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人脐血CD34^+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马俐君 胡晓霞 +3 位作者 周虹 高磊 邱慧颖 王健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55-359,共5页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 为了观察不同时相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脐血(UCB)CD34+细胞移植的NOD/SCID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明确最佳的移植时机,将体外培养扩增的人骨髓MSC分别于c细胞移植同时、移植前48小时及移植后48小时输入经60Coγ射线照射的NOD/SCID小鼠,观察共移植后42天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变化,并于移植后42天处死小鼠,用FACS检测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人源细胞含量。结果表明:(1)MSC和UCB CD34+细胞同时输注可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缩短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时间;二者不同时输注均不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幅度,且输注UCB CD34+细胞后48小时输注MSC时外周血血小板恢复时间明显晚于同时输注者。(2)与单纯UCB CD34+细胞移植相比较,不同时相输注MSC均可促进UCB CD34+细胞的植入,三个共输注组间促进骨髓各系造血植入效应无明显差异。结论:人骨髓MSC与UCB CD34+细胞共移植时,以同时移植效果最佳,此结果为MSC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血CD34^+细胞 共移植 nod/scid小鼠
下载PDF
小剂量K562细胞NOD/SCID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0
2
作者 黎阳 张绪超 +4 位作者 黄绍良 魏菁 黄文革 周敦华 吴燕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索建立小剂量(1×106)人急性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NOD/SCID小鼠动物模型及通过流式细胞仪对NOD/SCID小鼠的肿瘤负荷情况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NOD/SCID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接种K562细胞1×106、5×106,... 【目的】探索建立小剂量(1×106)人急性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的NOD/SCID小鼠动物模型及通过流式细胞仪对NOD/SCID小鼠的肿瘤负荷情况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组NOD/SCID小鼠分别经尾静脉接种K562细胞1×106、5×106,比较不同剂量接种实验组小鼠的生存时间、组织病理改变及通过流式细胞术对NOD/SCID小鼠体内的肿瘤标记进行检测。【结果】1×106及5×106K562细胞接种的NOD/SCID小鼠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0.3±4.3)d和(22.2±3.7)d;其外周血、骨髓及肝、肺组织匀浆中均可发现不同比例的肿瘤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5×106K562细胞接种组NOD/SCID小鼠外周血、肝匀浆中人CD1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1×106接种组,而肺匀浆的CD13表达水平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1×106)K562细胞NOD/SCID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完全可行的,这有助于降低实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K562细胞 nod/scid小鼠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应用SCID和NOD/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成瘤率的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杨红 刘建兴 +2 位作者 周泽平 刘琳 张铀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8-334,共7页
目的:比较应用SCID和NOD/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成瘤率的不同。方法:分别给SCID和NOD/SCID小鼠腹腔注射HL-60细胞,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CD33阳性率,病理学检查鉴定动物模型。结果:应用SCID小鼠构建... 目的:比较应用SCID和NOD/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成瘤率的不同。方法:分别给SCID和NOD/SCID小鼠腹腔注射HL-60细胞,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CD33阳性率,病理学检查鉴定动物模型。结果:应用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成瘤率为30%,而应用NOD/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模型成瘤率为100%。结论:接种HL-60的NOD/SCID小鼠相对于SCID小鼠成瘤率高,小鼠发病率稳定,更适宜应用于白血病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scid小鼠 nod/scid小鼠
下载PDF
人源化NOD/SCID小鼠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与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林晨 谭玉波 +4 位作者 白雪 陈少华 杨力建 江振友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86-990,共5页
