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0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 of nano precursors of La-Mg hydrogen storage alloy synthesized by sol-gel technology at different pH values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Dahui XIA Jihong ZHANG Sha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466-469,共4页
Sol-gel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synthesize nanosized precursors of La-Mg hydrogen storage alloy at different pH values (0.5, 1.5, 8.0 and 9.0) of reaction solution.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microstructure of the n... Sol-gel technology was employed to synthesize nanosized precursors of La-Mg hydrogen storage alloy at different pH values (0.5, 1.5, 8.0 and 9.0) of reaction solution.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n microstructure of the nano precursors of La-Mg hydrogen storage alloy was studied by infrared radiation (IR), thermo-gravimetric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TG/DTA), X-ray diffraction analyzer (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I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helating agent, citric acid, is not fully ionized, and carboxyl groups are not entirely used to complex metal ions in acidic solutions. The efficiency of complexing metal ions is enhanced in basic solutions. TG/D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bustion may take place with low rate of the flame propagation that causes the longer combustion time when pH<1.5. On the contrary, the dry gel synthesized in basic solution combusts at low ignition temperature and combustion reaction is violent; it is easy to form fine particles. XRD and TEM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cursor powders are mainly two-phase mixture of La 2 O 3 and MgO. The morphology of the particles is almost flake with the size of ~30 nm when pH is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value MICROSTRUCTURE nano precursors sol-gel technology
下载PDF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Geosciences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Nanometer-Sized Gold Adsorption on Minerals and Rocks 被引量:3
2
作者 章振根 朱笑青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7年第2期133-138,共6页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mineralogy, ore deposits, cosmo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dsorption of nanometersized gold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on a vari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Nano-sca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in mineralogy, ore deposits, cosmo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dsorption of nanometersized gold was experimentally studied on a variety of minerals and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地球科学 地球化学 纳米金 吸收 矿物 岩石
下载PDF
Periodontal Diseases and Recently Applied Nano-Technology: A Review Article
3
作者 Mohammad Ayoub Rigi Iadiz Masoud Bamedi Sirous Risbaf Fakour 《Health》 2017年第2期345-351,共7页
Nowadays, nano-technology is a promising option for scientists to enhance dental conditions and provide new techniques to offer a more reliable and comfortable therapeutic pickups. In this regard, there are different ... Nowadays, nano-technology is a promising option for scientists to enhance dental conditions and provide new techniques to offer a more reliable and comfortable therapeutic pickups. In this regard, there are different methods to manufacture novel nano-structured dental materials, and also modern drug delivery techniques. In this review article, all our efforts are based on the recently nano-dental approaches closely linked to treat or prevent some common dental diseases including tooth erosion, tooth sensitivity, periodontal disease, oral cancer, and so on. All the data and articles putted in this survey are gathered from Google Scholar, PubMed, and some dental datab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TAL DISEASES nano-technology nano PARTICLES DRUG Delivery DENTAL IMPLANT
