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地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MP耐受性分析
1
作者 王彩丽 方常莹 《贵州医药》 2024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ALL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6-MP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贵州地区ALL儿童。Sanger法检测患者NUDT15c.415C>T和TPMT*2、TPMT*3A、TPMT*3B、TPMT*3C基因型。所有ALL儿童均按CCL...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ALL儿童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与6-MP耐受性的关系。方法收集贵阳市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贵州地区ALL儿童。Sanger法检测患者NUDT15c.415C>T和TPMT*2、TPMT*3A、TPMT*3B、TPMT*3C基因型。所有ALL儿童均按CCLG-2008方案化疗,每周1次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根据2016新编WHO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出现Ⅲ~Ⅳ度与6-MP相关的毒性反应,称为6-MP不耐受(除外感染、其他药物影响)。分析TPMT、NUDT15基因多态性与6-MP不耐受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60例,检测到TPMT突变(中间代谢型)3例(5%),正常代谢型57例(95%)。NUDT15基因CT型12例(20%),TT型1例(1.7%),CC型(野生型)47例(78.3%)。NUDT15基因突变率21.7%(13/60)显著高于TPMT基因突变率5%(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TPMT突变型3例均发生6-MP不耐受(100%),NUDT15突变型13例中11例发生6-MP不耐受(84.6%)。结论TPMT、NUDT15基因突变与6-MP不耐受相关(P<0.05),联合检测TPMT、NUDT15基因对调整6-MP使用,减少6-MP不良反应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MP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贵州地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巯基嘌呤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2
作者 吴新蕊 刘玉峰 +2 位作者 李白 刘莹 刘姗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 背景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最主要的药物之一,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药物的骨髓抑制程度有关。目的探讨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ALL、经前期化疗骨髓达完全缓解、进入维持治疗阶段且口服6-MP治疗的患儿。口服6-MP前患儿行TPMT和NUDT15基因型检测,分析TPMT、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应用6-MP治疗的使用剂量和骨髓抑制情况。主要结局指标6-MP使用剂量。结果61例维持治疗的ALL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纳入TPMT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48例(除外NUDT15基因突变13例),野生型45例,突变型3例;纳入NUDT15基因多态性统计分析的ALL患儿58例(除外TPMT基因突变3例),CC型45例,CT型9例,TT型4例。在6-MP维持治疗阶段,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的WBC、Hb、PLT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儿用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包括TPMT野生型15例,突变型3例;NUDT15基因CC型15例,CT型5例,TT型4例;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骨髓抑制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和NUDT15不同基因型患儿6-MP使用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PMT野生型和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和(16.25±4.42)mg·m^(-2)·d^(-1);NUDT15基因CC型、CT型和TT型6-MP使用剂量分别为(40.81±6.02)、(34.28±4.53)和(10.00±1.28)mg·m^(-2)·d^(-1)。结论TPMT和NUDT15突变型患儿的骨髓抑制程度均较野生型严重。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6-MP使用剂量与TPMT和NUDT15基因多态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TPMT nudt15 基因多态性 药物使用剂量
下载PDF
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相关性的Meta分析
3
作者 李剑钦 杨星辰 +1 位作者 陈连云 黄苏莉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Embase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6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 目的系统评价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Embase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6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共4057例患者,其中1017例患者使用巯嘌呤类药物后产生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NUDT15基因多态性下,各分组整体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8周内所致白细胞减少情况中,等位基因模型[OR=0.15,95%CI(0.10,0.22),P<0.001]、显性基因模型[OR=0.13,95%CI(0.08,0.20),P<0.001]、杂合基因模型[OR=0.04,95%CI(0.01,0.19),P<0.001]与白细胞减少具有显著相关性;用药超过8周所致白细胞减少情况中,等位基因模型[OR=0.18,95%CI(0.11,0.30),P<0.001]、显性基因模型[OR=0.17,95%CI(0.09,0.31),P<0.001]、杂合基因模型[OR=0.05,95%CI(0.02,0.15),P<0.001]与白细胞减少具有显著相关性;3~4级严重白细胞减少情况中,显性基因模型[OR=0.09,95%CI(0.05,0.15),P<0.001]与白细胞减少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dt15 巯嘌呤 白细胞减少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硫唑嘌呤致NUDT15纯合突变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实践
