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81篇文章
< 1 2 2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NY-ESO-1自身抗体和MMP1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伍方财 林逸伟 +1 位作者 陈柳伊 许镒洧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668-6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纽约食管鳞状细胞癌抗原-1(New York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纽约食管鳞状细胞癌抗原-1(New York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1,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12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血清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在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8.070±5.738)ng/mL vs(4.331±3.137)ng/mL,Z=6.214,P<0.001;0.463±0.571 vs 0.156±0.086,Z=5.210,P<0.001]。ROC曲线显示,当血清MMP1为最佳诊断临界值10.586 ng/mL时,其在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732(95%CI:0.671~0.787),敏感度为24.2%,特异度为95.0%。NY-ESO-1自身抗体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AUC为0.695(95%CI:0.632~0.752),敏感度为33.0%,特异度为95.0%。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AUC为0.800(95%CI:0.744~0.849),敏感度为47.5%,特异度为95.0%。结论:血清MMP1和NY-ESO-1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 ny-eso-1自身抗体 食管鳞状细胞癌 诊断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NY-ESO-1自身抗体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长乐 罗育豪 +1 位作者 黄旭纯 许镒洧 《转化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癌-睾丸抗原NY-ESO-1自身抗体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Y-ESO-1自身抗体在125例乳腺癌患者、3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11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组血清NY-ESO-1自身抗体的水... 目的探讨血清癌-睾丸抗原NY-ESO-1自身抗体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Y-ESO-1自身抗体在125例乳腺癌患者、33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11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水平。结果乳腺癌患者组血清NY-ESO-1自身抗体的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和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0.226为诊断临界值时,NY-ESO-1自身抗体对乳腺癌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575(95%置信区间:0.695~0.816),敏感度为31.2%,特异度为96.6%。更重要的是,检测NY-ESO-1自身抗体能够区分乳腺癌和乳腺良性肿瘤,其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629(95%置信区间:0.531~0.728),敏感度为31.2%,特异度为87.9%。结论血清NY-ESO-1自身抗体对乳腺癌具有诊断价值,是一种潜在的乳腺癌诊断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eso-1 自身抗体 乳腺癌 诊断
下载PDF
血清补体C3、C4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军辉 夏飞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5例SLE患者纳入病例组,并选择6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C4和抗C1q抗体及肾功能指标;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及抗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5例SLE患者纳入病例组,并选择65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补体C3、C4和抗C1q抗体及肾功能指标;采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估患者的病情活动度,比较不同疾病活动度患者血清补体C3、C4和C1q抗体水平;分析血清补体C3、C4和抗C1q抗体与肾功能及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SLE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血清肌酐(Scr)(83.61±10.71)μmol/L、尿素氮(BUN)(6.45±1.47)mmol/L、β_(2)-微球蛋白(β_(2)-MG)(6.23±1.42)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6±7.39)μmol/L、(3.02±1.25)mmol/L、(1.65±0.58)mg/L,肾小球滤过率(eGFR)(80.56±14.28)ml/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8.19±15.34)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为(0.56±0.17)、(0.16±0.04)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3±0.31)、(0.30±0.12)g/L,抗C1q抗体水平(46.65±11.48)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0.6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活动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分别为(0.89±0.23)、(0.25±0.07)g/L均明显高于中重度活动患者的(0.31±0.08)、(0.08±0.02)g/L,抗C1q抗体水平(31.47±6.28)U/ml明显低于中重度活动患者的(59.76±8.73)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补体C3、C4与Scr、BUN、β_(2)-MG、SLEDAI积分呈负相关(P<0.05),与eGFR呈正相关(P<0.05);抗C1q抗体与Scr、BUN、β_(2)-MG、SLEDAI积分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补体C3、C4、抗C1q抗体是影响SLE病情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4、2.14、5.68,P<0.05)。结论SLE患者存在血清补体C3、C4明显下降,抗C1q抗体水平明显升高现象,多预示患者病情加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补体C3 补体C4 抗C1Q抗体 病情活动度
