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sign and Grasping Force Modeling for a Soft Robotic Gripper with Multi-stem Twining
1
作者 Yu Shan Yanzhi Zhao +3 位作者 Hongnian Yu Changlei Pei Zhaopeng Jin Yue Sun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5期2123-2134,共12页
To improve the grasping power of soft robots,inspired by the scene of intertwined and interdependent vine branches safely clinging to habitats in a violent storm and the phenomenon of large grasping force after being ... To improve the grasping power of soft robots,inspired by the scene of intertwined and interdependent vine branches safely clinging to habitats in a violent storm and the phenomenon of large grasping force after being entangled by aquatic plants,this paper proposes a soft robotic gripper with multi-stem twining.The proposed robotic gripper can realize a larger contact area of surrounding or containing object and more layers of a twining object than the current twining gripping methods.It not only retains the adaptive advantages of twining grasping but also improves the grasping force.First,based on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lti-stem twining of the gripper,the twining grasping model is developed.Then,the force on the fiber is deduced by using the twining theory,and the axial force of the gripper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model of the rubber ring.Finally,the torsion experiments of fibers and the grasping experiments of the gripper are designed and conducted.The torsion experiment of fibers verifies the influence of a different number of fiber ropes and fiber torque on the grasping force,and the grasping experiment reflects the large load of the gripper and the high adapt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under different tas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robotic gripper multi-stem twining ADAPTABILITY Grasping force model
下载PDF
融入STEM教育理念的电路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
2
作者 王莹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4年第2期59-64,共6页
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电路实验”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了多学科关联。构建线上教学资源,与实验课堂形成教学双平台,实现多维度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先进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情境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 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电路实验”课程建设,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了多学科关联。构建线上教学资源,与实验课堂形成教学双平台,实现多维度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运用先进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情境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师生对话和实验实操效果。课程实施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建设的认可度较高,提高了学习及能力培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建设 STEM教育 多学科 多维度
下载PDF
Local-scale drivers of multi-stemmed tree formation in Acer,in a temperate forest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6
3
作者 Ji Ye Zhanqing Hao +3 位作者 Xugao Wang Xuejiao Bai Dingliang Xing Zuoqiang Y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320-325,共6页
Acer is an important genus in temperate forests in Northeast China.Individual Acer trees can re-sprout from the root collar and can occur in clonal units,either as a single-stemmed or multi-stemmed tree.However,the fa... Acer is an important genus in temperate forests in Northeast China.Individual Acer trees can re-sprout from the root collar and can occur in clonal units,either as a single-stemmed or multi-stemmed tree.However,the factors that induce multiple-stems in Acer remain only partly understood.In this study,we determined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biotic