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bricating Na/In/C Composite Anode with Natrophilic Na-In Alloy Enables Superior Na Ion Deposition in the EC/PC Electrolyte
1
作者 Hui Wang Yan Wu +7 位作者 Ye Wang Tingting Xu Dezhi Kong Yang Jiang Di Wu Yongbing Tang Xinjian Li Chun-Sing Lee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45-59,共15页
In conventional ethylene carbonate(EC)/propylene carbonate(PC)electrolyte,sodium metal reacts spontaneously and deleteriously with solvent molecules.This significantly limits the practical feasibility of high-voltage ... In conventional ethylene carbonate(EC)/propylene carbonate(PC)electrolyte,sodium metal reacts spontaneously and deleteriously with solvent molecules.This significantly limits the practical feasibility of high-voltage sodium metal batteries based on Na metal chemistry.Herein,we present a sodium metal alloy strategy via introducing NaIn and Na_(2)In phases in a Na/In/C composite,aiming at boosting Na ion deposition stability in the common EC/PC electrolyte.Symmetric cells with Na/In/C electrodes achieve an impressive long-term cycling capability at 1 mA cm^(-2)(>870 h)and 5 mA cm^(-2)(>560 h),respectively,with a capacity of 1 mAh cm^(-2).In situ optical microscopy clearly unravels a stable Na ion dynamic deposition process on the Na/In/C composite electrode surface,attributing to a dendrite-free and smooth morphology.Furthermore,theoretical simulations reveal intrinsic mechanism for the reversible Na ion deposition behavior with the composite Na/In/C electrode.Upon pairing with a highvoltage NaVPOF cathode,Na/In/C anode illustrates a better suitability in SMB s.This work promises an alternative alloying strategy for enhancing Na metal interfacial stability in the common EC/PC electrolyte for their futur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PC electrolyte Sodium metal batteries na/in/C electrode Dendrite-free and smooth morphology Theoretical simulations
下载PDF
Na盐修饰的Cu/SiO_(2)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研究
2
作者 马应圆 魏新煜 +1 位作者 高晶晶 苏暐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5,共6页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6种Na盐修饰的Cu/SiO_(2)催化剂,利用XRD、TEM和XPS对其晶相结构、粒径大小和Cu物种价态进行了分析,考察了Na盐促进剂种类和摩尔分数对Cu/SiO_(2)催化剂上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Na盐可以不同程度...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6种Na盐修饰的Cu/SiO_(2)催化剂,利用XRD、TEM和XPS对其晶相结构、粒径大小和Cu物种价态进行了分析,考察了Na盐促进剂种类和摩尔分数对Cu/SiO_(2)催化剂上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Na盐可以不同程度地还原Cu^(2+)物种,生成不同含量的Cu^(0)或Cu^(+)物种。6种Na盐都可以提高Cu/SiO_(2)的丙烯环氧化活性,而且Na_(2)CO_(3)最有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适量的Na_(2)CO_(3)可以促进Cu^(+)物种的形成,有利于丙烯环氧化反应的进行,但过量的Na_(2)CO_(3)会导致Cu~0物种的产生以及Cu物种的聚集,反而不利于环氧丙烷的生成。Cu^(+)物种摩尔分数越高,Cu/SiO_(2)的丙烯环氧化活性和环氧丙烷的形成速率也越大。小粒径的Cu^(+)物种具有最高的丙烯环氧化活性,是丙烯氧气环氧化反应的活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环氧化 Cu/SiO_(2) Cu^(+)物种 na_(2)CO_(3) na盐促进剂
原文传递
Manipulating Na occupation and constructing protective film of P2-Na_(0.67)Ni_(0.33)Mn_(0.67)O_(2) as long-term cycle stability cath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3
