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应性鼻炎相关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
作者 孙绮悦 郭姗姗 +7 位作者 赵荣华 包蕾 耿子涵 李舒冉 徐英莉 张敬升 崔晓兰 孙静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3期241-245,252,共6页
目的综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及药物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从AR模型动物的种类、特点、模型种类、建模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总结... 目的综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AR的发病机制及药物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查阅,从AR模型动物的种类、特点、模型种类、建模方法、模型成功的标准和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变应性鼻炎相关动物模型包括西医病理模型和中医病症结合模型,动物选择多使用豚鼠、小鼠、大鼠、新西兰兔等。结论总结已有AR动物模型的种类、方法和评价指标以及在AR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可为后续AR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动物模型 机制 评价指标 豚鼠 小鼠 大鼠 新西兰兔
下载PDF
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表达模式及其在卵巢组织的表达
2
作者 陈孟娟 刘雨晴 +4 位作者 王智通 温佳乐 许会芬 于光晴 李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2-575,共14页
旨在获得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序列及其组织表达规律,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预测BMP15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选择180日龄性成熟的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扩增BMP 15基因CDS区序列,利用T4连接方法将目的片段连接至线性化... 旨在获得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序列及其组织表达规律,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预测BMP15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选择180日龄性成熟的健康新西兰白兔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技术扩增BMP 15基因CDS区序列,利用T4连接方法将目的片段连接至线性化的Pmcherry-N1和pCMV-Myc空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编码蛋白的性质及结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与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pCMV-Myc-BMP 15过表达情况。接下来,使用qRT-PCR检测BMP 15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BMP 15基因的亚细胞定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内源BMP15在新西兰白兔卵巢组织定位情况。结果表明:克隆得到新西兰白兔BMP 15基因CDS区序列长1182 bp,PCR及测序结果表明pCMV-Myc-BMP 15和Pmcherry-N1-BMP 15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BMP 15基因编码393个氨基酸;BMP15蛋白不稳定系数为55.32,等电点大小为9.69,是一种稳定的碱性蛋白质。BMP15蛋白共有26个磷酸化位点,15个糖基化位点,存在信号肽,不存在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树表明,新西兰白兔与猪亲缘关系最近,与鸡的亲缘关系最远。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BMP15蛋白主要由α-螺旋(38.68%)、无规则卷曲(37.4%)、延伸链(15.52%)、β-转角(8.40%)组成,为混合型蛋白。蛋白互作关系预测发现,BMP15蛋白与FSHR、FIGLA、BMPR1B、AMHR2、NOBOX等卵巢生长发育的相关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不同组织表达分析显示,BMP 15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特异性表达;激光共聚焦结果显示,BMP15主要存在于在细胞质中。将pCMV-Myc-BMP 15转染至HEK293T细胞内,BMP15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卵巢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BMP15主要定位在卵巢颗粒细胞的细胞质中。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MP15的真核表达载体,对BMP 15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预测分析,在HEK293T细胞内成功过表达,并得到了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组织表达情况及在卵巢组织的分布情况。为后续开展BMP 15基因在卵巢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白兔 BMP 15基因 克隆 组织表达 细胞定位
下载PDF
Rabbit model of 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 被引量:2
3