目的:比较脐血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移植NOD/SCID鼠所建立的人源化SCID模型,分析人源化淋巴细胞重建。方法:磁珠分选法分离脐血中CD34+细胞,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经尾静脉输入NOD/SCID小鼠。每隔2周采血至10周,流式细胞... 目的:比较脐血干细胞与单个核细胞移植NOD/SCID鼠所建立的人源化SCID模型,分析人源化淋巴细胞重建。方法:磁珠分选法分离脐血中CD34+细胞,淋巴细胞分层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经尾静脉输入NOD/SCID小鼠。每隔2周采血至10周,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人源淋巴细胞CD45、CD19、CD3抗原。第10周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骨髓、胸腺组织,RT-PCR检测模型鼠组织中人β2M基因及RAG2基因。结果:两种类型细胞移植均可重建人源免疫细胞,人源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在第8周达高峰。骨髓中人源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外周血。RT-PCR在外周血与骨髓检测到人β2M基因及RAG2基因标志。结论:CD34+细胞移植重建人源化NOD/SCID免疫系统模型效果要好于脐血单个核细胞。人源T淋巴细胞在模型鼠骨髓中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nod/scid CD34^+细胞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NOD/SCID小鼠模型在实验血液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5
作者 于文俊 杨文华 +2 位作者 史哲新 杨向东 王慧娟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1-395,共5页
NOD/SCID(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是在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基础上与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D/Lt)品系回交的免疫缺陷鼠。NOD/SCID小鼠既有先天免疫缺陷,又有T和B淋巴细胞缺乏,各种肿瘤细胞可以植入,且较少发生排斥... NOD/SCID(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是在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基础上与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D/Lt)品系回交的免疫缺陷鼠。NOD/SCID小鼠既有先天免疫缺陷,又有T和B淋巴细胞缺乏,各种肿瘤细胞可以植入,且较少发生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所以NOD/SCID小鼠逐渐成为血液学实验研究的有用工具。本文从NOD/SCID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建立人类白血病模型、干细胞移植、药物研究及NOD/SCID小鼠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良等方面综合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小鼠 实验血液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NOD/SCID雌性小鼠动情周期的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甄玉花 宋阳 +3 位作者 关永格 李坤寅 胡光云 廖慧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26-528,545,共4页
目的观察NOD/SCID小鼠动情周期及卵巢切除术后阴道涂片的变化。方法连续观察9 d NOD/SCID鼠,每日进行两次阴道涂片,计算动情周期时间及发生率。卵巢切除后,阴道涂片并观察阴道涂片变化。结果NOD/SCID小鼠动情周期为4-6 d。有规律动情的... 目的观察NOD/SCID小鼠动情周期及卵巢切除术后阴道涂片的变化。方法连续观察9 d NOD/SCID鼠,每日进行两次阴道涂片,计算动情周期时间及发生率。卵巢切除后,阴道涂片并观察阴道涂片变化。结果NOD/SCID小鼠动情周期为4-6 d。有规律动情的小鼠占80%。阴道口状态与动情周期无明显相关。卵巢切除术后,阴道涂片呈动情后期或动情间期改变。结论采用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法可判断NOD/SCID雌性小鼠的动情周期及特点,NOD/SCID雌性小鼠卵巢切除手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小鼠 动情周期 阴道涂片 卵巢切除术
下载PDF
NOD/SCID小鼠在实验血液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于文俊 杨文华 +2 位作者 史哲新 杨向东 王慧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64-968,共5页
NOD/SCID(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是在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基础上与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D/Lt)品系回交的免疫缺陷鼠。NOD/SCID小鼠既有先天免疫缺陷,又有T和B淋巴细胞缺乏,各种肿瘤细胞可以植入,且较少发生排斥... NOD/SCID(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是在SCID(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的基础上与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D/Lt)品系回交的免疫缺陷鼠。NOD/SCID小鼠既有先天免疫缺陷,又有T和B淋巴细胞缺乏,各种肿瘤细胞可以植入,且较少发生排斥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所以NOD/SCID小鼠逐渐成为血液学实验研究的有用工具。本文从NOD/SCID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建立人类白血病模型、干细胞移植、药物研究及NOD/SCID小鼠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良等方面综合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小鼠 实验血液学 动物模型
