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llaborative multi-lane on-ramp merging strategy for connected and automated vehicles using dynamic conflict graph
1
作者 Jia Shi Yugong Luo +2 位作者 Pengfei Li Jiawei Wang Keqiang Li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 EI 2024年第1期38-51,共14页
The on-ramp merging in multi-lane highway scenarios presents challenge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coordinating vehicles’merging and lane-changing behaviors,while ensuring safety and optimizing traffic flow.However,the... The on-ramp merging in multi-lane highway scenarios presents challenges due to the complexity of coordinating vehicles’merging and lane-changing behaviors,while ensuring safety and optimizing traffic flow.However,there are few studies that have addressed the merging problem of ramp vehicles and the cooperative lane-change problem of mainline vehicles within a unified framework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strategies.To tackle this issue,this study adopts a cyber-physical integration perspective and proposes a graph-based solution approach.First,the information of vehicle groups in the physical plane is mapped to the cyber plane,and a dynamic conflict graph is introduced in the cyber space to describe the conflict relationships among vehicle groups.Subsequently,graph decomposition and search strategies are employ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solution,including the set of mainline vehicles changing lanes,passing sequences for each route,and corresponding trajectories.Finally,the proposed dynamic conflict graph-based algorithm is validated through simulations in continuous traffic with various densities,and its performance is compared with the default algorithm in SUMO.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 improving vehicle safety and traffic efficiency,particularly in high traffic density scenarios,providing valuable insight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multi-lane merging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merging multi-lane graph theory cyber-physical integration system
下载PDF
A practical multi-lane factor model of bridges based on multi-truck presence considering lane load disparities
2
作者 Junyong ZHOU Colin C.CAPRANI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1年第4期877-894,共18页
Many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 consider multi-lane factors(MLFs)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traffic load model.Measured multi-lane traffic data generally exhibit significant lane disparities in traffic loads over m... Many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 consider multi-lane factors(MLFs)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traffic load model.Measured multi-lane traffic data generally exhibit significant lane disparities in traffic loads over multiple lanes.However,these disparities are not considered in current specifications.To address this drawback,a multi-coefficient MLF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an improved probabilistic statistical approach that considers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trucks.The proposed MLF model and approach were calibrated and demonstrated through an example site.The model sensitivity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lane disparity of truck traffic volume and truck weight distribution on the MLF.Using the proposed approach,the experimental site study yielded MLFs comparable