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特色牦牛mtDNA ND1遗传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1
作者 者玉琦 柴志欣 +3 位作者 武志娟 姜辉 钟金城 信金伟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1-210,共10页
旨在通过mtDNA ND1探究6个西藏特色牦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及亲缘关系,为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历史演化以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别测定了西藏帕里牦牛、嘉黎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斯布牦... 旨在通过mtDNA ND1探究6个西藏特色牦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系统进化及亲缘关系,为西藏牦牛的遗传多样性、历史演化以及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别测定了西藏帕里牦牛、嘉黎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斯布牦牛、江达牦牛、类乌齐牦牛6个群体共95头个体ND1基因蛋白质编码区(CDS)序列,利用DNAMAN、DNASP 5.1、Mega 7.0、Arlequin 3.5.2等软件分析其序列多态性、单倍型多样性、遗传距离等,并构建单倍型网络图及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西藏牦牛群体ND1基因CDS区序列长度均为956 bp,共检测获得78个变异位点和16种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d)及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670和0.00421,Tajima′s D均为负值;根据群体遗传差异的分子方差分析可知,西藏牦牛群体内的变异程度大于群体间变异;斯布牦牛与嘉黎牦牛之间的分化程度较大,其余大部分群体间的分化程度为中等或较弱。此外,通过聚类分析发现,类乌齐牦牛单独聚为一类,而嘉黎牦牛、工布江达牦牛、斯布牦牛、江达牦牛先聚为一类,然后再与帕里牦牛聚为一大类;16种单倍型可分为2个聚类簇,说明西藏牦牛可能存在2个母系起源;与其他牛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家牦牛、爪哇野牛和普通牛可能是西藏牦牛的混合母系起源。西藏牦牛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其中类乌齐牦牛遗传多样性最丰富,6个牦牛群体存在2个母系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牦牛 nd1基因 遗传多样性 系统进化 遗传分化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ND1和16SrRNA基因序列探讨中国蝴蝶12科的系统发育关系(鳞翅目:双孔次亚目:蝶类) 被引量:16
2
作者 邹方振 郝家胜 +3 位作者 黄敦元 张大秀 朱国萍 朱朝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对中国12科共32种代表蝶类的ND1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包括新测30种ND1基因和9种16S rRNA基因)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12科蝶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其高级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 对中国12科共32种代表蝶类的ND1基因和16S rRNA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包括新测30种ND1基因和9种16S rRNA基因)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邻接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12科蝶类的系统发育树,探讨了其高级分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经比对处理后的两个基因总长度为869 bp,其中保守位点373个,可变位点496个,简约信息位点375个;A+T的平均含量为80.2%,明显高于C+G的平均含量19.8%。分子系统树表明:蛱蝶科不是单系群;珍蝶类、斑蝶类和喙蝶类位于蛱蝶科内;粉蝶科和凤蝶科具有共同祖先。据此建议:绢蝶科应归入凤蝶科;蚬蝶科归入灰蝶科;珍蝶类、斑蝶类和喙蝶类作为蛱蝶科中的亚科,眼蝶类从蛱蝶科中分离出来独立成科。另外,环蝶类的系统分类地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双孔次亚目 蝶类 nd1基因 16S RRNA基因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的序列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侯万儒 陈瑜 +3 位作者 吴夏 彭正松 周才权 杨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6,共6页