下载PDF
NOD/SCID小鼠人源化TCR Vβ亚家族T细胞分布与克隆性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林晨 谭玉波 +4 位作者 白雪 陈少华 杨力健 江振友 李扬秋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6-378,382,共4页
目的应用脐血CD34+细胞移植NOD/SCID鼠所建立的人源化SCID模型,分析人源化TCR Vβ亚家族T淋巴细胞分布与克隆性。方法磁珠分选法分离脐血中CD34+细胞,分别经尾静脉输入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第6周处死小鼠提取外周血、骨髓、... 目的应用脐血CD34+细胞移植NOD/SCID鼠所建立的人源化SCID模型,分析人源化TCR Vβ亚家族T淋巴细胞分布与克隆性。方法磁珠分选法分离脐血中CD34+细胞,分别经尾静脉输入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第6周处死小鼠提取外周血、骨髓、胸腺的RNA,RT-PCR扩增人TCR Vβ亚家族基因,并用基因扫描进行T细胞克隆性分析。结果采用RT-PCR技术在模型小鼠骨髓中检测到部分人TCR Vβ亚家族基因Vβ1、2、91、3、19。经进一步基因扫描分析,发现部分TCR Vβ亚家族基因Vβ9、13、19呈寡克隆表达。结论在NOD/SCID模型可重建分化成熟的TCR Vβ亚家族T细胞。未能检测到全部人TCR VβT细胞的原因可能与免疫重建不完全或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的反应有关。人源T淋巴细胞在模型鼠骨髓中分化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 nod/scid T细胞受体VΒ基因
下载PDF
建立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费小明 汪承亚 +4 位作者 缪扣荣 吴雨洁 杨慧 周小玉 潘芹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11-1114,I0001,共5页
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并以此移植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建立白血病研究的新动物模型。方法:用含GFP的逆病毒载体将标记基因GFP转入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NOD/SCID小鼠经2.5Gy... 目的: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并以此移植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建立白血病研究的新动物模型。方法:用含GFP的逆病毒载体将标记基因GFP转入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NOD/SCID小鼠经2.5Gy的γ射线照射后,从尾静脉注射0.5×106个K562-GFP细胞(n=3;第1组);或1×106个K562-GFP细胞(n=3;第2组);或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n=2)。移植后第6周用流式细胞术和PCR检测受鼠体内白血病细胞。结果:外源性GFP基因在K562细胞中稳定表达。移植后6周FCM检测,受鼠骨髓中的人源细胞比例均数分别为12.3%(第1组)和22.6%(第2组),并且外周血和脾脏也可检测白血病细胞。结论:用GFP标记的K562细胞移植NOD/SCID小鼠,成功建立了白血病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 白血病 K562 移植 GFP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在NOD/SCID小鼠中的持续表达(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艳杰 陈翀 +2 位作者 曾令宇 曹江 徐开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8-663,共6页
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给血友病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体外和NOD/SCID小鼠中应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血友病A基因疗法的可能性。构建含有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BDDhFⅧ)基因和IRES-eGFP编码序列的慢病毒... 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给血友病A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体外和NOD/SCID小鼠中应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血友病A基因疗法的可能性。构建含有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BDDhFⅧ)基因和IRES-eGFP编码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pXZ9/BDDFⅧ。通过3质粒共转染293FT包装细胞,包装后感染293FT,HLF,Chang-liver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感染后分别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期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FⅧ抗原,FⅧ的mRNA转录和基因整合情况。超速离心收集病毒颗粒,并通过门静脉注射感染NOD/SCID小鼠。ELISA分析小鼠血浆FⅧ抗原,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转导后1个月RT-PCR分析小鼠肝脏人FⅧ的转录情况。结果表明:成功制备高浓度的重组慢病毒,并能在体外高效转导靶细胞。感染后72 h能检测到高水平的FⅧ活性和FⅧ抗原。RT-PCR和PCR法能敏感检测到人FⅧ基因转录和整合至感染后的细胞中。在所有接受重组慢病毒颗粒注射后的NOD/SCID小鼠肝脏中均能检测到人FⅧ基因的转录,同时重组慢病毒也能在体内高效转导小鼠肝细胞。在感染后72 h小鼠血浆中人FⅧ水平为(49±6)mU,1周后为(54±8)mU,1个月后为(23±4)mU。结论:携带BDDhFⅧ基因的慢病毒颗粒在体内外能高效转导靶细胞,且所有被转导的靶细胞都能有效的分泌人FⅧ。经过门静脉注射慢病毒颗粒的NOD/SCID小鼠可以持续表达人F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nod/scid小鼠 血友病A B区缺失的人凝血因子Ⅷ基因 基因治疗