下载PDF
抗C1q抗体与儿童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李永珍 杨金荣 +6 位作者 张育迪 曹艳 李晓燕 帅兰军 王英 沈田 吴小川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5-839,共5页
目的研究抗C1q抗体与儿童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以及对活动性SLE和活动性L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2019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 目的研究抗C1q抗体与儿童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相关性,以及对活动性SLE和活动性L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1月-2019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医学中心住院的SLE患儿90例为SLE组,所有患儿均检测抗C1q抗体。收集同期住院的7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other autoimmune diseases,OAD)患儿为OAD组,比较两组抗C1q抗体水平差异,分析抗C1q抗体与SLE和LN各指标的相关性,评价抗C1q在SLE和L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SLE组患儿血清抗C1q抗体水平高于OAD组(P<0.05)。SLE疾病活动性指数与抗C1q抗体呈正相关(rs=0.371,P<0.001),与抗双链DNA抗体呈正相关(rs=0.370,P<0.001)。抗C1q抗体诊断活动性SLE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90%和53.90%,曲线下面积为0.720(P<0.05),临界值为5.45 U/mL。抗C1q抗体水平对诊断活动性LN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50%和85.00%,曲线下面积为0.675(P<0.05),临界值为22.05 U/mL。结论抗C1q抗体可作为评价儿童SLE疾病活动性或预测LN活动性的无创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抗C1Q抗体 活动性 儿童
下载PDF
PD-1抗体联合胸腺肽α1、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陈午盛 贾志强 +2 位作者 马立伟 刘琼 段玉松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胸腺肽α1、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介入医学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 目的探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胸腺肽α1、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8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介入医学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1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给予胸腺肽α1与HAIC治疗,PD-1组给予PD-1抗体联合胸腺肽α1、HAIC治疗。比较2组患者客观缓解率、肝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结果PD-1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48.00%vs.20.00%,χ^(2)/P=4.367/0.037)。治疗6周、12周后,2组Alb均升高,TBil、ALT均降低,且治疗12周后PD-1组升高/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t/P=2.897/0.006、3.424/<0.001、2.658/<0.001);2组患者甲胎蛋白(AF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均降低,且治疗12周后PD-1组低于对照组(t/P=3.934/<0.001、5.992/<0.001);2组患者CD8^(+)均降低,CD4^(+)/CD8^(+)均升高,且治疗12周后PD-1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t/P=3.110/<0.001、2.414/0.020)。结论PD-1抗体联合胸腺肽α1、HAIC治疗能够改善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缓肿瘤进展,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门静脉癌栓 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 胸腺肽Α1 肝动脉灌注化疗 疗效
下载PDF
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抗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王习哲 刘大川 +3 位作者 张璐 王叶楠 李臻 方薇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4期394-399,共6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缺血性RVO-ME并接受初始抗VEGF治疗... 目的分析缺血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7年6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确诊为缺血性RVO-ME并接受初始抗VEGF治疗的53例患者,其中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3例(CRVO组),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30例(BRVO组)。另选取该院同期30例行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行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检测、眼科常规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所有RVO-ME患者按照“3+按需治疗方案(pro re nata,PRN)”向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随访12个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缺血性RVO-ME患者抗VEGF治疗后视力改善的影响因素。