作者 Zhen-Zong Du Hua Ren +3 位作者 Jian-Fei Song Li-Fei Zhang Feng Lin Hai-Yong Wang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3期237-241,共5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n animal model of chronic 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Methods:Twenty-eight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the right lung irradiatio...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an animal model of chronic 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Methods:Twenty-eight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the right lung irradiation group,the whole lung irradi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nimal model of 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 was established b) highdoes radiotherapy in the irradiation groups,then all rabbits underwent CT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at 1.2.4.8.12.16 weeks,respectively after radiation.Results:Within 4 weeks of irradiation,some rabbits in the right lung irradiation group and whole lung irradiation group died. CT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all showed acute radiation pneumonitis.At 8-12 weeks after irradiation,CT scanning showed ground glass samples signs,patchy shadows and fibrotic stripes.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e fibrosis pulmonary alveolar wall thickened obviously. Conclusions:The clinical animal model of chronic radiation-induced lung injury which corresponds to practical conditions in clinic can be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w zealand rabbit CHRONIC RADIATION-INDUCED INJURY MODEL
下载PDF
Effects of Dietary Lysine on Growth Performanc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 and IGF-I mRNA Expression in Growing Rabbits 被引量:2
4
作者 JING Wen-qian LI Fu-ch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10年第6期887-895,共9页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ysine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serum concentrations of metabolites,growth hormone (GH),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 and IGF-I mRNA expression in growing rabbits were examined.One hundr... The effects of dietary lysine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serum concentrations of metabolites,growth hormone (GH),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 (IGF-I) and IGF-I mRNA expression in growing rabbits were examined.One hundred weaned New Zealand rabbits were allocated to individual cages and randomly offered a diet containing 5.5 (L1),6.5 (L2),7.5 (L3),8.5 (L4),or 9.5 g (L5) lysine per kg die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daily gain (ADG) of the rabbits from L3,L4 or L5 was higher than those from L1 or L2 (P < 0.05).The feed gain ratio (F/G) in the rabbits from L4 or L5 was lower than those from L1 or L2 (P < 0.05).Dietary lysine did not affect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rotein (TP),glucose,insulin (INS),and growth hormone (GH) (P > 0.05).The quadratic effects of lysine on the serum urea nitrogen (SUN) concentration was detected (P = 0.035).Serum IGF-I concentrations had a trend to increase quadratically with the increasing dietary lysine (P = 0.07).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serum IGF-I concentrations (x,ng mL-1) and ADG (y,g kg-1): y = -0.017x2 + 1.984x + 20.87 (R2 = 0.8982,P = 0.003).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hepatic and muscular IGF-I mRNA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dietary lysine levels (P = 0.053 and 0.082,respectively).Providing the diets mainly consisted of corn,wheat bran and peanut vine,the most appropriate dietary lysine level for growing meat rabbits from weaning to 70 d old was found to be 8.5 g kg-1,and IGF-I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growth of weaned rab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mRNA表达 日粮赖氨酸 血清浓度 IGF 生长兔 生长性能 生长激素
下载PDF
Production of Rabbit Polyclonal Antibody Using hAPOA1 Protein Expressed in Prokaryotic Cells
5
作者 Zhiwei XU Jie ZHAO +2 位作者 Weizhong LIU Zhaoting LIU Qi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2期41-44,共4页