下载PDF
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圆 刘艳荣 +3 位作者 刘开彦 黄晓军 Fumihiko Ishikawa Mine Harada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2-768,共7页
本研究旨在应用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建立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异种移植模型。NOD/SCID/IL2rγnull新生期(出生48 h之内)小鼠经亚致死剂量(100 cGy)137Cs全身照射后,由面静脉输注FACSAria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的B-ALL患... 本研究旨在应用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建立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异种移植模型。NOD/SCID/IL2rγnull新生期(出生48 h之内)小鼠经亚致死剂量(100 cGy)137Cs全身照射后,由面静脉输注FACSAria流式细胞仪分选纯化的B-ALL患者骨髓CD3-CD4-CD8-CD34+CD19+细胞,于移植后8-12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中人源细胞的植入水平及其免疫表型,并通过HE染色评价人源B-ALL细胞在受鼠各组织器官中的迁移浸润能力。结果表明,在接受B-ALL患者CD34+CD19+细胞移植的受鼠外周血、骨髓和脾脏细胞中,不仅检测到了不同程度的人源B-ALL(huCD45+CD19+)细胞的植入〔(83.36±10.05)%,(93.88±5.05)%,(88.31±5.01)%〕,而且植入细胞具有与B-ALL患者相似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此外,人源B-ALL细胞广泛迁移浸润到受鼠的肝脏、肺脏、肾脏和脑等组织器官中。结论:NOD/SCID/IL2rγnull新生小鼠模型能够支持B-ALL患者CD34+CD19+细胞的高水平植入,是对人B-ALL进行体内功能性研究的新型异种移植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IL2rγnull小鼠 新生小鼠 异种移植 B-ALL
下载PDF
NOD/SCID小鼠抗原对脐血T细胞上TCRVβ亚家族基因克隆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晨 白雪 +3 位作者 谭玉波 杨力健 陈少华 李扬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72-773,777,共3页
目的:了解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与NOD/SCID小鼠抗原共培养后,TCRVβ亚家族T细胞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的特点。方法:将NOD/SCID小鼠外周血MNC、骨髓、胸腺及脾细胞反复冻融3次制成可溶性抗原,分别与Ficoll-Hypaque法分离的脐血MNC共培养。... 目的:了解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与NOD/SCID小鼠抗原共培养后,TCRVβ亚家族T细胞分布和克隆性增殖的特点。方法:将NOD/SCID小鼠外周血MNC、骨髓、胸腺及脾细胞反复冻融3次制成可溶性抗原,分别与Ficoll-Hypaque法分离的脐血MNC共培养。第15天和第20天,分别收集细胞提取RNA,用RT-PCR扩增人TCRVβ亚家族基因,并用基因扫描进行T细胞克隆性分析。结果:扩增前脐血T细胞表达大部分Vβ亚家族,经NOD/SCID小鼠抗原诱导后,TCRVβ亚家族T细胞呈限制性表达,某些Vβ亚家族基因(Vβ10、11)呈寡克隆性增殖,而某些Vβ亚家族基因(Vβ2、15、16、19)呈寡克隆表达的趋势。结论:NOD/SCID小鼠抗原可刺激脐血T细胞选择性增殖,提示在建立人源化NOD/SCID小鼠免疫模型时应考虑所存在的GVHR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nod/scid小鼠 T细胞TCRVβ基因
原文传递
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植入NOD/SCID小鼠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力 林金盈 毛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1243-1246,共4页
为了探讨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条件下SCF、FL和TPO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最佳移植时机及植入潜能,将SCF,FL和TPO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14天,在0、7、10和14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C... 为了探讨在无血清、无基质培养条件下SCF、FL和TPO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最佳移植时机及植入潜能,将SCF,FL和TPO3种因子组合体外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14天,在0、7、10和14天检测有核细胞数(TNC),CD34+细胞数,CD34+CXCR4+细胞数,CD34+CD49d+的细胞数及集落形成单位(CFU)数,并将SCF+FL+TPO3种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条件下扩增培养7天前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给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6周后用流式细胞术,PCR法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性细胞。