以四川境内的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报道的若干物种的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从四川黑熊毛囊组织的总DNA中扩增出ND1基因序列.采用GenScan、Blast2·1、ORF finder... 以四川境内的四川黑熊(Ursus thibetanus mupinensis)为研究对象,根据已报道的若干物种的NADH脱氢酶亚基1基因(ND1)序列信息设计引物.运用PCR技术从四川黑熊毛囊组织的总DNA中扩增出ND1基因序列.采用GenScan、Blast2·1、ORF finder和Clustal W等软件分别对DNA序列进行预测、相似性比较、ORF查找以及多序列比对,并利用PredictProtein软件对蛋白质进行预测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PCR扩增所得DNA序列长度为957bp,包含了ND1基因,其ORF为957bp,编码317个氨基酸,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35·6×103Da,pI为7·83.四川黑熊的ND1基因序列及其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熊、浣熊和小熊猫等动物的ND1基因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黑熊 线粒体 脱氢酶亚基1基因 分析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ND1和COI基因序列探讨锯眼蝶亚科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殷先兵 郝家胜 +3 位作者 许丽 朱国萍 黄敦元 潘鸿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7-484,共8页
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锯眼蝶亚科4族10属共20个种的线粒体ND1和COI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4个国外种类的同源序列,以凤蝶科的迪洛尔娟凤蝶(Allancatria deyrolle)、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a),以及娟蝶科的西猛娟蝶(Parna... 测定了分布于中国的锯眼蝶亚科4族10属共20个种的线粒体ND1和COI基因的部分序列,结合从GenBank中获得的4个国外种类的同源序列,以凤蝶科的迪洛尔娟凤蝶(Allancatria deyrolle)、丝带凤蝶(Sericinus montela),以及娟蝶科的西猛娟蝶(Parnassius simonius)为外类群,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重建了分子系统树,分析了该亚科内主要类群的系统发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帻眼蝶族和锯眼蝶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黛眼蝶族不是单系群,该族中的黛眼蝶属、荫眼蝶属与眉眼蝶族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带眼蝶属、藏眼蝶属、毛眼蝶属和帕眼蝶属聚合为一个独立的支系,其中带眼蝶属和藏眼蝶属在所有的分析方法中均以100%的置信度(BP=100%,PP=1.00)相聚合,建议将它们合并为一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眼蝶亚科 线粒体nd1和COI基因 系统发生关系
下载PDF
中国人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线粒体ND1基因突变频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福新 周翔天 +6 位作者 张娟娟 瞿佳 冀延春 章豫 周晖晖 戴显宁 管敏鑫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3-756,共4页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 背景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眼病,常导致患者双侧中心视力下降,其基因突变频谱并不完全清楚。目的筛查中国人群LHON线粒体NDl基因的突变位点并明确其突变频谱。方法经温州医学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收集临床诊断为LHON患者894例和正常对照者134名,抽取受检者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受检者线粒体ND1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修正的线粒体剑桥参考序列进行比对,筛查突变位点并分析其突变频率。结果本研究在894例LHON患者的NDl基因中发现了7个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G3316A、T3394C、G3460A、C3497T、G3635A、G3733A、T4216C,携带这7个位点的患者共100例,占11.19%,其中与3个原发性突变位点共存者29例(3.24%)。这几个突变位点在病例中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57%、2.23%、1.45%、3.80%、0.67%、0.11%、0.34%,其中G3316A、T3394c、C3497T、T4216C在正常对照者中也可检测到,分布频率分别为4.48%、2.99%、4.48%和1.49%,经分析在LHON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26,P=0.336;x2=0.052,P=0.820;x2=0.142,P=0.707;P=0.129),而其他一些在欧美人群中报道的位点,如G3376A、G3496T、G3700A、A4136G、T4160C、C4171A在中国LHON人群中并未发现。结论线粒体NDl基因是中国人群LHON的一个突变热点区域,约11.19%的中国LHON患者与NDl基因突变有关。G3635A、G3733A为中国人群中少见的致病突变位点,而G3316A、T3394C、C3497T、T4216C本身并不足以致病,但可能对LHON外显率和表型的表达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线粒体DNA nd1基因 突变热点
下载PDF