作者 Yiran Sun Pengfei Zhou +7 位作者 Siyu Liu Zhongjun Zhao Yihao Pan Xiangyan Shen Xiaozhong Wu Jinping Zhao Junying Weng Jin Zho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03-611,I0013,共10页
P2-Na_(0.67)Ni_(0.33)Mn_(0.67)O_(2)(NNMO)is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due to its high specific capacity and fast Na+diffusion rate.Nonetheless,the irreversible P2-O_(2)phase transformati... P2-Na_(0.67)Ni_(0.33)Mn_(0.67)O_(2)(NNMO)is promising cath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SIBs)due to its high specific capacity and fast Na+diffusion rate.Nonetheless,the irreversible P2-O_(2)phase transformation,Na+/vacancy ordering,and transition metal(TM)dissolution seriously damage its cycling stability and restrict its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Herein,Na occupation manipulation and interface stabilization ar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phase structure of NNMO by synergistic Zn/Ti co-doping and introducing lithium difluorophosp(LiPO_(2)F_(2))film-forming electrolyte additive.The Zn/Ti co-doping regulates the occupancy ratio of Nae/Nafat Na sites and disorganizes the Na+/vacancy ordering,resulting in a faster Na+diffusion kinetics and reversible P2-Z phase transition for P2-Na_(0.67)Ni_(0.28)Zn_(0.05)Mn_(0.62)Ti_(0.05)O_(2)(NNZMTO).Meanwhile,the LiPO_(2)F_(2)additive can form homogeneous and ultrathin cathode-electrolyte interphase(CEI)on NNZMTO surface,which can stabilize the NNZMTO-electrolyte interface to prevent TM dissolution,surface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and micro-crack generation.Combination studies of in situ and ex situ characterizations and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were used to elucidate the storage mechanism of NNZMTO with Li PO_(2)F_(2)additive.As a result,the NNZMTO displays outstanding capacity retention of 94.44%after 500 cycles at 1C with 0.3 wt%Li PO_(2)F_(2),excellent rate performance of 92.5 mA h g^(-1)at 8C with 0.1 wt%Li PO_(2)F_(2),and remarkable full cell capability.This work highlights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nipulating Na occupation and constructing protective film in the design of layered materials,which provides a promising direction for developing high-performance cathodes for S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cathode Zn/Ti co-doping na occupation Electrolyte additive Sodium-ion batteries
下载PDF
拟南芥35S∶NAS2载体构建和转基因株系的筛选
4
作者 王婷婷 曹树青 +3 位作者 吴席 贾亚峰 陈逸凡 樊婷婷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7-421,共5页
为了研究基因NAS2和BZIP44在拟南芥缺铁胁迫响应中的遗传关系,文章以野生型(wild type,WT)拟南芥为材料构建35S∶NAS2/WT转基因植株,以拟南芥突变体bzip44为材料构建35S∶NAS2/bzip44转基因植株;提取野生型拟南芥的RNA,以其反转成的cDN... 为了研究基因NAS2和BZIP44在拟南芥缺铁胁迫响应中的遗传关系,文章以野生型(wild type,WT)拟南芥为材料构建35S∶NAS2/WT转基因植株,以拟南芥突变体bzip44为材料构建35S∶NAS2/bzip44转基因植株;提取野生型拟南芥的RNA,以其反转成的cDNA作为模板克隆NAS2的CDS区域,将双酶切后的目的片段与同样双酶切的pART27质粒进行连接,得到的连接产物转入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中,通过菌落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和测序得到阳性单克隆,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感受态GV3101中,获得阳性单克隆菌落;用浸花法分别侵染野生型拟南芥和纯合的拟南芥bzip44突变体植株,通过筛选和鉴定得到纯合的35S∶NAS2/WT和35S∶NAS2/bzip44转基因植株。研究结果为基因NAS2和BZIP44在拟南芥缺铁胁迫响应中的遗传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naS2基因 BZIP44基因 载体 转基因植株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5