结果表明,经过14天的培养,脐血细胞得到了有效的扩增,TNC数,CD34+细胞数,CD34+CD49d+的细胞数于7天达高峰,其后开始下降,而CFU数,CD34+CXCR4+细胞数于第10天达高峰。在移植6周后,扩增脐血移植组的NOD/SCID小鼠的存活率和人源性CD45+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56.25%和(1.39±0.63)%,高于新鲜脐血移植组31.25%和(0.73±0.16)%,亦高于生理盐水移植组(0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5),扩增脐血移植组有6只NOD/SCID小鼠骨髓细胞中可检测到人特异ALU序列的表达。结论:体外培养7-10天可能是收获细胞的最佳时机;SCF+FL+TPO3种因子组合扩增7天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植入NOD/SCID小鼠,其植入水平优于未扩增的脐血;上调脐血造血细胞上CXCR4,CD49d的表达可能会增加脐血造血细胞的植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单个核细胞 体外扩增 nod/scid小鼠
下载PDF
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文华 于文俊 +4 位作者 史哲新 杨向东 高宏 汤毅 吕俊秀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4期605-609,共5页
目的:通过给NOD/SCID小鼠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或CEM细胞株的方式,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并进行模型鉴定。方法:将36只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270cGy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24h内尾静脉注射... 目的:通过给NOD/SCID小鼠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或CEM细胞株的方式,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并进行模型鉴定。方法:将36只NOD/SCID小鼠经137Cs全身照射270cGy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24h内尾静脉注射接种白血病人BMMNC或CEM细胞系。实验Ⅰ组:BMMNC1×107/只;实验Ⅱ组:BMMNC2×107/只;实验Ⅲ组:CEM细胞1×107/只;对照组:生理盐水0.2ml/只。持续观察其一般情况和生存时间,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涂片,并应用组织病理、流式细胞术等监测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表现。结果:注射4-8周后,三组实验组均发生髓外浸润,成功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实验Ⅰ组有5只成功建立模型;实验Ⅱ组7只成功建立模型;实验Ⅲ组9只均成功建立模型。结论:应用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BMMNC或CEM细胞株的方法,可成功建立人白血病-NOD/SCID小鼠髓外浸润模型,且尾静脉注射白血病人BMMNC成模率高,生存时间长,为白血病髓外浸润机制的研究和抗白血病髓外浸润药物的筛选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d/scid 髓外浸润 白血病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欣 邓媛 +3 位作者 陈凤丽 房宜嘉 张伟 于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3-626,共4页
目的:应用NOD/SCID小鼠构建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方法:采用4-5周龄NOD/SCID小鼠,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5×106个Nalm-6细胞,通过对小鼠一般状态,骨髓涂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白血病模型进行鉴定。结果:注射白... 目的:应用NOD/SCID小鼠构建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方法:采用4-5周龄NOD/SCID小鼠,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5×106个Nalm-6细胞,通过对小鼠一般状态,骨髓涂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白血病模型进行鉴定。结果:注射白血病细胞15 d后,小鼠开始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皮毛皱缩、后肢无力和脊柱抬高等表现,骨髓涂片可见成团分布的白血病细胞,脾脏组织病理切片亦可见白血病细胞浸润。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Nalm-6细胞于未经照射的NOD/SCID小鼠中可以成功建立全身播散的白血病模型,该模型的构建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重复性好,为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化疗方案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nod/scid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人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上有效重建造血系统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新涛 穆媛媛 +2 位作者 贾潇潇 胡文华 邓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6-1140,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 obese diabetic/severe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NOD/SCID)小鼠模型上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法...