4
作者 彭卓 赖志荣 +3 位作者 刘瑶 梁嘉碧 罗文基 陈文礼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3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硫唑嘌呤致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以及NUDT15基因对于预测硫唑嘌呤不良反应的意义。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服用硫唑嘌呤后致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依据患者既往用药史与病情变化,结合基因...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硫唑嘌呤致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个体化治疗中的作用以及NUDT15基因对于预测硫唑嘌呤不良反应的意义。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服用硫唑嘌呤后致骨髓抑制的药学监护,依据患者既往用药史与病情变化,结合基因检测结果,评估骨髓抑制与NUDT15基因的相关性,协助医师调整用药方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经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合理药学监护,积极排查和处置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nudt15 骨髓抑制 视神经脊髓炎 药学监护
下载PDF
NUDT15 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与6-巯基嘌呤致ALL患儿淋巴细胞降低的相关性
5
作者 张涛涛 金皎 +5 位作者 杨小燕 马健娟 杨灿 李闯 杨玉婷 黄璟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374-1379,共6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焦磷酸酶15(NUDT15)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与6-巯基嘌呤(6-MP)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淋巴细胞降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采用中国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ALL协作组2015(CCCG-ALL2015)方案或CCCG-ALL2020方案且完成... 目的探讨核苷酸焦磷酸酶15(NUDT15)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与6-巯基嘌呤(6-MP)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淋巴细胞降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采用中国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ALL协作组2015(CCCG-ALL2015)方案或CCCG-ALL2020方案且完成环磷酰胺+阿糖胞苷+6-MP(CAT)阶段化疗的0~14岁ALL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患儿的NUDT15基因,并分为野生(CC)型组和变异(CT+TT)型组,抽取化疗前及化疗期间患儿清晨空腹外周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不同NUDT15基因型患儿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ANC)、淋巴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下降速率及下降幅度等指标。结果CC型组与(CT+TT)型组患儿的淋巴细胞下降幅度和淋巴细胞下降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ANC、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下降幅度及下降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UDT15 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ALL患儿使用6-MP后淋巴细胞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淋巴细胞 nudt15基因多态性 6-巯基嘌呤 CAT阶段化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NUDT15基因突变致巯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并发严重骨髓抑制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周琰 吴炯 +2 位作者 郭玮 潘柏申 刘红春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2-544,共3页
巯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是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也可用于器官移植后预防排斥反应。AZA类药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巯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是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疗,也可用于器官移植后预防排斥反应。AZA类药物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常用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缓解期的维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dt15基因突变 巯唑嘌呤 骨髓抑制
下载PDF
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惠英 任丹阳 +3 位作者 李云巍 秦利芬 宗静 严爱花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24-29,共6页