作者 王粲 张民秀 +6 位作者 谢芝勋 李孟 罗思思 李丹 阮志华 谢丽基 谢志勤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4期103-110,共8页
为通过昆虫细胞表达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蛋白,并鉴定其免疫活性,利用PCR技术扩增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基因,以pFastBacDual为转移载体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Dual-M1和pFastBacDual-NA;将阳性重组转移载体分别转化至DH10Ba... 为通过昆虫细胞表达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蛋白,并鉴定其免疫活性,利用PCR技术扩增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M1和NA基因,以pFastBacDual为转移载体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astBacDual-M1和pFastBacDual-NA;将阳性重组转移载体分别转化至DH10Bac感受态细胞,得到重组杆粒rBacmid-M1和rBacmid-NA;将重组杆粒分别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含M1和N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rBV-M1和rBV-NA;运用IFA和Western-blot鉴定M1和NA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以NA蛋白为包被抗原,运用间接ELISA方法鉴定NA蛋白的反应活性。结果显示,IFA鉴定均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blot检测M1和NA蛋白大小分别约为28和52 ku,ELISA检测NA蛋白对抗H9N2阳性血清有很高的反应值。结果表明,M1和NA蛋白可在昆虫细胞中特异性表达且具有反应原性。本试验为进一步研发H9N2亚型禽流感诊断技术和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M1蛋白 na蛋白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化学发光法检测EB病毒NA1-IgA抗体的性能比较
6
作者 黄哲 符俊超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558-560,共3页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在EB病毒核抗原1(EB-NA1)-IgA抗体检测中的各项性能。方法20例临床已确诊为鼻咽癌患者作为鼻咽癌组,20例非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取血清标本,同时采用ELISA和化学发光法对EB-NA1-IgA抗体... 目的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化学发光法在EB病毒核抗原1(EB-NA1)-IgA抗体检测中的各项性能。方法20例临床已确诊为鼻咽癌患者作为鼻咽癌组,20例非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取血清标本,同时采用ELISA和化学发光法对EB-NA1-IgA抗体进行检测,以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鼻咽癌的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鼻咽癌组两种方法检测血清EB-NA1-IgA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的血清EB-NA1-IgA抗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对照组的血清EB-NA1-IgA抗体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与化学发光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和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EB-NA1-IgA抗体对鼻咽癌均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EB病毒 na1-IgA抗体 鼻咽癌 诊断
下载PDF
Na对CuSO_(4)/TiO_(2)脱硝催化剂的活性影响研究
7
作者 葛钰申 于艳科 +2 位作者 要海龙 闫祯 周建国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Na是燃煤电厂等固定源烟气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引起商业钒基脱硝催化剂的失活。目前缺乏关于Na对CuSO_(4)/TiO_(2)脱硝催化剂的影响研究,阻碍了该催化剂的进一步应用。采用湿式浸渍法制备了负载Na的CuSO_(4)/TiO_(2)脱硝催化剂,以研究Na... Na是燃煤电厂等固定源烟气中常见的元素,可以引起商业钒基脱硝催化剂的失活。目前缺乏关于Na对CuSO_(4)/TiO_(2)脱硝催化剂的影响研究,阻碍了该催化剂的进一步应用。采用湿式浸渍法制备了负载Na的CuSO_(4)/TiO_(2)脱硝催化剂,以研究Na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使用N2吸附-脱附、XRD、XPS、NH_(3)-TPD和in situ DRIFT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Na会破坏催化剂表面的酸性位并引起吸附氧物种和比表面积的下降,导致CuSO_(4)/TiO_(2)脱硝催化剂的失活。Na含量为2.0%的催化剂其最高NO_(x)转化率由95.2%降至90.1%,并且温度窗口也明显变窄。此外,通过与商业钒基脱硝催化剂的比较,由于CuSO_(4)/TiO_(2)催化剂上具有丰富的酸性位特别是Br?nsted酸性位和吸附氧物种,CuSO_(4)/TiO_(2)脱硝催化剂对Na的抵抗能力显著高于商业钒基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O_(4)/TiO_(2)催化剂 na 失活 NH3-SCR反应 吸附
