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眼斜视和剥夺猫视皮质17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单位的表达 被引量:11
1
作者 邵立功 郭静秋 李婷玉 《眼视光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 :探讨敏感期内单眼斜视 (monocularstrabis mus,MS)和单眼剥夺 (monoculardeprivation ,MD)幼猫视觉系统中有可塑性变化的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1亚单位 (N methyl D aspartatereceptor 1 subunit,NMDAR 1)基因的表达规律 ,为... 目的 :探讨敏感期内单眼斜视 (monocularstrabis mus,MS)和单眼剥夺 (monoculardeprivation ,MD)幼猫视觉系统中有可塑性变化的N 甲基 D 天门冬氨酸受体 1亚单位 (N methyl D aspartatereceptor 1 subunit,NMDAR 1)基因的表达规律 ,为临床防治斜视 (MS)和剥夺性弱视 (M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 6导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仪 (6 channel patternvisualevokedpotential,6CPVEP)检测MS和MD弱视的形成 ,应用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酶卵白素复合物 (strept avidinbiotin peroxidaecomplex,SABC)技术处理NMDAR 1单克隆抗体标记的正常 (normal)组、MS组及MD组幼猫的同侧视皮质 17区组织连续切片 ,照相观察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和t test处理。结果 :视皮质 17区可见NMDAR 1免疫阳性神经元呈棕褐色 ,神经元胞浆及轴突、树突着色 ,但轴突更明显 ,核色淡或空染 ,具有明显的突触形态学特征。它主要分布在Ⅱ /Ⅲ、Ⅳ、Ⅴ和Ⅵ层。比较各组猫视皮质 17区Ⅳ层NMDAR 1免疫阳性细胞染色浓度和数密度 ,MS、MD与N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 ,MS组和MD组幼猫视皮质 17区的NMDAR 1与正常组相比 ,其活性 (染色浓度 )减弱 ,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①敏感期内 ,单眼斜视和剥夺猫视皮质 17区神经元NMDAR 1表达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1单位 单眼斜视 单眼剥夺 视皮质 视觉系统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志扬 李光 +2 位作者 孙庆文 黄兴华 刘娜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5-277,F0005,共4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每组8只。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大鼠用水封瓶密闭法制备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心肺复苏模型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内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每组8只。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大鼠用水封瓶密闭法制备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动物模型,常温组制模后置于室温环境,亚低温组制模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海马神经元内NMDAR1表达。结果亚低温组大鼠脑组织水肿明显减轻,大脑海马神经元内NMDAR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常温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NMDAR1mRNA:80.48±0.03比80.64±0.18,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减轻心肺复苏后脑水肿,其机制可能为:亚低温通过减少NMDAR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降低阳离子通道通透性的作用,而减轻脑水肿的形成,起到治疗心肺复苏后脑水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心肺复苏术 海马神经元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1
下载PDF
幼年大鼠脑室下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B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伟 高俊英 +1 位作者 许晶 崔桂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背景:神经干细胞表达有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D-aspartic acid receptor,NR)亚单位2B,深入研究其在幼年大鼠脑室下区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揭示该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机制。目的:观察NR2B在幼年大鼠脑室下区的表达及表... 背景:神经干细胞表达有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D-aspartic acid receptor,NR)亚单位2B,深入研究其在幼年大鼠脑室下区的表达情况有助于揭示该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机制。目的:观察NR2B在幼年大鼠脑室下区的表达及表达高峰期所在的细胞类型。方法:取出生后7,14,21,28dSD大鼠,制备5μm厚脑组织冰冻切片,观察脑室下区NR2B的表达,及其在出生后14d大鼠脑室下区所在的细胞类型。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R2B在出生后7,14,21,28d大鼠脑室下区存在差异表达,于出生后14d时表达达高峰,以侧脑室外侧角旁表达最高;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可见NR2B在脑室下区与胶质纤维酸性纤维蛋白、巢蛋白、β-Ⅲ微管蛋白共定位,以室管膜细胞最明显;而与NeuN在脑室下区无共定位。说明NR2B在幼年大鼠脑室下区的表达存在时空变化,可能在神经发生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下区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单位 幼年大鼠 神经干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纤维蛋白 巢蛋白 β-Ⅲ微管蛋白
下载PDF