The open reading frame(ORF)of hAPOA1 was inserted into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GEX-4T-1to construc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GEX-4T-1-hAPOA1,which was then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colistrain BL21.The ex... The open reading frame(ORF)of hAPOA1 was inserted into the pro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GEX-4T-1to construc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GEX-4T-1-hAPOA1,which was then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colistrain BL21.The expression of target fusion protein was induced with 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The purified fusion protein in inclusion bodies was used to immuniz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to prepare hAPOA1 antiserum and the antibody titer was detected with 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D-ELISA).ID-ELISA and Western Blot proved that rabbit polyclonal antibody with a high titer of 1∶40 000 was produced,which may bring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POA1 Prokaryotic expression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Fusion expression Polyclonal antibody
下载PDF
Us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to Predict Body Weights of Rabbits
6
作者 Emmanuel O. Salawu Musa Abdulraheem +4 位作者 Ayoola Shoyombo Ayo Adepeju Sunday Davies Oludayo Akinsola Barthlomew Nwagu 《Ope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s》 2014年第4期182-186,共5页
In this (modest) study, we develop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models for predicting body weight using various independent (input) variables in eight-week old New Zealand white purebred and crossbred rabbits. Fr... In this (modest) study, we develop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models for predicting body weight using various independent (input) variables in eight-week old New Zealand white purebred and crossbred rabbits. From the whole data sets of similar age groups, 75 percent were used to train the neural network model and 25 percent were used to tes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del. Five predictor variables were used viz, breed, sex, heart girth, body length and height at wither as input variables and body weight was considered as dependent variable from the model. The ANN used was multilayer feed forward network with back propagation of error for efficient learning. Our ANN models (with R2 = 0.68 at ten thousand iterations, and R2 = 0.71 one million iterations) performed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LR) models (R2 = 0.66) indicating that the ANN models were able to more accurately capture how the variations in input variables explained the variations in body weight. It is concluded that ANN models are more powerful than MLR models in predicting animals’ body weight. Nonetheless, we recognize that fitting an ANN model requires more computation resources than fitting a tradition MLR model but the benefits of its accuracy outweigh any demerit from the associated computation overh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new zealand rabbitS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下载PDF
饲喂苜蓿鲜草和全价颗粒饲料对兔胃抗氧化性能和肌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仲华玲 何丛丛 吴邦元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3-150,共8页