结果CRVO组基线logMAR BCVA高于对照组和BRVO组,CRVO组和BRVO组基线CRT、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且CRVO组基线CRT、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高于BRV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ME患者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与随访6个月(r=0.377,P=0.005)、9个月(r=0.362,P=0.008)和12个月(r=0.465,P<0.001)时BCVA改善呈正相关,与随访12个月时中断EZ横向长度减少值(r=0.401,P=0.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logMAR BCVA、基线血清己糖激酶1抗体滴度是缺血性RVO-ME患者抗VEGF治疗随访12个月时BCVA改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己糖激酶1抗体作为一种新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RVO-ME患者抗VEGF治疗后的视力改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己糖激酶1抗体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 视力改善
下载PDF
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黄小燕 伍方财 +2 位作者 柳灿烔 黄佳涛 许镒洧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305-308,324,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P53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93例ESCC患者,并以同期90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和P53自身抗体表达水平及其联合检测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3—9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93例ESCC患者,并以同期90例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对象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血清MMP1含量和P53自身抗体滴度在ESCC组分别为(8.076±5.912)ng/mL和0.291±0.492,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652±3.346)ng/mL和0.055±0.037,ESCC组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MMP1诊断ESC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0(95%CI为0.624~0.776),当取最佳诊断截断值7.248 ng/mL时,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52.7%。P53自身抗体诊断ESCC的AUC为0.713(95%CI为0.638~0.788),诊断截断值为0.080,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49.5%。两者联合检测诊断ESCC的AUC为0.787(95%CI为0.720~0.854),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66.7%,优于单独使用MMP1或P53自身抗体。在早期ESCC中,MMP1和P53自身抗体联合检测亦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能,AUC为0.760,95%CI为0.663~0.857,特异度为83.3%,敏感度为66.7%。结论:ESCC患者血清MMP1和P53自身抗体水平均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ESCC的早期诊断,可作为ESCC的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1 P53自身抗体 食管鳞状细胞癌 早期诊断
下载PDF
鸡源SAMHD1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8
作者 王一新 张真研 +5 位作者 曹凤阳 李阳 徐瑞雪 谢之景 崔言顺 李建亮 《山东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为制备鸡源宿主限制因子SAMHD1(chSAMHD1)的多克隆抗体,本试验根据chSAMHD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部分chSAMHD1片段,构建p ET-chSAMHD1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和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chSAMHD1蛋白... 为制备鸡源宿主限制因子SAMHD1(chSAMHD1)的多克隆抗体,本试验根据chSAMHD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部分chSAMHD1片段,构建p ET-chSAMHD1原核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化至BL21(DE3)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和镍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chSAMHD1蛋白。将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chSAMHD1多克隆抗体,通过Westernblot和IFA测定多克隆抗体的反应性。结果显示,chSAMHD1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5.0 k Da,与预期大小一致;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所制备的chSAMHD1多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512000;IFA结果证实,本试验所制备多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DF-1细胞中过表达的chSAMHD1蛋白。以上结果表明,该研究成功制备了chSAMHD1蛋白多克隆抗体,从而为鸡源SAMHD1蛋白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SAMHD1 多克隆抗体 制备 鉴定
下载PDF