亚低温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殷玉华 李明 +2 位作者 贾锋 江基尧 徐蔚 《上海医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亚低温治疗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只)、常温治疗组(24只)及假损伤组(6只),将亚低温治疗组大鼠的身体部分浸入0℃冰水中...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亚低温治疗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只)、常温治疗组(24只)及假损伤组(6只),将亚低温治疗组大鼠的身体部分浸入0℃冰水中制作亚低温模型,使其肛温维持于(33±0.5)℃,时间为4h;常温治疗组和假损伤组大鼠体温维持于(37.0±0.3)℃。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大鼠分别于TBI后4、6、12、24h(每个时间点取6只大鼠)时被处死,取伤侧海马组织备用;假损伤组于处理24h时处死大鼠,取其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MDAR1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常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大鼠TBI后4、6、12h的NMDAR1mRNA均较假损伤组同时间点显著上调(P值均<0.05),TBI后24h的NMDAR1mRNA与假损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亚低温治疗组大鼠TBI后4、6、12h的NMDAR1mRNA均较常温治疗组同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TBI后24h的NMDAR1mRNA与常温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TBI后4、6、12、24h的NMDAR1蛋白表达量均较假损伤组同时间点显著上调(P值均<0.05),亚低温治疗组TBI后4、6、12、24h的NMDAR1蛋白表达量均较常温治疗组同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 TBI后亚低温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液压脑损伤所致的NMDAR1表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亚低温治疗对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4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4只)、常温治疗组(24只)及假损伤组(6只),将亚低温治疗组大鼠的身体部分浸入0℃冰水中制作亚低温模型,使其肛温维持于(33±0.5)℃,时间为4h;常温治疗组和假损伤组大鼠体温维持于(37.0±0.3)℃。亚低温治疗组和常温治疗组大鼠分别于TBI后4、6、12、24h(每个时间点取6只大鼠)时被处死,取伤侧海马组织备用;假损伤组于处理24h时处死大鼠,取其海马组织。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MDAR1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常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大鼠TBI后4、6、12h的NMDAR1mRNA均较假损伤组同时间点显著上调(P值均<0.05),TBI后24h的NMDAR1mRNA与假损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亚低温治疗组大鼠TBI后4、6、12h的NMDAR1mRNA均较常温治疗组同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TBI后24h的NMDAR1mRNA与常温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TBI后4、6、12、24h的NMDAR1蛋白表达量均较假损伤组同时间点显著上调(P值均<0.05),亚低温治疗组TBI后4、6、12、24h的NMDAR1蛋白表达量均较常温治疗组同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TBI后亚低温干预治疗能明显降低液压脑损伤所致的NMDAR1表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颅脑外伤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慢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突触可塑性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璐 霍帅 +4 位作者 王亚飞 赵琳 刘伯锋 阮彩莲 惠雪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98-6503,共6页
背景: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是与神经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且由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启动突触的可塑性调节。目的:探索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2A(NR2A)和N-甲基-D-... 背景: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是与神经突触可塑性密切相关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且由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启动突触的可塑性调节。目的:探索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2A(NR2A)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型受体亚单位2B(NR2B)在脑缺血后对神经突出的可塑性调节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组,脑缺血组大鼠依据改良型2VO模型方法构建大鼠慢性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结扎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结果与结论:慢性缺血后0-12 h大鼠大脑海马中NR2A表达水平逐渐降低,而NR2B慢性缺血后4 h达到峰值,且在脑缺血的情况下,无论低频或高频刺激均不能诱导长时程增强的形成。提示NR2B对条件刺激诱导的长时程增强形成有抑制作用;而NR2A对条件刺激长时程增强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脑及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慢性脑缺血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单位2A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单位2B 神经突触可塑性 海马CA1区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血清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A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曲航 黄宇 +2 位作者 廖浩 裴文迪 黄琴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2149-2152,2156,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血清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A抗体(抗NR2A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73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NPSLE组36例和非NPSLE组37例。比较两组自身抗体及补体水平。评估NPSLE...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血清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2A抗体(抗NR2A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73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分为NPSLE组36例和非NPSLE组37例。比较两组自身抗体及补体水平。评估NPSLE患者抗NR2A抗体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2000(SLEDAI-2000)评分、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及补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NPSLE组患者的SLEDAI-2000评分、抗NR2A抗体及抗dsDNA抗体水平均高于非NPSLE组(均P<0.05),但认知障碍与无认知障碍NPSLE患者间抗NR2A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SLE组中,抗NR2A抗体水平与SLEDAI-2000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呈正相关,与C3、C4水平呈负相关(P<0.05)。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PA)阳性的SLE患者抗NR2A抗体水平高于ARPPA阴性SLE患者(P<0.05)。结论 抗NR2A抗体在NPSLE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疾病活动度有关,但可能与认知障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单位2A抗体 认知障碍 疾病活动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急性期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叶睿曦 蔡林君 +3 位作者 孔雪莹 李劲梅 周东 洪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1-339,共9页