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 obese diabetic/severe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NOD/SCID)小鼠模型上造血重建的作用。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法筛选CD34+造血干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入经亚致死剂量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体内,移植后3、7、10、14 d分别用断尾法取小鼠外周血,血常规计数外周血动态变化情况;移植后4、6、8、10周,取其外周血,运用PCR法检测外周血中人特异性Alu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磁珠分选得到的CD34+细胞浓度达91.2%,照射后小鼠骨髓腔内有核细胞和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达到清髓目的。移植后第3天移植组小鼠外周血各系细胞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移植后第7天,移植组小鼠外周血象开始恢复,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白细胞:(3.90±0.53)×109/L vs(1.30±0.18)×109/L,血红蛋:(139.8±5.0)g/L vs(79.8±11.0)g/L,白血小板:(253.0±17.5)×109/L vs(52.0±6.9)×109/L,(P<0.01)],移植后第10天,移植组小鼠外周血象恢复到辐照前水平,与正常组无差别。移植4周后,PCR方法在小鼠外周血中可检测到人特异Alu基因序列,未移植组小鼠照射后2周内全部死亡。结论经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通过人脐血CD34+细胞植入可建立起人鼠嵌合模型。NOD/SCID小鼠经照射后,不破坏骨髓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基质,可用于异基因细胞移植模型。人脐血CD34+细胞移植入NOD/SCID小鼠,其造血系统能有效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 nod/scid小鼠 CD34+干细胞 造血重建
原文传递
培养前后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鼠体内造血重建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施 蔡海波 +1 位作者 金慧丽 谭文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47-949,共3页
目的:以NOD/SCID小鼠为模型,经半致死剂量照射后输注新鲜或培养后的造血细胞,以比较培养前后脐血CD34+细胞的造血重建功能。方法: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采用干细胞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TPO)、Flt3配体(FL)、白细胞介素3(... 目的:以NOD/SCID小鼠为模型,经半致死剂量照射后输注新鲜或培养后的造血细胞,以比较培养前后脐血CD34+细胞的造血重建功能。方法:从新鲜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采用干细胞因子(SCF)、血小板生成素(TPO)、Flt3配体(FL)、白细胞介素3(IL-3)和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因子组合体外培养14d。通过MiniMACS免疫磁性吸附柱从新鲜或培养后的MNC中分离CD34+细胞,4×105个CD34+细胞和5×106CD34-细胞混合后通过尾静脉输注入NOD/SCID小鼠中。饲养过程中动态观察外周血象恢复情况,6周后检测小鼠骨髓和脾脏细胞中人源细胞及各系造血细胞的含量。结果:体外培养MNC14d后,总细胞扩增了1.78倍;细胞移植6周后,输注新鲜和培养后造血细胞的小鼠均存活,在小鼠骨髓和脾脏中均可检测到人源细胞及各系人源血细胞和人特异ALU基因序列,小鼠外周血象恢复到辐照前水平。培养后CD34+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植入水平与新鲜CD34+细胞的相近,而其各系人源血细胞的含量高于新鲜CD34+细胞。结论:体外培养14d后的CD34+细胞仍保持了体内植入和重建造血的能力,且其多系造血重建能力优于新鲜CD34+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造血重建 nod/scid小鼠
原文传递
细胞因子介导的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并重建NOD/SCID小鼠造血及免疫功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力 林金盈 毛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5046-5049,共4页
背景:细胞因子介导的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有望能解决脐血移植数量不足的问题。目的:实验拟确立在无基质培养条件下体外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最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及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协同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对造血及免疫重建功能的影... 背景:细胞因子介导的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有望能解决脐血移植数量不足的问题。