抗桥粒芯蛋白1、3抗体及大疱性类天疱疮180、230抗体联合检测诊断大疱性皮肤病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徐珍珍 郑艳 刘俊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 探讨抗桥粒芯蛋白1、3(Dsg1、3)抗体及大疱性类天疱疮180、230(BP180、230)抗体联合检测在大疱性皮肤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结果、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确诊... 目的 探讨抗桥粒芯蛋白1、3(Dsg1、3)抗体及大疱性类天疱疮180、230(BP180、230)抗体联合检测在大疱性皮肤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组织病理结果、直接免疫荧光检测确诊的大疱性皮肤病患者88例为观察组,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76名为对照组。分析两组Dsg1、Dsg3、BP180、BP230抗体的阳性检出情况;分析观察组血清Dsg1、Dsg3、BP180、BP230抗体标本诊断类型占比及观察组不同年龄组大疱性皮肤病疾病类型阳性率占比;绘制ROC曲线分析Dsg1、Dsg3、BP180、BP230抗体单一及联合检测对大疱性皮肤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血清Dsg1、Dsg3、BP180、BP230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Dsg1、Dsg3、BP180、BP230抗体检测结果,诊断类型:BP、PV、PF、PF+BP、PV+BP阳性率分别为32.95%、20.45%、11.36%、7.95%、3.41%。其中BP阳性率占比最高,PV+BP阳性率占比最低,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BP阳性率高于≤60岁组,PV及PF阳性率低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g1、Dsg3、BP180、BP230抗体联合检测对大疱性皮肤病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1.02%、88.66%,AUC(95%CI)为0.821(0.745~0.911),均高于上述抗体单一检测(P<0.05)。结论 Dsg1、Dsg3、BP180、BP230抗体在大疱性皮肤病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且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大疱性皮肤病患者年龄和抗体类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联合检测Dsg1、Dsg3、BP180、BP230抗体有助于大疱性皮肤病进行更精细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粒芯蛋白1 桥粒芯蛋白3 大疱性类天疱疮180 大疱性类天疱疮230 抗体 大疱性皮肤病
下载PDF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临床研究
10
作者 王志梅 王耀明 +2 位作者 郑广才 罗学权 李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5-0078,共4页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研究组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 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研究组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更低(P<0.05);研究的肝外转移率、肝内复发率更低且生存率更高(P<0.05)。结论 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抗PD-1抗体及仑伐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抑制肿瘤增长,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减低复发率和不良作用发生率,提高生存几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灌注化疗 抗PD-1抗体 仑伐替尼 联合治疗 不可切除肝细胞肝癌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基于纳米抗体的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志强 黄雅涓 +3 位作者 张文 张奇 李培武 唐晓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4-182,共9页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B_(1),AFB_(1))纳米抗体的表达产量的影响因素,开发具有可再生性的AFB_(1)免疫亲和柱,构建免疫亲和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目的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B_(1),AFB_(1))纳米抗体的表达产量的影响因素,开发具有可再生性的AFB_(1)免疫亲和柱,构建免疫亲和处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玉米中AFB_(1)污染的分析方法。方法研究诱导温度、诱导时间和诱导剂浓度等对AFB_(1)纳米抗体表达量的影响,比对验证AFB_(1)纳米抗体可再生免疫亲和柱的耐受性和可再生使用次数。使用70%甲醇水溶液提取玉米样品中AFB_(1),提取液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富集后进行HPLC-MS/MS检测,最后进行方法学验证并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诱导AFB_(1)纳米抗体表达的最优条件分别为诱导温度16℃、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吡喃半乳糖苷浓度0.5 mmol/L、诱导时间14 h,在最优条件下产量可达7.8 mg/L。AFB_(1)纳米抗体具有良好灵敏度、亲和性、特异性和甲醇耐受性,制备的AFB_(1)免疫亲和柱具有极好的可再生性,重复使用150次以上,对AFB_(1)回收率仍可达80%以上。同时,建立的免疫亲和处理-HPLC-MS/MS,在0.1~10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14μg/L,定量限为0.047μg/L。在3个不同加标浓度下,回收率在92.0%~104.1%,变异系数小于3.9%。结论本研究开发的AFB_(1)纳米抗体免疫亲和柱表现出优秀的再生性和高特异性,节约了检测成本,建立的免疫亲和处理-HPLC-MS/MS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结果准确,适用于实际玉米样品中AFB_(1)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纳米抗体 可再生免疫亲和柱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玉米
原文传递
抗LGI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18)F-FDG PET/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桐 赵晓斌 +4 位作者 吕瑞娟 袁磊磊 陈谦 王群 艾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研究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1,LGI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头部^(18)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 目的研究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eucine-rich glioma-inactivated 1,LGI1)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AE)患者头部^(18)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特点,探讨PET/CT在抗LGI1-AE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LGI1-AE的43例患者[其中急性期24例(56%),慢性期19例(44%)]的资料,分析患者^(18)F-FDG PET/CT的影像及临床特征。