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下NH_(4)H_(2)PO_(4)-(NH_(2))_(2)CO-H_(2)O体系溶解度的测定
1
作者 张杰 朱静 +4 位作者 史连军 王诗瀚 陈丽琼 孟泽宇 李天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38,共5页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303.15,323.15,333.15,343.15 K下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_(2)CO-H_(2)O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平衡固相组成采用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303.15,323.15,333.15,343.15 K下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_(2)CO-H_(2)O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平衡固相组成采用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三元体系NH_(4)H_(2)PO_(4)-(NH_(2))_(2)CO-H_(2)O在各个温度下均有1个共饱和点、2条单变量曲线、3个结晶区。运用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对研究体系进行关联计算,结果表明:NH_(4)H_(2)PO_(4)-(NH_(2))_(2)CO-H_(2)O体系的Wilson模型关联值的RAD=2.68%,RMSD=0.11;NRTL模型关联值的RAD=1.78%,RMSD=0.71,溶解度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最后,用得到的Wilson模型和NRTL模型参数对313.15 K和353.15 K溶解度进行预测,并与文献值对比,效果较好,表明这2个模型可用于303.15—353.15 K体系的相平衡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2))_(2)CO nh_(4)h_(2)po_(4) 溶解度 Wilson模型 NRTL模型
下载PDF
不同养护条件下NH_(4)H_(2)PO_(4)对钢渣微粉胶凝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悦 龙世儒 林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9-775,共7页
为了消除钢渣微粉(steel slag,SS)中的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铁,激发SS的胶凝性能,以NH_(4)H_(2)PO_(4)为激发剂对SS进行活性激发,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NH_(4)H_(2)PO_(4)掺量对其激发SS浆体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 为了消除钢渣微粉(steel slag,SS)中的游离氧化钙和氧化铁,激发SS的胶凝性能,以NH_(4)H_(2)PO_(4)为激发剂对SS进行活性激发,研究了不同养护条件下,NH_(4)H_(2)PO_(4)掺量对其激发SS浆体工作性能、体积稳定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分析探讨了NH_(4)H_(2)PO_(4)激发SS反应产物的种类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m(NH_(4)H_(2)PO_(4))/m(SS)的增加,浆体的凝结时间延长;室温养护条件下,m(NH_(4)H_(2)PO_(4))/m(SS)>0.2时,浆体会发生膨胀,当m(NH_(4)H_(2)PO_(4))/m(SS)=0.6时,膨胀率约40%。加压养护可以有效避免浆体的膨胀,在室温环境下,试样28 d的抗压强度可达5.5 MPa,快速养护对硬化浆体的抗压强度影响不大。XRD和SEM分析结果显示:SS经NH_(4)H_(2)PO_(4)激发后,所得反应产物主要为Ca(NH_(4))_(2)(HPO_(4))_(2)·H_(2)O、Ca_(3)(PO_(4))_(2)和FePO_(4);加压养护使反应产物填充于狭小微观空间里,增加基体密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渣 nh_(4)h_(2)po_(4) 膨胀 加压养护 抗压强度 反应产物
下载PDF
2Cr⁃1Ni⁃1.2Mo⁃0.2V钢在120 mmol/L NH_(4)H_(2)PO_(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3
作者 王通 李全德 +7 位作者 李智 陈瑞芳 龚显龙 戴君 倪荣 巩秀芳 隆彬 孟惠民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79-187,共9页
为探讨磷复肥工业生产余热利用环境对汽轮机转子的腐蚀行为影响,通过失重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汽轮机转子材料2Cr⁃1Ni⁃1.2Mo... 为探讨磷复肥工业生产余热利用环境对汽轮机转子的腐蚀行为影响,通过失重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研究了汽轮机转子材料2Cr⁃1Ni⁃1.2Mo⁃0.2V钢在外界温度为25℃的120 mmol/L NH_(4)H_(2)PO_(4)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结果表明:2Cr⁃1Ni⁃1.2Mo⁃0.2V钢发生均匀腐蚀,且其腐蚀速率先快速减小后缓慢减小,并逐渐趋于0.2 mm/a稳定。2Cr⁃1Ni⁃1.2Mo⁃0.2V钢在NH_(4)H_(2)PO_(4)浓度为120 mmol/L,温度为25℃环境下的服役寿命为7.5 a。2Cr⁃1Ni⁃1.2Mo⁃0.2V钢在NH_(4)H_(2)PO_(4)溶液中生成的腐蚀产物膜主要由Fe_(3)(PO_(4))_(2)、FePO_(4)、Fe(OH)_(3)、FeOOH、Fe_(3)O_(4)构成,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腐蚀产物膜的覆盖度、致密度和厚度等增大,腐蚀产物膜中Cr出现富集,一定程度提高了材料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CrNiMoV钢 nh_(4)h_(2)po_(4) 腐蚀行为 腐蚀产物膜
