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装设计用铜合金的表面Ni-W-P镀层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杨凱智 宗彦 吴克凡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1,共7页
针对软装设计用铜合金复杂服役环境的使用需求,为解决铜合金表面硬度低、耐腐蚀性能差等问题,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软装设计用铜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镀层。研究了Na_(2)WO_(4)浓度对化学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物相组成、硬度和耐腐蚀... 针对软装设计用铜合金复杂服役环境的使用需求,为解决铜合金表面硬度低、耐腐蚀性能差等问题,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软装设计用铜合金表面制备了Ni-W-P镀层。研究了Na_(2)WO_(4)浓度对化学镀层沉积速率、表面形貌、物相组成、硬度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_(2)WO_(4)浓度从15 g/L增加至65 g/L,铜合金表面镀层的沉积速率先增后减,在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取得最大值。镀层中P元素含量逐渐减小,W元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小。不同Na_(2)WO_(4)浓度的镀层中都可见Ni和Ni_(5)P_(4)衍射峰,镀层硬度高于未添加Na_(2)WO_(4)的镀层。且随着Na_(2)WO_(4)浓度增加,镀层硬度先增后减,在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取得最大值。随着Na_(2)WO_(4)浓度从15 g/L上升至65 g/L,铜合金表面镀层的腐蚀电位先正向移动后负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在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取得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值和电荷转移电阻最大值。电化学阻抗谱与极化曲线测试结果相吻合,Na_(2)WO_(4)浓度为35 g/L时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合金 Na_(2)WO_(4)浓度 ni-w-p镀层 显微形貌 耐腐蚀性能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Ni-W-P化学镀层沉积行为及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文畅 盛施展 +1 位作者 吴金洪 王慧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Ni-W-P化学镀层因具有良好的耐蚀、耐磨性能而成为重要的“代铬”镀层。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镀液对基体润湿能力,加快界面处H2逸出速率,减少镀层针孔数量或氢缺陷,从而提高镀层质量。本论文探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 Ni-W-P化学镀层因具有良好的耐蚀、耐磨性能而成为重要的“代铬”镀层。表面活性剂可以增强镀液对基体润湿能力,加快界面处H2逸出速率,减少镀层针孔数量或氢缺陷,从而提高镀层质量。本论文探究了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以及聚乙二醇-200(PEG-200)三种典型表面活性剂对Ni-W-P镀层沉积行为及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以及电化学方法对Ni-W-P镀层的表面微观形貌、物相、气孔率和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接触角、沉积电位阐述了表面活性剂在化学镀Ni-W-P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改善镀层表面质量以及颗粒尺寸均匀性,并显著降低镀层内部针孔数量,优先顺序为PEG-200>SDS>CTAB。XRD衍射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可提高镀层内合金元素W和P含量,有利于形成耐蚀性能良好的Ni-W-P非晶镀层。此外,三种表面活性剂均能改善镀液对基体的润湿能力,其中PEG-200对基体的润湿角最小(65°),说明PEG-200对于提高界面处H2逸出速度,降低化学镀过程中电位波动效果更为明显。论文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备内部缺陷较少、耐蚀性能优良的Ni-W-P化学镀层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化学镀层 表面活性剂 气孔率 耐蚀性 润湿角 沉积电位
下载PDF
活化处理对高速钢Ni-W-P化学镀层结合力影响
3
作者 王靖炎 朱世照 +2 位作者 张振钢 马利杰 刘贯军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55,共4页