下载PDF
Research on 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y of Micro-/Nano-Stereo Rapid Prototyping of PCVD
4
作者 Sandy TO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80-,共1页
At present, the most common micro/nano-scale fabri ca tion processes include the plane silicon process based on IC technology, stereo silicon process, LIGA, quasi-LIGA based on near ultra violet deep lithography, MEMS... At present, the most common micro/nano-scale fabri ca tion processes include the plane silicon process based on IC technology, stereo silicon process, LIGA, quasi-LIGA based on near ultra violet deep lithography, MEMS, energy beam etching and micro/nano-machining, etc. A common problem for t hese processes is the difficulty to fabricate arbitrary form for 3-dimensional micro/nano-parts, devices or mechanisms. To develop advanced MEMS manufacturin g technology, and to achieve fabrication of true 3-dimensional parts, devices or mechanism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anofabrication technology for rapid proto typing of 3-dimensional parts, using plasm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CVD). This process can be describes as follows: A laser beam is produced by a low power, quasi molecule laser. It enters the vac uum chamber through a window, and is focused on with the substrate surface. A ga s in the chamber is ionized by the laser beam to produce PCVD on the substrate s urface, and forms a particle of the size of Ф100 nm (its thickness is about 100 nm). When the laser beam moves along X-axis, many particles form a line. Then the laser beam moves one step in Y-axis to form a new line. A plane is complete d by many lines. Then the substrate moves in Z-axis to form new plane. Eventu ally, many planes form a 3-dimensional component. Using available CAD/CAM softw are with this process, rapid prototyping of complex components can be achieved. A nanometer precision linear motor, such as that described in Chinese national p atent (patent No. ZL 98 2 16753.9), can be used to obtain the nanometer precisio n movements in the process. The process does not require mask, can be used for v arious rapid prototyping materials, to obtain high fabrication precision (its sc ale precision is 15 nm), and larger ratio of height to width of micro/nano-stru cture. It can find widespread applications in the fabrication of micro-mechani sm, trimming IC, and fabricating minilens, e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nanofabrication rapid prototyping advan 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icro/nano-technology
下载PDF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Nanotechnology Based Tag Antennas
5
作者 Ashraf Shamseldin Yahia Nashwa Mohamed Shaalan Mostafa Abdel Fatah El-Aasser Mohamed HusseinAbdel Razik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版)》 2011年第1期94-102,共9页
关键词 微带天线 纳米技术 仿真 建模 高导电材料 标签 墨水技术 电压驻波比
下载PDF
Design a Collector with More Reliability against Defects during Manufacturing in Nanometer Technology, QCA
6
作者 Milad Sang Sefidi Dariush Abedi Mehdi Moradian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3年第6期304-312,共9页
Nowadays Quantum Cellular Automata (QCA) as the leading technology in design of microelectronic systems has been raised. With respect to high velocity and density in low power and also simple concepts, this technology... Nowadays Quantum Cellular Automata (QCA) as the leading technology in design of microelectronic systems has been raised. With respect to high velocity and density in low power and also simple concepts, this technology is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CMOS technology. In collector design, the primary component of each processor is very important. Due to the small elements in this technology, failure rate in manufacturing process technology is very high. In the other hand,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intersection point of two wires is one of the critical points in QCA circuits. This means that