下载PDF
基于NAS架构的数字化档案云存储系统设计
8
作者 张红梅 《办公室业务》 2024年第4期58-60,共3页
文章设计了基于NAS架构的数字化档案云存储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层、逻辑控制层、网络传输层和存储管理层四个层次,涉及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等环节,旨在缩短数字化档案云存储系统的响应时间,实现数字化档案的高效化、安全... 文章设计了基于NAS架构的数字化档案云存储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层、逻辑控制层、网络传输层和存储管理层四个层次,涉及数据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等环节,旨在缩短数字化档案云存储系统的响应时间,实现数字化档案的高效化、安全化和稳定化存储,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和可靠的档案管理服务。为验证系统存储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处理大规模数据、强干扰运行等方面均有良好表现,具备良好的存储效率和运行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架构 数字化档案 云存储系统
下载PDF
家庭云NAS研究及推广策略
9
作者 王倩倩 黄元元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3期121-124,共4页
随着智能家居、高清视频以及全民泛资讯新媒体业务的发展,个人与家庭所需的存储容量急剧增长。传统的家庭存储面临价格昂贵、使用复杂、安全无保障以及访问速度慢等缺点,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利用庞大的千兆家庭宽带用户基础和云计算的技... 随着智能家居、高清视频以及全民泛资讯新媒体业务的发展,个人与家庭所需的存储容量急剧增长。传统的家庭存储面临价格昂贵、使用复杂、安全无保障以及访问速度慢等缺点,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利用庞大的千兆家庭宽带用户基础和云计算的技术优势,运营商具备切入家庭存储市场的便利条件。文章详细分析了家庭云存储的特点、场景及技术架构,针对用户痛点分析如何推广家庭云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网络附属存储(naS) 云存储
下载PDF
ZSM-5分子筛中Na对钴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毒害作用
10
作者 李金林 向容 +2 位作者 蔡君 刘成超 张煜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采用蒸气转晶法并通过改变H离子交换条件合成了不同Na含量的纳米ZSM-5分子筛,以此为载体负载钴纳米颗粒作为费-托合成催化剂.采用XRD、XPS、TEM等表征手段表征载体和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Na含量对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离... 采用蒸气转晶法并通过改变H离子交换条件合成了不同Na含量的纳米ZSM-5分子筛,以此为载体负载钴纳米颗粒作为费-托合成催化剂.采用XRD、XPS、TEM等表征手段表征载体和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中Na含量对费-托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离子交换条件制备了不同Na含量的ZSM-5分子筛,低Na含量时,催化剂具有较高活性和稳定性,C_(5)~C_(12)产物选择性达到52.6%;高Na含量时,在220℃、1.0 MPa的费-托合成反应条件下,Na转移到活性金属钴的表面,致使活性表面积碳,催化剂中毒,活性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钴基催化剂 ZSM-5 na含量
下载PDF
NA样本下随机设计情形部分线性模型的经验似然推断
11
作者 黄玉 晏振 《应用数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40-950,共11页
本文研究NA样本下随机设计情形部分线性模型的经验似然推断,将分块技术应用到经验似然方法中,证明部分线性模型的参数β的对数经验似然比统计量的渐近分布为卡方分布,由此构造了NA样本下β的经验似然置信区间.同时,在有限样本情况下给... 本文研究NA样本下随机设计情形部分线性模型的经验似然推断,将分块技术应用到经验似然方法中,证明部分线性模型的参数β的对数经验似然比统计量的渐近分布为卡方分布,由此构造了NA样本下β的经验似然置信区间.同时,在有限样本情况下给出运用分块技术的经验似然与不运用分块技术的经验似然的模拟对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线性模型 随机设计 分块经验似然 na样本 置信区间
下载PDF
共轭聚合物m-PPEASO_(3)Na荧光检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12