目的 探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急性期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抗NMDAR脑炎患者,根据急性期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轻症组(mRS≤3分,25例)和重... 目的 探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急性期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抗NMDAR脑炎患者,根据急性期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轻症组(mRS≤3分,25例)和重症组(mRS> 3分,35例),根据我院治疗1个月后mRS评分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mRS≤3分,32例)和短期预后不良组(mRS> 3分,28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抗NMDAR脑炎患者急性期病情严重及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存在意识障碍(OR=8.975,95%CI:2.048~39.327;P=0.004)及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OR=5.004,95%CI:1.138~22.011,P=0.033)是抗NMDAR脑炎急性期病情严重的危险因素,高血清IgE水平是其急性期病情较轻的保护因素(OR=0.994,95%CI:0.989~0.999;P=0.026);女性(OR=4.380,95%CI:1.205~15.929;P=0.025)、存在意识障碍(OR=5.493,95%CI:1.535~19.657;P=0.009)及高NPAR(OR=2.949,95%CI:1.010~8.612;P=0.048)是抗NMDAR脑炎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存在意识障碍、低血清IgE水平及高NPAR是抗NMDAR脑炎患者急性期病情严重的危险因素,女性、存在意识障碍及高NPAR是其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NPAR是潜在的评估抗NMDAR脑炎患者急性期严重程度及预测其短期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健康状况指标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谷氨酸及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与全身麻醉药 被引量:8
8
作者 疏树华 潘建辉 方才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652-654,共3页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全身麻醉药 谷氨酸 OPERATIVE 兴奋性递质 术后认知障碍 麻醉药物 突触传递
下载PDF
儿童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的脑电图特点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昕 杨健 +4 位作者 张桂榛 李尔珍 王珺 陈倩 宋国维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195-1198,共4页
目的研究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儿童患者不同病程分期的系列脑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儿童抗NMDAR脑炎20例,对其在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无反应期、恢复期分别进行视频脑电图... 目的研究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儿童患者不同病程分期的系列脑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儿童抗NMDAR脑炎20例,对其在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无反应期、恢复期分别进行视频脑电图检查,分析脑电图在病程不同时期的表现,总结脑电图特点、探寻脑电图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共入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岁11个月至13岁4个月。监测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脑电图25份,23份异常;无反应期脑电图17份,17份异常;恢复期脑电图13份,7份异常。异常表现以慢波增加为主,可合并双侧导联不对称和快波性异常,局灶性棘波。精神症状和(或)癫痫发作期以局灶性慢波增多为主要表现,无反应期以弥漫性慢波增多为主要表现,慢波频率进一步减低。极度σ刷少见。恢复期慢波明显减少或消失。结论儿童抗NMDAR脑炎脑电图的显著特征是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加重的慢波性异常,EEG的表现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脑电图
原文传递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睡眠障碍研究进展
10
作者 黄瑀 廖金池 舒崖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5-319,共5页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多样,易误诊,机制复杂,需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本文从抗NMDAR脑炎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为临床医师识别和治疗抗NMDAR脑炎睡...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睡眠障碍表现形式多样,易误诊,机制复杂,需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本文从抗NMDAR脑炎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电生理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为临床医师识别和治疗抗NMDAR脑炎睡眠障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睡眠障碍 综述
下载PDF