defects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around these points can cause malfunction in the circuit performance. In this paper, a collector in cross sections of wire in his new method used higher reliability against defects during manufacturing has been developed. QCA Designer software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case stud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OR QUANTUM DOT Cells Fault Tolerance QUANTUM Cellular AUTOMATA nano-SCALE technologies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加工技术及耐磨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云 黄建超 +3 位作者 肖贵坚 刘帅 林瓯川 刘振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6,共25页
当前制备的超疏水表面耐磨性能普遍较差,因而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是实现功能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基于超疏水表面作用机制,对超疏水表面织构进行了归纳,旨在通过优化表面织构来解决微... 当前制备的超疏水表面耐磨性能普遍较差,因而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表明微纳结构和低表面能是实现功能表面超疏水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基于超疏水表面作用机制,对超疏水表面织构进行了归纳,旨在通过优化表面织构来解决微纳结构易磨损难题;然后对超疏水表面加工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从成本和效率两个方面分析了降低表面能的措施,为拓展超疏水表面加工体系提供思路;进而详细总结了超疏水表面耐磨性的分析手段,并阐述了提高超疏水表面耐磨性的方法;最后,展望了耐磨性超疏水表面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期推动超疏水表面在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加工技术 耐磨性 微纳结构 低表面能
下载PDF
微纳化封装芳香载体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红霞 徐磊 +1 位作者 杨楠楠 巩继贤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3-38,共6页
芳香纺织品是备受关注的功能纺织品。芳香气味具有舒缓压力、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等功效。但是芳香物质存在易挥发的问题,提高香味的长效释放和耐水洗性一直是芳香纺织品制备有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以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结... 芳香纺织品是备受关注的功能纺织品。芳香气味具有舒缓压力、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等功效。但是芳香物质存在易挥发的问题,提高香味的长效释放和耐水洗性一直是芳香纺织品制备有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以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结构调控处理,构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探索芳香物质微纳化封装;将微纳化封装的芳香载体材料通过原位固定法负载到织物上,并对织物的芳香释放性能和耐久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由微纳化封装的有机-无机复合芳香载体制备的芳香纤维结构体具有适宜的香气和长效释放的效果,由此形成的织物加香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芳香整理,在芳香功能纺织品的制备应用中拥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SiO_(2) 纳米粉体 芳香纤维结构体 加香技术 留香性能
原文传递
红外荧光显像技术联合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王云生 王兴越 +2 位作者 薛金才 田尤新 刘勤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红外荧光显像技术联合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 目的探讨红外荧光显像技术联合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和/或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对照组常规应用纳米炭识别甲状旁腺完成手术,观察组应用红外荧光显像技术联合纳米炭识别甲状旁腺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1 d,观察组的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可辅助识别甲状旁腺,联合纳米炭负显影可弥补纳米炭不能使甲状旁腺与脂肪、胸腺等未黑染组织相区别的不足,从而有效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荧光显像技术 纳米炭 甲状腺癌根治术 甲状旁腺
下载PDF
siRNA纳米递送系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鑫 梁霄 +3 位作者 文武龙 张炜烨 杨婧 王锐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4年第5期392-396,419,共6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长期服用抗风湿药物也带来诸多副作用。RNA干扰技术是指通过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双链RNA在体内诱导靶基因m RNA产生特异性降解,进而引起不同水平的基因沉默,具有...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有很好的治疗方法,长期服用抗风湿药物也带来诸多副作用。RNA干扰技术是指通过外源性或内源性的双链RNA在体内诱导靶基因m RNA产生特异性降解,进而引起不同水平的基因沉默,具有高效、高特异性、低毒等优点,在生物医药领域有着巨大潜力。小干扰RNA(si RNA)作为RNA干扰技术的重要效应分子,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siRNA递送系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展,阐明了基于siRNA纳米给药系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siRNA递送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RNA干扰技术 小干扰RNA 纳米递送
下载PDF
膜阻垢剂及其阻垢机理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子钰 何国锋 +6 位作者 王杰 李平 王义明 王勤 李莉 魏星光 郭旭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共11页