with those directly calculated using traffic load effects.The exclusion of overloaded trucks caused the proposed approach,existing design specifications,and conventional approach of ignoring lane load disparity to generate comparable MLFs,while the MLFs based 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were the most comprehensive.The inclusion of overloaded trucks caused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s to overestimate the MLFs significantly.Finally,the benefit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to bridge practitioners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IDGES multi-lane factor traffic load lane load disparity multi-truck presence weigh-in-motion data
原文传递
A case study on multi-lane roundabouts under congestion:Comparing software capacity and delay estimates with field data
3
作者 Xuanwu Chen Ming S.Lee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English Edition)》 2016年第2期154-165,共12页
Existing studies on modern roundabouts performance are mostly based on data fron: singe lane roundabouts that are not heavily congested. For planners and designers interested in building multilane roundabouts for int... Existing studies on modern roundabouts performance are mostly based on data fron: singe lane roundabouts that are not heavily congested. For planners and designers interested in building multilane roundabouts for intersections with potential growth i~ future traffic, there has been a lack of existing studies with field data that provide reference values in terms of capacity and delay measurements. With the intent of providing such reference values,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East DowlinC Road Roundabouts in Anchorage, Alaska, which are currently operating with extensive queues during the evening peak hours. This research used multiple video camcorders t( capture vehicle turning movements at the roundabouts as well as the progressior~ of vehicle queues at the roundabout entrance approaches. With these video records, the number of vehicles in the queues can be accurately counted in any single minute during the peak hours. This study shows that unbalanced entrance flow patterns (i.e., ~ne entrance has significant higher flow than others) can intensify the queue and delay fo., the overall roundabouts. Then various software packages including RODEL, SIDRA and VISSIM were used to estimate sever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s, such as capacity. queue length, and delay, compared with the collected field data. With the comparison, it is found that all the three software packages overestimate multi-lane roundabout ca pacity before calibration. With default parameters, SIDRA and VISSIM tend to underes timate delays and queue lengths for the multi-lane roundabouts under congestion, while RODEL results in higher delay and queue length estimations at most of the entrance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lane roundabout Roundabout performance Capacity Delay Queue length Traffic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面向城市道路的智能网联汽车多车道轨迹优化方法
4
作者 王庞伟 刘程 +1 位作者 汪云峰 张名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1-252,328,共13页
为提高城市路网下智能网联汽车的通行效率以及燃油效率,提出面向城市道路的多车道时空轨迹优化方法。首先,结合多车道时空位置关系定义智能网联汽车状态与约束,综合考虑通行效率与燃油经济性构建时空轨迹复合优化模型,并采用庞特里亚金... 为提高城市路网下智能网联汽车的通行效率以及燃油效率,提出面向城市道路的多车道时空轨迹优化方法。首先,结合多车道时空位置关系定义智能网联汽车状态与约束,综合考虑通行效率与燃油经济性构建时空轨迹复合优化模型,并采用庞特里亚金极大值算法进行求解。然后,本文设定协同换道的规则,并通过Q-learning算法获取最优的换道策略。最后,通过SUMO/Python联合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在不同车辆饱和程度、绿信比状态及最低通行速度条件下有效提高通行效率,且燃油效率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多车道轨迹优化 Q-学习 城市交通网络 SUMO/Python联合仿真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特征的消防车道占用检测