【目的】通过比较饲喂苜蓿鲜草和全价颗粒饲料对兔胃黏膜抗氧化能力和胃肌层结构的影响,为兔健康饲养和提高养殖户的收益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断奶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饲料组和苜蓿草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苜蓿鲜草... 【目的】通过比较饲喂苜蓿鲜草和全价颗粒饲料对兔胃黏膜抗氧化能力和胃肌层结构的影响,为兔健康饲养和提高养殖户的收益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断奶新西兰兔,随机分为饲料组和苜蓿草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苜蓿鲜草和全价颗粒饲料,饲养30 d。通过空气栓塞法将新西兰兔处死后解剖,称量胃的长度和重量,利用生物化学法测定胃黏膜的抗氧化能力,包括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丙二醛(MDA)含量,胃pH以及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运用组织切片技术、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图像分析法测定胃的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以及幽门部的肌层厚度。【结果】饲料组体重和胃液pH均显著高于苜蓿草组(P<0.05),而苜蓿草组胃相对重量、胃蛋白酶浓度以及胃黏膜抗氧化能力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P<0.01)。苜蓿草组兔胃贲门部、胃底部以及幽门部的总肌层厚度均极显著大于饲料组(P<0.01),在贲门部苜蓿草组的纵行肌厚度显著大于饲料组(P<0.05),环行肌厚度极显著大于饲料组(P<0.01),在胃底部苜蓿草组斜行肌厚度显著大于饲料组(P<0.05),而其余部位的肌层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不同饲喂条件下,苜蓿草组胃化学消化能力、抗氧化能力以及胃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饲料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兔 食草 食饲料 胃壁肌层 抗氧化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levels of dietary fiber on intestinal development and caecum fermentation traits of weaning rabbits
8
作者 PENG QuAN-HUI WANG ZhI-sheng ZHOU An-guo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年第10期36-43,共8页
关键词 膳食纤维 断奶后 发酵性状 家兔 盲肠 肠道 平均日增重 消化功能紊乱
下载PDF
介入法构建新西兰兔髂内动脉出血模型
9
作者 邓堂 魏胜超 +7 位作者 冯玉红 孙刚 钟士杰 张名林 刘华江 廖勇 金桂云 吕鹏飞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70-474,共5页
目的 应用介入法构建新西兰兔髂内动脉出血模型。方法 随机挑选8只新西兰雌兔,全身麻醉后,抽全血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含量;经皮切开暴露颈动脉,21G微穿针穿刺左颈总动脉,置入V18导丝交换微导管,行全主动脉血管造影,于... 目的 应用介入法构建新西兰兔髂内动脉出血模型。方法 随机挑选8只新西兰雌兔,全身麻醉后,抽全血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含量;经皮切开暴露颈动脉,21G微穿针穿刺左颈总动脉,置入V18导丝交换微导管,行全主动脉血管造影,于腹主动脉下段造影明确左髂内动脉开口,超选左侧髂内动脉主干,予V18导丝硬端将左髂内动脉戳破,造影见左髂内动脉造影剂溢出,评估造模成功,10 min后微导管分别超选双侧髂内动脉,予自制明胶海绵条栓塞双侧髂内动脉主干,复查造影栓塞满意,拔除微导管,明胶海绵块压迫左颈动脉15 min,观察无出血,缝合皮肤,复查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含量。结果 8只新西兰兔造影见全身动脉走形与人相似;8只新西兰兔造模均成功,造影见髂内动脉造影剂明显溢出,造模后的全血红细胞计数3.6×10^(12)/L,血红蛋白含量75 g/L,红细胞压积25%,明显低于造模前的全血红细胞计数(4.4×10^(12)/L),血红蛋白含量(93 g/L)和红细胞压积(3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8只新西兰兔栓塞后麻醉复苏均存活,无感染、脑梗死等并发症。结论 经介入血管腔内导丝锐性戳破法可成功构建兔髂内动脉出血模型,该法具有精准、微创、简单,易复制等优点,可用于盆腔脏器出血的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兔 介入 盆腔 髂内动脉出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饲养密度对新西兰白兔生长性能、行为、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李彦杰 祁海艳 +4 位作者 宋文超 周清波 王长平 张向宇 肖子淳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0,共6页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家兔生长性能、行为方式、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943.86±51.13)g,健康的雄性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即Ⅰ组每个重复(笼)2只(5只/m^(2))、Ⅱ... 试验旨在探讨饲养密度对家兔生长性能、行为方式、免疫器官指数和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943.86±51.13)g,健康的雄性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笼),即Ⅰ组每个重复(笼)2只(5只/m^(2))、Ⅱ组每个重复(笼)4只(10只/m^(2))、Ⅲ组每个重复(笼)6只(15只/m^(2))、Ⅳ组每个重复(笼)8只(20只/m^(2))。预饲期5 d,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在生长性能方面,Ⅰ组和Ⅱ组家兔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且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Ⅲ组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Ⅳ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Ⅰ组和Ⅱ组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Ⅲ组高于Ⅳ组(P<0.01)。在趴卧行为发生率方面,家兔的趴卧行为Ⅰ组和Ⅱ组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Ⅲ组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Ⅰ组和Ⅱ组的运动和站立行为发生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Ⅰ组和Ⅱ组的采食行为发生率均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Ⅰ组和Ⅱ组的修饰行为发生率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而啃咬行为发生率则显著低于Ⅲ组和Ⅳ组(P<0.05)。在免疫器官指数方面,Ⅰ组和Ⅱ组家兔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Ⅳ组(P<0.05),胸腺指数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在血清抗氧化能力方面,Ⅱ组和Ⅲ组家兔的血清T-AOC浓度和SOD活性均显著高于Ⅳ组(P<0.05);Ⅰ组、Ⅱ组和Ⅲ组血清中MDA含量均显著低于Ⅳ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适当降低饲养密度能够改善家兔的生长性能和行为状态,提高其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在考虑饲养笼具利用率的基础上,以Ⅱ组4只/笼(10只/m^(2))的饲养密度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白兔 饲养密度 生长性能 行为 免疫器官指数 抗氧化