丽金龟亚科(Rutelinae)部分种类16S rRNA-ND1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晓华 张媛 +3 位作者 刘广纯 张卓 王剑峰 方红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将测得的丽金龟亚科(Rutelinae)7个样本的16S rRNA-ND1基因部分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11条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应用DNAStar5.0和Mega 3.1软件,分析核苷酸序列组成和遗传距离,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获得的810bp序列长度中,... 将测得的丽金龟亚科(Rutelinae)7个样本的16S rRNA-ND1基因部分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11条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应用DNAStar5.0和Mega 3.1软件,分析核苷酸序列组成和遗传距离,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获得的810bp序列长度中,变异位点218个,简约信息位点155个;A+T使用表现明显的偏向性(73.3%)。丽金龟亚科9个属间的遗传距离在0.054~0.152之间变动;属内种间的距离为0.021~0.064。中华弧丽金龟(Popillia quadriguttata)和日本弧丽金龟(Popillia japonica)具有十分相近的亲缘关系。以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和太异爪犀金龟(Heteronychus lioderes)为外群重建的NJ、ME树均支持丽金龟亚科中9属16个种分为2个分支格局的结果 :原喙丽金龟属(Prodoretus)、鳞喙丽金龟属(Lepadoretus)、喙丽金龟属(Adoretus)聚为一支;弧丽金龟属(Popillia)、藜丽金龟属(Blitopertha)、发丽金龟属(Phyllopertha)、彩丽金龟属(Mimela)、塞丽金龟属(Anisoplia)分化为第二分支。其中,异丽金龟属(Anomala)的不同种优先聚集在该属分支下,证实基于分子分类与形态分类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金龟亚科 线粒体DNA 16S rRNA-nd1基因 序列比较
下载PDF
线粒体DNA ND1基因T3394C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承乐 黄红华 丁凯宏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本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DNA ND1基因中T3394C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无血缘关系的225例T2DM患者和19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DNA进行PCR扩增并直接测序确证。结果糖尿病患者组中检出T3394C突变8... 目的探讨本地区汉族人群线粒体DNA ND1基因中T3394C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无血缘关系的225例T2DM患者和19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DNA进行PCR扩增并直接测序确证。结果糖尿病患者组中检出T3394C突变8例(3.56%),正常对照组检出1名(0.53%),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粒体DNA T3394C突变可能与本地区汉族人群T2DM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nd1基因 2型糖尿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线粒体基因ND1/T3394C突变与糖尿病 被引量:2
8
作者 修玲玲 梁伟 +2 位作者 吴华 梁奕铨 余斌杰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调查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 1(ND1)基因的T3394C位点突变与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收集 338例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及 2 6 2例正常对照组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突变筛查 ,DNA序列... 【目的】调查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 1(ND1)基因的T3394C位点突变与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随机收集 338例无血缘关系的糖尿病患者及 2 6 2例正常对照组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突变筛查 ,DNA序列分析确认。【结果】糖尿病患者中T3394C突变者共 8例 (2 37%) ,正常对照组中只有 1例 (0 38%,P <0 0 1)。糖尿病突变患者中 4例有糖尿病家族史 ,4例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下降和 /或出现并发症 ,需用胰岛素治疗。【结论】ND1/T3394C突变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组 ,提示这个位点突变可能是导致线粒体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nd1基因 糖尿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中国大头蛙属3个种线粒体ND1基因全序列分析与亲缘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际峰 聂刘旺 +2 位作者 谢影 杜晓光 胡丽丽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13-617,共5页