下载PDF
交互四元体系K^(+),NH_(4)^(+)∥Cl^(-),H_(2)PO_(4)^(-)-H_(2)O在313.15 K时相平衡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小娟 朱静 +2 位作者 邓文清 陈艳 李天祥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108,共7页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交互四元体系K^(+),NH^(4+)∥Cl^(-),H_(2_)PO_(4)^(-)-H_(2)O以及子体系KCl^(-)NH_(4)Cl^(-)H_(2)O在313.15 K时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四元体系及子体系的相关相图和水图,采用湿渣法与X射线...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交互四元体系K^(+),NH^(4+)∥Cl^(-),H_(2_)PO_(4)^(-)-H_(2)O以及子体系KCl^(-)NH_(4)Cl^(-)H_(2)O在313.15 K时的固-液相平衡关系,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四元体系及子体系的相关相图和水图,采用湿渣法与X射线衍射相结合的方法对平衡固相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三元体系KCl^(-)NH_(4)Cl^(-)H_(2)O是一个部分互溶体系,相图有一个共结晶点、2条单变量曲线、5个结晶区;交互四元体系K^(+),NH^(4+)∥Cl^(-),H_(2_)PO_(4)^(-)-H_(2)O中形成了(K,NH_(4))Cl和(K,NH_(4))H_(2)PO_(4)两种固溶体,该四元相图包括2个共饱和点、5条单变量曲线及4个结晶区。实验结果可为该体系的共结晶研究、相应的模型拟合计算提供必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KCL nh_(4)Cl Kh_(2)po_(4) nh_(4)h_(2)po_(4)
下载PDF
NH_(4)H_(2)PO_(4)在甘蔗组培苗繁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荣华 刘昔辉 +7 位作者 周会 韦金菊 桂意云 李海碧 毛莲英 李松 卢曼曼 刘俊仙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8194-8200,共7页
本研究以常规MS培养基为对照(CK),探究用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代替硝酸铵(NH_(4)NO_(3))对甘蔗组培苗腋芽分化、增殖、生根和生根苗丛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LS1、LS2、LS3三种培养基的甘蔗腋芽分化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 本研究以常规MS培养基为对照(CK),探究用磷酸二氢铵(NH_(4)H_(2)PO_(4))代替硝酸铵(NH_(4)NO_(3))对甘蔗组培苗腋芽分化、增殖、生根和生根苗丛栽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LS1、LS2、LS3三种培养基的甘蔗腋芽分化与对照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且生根效果都比CK好,其中LS3培养基生根效果最好,丛栽成活率也最高,但LS3和CK相比增殖差异不显著。综上,甘蔗组织培养上用NH_(4)H_(2)PO_(4)代替NH4NO3是可行的,研究结果为甘蔗组培苗培养基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果蔗 组织培养 nh_(4)h_(2)po_(4) 繁育
原文传递
2Cr-1Ni-1.2Mo-0.2V钢在NH_(4)H_(2)PO_(4)溶液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通 孟惠民 +7 位作者 葛鹏飞 李全德 巩秀芳 倪荣 姜英 龚显龙 戴君 隆彬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1-562,共12页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 (SEM)、能谱仪 (EDS)、X 射线衍射仪 (XRD)、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开路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研究了NH_(4)H_(2)PO_(4)溶液浓度对2Cr-1Ni-1.2Mo-0.2V钢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 (SEM)、能谱仪 (EDS)、X 射线衍射仪 (XRD)、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开路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研究了NH_(4)H_(2)PO_(4)溶液浓度对2Cr-1Ni-1.2Mo-0.2V钢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H_(4)H_(2)PO_(4)溶液浓度的增大,2Cr-1Ni-1.2Mo-0.2V钢的腐蚀速率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增大;2Cr-1Ni-1.2Mo-0.2V钢仅在低浓度NH_(4)H_(2)PO_(4)溶液中萌发点蚀,一旦溶液浓度大于或等于30 mmol/L,材料腐蚀形态仅表现为均匀腐蚀;2Cr-1Ni-1.2Mo-0.2V钢表面腐蚀产物膜为双层结构,外层膜主要由Fe_(3)(PO_(4))_(2)、FeO_(4)组成,内层膜主要由Fe_(3)O_(4)构成;随着NH_(4)H_(2)PO_(4)溶液浓度的增大,外层膜覆盖度及致密度均提高,内层膜中Cr、Mo出现富集,一定程度抑制材料腐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iMoV钢 nh_(4)h_(2)po_(4)腐蚀产物膜 电化学腐蚀