目的 Meta分析探讨NUDT15 c.415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患者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NUDT1... 目的 Meta分析探讨NUDT15 c.415C>T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患者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文献追溯等途径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NUDT15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研究文献。检索的文献为截止到2018年2月28日已发表的所有文献。采用NOS标准评价纳入各个原始文献的质量。采用OR值和95%置信区间(CI)来评价NUDT15 c.415C> T和白细胞减少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7篇研究,共有1 198个接受巯嘌呤类药物治疗的患者。Meta分析结果如下:显性遗传模型(CT+TT vs CC,OR=9.29,95%CI:6.43~13.44,P=0.0001),纯合子模型(TT vs CC,OR=37.32,95%CI:14.199~98.10,P=0.0009),杂合子模型(CT vs CC,OR=7.42,95%CI:5.05~10.88,P=0.0005),隐性遗传模型(TT vs CT,OR=8.79,95%CI:3.497~22.12)。按所有纳入研究的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等位基因的NUDT15 c.415C> T与巯嘌呤所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具有强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巯嘌呤来说,在亚洲人口中,NUDT15 c.415C> T可能是一个高度可信的药物基因预测者。由于该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较少,相关结果需要更多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类药物 nudt15 白细胞减少 骨髓抑制
下载PDF
NUDT15基因野生型、突变型ALL患儿维持治疗期间口服6-巯基嘌呤的耐受性对比观察
8
作者 卫凤桂 彭思静 +7 位作者 王子成 梁铭 吴泽霖 关镜明 杨艺 曾晓珍 卢婕伦 邹亚伟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18-21,共4页
目的比较NUDT15基因rs116855232位点野生型、突变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维持期治疗期间口服6-巯基嘌呤(6-MP)耐受性。方法32例ALL患儿根据NUDT15基因rs116855232位点有无突变分为分为野生组(24例)和突变组(8例),比较两组维持期... 目的比较NUDT15基因rs116855232位点野生型、突变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维持期治疗期间口服6-巯基嘌呤(6-MP)耐受性。方法32例ALL患儿根据NUDT15基因rs116855232位点有无突变分为分为野生组(24例)和突变组(8例),比较两组维持期治疗期间6-MP的剂量、血象、粒细胞缺乏频率、使用短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频率、感染频率、肝功能水平及患儿预后。结果与野生组比较,突变组6-MP每日用量少(P<0.05);与野生组比较,突变组白细胞、血小板水平降低(P均<0.05);与野生组比较,突变组粒细胞缺乏频率、使用短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频率高(P均<0.05);两组感染频率比较,P均>0.05。与野生组比较,突变组ALT、AFU水平降低(P均<0.05);两组患儿原发病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结论与野生型相比,NUDT15基因rs116855232位点突变降低了ALL儿童患者巯嘌呤耐受性,6-MP用量减少,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增加了骨髓抑制风险,但感染风险并未升高,肝功能异常风险下降,原发病控制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基嘌呤 nudt15基因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2例NUDT15基因型为TT型的患者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
9
作者 束庆 王世颖 +2 位作者 朱怀军 李丹滢 葛卫红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9年第3期224-226,共3页
2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后出现了白细胞减少。患者A:诊断为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22岁女性,在服用AZA 50 mg·d^-1,于22天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1.6×10^9/L,考虑... 2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在服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后出现了白细胞减少。患者A:诊断为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的22岁女性,在服用AZA 50 mg·d^-1,于22天后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为1.6×10^9/L,考虑AZA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患者B: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26岁女性,在使用AZA 15天后出现明显脱发、牙龈肿痛、口腔溃疡,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5×10^9/L,考虑AZA导致的白细胞减少。2例予以促进白细胞增加、积极控制原发病及辅以对症处理等治疗后好转。2例与AZA代谢相关的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3)基因型均为活性正常的TT型,而核苷酸焦磷酸酶15(NUDT15 R139C)基因型为完全突变的TT型,导致酶活性减低。由于,TPMT在亚洲人群的突变频率低,因此其预测亚洲人群服用AZA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效能有限。新近研究提示,NUDT15的基因多态性与亚洲人群服用AZA后出现的白细胞减少密切相关。因此,建议医师在使用巯嘌呤类药物前检测患者NUDT15基因型来预测白细胞减少的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白细胞减少 nudt15基因多态性 TPMT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云南地区健康儿童NUDT15rs116855232的基因多态性
10
