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携带nosZⅡ基因的非反硝化菌缓解土壤N_(2)O排放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贾晓雨 张欣 +4 位作者 孙健聪 刘帅 巩晓梦 胡坚挺 夏宗伟 《生物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67-170,共4页
氧化亚氮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农田土壤是重要的人为N_(2)O排放源,探索合理的农田N_(2)O减排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反硝化过程中N_(2)O还原为N_(2)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生物途径的N_(2)O汇,利用能够还原N_(2)O的微生物菌群是减缓农... 氧化亚氮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农田土壤是重要的人为N_(2)O排放源,探索合理的农田N_(2)O减排措施是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反硝化过程中N_(2)O还原为N_(2)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生物途径的N_(2)O汇,利用能够还原N_(2)O的微生物菌群是减缓农田土壤N_(2)O排放的潜在途径,对催化N_(2)O还原功能基因nosZ的研究表明N_(2)O还原菌存在两种基因型。本文主要综述了两种类型的N_(2)O还原菌具有不同的系统发育特征、生理学特性,以及N_(2)O还原的酶促动力学,相比较而言,具有nosZⅡ型的N_(2)O还原菌表现出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因此是有竞争力的土壤N_(2)O汇的潜在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N_(2)O排放 农田N_(2)O减排措施 N_(2)O还原菌 nosz nosz
下载PDF
采伐剩余物管理对杉木人工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旭 张旭东 +4 位作者 姚增旺 吴海龙 舒琪 李屹峰 高升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89-3797,共9页
反硝化细菌是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关键因子。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RF:对照;RB:火烧;MT:粉碎;NR:移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nosZ为标记基因,测定了自2018年9月—2020年9月,2年期间土壤nosZ型反硝... 反硝化细菌是土壤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关键因子。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RF:对照;RB:火烧;MT:粉碎;NR:移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nosZ为标记基因,测定了自2018年9月—2020年9月,2年期间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组成和丰度。研究结果显示,4种采伐剩余物处理中的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90%以上来自变形菌门,优势菌属包括固氮螺菌属、中慢生根瘤菌属、动胶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嗜酸菌属、慢生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固氮弧菌属以及无色杆菌属;样本间差异物种的显著性分析表明,在处理完成半年时,火烧相较于对照于β-变形菌纲水平显著增加了nosZ基因丰度;在处理完成一年时,火烧分别于红螺菌目、红螺菌科、固氮螺菌属水平显著高于粉碎;粉碎相较于移除在处理完成一年时,于γ-变形菌纲和产碱菌科水平显著增加了nosZ基因丰度;在处理完成两年时,粉碎处理的nosZ基因丰度在变形菌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和火烧。α多样性数据显示,处理完成一年时,粉碎处理相较于对照和移除显著增加了Shannon和Simpson指数;处理完成两年时,粉碎和火烧处理相较于对照显著降低了ACE和Chao1指数。杉木人工林4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组成和丰度有显著影响,并随研究时间发生明显变化,这为全面了解人工林采伐更新方式下土壤氮循环过程中N_(2)O排放的微生物机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采伐剩余物 反硝化细菌 nosz基因丰度 氧化亚氮
下载PDF
设施菜地种植年限对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喜英 赵辉 +1 位作者 谭智勇 余高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0-247,共8页
反硝化微生物在土壤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设施菜地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对评价设施菜地长期种植土壤质量状况和提高氮转化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 反硝化微生物在土壤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转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设施菜地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对评价设施菜地长期种植土壤质量状况和提高氮转化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以nosZ基因为靶标,研究设施菜地种植3、5、7年和露天菜地(CK)对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露天菜地(CK)nosZ基因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3、5、7年的1.32倍、1.45倍和1.69倍。随种植年限延长,nosZ基因丰度逐渐降低。不同处理土壤反硝化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α多样性指数随种植年限延长逐渐降低,且露天菜地(CK)的Chao1指数和ACE指数最高。门水平上优势类群为变形菌门;属水平上优势类群为慢生根瘤菌属和无色杆菌属;变形菌门和慢生根瘤菌属相对丰度随设施种植年限延长逐渐降低。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延长nosZ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其中3年和5年群落结构相似,7、3、5年群落结构差异较大。土壤速效钾、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是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数量、α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综上可知,设施菜地长期种植显著降低了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数量,并对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菜地 种植年限 反硝化微生物 nosz基因 群落结构
下载PDF
牛场肥水灌溉对土壤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婷 刘丽丽 高文萱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1-16,共6页