测定了大头蛙和脆皮大头蛙线粒体ND1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978 bp和958 bp,(对应编码325和319个氨基酸)。对所测基因序列组分进行了分析,并与福建大头蛙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978个核苷酸位点中,有664个保守位点和多变位点294个。同时发... 测定了大头蛙和脆皮大头蛙线粒体ND1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978 bp和958 bp,(对应编码325和319个氨基酸)。对所测基因序列组分进行了分析,并与福建大头蛙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978个核苷酸位点中,有664个保守位点和多变位点294个。同时发现福建大头蛙与大头蛙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8.77%,氨基酸序列为92.62%)。基于ND1基因全序列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两种数据形式,选用M ega3.1软件中的NJ法对大头蛙属3个种、黑斑蛙、泽陆蛙及外群中国大鲵共6条基因序列进行系统树重建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2个NJ树均将大头蛙属3个种聚于一支,其中大头蛙与福建大头蛙为姐妹群关系(自检值均高度支持),从而证实了大头蛙与福建大头蛙亲缘关系较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头蛙 脆皮大头蛙 nd1基因 亲缘关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和ND1基因分析三尾凤蝶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健 胡劭骥 +5 位作者 和秋菊 易传辉 和菊 冯志伟 杨建华 陈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7-391,共5页
以云南和四川分布的3个种群(云南丽江种群、云南东川种群、四川种群)共36头三尾凤蝶为研究对象,选取线粒体COⅠ和ND1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三尾凤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R扩增测得COⅠ和ND1基因联合序列长度为1 913 bp,A+T... 以云南和四川分布的3个种群(云南丽江种群、云南东川种群、四川种群)共36头三尾凤蝶为研究对象,选取线粒体COⅠ和ND1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三尾凤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CR扩增测得COⅠ和ND1基因联合序列长度为1 913 bp,A+T含量为74.3%,表现出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共检测到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5个单倍型,其中,Ha1出现的频率较高,为共享单倍型.核苷酸和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0 2和0.218 0;遗传分化系数(Gst)、固定系数(Fst)、基因流(Nm)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059 98、0.059 95、3.920 00和0.分析显示,三尾凤蝶遗传多样性低,各地理种群基因交流频繁,没有形成明显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尾凤蝶 线粒体 COI nd1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下载PDF
不同地理群体的鲇线粒体DNAND1基因序列比较分析
11
作者 王庆容 魏志琴 宋培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19,共4页
为了对长江中上游主要支流鲇5个野生群体——雅砻江群体(YLJ)、岷江群体(MJ)、金沙江群体(CS)、乌江群体(WJ)、氵舞阳河群体(WYH)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对27个样品的ND1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用CLUSTALXv1.81软件对所得的2... 为了对长江中上游主要支流鲇5个野生群体——雅砻江群体(YLJ)、岷江群体(MJ)、金沙江群体(CS)、乌江群体(WJ)、氵舞阳河群体(WYH)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对27个样品的ND1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PCR产物进行测序;用CLUSTALXv1.81软件对所得的27个ND1序列进行比对;通过Dna SP5.10软件、Tajima’s D和Fst分析对所得的ND1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并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05个变异位点,8种单倍型。雅砻江、岷江、金沙江、乌江、氵舞阳河5个野生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H)分别为0.400、0.600、0.667、0.857、0.400,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000 82、0.000 62、0.044 44、0.044 36、0.000 41。雅砻江、氵舞阳河2群体存在负向选择或种群扩张,其余群体符合中性进化模型,且有一些单倍型的分化,只有金沙江群体的遗传差异显著,群体间分子变异不显著。结论:雅砻江、岷江、金沙江、乌江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氵舞阳河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遗传多样性 nd1基因
下载PDF
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ND1、ND2亚基编码基因改变的研究
12