原文传递
干湿比对CrNiMoV钢在120mmol/L NH_(4)H_(2)PO_(4)溶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通 孟惠民 +7 位作者 郭维华 葛鹏飞 巩秀芳 倪荣 龚显龙 戴君 隆彬 李全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48-958,共11页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等研究了在外界温度为(25±2)℃,湿度为(55±5)%的空气中干燥,120 mmol/L NH_(4)H_(2)PO_(4)溶液中浸润的干湿交替环境下干湿比...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开路电位、电化学阻抗谱等研究了在外界温度为(25±2)℃,湿度为(55±5)%的空气中干燥,120 mmol/L NH_(4)H_(2)PO_(4)溶液中浸润的干湿交替环境下干湿比的变化对2Cr-1Ni-1.2Mo-0.2V钢和2Cr-4Ni-0.4Mo-0.1V钢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湿比为0、1/3、1、3条件下实验21 d后,两种钢发生均匀腐蚀和点蚀,且随着干湿比增大,两种钢的腐蚀速率增大,点蚀程度变大,但2Cr-1Ni-1.2Mo-0.2V钢的耐蚀性优于2Cr-4Ni-0.4Mo-0.1V钢。两种钢的腐蚀产物膜主要由Fe_(3)(PO_(4))_(2)、FePO_(4)、Fe_(2)O_(3)、FeOOH构成,且随着干湿比增大,FeOOH和Fe_(3)(PO_(4))_(2)含量减少,Fe_(2)O_(3)含量增多。随着干湿比的增大,两种钢的开路电位负移,电荷转移电阻变小,但2Cr-4Ni-0.4Mo-0.1V钢的腐蚀速率高于2Cr-1Ni-1.2Mo-0.2V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NiMoV钢 nh_(4)h_(2)po_(4) 干湿交替 干湿比 腐蚀
原文传递
离子色谱法分析ABC干粉灭火剂组分含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
作者 汪晓磊 赵心怡 +1 位作者 覃况 张苗苗 《今日消防》 2023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ABC干粉灭火剂主要组分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目前标准中规定的ABC干粉灭火剂主要组分含量检测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比较了化学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等分析... 为了研究ABC干粉灭火剂主要组分含量采用离子色谱法进行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目前标准中规定的ABC干粉灭火剂主要组分含量检测方法中存在的缺陷,比较了化学滴定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等分析方法在主要组分含量检测中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存在采用其他物质按现有标准规定的方法通过主要组分含量检测合格的可能。现有检测方法存在漏洞。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法可以检测出ABC干粉灭火剂溶液中的SO_(4)^(2-)、PO_(4)^(3-)、NH_(4)^(+)等阴离子和阳离子,适用于ABC干粉灭火剂中磷酸二氢铵和硫酸铵等组分含量的定量分析,能有效避免检测漏洞。因此,有必要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法对ABC干粉灭火剂中磷酸二氢铵和硫酸铵等组分含量进行定量分析,以避免出现将假冒伪劣产品误判为合格品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干粉灭火剂 离子色谱法 主要组分含量 磷酸二氢铵 硫酸铵
下载PDF
偏磷酸钾制备方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联梅 王中华 陈天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4-856,共3页
A new method of preparing potassium metaphophate(KPO3) was proposed.NH4H2PO4 and KCl are sufficiently mixed in a certain proportion,and heated for 2h at 450℃-480℃.After the reaction ends,the by-product NH4Cl was mov... A new method of preparing potassium metaphophate(KPO3) was proposed.NH4H2PO4 and KCl are sufficiently mixed in a certain proportion,and heated for 2h at 450℃-480℃.After the reaction ends,the by-product NH4Cl was moved away by subl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磷酸钾(Kpo3) 新方法(热复分解升华法) 磷酸二氢铵 氯化钾