以河北省徐水县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和克隆文库构建,研究了5种施肥处理(清水灌溉CK、无机肥灌溉CF、不同牛场肥水灌溉T4、T5和T11)下土壤中nos 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群落结... 以河北省徐水县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分析和克隆文库构建,研究了5种施肥处理(清水灌溉CK、无机肥灌溉CF、不同牛场肥水灌溉T4、T5和T11)下土壤中nos 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演变。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nos 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施肥条件对nos Z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无明显影响,说明本试验土壤中nos Z型反硝化细菌对施肥不敏感,群落稳定。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nos Z型反硝化细菌主要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z 反硝化细菌 牛场肥水灌溉 T—RFLP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秀波 朱德全 +3 位作者 赵晨晨 张路路 陈立新 段文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6-117,共12页
【目的】分析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原始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和枫桦红松林)、红松人工林和红松天然次生林5种林型的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全面了解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的反硝化潜势和氮循... 【目的】分析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原始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椴树红松林和枫桦红松林)、红松人工林和红松天然次生林5种林型的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特征,为全面了解不同林型红松林土壤的反硝化潜势和氮循环过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选取的5种林型红松林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反硝化过程中的关键酶——氧化亚氮还原酶的编码基因nosZ为标记基因,采用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从5种林型红松林15个土壤样品中一共得到nosZ基因631 878条有效序列,579 871条优质序列,长度分布在178~383 bp之间,主要分布在260 bp。5种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主要门类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核心属为伯霍尔德杆菌属、黄杆菌属、慢生根瘤菌属、假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属、芽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和中华根瘤菌属。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显示:除枫桦红松林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红松天然次生林外,5种林型红松林之间土壤nosZ型反硝化菌群的4种α多样性指数(Shannon、Chao1、ACE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显著。β多样性分析显示:5种林型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R=0.387,P=0.006),但3种原始红松林之间差异不显著。土壤铵氮和全氮含量是显著影响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因子(P﹤0.05)。【结论】5种林型红松林土壤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多数α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但β多样性差异显著,引起不同林型之间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组成和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土壤铵氮和全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红松林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nosz基因 高通量测序 反硝化微生物
下载PDF
还田秸秆种类对稻田N_(2)O排放及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吕泽芳 王蓉 +3 位作者 郭显金 高珍珍 刘章勇 金涛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6-75,共10页
为探究还田秸秆种类对稻田土壤N_(2)O排放和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观测了单施化肥(NS)、油菜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S)和蚕豆秸秆还田配施化肥(BS)处理下稻田... 为探究还田秸秆种类对稻田土壤N_(2)O排放和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观测了单施化肥(NS)、油菜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S)和蚕豆秸秆还田配施化肥(BS)处理下稻田土壤N_(2)O排放特征及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组成。结果表明,NS、RS和BS处理的稻田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为4.28、5.07、1.51 kg/hm2,且BS处理显著低于NS和RS处理(P<0.05),但NS和RS处理差异不显著。Veen分析结果显示,相比NS和RS处理,BS处理增加了土壤nosZ型反硝化细菌在目、属、种水平的组成类群。NS、RS和BS处理的根瘤菌目(Rhizobiales)的相对丰度分别是4.30%、3.33%和7.59%,norank_p__environmental_samples目的相对丰度分别是0.57%、0.22%和1.89%,且BS处理的根瘤菌目和norank_p__environmental_samples目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RS处理(P<0.05)。NS、RS和BS处理的norank_p__environmental_samples科的相对丰度分别是0.22%、0.11%和1.67%,且BS处理显著高于RS处理(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_(2)O累积排放量与根瘤菌目和norank_p__environmental_samples目的相对丰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orank_p__environmental_samples科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相比单施化肥和油菜秸秆还田,蚕豆秸秆还田在目、属、种水平上增加了nosZ型反硝化细菌的种类,同时增加了根瘤菌目和norank_p__environmental_samples目以及norank_p__environmental_samples科的相对丰度,降低了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_(2)O排放 反硝化 nosz型反硝化细菌 油菜秸秆 蚕豆秸秆 秸秆还田 水稻土