5
作者 李华 陈兵 +1 位作者 吴立舟 钟兴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169,共7页
为解决消防车道占用预警的智能检测问题,引入区域入侵原理,提出基于YOLOv7的轻量化消防车道占用预警方法。首先,以YOLOv7模型为基础,构建消防车道区域入侵研究框架,将实地调研与公开数据集相结合,形成包含消防车道与车辆检测的图像数据... 为解决消防车道占用预警的智能检测问题,引入区域入侵原理,提出基于YOLOv7的轻量化消防车道占用预警方法。首先,以YOLOv7模型为基础,构建消防车道区域入侵研究框架,将实地调研与公开数据集相结合,形成包含消防车道与车辆检测的图像数据集;其次,采用感受野块模块替换空间金字塔池化跨阶段部分卷积,同时,添加SimAM注意力模型,提高网络多尺度特征提取和融合效果;然后,运用Slim-Neck结构减小模型的计算量和参数量;最后,通过PyQt5部署交互式界面设计,在陕西省西安市某小区进行实地算法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识别消防车道和车辆的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与原模型相比,改进后的模型参数量减少20.5%,浮点计算量降低11.3%,检测速度提高42.4%,达到48.6帧/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特征 消防车道 占用检测 YOLOv7 实时监测
原文传递
多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区客货分离交通组织方案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聪聪 史盛庆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145-150,共6页
交通组织作为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改扩建期间行驶安全、降低流量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平衡旅客与高速公路运营主体利益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龙山至火村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充分考虑... 交通组织作为高速公路改扩建期间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改扩建期间行驶安全、降低流量损失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平衡旅客与高速公路运营主体利益的重要方式。本研究以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龙山至火村段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托,充分考虑大车型对通行能力的影响,针对改扩建期间施工作业区出现的两幅车流单向通行和一幅车流双向通行情况,以车道限制不同车型运行为条件,设计不同工况下的交通组织方案。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不同工况下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得到多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施工作业区道路通行能力最优的交通组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车道高速公路 交通组织 施工作业区 客货分流 VISSIM仿真
下载PDF
基于面板模型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运行风险分析
7
作者 何润景 杨林 +2 位作者 刘玮蔚 任蔚溪 陈雨人 《交通与运输》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随着多车道高速公路的普及,左侧硬路肩的设置已成为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目前,车辆驶入左侧硬路肩对主线交通带来的运行风险尚未得到研究。考虑到风险的时空相关性,构建面板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运行数据的车道级风险分析方法,计算车辆驶... 随着多车道高速公路的普及,左侧硬路肩的设置已成为一个亟待讨论的问题。目前,车辆驶入左侧硬路肩对主线交通带来的运行风险尚未得到研究。考虑到风险的时空相关性,构建面板模型,提出一种基于运行数据的车道级风险分析方法,计算车辆驶入左侧硬路肩的运行风险,并与车辆驶入右侧硬路肩停靠的风险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左侧硬路肩的设置可以显著降低车辆停靠过程中产生的运行风险。然而,在车辆停靠初期,左侧硬路肩的设置会导致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运行风险。研究成果为多车道高速公路是否设置左侧硬路肩提供了客观评价方法,对左侧硬路肩的风险管控措施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硬路肩 运行风险分析 面板模型 多车道高速公路 风险时空特性
下载PDF
基于轻量化U^(2)-Net的车道线检测算法研究
8
作者 邓欢 王健 +3 位作者 吴孟军 杜若飞 费明哲 王云靖 《汽车工程师》 2024年第8期22-28,共7页
针对车道线遮挡、道路阴影等多车道驾驶环境下提取的车道线特征信息缺失造成预测车道线模糊、不连续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U^(2)-Net的车道线检测算法。首先,以轻量化U^(2)-Net的残差U形模块(RSU)和多特征尺度融合获得全局信息丰富... 针对车道线遮挡、道路阴影等多车道驾驶环境下提取的车道线特征信息缺失造成预测车道线模糊、不连续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轻量化U^(2)-Net的车道线检测算法。首先,以轻量化U^(2)-Net的残差U形模块(RSU)和多特征尺度融合获得全局信息丰富的车道线特征;其次,对车道线特征进行逐像素阈值判断,并选择最小二乘法结合感兴趣区域(ROI)中车道线簇进行车道线的拟合,实现多车道线检测并确认自车道线区域;最后,在图森(TuSimple)数据集上进行验证与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车道线检测算法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8.4%,相比于其他车道线检测网络,该算法的网络参数量较少,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量化U^(2)-Net 残差U形模块 多车道线检测 自车道线