为提高Ni-W-P化学镀层与高速钢基体之间的结合力,重点研究了高速钢化学镀前的表面活化处理工艺。以不同浓度的盐酸、硫酸、氢氟酸和活化时间为研究对象,以Ni-W-P镀层与高速钢基体的结合力为研究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活化剂组分和活化时... 为提高Ni-W-P化学镀层与高速钢基体之间的结合力,重点研究了高速钢化学镀前的表面活化处理工艺。以不同浓度的盐酸、硫酸、氢氟酸和活化时间为研究对象,以Ni-W-P镀层与高速钢基体的结合力为研究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活化剂组分和活化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当活化剂中添加8%的浓盐酸和2.5%的氢氟酸(其余为水)并对高速钢基体进行3 min活化处理时,制备的Ni-W-P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ni-w-p 结合力 高速钢 活化处理
下载PDF
Cr12MoV模具钢化学镀Ni-W-P/PTFE复合镀层及耐磨性能研究
4
作者 崔凯 任伟和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39,共8页
以Cr12MoV模具钢作为基体化学镀Ni-W-P/PTFE复合镀层,以期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能。通过改变PTFE颗粒添加量获得不同Ni-W-P/PTFE复合镀层,并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晶相结构、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复合镀层表面... 以Cr12MoV模具钢作为基体化学镀Ni-W-P/PTFE复合镀层,以期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能。通过改变PTFE颗粒添加量获得不同Ni-W-P/PTFE复合镀层,并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晶相结构、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复合镀层表面都存在尺寸不同、分布不均匀的胞状物,还附着白色PTFE颗粒,但是晶相结构无显著性差异。随着PTFE颗粒添加量从2 g/L增至14 g/L,复合镀层中PTFE颗粒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且颗粒分散状况不同,硬度呈现减小趋势,而耐磨性能逐步提高,然后变差。当PTFE颗粒添加量为8 g/L获得的Ni-WP/PTFE复合镀层中PTFE颗粒含量达到3.63%,并且颗粒分布趋于均匀,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其摩擦系数仅为0.41,表面磨痕宽度和深度分别为500μm和14.7μm,作为表面改性层能有效减轻Cr12MoV模具钢的磨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PTFE复合镀层 化学镀 CR12MOV模具钢 耐磨性能
下载PDF
电沉积制备(Ni-W-P)-TiO_2纳米复合电极的催化析氢性能 被引量:8
5
作者 李爱昌 骆鹏飞 刘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2-717,共6页
用恒电流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Ni-W-P)-TiO2复合电极,讨论TiO2悬浮量和电沉积时间对电极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对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以稳态极化曲线对电极的催化析氢特性进行评价,并推测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用恒电流复合电沉积方法制备(Ni-W-P)-TiO2复合电极,讨论TiO2悬浮量和电沉积时间对电极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XRD对电极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分析,以稳态极化曲线对电极的催化析氢特性进行评价,并推测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Ni-W-P)-TiO2电极是纳米TiO2粒子相和纳米晶Ni-W-P固溶体相构成的复合电极,具有较高的催化析氢活性;在25℃、0.5mol/LH2SO4介质中(Ni-W-P)-TiO2电极的表观交换电流密度是Ni-W-P合金电极的2.7倍,是Ni电极的53倍;当电流密度为100mA/cm2时,该电极电势相对于Ni-W-P电极正移了176mV,相对于Ni电极正移了581mV;(Ni-W-P)-TiO2复合电极催化活性的提高主要源于反应机理的改变,复合电极表面的TiO2纳米粒子与Ni-W-P合金具有明显的电子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TiO2电极 ni-w-p电极 Ni电极 复合电沉积 电催化 析氢
下载PDF
纳米SiO_2对Ni-W-P镀层耐高温高压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胡静 王斌 +3 位作者 胡金铜 徐颖超 蒲德林 周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74,共7页