下载PDF
M. hydrocarbonoclasticus NY4中nosZ基因的克隆与异源表达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立志 王鹏胤 胡南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68,共5页
选取反硝化菌株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 NY4为试验对象,首先通过反硝化气态产物分析,证实了该菌株中N_2OR的存在;随后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通过PCR扩增获取了nosZ的全长基因(1 896bp),该基因与来源于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 选取反硝化菌株Marinobacter hydrocarbonoclasticus NY4为试验对象,首先通过反硝化气态产物分析,证实了该菌株中N_2OR的存在;随后设计特异性引物并通过PCR扩增获取了nosZ的全长基因(1 896bp),该基因与来源于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的nosZ基因仅保持了46.9%的相似性;实现了nosZ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并成功检测到了N_2OR酶活,其比活力达到(0.2±0.01)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O 氧化亚氮还原酶 nosz 异源表达
下载PDF
牛粪堆肥过程中nosZ型反硝化细菌动态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本姝 门梦琪 +7 位作者 武晓桐 姜欣 盛思远 韩悦 朱海峰 孟庆欣 邓利廷 许修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10-2218,共9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牛粪堆肥过程中不同时期与不同深度的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与多样性,并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堆肥过程中nosZ型反硝化细菌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牛粪堆肥过程中不同时期与不同深度的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与多样性,并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堆肥过程中nosZ型反硝化细菌与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堆肥不同时期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反硝化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堆肥降温期不同深度的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此外,理化因素显著影响堆肥反硝化菌群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螯台球菌属(Chelatococcus)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olymorphum与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与含水率和C/N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反硝化细菌的多样性与温度、pH、氨态氮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硝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反硝化细菌的丰富度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堆肥时间和深度均为影响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且该菌群群落结构变化受理化因子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好氧堆肥 高通量测序 nosz型反硝化细菌 冗余分析
下载PDF
稻虾共作对稻田土壤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数量、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蓉 龚世飞 +1 位作者 金涛 刘章勇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4期246-251,共6页
对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进行研究,以期揭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反硝化细菌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为科学研究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地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托长江大学农学院基地设置常规中稻种植模... 对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土壤反硝化细菌群落进行研究,以期揭示稻虾复合种养模式下土壤反硝化细菌丰度、群落多样性及组成,为科学研究稻虾共作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地力提供理论依据。依托长江大学农学院基地设置常规中稻种植模式(MR)、稻虾共作模式(CR)等2种模式,利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平台比较2种模式下水稻土壤反硝化细菌nosZ基因的数量、群落多样性及群落组成。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显著提高水稻土壤硝态氮、全碳、全氮含量,对碱解氮含量、pH值、碳氮比及铵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nosZ基因在MR、CR处理中的基因丰度分别为1 g干土1.51×10~6、2.23×10~6拷贝数,CR处理中nosZ基因丰度是MR的1.48倍。CR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nosZ基因的丰度。通过对α群落多样性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可知,CR处理与MR处理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经韦恩(Venn)分析,在目和科水平上,MR处理与CR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组成显示出较高的相似度,在属与种水平上,2个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差异性,CR处理下的土壤缺失沼泽红假单胞菌。经冗余分析,土壤总碳(TC)含量对nosZ基因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pH值、碱解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与铵态氮含量。综合分析,稻虾共作可显著提高水稻土壤nosZ基因丰度,稻虾轮作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较小,其在种水平上缺失了沼泽红假单胞菌。常规中稻种植模式与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虽保有一定的相似度,但仍存在差异,土壤总碳含量是影响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 反硝化作用 荧光定量 高通量测序技术 α群落多样性 nosz基因