由于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发展迅速。膜阻垢剂因能减缓膜组件的结垢、提高水净化效率,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常见的膜阻垢剂有磷酸盐类、阴离子聚合物类、阳离子聚合物类以及绿色阻垢剂等,一般认为它们可以... 由于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发展迅速。膜阻垢剂因能减缓膜组件的结垢、提高水净化效率,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常见的膜阻垢剂有磷酸盐类、阴离子聚合物类、阳离子聚合物类以及绿色阻垢剂等,一般认为它们可以通过螯合、分散、晶格畸变等作用或阈值效应阻碍或缓解垢的形成。树枝状聚合物膜阻垢剂具有优异的阻垢性能,与其结构相似的球形聚电解质刷作为一种刷状聚合物膜阻垢剂也在膜处理领域中崭露头角。深入研究新型膜阻垢剂的阻垢机理可为设计开发针对性强、经济环保的高效阻垢产品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渗透膜处理技术 膜阻垢剂 膜阻垢机理 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 水处理
下载PDF
基于纳米压痕和FE-SEM技术探究页岩页理结构对其微——宏观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解馨慧 邓虎成 +4 位作者 胡蓝霄 何建华 李瑞雪 毛金盺 李柏洋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9-322,共4页
页岩颗粒具有多变的几何形状与复杂的排列组合方式,在宏、细及微观尺度上分别体现为层理、层偶及颗粒的定向排列结构。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的扫描电镜图像确立了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数、颗粒与孔隙定向分形... 页岩颗粒具有多变的几何形状与复杂的排列组合方式,在宏、细及微观尺度上分别体现为层理、层偶及颗粒的定向排列结构。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大量的扫描电镜图像确立了颗粒粒度分布分形维数、颗粒与孔隙定向分形维数等刻画页岩颗粒定向排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FE-SEM技术 页岩页理结构 力学性质
下载PDF
微流控技术制备多维纳米氧化锌及其应用进展
13
作者 于佳 杨茜 章亚东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重点介绍了在微反应器中不同的反应条件对纳米ZnO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回顾了集成纳米ZnO的微流控器件在生物传感、催化降解和生物分离领域的具体应用,并简述了微反应器在ZnO量产方面的应用。分析表明,微流控技术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化的... 重点介绍了在微反应器中不同的反应条件对纳米ZnO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回顾了集成纳米ZnO的微流控器件在生物传感、催化降解和生物分离领域的具体应用,并简述了微反应器在ZnO量产方面的应用。分析表明,微流控技术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化的ZnO纳米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三维纳米ZnO的合成丰富了纳米材料的多样性。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内,对于放大生产所面临的产品变质和成本高等问题还有待研究者们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技术 纳米ZNO 合成 应用 放大
原文传递
共混工艺对PA6/EPDM/nano-CaCO_3三元复合材料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晓东 徐科杰 +1 位作者 王旭 许向彬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3,共3页
研究两种共混工艺对PA6/EPDM/nano-CaCO3三元复合材料形态与性能的影响。即一步法:PA6、EPDM和nano-CaCO3直接熔融挤出共混;二步法:EPDM和nano-CaCO3先混炼制得母料,母料再与PA6熔融挤出共混。研究发现:二步法工艺会使nano-CaCO3选择性... 研究两种共混工艺对PA6/EPDM/nano-CaCO3三元复合材料形态与性能的影响。即一步法:PA6、EPDM和nano-CaCO3直接熔融挤出共混;二步法:EPDM和nano-CaCO3先混炼制得母料,母料再与PA6熔融挤出共混。研究发现:二步法工艺会使nano-CaCO3选择性分布在EPDM相中形成"沙袋结构"。"沙袋结构"粒子具有独特的"微纤化"断裂耗能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复合材料的韧性与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纳米碳酸钙 增韧 共混工艺 沙袋结构
原文传递
Spindt阴极研究进展和面临的问题
15
作者 韩攀阳 姜琪 +2 位作者 冯进军 李兴辉 蔡军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68-778,共11页
基于先进的微纳加工技术制备的Spindt阴极相比于热阴极具有可以瞬时启动、工作电压低、可在常温下工作等优势。尽管Spindt阴极性能优越,但很难实现真正的实用化,归根结底在于Spindt阴极的低可靠性。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从结... 基于先进的微纳加工技术制备的Spindt阴极相比于热阴极具有可以瞬时启动、工作电压低、可在常温下工作等优势。尽管Spindt阴极性能优越,但很难实现真正的实用化,归根结底在于Spindt阴极的低可靠性。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从结构、材料以及工艺技术方面提高Spindt阴极的场发射特性以及耐用性,除了不断提高Spindt阴极的性能以满足高功率和高频率真空电子器件的需求,也在寻找和探索其它小电流、低能量、高可靠性的应用新领域,以更好地发挥Spindt阴极的优势。文章对Spindt阴极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dt 阴极 微纳加工技术 真空电子器件
原文传递
纳米粉碎对3种食用菌风味特征及减盐增鲜效果的影响
16
作者 班鑫荣 杨焱 +4 位作者 李文 吴迪 张忠 陈万超 李景军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39,共11页
目的:优化食用菌的加工工艺,评估其作为风味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使用离子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的非挥发性滋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等鲜浓度值来评估样品的鲜味;运用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来检测样本中的挥发性... 目的:优化食用菌的加工工艺,评估其作为风味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潜力。方法:使用离子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的非挥发性滋味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通过等鲜浓度值来评估样品的鲜味;运用GC-MS、电子鼻和电子舌来检测样本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观察纳米粉碎前后的微观结构,并进行增鲜减盐试验。结果:纳米粉碎后,大球盖菇和双孢蘑菇的鲜味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和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而纳米粉碎对草菇的风味成分影响较小;电子舌结果表明,经纳米粉碎的样品在鲜味和咸味方面均有明显提升,加入0.5%纳米粉碎双孢蘑菇后能够增加0.28%的盐浓度,同时其鲜味值提高了145%。结论:纳米粉碎技术能够提高食品的口感,在食品制造业中可以将纳米粉碎后的食用菌粉作为替代盐和风味增强剂的有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双孢蘑菇 草菇 纳米粉碎技术 风味 增鲜减盐