作者 陈锐 刘友生 王水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60-862,共3页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亚单位ND1、ND2编码基因改变。方法 通过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提取心肌细胞线粒体DNA ,经PCR扩增呼吸链复合体Ⅰ亚单位ND1、ND2基因后测序检测其序列组成改变。结果 测序结...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亚单位ND1、ND2编码基因改变。方法 通过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 ,提取心肌细胞线粒体DNA ,经PCR扩增呼吸链复合体Ⅰ亚单位ND1、ND2基因后测序检测其序列组成改变。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 ,失血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的ND1和ND2基因碱基序列无缺失、突变等改变 ;本实验中使用的Wistar大鼠ND1、ND2基因可能与NCBI提供的基因序列存在多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现象。结论 心肌细胞N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心肌线粒体DNA nd1 ND2 基因序列
下载PDF
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线粒体DNA中ND1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13
作者 刘宗文 冯天平 +5 位作者 赵景志 田薇薇 韩娜 孙淼淼 娄欣 胡爱侠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2年第6期461-463,共3页
目的通过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线粒体DNA(mtDNA)中ND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培养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提取其mtDNA中的ND1基因,并测序。结果测序发现,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mtDNA中ND1基因的3 971处出现点突变,由C... 目的通过对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线粒体DNA(mtDNA)中ND1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突变的意义。方法培养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提取其mtDNA中的ND1基因,并测序。结果测序发现,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mtDNA中ND1基因的3 971处出现点突变,由C突变为T。结论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mtDNA的ND1基因的突变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食管鳞癌 EC9706细胞 线粒体DNA nd1基因
下载PDF
云南保山、普洱带绦虫mtDNA-ND1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爱波 杨毅梅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对云南保山、普洱地区带绦虫标本进行鉴定。方法选取带绦虫成虫节片,抽提虫体基因组DNA,PCR扩增mtDNA-ND1基因序列,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已知的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猪带绦虫mtDNA-ND1基因序列,经DNA MAN软件处理后构建系统发育... 目的对云南保山、普洱地区带绦虫标本进行鉴定。方法选取带绦虫成虫节片,抽提虫体基因组DNA,PCR扩增mtDNA-ND1基因序列,并测序;结合GenBank中已知的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猪带绦虫mtDNA-ND1基因序列,经DNA MAN软件处理后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与同源树状图。结果带绦虫系统发育树与同源树状图显示P1、P2、B3、B6、B7、ND与N2的同源性最近。B1、B2、B4、B5、YZ与Y1的同源性最近。ZD与Z3的同源性最近。结论云南保山存在亚洲带绦虫与牛带绦虫;普洱存在牛带绦虫。mtDNA-ND1基因序列可用于三种带绦虫的分类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绦虫 鉴定 mtDNA-nd1 基因序列
下载PDF
珠颈斑鸠线粒体ND1和ND2基因序列测定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丽娜 王星果 +2 位作者 张燕萍 卢祥云 顾志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1081-11084,11181,共5页
根据其他物种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线粒体基因组中编码NADH亚基基团的ND1、ND2基因片段,测序后获得了ND1和ND2基因的全序列。结果表明,ND1基因序列长度为966 bp,编码321个氨基酸... 根据其他物种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线粒体基因组中编码NADH亚基基团的ND1、ND2基因片段,测序后获得了ND1和ND2基因的全序列。结果表明,ND1基因序列长度为966 bp,编码321个氨基酸的多肽,A、G、C、T碱基组成分别为27.0%、12.7%、33.9%、26.4%;ND2基因序列长度为1 041 bp,编码346个氨基酸的多肽,A、G、C、T碱基组成分别为32.5%、9.7%、33.8%、24.0%。ND1、ND2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G,但终止密码子分别为AGA、TAG。将珠颈斑鸠ND1、ND2基因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与其他11种鸟类进行比对,结果表明,珠颈斑鸠与原鸽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形态学分类一致。根据12种鸟类ND1和ND2氨基酸序列,采用NJ法构建了12种鸟类系统进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颈斑鸠 线粒体nd1 ND2基因 分子进化