下载PDF
土壤nirS、nosZ型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牛场肥水灌溉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文萱 闫建华 +1 位作者 杜会英 张克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9-1100,共12页
以河北徐水县长期定位牛场肥水灌溉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和克隆文库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0~20、20~40 cm土层中土壤nirS、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nirS型反硝化... 以河北徐水县长期定位牛场肥水灌溉试验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末端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析(T-RFLP)和克隆文库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0~20、20~40 cm土层中土壤nirS、nos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变化。结果表明: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在0~20、20~40 cm土层中存在垂直分布差异,且0~20 cm土层中nirS群落结构对施肥种类、肥水浓度及灌溉次数不敏感,而20~40 cm土层中nirS群落结构对施肥条件敏感性提高;施肥处理和土层均对nosZ型反硝化细菌的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nirS、nosZ基因的多样性指数研究显示,施肥条件下nirS基因多样性指数未发生显著变化,但nosZ基因多样性指数有明显不同。相同施氮量(约300 kg·hm^(-2))的处理下,高浓度肥水灌溉(T5)相比常规施肥处理(CF)能更好地促进两土层中nosZ基因多样性发展。本研究还发现0~20 cm土层中的nirS、nosZ基因多样性指数均低于20~40 cm土层。本研究土壤中nirS型反硝化细菌主要与β-变形菌纲的固氮弧菌属(Azoarcus)、贪铜菌属(Cupriavidus)、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和γ-变形菌纲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Rhodanobacter菌属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少部分nirS型反硝化菌属于未知菌。土壤中nosZ型反硝化细菌主要与α-变形菌纲的根瘤菌属(Rhizobium)、β-变形菌纲的伯克氏菌属(Burkholderiales)和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γ-变形菌纲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少部分nosZ型反硝化菌属于未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S nosz 反硝化菌 群落结构 牛场肥水灌溉
下载PDF
长期定位不同施肥类型对烟田土壤NosZ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11
作者 蒋雨洲 陈顺辉 +6 位作者 李文卿 刘青丽 李志宏 张云贵 张燕 周永献 王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7-34,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施肥类型对植烟土壤NosZ基因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单一施用化肥(T1)、化肥+稻草回田(T2)和化肥+稻草回田+饼肥(T3)等3个处理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及烟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稻草... 为探究不同施肥类型对植烟土壤NosZ基因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影响。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长期单一施用化肥(T1)、化肥+稻草回田(T2)和化肥+稻草回田+饼肥(T3)等3个处理对烟田土壤化学性质及烟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稻草回田处理与再增加饼肥处理的烟田土壤中NosZ基因的细菌α多样性,均高于单施化肥处理;②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该菌门下物种是细菌群落组成中的相对丰度最高的菌群,其中以稻草回田并添加饼肥处理最高,与土壤无机氮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且与土壤N_(2)O排放呈负相关;③在聚类分析中稻草回田并增施饼肥处理的影响较大;④植烟土壤微生物LEf Se进化分支图表现优势的细菌种群,单施化肥的烟田土壤主要表现的优势细菌种群是Enterobacterales和Catenulisporales,而稻草还田的烟田土壤主要表现的优势细菌种群是Micrococcales。综上所述,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化肥配施稻草回田并增加饼肥,能够提高烟田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和相对丰度,并影响烟田土壤的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细菌多样性 nosz基因 定位施肥 饼肥 稻草回田
下载PDF
PGPR菌剂配合化肥减施对植烟土壤nosZ型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余伟 闫芳芳 +4 位作者 冯文龙 陈强 张映杰 张宗锦 辜运富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27,共6页
研究化肥减施情况下PGPR(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菌剂对植烟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调控机制,为植烟土壤科学施肥、培肥地力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四川攀枝花米易县的传统烤烟种植区通过化学分析和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 研究化肥减施情况下PGPR(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菌剂对植烟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微生物调控机制,为植烟土壤科学施肥、培肥地力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四川攀枝花米易县的传统烤烟种植区通过化学分析和末端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手段(T-RFLP)分别对PGPR菌剂配合化肥减肥处理下的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nosZ型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PGPR菌剂配合化肥减施的处理土壤pH和碱解氮含量显著提高,有机质、全氮含量提高但未达显著水平,部分处理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PGPR菌剂配合化肥减施改变了nosZ型细菌的物种组成,Rhodobacter(红杆菌属)和Bacterium(杆菌属)为5个施肥处理共有的优势菌属,而Bradyrhizobium(慢生根瘤菌属)和Azospirillum(固氮螺菌属)仅为施用PGPR菌剂处理的优势菌。全量化肥配施PGPR菌剂处理下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其他各处理细菌群落多样性之间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钾是影响植烟土壤nosZ型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PGPR菌剂配合化肥减施影响了土壤理化性质进而导致土壤nosZ型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PR菌剂 化肥减施 T-RFLP nos Z细菌群落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and environmental drivers of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nosZ-type denitrifiers and anammox bacteria in sediments of the Bohai Sea and North Yellow Sea, China 被引量:2