下载PDF
阿特拉津胁迫下外源磷对香蒲磷吸收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淑文 侯磊 +2 位作者 洪子萌 范黎明 叶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4-851,共8页
为探明阿特拉津和外源磷对水生植物磷吸收及抗氧化酶系统影响的复合效应,选取典型的湿地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为供试植物,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阿特拉津(0、0.5、2 mg·L^(-1)和5 mg·L^(-1))和外源磷(0.5、4 mg·L... 为探明阿特拉津和外源磷对水生植物磷吸收及抗氧化酶系统影响的复合效应,选取典型的湿地植物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为供试植物,采用水培实验,研究阿特拉津(0、0.5、2 mg·L^(-1)和5 mg·L^(-1))和外源磷(0.5、4 mg·L^(-1)和10 mg·L^(-1))交互作用对香蒲体内磷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胁迫下,外源磷相较于对照显著提高了香蒲地上(310.47%)和地下部(165.81%)平均磷含量;中低浓度(0.5 mg·L^(-1)与2 mg·L^(-1))阿特拉津处理下,随着外源磷浓度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GSH)活性增强,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降低;高浓度阿特拉津(5 mg·L^(-1))处理下,外源磷降低了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CAT、GSH活性,却提高了MDA的积累。因此,中低浓度阿特拉津胁迫下外源磷能够提高香蒲体内磷含量、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系统活性,而高浓度阿特拉津与外源磷的复合效应表现为协同抑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阿特拉津胁迫与外源磷交互作用下水生植物响应的生理生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磷酸二氢铵 磷吸收 香蒲 抗氧化酶系统
下载PDF
磷酸二氢铵对玉米秆烘焙及固定床燃烧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吴贵豪 朱有健 +4 位作者 樊纪原 成伟 蒋好 杨海平 陈汉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359-3367,共9页
使用立式管式炉反应器并结合低压撞击器颗粒物采集装置研究了玉米秆掺混磷酸二氢铵(NH4H2PO4)烘焙对烘焙产物理化性质及固定床中燃烧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秆单独烘焙可有效提升生物质品质,但也提升了颗粒物排放。300℃烘焙时... 使用立式管式炉反应器并结合低压撞击器颗粒物采集装置研究了玉米秆掺混磷酸二氢铵(NH4H2PO4)烘焙对烘焙产物理化性质及固定床中燃烧颗粒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秆单独烘焙可有效提升生物质品质,但也提升了颗粒物排放。300℃烘焙时,PM_(1)、PM_(1-2.5)和PM_(2.5-10)分别增排76.5%、194.8%和170.2%。在烘焙过程掺混NH4H2PO4可进一步提质,使得固体产物灰分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固体产物的O/C比,并提高样品的无灰基热值。此外,研究发现掺混NH4H2PO4可显著提高烘焙过程Cl的释放率并降低固体产物中Cl的含量,有利于降低后续燃烧PM1的排放。在掺混比例P/K摩尔比为1时减排效果最佳,此时PM1相比无掺混时减排28.8%。结果表明在生物质烘焙过程引入NH4H2PO4可以促进Cl的脱除并减少后续燃烧过程细颗粒物的排放,是一种有前景的生物质预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铵 玉米秆 烘焙 颗粒物 排放特性
下载PDF
N/P共掺杂茶叶废弃物生物炭的制备及对水体中Cr(VI)污染物的修复评价
12
作者 那迪 刘诚 +4 位作者 邵子真 龚龙威 朱琳 阮琼 康文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2024年第5期980-989,共10页
以茶叶废弃物为原料,采用NH_(4)H_(2)PO_(4)预处理热解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的茶叶废弃物生物炭,采用BET、SEM-EDS、XPS、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活化温度对生物炭孔道结构及对水体中Cr(VI)污染物的修复评价。结果表明,活化温度... 以茶叶废弃物为原料,采用NH_(4)H_(2)PO_(4)预处理热解制备了一种N/P共掺杂的茶叶废弃物生物炭,采用BET、SEM-EDS、XPS、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活化温度对生物炭孔道结构及对水体中Cr(VI)污染物的修复评价。结果表明,活化温度达到500℃时,生物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及修复性能。在pH=2,投加量为1.2g·L^(-1)的生物炭可在30min内快速彻底除去30mg·L^(-1)Cr(VI)溶液。经过五次循环实验后,Cr(VI)去除率仍保持在80%以上。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_(4)h_(2)po_(4) 茶叶废弃物 生物炭 Cr(VI)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