下载PDF
鸡线粒体ND1基因变异/异质性及其与性状的关联分析
16
作者 徐媛媛 侯玲灵 +5 位作者 姬杰菲 王焕杰 李思露 陈文 康相涛 黄艳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880-2890,共11页
【目的】探究鸡线粒体ND1基因的异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线粒体异质性在不同品种间和固始鸡资源群中的分布研究及其对重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分析。【方法】选用固始鸡、卢氏鸡、来航鸡、白洛克鸡、白羽丝毛乌骨鸡、藏鸡、肉鸡以及河南斗鸡... 【目的】探究鸡线粒体ND1基因的异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线粒体异质性在不同品种间和固始鸡资源群中的分布研究及其对重要经济性状的效应分析。【方法】选用固始鸡、卢氏鸡、来航鸡、白洛克鸡、白羽丝毛乌骨鸡、藏鸡、肉鸡以及河南斗鸡8种各具特色鸡种的血样DNA,利用PCR-RFLP技术进行mt.A4589G变异/异质性在自然群体的分布研究。此外,利用实验室先前构建的固始鸡资源群的血样DNA,通过PCR-RFLP技术进行mt.A4589G变异/异质性在固始鸡资源群的分布研究及其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包括腹脂、腿肌率、盲肠长度等屠体性状指标,胫长、胸深、体斜长等生长性状指标,肌纤维直径、肌肉pH、剪切力等肉质性状指标以及葡萄糖、淀粉酶、甘油三酯等血液生化指标,进而掌握鸡线粒体ND1基因异质性及其潜在效应。【结果】(1)在8个鸡品种中,从线粒体ND1基因全长检测到一个同义突变mt.A4589G,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品种特性:外来品种如肉鸡、白洛克和白来航鸡的优势等位基因为A,而国内地方品种如丝羽乌骨鸡、河南斗鸡、卢氏鸡、固始鸡和藏鸡均为G;(2)通过PCR-RFLP检测到mt.A4589G在不同品种以及固始鸡资源群中皆存在异质性。在8个不同品种中,仅从固始鸡、河南斗鸡和肉鸡中检测到5个AG异质性个体,异质性发生的频率为0.063,表明mt.A4589G异质性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品种特性。而在固始鸡资源群中,mt.A4589G存在较不同品种间更为广泛的异质性,在F0、F1和F2代的异质性发生频率分别为0.81、0.41和0.70,表明mt.A4589G异质性具有普遍性;(3)mt.A4589G异质性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mt.A4589G异质性对腹脂、皮脂厚度、8周胫长、腿肌纤维直径、葡萄糖和乳酸脱氢酶等的影响都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4)mt.A4589G不同的异质性等级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表明,mt.A4589G异质性等级除与腹脂、腹脂率和腿肌率等屠体性状显著相关(P<0.05)外,还与生长性状(8周胫长等)、血清生化指标(葡萄糖等)均产生显著的关联(P<0.05)。【结论】mt.A4589G是一个异质性变异,其异质性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品种特性,在自然群体的异质性发生频率较低,而mt.A4589G在固始鸡资源群中存在广泛的异质性。通过mt.A4589G异质性及其不同异质性等级与固始鸡资源群F2代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mt.A4589G变异/异质性与鸡的腹脂、血液中葡萄糖水平等性状均产生了显著的关联(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1基因 PCR-RFLP 异质性 关联分析
下载PDF
玉树牦牛USP9Y与ND1基因多态性分析及遗传进化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文浩 金夏阳 +5 位作者 任越 肖立成 魏廷虎 桑巴 郭卫兴 张雁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8-1394,共7页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 【目的】为分析USP9Y与ND1基因在玉树牦牛种内的遗传变异,并对玉树牦牛种群优化工作给予分子水平上的理论依据和科学建议。【方法】研究对100头玉树牦牛(40♂,60♀)目标基因片段(USP9Y与ND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和多态性检测,并基于实验结果为玉树牦牛育种提供建议。【结果】玉树牦牛USP9Y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10 bp,ND1核苷酸序列长度为220 bp,未在玉树牦牛群体内发现突变位点,得出玉树牦牛群体中USP9Y与ND1基因的杂合度低,表明玉树牦牛群体封闭,有近交衰退的趋势。通过与青海范围内牦牛ND1基因序列(高原、雪多、环湖、阿什旦、大通和野牦牛)比对,得出玉树牦牛与高原和雪多牦牛距离较近,而与阿什旦、环湖、大通和野牦牛遗传距离较远。建议在培育玉树牦牛核心群时,应划区进行,应用优势种如环湖公牦牛或其他遗传距离较远公牦牛的冻精配种及适度引种。【结论】玉树牦牛群体内USP9Y与ND1基因部分片段无基因多态性,表示以上玉树牦牛群体杂合度低,建议科学配种并合理引进优势畜种进行培育,提高玉树牦牛品种的遗传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USP9Y nd1 基因多态性 育种建议
下载PDF
大理白族老年人2型糖尿病与线粒体ND1基因T3394C突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勇琴 杨泽芳 +4 位作者 陈亚丽 欧阳文军 杨佳妮 张晓娟 熊伟 《大理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30-34,共5页