and biotic variables in driving the production of multiple-stems in this genus,within a 25-hm^2experimental forest dynamics plot in Changbaishan(CBS)temperate forest.We used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 to perform analyses at two levels(community-and specieslevel).We found seven Acer species in total within the plot,where they form a key part of the forest community.Our results show that abiotic factor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producing multi-stemmed trees at the community level in CBS.At the species level,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varied among species.Shrub species tended to have a higher frequency of multi-stemmed trees under stressful conditions,whereas tree species tended to have more multi-stemmed trees in more suitable habitat.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requency of multi-stemmed individuals in Acer differs at the community and species level in the temperate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 宏基 驱动程序 东北 中国 非生物因素 树形 线性混合模型
下载PDF
Multi-stemming strategies of Quercus glauca in a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when and where
4
作者 Mide Rao Duo Ye +5 位作者 Jianhua Chen Jian Ni Xiangcheng Mi Mingjian Yu Keping Ma Johannes H.C.Cornelissen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20年第6期738-743,共6页
多茎干萌生策略可赋予树木抗干扰能力。在山地生境中,树木的多茎干萌生有助于维持土壤稳定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但对于多茎干萌生在何时(个体发育阶段偏好)、何地(生境偏好)发生,以及个体发育阶段和生境因子是否存在关联尚... 多茎干萌生策略可赋予树木抗干扰能力。在山地生境中,树木的多茎干萌生有助于维持土壤稳定性以及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但对于多茎干萌生在何时(个体发育阶段偏好)、何地(生境偏好)发生,以及个体发育阶段和生境因子是否存在关联尚不了解。本文基于钱江源国家公园古田山5 h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监测样地,研究了99个20 m×20 m样方内常见树种青冈(Quercus glauca)萌生的发生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冈种群内存在3种萌生模式,大部分个体在生活史早期阶段即幼苗或者幼树阶段出现多茎干萌生。与凹凸度有关的环境干扰可能是青冈多茎干萌生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距离海拔较高的山脊越近,青冈多茎干萌生发生的越早。这一发现,强调了考虑个体发育的重要性。因此,在研究其他森林或气候带中树种多茎干萌生策略的环境驱动因素时,要结合考虑个体发育,以期更好的理解多茎干萌生策略及其对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史策略 多茎干 个体发育阶段 持久性 青冈 地形
原文传递
多中心干树形对苹果碳氮营养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宫昊楠 宗凯 +2 位作者 杜远鹏 高文胜 王小非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2-26,37,共6页
以3年生维纳斯黄金/M9苹果树为试材,利用同位素^(13)C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多中心干形树形与自由纺锤形对苹果^(13)C和^(15)N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中心干形和自由纺锤形的Ndff值均表现为果实>根系>叶片>枝条... 以3年生维纳斯黄金/M9苹果树为试材,利用同位素^(13)C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多中心干形树形与自由纺锤形对苹果^(13)C和^(15)N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中心干形和自由纺锤形的Ndff值均表现为果实>根系>叶片>枝条>主干,^(15)N分配率均表现为叶片>枝条>根系>果实>主干,^(13)C分配率均表现为叶片>枝条>主干>果实>根系。但各器官在数值间存在差异,自由纺锤形树体结构大,根系发达,各器官Ndff值与^(15)N吸收量均比多中心干形高,^(15)N利用率提高,枝条^(15)N分配率提高;多中心干形果实^(15)N分配率提高,根系和果实的^(13)C分配率也均提高,平均单果重比自由纺锤形提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综上,维纳斯黄金/M9采用多中心干形具有削弱树势、提高果实^(15)N和^(13)C分配率、提升果实品质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多中心干形 ^(13)C ^(15)N 分配 利用
原文传递
日光温室番茄稀植多干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陈鹏宇 陈登龙 +4 位作者 宋佳佳 张雨翔 王越 温祥珍 李亚灵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54-62,共9页
传统番茄栽培用苗量大、定植用工多,通过利用番茄侧枝易发的特点,采用稀植多干技术,可为实现省苗、劳动轻简化提供一种途径。研究以番茄普罗旺斯为试材,在保证每公顷内枝条数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单干整枝(T1)、双干整枝(T2)、三干整枝(T3... 传统番茄栽培用苗量大、定植用工多,通过利用番茄侧枝易发的特点,采用稀植多干技术,可为实现省苗、劳动轻简化提供一种途径。研究以番茄普罗旺斯为试材,在保证每公顷内枝条数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单干整枝(T1)、双干整枝(T2)、三干整枝(T3)、四干整枝(T4)共4个处理,探究其对番茄成本投入、植株生长及产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稀植多干技术(T4)相比于传统单干整枝(T1),最多可以节约种苗22 174株/hm^(2),节约74.87%的生产成本;T2、T3、T4处理单株地下部生物量分别达到25.53、35.04、60.83 g,分别较T1处理高61.68%、121.91%、285.24%,表明根系能够满足较多枝条生长发育,且T3处理根冠比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低的根冠比促进地上部同化物的积累及产量形成,使采收集中,有利于降低劳动成本;单干整枝(T1)上市期较早,且早期产量高,T2、T3、T4处理前期产量分别比T1处理低30.24%、45.69%、59.00%,T1处理提前收益56 733.33元/hm^(2),T3处理中期产量分别比T1、T2、T4处理高21.93%、21.19%、15.96%,且T3处理总产量为38 734.03 kg/hm^(2),与T1处理产量和效益相近。故稀植多干技术可用于日光温室番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日光温室 稀植多干 轻简化 效率化