结果^(18)F-FDG PET显像结果显示,40例(93%)LGI1-AE患者出现明显的代谢异常,而只有26例(60%)患者出现异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信号(P<0.05)。^(18)F-FDG PET代谢异常在治疗后是可逆的,大多数患者出院后^(18)F-FDG PET的代谢几乎均正常。LGI1-AE患者的高代谢区位于基底节区(basal ganglia,BG)和内侧颞叶(medial temporal lobe,MTL)。在33例(77%)患者中观察到BG区高代谢,72%的患者表现出MTL高代谢。共有22例患者(51%)表现出面臂肌张力障碍性癫痫发作(faciobrachial dystonic seizures,FBDS),其余患者表现出非FBDS症状(49%)。FBDS患者中有7例(7/21)检测到仅BG区高代谢,而非FBDS患者中只有2例患者(2/19)检测到BG区高代谢(33%vs 10%,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抗LGI1-AE患者的早期诊断阳性率高。FBDS患者多表现为仅BG区高代谢,这表明BG区可能参与FBDS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LGI1抗体 脑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牦牛HMGN1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应用
13
作者 李玉平 王立斌 +5 位作者 潘阳阳 王萌 张晖 张瑞 贾利毅 余四九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06-2115,共10页
为了克隆牦牛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基因并制备牦牛HMGN1多克隆抗体,探究HMGN1在牦牛生殖生理研究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得牦牛HMGN1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MGN1... 为了克隆牦牛高迁移率族核小体结合蛋白1(HMGN1)基因并制备牦牛HMGN1多克隆抗体,探究HMGN1在牦牛生殖生理研究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得牦牛HMGN1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HMGN1在牦牛子宫、卵巢、输卵管中的相对表达量。利用原核表达、亲和层析法纯化牦牛HMGN1重组蛋白,免疫10月龄新西兰大白兔,亲和层析法纯化所制备的牦牛HMGN1多克隆抗体;分别利用蛋白免疫印迹(WB)、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HMGN1在牦牛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和定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HMGN1蛋白在颗粒细胞中的表达。本试验成功克隆了牦牛HMGN1基因并制备了牦牛HMGN1多克隆抗体。WB结果显示,HMGN1蛋白在黄体期和卵泡期牦牛子宫的表达量高,妊娠期的表达量最低(P<0.05);卵巢组织中,妊娠期的表达量最高,卵泡期的表达量最低(P<0.05);输卵管中妊娠期的表达量最高,黄体期和卵泡期的表达量较低(P<0.05)。IHC结果显示,HMGN1主要分布在子宫内膜和子宫腺、卵泡膜和卵泡颗粒层、输卵管黏膜上皮等部位。IF结果显示,HMGN1主要表达在卵巢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综上,HMGN1在牦牛发情周期和妊娠过程中均参与调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HMGN1蛋白在调节牦牛生殖生理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HMGN1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基于纳米抗体-荧光素酶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文星 王凤华 +3 位作者 谭晓亮 晏石娟 张军 吴绍文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9-360,共12页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一种剧毒、致癌的食源性污染物,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为开发快速检测AFB1的生物发光酶联免疫分析(BLEIA)方法,系统测试了3种抗AFB1特异性纳米抗体(NB)与纳米荧光素酶(Nluc)融合蛋白(G8-Nluc、Nluc-NB26和Nl... 黄曲霉毒素B1(AFB1)是一种剧毒、致癌的食源性污染物,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为开发快速检测AFB1的生物发光酶联免疫分析(BLEIA)方法,系统测试了3种抗AFB1特异性纳米抗体(NB)与纳米荧光素酶(Nluc)融合蛋白(G8-Nluc、Nluc-NB26和Nluc-NB28)的可溶性表达、纯化情况及酶催化活性。基于3种融合蛋白分别建立BLEIA检测体系,选择Nluc-NB26用于谷物样品的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Nluc-NB26的可溶性表达量最高,稳定性更好,Nluc-NB28的可溶性表达量次之,而G8-Nluc基本不可溶。不同表面活性剂对G8-Nluc的促溶解性研究表明,添加N-月桂酰肌氨酸钠可显著提高其溶解度,纯化得到的3种融合蛋白均具有良好的酶活性及抗原结合活性。基于融合蛋白的BLEIA检测结果显示,Nluc-NB28-BLEIA、G8-Nluc-BLEIA和Nluc-NB26-BLEIA体系检测AFB1的IC_(50)值分别为4.213,1.697,2.169 ng/mL,表明G8-Nluc-BLEIA体系的灵敏度最高,Nluc-NB26-BLEIA与前者接近,Nluc-NB28-BLEIA最低。综合考虑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量、稳定性及检测性能,对Nluc-NB26-BLEIA开展实际样品的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检测谷物中AFB1的平均回收率在91.1%~104.1%之间,与商业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结果相似,而检测的时间和试剂成本明显降低。研究结果为开发快速、高灵敏的AFB1检测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纳米抗体 纳米荧光素酶 快速检测 生物发光酶联免疫分析
下载PDF
鸡pro-IL-1β表达、多克隆抗体制备与初步应用
15
作者 许萌萌 黄萌萌 +12 位作者 牛鑫鑫 王国栋 于航博 张玉龙 韩京哲 韩金泽 刘润杭 吴子文 于晓雪 王笑梅 高玉龙 李留安 祁小乐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96,共8页