目的:研究人线粒体呼吸链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第一亚单位(ND1)基因3394位点T→C突变与我国云南大理白族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无血缘关系的云南大理白族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218例无糖尿... 目的:研究人线粒体呼吸链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第一亚单位(ND1)基因3394位点T→C突变与我国云南大理白族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无血缘关系的云南大理白族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218例无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的老年人群(正常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进行点突变筛查。结果:糖尿病组中5例患者存在线粒体DNA ND1基因3394位点T→C突变(2.50%),正常对照组中仅有1例出现该位点突变(0.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ND1基因3394位点T→C基因突变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母系遗传特征。结论:线粒体ND1基因3394位点T→C突变与云南省大理白族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nd1基因 2型糖尿病 T3394C突变 白族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ND1基因和核糖体ITS2基因对猪疥螨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福强 唐志强 +3 位作者 李静 孙悦翔 钟秉洲 戚少贤 《特产研究》 2021年第5期19-25,共7页
本研究为了探究广东省疥螨猪变种(Sarcoptes.scabiei var.suis)的基因型及与其他疥螨变种的进化关系,通过提取疥螨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Sanger测序获取线粒体的ND1基因和核糖体DNA的ITS2基因,对两个目标基因核苷酸应用生物信息学分... 本研究为了探究广东省疥螨猪变种(Sarcoptes.scabiei var.suis)的基因型及与其他疥螨变种的进化关系,通过提取疥螨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Sanger测序获取线粒体的ND1基因和核糖体DNA的ITS2基因,对两个目标基因核苷酸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LAST和MEGA-X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扩增广东猪疥螨的线粒体ND1基因序列大小为211 bp,1TS2 r DNA基因片段大小均为417 bp。在nt数据库疥螨亚目的所有序列中,本试验扩增的广东猪疥螨ND1基因序列与疥螨属ND1基因相似性最高(Identity>99%,E-value<6.20E-106),其次是户尘螨(Identity=80%,E-value=1.37E-44)、兔痒螨Psoroptes cuniculi(Identity=74%,E-value=9.84E-34)和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Identity=74%,E-value=4.18E-32)。本试验扩增的ITS2+序列与疥螨属ITS2基因序列相似性高(Identity为97.3%~99.3%,E-value=0),其次为背肛螨属(Identity为95.50%~97.80%,E-value为7.16E-35~4.83E-37)。通过序列比对与进化分析发现,在疥螨属内核糖体ITS2基因变异较小,线粒体ND1基因在疥螨属内有一定程度的变异。广东所采疥螨猪变种的ND1基因和ITS2基因与其他动物或人体内采集的疥螨相似程度高,疥螨ITS2基因在不同地域、不同宿主条件下的变异程度很小,在进行疥螨属内的遗传变异分析时不宜做目标分子,而通过对疥螨线粒体ND1基因分析发现其在疥螨属内存在一定的变异,可以作为疥螨属内遗传变异分析的候选分子。本研究可为今后疥螨的分类、鉴定及遗传变异分析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疥螨猪变种 nd1基因 ITS2基因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青海省部分地区棘球蚴感染调查及基因型鉴定 被引量:7
20
作者 黄福强 冯凯 +4 位作者 付永 朵红 沈秀英 奎军 李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2-885,共4页
为了解青海省藏羊、牦牛和高原鼠兔棘球蚴的感染状况及藏羊和牦牛细粒棘球蚴的优势虫株,本研究对青海省祁连县、泽库县、贵南县和玉树县的藏羊或牦牛以及称多县的高原鼠兔棘球蚴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 为了解青海省藏羊、牦牛和高原鼠兔棘球蚴的感染状况及藏羊和牦牛细粒棘球蚴的优势虫株,本研究对青海省祁连县、泽库县、贵南县和玉树县的藏羊或牦牛以及称多县的高原鼠兔棘球蚴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应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C01)和NADH脱氢酶亚单位I基因(NDl)对11个棘球蚴分离株(牦牛7个分离株,藏羊3个分离株,高原鼠兔1个分离株)进行测序与鉴定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调查地区藏羊棘球蚴的平均感染率为52_30%,牦牛棘球蚴的平均感染率为36.77%,高原鼠兔棘球蚴平均感染率为4.14%;藏羊和牦牛源分离株为细粒棘球蚴普通羊株(G1型),C01基因变异率为0.3%~0.6%、NDl基因变异率为0~0.4%,高原鼠兔源分离株为石渠棘球蚴,C01基因变异率为0.5%、NDl基因变异率为1.4%。结果表明家畜棘球蚴感染率高,危害大,并且均为细粒棘球绦虫普通羊株(G1型);高原鼠兔棘球蚴感染率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羊 牦牛 高原鼠兔 棘球蚴 CO1基因 nd1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