下载PDF
融合地磁定位与应变面积横向传递匹配的多车道桥梁BWIM方法研究
9
作者 钟继卫 杨宇 王亚飞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46,共8页
为改善多车道桥梁大交通流量下车辆信号分离与横向定位困难导致桥梁动态称重(BWIM)系统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地磁定位与应变面积横向传递匹配的BWIM方法。该方法利用地磁矩阵矢量特性,构建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模型识别多车... 为改善多车道桥梁大交通流量下车辆信号分离与横向定位困难导致桥梁动态称重(BWIM)系统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地磁定位与应变面积横向传递匹配的BWIM方法。该方法利用地磁矩阵矢量特性,构建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模型识别多车通行工况车辆数量和横向位置,采用应变面积横向传递匹配的荷载识别算法结合实测应变响应与车辆加载信息识别车辆重量。以武汉市某多车道空心板梁桥为背景,进行车辆横向位置定位试验,开展标定试验获取动应变响应计算桥梁结构实际影响面,开展单车通行和多车通行2种典型工况试验,基于互相关算法反演车辆通行速度,进而识别车辆重量,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精准识别车辆数量与横向位置,车辆通行横向位置识别准确率保持在96%左右,车速识别误差小于5%;单车通行工况车辆重量识别误差小于2%,多车通行工况车辆重量识别误差小于5%;本文所提方法在保证车辆重量识别精度的前提下能大幅降低计算复杂度与动态响应的干扰,在多车通行场景下依然具有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车辆荷载识别 地磁定位方法 BWIM系统 多车道 车辆重量 横向位置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分隔设置研究
10
作者 印冰 尹健标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0-45,共6页
我国十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实践经验较少,多车道超宽断面高速公路的横断面形式和组成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在内外分幅交通组织模式下同向分隔带的设置方面,现行技术标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以广深高速扩建为双向十车道为依托,分析了... 我国十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实践经验较少,多车道超宽断面高速公路的横断面形式和组成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特别是在内外分幅交通组织模式下同向分隔带的设置方面,现行技术标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以广深高速扩建为双向十车道为依托,分析了在内外分幅交通组织模式下,同向分隔带的功能及相关设置方法;在综合国内外有关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驾驶模拟技术的分隔带设置方法;通过对不同分隔带宽度下驾驶人行为特性的变化,提出分隔带设置的必要性及宽度取值的建议,为类似项目的建设及研究提供参考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多车道 交通组织 分隔带 驾驶模拟 驾驶行为特性
下载PDF
改进多头注意力机制的车道检测方法
11
作者 葛泽坤 陶发展 +1 位作者 付主木 宋书中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1,共8页
针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的车道线检测方法存在的网络处理效率低和对车道线细长结构的建模能力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MHSA)的轻量级车道检测方法。引入MH... 针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的车道线检测方法存在的网络处理效率低和对车道线细长结构的建模能力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多头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self-attention,MHSA)的轻量级车道检测方法。引入MHSA,融合Fuse MBConv、MBConv模块与特征压缩模块,降低模型的参数,同时利用上下文信息嵌入模块,建立兼顾检测精度和推理速度的全局注意力网络;利用Transformer的编码和解码器以及前向反馈网络将车道线参数化,结合匈牙利拟合损失函数提高所提出方法对车道线细长结构的建模能力。在TuSimple数据集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识别精度达到96.3%,推理速度达到95帧/s,同时在Apollo无人驾驶平台上的运行速度达到60帧/s,能够满足实时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注意力机制 上下文信息 轻量级车道检测方法 无人驾驶平台
下载PDF
融合多尺度特征的残差车道线检测网络
12
作者 蒋源 张欢 +2 位作者 朱高峰 朱凤华 熊刚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76,共6页
针对车道线分布范围广、占像素少、特征不易提取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残差车道线检测网络。首先,以残差双边网络为基础,采用双边特征聚合模块,利用语义分支的上下文信息指导同一阶段的细节分支的特征响应,并融合... 针对车道线分布范围广、占像素少、特征不易提取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残差车道线检测网络。首先,以残差双边网络为基础,采用双边特征聚合模块,利用语义分支的上下文信息指导同一阶段的细节分支的特征响应,并融合两分支的信息;然后,针对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尺度,使用多尺度自适应特征对齐融合模块,构建采样前后偏移向量索引表,降低因简单采样而造成的细节信息缺失;最后,引入空间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的长距离特征捕捉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在3个公开数据集上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在CULane数据集上的准确度达77.89%,比目前主流算法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道线检测 双边分割网络 多尺度 注意力机制 端到端
原文传递
超多车道出口指路标志前置距离模型研究
13
作者 李美玲 叶新雨 +2 位作者 姚坤 樊兆董 申全军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3-80,共8页