作者 李惠英 任丹阳 +4 位作者 李云巍 涂彩霞 沈建玲 浦丽梅 严爱花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云南地区健康儿童NUDT15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收集136例到昆明市儿童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全血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相关基因分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与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各个人群的NUDT 15rs1168... 目的研究云南地区健康儿童NUDT15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收集136例到昆明市儿童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全血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进行相关基因分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并与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各个人群的NUDT 15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例中,NUDT15rs116855232位点中CC、CT、TT型分别占77.21%、19.85%、2.94%,等位基因C和T的频率分别为87.13%、12.87%,与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库中亚洲人群(BEB、CDX、CHB、CHS、JPT、KHV、PJL等)的NUDT15rs116855232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相一致。结论 NUDT15rs116855232基因多态性在云南地区健康受试儿童中分布普遍,突变率较高,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儿童 nudt15rs116855232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硫唑嘌呤致NUDT15基因突变患者白细胞减少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覃利 高旻 +2 位作者 许佩君 谢静文 黎小妍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11期2009-2011,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8岁,40 kg,因“腹痛伴呕吐1月余,再发6 d”于2018年5月8日入住本院查体:24 h尿蛋白定量1.155 g/24 h,补体C30.55 g·L^-1,补体C40.12 g·L^-1,抗SSA(+),抗核抗体(ANA)核颗粒型(1∶320),抗环瓜氨酸抗体(CCP)...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8岁,40 kg,因“腹痛伴呕吐1月余,再发6 d”于2018年5月8日入住本院查体:24 h尿蛋白定量1.155 g/24 h,补体C30.55 g·L^-1,补体C40.12 g·L^-1,抗SSA(+),抗核抗体(ANA)核颗粒型(1∶320),抗环瓜氨酸抗体(CCP)46.07 U·mL^-1,尿蛋白(±)g·L^-1。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予甲泼尼龙(40 mg,ivgtt,qd)、来氟米特片(20 mg,qo,qd)、硫酸羟氯喹片(0.2 g,qo,bid)抗风湿,补钙、护胃等治疗后患者病情稳定出院,5月22日患者出院时白细胞(WBC)4.06×10^9·L^-1,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2.48×10^9·L^-1,淋巴细胞(LY)1.16×10^9·L^-1,红细胞(RBC)3.26×1012·L^-1,血小板计数(PLT)239.4×10^9·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nudt15基因 白细胞减少
原文传递
Comparison of TPMT and NUDT15 polymorphism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被引量:14
12
作者 Hong-Hui Wang Ying He +5 位作者 Hong-Xian Wang Cheng-Ling Liao Yu Peng Li-Jian Tao Wei Zhang Hui-Xiang Y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8期941-948,共8页
AIM To observe gene polymorphisms of TPMT and NUDT15, and compare their predictive value for azathioprine(AZA)-induced leukopeni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219 patients diagnosed w... AIM To observe gene polymorphisms of TPMT and NUDT15, and compare their predictive value for azathioprine(AZA)-induced leukopenia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METHODS This study enrolled 219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IBD in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China from February 2016 to November 2017. Peripheral blood of all patients was collected to detect their genotypes of TPMT and NUDT15 by pyrosequencing at the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Hunan Key Laboratory of Pharmacogenetics, Xiangya Hospital. Eighty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ZA 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condition. During the first month, patients who received AZA underwent routine blood tests and liver function tests once a week. The endpoint of the study was leukopenia induced by AZA. By analyzing patient characteristics, genotypes and leukopenia induced by drug use, we found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ZA-induced leukopenia.RESULTS There were 219 patients with IBD(160 men and 59 women), including 39 who were confirmed with ulcerative colitis(UC), 176 with Crohn's disease(CD) and 4 with undetermined IBD(UIBD). There were 44 patients(20.1%) with mutant genotype of NUDT15(C/T); among them, 16 received AZA, and 8(50%) developed leukopenia. There were 175 patients(79.7%) with wild genotype of NUDT15(C/C); among them, 64 received AZA, and 11(17.2%) developed leukopenia.