下载PDF
舒泰与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对兔麻醉效果的比较
11
作者 李响 焦智慧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124,共6页
为了比较舒泰与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对新西兰兔麻醉效果,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分为2组,每组6只,其中舒泰右美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盐酸右美托咪定(0.02 mg/kg),舒泰丙泊酚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丙泊酚(6 mg/kg),对... 为了比较舒泰与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对新西兰兔麻醉效果,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分为2组,每组6只,其中舒泰右美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盐酸右美托咪定(0.02 mg/kg),舒泰丙泊酚组静脉注射舒泰50(15 mg/kg)和丙泊酚(6 mg/kg),对2种麻醉方案进行麻醉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结果显示:麻醉时期,舒泰右美组诱导期(2.6±0.4)min,麻醉期(31.2±5.2)min,苏醒期(8.5±2.6)min;舒泰丙泊酚组诱导期(3.6±2.24)min,麻醉期(50±5.48)min,苏醒期(3.8±1.31)min。镇静镇痛肌松效果显示,麻醉中舒泰右美组好于舒泰丙泊酚组。舒泰右美组体温、心率下降明显,舒泰丙泊酚组呼吸抑制明显;2组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肾功能指标有一定影响。结果表明,舒泰右美复合方案麻醉诱导期短,对新西兰兔体温和心率有抑制作用,对肾功能有一定影响;舒泰丙泊酚复合方案麻醉期长,呼吸抑制明显,对肾功能影响较小。2种方案麻醉效果良好,均可用于兔的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泰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新西兰兔 麻醉效果
下载PDF
杜仲胶夹板固定兔骨折模型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 黄致超 +7 位作者 赵锐锋 梁欢 马玉峰 申艳光 钟红刚 陈兆军 张继川 陈卫衡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55-1061,共7页
背景: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发现杜仲胶的屈服强度较低,呈现硬而韧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根据体型自由塑形的运动护具,并初步证实此性能可降低外界冲击力对运动员的伤害。目的:评价杜仲胶夹板用于骨折固定的疗效。方法:取35只成年雄... 背景:课题组成员前期研究发现杜仲胶的屈服强度较低,呈现硬而韧的力学性能,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根据体型自由塑形的运动护具,并初步证实此性能可降低外界冲击力对运动员的伤害。目的:评价杜仲胶夹板用于骨折固定的疗效。方法:取3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采用改良三点受力法制备建立左侧胫骨闭合性骨折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兔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杜仲胶夹板和石膏进行外固定,每组15只。于固定后2 h、4周、6周进行X射线片检测,观察固定后骨折断端愈合情况;固定6周后,分别进行胫骨标本大体与组织学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固定2 h后,两组均可见清晰骨折线,均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固定4周后,两组骨折线开始变模糊,断端见大面积梭形低密度骨痂阴影;固定6周后,两组骨折线接近消失,骨痂连接在一起形成皮质骨桥,骨髓腔部分已通、部分接近再通,固定6周后,杜仲胶夹板组骨折部位灰度值高于石膏组(P<0.05);②大体观察:杜仲胶夹板组除3只出现畸形愈合外,其余兔骨折线基本消失,部分外骨痂被吸收,皮质骨密度接近正常水平;石膏组除4只出现畸形愈合外,其余兔骨折线消失,少部分外骨痂被吸收,皮质骨密度接近正常水平;③组织学形态:杜仲胶夹板组可见粗大的新生骨小梁,小梁间隙缩小融合形成板层骨,髓腔已部分再通;石膏组新生骨小梁呈网状,形成编织骨,髓腔内可见大量横切的小动静脉和毛细血管;④并发症:固定6周内,杜仲胶夹板组肢端肿胀、紫黯、移位及畸形愈合、局部压疮数量存在少于石膏组的趋势,但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杜仲胶夹板对胫骨闭合性骨折兔模型可起到与石膏类似的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胶 石膏 夹板 闭合性骨折 组织病理学 并发症 新西兰兔
下载PDF
云南白药气雾剂与推拿㨰法对兔骨骼肌损伤急性期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薛惠天 王兰兰 +3 位作者 孙梦龙 阮磊 黄博 彭亮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80-86,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分析骨骼肌损伤急性期云南白药气雾剂与推拿㨰法分别对兔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影响,探究其对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 目的通过观察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炎症因子相关指标,分析骨骼肌损伤急性期云南白药气雾剂与推拿㨰法分别对兔骨骼肌损伤修复的影响,探究其对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2只新西兰兔,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㨰法治疗组及云南白药组,每组8只,每组进一步随机分为2个亚组(对应损伤后24 h、72 h),每个亚组4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重力锤形成钝挫伤造模,在损伤后24 h、72 h㨰法治疗组用自制㨰法按摩器治疗3 d,云南白药组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3 d。