下载PDF
长期传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功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丽洁 谢云青 +3 位作者 林晓为 陈玮 郑秋红 应敏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2-488,共7页
目的:探讨传至10代(P10)的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10-hUC-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法:人脐带来源于厦门弘爱医院(伦理批号:HAXM-MEC-20201012-037-01),分离、收集、培养hUC-MSC并传代培养,收集P1-、P10-hUC-MSC,FCM检测hUC-MSC表型... 目的:探讨传至10代(P10)的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10-hUC-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法:人脐带来源于厦门弘爱医院(伦理批号:HAXM-MEC-20201012-037-01),分离、收集、培养hUC-MSC并传代培养,收集P1-、P10-hUC-MSC,FCM检测hUC-MSC表型,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及FCM法检测终末期细胞衰老与凋亡情况,秋水仙碱处理检测细胞染色体稳定性,体外成脂、成骨诱导实验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以不同比例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后FCM检测T细胞亚群及表型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的P10-hUC-MSC与P1-hUC-MSC的表型相似,表现为CD45、CD34、HLA-DR表达阴性而CD105、CD90阳性率≥95%。终末期的P1-hUC-MSC和P10-hUC-MSC均表现出β-半乳糖苷酶表达阳性和早期凋亡特征,细胞染色体核型一致且保持稳定,未发生转化现象。P1-、P10-hUC-MSC在体外都可被诱导分化成脂肪、成骨细胞。P10-hUC-MSC与PBMC以1∶1混合培养7 d后,可显著上调CD4^(+)/CD8^(+)T细胞比值、CD4^(+)Treg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均P<0.01)。结论:长期传代的P10-hUC-MSC仍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和安全性,并具备多向分化能力及免疫调节能力,这为最大限度发挥hUC-MSC的临床放疗损伤修复与预防作用提供了前期实验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长期传代 细胞特性 多向分化 免疫调节
原文传递
基于TG-FTIR的香蕉茎杆热解特性研究
8
作者 杨硕 王诗宁 +1 位作者 王鑫 沈伯雄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8-65,共8页
香蕉茎杆是一种低成本产量高的生物质废弃物,其热解产物具有高值化利用的潜力。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并结合多升温速率法和分峰拟合法研究了香蕉茎杆的热解过程。通过失重曲线发现,热解的主要温度范围为160~370℃。高温逸... 香蕉茎杆是一种低成本产量高的生物质废弃物,其热解产物具有高值化利用的潜力。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并结合多升温速率法和分峰拟合法研究了香蕉茎杆的热解过程。通过失重曲线发现,热解的主要温度范围为160~370℃。高温逸出气的红外光谱图表明,当温度到达约310℃时,逸出气体种类最丰富,浓度最高。多升温速率法计算得出香蕉茎杆的热解活化能为169~321 kJ/mol。分峰拟合法计算得出半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木质素分解和残余物深度炭化的拟合峰活化能约为174 kJ/mol、176 kJ/mol、280 kJ/mol和365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茎杆 热解 多升温速率法 分峰拟合法 逸出气体
下载PDF
遗传性骨硬化症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章振林 +3 位作者 陈静 覃霞 汪纯 李想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3-428,共16页
骨硬化症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骨病,主要由氯化物通道7(chloride channel 7, CLCN7)或T细胞免疫调节因子1(T cell immune regulator 1,TCIRG1)等基因突变引起破骨细胞功能缺陷或数量减少,造成骨吸收和重建障碍,导致全身性骨硬化和... 骨硬化症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代谢性骨病,主要由氯化物通道7(chloride channel 7, CLCN7)或T细胞免疫调节因子1(T cell immune regulator 1,TCIRG1)等基因突变引起破骨细胞功能缺陷或数量减少,造成骨吸收和重建障碍,导致全身性骨硬化和骨脆性增加,引发病理性骨折;严重者可出现颅神经病变、肝脾肿大、造血衰竭甚至死亡。根据临床严重程度,遗传性骨硬化症分为恶性型、中间型以及良性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型和部分中间型骨硬化症的有效方法,对于良性型则以支持治疗为主。多学科合作综合治疗模式可提高骨硬化症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硬化症 遗传 致病基因 破骨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学科合作
下载PDF
纳米材料多模态显像示踪技术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中的应用
10
作者 薛婷 张新日 孔晓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3-1140,共8页