作者 孙礼林 李佳眉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折线型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聚(1-丙氧磺酸基-3,5-苯撑-乙炔撑-9,10-蒽撑),m-PPEASO_(3)Na,其主链骨架在水中及低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以螺旋形构象存在,因而在630 nm处表现出很弱的荧光发射。然而一旦水溶液中非离子表面活... 折线型水溶性荧光共轭聚合物聚(1-丙氧磺酸基-3,5-苯撑-乙炔撑-9,10-蒽撑),m-PPEASO_(3)Na,其主链骨架在水中及低浓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以螺旋形构象存在,因而在630 nm处表现出很弱的荧光发射。然而一旦水溶液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增大达到临界胶束浓度以上,荧光发射急剧增强同时有较大的蓝移,这直接指示了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测定一些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Brij-35、曲通、吐温临界胶束浓度的简便荧光分析方法。尤其是Brij-35,荧光发射峰蓝移最大达到85 nm,且在紫外灯下裸眼可见明亮的黄绿色荧光。m-PPEASO_(3)Na和表面活性剂胶束之间强烈的疏水相互作用导致聚合物主链螺旋形构象向伸展的无规线团构象转变,作为其结果,聚合物的荧光发射有极大的增强且发射峰蓝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PEASO_(3)na 荧光检测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下载PDF
全麻患者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中MAP、HR及血浆NA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孙玉兰 段秀娜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3年第16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全麻患者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中MAP、HR及血浆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用电刺激痛阈测试仪测定全麻术前痛阈及耐痛阈值,并在术中各时间点监测患者... 目的:探讨分析全麻患者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中MAP、HR及血浆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行全麻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用电刺激痛阈测试仪测定全麻术前痛阈及耐痛阈值,并在术中各时间点监测患者MAP、HR及血浆NA水平变化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术前疼痛敏感度与术中MAP、HR及血浆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插管后2min的MAP、H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插管前即刻(P<0.05),切皮后2min的MAP、HR、NA水平均明显高于切皮前即刻(P<0.05)。2)MAP、HR、NA与痛阈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耐痛阈有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全麻患者术前痛阈与术中MAP、HR、NA水平明显相关性,术前耐痛阈与术中MAP、HR、N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即术前耐痛阈越低,则术中应激反应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疼痛敏感度 MAP HR na
下载PDF
基于NAS的电力客户体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宏伟 于亮 +2 位作者 刘志欣 王峥 林璐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7期82-85,98,共5页
传统客户体验挖掘系统存在系统CPU占有率高、数据挖掘测量结果误差大、系统存储率低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NAS的电力客户体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软件框架的设计,根据软件的主要特点构建J2EE系统构架,建立系统模块对电力客... 传统客户体验挖掘系统存在系统CPU占有率高、数据挖掘测量结果误差大、系统存储率低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NAS的电力客户体验数据挖掘系统设计方法。完成系统软件框架的设计,根据软件的主要特点构建J2EE系统构架,建立系统模块对电力客户相关体验数据进行预处理,避免了数据紊乱和数据空缺,保证数据挖掘的真实性。通过对项目进行CPU占有率对比、数据挖掘测量值和实际值对比、系统存储率对比测试,验证了该方法对电力客户体验数据挖掘的准确度和实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S 电力客户 数据挖掘 数据预处理
下载PDF
HA和NA匹配度对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假病毒影响的研究
15
作者 李涵冰 李树东 +4 位作者 常小艳 杨学莲 侯喜林 王桂芹 余丽芸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65-671,共7页
为研究不同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 HPAIV)的HA和NA匹配度对流感假病毒组装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5株H5 HPAIV的HA和NA基因节段分别克隆于pCMV/R载体,构建3个HA和5个NA重组质粒,两两随机组合后将HA、NA质粒与pCMV/RΔ8.9质粒、p HR... 为研究不同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 HPAIV)的HA和NA匹配度对流感假病毒组装和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将5株H5 HPAIV的HA和NA基因节段分别克隆于pCMV/R载体,构建3个HA和5个NA重组质粒,两两随机组合后将HA、NA质粒与pCMV/RΔ8.9质粒、p HR-CMV-Luc质粒构成4质粒系统,利用磷酸钙法将4个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检测各细胞培养上清液血凝效价,结果显示:有3个上清液无血凝效价,其余12个上清液的血凝效价在100 HAU/m L~400 HAU/m L,表明获得12株具有血凝效价的流感假病毒。