治疗结束后24 h,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局部受损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损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受损组织NF-κB p65蛋白和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含量。结果①HE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炎症浸润,肌肉损伤严重,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24 h时㨰法治疗组肌纤维断裂严重,中性粒细胞广泛释放;与模型组比较,24 h、72 h时云南白药组与72 h时㨰法治疗组损伤程度减轻,炎性细胞减少,肌细胞呈圆柱状紧促排列。②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总体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24 h时㨰法治疗组TNF-α、IL-1β含量均升高,72 h时㨰法治疗组TNF-α、IL-1β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云南白药组各个时间点TNF-α、IL-1β含量均降低(P<0.05)。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各时间点模型组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增加,IκBα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72 h时㨰法治疗组NF-κB p65蛋白显著下降,相反其IκBα表达量上升,24 h、72 h时云南白药组NF-κB p65蛋白显著下降,IκBα表达量上升(P<0.05)。结论云南白药气雾剂作用于损伤后24 h、72 h的骨骼肌,㨰法作用于损伤后72 h的骨骼肌,均可下调其中的TNF-α和IL-1β水平,抑制NF-κB信号转导,减少骨骼肌损伤细胞凋亡,抑制炎症释放,促进骨骼肌功能修复,但云南白药气雾剂在损伤急性期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损伤 云南白药气雾剂 推拿 炎症因子 新西兰兔 中药研究
原文传递
胸背向超重及超重旋转复合暴露对家兔肺损伤的病理学观察
14
作者 任逸 李富柱 +6 位作者 孙浩 尚世龙 肖艳华 祝郁 王健全 郭玉琴 马红磊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0-615,共6页
为研究超重与超重旋转复合暴露对家兔肺脏的损伤影响及其病理学差异,选取家兔21只,随机分为3组,依托自研的超重旋转复合实验平台模拟峰值为13 G的超重(CG组)、13 G超重+10 r/min自转(EG1组)以及13 G超重+20 r/min自转(EG2组)的暴露环境... 为研究超重与超重旋转复合暴露对家兔肺脏的损伤影响及其病理学差异,选取家兔21只,随机分为3组,依托自研的超重旋转复合实验平台模拟峰值为13 G的超重(CG组)、13 G超重+10 r/min自转(EG1组)以及13 G超重+20 r/min自转(EG2组)的暴露环境,观察各组实验后家兔大体解剖情况,并结合肺脏简明损伤定级(AIS)、器官损伤定级(OIS)损伤评分及光镜下损伤表现,综合分析超重旋转复合环境对家兔肺脏的病理学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后,EG1与EG2组家兔较CG组肺脏AIS评分与OIS定级更高,且随着自转水平的提高,伤情也进一步加重;光镜下结果显示,EG1、EG2组家兔肺脏出血面积更大,且表现出更明显的结构性损伤,包括高度肺不张、肺泡壁断裂、肺实变等;采用超重旋转复合实验平台可有效模拟多种特因环境,构建模型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超重旋转 家兔 肺脏病理学
下载PDF
不同月龄新西兰兔肝中差异蛋白质鉴定与验证
15
作者 刘方程 王峰 +4 位作者 毕冬琳 杨东亮 杨晓莉 柏家林 李琼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99-2310,共12页
兔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兔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成年兔死亡率超过90%,但2周龄幼兔不发病。基于幼年兔与成年兔对RHDV的易感性差异,采用串联质谱标记(tadem mass tags,TMT)蛋白... 兔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引起的一种兔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成年兔死亡率超过90%,但2周龄幼兔不发病。基于幼年兔与成年兔对RHDV的易感性差异,采用串联质谱标记(tadem mass tags,TMT)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幼年兔(2周龄)和成年兔(6月龄)肝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从幼年兔和成年兔肝中定量获得4353个蛋白质,筛选出821个差异蛋白质;相较于幼年兔,成年兔肝中294个蛋白质显著上调,527个蛋白质显著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到145个小分子代谢蛋白质、111个与氧化还原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478个参与代谢过程的蛋白质,细胞组分主要富集到528个细胞外成分蛋白质、139个线粒体蛋白质和366个细胞质蛋白质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到342个催化活性蛋白质、93个氧化还原活性蛋白质和50个辅酶结合蛋白质等。821个差异蛋白质在KEGG Pathway数据库中共注释到47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代谢途径、糖代谢、氧化磷酸化作用和剪切小体等通路。幼年兔和成年兔肝中差异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发现,MRPS15的关联度最高,且差异蛋白质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在互作网络中具有更多相互作用关系。从蛋白质水平探讨幼年兔和成年兔的感染差异机制,筛选并分析幼年兔和成年兔肝中的差异蛋白质,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有望成为RHDV体外扩增细胞系构建的突破点,为构建适宜RHDV体外扩增的细胞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兔 TMT蛋白质组学 兔出血症病毒(RHDV) 差异蛋白质
下载PDF
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对兔股骨中段骨整合的影响
16