目的提高金属材料在高温、高压、高氯离子腐蚀环境下的耐蚀性。方法采用化学镀法在L245表面制备Ni-W-P镀层和Ni-W-P-nSiO_2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及贴滤纸法对镀层结构、形貌、硬度及孔隙率进行表... 目的提高金属材料在高温、高压、高氯离子腐蚀环境下的耐蚀性。方法采用化学镀法在L245表面制备Ni-W-P镀层和Ni-W-P-nSiO_2复合镀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显微硬度仪及贴滤纸法对镀层结构、形貌、硬度及孔隙率进行表征。采用高温高压腐釜模拟现场工况进行72 h均匀腐蚀试验,设置温度为150℃、压力为35 MPa,利用失重法计算腐蚀速率。结果 Ni-W-P镀层和Ni-W-P-nSiO_2复合镀层均为非晶态结构,扫描电镜形貌观察表明三种镀层表面均为胞状组织,吸附在基体表面的纳米二氧化硅作为形核核心,使Ni-W-P-nSiO_2复合镀层的组织更细小。添加纳米二氧化硅的复合镀层的孔隙率从添加前的1.24减小到0.83。磁力搅拌和超声辅助Ni-W-P-nSiO_2复合镀层的硬度分别为491.6HV和421.7HV,较Ni-W-P镀层的384.5HV分别增加了107.1和37.2HV;磁力搅拌及超声辅助Ni-W-P-nSiO_2复合镀层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552 mm/a和0.0371 mm/a,是Ni-W-P镀层腐蚀速率(0.1075 mm/a)的1/2和1/3。腐蚀后表面成分分析表明,超声辅助Ni-W-P-nSiO_2复合镀层的表面腐蚀产物为Ni_3S_2,能有效保护基体。结论超声辅助Ni-W-P-nSiO_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相比Ni-W-P镀层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nSiO2复合镀层 ni-w-p镀层 超声辅助 高温高压 高氯离子 腐蚀速率
下载PDF
脉冲复合镀层Ni-W-P-SiC和RE-Ni-W-P-SiC的组织与相结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欢 郭忠诚 +2 位作者 杨定明 童云 白进伟 《金属热处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5-68,共4页
运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分析研究了Ni-W-P-SiC和RE-Ni-W-P-SiC脉冲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Ni-W-P-SiC和RE-Ni-W-P-SiC两种脉冲复合镀层表面比相应直流镀层光滑平整细腻得多,脉冲参数不同会得到表面平整程度... 运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等手段分析研究了Ni-W-P-SiC和RE-Ni-W-P-SiC脉冲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Ni-W-P-SiC和RE-Ni-W-P-SiC两种脉冲复合镀层表面比相应直流镀层光滑平整细腻得多,脉冲参数不同会得到表面平整程度和粒度不同的镀层,稀土的加入使RE-Ni-W-P-SiC复合镀层比Ni-W-P-SiC复合镀层晶粒更细小、截面更均匀;同时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镀层的截面形貌也有影响,Ni-W-P-SiC、RE-Ni-W-P-SiC脉冲镀层在镀态时都是非晶态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两脉冲复合镀层的非晶态形态逐渐减弱,镀层逐渐向晶态转变,Ni3P相的衍射峰逐渐加强,且不断出现新相的特征峰;稀土元素的加入对脉冲镀层在镀态和热处理时相结构有一定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ni-w-p-SiC复合镀层 RE-ni-w-p-SiC复合镀层
下载PDF
稀土对化学镀Ni-W-P镀液及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黄燕滨 许晓丽 +2 位作者 孟昭福 张平 刘波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7,共3页
 研究了4种稀土元素Nd、Pr、Ce、La的硫酸盐及其氧化物对化学镀Ni W P镀液的沉积速度和镀层耐硝酸滴定变色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稀土的硫酸盐均降低了镀液的沉积速度,并使镀层的耐蚀性能下降;Nd、Ce、La的氧化物亦使镀层的耐蚀性下...  研究了4种稀土元素Nd、Pr、Ce、La的硫酸盐及其氧化物对化学镀Ni W P镀液的沉积速度和镀层耐硝酸滴定变色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稀土的硫酸盐均降低了镀液的沉积速度,并使镀层的耐蚀性能下降;Nd、Ce、La的氧化物亦使镀层的耐蚀性下降,而当ρ(Pr2O3)为4mg/L时,镀液的稳定性为未加Pr2O3时的2倍,其沉积速度明显加快,镀层的耐硝酸滴定变色时间超过2000s,硬度明显增大,SEM图表明该镀层呈现致密而均匀的胞状形貌,表面质量优于未加稀土的镀层,X-射线衍射图也表明Pr2O3促进了镀层的非晶态化程度,从而提高其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w-p 稀土 耐蚀性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Ni-W-P纳米线阵列电极及其催化析氢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卫国 尚云鹏 +2 位作者 刘丽娜 姚素薇 王宏智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0-904,共5页
采用二次氧化法制备了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通过控制电位沉积技术在AAO模板内组装了Ni-W-P合金纳米线阵列.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到Ni-W-P纳米线表面光滑,长约20μm,直径均匀(约为100nm),与AAO模板孔径基本一致.阴极极化曲线... 采用二次氧化法制备了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通过控制电位沉积技术在AAO模板内组装了Ni-W-P合金纳米线阵列.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到Ni-W-P纳米线表面光滑,长约20μm,直径均匀(约为100nm),与AAO模板孔径基本一致.阴极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图谱(EIS)的测试结果表明,Ni-W-P合金纳米线阵列电极析氢反应(HER)电阻减小,具有更高的催化析氢活性,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析氢极化电位较Ni-W-P合金电极正移约250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模板 ni-w-p合金 纳米线阵列 析氢反应