N-甲基-D-门冬氨酸2B受体mRNA在纹状体边缘区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虹 舒斯云 包新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74-576,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 NMDA)2B受体是否在纹状体边缘区表达,从而在基因分子方面确定边缘区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多相探针方法,原位检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NMDA 2B受体表达。结... 目的 通过研究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 NMDA)2B受体是否在纹状体边缘区表达,从而在基因分子方面确定边缘区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多相探针方法,原位检测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NMDA 2B受体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结果发现NMDA 2B受体mRNA阳性信号在纹状体内分布不均匀,主要见于尾壳核,在尾壳核和苍白球间的边缘区部位可见中等大小梭形神经元,呈密集的带状分布,而苍白球只有少量的阳性胞体。结论 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可以合成NMDA 2B受体,推测边缘区的学习记忆功能与NMDA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2B受体 纹状体边缘区 原位杂交 大鼠 学习记忆 MRNA
下载PDF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与使君子酸受体在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膜表面表达与共定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爽 王敏珍 +2 位作者 傅展燕 黄曼 罗建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研究含NR2B亚单位的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 (NR2B NMDAR)与含GluR1亚单位的使君子酸 (AMPA)受体 (GluR1 AMPAR)在发育不同阶段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膜表面表达与共定位。 方法 以FLAG NR2B和GFP GluR1表达载体共转... 目的 研究含NR2B亚单位的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 (NR2B NMDAR)与含GluR1亚单位的使君子酸 (AMPA)受体 (GluR1 AMPAR)在发育不同阶段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上的膜表面表达与共定位。 方法 以FLAG NR2B和GFP GluR1表达载体共转染原代培养第 5d(DIV5 )的大鼠海马神经元 ,分别用相应特异性抗体和荧光标记二抗作活细胞染色 ,显示膜表面表达的受体簇。 结果 对DIV7和DIV14的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表面受体簇计数 (个数 10 0 μm) ,GluR1 AMPAR受体簇分别为 5 9 2± 5 6和 74 8± 3 1(P <0 0 5 ) ;NR2B NMDAR为 38 7±3 5和 80 8± 4 9(P <0 0 1) ;两者共定位为 16 3± 5 2和 4 0 1± 6 0 (P <0 0 1)。DIV14海马神经元 4 0 %的共定位受体簇分布在树突棘上。 结论 随着海马神经元的发育 ,树突膜表面NR2B NMDAR、GluR1 AMPAR及两者共定位受体簇密度均增加 ,提示 ,形成更多具有活性的兴奋性突触 ,且主要位于树突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使君子酸受体 培养 海马 神经元树突上 膜表面表达 共定位
原文传递
戊四氮致痫大鼠情感反应、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mRNA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维平 娄燕 +2 位作者 李震中 李攀 段瑞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癫痫持续状态(SE)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戊四氮诱导大鼠SE,采用抬高迷宫和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情感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1... 目的:探讨实验性癫痫持续状态(SE)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戊四氮诱导大鼠SE,采用抬高迷宫和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情感反应和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变。RT-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受体亚单位NR1 mRNA的表达。结果:SE组大鼠在抬高迷宫开放臂中逃避时间延长(P<0.01),进入次数增多(P<0.01);水迷宫中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搜寻策略变差(P<0.05),平台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降低(P<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1)。同时伴有海马NR1 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SE可使大鼠情感行为改变和学习记忆功能受损,NR1可能参与这一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学习记忆 情感行为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大鼠
下载PDF
罗建红教授团队在《细胞研究》发文阐明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含GluN2A亚型选择性调控的新机制
14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88-388,共1页
NMDA受体是介导突触可塑性的关键分子,因此在脑高级功能及神经精神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突触NMDA受体的数量和亚型组成受神经元的精准调控,其中GluN2A型和GluN2B型NMDA受体的调控及意义多年来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型选择性 《细胞研究》 调控 NMDA受体 突触可塑性 神经精神疾病 脑高级功能
下载PDF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与功能性精神障碍的鉴别诊断
15
作者 姚丽华 苏德振 +3 位作者 王利 翁深宏 徐顺生 刘忠纯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NMDAR)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以精神异常、认知功能受损、言语及运动障碍、意识状态改变为主要表现,易出现误诊或者诊断延迟的情况。本文结合案例探讨抗NMDAR脑炎所致精神...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NMDAR)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以精神异常、认知功能受损、言语及运动障碍、意识状态改变为主要表现,易出现误诊或者诊断延迟的情况。本文结合案例探讨抗NMDAR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与功能性精神障碍的区别,以提高该疾病的诊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精神障碍 诊断 肿瘤
下载PDF
大鼠脑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的表达
16
作者 顾饶胜 陈厚昌 蒋毅萍 《空军医高专学报》 1998年第2期63-65,共3页