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NUDT15 C/T and its wild-type C/C(P = 0.004). There were only 3 patients with TPMT mutant genotype of A/G(1.4%)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research, and 1 of them was treated with AZA and developed leukopenia. The remaining 216 patients(98.6%) were found to bear the wild genotype of TPMT(A/A); among them, 79 patients received AZA, and 18(22.8%) developed leukopenia,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ose with A/G(P = 0.071). The frequency of TPMT mutation was 1.4%, and NUDT15 mutatio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reached 20.1%(P = 0.000). Therefore, NUDT15 gene polymorphism was obviously a better biomarker than TPMT gene polymorphism in the prediction of AZA-induced leukopenia.CONCLUSION Mutation rate of NUDT15 in Chinese IBD patient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PMT. NUDT15 polymorphism is a better predictor for AZA-induced leukopenia than TPMT polymorph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dt15 TPMT AZATHIOPRINE LEUKOPENIA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dividualized therapy
下载PDF
Influence of NUDT15 variants on hematological pictures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treated with thiopurines 被引量:3
13
作者 Yuichiro Kojima Yosuke Hirotsu +9 位作者 Wataru Omata Makoto Sugimori Shinya Takaoka Hiroshi Ashizawa Keiko Nakagomi Dai Yoshimura Kenji Hosoda Yoji Suzuki Hitoshi Mochizuki Masao Omat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4期511-518,共8页
AIM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c.415C>T in exon 3 of NUDT15 affects thiopurine-induced leukopenia in Asia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Meanwhile, three additional genetic variants of NUDT15 were... AIM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c.415C>T in exon 3 of NUDT15 affects thiopurine-induced leukopenia in Asia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Meanwhile, three additional genetic variants of NUDT15 were reporte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these additional genetic variants of NUDT15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treated with thiopurines.METHODS Ninety-six Japanese patients with IBD were enrolled. Genotyping for the NUDT15 and TPMT genes was performed using Custom Taq Man SNP genotyping assays or Sanger sequencing. The changes in white blood cell(WBC) count, 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platelet count, hemoglobin, CRP, amylase, albumin, AST, ALT, and ESR were evaluated.RESULTS Genetic variants of exon 1 and exon 3 of NUDT15 were identified in 24 of 96 patients(25.0%). C.52G > A and c.36_37 insG GAGTC in exon 1 were found in three patients each. All three patients with c.36_37 insG GAGTC in exon 1 were heterozygotes of p.Arg139 Cys in exon 3. Eighteen patients had p.Arg139 Cys in exon 3 alone. The WBC count gradually decreased after initiation of thiopurine treatment in the mutated cases(n = 24), an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t 6, 8, 10, and 16 wk(P = 0.0271, 0.0037, 0.0051, and 0.0185, respectively). The WBC counts were also evaluated i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prednisolone treatm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prednisolone treatment, the WBC count tended to show a greater decrease in the mutated case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8 and 10 wk(P = 0.012 and 0.029, respectively). In the patients without prednisolone treatment, the WBC cou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t 2, 4, 8, and 14 wk in mutated cases(P = 0.0196, 0.0182, 0.0237 and 0.0241, respectively). MCV increased after starting thiopurine treatment in the mutated