为研究禽类疫病病原触发炎症的分子机制,试验克隆和分析鸡源白细胞介素-1β前体(Interleukin-1β precursors,pro-IL-1β)基因,原核表达和纯化pro-IL-1β蛋白,用纯化的pro-IL-1β蛋白免疫小鼠制备pro-IL-1β多克隆抗体,对该抗体进行ELIS... 为研究禽类疫病病原触发炎症的分子机制,试验克隆和分析鸡源白细胞介素-1β前体(Interleukin-1β precursors,pro-IL-1β)基因,原核表达和纯化pro-IL-1β蛋白,用纯化的pro-IL-1β蛋白免疫小鼠制备pro-IL-1β多克隆抗体,对该抗体进行ELISA效价检测和鉴定,并初步测试了该抗体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试验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重组蛋白pro-IL-1β成功表达,分子量约37 ku,能与His标签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获得了ELISA效价高于1∶32 000的鼠抗pro-IL-1β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检测到pro-IL-1β真核表达蛋白,也可通过Western blot试验检测到pro-IL-1β原核表达蛋白和真核表达蛋白,还可通过Western blot和IFA检测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诱发的巨噬细胞HD11内源性pro-IL-1β蛋白的表达。研究表明,试验成功制备鸡pro-IL-1β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禽病病原诱发炎症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IL-1β 克隆 表达 多克隆抗体 炎症
原文传递
A型塞内卡病毒VP1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16
作者 秦文珍 李挺 +11 位作者 赵欣 董苏洁 翟焕杰 叶晨倩 叶曼青 童武 郑浩 于海 单同领 童光志 兰道亮 孔宁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0,共6页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一种新兴的猪病原体,可引起母猪水泡样病变和仔猪急性死亡。本研究将SVA的VP1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I和pCold-TF,并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VP1-pCold-I、VP1-pCold-TF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 A型塞内卡病毒(SVA)是一种新兴的猪病原体,可引起母猪水泡样病变和仔猪急性死亡。本研究将SVA的VP1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Cold-I和pCold-TF,并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VP1-pCold-I、VP1-pCold-TF转化BL21(DE3)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显示:VP1-pCold-I表达的目的蛋白在沉淀(包涵体)中,VP1-pCold-TF表达的蛋白为可溶性蛋白。分别纯化上述表达的蛋白,并免疫BALB/c小鼠,经四次免疫后得到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Western blot效价和IFA效价,为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内卡病毒 VP1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西方蜜蜂AmAGO1蛋白的分子特性、时空表达谱及抗体制备
17
作者 叶亚萍 刘治滩 +7 位作者 李琪明 臧贺 冯佩林 王宁 王杰 黄枳腱 陈大福 郭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8,共11页
【目的】Argonaute(AGO)家族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家族,其在真核生物中主要参与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进而通过沉默基因表达参与诸多生物学过程。蜜蜂AGO蛋白的相关研究迄今仍然缺失。本... 【目的】Argonaute(AGO)家族是一类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家族,其在真核生物中主要参与形成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进而通过沉默基因表达参与诸多生物学过程。蜜蜂AGO蛋白的相关研究迄今仍然缺失。本研究拟通过预测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的AGO1(AmAGO1)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解析AmAGO1在西方蜜蜂中的时空表达谱,并制备AmAGO1的多克隆抗体,为深入开展AmAGO1的功能与机制研究提供参考和基础。【方法】PCR扩增西方蜜蜂AmAGO1的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AmAGO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特性;利用RT-qPCR检测AmAGO1在西方蜜蜂工蜂卵、3日龄幼虫、7日龄预蛹、8日龄预蛹、12日龄蛹以及1,2,6,12,15和18日龄成虫以及工蜂成虫触角、咽下腺、脑、表皮、中肠、脂肪体和毒腺中的表达量;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后诱导表达AmAGO1融合蛋白,并鉴定其表达形式;制备AmAGO1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分别检测抗体效价、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成功克隆到西方蜜蜂AmAGO1的CDS;AmAGO1含928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4624H7332N1316O1325S51,分子量约为104.2 kD,等电点为9.31,平均亲水系数为-0.2965,含86个磷酸化位点及典型的PAZ结构域和PIWI结构域,但不存在典型的信号肽;AGO1在智人Homo sapiens、斑马鱼Danio rerio、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家蚕Bombyx mori、西方蜜蜂、东方蜜蜂A.cerana和欧洲熊蜂Bombus terrestris中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西方蜜蜂和东方蜜蜂的AGO1聚为一支,同源性最高。AmAGO1在西方蜜蜂工蜂卵、幼虫、预蛹、蛹和成虫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3日龄幼虫和7日龄预蛹中AmAGO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卵中的表达量,而8日龄预蛹和12日龄蛹中AmAGO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中的表达量;AmAGO1在1,2,6,12,15和18日龄工蜂体内均有表达但表达量也存在差异,其中1日龄成虫体内AmAGO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成虫体内的表达量;AmAGO1在工蜂成虫触角、毒腺、脑、中肠、咽下腺、脂肪体和表皮中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存在差异,触角中AmAGO1的表达量与咽下腺中的相差无几,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毒腺、脑、中肠、脂肪体和表皮中AmAGO1的表达量;AmAGO1融合蛋白的表达形式为包涵体;制备的AmAGO1多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效价、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AmAGO1可能是亲水性胞内蛋白,含有典型的PAZ结构域和PIWI结构域;AmAGO1在西方蜜蜂工蜂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发挥潜在的重要功能;成功制备出高效价、高灵敏度和强特异性的AGO1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蜜蜂 AmAGO1 克隆 分子特性 时空表达谱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犬PD-1单克隆抗体的筛选与鉴定