下载PDF
基于光丝的激光精密加工技术(特邀)
17
作者 何宏智 柴兆麟 +1 位作者 张楠 刘伟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共11页
光丝的高强度和大长宽比特性,使基于光丝的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消费电子、芯片制造、通讯和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光丝在高深宽比微结构、大幅面曲面微结构、生物材料加工及焊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论... 光丝的高强度和大长宽比特性,使基于光丝的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消费电子、芯片制造、通讯和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光丝在高深宽比微结构、大幅面曲面微结构、生物材料加工及焊接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综述。论述了光丝激光加工的原理,列举了光丝激光加工技术的典型应用,并探讨了光丝激光加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和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跨介质光丝产生与调控以及激发态材料对光丝特性的影响等。与传统激光加工技术相比,光丝激光精密加工技术在保持微米/纳米加工精度的同时,无需精确调焦,即可实现微纳结构的高效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飞秒激光成丝 非线性相互作用 激光制造 微纳制造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视觉识别导盲机器人设计
18
作者 刘梦禹 田志宏 朱涛 《自动化仪表》 CAS 202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针对现阶段导盲产品功能单一、不易携带等问题,对导盲机器人领域进行了研究。采用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移动式导盲机器人。在传统避障功能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添加了定位与图像识别功能。机器人以STM32为主控制器,采用... 针对现阶段导盲产品功能单一、不易携带等问题,对导盲机器人领域进行了研究。采用传感器与视觉识别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化移动式导盲机器人。在传统避障功能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添加了定位与图像识别功能。机器人以STM32为主控制器,采用伺服系统运动设计,在前进途中获取超声波传感器反馈的障碍物信息以实现避障。同时,可通过串口与全球定位系统(GPS)通信获取经纬度信息。搭载的Jetson Nano采用你只看一次(YOLO) v3算法对摄像头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识别,达到GPS定位精度为2.5 m、摄像头平均检测准确率为88.33%的性能指标。以木箱避障与计算机端图像检测为试验案例,验证设计软硬件方案的可行性。该设计能够提高盲人出行的安全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技术 导盲机器人 STM32 Jetson nano 避障 视觉识别
下载PDF
连翘多糖纳米硒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和降血糖能力
19
作者 姚琳琳 任蕊蕊 +2 位作者 李菁岚 孙建瑞 王大红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16-2222,2309,共8页
利用水提醇沉法从连翘中提取了连翘多糖(FP),经硝酸-亚硒酸钠法制备了连翘多糖纳米硒(FP-SeNPs),采用UV-Vis、FTIR、XRD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2,2-联氮-双(3-乙... 利用水提醇沉法从连翘中提取了连翘多糖(FP),经硝酸-亚硒酸钠法制备了连翘多糖纳米硒(FP-SeNPs),采用UV-Vis、FTIR、XRD和SEM对其进行了表征。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ABTS^(+))清除实验考察了FP-SeNPs的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实验考察了FP-SeNPs的体外降血糖能力。结果表明,FP-SeNPs中硒含量为908 mg/kg,其形成了颗粒状分布的表面结构,改变了多糖的表面形态,但未破坏多糖的基本结构。FP-SeNPs的UV-Vis吸收光谱在270 nm处出现新峰,其XRD谱图在2θ=20°~30°内出现一个弥散峰,表明FP和SeNPs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形成了FP-SeNPs复合物。FP-SeNPs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能力和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能力均呈浓度依赖性,质量浓度为1.6 g/L的FP-SeNPs溶液对·DPPH、·O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91.98%、56.81%和87.44%,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抑制率分别为55.61%和72.73%,显著高于FP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酶活性抑制能力(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多糖 纳米硒 表征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原文传递
超细/纳米晶WC基硬质合金制备技术研究发展现状
20
作者 袁媛 韩勇 +2 位作者 唐思思 周飞扬 刘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25-2939,共15页
超细/纳米晶WC基硬质合金具有超高强度、硬度和韧性等优点,在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然而,超细/纳米级WC粉末粒度小、活性大,控制超细/纳米级WC粉末在烧结过程中的快速长大粗化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获得超细... 超细/纳米晶WC基硬质合金具有超高强度、硬度和韧性等优点,在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然而,超细/纳米级WC粉末粒度小、活性大,控制超细/纳米级WC粉末在烧结过程中的快速长大粗化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获得超细/纳米晶WC基硬质合金,从原料粉末制备、新型烧结技术开发、晶粒长大抑制剂添加和新型硬质合金设计等方面综述最新的研究进展,分析优化的制粉和烧结工艺获得的WC粉末的粒度以及烧结后合金的力学性能,并对比各种晶粒生长抑制剂对WC基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比较新型的烧结方法,如低压热等静压烧结(Sinter-HIP)、放电等离子体烧结(SPS)和微波烧结(MS)对WC基硬质合金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阐述典型的新型纳米级硬质合金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包括无黏结剂硬质合金和高熵黏结相的硬质合金,并展望超细/纳米晶WC基硬质合金的发展前景和研究重点,以期为现代超细/纳米晶硬质合金材料及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纳米晶 WC基硬质合金 抑制剂 新型烧结技术 新型硬质合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