背景:临床前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尘肺病的治疗,然而由于缺乏体内有效的间充质干细胞示踪技术,相关研究尚停滞于临床前探索,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示踪技术的发展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目的:综述尘肺治疗现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以... 背景:临床前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可用于尘肺病的治疗,然而由于缺乏体内有效的间充质干细胞示踪技术,相关研究尚停滞于临床前探索,因此间充质干细胞示踪技术的发展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目的:综述尘肺治疗现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以及纳米材料多模态显像示踪技术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的研究进展,评价不同类型纳米材料多模态显像示踪技术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研究现状中的贡献、效果及前景,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以PubMed为检索数据库,以“pneumoconiosis,pulmonary fibrosis,stem cells,MSCs,trace,nanoparticles,multi-modal imaging,therapy”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文献时限为2016-2021年,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6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目前的临床前研究显示,金纳米颗粒、磁靶向纳米颗粒及近红外长余辉发光纳米颗粒3种材料设计精巧且新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多模态成像能力等优点,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过程中体内示踪及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疗效评价的临床前应用初显成效,示踪长效性、靶向定位、余辉光学性能顺次分别是上述3种纳米材料的优势。②金纳米颗粒是纳米材料联合多模态显像示踪技术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的临床应用中最具应用前景的纳米材料,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领域的进展与临床转化。③纳米材料多模态显像示踪的研究为实现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新技术,对进一步推进靶向治疗尘肺的临床转化应用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④在精准医疗引领的新时代,阐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尘肺机制,解决增强纳米材料标记间充质干细胞的靶向积累、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摄取和控制缓释效力、延长药物半衰期以及维持稳定血药浓度等关键问题,以及如何将高度整合的纳米材料多模态成像与具有多重治疗功能且可生物降解和体内清除的诊疗一体化载药体系相结合,尚需未来更为深入及详尽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肺纤维化 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示踪 纳米材料 多模态显像 治疗
下载PDF
股骨柄髓外设计对髋关节接触力影响的骨肌多体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张志伟 张志峰 +2 位作者 陈瑱贤 王彩梅 靳忠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6,共7页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假体股骨柄颈干角、偏心距和前倾角等设计参数对髋关节接触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AnyBody软件建立TH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参数研究股骨柄颈干角在±10°、偏心距在±20 mm...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假体股骨柄颈干角、偏心距和前倾角等设计参数对髋关节接触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AnyBody软件建立THA骨肌多体动力学模型,参数研究股骨柄颈干角在±10°、偏心距在±20 mm和前倾角在±10°内变化时单因素或多因素对髋关节接触力的影响规律。结果 偏心距减小20 mm,最大髋关节接触力增加26.08%。颈干角增加10°,最大髋关节接触力增加5.99%。前倾角增加10°,会减小步态周期0%~24%时髋关节接触力,峰值减小19.16%;但会显著增加步态周期38%~70%时髋关节接触力,峰值增加67.78%。结论 在进行股骨柄髓外个性化设计时,在重建患者解剖参数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股骨柄的偏置距离,减小颈干角和前倾角,以避免增加髋关节受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柄髓外设计 骨肌多体动力学 髋关节接触力
原文传递
心跳骤停后HIBI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珂芸 杨亚东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7期191-194,共4页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脑组织弥漫性缺血缺氧,进而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以心跳骤停后HIBI最为常见和典型。HIBI患者往往病情重,病死率高,存活患者致残率高,给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阐明HIB...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I)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脑组织弥漫性缺血缺氧,进而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以心跳骤停后HIBI最为常见和典型。HIBI患者往往病情重,病死率高,存活患者致残率高,给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阐明HIBI的发病机制、发现可靠的诊断、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有利于降低发病率和伤残率,减少远期后遗症的发生。本文主要就心跳骤停后HIBI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跳骤停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多模态监测 目标温度管理 神经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Nelder试验:大叶相思树冠生长、多干特征与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杰 郑海水 +1 位作者 翁启杰 黄世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77-580,共4页