超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前置距离的研究可以为道路管理者和设计者提供参考,并提高超多车道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文章以车辆驶出的运动过程特性为基础,构建了以车道数为参数的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前置距离理论模型,并标... 超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前置距离的研究可以为道路管理者和设计者提供参考,并提高超多车道高速公路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文章以车辆驶出的运动过程特性为基础,构建了以车道数为参数的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前置距离理论模型,并标定了模型的参数;对比分析了不同主线限速、指路标志设置方式和匝道限速条件下不同车道数的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前置距离。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高速公路龙门架式出口指路标志的前置距离不应小于路边直立式的;当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为路边直立式时,双向十车道标志前置距离为2.7、1.7和1.2 km,而双向十二车道标志前置距离则为2.9、1.9和1.4 km;当高速公路出口指路标志为龙门架式时,双向十车道标志前置距离为2.8、1.8和1.3 km,而双向十二车道标志前置距离则为3.0、2.0和1.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多车道 高速公路 出口指路标志 前置距离 车道数 参数标定
下载PDF
基于MSFA-Net的车辆及车道线检测算法
14
作者 文斌 丁弈夫 +2 位作者 胡一鸣 彭顺 胡晖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3-442,共10页
车辆检测与车道线分割是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鉴此提出一种双任务多尺度特征聚合网络(MSFA-Net),该网络由1个特征提取网络和2个检测分支网络构成,实现了车辆和车道线同时检测。首先使用E-E... 车辆检测与车道线分割是自动驾驶感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具有高精度和实时性。鉴此提出一种双任务多尺度特征聚合网络(MSFA-Net),该网络由1个特征提取网络和2个检测分支网络构成,实现了车辆和车道线同时检测。首先使用E-ELAN网络构造共享主干特征网络;在车辆检测分支网络设计增强卷积模块(CBS+)进行自下而上的特征融合以提升精度;在车道线检测分支网络使用特征融合模块(FeatFuse)对多分辨率特征进行自适应加权融合,配合空洞卷积语义感知模块(CDBS)使用梯形结构的多空洞值卷积对融合特征进行采样,以提升不连续车道线及其他非线性车道的分割精度。结果表明:在BDD100K数据集上,该文网络MSFA-Net其平均精度均值、召回率、像素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1.3%、90.1%和80.1%,检测帧率达到了41.6帧/s,能较好适应真实行车环境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检测 交通图像 深度学习 车道线分割 双任务多尺度特征聚合网络(MSFA-Net)
下载PDF
多车协同换道决策控制策略研究
15
作者 马瑞兰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20期5-8,共4页
智能汽车立足于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特征,因可以提升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等特点被广大学者广泛关注,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协同行驶是智能交通实现的关键技术。在纵向... 智能汽车立足于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特征,因可以提升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并且能够很大程度地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等特点被广大学者广泛关注,随着车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协同行驶是智能交通实现的关键技术。在纵向跟随上,基于CACC的协同编队行驶已经非常成熟,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智能汽车多车协同驾驶的系统架构设计,对领航车控制算法和跟随车协同控制算法研究比较少;基于此本文主要从智能汽车多车辆协同换道的问题展开了研究,旨在提高换道时的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多车协同换道 系统架构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YOLOP-L的多特征融合道路全景驾驶检测
16
作者 吕嘉璐 周力 巨永锋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3-440,共8页
目前,驾驶员视角下的交通图像检测技术成为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提取车辆、道路、交通标志等多种特征已经成为驾驶员理解道路信息多样性的亟需任务。以往研究已在单类目标检测的特征提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这些研究不能很... 目前,驾驶员视角下的交通图像检测技术成为交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提取车辆、道路、交通标志等多种特征已经成为驾驶员理解道路信息多样性的亟需任务。以往研究已在单类目标检测的特征提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这些研究不能很好地联合应用于其他区别较大的特征检测任务中,且融合训练过程中会损失个别特征检测的精度。针对驾驶员视野范围内道路信息多样且复杂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训练的检测模型YOLOP-L,它能够同时对多种不同特征交通目标进行融合训练,同时保证单项检测任务的精度。首先,为了解决特征融合中语义信息表达不完整的问题,设计的SP-LNet模块通过FPN与双向特征网络结合实现网络更深层次的融合,使得提取的信息更完整,从而提升道路小目标的检测性能;其次,设计新的分割头深度可分离卷积,将语义信息与局部特征融合促使多特征融合的训练准确度与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再次,体系中设计的GDL-Focal多类混合损失函数更专注于困难样本,可用于解决样本特征不平衡的问题。最后,对比实验表明:YOLOP-L相比原YOLOP网络运行的速度更快;在车辆目标检测任务下召回率提升了2.2%;在车道线检测任务下准确率提升2.8%,车道线IoU的值较HybridNets网络下降2.45%,但较YOLOP-L网络提升1.95%;在可行驶区域分割任务下其整体检测性能提升1.1%。结果表明,在具有挑战性的BDD100K数据集上,YOLOP-L可以在复杂场景下有效解决检测精度不足和分割缺失的问题,提高了车辆识别、车道线检测以及道路行驶区域联合训练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景驾驶 多特征融合 车辆检测 可行驶区域检测 车道线检测 双向特征金字塔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机器人多源协同递推定位算法研究