cases, an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10 wk(P = 0.0085). Platelet count, hemoglobin, CRP, amylase, albumin, AST, ALT and ESR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wildtype and mutated cases. TPMT mutations were not found in any of the patients.CONCLUSION Mutations in exon 1 of NUDT15 also affect thiopurineinduced leukopenia in patients with IBD. To discuss thiopurine-induced leukopenia in more detail, investigation of SNPs in both exon 1 and exon 3 of NUDT15 is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nudt15 LEUKOPENIA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Japanese
下载PDF
NUDT15基因型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MP个体化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贺晶 刘伶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0-104,共5页
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阶段的重要药物,其副作用包括肝毒性和骨髓抑制,不同个体对6-MP的耐受差异较大,6-MP治疗需个体化。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缺乏与6-MP不耐受具有相关性。但亚洲患者TPMT等位基因... 6-巯基嘌呤(6-MP)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治疗阶段的重要药物,其副作用包括肝毒性和骨髓抑制,不同个体对6-MP的耐受差异较大,6-MP治疗需个体化。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缺乏与6-MP不耐受具有相关性。但亚洲患者TPMT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较低。近来发现存在NUDT15基因突变的ALL患者6-MP耐受剂量低于常规剂量。该文就NUDT15基因型对ALL患儿6-MP个体化治疗的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udt15 6-巯基嘌呤
下载PDF
NUDT15基因多态性与云南省彝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春会 段绍琴 +7 位作者 崔婷婷 林云碧 宋春艳 雷庆龄 桑宝华 吕瑜 冯俊 田新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492-496,共5页
目的分析巯基嘌呤(6⁃MP)代谢NUDT15基因多态性与云南省彝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为6⁃MP的临床治疗做进一步的指导,为ALL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按抽签法随机选取云南省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昆明医... 目的分析巯基嘌呤(6⁃MP)代谢NUDT15基因多态性与云南省彝族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为6⁃MP的临床治疗做进一步的指导,为ALL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按抽签法随机选取云南省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汉族健康儿童、彝族健康儿童和彝族初发的ALL病儿(1~16岁)的外周血样本各50例为研究对象,提取DNA,经NUDT15基因1⁃3号外显子的基因扩增及测序后,分析表达差异,并临床记录6⁃MP在ALL治疗中的骨髓毒性反应。结果入选的150例来自云南省年龄介于1~16岁的儿童NUDT15外显子(Exon)1测序后,发现都有2种变异体,分别为rs554405994(c.36_37insGGAGTC,编码p.Val18_Val19insGlyVal)和rs186364861(c.416G>A,编码p.Arg139His),杂合子突变TC基因型比例(18%)高于纯合子突变TT基因型(1.3%),野生型CC基因型所占比例在78%~84%。在6⁃MP维持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感染性休克等不良反应。结论150例儿童的NUDT15 Exon1中发现的2种变异体(rs186364861,rs554405994),特异性差,不适合云南省彝族作为6⁃MP不良反应的相关检测基因,然而仍对临床工作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应继续寻找其他适合云南省彝族儿童ALL的巯嘌呤敏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体细胞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多态现象 遗传 外显子 硫代肌苷 等位基因 突变 儿童 彝族 nudt15
下载PDF
NUDT15基因多态性rs116855232与6-巯基嘌呤导致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玉英 马红霞 张小莉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5期287-29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rs116855232与6-巯基嘌呤(6-M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安全性,旨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rs116855232位点多态性与6-MP所致ALL白细胞减... 目的:系统评价rs116855232与6-巯基嘌呤(6-MP)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安全性,旨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rs116855232位点多态性与6-MP所致ALL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相关研究,利用Stata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95%CI。结果:共纳入5项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显示rs116855232位点多态性与6-MP所致患者白细胞减少显著相关(P<0.05),其中显性模型(OR=8.06,95%CI:3.40–19.07),纯合子模型(OR=8.20,95%CI:3.14–21.36)以及杂合子模型(OR=7.62,95%CI:1.45–39.98)可以显著增加治疗过程中白细胞减少的风险。然而隐性模型与白细胞减少之间则未发现显著相关性(OR=5.13,95%CI:0.99–26.58);除此之外,我们发现rs116855232可以显著增加患儿早期治疗过程中白细胞计数低于2×10~9的发生率(P<0.05)。结论:NUDT15单核苷酸多态性rs116855232与6-MP所致ALL白细胞减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引起临床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udt15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模型 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PDF
