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音管乐器考略
1
作者 王青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泉州南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南音洞管、品管、嗳仔指、笙管相较于其他传统乐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对南音不同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定型有着深刻的影响。运用文物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南音管乐器进行整体性...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泉州南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南音洞管、品管、嗳仔指、笙管相较于其他传统乐种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对南音不同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定型有着深刻的影响。运用文物与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南音管乐器进行整体性考察研究,是深入揭示南音历史变迁、艺术特征、表演技艺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 南音乐器 音乐文物 音乐考古
下载PDF
“女性弦友”视角下泉州南音民间社团发展转型的田野调查与研究——以惠安县惠女南音乐社为例
2
作者 胡水静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作为南音活动的重要空间和传承发展的活态载体,泉州南音民间社团是泉州南音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发展与转型的社会基础。本文以“女性弦友”为研究视角,以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惠安县惠女南音乐社为研究个案,结合“静态”的... 作为南音活动的重要空间和传承发展的活态载体,泉州南音民间社团是泉州南音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挖掘、传承、发展与转型的社会基础。本文以“女性弦友”为研究视角,以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惠安县惠女南音乐社为研究个案,结合“静态”的史料搜寻与“活态”的田野调查,深入探讨泉州南音民间社团的运作现状及发展与转型等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弦友 南音民间社团 惠安县惠女南音乐社
下载PDF
关于南音《梅花操》钢琴改编曲的思考
3
作者 陈黎丽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杨双智采用南音的指骨谱及参照洞箫、二弦的润腔,将南音传统器乐作品《梅花操》改编成《第一钢琴组曲“梅花”》。其乐谱与南音《梅花操》高度形似,但因演奏乐器、发声媒介的不同,致使润腔、钢琴指骨谱音区发生变化,以及支声复调与主调... 杨双智采用南音的指骨谱及参照洞箫、二弦的润腔,将南音传统器乐作品《梅花操》改编成《第一钢琴组曲“梅花”》。其乐谱与南音《梅花操》高度形似,但因演奏乐器、发声媒介的不同,致使润腔、钢琴指骨谱音区发生变化,以及支声复调与主调织体转变等,钢琴曲与南音又呈现神韵迥异。尽管如此,以传统音乐为素材的钢琴改编曲对推动中国钢琴音乐多元化发展和促进大众了解中国传统音乐都是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 《梅花操》 钢琴改编 润腔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泉州高校传承发展南音研究
4
作者 陈晓燕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南音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针对泉州高校推广南音的现实困境,提出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承南音渠道,从开发高校网络学习资源中心、打造高校微文化平台、制作微电影、建设数字博物馆、融入VR... 南音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针对泉州高校推广南音的现实困境,提出要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承南音渠道,从开发高校网络学习资源中心、打造高校微文化平台、制作微电影、建设数字博物馆、融入VR技术、网络直播、APP开发等方面,助推南音在泉州高校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文化传承 泉州高校 高校学生 南音传承 思想境界 道德修养
下载PDF
从“海上丝绸之路”看福建南音乐器的融合与传播 被引量:1
5
作者 许国红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20,共13页
福建南音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如南音琵琶、洞箫、二弦、三弦,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的传统乐器文化产生了关联。这种关联性体现在乐器的源流、形制、音律、演奏技法、应用等方面,也集中体现了集中原文化、闽越土... 福建南音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如南音琵琶、洞箫、二弦、三弦,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的传统乐器文化产生了关联。这种关联性体现在乐器的源流、形制、音律、演奏技法、应用等方面,也集中体现了集中原文化、闽越土著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的福建南音高势能文化属性,即兼收并蓄融合、外向性拓展传播及镌刻在骨子里的文化认同和自觉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南音 “海上丝绸之路” 南音乐器 文化属性