13
作者 CAI Youjun ZHANG Xiaoli +4 位作者 LI Guihao DONG Jun YANG Anjing WANG Guangyu ZHOU Xiaojian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211-1228,共18页
Denitrification and anammox processes are major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es in coastal ecosystems. However,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he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involved functiona... Denitrification and anammox processes are major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es in coastal ecosystems. However, th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he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of involved functional bacteria have not been well illustrated in coastal environments, especially in human-dominated ecosystem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distributions of denitrifiers and anammox bacteria in the eutrophic Bohai Sea and the northern Yellow Sea of China in May and November of 2012 by constructing clone libraries employing nosZ and 16S rRNA gene biomarkers. The diversity of nosZ-denitrifier was much higher at the coastal sites compared with the central sites, but not significant among basins or seasons. Alphaproteobacteria were predominant and prevalent in the sediments, whereas Betaproteobacteria primarily occurred at the site near the Huanghe (Yellow) River estuary. Anammox bacteria Candidatus Scalindua was predominant in the sediments, and besides, Candidatus Brocadia and Candidatus Kuenenia were also detected at the site near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that received strong riverine and anthropogenic impacts. Salinity was the most important in structuring communities of nosZ-denitrifier and anammox bacteria. Additionally, anthropogenic perturbations (e.g. nitrogen overloading and consequent high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heavy metal discharge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shaping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denitrifier and anammox bacteria, suggesting that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would influence and even change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of coastal eco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z-denitrifier ANAMMOX community structure distribution ANTHROPOGENIC perturbations
下载PDF
Effect of tillage state of paddy soils with heavy metal pollution on the nosZ gene of N_(2)O reductase
14
作者 Liping Jiang Shiguang Liu +2 位作者 Shanyun Wang Libo Sun Guibing Zh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69-477,共9页
Paddy soil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tmospheric nitrous oxide(N_(2)O).However,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N_(2)O production during the soil tillage period,neglecting the N_(2)O production during the dry fallow... Paddy soils ar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tmospheric nitrous oxide(N_(2)O).However,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N_(2)O production during the soil tillage period,neglecting the N_(2)O production during the dry fallow period.In this study,we conducted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using the acetylene inhibition technique to investigate N_(2)O emission and reduction rates of paddy soil profiles(0-1 m)from Guangdong Province and Jinlin Province in China,with different heavy-metal pollution levels.The abundance and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denitrifying bacteria were determined via quantitative-PCR and Illumina MiSeq sequencing of nosZ,nirK,and nirS genes.