作者 井文森 冯磊 +3 位作者 蔡元真 王波 许鹏 许珂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34-39,共6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对兔股骨中段骨整合的影响。方法构建多孔钛合金试件48件,随机取24件制备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选择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双侧...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对兔股骨中段骨整合的影响。方法构建多孔钛合金试件48件,随机取24件制备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选择雄性新西兰兔24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双侧股骨植入多孔钛合金试件,观察组双侧股骨植入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8周后,每组随机取6只,空气栓塞法处死,右侧股骨Micro-CT断层扫描,获取股骨骨体积分数(BVF)、组织矿物密度(TMD)和骨微观结构指标骨小梁相对体积(TB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隙(Tb.Sp),并测试植入体与股骨结合强度(即拔出多孔钛合金试件时最大拔出力);左侧股骨于低真空扫描电镜下观察植入体-股骨界面骨形成情况,丽春红法染色检测植入体骨长入面积百分比,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植入体-股骨界面骨组织成骨相关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OCN)、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8周股骨BVF、TMD、TBV、Tb.Th均显著升高,Tb.Sp均显著降低(P均<0.05)。两组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8周时植入体最大拔出力均显著高于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周时,并且观察组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8周时植入体最大拔出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周,对照组植入体-股骨界面有新生骨向植入体边缘生长,骨小梁细小且骨质间有较多空隙,而观察组植入体-股骨界面新生骨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骨小梁增粗融合且骨质间的空隙变小;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8周,对照组植入体-股骨界面可见大量新生骨在植入体表面爬行生长,骨小梁变粗融合且呈规则层状较整齐排列,而观察组植入体-股骨界面新生骨较对照组进一步增多,骨小梁变粗融合且呈规则层状整齐排列现象更加明显,板层骨明显形成,并在植入体与股骨之间形成完整的骨性界面。两组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8周时植入体骨长入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植入4周时,并且观察组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8周时植入体骨长入面积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8周植入体-股骨界面骨组织Runx2、OCN、Osx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8周植入体-股骨界面骨组织Runx2、OCN、Osx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周时(P均<0.05),而对照组多孔钛合金试件植入4、8周植入体-股骨界面骨组织Runx2、OCN、Osx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BMP-2复合涂层多孔钛合金试件可促进兔股骨中段新生骨形成和骨长入,改善植入体-股骨界面骨组织微观结构,提高植入体与股骨结合强度,有利于兔股骨中段骨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骨整合 钛合金试件 骨形态发生蛋白2 新西兰兔
下载PDF
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解除后膀胱功能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17
作者 程姜铤 林文耀 +6 位作者 张思弘 许培榕 黄嘉琪 何敏坷 李耀辉 程捷 王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6-841,共6页
目的 检测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pBOO)及解除后膀胱功能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分为梗阻组、梗阻解除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梗阻组动物行手术部分结扎膀胱颈部,建立pBOO动物... 目的 检测兔膀胱出口部分梗阻(partial 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pBOO)及解除后膀胱功能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白兔分为梗阻组、梗阻解除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梗阻组动物行手术部分结扎膀胱颈部,建立pBOO动物模型。随后进行膀胱容量、膀胱重量测试,并提取兔逼尿肌组织,于透射电镜下对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等超微结构进行观测,并于多种缓冲液中对逼尿肌束进行肌肉收缩力检测。结果 对照组膀胱重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在除无Ca^(2+)液以外溶液中对照组单位重量逼尿肌最大收缩速度及最大张力都明显大于梗阻解除组,而梗阻组与梗阻解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梗阻组较对照组内质网明显扩张,线粒体水肿明显,且相对密度下降。讨论梗阻2周后兔逼尿肌内质网与线粒体均发生形态学改变且未能恢复正常,此变化可能同逼尿肌膀胱功能下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出口梗阻 线粒体 内质网 新西兰兔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内源性“筋伤”腰椎失稳兔模型的影响
18