超速离心后获得浓缩假病毒,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假病毒HA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各假病毒均在75 ku、50 ku和25 ku有特异性条带。利用各假病毒分别感染MDCK.1细胞60 h后裂解细胞,采用荧光素酶试验检测假病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RLA),结果显示各假病毒RLA在5.0×10~1~4.5×10~5不等。上述结果首次表明不同H5 HPAIV的HA和NA相互匹配会对假病毒的血凝效价和相对荧光酶活性(RLA)造成影响。本研究为后续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制备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假病毒 HA na
下载PDF
NaCl胁迫对藏川杨幼苗光合作用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佟珂珂 徐慧 +3 位作者 李文博 李垚 蒋宇晴 邢震 《高原农业》 2023年第1期67-75,共9页
探究藏川杨幼苗对Na Cl胁迫的响应特征,为西藏盐渍化地区植被优化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二年生藏川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2%、0.4%、0.6%、0.8%和1.0%)Na Cl溶液进行浇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1 L,分别于2021年9... 探究藏川杨幼苗对Na Cl胁迫的响应特征,为西藏盐渍化地区植被优化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以二年生藏川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2%、0.4%、0.6%、0.8%和1.0%)Na Cl溶液进行浇灌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次1 L,分别于2021年9月24日、9月29日、10月4日、10月9日施加Na Cl溶液,分析藏川杨幼苗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及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0.2%、0.4%NaCl处理藏川杨株高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但随着Na Cl浓度的提高,时间延长,藏川杨幼苗株高、基径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盐含量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胞间CO_(2)浓度(C_(i))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在较高盐浓度处理下,藏川杨叶片光能利用率受到显著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步增加,且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大。通过植物生长指标发现,藏川杨幼苗对0.2%~0.4%浓度的Na Cl胁迫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通过光合速率等发现,低浓度盐胁迫下光合速率的降低是因为气孔限制因素,而高浓度盐胁迫下光合速率降低则是因为非气孔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川杨 na Cl胁迫 生长指标 光合指标 生理特性
下载PDF
14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HA和NA基因序列分析
17
作者 冯肖肖 赵灵燕 +1 位作者 刘霞 徐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共11页
为了解浙江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对2012—2021年分离到的14株H9N2亚型AIV分离株进行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14株分离株的HA和NA基因均属于Y280分支,H... 为了解浙江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分子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对2012—2021年分离到的14株H9N2亚型AIV分离株进行HA和NA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14株分离株的HA和NA基因均属于Y280分支,HA核苷酸同源性为91.5%~99.4%,NA核苷酸同源性为89.0%~98.7%,其与疫苗株CK/SS/94、CK/F/98、CK/6/96和CK/1/00的HA核苷酸同源性为86.0%~91.1%。14株分离株HA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组成均为RSSR↓GLF;受体结合位点主要表现为K141N、A142T、T155N、H183N和V190T突变,其中第226位和第228位全部为L和G,可与α-2,6唾液酸受体结合,具有感染人的特性;蛋白潜在糖基化位点均为6个,主要变异表现在第200~202位1个位点缺失和第295~297位1个位点增加;抗原相关位点主要表现为G82E、S137D、D145G、N159G、A160D、T192R和N193D突变,此外,有5株出现D160N突变。14株分离株NA蛋白存在6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其中1株发生N86H突变,缺失1个潜在糖基化位点;均出现第61~63位颈部氨基酸缺失。结果表明,浙江省H9N2亚型AIV流行毒株不断变异,与疫苗株存在抗原性差异,需加强病毒变异监控和新疫苗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HA基因 na基因 基因分析