运用Nelder密度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大叶相思林分的树冠生长以及多干现象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年生时各种密度林分均未郁闭,3年生、5年生、7年生时郁闭林分的单株面积上限分别为3.15 m 2·株- 1、6.20... 运用Nelder密度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大叶相思林分的树冠生长以及多干现象与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年生时各种密度林分均未郁闭,3年生、5年生、7年生时郁闭林分的单株面积上限分别为3.15 m 2·株- 1、6.20 m 2·株- 1、7.00 m 2·株- 1。5年生以后,树冠趋于稳定,1~3年生时树冠生长最大的单株面积为5.64~6.88 m 2·株- 1,5~7年生时树冠最大的单株面积为15.50~18.68 m 2·株- 1。林分平均树干数与密度则呈现幂函数关系,林分单株面积小于1 m 2·株- 1时,多干木比例在10% 以下;林分密度超过12.53 m 2·株- 1以后,多干木比例为10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lder密度试验 初始密度 大叶相思树 树冠竞争
下载PDF
抗虫棉多茎株型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贞贞 平文超 +7 位作者 张忠波 李洪芹 孙玉英 柴卫东 刘永平 刘毅 刘志强 杨长青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0期142-146,共5页
为探讨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新途径,通过十年连续田间试验,对棉花株型调控技术、不同株型不同部位及叶枝的成铃质量、多茎株型适宜的种植密度及品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叶枝塑造的株型为多茎倒伞型,其株型调控技术是留叶枝早摘... 为探讨棉花高产简化栽培新途径,通过十年连续田间试验,对棉花株型调控技术、不同株型不同部位及叶枝的成铃质量、多茎株型适宜的种植密度及品种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叶枝塑造的株型为多茎倒伞型,其株型调控技术是留叶枝早摘心,主茎12台果枝打顶、叶枝7月5日(初花期)摘心处理籽棉产量最高,较其他处理增产9.0%-10.9%;叶枝成铃单铃重高于多茎株型及常规株型下部1-4台果枝结铃单铃重,纤维品质无明显差异;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密度适应范围是3.3万株/hm2-5.1万株/hm2;多茎株型品种适应性广,叶枝发达的杂交棉品种增产潜力更大。多茎株型栽培高产简化技术关键是:扩行距、适密度、留叶枝、早摘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多茎株型 成铃质量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金属矿山采场爆破尘毒防控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9
15
作者 金龙哲 郭敬中 +5 位作者 李刚 王天暘 刘建国 欧盛南 巩琦 王嘉莹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0-134,共15页
金属矿山爆破尘毒防控是加强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系统研究金属矿山采场爆破尘毒污染问题与防控措施,从粉尘理化特性、水炮泥降尘、在线监测系统、云雾除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 金属矿山爆破尘毒防控是加强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系统研究金属矿山采场爆破尘毒污染问题与防控措施,从粉尘理化特性、水炮泥降尘、在线监测系统、云雾除尘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现阶段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为:金属矿山尘毒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受重视程度不够;尘毒防控机理不完善;尘毒防控技术手段贫乏;尘毒危害分级监管、接触限值、检测方法等标准落后;矿尘监测设备精度不高;尘毒防控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力度不足。据此指出加强水炮泥降尘、云雾除尘、尘毒在线监测等技术研究,是现阶段缓解金属矿山爆破尘毒污染的有效措施。同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有:①开展典型金属矿尘理化特性与其润湿性之间的关系研究,为物理化学方法降解尘毒提供基础数据及技术支撑;②多组份水炮泥降尘消毒机理及配方优化研究,从源头上减少尘毒产生量;③巷道云雾除尘机理与参数优化研究,净化污染风流中的尘毒,减少排向地面的空气污染物;④研制高精度、多点连续测量、耐污染、使用寿命长的粉尘浓度检测技术和在线浓度监测装备,研发适用于工矿潮湿、冲击等复杂环境的高精度粉尘监控体系,实现粉尘监控自动化、智能化;⑤开展标准顶层设计与发展规划,完善粉尘监管强制性标准体系,加快标准的整合精减和"立、改、废"工作,提高标准的针对性和适用性;⑥注重一线作业人员实操技术培养,加强新技术、新装备在一线的适用性研究,加大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改善金属矿山的作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爆破尘毒 在线监测 多组份水炮泥 巷道云雾除尘
下载PDF
应用氯前列烯醇诱导山羊多胎率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伟 李凯 +2 位作者 袁琦 陈美珏 黄淑帧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9-212,共4页
为了增加养羊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医学、药学进行山羊动物试验的需要,必须提高山羊的繁殖效率,增加山羊怀孕的多胎率。为此作者特设计采用氯前列烯醇(Cloprostenol)对华东地区的山羊(江苏海门山羊)进行同步处理并配种以达到提高山羊的多胎... 为了增加养羊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医学、药学进行山羊动物试验的需要,必须提高山羊的繁殖效率,增加山羊怀孕的多胎率。为此作者特设计采用氯前列烯醇(Cloprostenol)对华东地区的山羊(江苏海门山羊)进行同步处理并配种以达到提高山羊的多胎率,提高山羊利用效率的目的。试验分成两组,氯前列烯醇诱导组(T)136头和非诱导组(UT)136头。结果显示,采用氯前列烯醇诱导的山羊(T)多胎率达到78.7%(107/136),怀孕羔羊数平均达到了2.01只/胎(273/136),而未采用氯前列烯醇诱导的对照组山羊(UT)的多胎率只有39.0%(53/136),怀孕胎数平均为1.31只/胎(179/136),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氯前列烯醇处理组羔羊出生后生长、发育正常。本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氯前列烯醇诱导可以明显提高山羊的怀孕多胎率,对山羊优良品种的繁育、种群的快速扩繁及试验用山羊的研制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氯前列烯醇 多胎率 干细胞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子流域编码方法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佳嘉 周祖昊 +1 位作者 贾仰文 王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2-29,共8页