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tential N_(2)O emission rate,N_(2)O production rate,and denitrification rate hav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soil vertical depth and heavy-metal pollution.More importantly,we found that the functional gene type of N_(2)O reductase switched with the tillage state of paddy soils,which cladeⅡnos Z genes were the dominant gene during the tillage period,while cladeⅠnos Z genes were the dominant gene during the dry fallow period.The heavy-metal pollution has less effect on the nic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os Z gene.The N_(2)O emiss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regulated by the genus Bradyhizobium,which contains both N_(2)O reductase and nitrite reductase genes.Our findings suggests that the nos Z gene of N_(2)O reductase can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N_(2)O emission from paddy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ppy soils N_(2)O reductase nosz gene Heavy-metal pollution
原文传递
利用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评价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反硝化菌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晓君 陈少华 +1 位作者 张兆基 肖俊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06-1312,共7页
应用人工潜流湿地净化微污染地表水,出水用于补给人工景观河.利用定量PCR测定了湿地植物根际土壤和景观河底泥中16S rDNA和nosZ的丰度,并采用PCR-DGGE技术考察了样品中含nosZ基因的群落结构及其相似性.定量PCR结果表明,潜流湿地及人工... 应用人工潜流湿地净化微污染地表水,出水用于补给人工景观河.利用定量PCR测定了湿地植物根际土壤和景观河底泥中16S rDNA和nosZ的丰度,并采用PCR-DGGE技术考察了样品中含nosZ基因的群落结构及其相似性.定量PCR结果表明,潜流湿地及人工景观河16S rDNA、nosZ平均绝对丰度(以DNA计)分别为1.91E+07、1.26E+06和2.68E+07、8.37E+05 copies.ng-1,以干土计时分别为1.45E+11、9.31E+09和5.31E+11、1.45E+10 copies.g-1.景观河底泥中微生物总量和反硝化菌数量要高于湿地根际土壤,但是后者nosZ相对丰度(3.8%~10.1%)则明显高于前者(1.7%~4.1%).根际土壤和底泥样品聚类分析相似度低,根际土壤优势菌种大部分与红杆菌目(Rhodobacearales)、根瘤菌目(Rhizobiales)和伯克氏菌目(Burkholderiales)的细菌相似,而底泥的优势菌种均为不可培养的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nosz基因定量 nosz相对丰度 PCR-DGGE 反硝化菌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Ⅱ及与环境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春梅 魏文学 +2 位作者 盛荣 邢肖毅 谌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1-656,共6页
温室效应在全球范围内日趋严重.其中氧化亚氮(N2O)作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增温潜能是二氧化碳(CO2)的298倍,且其浓度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氧化亚氮还原酶(N2OR)能将N2O还原成氮气(N2),而nosZ基因是编码N2OR的唯一基因.除了熟知... 温室效应在全球范围内日趋严重.其中氧化亚氮(N2O)作为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增温潜能是二氧化碳(CO2)的298倍,且其浓度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氧化亚氮还原酶(N2OR)能将N2O还原成氮气(N2),而nosZ基因是编码N2OR的唯一基因.除了熟知的nosZⅠ基因外,新发现的分支nosZⅡ基因也能编码N2OR.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本文总结nosZⅡ基因的基本概况,分析其与nosZⅠ的主要区别,阐述其相关反应机制,并归纳不同环境因素对nosZⅡ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nosZⅡ主要存在于ε-变形细菌、拟杆菌、产水菌中,含nosZⅡ的微生物中有部分种群缺乏nirS和nirK基因,且该类微生物在还原N2O功能上具有较大潜能.影响含nosZⅡ微生物的丰度和种群结构的环境因子较多,主要包括土壤结构、土壤pH值、土壤C/N、温度、湖泊物理梯度等,其中pH值和C/N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分子生物技术手段的进步,对含nosZⅡ微生物的生态功能的探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还需进一步深入.今后还需对含nosZⅡ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影响因素以及对具有较强还原N2O能力的含nosZⅡ菌株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降低N2O排放、有效减控温室气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zⅡ基因 noszⅠ基因 N2OR N2O还原能力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农业废物好氧堆肥中环境因子对nirK、nirS和nosZ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胡春晓 陈耀宁 +2 位作者 张嘉超 唐聪 曾光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6-1203,共8页