从成年和14d龄大鼠脑中提取mRNA,并分别注入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内,以全细胞电压钳位法测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引起内向膜电流,成年组为(5.2±+1.3)nA,14d龄组为(13.3±0.8)nA,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以最小反... 从成年和14d龄大鼠脑中提取mRNA,并分别注入到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内,以全细胞电压钳位法测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引起内向膜电流,成年组为(5.2±+1.3)nA,14d龄组为(13.3±0.8)nA,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以最小反应模型分析14d龄组的NMDA量效反应曲线呈S形,K值为86μmol/L。结果表明14d龄鼠脑NMDA受体在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表达较成年鼠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非洲爪蟾卵母细胞
下载PDF
发育中的海马神经元缺氧后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通道电流变化及腺苷干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振彪 吴希如 姜玉武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4-755,782,共3页
目的研究缺氧对发育中的海马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及腺苷干预作用的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应用膜片箝技术分别对培养日龄为61、6 d的海马神经元缺氧前、后NMDA受体通道电流进行全细胞记录,测定其电流的最大幅... 目的研究缺氧对发育中的海马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及腺苷干预作用的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应用膜片箝技术分别对培养日龄为61、6 d的海马神经元缺氧前、后NMDA受体通道电流进行全细胞记录,测定其电流的最大幅值并研究腺苷对其干预作用。结果在缺氧状态下,培养日龄为6 d的海马神经元,其NMDA受体通道电流最大幅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培养日龄为16 d的海马神经元,其NMDA受体通道电流最大幅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亦显著升高(P<0.001)。予腺苷干预则使缺氧状态下培养日龄为6 d的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电流最大幅值显著降低(P<0.01)。而培养日龄为16 d的海马神经元,腺苷干预后其NMDA受体通道电流最大幅值无明显变化。结论缺氧使海马神经元NMDA受体通道电流幅值升高。腺苷通过降低NMDA受体通道电流幅值,对未成熟的海马神经元缺氧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细胞记录 海马 神经元 发育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通道 缺氧
下载PDF
P77PMC大鼠惊厥后脑内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功能的研究
18
作者 罗强 左萍萍 +1 位作者 赵世刚 吴希如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7-319,共3页
目的 探讨惊厥后大脑皮质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兴奋性的改变与癫 #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利用配基结合实验观察听源性惊厥大鼠P77PMC惊厥前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3 H MK 80 1的结合改变以及不同激动剂组合对其结合的影响。结果... 目的 探讨惊厥后大脑皮质N 甲基 D 门冬氨酸 (NMDA)受体兴奋性的改变与癫 #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利用配基结合实验观察听源性惊厥大鼠P77PMC惊厥前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3 H MK 80 1的结合改变以及不同激动剂组合对其结合的影响。结果 反应体系中无任何NMDA受体激动剂时 ,惊厥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3 H MK 80 1的结合有增加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当反应液中加入NMDA受体激动剂时 ,惊厥后大脑皮质突触膜对3 H MK 80 1的结合明显增加 ,除惊厥后 4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外 ,其他惊厥后各时间点与正常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听源性惊厥大鼠P77PMC惊厥后 ,大脑皮质NMDA受体活性增高 ,对其激动剂的敏感性增加 ,受体通道更易被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3H-MK 801配基结合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抗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19
作者 何立冬 王真真 《临床荟萃》 CAS 2015年第6期690-692,共3页
患者,女,23岁,于2014年4月1出现记忆力减退伴发热、头痛、呕吐,4月5日间断出现言语混乱、幻觉、妄想,未就诊。4月10日突然出现意识不清、癫痫发作就诊于潞河医院,既往体健,否认精神病及癫痫史。
关键词 脑炎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边缘叶脑炎
下载PDF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儿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康庆云 杨理明 +2 位作者 陈波 张洁 宁泽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7-1121,1126,共6页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一科确诊的11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进...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一科确诊的11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抗NMDAR脑炎患儿中7例以惊厥为首发症状,4例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11例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10例发生过意识障碍,10例发生过不自主运动,9例发生过语言障碍,9例发生过睡眠障碍,8例发生过惊厥,6例发生过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0例脑电图异常,以背景节律慢化为主要表现,可夹杂局限性痫性放电;10例颅脑MRI正常或脑沟裂增宽加深;10例脑脊液抗NMDAR抗体阳性,3例血清抗NMDAR抗体阳性。11例患儿均接受静脉用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其中3例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儿随访2个月~1年,6例临床痊愈,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惊厥或精神症状、意识障碍、锥体外系症状、语言障碍与睡眠障碍等症状是抗NMDAR脑炎患儿的常见临床症状,脑脊液及血清中抗NMDAR抗体检测有助于抗NMDAR脑炎患儿的早期诊断,抗NMDAR脑炎免疫治疗有效,患儿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脑炎 儿童 体征和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