下载PDF
不锈钢衬底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耿冰霜 卫英慧 +3 位作者 侯利锋 李杉 杨海燕 许并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71-75,共5页
采用复合络合剂,在2Cr12不锈钢上直接化学镀Ni-W-P,并对镀层的形貌、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经过合适的前处理后,得到的镀层光亮、均匀,表面呈胞状组织;在400℃热处理后,开始析出Ni3P相;镀态层的硬度HK... 采用复合络合剂,在2Cr12不锈钢上直接化学镀Ni-W-P,并对镀层的形貌、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经过合适的前处理后,得到的镀层光亮、均匀,表面呈胞状组织;在400℃热处理后,开始析出Ni3P相;镀态层的硬度HK值由8186MPa提高至11850MPa;结合力、耐磨性也有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w-p合金 组织结构 性能
下载PDF
钨含量对铝合金化学镀Ni-W-P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1
作者 胡永俊 熊玲 蒙继龙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742,共6页
研究铝合金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的耐磨性能,探讨钨含量对铝合金(LY12)化学镀Ni-W-P耐磨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在400℃加热1h后,表面硬度达HV251080,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均较基体提高10倍以上;但过高的... 研究铝合金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的耐磨性能,探讨钨含量对铝合金(LY12)化学镀Ni-W-P耐磨性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在400℃加热1h后,表面硬度达HV251080,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均较基体提高10倍以上;但过高的W含量,使得表面硬度下降。磨损实验发现,试样产生了镀层碎裂和剥落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铝合金基体与镀层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及Ni3P的析出导致应力过大,引起镀层硬度和耐磨性随着W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并用化学镀Ni-W-P合金沉积机理解释了镀层成分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合金 化学镀 耐磨性
下载PDF
AZ91D镁合金Ni-W-P多层化学镀层的摩擦磨损及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静 张涛 +3 位作者 张曰涛 邵亚薇 孟国哲 王福会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62,共10页
采用多层化学镀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Ni-W-P多层化学镀层。通过XRD、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单层化学镀试样与多层化学镀试样的显微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层化... 采用多层化学镀工艺在AZ91D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备了Ni-W-P多层化学镀层。通过XRD、SEM、摩擦磨损实验以及电化学分析测试等方法,对比研究了普通单层化学镀试样与多层化学镀试样的显微结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多层化学镀层的摩擦因数、维氏硬度及磨损速率与单层化学镀层大体相当,分别为0.33、933 HV和1.46 mg/Km,保留了单层化学镀层优异的耐磨损性能。此外,多层化学镀层的孔隙率较单层化学镀层降低了2个数量级,涂层更为致密。与普通单层化学镀层相比,多层化学镀层的耐蚀性能显著提高,其腐蚀电位和击破电位分别提高了168和209 mV,钝化电流密度由4.212μA·cm−2降低至1.306μA·cm−2。因此,多层化学镀层有望成为AZ91D镁合金更有前景的耐磨耐蚀防护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化学镀 ni-w-p镀层 摩擦磨损性能 耐蚀性能
下载PDF
纳米TiO_2修饰Ni-W-P电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析氢性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卫国 刘洋 +2 位作者 王飙 李贺 姚素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5-768,共4页