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子流域编码的要求,对文献中河流和流域编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只有5种编码方式符合要求,分别是:拓扑属性表法、二叉树编码、多叉树编码、Pfafstetter法、干支拓扑编码。在深入研究这5种编码规则的基础上,对比... 根据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子流域编码的要求,对文献中河流和流域编码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只有5种编码方式符合要求,分别是:拓扑属性表法、二叉树编码、多叉树编码、Pfafstetter法、干支拓扑编码。在深入研究这5种编码规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并以第二松花江作为实例进行子流域划分及编码。结果表明:拓扑属性表法、多叉树编码和干支拓扑编码方法在河段单一汇流、多河段汇流支持方面优于其他编码方法;在直接计算相邻上下游子流域编码方面,拓扑属性表法可以直接查找获取,二叉树编码和干支拓扑码编码方法可直接计算,Pfafstetter编码和多叉树编码均需要遍历整个编码体系进行搜索获取;在判别任意2个子流域上下游关系方面,Pfafstetter编码和干支拓扑码均优于其他3种方法。不同编码方式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分布式水文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和编码要求选择适宜的编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Pfafstetter编码 二叉树编码 多叉树编码 干支拓扑编码 子流域划分
下载PDF
水下多目标跟踪半实物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汤琦 黄建国 +1 位作者 杨旭东 冯西安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727-2729,2734,共4页
针对水下多目标跟踪的实际过程,完成了水下多目标海洋环境建模,并建立了水下多目标定位和跟踪仿真模型;提出了水下多目标跟踪半实物仿真方法,该方法应用静态长线阵和多目标信号源在水池实现了多目标和跟踪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的仿真;在DSP... 针对水下多目标跟踪的实际过程,完成了水下多目标海洋环境建模,并建立了水下多目标定位和跟踪仿真模型;提出了水下多目标跟踪半实物仿真方法,该方法应用静态长线阵和多目标信号源在水池实现了多目标和跟踪体之间的相对运动的仿真;在DSP系统上实现了多目标定位与跟踪算法。进行了3个目标的半实物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模拟水下多目标跟踪海洋环境,而且能对水下多目标进行有效地定位与跟踪,为水下多目标跟踪进一步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依据,具有重大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滤波 多目标跟踪 半实物仿真 系统建模 多目标信号源
下载PDF
优质棉沧198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贞贞 李洪芹 +3 位作者 张忠波 孙玉英 柴卫东 刘永平 《河北农业科学》 2011年第2期1-3,共3页
为探讨棉花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充分挖掘优质棉沧198的增产潜力,在种植密度1.5万~10.5万株/h^2。范围内设置6个水平,调查了不同密度处理下主茎和叶枝的主要生育性状及产量指标,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生产量。结... 为探讨棉花多茎株型密度适应性,充分挖掘优质棉沧198的增产潜力,在种植密度1.5万~10.5万株/h^2。范围内设置6个水平,调查了不同密度处理下主茎和叶枝的主要生育性状及产量指标,测定了不同生育时期的叶面积动态和干物质生产量。结果表明:棉花多茎株型栽培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3万~5.1万彬h^2。。在该密度范围内,多茎株型栽培的棉花主茎与叶枝发育协调,能建造高质量的光合系统,功能叶片数量多,延缓棉株衰老,干物质生产能力较强,生殖体分配率较高,增产幅度大,可以实现高产简化栽培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沧198 多茎株型 密度 主茎 叶枝 产量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志勇 田卫东 +5 位作者 刘磊 陈希哲 林云锋 闫征斌 陈玲 李声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诱导下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6周龄GFP转基因小鼠1只,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体外培养获得GFP转基因小鼠骨髓MSCs有限细胞系(GFP_MSCs)。取第3代GFP_MSCs进行...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诱导下的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6周龄GFP转基因小鼠1只,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体外培养获得GFP转基因小鼠骨髓MSCs有限细胞系(GFP_MSCs)。取第3代GFP_MSCs进行体外多向分化诱导:成骨诱导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增殖活性检测及茜素红钙盐染色;成脂肪诱导20d后进行油红O染色鉴定;成神经诱导6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GFP_MSCs经成骨诱导后AL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0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有橘红色钙盐沉积;经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经成神经诱导后,细胞形态由梭形转变为星状细胞,NSE染色呈强阳性表达。结论GFP转基因小鼠骨髓MSCs在体外诱导下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对GFP稳定表达无影响,可以作为研究MSCs多向分化潜能机制的一个有效示踪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小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多向分化潜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