18
作者 王卓 徐司雨 +8 位作者 夏兴霞 李志敏 毕振威 钱晶 莫菲 诸玉梅 王永山 孙树民 谭业平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5期10-16,共7页
为筛选犬程序性死亡受体1(cPD-1)单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并纯化复性的cPD-1胞外区蛋白为靶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经3轮轮筛选和克隆化,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c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F9... 为筛选犬程序性死亡受体1(cPD-1)单克隆抗体,以原核表达并纯化复性的cPD-1胞外区蛋白为靶抗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方法,经3轮轮筛选和克隆化,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抗cPD-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F9。间接ELISA检测显示1F9杂交瘤细胞株连续传代培养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效价达到1∶2048,亚型鉴定重链为IgG1,轻链为κ;以HEK293细胞表达cPD-1胞外区蛋白为检测抗原,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F9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结合cPD-1胞外区蛋白。本研究通过小鼠杂交瘤技术成功筛选到1株鼠源cPD-1单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单克隆抗体 肿瘤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Asia1型猪源中和抗体的筛选与抗原表位鉴定
19
作者 董开恒 黄书伦 +7 位作者 李凤娟 李坤 刘果 张强 包慧芳 李洪炫 卢曾军 张小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11-5221,共11页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免疫猪PBMCs中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通过巢式PCR扩增单个B细胞Ig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分别构建IgG抗体重链与轻链表达质粒,将其共转染CHO-S细胞进行抗体表达;通过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病毒中和试验(VNT)验证抗体反应性和中和活性,利用免疫印迹、中和抗体逃逸突变株筛选鉴定中和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类型和抗原表位关键氨基酸。结果显示:获得了5株反应性良好的Asia1型FMDV特异性抗体,其中PD3和PD7为中和抗体,两株中和抗体识别相同表位,关键氨基酸为VP2蛋白72位残基(D)。本研究首次获得Asia1型FMDV特异性猪源中和抗体,鉴定VP272D是中和表位的关键氨基酸,进一步丰富了Asia1型FMDV抗原位点信息,为FMDV Asia1型分子疫苗和新诊断检测技术研究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Asia1 猪源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下载PDF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1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0
作者 杨小曼 时洪艳 +8 位作者 张燎原 张鑫 张记宇 刘大凯 冯廷帅 曾苗苗 陈建飞 石达 冯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8-613,共6页
为建立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S1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重组真核分泌型表达质粒p CAGGS-S1-His并转染HEK293F悬浮细胞进行可溶性表达S1蛋白。转染重组质粒5 d后的细胞上清利用HisTrapTMExcel亲和层析... 为建立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ADS-CoV)S1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通过构建重组真核分泌型表达质粒p CAGGS-S1-His并转染HEK293F悬浮细胞进行可溶性表达S1蛋白。转染重组质粒5 d后的细胞上清利用HisTrapTMExcel亲和层析柱纯化,浓缩后的蛋白经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显示获得了分子量约为130 ku且大于理论大小的重组S1蛋白,表明该蛋白为分泌表达且具有良好的翻译后修饰。利用获得的重组S1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SADS-CoV S1蛋白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德尔塔冠状病毒(PDCoV)、猪轮状病毒(PoR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仅与SADS-CoV阳性血清反应,表明该方法特异性较强;该方法检测SADS-CoV阳性血清,当稀释至1:3 200时仍为阳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4份阳性血清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利用该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5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显示该间接ELISA检测到9份阳性样品,41份阴性样品;IFA检出5份阳性样品,45份阴性样品,二者的总符合率为92%。综上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能够特异、灵敏地检测SADS-CoV S1蛋白抗体,可以用于SADS-CoV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以及该病原的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水平监测,为SADS-CoV所致疫病的鉴别诊断和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 S1蛋白 间接ELISA方法 抗体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