在Cu基体上电沉积Ni-W-P合金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_2修饰Ni-W-P合金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阴极极化曲线测试了TiO_2/Ni-W-P电极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催化析氢性能,考察了烧结温度、TiO_2膜层厚度对... 在Cu基体上电沉积Ni-W-P合金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_2修饰Ni-W-P合金电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阴极极化曲线测试了TiO_2/Ni-W-P电极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催化析氢性能,考察了烧结温度、TiO_2膜层厚度对电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50℃下烧结1h、拉膜15次制备的TiO_2/Ni-W-P电极光电催化析氢性能最佳,500W碘钨灯照射下析氢过电位减小约140mV;此时TiO_2为锐态矿型和金红石型混晶结构,平均晶粒尺寸约7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ni-w-p 光电催化 析氢
下载PDF
非晶态Ni-W-P镀层退火晶化和激光晶化组织结构的演变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宏 郭荣新 +2 位作者 李莎 宗云 何冰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936-1943,共8页
用XRD定量分析法并结合扫描电镜形貌观察,研究化学沉积高磷(13.3%)含量的Ni-W-P镀层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晶化程度、晶粒尺寸及晶格应变等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高磷非晶态镀层在退火晶化过程中,Ni3P相的体积分数始终高于Ni... 用XRD定量分析法并结合扫描电镜形貌观察,研究化学沉积高磷(13.3%)含量的Ni-W-P镀层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晶化程度、晶粒尺寸及晶格应变等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高磷非晶态镀层在退火晶化过程中,Ni3P相的体积分数始终高于Ni相的,700℃时,两相的体积分数之差显著增大,镀层仍有残存的非晶相;在400~500℃之间形成的Ni3P的晶粒尺寸大于Ni的;温度为500~700℃时,Ni相的尺寸大于Ni3P的,但均未超过纳米级。镀层晶格应变表现为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镀态时晶格应变最大。激光晶化处理的非晶态Ni-W-P镀层的显微结构特征介于400~500℃之间退火的镀层晶化特征。随扫描速度增加,不仅Ni3P晶粒尺寸增大,而且两相的尺寸差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晶化 退火晶化 化学沉积ni-w-p 晶化程度 晶粒尺寸 晶格应变
下载PDF
Ni-P/Ni-W-P双层化学镀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景辉 刘建国 +2 位作者 吴连波 申丰 赵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72,74,共2页
用双层化学镀工艺取代传统的单层化学镀工艺,得到的Ni-P/Ni-W-P镀层比Ni-W-P镀层更均匀﹑细致;同时有着更好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能。
关键词 Ni-P/ni-w-p双层化学镀 耐磨性 耐蚀性能
下载PDF
RE-Ni-W-P-SiC-PTFE复合镀层的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郭忠诚 邓纶浩 +1 位作者 朱晓云 杨显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36,共11页
研究了RE Ni W P SiC PTFE复合镀层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 :RE Ni W P SiC PTFE复合镀层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 ,氧化膜的重量增加 ,但在 80 0°C以下氧化温度对镀层的增重不显著 ;80 0°C以上 ,镀层的增重迅速增加。通过对三种镀... 研究了RE Ni W P SiC PTFE复合镀层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 :RE Ni W P SiC PTFE复合镀层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 ,氧化膜的重量增加 ,但在 80 0°C以下氧化温度对镀层的增重不显著 ;80 0°C以上 ,镀层的增重迅速增加。通过对三种镀层抗氧化性能的比较可知 ,RE Ni W P SiC PTFE镀层的抗氧化性不如Ni W P、Ni W P SiC及RE Ni W P SiC三种镀层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RE-ni-w-p-SiC-PTFE 复合材料 抗氧化性
下载PDF
换热表面Ni-W-P镀层抗垢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延海 陈衡阳 +2 位作者 杨金勇 韩东太 朱真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98-402,共5页