下载PDF
泉州南音二弦“做韵”之“引”与“塞”
6
作者 梁继林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60,共8页
南音在记谱、乐器、表演等方面,至今保留许多唐宋遗响。二弦是南音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引”与“塞”是其传统又独具特色的“做韵”方法。详细讨论二弦“引”“塞”的“做韵”方法及其运用,以期对二弦演奏的保护、传承和深入研究有所脾益。
关键词 南音 二弦 “做韵” “引” “塞”
下载PDF
南音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梓涵 黄阵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期141-144,169,共5页
南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广博的内涵体系,同时也存在着听赏难、学习难等问题,还遭受着流行音乐与新兴社会文化的冲击,种种因素造成了南音不容乐观的传承境况。该文基于福建高校,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分析南音在高校中传承、发扬... 南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广博的内涵体系,同时也存在着听赏难、学习难等问题,还遭受着流行音乐与新兴社会文化的冲击,种种因素造成了南音不容乐观的传承境况。该文基于福建高校,面向不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分析南音在高校中传承、发扬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发掘南音的文学性特质与当代思想教育价值,从而提出南音在高校中的传承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音 高校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南音声景的感知评价与心理恢复性效应
8
作者 陈岩君 欧达毅 +2 位作者 廉英奇 杜春雨 徐涵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702-706,共5页
为了传承与保护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音,探究南音声景的感知评价和心理恢复性效应,以南音器乐曲《梅花操》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语义差异评价问卷和声景感知恢复量表(PRSS)探究南音声景的感知评价和心理恢复性效应,... 为了传承与保护入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音,探究南音声景的感知评价和心理恢复性效应,以南音器乐曲《梅花操》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环境下,使用语义差异评价问卷和声景感知恢复量表(PRSS)探究南音声景的感知评价和心理恢复性效应,并借助一段南音介绍视频考虑自上而下加工对声景感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声景感知评价中舒适性的评分均值为2.00,说明南音舒适性较好;PRSS的评分均值为4.73,说明南音具有一定的恢复作用;观看介绍视频会让被试对南音需要传承与保护更加认同;南音是一种具有恢复性的声景,自上而下加工对声景感知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 声景感知 南音 恢复性 自上而下加工
下载PDF
南音三“和”的美学理念与实践逻辑探析
9
作者 崔旭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70-76,共7页
“和”是中国传统音乐一个重要的美学理念。在南音这一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中,“和”的理念体现得十分突出。以发生学和遗传学原理为依据,通过对泉州东石南音社团的走访调查,认为“和”之理念在音乐行为中的实现和传承,是由三要素有机协... “和”是中国传统音乐一个重要的美学理念。在南音这一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中,“和”的理念体现得十分突出。以发生学和遗传学原理为依据,通过对泉州东石南音社团的走访调查,认为“和”之理念在音乐行为中的实现和传承,是由三要素有机协调而实现的:乐为本体、礼为规制、社为践行。对南音“和”之美学理念的探赜,不仅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解读拓宽新思路,亦可为其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 “和” 音乐美学 乐社实践
下载PDF
论南音琵琶与三弦之演奏关系
10
作者 胡韵纯 陈恩慧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2-59,71,共9页
琵琶与三弦是南音“上四管”的一对阴阳互补、相辅相成的弹拨乐器。二者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共同形成南音特有的演奏风格。文章以“南音琵琶与南音三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同步演奏”“互补演奏”“交叉演奏”3个方面的关系,进而挖... 琵琶与三弦是南音“上四管”的一对阴阳互补、相辅相成的弹拨乐器。二者各司其职、各具特色,共同形成南音特有的演奏风格。文章以“南音琵琶与南音三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同步演奏”“互补演奏”“交叉演奏”3个方面的关系,进而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内在联系,为南音学习者的传习提供一定的理论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琵琶 南音三弦 演奏关系
下载PDF
泉州地区传统丧葬仪式中的南音研究
11
作者 杨丽芳 庄忠河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60-64,共5页