焦磷酸测序检测NUDT15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学评价
17
作者 张婕妤 初亚男 +1 位作者 封利颖 邹秉杰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目的建立焦磷酸测序检测NUDT15 R139C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并对其评价。方法设计引物,考察不同退火温度(55、57、60℃),建立NUDT15多态性分型最佳反应条件。检测不同量的*1*15型DNA样本(10、2、0.4 ng),考察方法的灵敏度;比较焦磷酸测序和Sa... 目的建立焦磷酸测序检测NUDT15 R139C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并对其评价。方法设计引物,考察不同退火温度(55、57、60℃),建立NUDT15多态性分型最佳反应条件。检测不同量的*1*15型DNA样本(10、2、0.4 ng),考察方法的灵敏度;比较焦磷酸测序和Sanger测序分型结果,考察方法的准确度;对*1*1型和*1*15型样本重复检测3次,考察方法的重复性。结果明确扩增引物、57℃退火为焦磷酸测序检测NUDT15基因型的最佳条件,最低可检测0.4 ng基因组DNA;焦磷酸测序法和Sanger测序法的分型结果完全一致,方法准确度100%;批内重复3次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建立了基于焦磷酸测序的NUDT15 R139C基因多态性分型方法,此方法稳定可靠,可投入临床使用并为个体化使用巯嘌呤类药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学评价 焦磷酸测序 nudt15 基因多态性 巯嘌呤类
原文传递
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药物耐受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古尔巴奴尔·艾买提 解杨阳 沈树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8期52-56,共5页
巯嘌呤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的首选药物,巯嘌呤药物在人体内代谢产物可干扰核苷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白细胞减少,不得不减量或停止使用巯嘌呤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亚洲人群中核苷酸焦磷酸酶15... 巯嘌呤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炎症性肠病的首选药物,巯嘌呤药物在人体内代谢产物可干扰核苷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白细胞减少,不得不减量或停止使用巯嘌呤药物。近年来研究发现,亚洲人群中核苷酸焦磷酸酶15(NUDT15)基因突变与巯嘌呤药物耐受性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有密切联系。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药物耐受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炎症性肠病 6-巯嘌呤 药物耐受性 综述
下载PDF
硫唑嘌呤致NUDT15杂合突变天疱疮患者骨髓抑制一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莲 周燕虹 +3 位作者 周兴丽 吕小岩 曾昕 李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12-914,共3页
患者男,49岁,因口腔反复糜烂1年,加重伴皮肤红斑、水疱1个月就诊。结合组织病理和天疱疮抗体检查,确诊为寻常型天疱疮。予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1个月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计数下降,停用硫唑嘌呤,予重组人粒细胞刺... 患者男,49岁,因口腔反复糜烂1年,加重伴皮肤红斑、水疱1个月就诊。结合组织病理和天疱疮抗体检查,确诊为寻常型天疱疮。予泼尼松联合硫唑嘌呤治疗1个月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计数下降,停用硫唑嘌呤,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0 μg皮下注射1次后,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硫唑嘌呤用药相关基因分型检测示,NUDT15(JZ274)杂合突变型,TPMT*2、TPMT*3C、ITPA均为野生纯合型。诊断:硫唑嘌呤致骨髓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天疱疮 杂合子 骨髓 nudt15
原文传递
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曾大勇 董家珊 +3 位作者 黄品芳 王长连 林荣芳 刘亦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34-1237,共4页
目的:探讨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接受硫唑嘌呤治疗2周以上的汉族患者,PCR-RFLP法检测患者NUDT15 c.415C&g... 目的:探讨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接受硫唑嘌呤治疗2周以上的汉族患者,PCR-RFLP法检测患者NUDT15 c.415C>T和TPMT*3C基因型,HPLC法测定患者红细胞内6-硫鸟嘌呤核苷酸谷浓度。根据白细胞值分组,结合临床资料,分析2种基因多态性与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129例,白细胞减少组15例(11.6%),白细胞正常组114例(88.4%),2组在性别、年龄、日剂量、是否联合使用美沙拉秦或柳氮磺吡啶、沙利度胺、英夫利西及TPMT*3C基因多态性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白细胞减少组53.3%(8/15)携带NUDT15 c.415>T突变基因,与白细胞正常组14.9%(17/114)差异有显著性(P=0.000 372)。携带该等位基因突变型患者出现白细胞减少风险高于携带野生型患者(OR=6.2,95%CI:2.5~15.4,P=0.000 054),更易发生III度以上严重的白细胞减少(P=0.000 022)。同一剂量范围野生型患者与突变型患者的6-硫鸟嘌呤核苷酸谷浓度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NUDT15 c.415>T预测白细胞减少特异度为85.1%,敏感度为53.3%,ROC曲线AUC为0.69。结论:NUDT15c.415C>T基因多态性检测对降低汉族人群服用硫唑嘌呤致白细胞减少的风险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白细胞减少 nudt15c.415C>T TPMT*3C 关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