h后的粉末粒度为亚微米级, 晶粒度在21 nm^40 nm之间, Mo(Si, Al)2 相的机械合金化合成机理为类自蔓延反应, 其生成所需的球磨能量约为15.4 k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 Al)2 机械合金化 粉末材料
下载PDF
(Mo_(1-x),W_x)Si_2固溶体的价电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彭可 易茂中 +1 位作者 冉丽萍 葛毅成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4-417,共4页
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利用平均原子模型对(Mo1-x,Wx)Si2固溶体进行价电子结构分析,并分别与MoSi2和WSi2基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x值的增加,(Mo1-x,Wx)Si2固溶体的主干键络键能、最强键上共价电子数和共价电子总数百分... 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利用平均原子模型对(Mo1-x,Wx)Si2固溶体进行价电子结构分析,并分别与MoSi2和WSi2基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x值的增加,(Mo1-x,Wx)Si2固溶体的主干键络键能、最强键上共价电子数和共价电子总数百分比均逐渐增加,表明固溶体的熔点、硬度和强度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1-x Wx)Si2固溶体 价电子结构 EET理论 性能
下载PDF
钼表面(Mo,W)Si_2-Si_3N_4复合涂层的低温氧化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厚安 吴艺辉 +2 位作者 古思勇 林佳 庄树新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采用包渗法在钼表面原位制备了(Mo,W)Si2-Si3N4复合涂层,考察了其在大气中于500℃和600℃等温循环的氧化性能,利用XRD和SEM等研究了其组织形貌.结果表明:(Mo,W)Si2-Si3N4涂层具有良好的低温抗氧化性,其在空气中500℃和600℃氧化480 h的... 采用包渗法在钼表面原位制备了(Mo,W)Si2-Si3N4复合涂层,考察了其在大气中于500℃和600℃等温循环的氧化性能,利用XRD和SEM等研究了其组织形貌.结果表明:(Mo,W)Si2-Si3N4涂层具有良好的低温抗氧化性,其在空气中500℃和600℃氧化480 h的氧化速率分别为0.0145 g/(m2·h)和0.0191 g/(m2·h),归因于涂层氧化表面形成了致密的SiO2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 W)Si2-Si3N4涂层 低温氧化
下载PDF
Mo(Si,Al)_2的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郜剑英 王刚 江莞 《中国钼业》 2004年第3期25-28,共4页
研究了Mo(Si,Al) 2 的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反应过程以及产物的生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Al部分取代MoSi2 结构中的Si,不但对反应体系的热效应有影响 ,同时还对燃烧波前端的蔓延速度、反应体系的燃烧模式以及产物的结构有影响。这可以从Mo... 研究了Mo(Si,Al) 2 的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反应过程以及产物的生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Al部分取代MoSi2 结构中的Si,不但对反应体系的热效应有影响 ,同时还对燃烧波前端的蔓延速度、反应体系的燃烧模式以及产物的结构有影响。这可以从Mo -Si-Al系自蔓延合成过程中反应体系的传质传热过程的改变得到较好的解释。Mo(Si,Al) 2 的自蔓延燃烧合成机制与MoSi2 相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 Al)2 自蔓延高温燃烧合成 溶解-析出
下载PDF
4Cr10Si2Mo钢气门球化退火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建才 梅殿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7-78,共2页
4Cr10Si2Mo钢气门在电镦过程出现质量问题,对其化学成分、硬度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球化不良而产生的不均匀带状碳化物是造成气门电镦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改进球化退火工艺,使4Cr10Si2Mo钢的显微组织中的碳化... 4Cr10Si2Mo钢气门在电镦过程出现质量问题,对其化学成分、硬度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球化不良而产生的不均匀带状碳化物是造成气门电镦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改进球化退火工艺,使4Cr10Si2Mo钢的显微组织中的碳化物形态、分布得到改善,气门电镦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门 电镦 4Cr10Si2Mo钢 球化退火
下载PDF
H_(13)Si_2Mo_(13)V_5O_(62)·24H_2O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彦冰 金洺函 宋瑶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09,124,共4页
采用分步加酸、乙醚-丙酮萃取的方法制备了H13Si2Mo13V5O62·24H2O杂多酸,通过IR、XRD、TG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考察了酸醇比、杂多酸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反... 采用分步加酸、乙醚-丙酮萃取的方法制备了H13Si2Mo13V5O62·24H2O杂多酸,通过IR、XRD、TG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考察了酸醇比、杂多酸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5%(按乙酸质量计算),酸醇摩尔比是1.0∶2.0,反应时间为75 min,反应温度为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3Si2Mo13V5O62 催化 乙酸正丁酯 制备杂多酸 表征
下载PDF
38Si2Mn2Mo钢下贝氏体和回火马氏体中的碳化物析出行为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江文 罗承萍 肖晓玲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研究了 38Si2 Mn2 Mo钢等温下贝氏体中和淬火回火后马氏体中析出的碳化物。在下贝氏体中存在两组 ε碳化物 ,它们与贝氏体铁素体保持 Jack位向关系 ,而与奥氏体无固定取向关系 ,ε 碳化物的惯习面为 { 10 0 } b,未见碳化物在奥氏体一侧... 研究了 38Si2 Mn2 Mo钢等温下贝氏体中和淬火回火后马氏体中析出的碳化物。在下贝氏体中存在两组 ε碳化物 ,它们与贝氏体铁素体保持 Jack位向关系 ,而与奥氏体无固定取向关系 ,ε 碳化物的惯习面为 { 10 0 } b,未见碳化物在奥氏体一侧析出。表明下贝氏体具有碳过饱和度 ,ε 碳化物是从贝氏体铁素体中析出的 ,具有与回火马氏体相似的切变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贝氏体 回火马氏体 碳化物析出源 38Si2Mn2Mo钢
下载PDF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PERMEABILITY OF Co_(66)Fe_4Mo_2Si_(16)B_(12) ALLOY 被引量:1
20
作者 Y.J. Zhang X.H. Li +1 位作者 S. Wang K.Y. He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84-286,共3页
At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s, the saturation magnetostriction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meability μi and the temperature T (μi-T curves) of the Co66Fe4Mo2Si16B12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sm... At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s, the saturation magnetostriction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meability μi and the temperature T (μi-T curves) of the Co66Fe4Mo2Si16B12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small-angle magnetization tester and core teste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μi-T curves had different shapes at different ranges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the permeability μi of the alloy improv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s below 460℃; when the alloy was annealed above 480℃, the poor magnetic properties were considered to be caused by larger saturation magnetostr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66Fe4mo2si16B12 alloy amorphous nanocrystalline alloy PERMEABILITY saturation magnetostric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