目的:实验拟确立在无基质培养条件下体外扩增脐血单个核细胞最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及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协同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对造血及免疫重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d,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分组,将3因子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组合在无血清无基质条件下扩增培养7d前后的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给经亚致死量照射的NOD/SCID小鼠。在扩增培养0,7d检测脐血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62L+,CD34+CD49d+的细胞数。脐血移植6周后通过流式细胞仪,PCR法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性细胞。结果与结论:移植6周后,存活小鼠体内均可检测到人源性CD45+细胞,扩增脐血移植组的NOD/SCID小鼠存活率和人特异性基因捡出率均高于新鲜脐血移植组和高于生理盐水移植组(P<0.05)。扩增脐血组存活NOD/SCID小鼠骨髓中可检测到人髓系细胞(CD33+),T淋巴细胞(CD4+),B淋巴细胞(CD19+)和人造血干细胞成分(CD34+)细胞的表达。结果提示干细胞因子+FLT3配基+促聚核细胞生成因子3因子组合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是最合适的细胞因子组合,其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能够植入并重建NOD/SCID小鼠的造血及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单个核细胞 扩增 移植 nod/scid小鼠
下载PDF
利用患者骨髓瘤细胞建立NOD/SCID小鼠多发性骨髓瘤模型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全德 凌雯 +4 位作者 李新 YACCOBY Shmuel 房佰俊 黄昊 宋永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经植入兔骨建立 NOD/SCID 小鼠多发性骨髓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取出新西兰白兔股骨与胫骨,清除肌肉、骨膜及软骨组织,沿中间轻柔截断;准备4~6周体质量约25~30 g的 NOD/SCID 小鼠,腹腔注... 目的:探讨利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经植入兔骨建立 NOD/SCID 小鼠多发性骨髓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取出新西兰白兔股骨与胫骨,清除肌肉、骨膜及软骨组织,沿中间轻柔截断;准备4~6周体质量约25~30 g的 NOD/SCID 小鼠,腹腔注射麻醉,将兔骨植入小鼠后背部,4周后检测兔骨植入成活情况。将分选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CD38+/CD45-的浆细胞5×106经过免疫荧光标记后,由远侧端缓缓注入植入兔骨内。每周观察成瘤情况,采用 living-Imaging 方法检测小鼠体内浆细胞的生长情况,病理检测肿块性质。结果兔骨植入后4周成活,将分选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瘤细胞注入兔骨后,2周可见 NOD/SCID 小鼠荷瘤,8周后肿瘤体积大小约100 mm3。living-Imaging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在注射后2周可见兔骨局部有浆细胞浓聚,随着注射时间的延长,至注射后8周局部浆细胞浓聚现象更加明显(2.4×104 vs .1.5×105,P 〈0.05)。肿块病理活检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植入兔骨结构破坏,破骨细胞增多。结论NOD/SCID 小鼠兔骨植入可有效支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浆细胞局部注射,并建立 NOD/SCID 小鼠骨髓瘤模型,为骨髓瘤相关体内实验及临床药物筛选提供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nod/scid 小鼠 模型
下载PDF
人源性荷三阴乳腺癌NOD/SCID小鼠模型建立及其免疫应答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翘楚 李玺 +5 位作者 刘瑞磊 姜华 黄泽楠 刘宇 汤谧 黄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建立具有人免疫学特征的NOD/SCID小鼠模型,并观察其对三阴乳腺癌的免疫应答。方法筛选无免疫渗漏NOD/SCID小鼠24只,分成4组,免疫重建组提前3 d腹腔注射250 mg/kg环磷酰胺(CTX),后经腹腔注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背... 目的建立具有人免疫学特征的NOD/SCID小鼠模型,并观察其对三阴乳腺癌的免疫应答。方法筛选无免疫渗漏NOD/SCID小鼠24只,分成4组,免疫重建组提前3 d腹腔注射250 mg/kg环磷酰胺(CTX),后经腹腔注射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背部皮下接种人三阴乳腺癌细胞MDA-MB-231;单纯免疫组只注射CTX及PBMC;单纯荷瘤组只接种MDA-MB-23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定期观察各组小鼠生物学及免疫学特征。结果免疫荷瘤组成瘤潜伏期(10~12 d)较单纯荷瘤组(8~10 d)延长,肿瘤生长速度减缓,第5周末肿瘤体积分别为1244.82±792.82 mm3和4308.77 mm3(P〈0.01),生存率提高(P〈0.01)。接受免疫重建的小鼠外周血人Ig G于第2周即可测到,并逐渐上升,较未接受免疫重建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中CD3+细胞比例于第2周逐渐下降,但于第9周仍可测到。第9周小鼠脾脏细胞中CD3+T细胞比例高达55.3%(免疫荷瘤组)及52.7%(单纯荷瘤组)。免疫荷瘤组小鼠脾指数9.64 mg/g明显高于单纯免疫组3.82±0.31 mg/g及空白对照组1.51±0.14 mg/g。结论成功构建稳定的具有人免疫学特征的NOD/SCID小鼠模型,并观察到其对三阴乳腺癌产生免疫应答,可为三阴乳腺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重建 免疫治疗 nod/scid小鼠 三阴乳腺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