丧葬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表演场域的仪式音乐保存着传统音声结构模式的原始形态。泉州丧葬仪式源于周礼,作为对生命终结状态的一种仪式化的呈现,仪式内核是“慎终追远”。泉州丧葬仪式包括收殓、守灵和出殡3个环节,... 丧葬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丧葬表演场域的仪式音乐保存着传统音声结构模式的原始形态。泉州丧葬仪式源于周礼,作为对生命终结状态的一种仪式化的呈现,仪式内核是“慎终追远”。泉州丧葬仪式包括收殓、守灵和出殡3个环节,期间通过南音将丧葬仪式的文化内核表达和仪式过程的外化,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丧葬流程,体现闽南地区信仰、文化与南音之间的内在联系。南音不仅能起到对亡灵的超度作用,更能给亡故者家属的悲痛心灵起到安抚作用。南音“三奠酒”仪式,体现闽南人对逝者的敬重,深化闽南的“孝”文化,令人感悟“爱”与“敬”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地区 丧葬仪式 南音文化
下载PDF
传统的当代化表达:南音舞台化作品创演实践探究——以南音新作《凤求凰》为个案
12
作者 杨春祥 陈娟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0-34,共5页
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文化遗产保护、“两创”方针等国家文化战略发展语境下,舞台化作品的创作呈现空前上升趋势,这些作品中不乏有一些佳作,但也存在内涵丢失、形神分离的作品。文章以南音新作《凤求凰》为典型案例,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文化遗产保护、“两创”方针等国家文化战略发展语境下,舞台化作品的创作呈现空前上升趋势,这些作品中不乏有一些佳作,但也存在内涵丢失、形神分离的作品。文章以南音新作《凤求凰》为典型案例,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将南音置于社会语境中对其“活态性”进行考察分析,认为弘扬“以人为本”“守正创新”“文化整体性”的理念,对文化遗产保护及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性转化具有重要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 《凤求凰》 舞台化 创新实践
下载PDF
泉州南音打击乐数字音色库的设计与制作
13
作者 雷华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5-39,共5页
目前,西洋乐器数字音色库较为完善,而我国的民族乐器数字音色库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泉州南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活化石”,除常用的旋律乐器外,还拥有响盏、小叫、四宝、双铃等极具特色的打击乐器。在新文科改革大背景下,依托教育... 目前,西洋乐器数字音色库较为完善,而我国的民族乐器数字音色库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泉州南音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历史活化石”,除常用的旋律乐器外,还拥有响盏、小叫、四宝、双铃等极具特色的打击乐器。在新文科改革大背景下,依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南音基地,运用音乐科技手段将南音打击乐音色转化为Native Instruments KONTAKT格式的采样音色库,建立泉州南音打击乐数字音色库,能为音乐创作提供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南音打击乐音色样本,为泉州南音的传承、发展,以及为海内外的音乐制作人利用泉州南音进行唐宋音乐风格创作与MIDI编曲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南音 打击乐 数字音色库
下载PDF
格局与功能:当代南音存在方式实证研究
14
作者 陈孝余 王琼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6期93-102,共10页
南音存在方式可以从馆阁格局、传承格局与功能形态三个维度考察。当代南音馆阁呈现为“晋江格局”;馆阁是南音文化存在与传承的轴心;当代南音馆阁的三大功能即“茶馆”“教室”与“基地”。基于此,南音形成了自己的存在方式与文化生态,... 南音存在方式可以从馆阁格局、传承格局与功能形态三个维度考察。当代南音馆阁呈现为“晋江格局”;馆阁是南音文化存在与传承的轴心;当代南音馆阁的三大功能即“茶馆”“教室”与“基地”。基于此,南音形成了自己的存在方式与文化生态,当代南音的传承与发展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有序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南音 存在方式 格局 功能
下载PDF
新世纪南音传承模式的基本特质分析
15
作者 陈锡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185-188,共4页
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南音”,蕴含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史料价值,其传承模式也随着新世纪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的局面。一些新的南音传承模式也引起了学术界的... 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南音”,蕴含着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史料价值,其传承模式也随着新世纪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黄金期,呈现出一派蓬勃生机的局面。一些新的南音传承模式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了新的学术趋势和研究方向。南音线下传承模式、南音线上传承模式具有不同的方式,形成南音传承模式的基本特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南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音 传承模式 基本特质 发展趋向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泉州南音传承与发展