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对农业废物好氧堆肥过程中参与反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nirK、nirS和nosZ)丰度在堆体不同位置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堆肥进程,3种基因数量整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 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对农业废物好氧堆肥过程中参与反硝化过程的功能基因(nirK、nirS和nosZ)丰度在堆体不同位置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堆肥进程,3种基因数量整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且不同位置处的反硝化基因数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使用Canoco 4.5软件对获得的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数据与不同时期不同层次堆体温度、pH、含水率、NH4+-N、NO3--N和水溶性有机碳(WSC)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基于手动选择的RDA分析结果表明,WSC、NH4+-N和堆体温度对反硝化基因丰度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且前2个因子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应用t-value回归分析方法单独分析每种环境因子与3种基因的相关性,其中nirK与温度和pH显著正相关(P<0.05),nirS与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nosZ与NH4+-N显著正相关(P<0.05)、与WSC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反硝化作用 NIRK nirS nosz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对红壤性水稻土N_(2)O排放的影响及其机制
18
作者 马明坤 陆玉芳 +2 位作者 王方嘉 俞海冰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_(2)O... 为揭示不同生物硝化抑制剂(BNIs)对红壤性水稻土N2O排放的影响差异及作用机制,通过21 d的土柱淹水培养试验,比较了三种BNIs 1,9-癸二醇(1,9-D)、亚麻酸(LN)和3-(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MHPP)与化学合成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土壤N_(2)O排放及相关硝化、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BNIs(1,9-D、LN、MHPP)可以显著平均降低土壤N_(2)O日排放峰值40.1%;1,9-D和MHPP可分别抑制N_(2)O排放总量44.5%和43.9%,而DCD和LN对N2O排放总量没有显著影响。1,9-D和MHPP对AOA(氨氧化古菌)、AOB(氨氧化细菌)硝化菌和nirS、nirK型反硝化菌的调控均有所不同,1,9-D可以同时抑制AOA、AOB和nirS微生物的生长;MHPP仅可以抑制AOA的生长;其中,AOA-amoA和nirS基因丰度与土壤N_(2)O的排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1,9-D和MHPP均增加了nosZ基因丰度及其与AOA-amoA+AOB-amoA、nirS+nirK和AOA-amoA+AOB-amoA+nirS+nirK的比值,且nosZ基因丰度及其相关比值与土壤N2O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总之,生物硝化抑制剂1,9-D和MHPP引起的AOA-amoA和nosZ基因丰度变化在红壤性水稻土N_(2)O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硝化抑制剂 红壤性水稻土 N_(2)O AOA-amoA nosz
下载PDF
溴甲烷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及nos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燕平梅 乔宏萍 +3 位作者 赵文婧 陈燕飞 单树花 曹坳程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9,共7页
【目的】探究溴甲烷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nos Z-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nos Z-MPN-PCR(Most-Probable-Number-PCR)计数法和土壤硝酸根的消灭率方法研究溴甲烷熏蒸... 【目的】探究溴甲烷熏蒸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nos Z-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nos Z-MPN-PCR(Most-Probable-Number-PCR)计数法和土壤硝酸根的消灭率方法研究溴甲烷熏蒸对土壤nos 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数量及反硝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说明溴甲烷熏蒸剂熏蒸土壤100 d土壤的反硝化作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溴甲烷熏蒸土壤和对照土样nos Z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和Evenness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溴甲烷熏蒸土壤和对照土壤中存在Uncultured bacterium partial rhodopsendomonas、pseudomonas fluorescens、Herbacspirillum、Meso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并且此6种微生物均是试验土样和对照土样的优势种群;对照土壤中检测到Azospirillum、Rhizobium melibei和Nitrosospira multiformis,在溴甲烷熏蒸土壤中未检测到;而溴甲烷熏蒸土壤中检测到Uncultured Azospirillum,Mesorhizobium在对照土壤中未检测到。通过nos Z-MPN-PCR计数法得出反硝化细菌数量比对照低1.4倍。【结论】说明溴甲烷熏蒸100d土壤的nos Z型反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发生变化,而土壤的反硝化作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甲烷 熏蒸 反硝化细菌 nosz基因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非典型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 Ⅱ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冀 朱莹 张晓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14-1719,共6页
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强力温室气体,能够破坏臭氧层。微生物含有的nosZ基因能够编码氧化亚氮还原酶,该酶可还原N_2O成为无害的N_2,因而对环境中nosZ基因的研究成为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最近研究者对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的结果揭示了一... 氧化亚氮(N_2O)是一种强力温室气体,能够破坏臭氧层。微生物含有的nosZ基因能够编码氧化亚氮还原酶,该酶可还原N_2O成为无害的N_2,因而对环境中nosZ基因的研究成为气候变化研究的一个热点。最近研究者对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的结果揭示了一类新型nosZ基因(非典型nosZ Ⅱ基因)存在于更为广泛和多样的氮代谢微生物当中,这类nosZ编码的蛋白能够起到氧化亚氮还原酶的作用,并且广泛存在于多样的自然环境中。然而,针对含有非典型nosZ Ⅱ基因的微生物的相关研究还很不全面,这类微生物发挥作用的环境条件以及在N_2O还原过程中的特性仍然未知。本文主要综述了非典型nosZ Ⅱ基因与典型nosZ Ⅰ的主要差异、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sz基因 氧化亚氮还原酶 氧化亚氮 非典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