17
作者 童锐 康洪波 +1 位作者 赵亮 张嘉仪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9期88-90,共3页
轮式机器人通常采用GNSS/INS组合导航来满足室外定位需求,但在复杂环境中,GNSS定位精度逐渐下降,且惯性导航模块的误差持续累积,导致机器人无法通过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获得精确的定位。为解决这一问题,从轮式机器人行驶环境的特征出发... 轮式机器人通常采用GNSS/INS组合导航来满足室外定位需求,但在复杂环境中,GNSS定位精度逐渐下降,且惯性导航模块的误差持续累积,导致机器人无法通过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获得精确的定位。为解决这一问题,从轮式机器人行驶环境的特征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相机拍摄的车道线边缘检测算法,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结合车道线信息,对车辆定位误差进行约束,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城市环境的GNSS/INS/相机多源融合定位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INS组合导航 视觉车道线辅助 多源融合 卡尔曼滤波算法
下载PDF
智能网联汽车多目标预测优化换道决策方法
18
作者 程硕 夏新 NAKANO Kimihiko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09-1117,共9页
换道决策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难题之一,其面临着高动态、复杂交通场景下需要综合考虑行驶安全及效率等目标的巨大挑战。提出一种多目标预测优化的换道决策方法,主要包括动力学矩阵建模及多目标预测优化问题解算。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通... 换道决策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难题之一,其面临着高动态、复杂交通场景下需要综合考虑行驶安全及效率等目标的巨大挑战。提出一种多目标预测优化的换道决策方法,主要包括动力学矩阵建模及多目标预测优化问题解算。基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通讯大数据信息构建交通流矩阵模型,然后分别设计表征车辆换道安全、行驶效率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多目标综合预测优化方法,求解条件约束下预测优化问题从而优化出最优换道决策指令。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预测优化换道方法较其他方法提高了智能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联汽车 换道决策 多目标优化 预测优化
下载PDF
公交-合乘车道优化设计的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
19
作者 姚荣涵 徐文韬 +1 位作者 林子敬 王立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1-722,共12页
为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率,构建了公交-合乘车道(bus-HOV lanes)优化设计的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上层最小化交通总阻抗、公交运营成本和车辆排放;下层考虑非合乘车、合乘车和公交车实现多方式交通网络用户均衡;由快速非支配排序遗... 为提高公交专用道利用率,构建了公交-合乘车道(bus-HOV lanes)优化设计的多目标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上层最小化交通总阻抗、公交运营成本和车辆排放;下层考虑非合乘车、合乘车和公交车实现多方式交通网络用户均衡;由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其下层由相继平均法和连续权重平均法求解;并使用Nguyen-Dupuis网络验证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结果表明:所给算法能有效获得公交-合乘车道设置方案的Pareto最优解集;合理的公交-合乘车道设置方案能有效促进合乘出行;相比不设置公交-合乘车道,全部和部分合乘车进入公交-合乘车道分别使交通总阻抗降低-0.007%~1.088%和0.038%~4.493%,使公交运营成本上升1.057%~3.864%和4.011%~5.611%,使车辆排放减少-7.598%~-1.111%和-0.677%~3.526%;当起讫点(OD)对客流量不低于其临界值,设置公交-合乘车道有利于增加公交车客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双层规划模型 多目标优化 公交-合乘车道(bus-HOV lanes) 用户均衡
下载PDF
基于多级阈值的车辆换道预测方法
20
作者 冯雅 孟凡盛 刘洋洋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1期32-34,共3页
车辆换道行为是机动车在道路行驶时的一种常见行为,对其进行预测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为准确预测目标车辆换道行为,根据车辆在时间内的横向位移,提出基于多阈值的车辆换道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法规,结合车速设置换道时的横向位移阈值、... 车辆换道行为是机动车在道路行驶时的一种常见行为,对其进行预测能有效减少交通事故。为准确预测目标车辆换道行为,根据车辆在时间内的横向位移,提出基于多阈值的车辆换道预测方法。该方法根据法规,结合车速设置换道时的横向位移阈值、方向盘转角与转速阈值,探索多阈值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多阈值协同预测驾驶员换道意图。结果表明,系统的预判准确率可达95%以上,说明该方法能准确预测车辆换道意图,且实时性较好,能为辅助驾驶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阈值 车辆工程 换道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