16
作者 王颖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176-178,184,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音,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泉州南音作为南音的发源地,其历史悠久,音乐体系完备,艺术特色鲜明。由于经济全球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音,是中国民族音乐中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泉州南音作为南音的发源地,其历史悠久,音乐体系完备,艺术特色鲜明。由于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以及外来音乐文化冲击等因素影响,南音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因此,如何做好泉州南音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泉州南音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清末民国初粤调南音文献方俗字考释
17
作者 张荣荣 《励耘语言学刊》 2023年第1期83-92,共10页
清末民国初期粤调南音文献包含了丰富的方言字、俗讹字,文章考释了“■”“■”“■”“妖”“所”“■”“■”“■”八个字,分析了其理据和形成过程。
关键词 粤调南音 俗字 方言字 考释
下载PDF
香港地区五桂堂“正字南音”考论
18
作者 李继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3-18,85,共7页
香港地区五桂堂自1950年开始印行了一批“正字南音”,其特点是使用统一的彩色封面,并在书名前冠以“正字南音”字样。这批唱本在当时得到广泛传播,不少学者在进行广府唱本分类时,便以其封面标注为依据。实际上,这批唱本中既有南音,也有... 香港地区五桂堂自1950年开始印行了一批“正字南音”,其特点是使用统一的彩色封面,并在书名前冠以“正字南音”字样。这批唱本在当时得到广泛传播,不少学者在进行广府唱本分类时,便以其封面标注为依据。实际上,这批唱本中既有南音,也有木鱼书和龙舟歌,更有小说《老鼠闹东京》,可见其封面标注的“正字南音”并不代表这批唱本就是南音。相较于木鱼、龙舟和粤讴,中国香港人更偏爱南音。南音不仅在粤曲盛行歌坛的时候仍占一席之地,更有报人、学者等大力保护和传承。香港地区五桂堂经营时期,木鱼、龙舟和粤讴的表演在香港地区已近乎绝迹,将唱本都标注为尚有影响力的南音有助于打开销路。香港地区五桂堂标注的“正字南音”字样,已经不具备区分唱本类别的意义,而仅仅是唱本的广告语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五桂堂 正字南音 广府唱本分类
下载PDF
泉州南音传承本质问题管窥——以南音声乐演唱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孝余 尚晶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87-93,共7页
当下,"非遗"作为当代民族文化自觉之国家行为已然进入了"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阶段。南音作为具备国家级和世界级"非遗"双重身份的闽南区域传统音乐品种,兼具了区域性和国际性。因此,在传播... 当下,"非遗"作为当代民族文化自觉之国家行为已然进入了"自下而上""自内而外"的阶段。南音作为具备国家级和世界级"非遗"双重身份的闽南区域传统音乐品种,兼具了区域性和国际性。因此,在传播语境中,南音传承研究需要的不是是否保护与发展的讨论,而是如何传承与传播的研究。本文站在音乐学立场,从基本问题出发,以南音声乐演唱为个案阐述了何为南音、传承什么南音以及如何传承南音等三个南音传承基本问题,南音专业传承的现实问题以及国际传播中的南音传承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南音 传承 本质问题 声乐演唱 国际传播
下载PDF
传统音乐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蕊蕊 郑彤 +1 位作者 赵伟 李子蓉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3-59,共7页
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南音发源于泉州,流传于闽南地区。数百年来,随着华侨的足迹传播至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利用文化扩散的思维剖析南音文化形成的过程与机理,探索不同时期和地区南音文化的扩散类型、传播路... 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南音发源于泉州,流传于闽南地区。数百年来,随着华侨的足迹传播至东南亚及港澳台地区。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利用文化扩散的思维剖析南音文化形成的过程与机理,探索不同时期和地区南音文化的扩散类型、传播路径、文化融合特点以及文化区演变。结果表明:南音文化的扩散方式主要是迁移扩散,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南音文化对传播当地的戏曲发展及文化融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传播中发展是当代南音文化传播的重要特征,未来对南音的发展着重在保护与继承上,避免这一文化瑰宝的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扩散 文化融合 文化区 南音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