通过调整Ni-W-P化学镀镀液中钨酸钠浓度,获得了钨元素含量不同的三元Ni-W-P镀层。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着三元Ni-W-P镀层中钨元素含量的增加,其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镀层晶粒转变的激活能值呈增大趋势。三元Ni-W-P镀层的抗垢... 通过调整Ni-W-P化学镀镀液中钨酸钠浓度,获得了钨元素含量不同的三元Ni-W-P镀层。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表明,随着三元Ni-W-P镀层中钨元素含量的增加,其热稳定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镀层晶粒转变的激活能值呈增大趋势。三元Ni-W-P镀层的抗垢性随着镀层中钨元素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与镀层表面自由能以及表面粗糙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镀层 传质 热稳定性 表面 结垢
下载PDF
铝合金化学镀Ni-P、Ni-W-P组织及相转变行为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天旭 蒙继龙 胡永俊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1-44,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6061铝合金基体化学镀Ni-P、Ni-W-P合金的组织结构及相转变行为。结果表明,镀态Ni-P、Ni-W-P镀层的结构都是微晶结构;200℃热处理1h后,Ni-P、Ni-W-P镀层仍为微晶,但微晶有所长大;30... 采用差示扫描热分析仪(DSC)、X射线衍射(XRD)等研究了6061铝合金基体化学镀Ni-P、Ni-W-P合金的组织结构及相转变行为。结果表明,镀态Ni-P、Ni-W-P镀层的结构都是微晶结构;200℃热处理1h后,Ni-P、Ni-W-P镀层仍为微晶,但微晶有所长大;300、400、525和600℃热处理1h后,Ni-P、Ni-W-P镀层析出Ni_3P和Ni晶体,没有其它亚稳相析出;400℃时Ni-P、Ni-W-P镀层硬度达到峰值,其值分别为840HV100和940HV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化学镀 NI-P ni-w-p合金 相转变
下载PDF
铝合金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组织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姚怀 苌清华 王喜然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8,33,共4页
在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DTA)等测试手段对镀层的形貌、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层完全覆盖基体,表面由胞状物组成,光亮均匀,颗粒平均直径约为7μm。镀态时... 在铝合金表面化学镀Ni-W-P三元合金,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差热分析(DTA)等测试手段对镀层的形貌、成分、组织结构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镀层完全覆盖基体,表面由胞状物组成,光亮均匀,颗粒平均直径约为7μm。镀态时,镀层硬度达到HV610左右,属于均一单相体系,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若在380℃进行热处理,镀层中有Ni和Ni3P晶体析出,硬度达到HV920左右。环境温度较高时,W的沉积可阻碍Ni3P的析出,延滞Ni合金的晶化过程,使得Ni-W-P镀层比Ni-P镀层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ni-w-p合金 组织结构 性能
下载PDF
p型单晶硅上电镀纳米Ni-W-P合金电极及其光照析氢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卫国 姚素薇 +1 位作者 赵转清 龚正烈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90-793,共4页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半导体 p型硅上沉积 Ni-W-P合金 ,制备出具有高催化析氢活性的纳米金属 /半导体电极 .考察了电沉积工艺条件对电极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电极的表面形貌 .结果表明 ,随着镀液 p H值增加、温度升高...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半导体 p型硅上沉积 Ni-W-P合金 ,制备出具有高催化析氢活性的纳米金属 /半导体电极 .考察了电沉积工艺条件对电极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 ,用扫描电镜 (SEM)观察了电极的表面形貌 .结果表明 ,随着镀液 p H值增加、温度升高 ,Ni-W-P合金镀层结构由晶态向非晶态转变 .在 5 0℃ ,p H=6,电流密度为 1 5 A/dm2 时 ,获得了纳米晶 Ni-W-P合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纳米晶ni-w-p合金 催化析氢 p型单晶硅 催化活性 电镀 光解 催化剂 氢气 镍钨磷合金电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