下载PDF
含Na矿物的生成机制探究
18
作者 许天瑶 傅培舫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20,共9页
准东煤储量丰富,但其中高含量的Na制约了准东煤的大规模利用,前人针对准东煤中Na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针对较低温度情况及Na的迁移转化特性,对于高温下霞石等含Na矿物的生成机理和其Na保持率尚不明确。在管式炉700~1400℃研... 准东煤储量丰富,但其中高含量的Na制约了准东煤的大规模利用,前人针对准东煤中Na的处理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大多针对较低温度情况及Na的迁移转化特性,对于高温下霞石等含Na矿物的生成机理和其Na保持率尚不明确。在管式炉700~1400℃研究高岭土等硅铝矿物与Na反应生成含Na矿物的机制。结果表明:高岭土与Na的反应活性高于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混合添加剂,生成霞石的温度更低,但无法在高温下稳定存在,Na保持率最高可达81.54%;NaSiAl样在800~1400℃下均能将Na以霞石的形式固定在样品中,Na保持率最高可达69.73%;熵产率发生突跃的温度段反映了系统的结构变化,熵产率一阶导数为零的切点预示反应的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金属 na矿物 na保持率 添加剂
下载PDF
Na对高温还原区煤焦异相还原NO的影响
19
作者 武海龙 魏砾宏 +2 位作者 郑会龙 李强强 崔保崇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541-551,共11页
我国新疆准东煤田的高碱低阶煤储量丰富,高含碱量造成锅炉受热面结渣玷污等难题,低阶煤挥发分高导致运输难、储存成本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碱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热解制焦后在炉内高温还原区异相还原NO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炉内脱... 我国新疆准东煤田的高碱低阶煤储量丰富,高含碱量造成锅炉受热面结渣玷污等难题,低阶煤挥发分高导致运输难、储存成本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碱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热解制焦后在炉内高温还原区异相还原NO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炉内脱硝技术,是实现低阶煤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方法,高碱煤中矿物质Na显著影响煤焦异相还原NO反应,而现有研究针对高温条件下碱金属Na对煤焦微观结构的影响及煤焦异相还原NO过程的影响仍不清晰。选用新疆将军庙煤作为试验样本,采用酸洗脱灰后外源浸渍添加Na的预处理方式,利用XRD、BET分析Na对煤焦微观结构的影响,借助高温水平管式炉系统研究Na对煤焦异相还原NO反应过程的影响。其中煤焦包括脱灰煤焦和浸渍0.2%、0.6%、0.8%、1.0%、2.0%NaCl的煤焦6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由1000℃升至1300℃,脱灰煤焦的NO还原率由53.6%增至59.5%。1300℃,NO还原率随Na含量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其中0.6%NaCl煤焦的促进效果最强,NO还原率最高为64.4%,但浸渍量为2.0%NaCl的煤焦表现为抑制效果。反应温度由1000℃升至1300℃,0.6%NaCl煤焦的NO还原率由51.8%到64.4%。NaCl对DCSC3煤焦的催化作用与反应温度有关,温度较低时(1000~1100℃),0.6%NaCl煤焦的NO还原率略低于脱灰煤焦的NO还原率;在较高温度(1200~1300℃)时,0.6%NaCl煤焦的NO还原率显著高于脱灰煤焦的NO还原率。BET、XRD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升高,所有煤焦的孔结构均变化,晶体芳香度增加,比表面积减小;在同一反应温度下,随Na含量增加,晶体的芳香度及比表面积均先增加后减小。由此可见,温度不变时,NaCl的催化作用是引起煤焦活性变化的主因,使煤焦芳香度与反应活性之间关联性被破坏,煤焦孔隙结构和Na含量决定煤焦与NO的反应性;反应温度变化时,反应温度是影响煤焦活性的主要因素。动力学分析表明,Na不改变煤焦表面活性位点性质,而增加活性位点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 煤焦 NO 高温 异相还原 高碱煤
下载PDF
Na+调控乳清蛋白超滤效果研究
20
作者 王文琼 周吉阳 +4 位作者 李健驹 黄冬成 郭胜 徐粉林 顾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16-122,共7页
该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Na+,在不同超滤时间点调控乳清蛋白超滤过程,缓解膜污染,提高膜超滤效率。研究发现在超过滤0、4、8 min时分别加入10、15、10 mmol/L可以有效提高超滤在24 min时的膜通量,膜表面蛋白含量降低30%左右。离子强度高于2... 该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Na+,在不同超滤时间点调控乳清蛋白超滤过程,缓解膜污染,提高膜超滤效率。研究发现在超过滤0、4、8 min时分别加入10、15、10 mmol/L可以有效提高超滤在24 min时的膜通量,膜表面蛋白含量降低30%左右。离子强度高于20 mmol/L时导致蛋白结构收缩和聚集,膜孔堵塞,通量降低。在超滤0 min时,加入10 mmol/L的Na+,超滤24 min时,β-折叠含量降低65%。红外光谱显示膜表面蛋白的C O伸缩振动增强,酸性氨基酸暴露;拉曼光谱显示与芳香族和脂肪族氨基酸有关的C—H振动在波数2930~2933 cm-1处显著降低,说明膜表面蛋白的亲水性增加。因此,Na+调控的时间点和浓度对膜超滤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na+调控 超滤效果 结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