作者 蔡楚豪 展嘉文 +4 位作者 韩涛 谢瑞 张伟业 王戈文 朱立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803-1808,共6页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方对内源性“筋伤”腰椎失稳兔模型的影响。方法22只健康新西兰兔行韧带损伤型“筋伤”腰椎失稳动物模型手术,造模后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方组和模型组,每组11只,另取11只健康新西兰兔为假手术组。补肾活血方组予补肾活血... 目的探究补肾活血方对内源性“筋伤”腰椎失稳兔模型的影响。方法22只健康新西兰兔行韧带损伤型“筋伤”腰椎失稳动物模型手术,造模后随机分为补肾活血方组和模型组,每组11只,另取11只健康新西兰兔为假手术组。补肾活血方组予补肾活血方中药溶液(生药3.597 g·kg^(-1)·d^(-1)灌胃,每日给药1次),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均灌胃8周。于造模前及造模后4、8周行X线透视,进行椎体水平位移、椎间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测算;取新西兰兔完整腰椎椎间盘,行HE染色以及TUNEL染色,观察各组病理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椎体水平位移增加(P<0.05)、DHI明显降低(P<0.05)、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组第8周椎体水平位移减少(P<0.05)、DHI升高(P<0.05),椎间盘组织细胞凋亡率在第4、第8周均降低(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减小腰椎椎体水平位移,提高椎体的DHI,降低椎间盘组织细胞的凋亡率,对韧带损伤型“筋伤”腰椎失稳动物模型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退行性腰椎失稳 椎体水平位移 椎间高度指数 新西兰兔
下载PDF
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对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的影响
19
作者 李世伟 杨晓东 唐学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对转染效率及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制备右尺骨骨缺损模型,按照...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对转染效率及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0只,制备右尺骨骨缺损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组和断端间组(n=5)。静脉组和断端间组造模后第10天分别经耳缘静脉或骨缺损断端间向兔体内注射携带EGFP基因的质粒微泡混悬液(0.3 ml/kg)。在超声频率1 MHz,超声强度1.0 W/cm^(2),占空比20%条件下,对两组骨缺损部位超声辐照1 min,进行EGFP基因转染。在基因转染后1周时处死兔,于骨缺损处获取标本制作切片,荧光染色观察各组EGFP表达情况。采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计算平均光密度。HE染色观察断端间软组织病理特点。结果静脉组和断端间组均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断端间组平均光密度高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345±0.0028 vs 0.0004±0.0001,P<0.05)。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主要为骨骼肌细胞,各组未见细胞坏死征象。结论超声微泡破碎技术介导EGFP基因在兔骨缺损处转染时,其效率受不同途径注射质粒微泡混悬液的影响,骨缺损断端间直接注射优于静脉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破碎技术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治疗 骨缺损 新西兰大白兔
下载PDF
新西兰白兔CTSB、CTSS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组织表达研究
20
作者 袁冬冬 宋国华 +5 位作者 陈孟娟 王智通 柏中峰 蔡含芳 李明 许会芬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99-3509,共11页
【目的】克隆新西兰白兔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与CTSS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在新西兰白兔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PCR法扩增并克隆CTSB、CTSS基因CDS区序列,使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 【目的】克隆新西兰白兔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TSB)与CTSS基因CDS区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究其在新西兰白兔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PCR法扩增并克隆CTSB、CTSS基因CDS区序列,使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并分析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TSB、CTSS蛋白理化性质、跨膜结构、信号肽位点及亚细胞定位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TSB、CTSS基因在新西兰白兔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新西兰白兔CTSB、CTSS基因CDS区序列长分别为1020、1023 bp,共编码339、34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分别为37.627、38.253 ku,理论等电点为5.53、8.40,不稳定系数为30.76、32.38,分别为酸性及碱性蛋白。新西兰白兔CTSB、CTSS基因氨基酸序列分别与猪、马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鸡亲缘关系较远。CTSB、CTSS蛋白二级结构均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二者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均为亲水性蛋白;CTSB蛋白信号肽剪切位点位于第17—18位氨基酸处,含有1个N-端Propeptide-C1结构域与1个Peptidase-C1A-C结构域;CTSS蛋白信号肽剪切位点位于第25—26位氨基酸处,含有1个Inhibitor-129结构域与1个Peptidase-C1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CTSB、CTSS蛋白均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包括细胞壁)内。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TSB基因在腹脂和肝脏组织中表达量较高,CTSS基因在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结论】成功克隆新西兰白兔CTSB、CTSS基因CDS全长序列,揭示了CTSB、CTSS基因在新西兰白兔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分析了其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家兔CTSB、CTSS基因功能及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白兔 CTSB基因 CTSS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组织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