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una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Carnivora and Artiodactyla in Niubeil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China
1
作者 ZENG Zhigao SONG Yanling +5 位作者 MA Yingtai WANG Xifeng WU Xuntao XIE Zhenfeng SHAO Jianbin LI Chunning 《Frontiers in Biology》 CSCD 2007年第1期92-99,共8页
Niubeil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NR,108°45p-109°04p E,33°47p-33°56p N)is located on the east-ern range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in Shaanxi Province,China and spans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 Niubeil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NR,108°45p-109°04p E,33°47p-33°56p N)is located on the east-ern range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in Shaanxi Province,China and spans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slopes of Mt.Qinling.A transect survey and investiga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NNR to determine the fauna characteristics and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carnivora and artiodactyla from May 2003 to August 2004.The NNR has 18 mammals(carnivore and artiodactyl),two of which belong to the first class and seven to the second class of state key protected wildlife in China.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ungulates were abun-dant in the NNR,as all ungulates that were distributed within Mt.Qinling could be found within the reserve.However,only 45.5%of the carnivores distributed within Mt.Qinling were detected within the NNR.Among the mammals,there were 12 oriental species(66.7%),1 palearctic specie(5.5%)and 5 widely-distributed species(27.8%).The NNR is a crossing area of palearctic species and oriental species on the zoogeo-graphical regions,and it is a transitional area from the oriental realm to the palearctic realm.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n the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of carnivore and artiodactyl in the area showed that their elevation ranges had large differences.The species whose elevation ranges above 1300 m,about 1000 m,and in 450-700 m occupied one third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species richness for the mam-mals in the NNR peaked at a middle elevation(rising at first,then descending with the increase in elevation).Not only on the southern slope,but also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Mt.Qinling,the number of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at 1800-2200 m a.s.l.was the largest(more than 80%),while the number of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area above 2600 m a.s.l.was the smallest(about 50%).Elevation gradients of species richness for the mammals in the NNR also embodied the mammal distributions among the vegetation types.The number of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leaf deciduous forest at middle elevations was the larg-est,while the number of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broadleaf deciduous forest at middle and low elevations,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subalpine shrubbery and meadow was relatively small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AL FAUNA ecological distribution eleva-tion gradients species richness niubeilia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原文传递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羚牛集群特征初步研究
2
作者 段文东 于艳萍 +3 位作者 蔺俊武 王军强 张利春 麻应太 《陕西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2018年3月-2019年12月,采用全境踏查、样线调查、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羚牛集群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秦岭地区羚牛一般以10-30头的集群最为常见;在牛群规模上以2-5头为主,占总数的50%以上;说明牛背... 2018年3月-2019年12月,采用全境踏查、样线调查、红外相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羚牛集群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秦岭地区羚牛一般以10-30头的集群最为常见;在牛群规模上以2-5头为主,占总数的50%以上;说明牛背梁保护区羚牛种群的生命活力较为旺盛,种群繁殖力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秦岭羚牛 集群 特征
下载PDF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分析
3
作者 程晓岚 《绿色科技》 2024年第3期161-164,168,共5页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观花、观叶和观果植物。研究表明:公园内有456种野生观赏植物和392种栽培观赏植物,分属于115科293属和105科256属。但高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较少,尤其是野生观叶和观果植物。通过评价后发...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观花、观叶和观果植物。研究表明:公园内有456种野生观赏植物和392种栽培观赏植物,分属于115科293属和105科256属。但高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较少,尤其是野生观叶和观果植物。通过评价后发现,观花植物中野生植物绝大多数评价为低或中,栽培植物评价较高的占比接近1/3,观叶植物的评价也较为类似,野生植物绝大多数评价为低或中,栽培植物评价较高者占比较为类似,观果植物的评价有所不同,野生植物有2种评价高,栽培植物中评价较高者占比不高,需要保护和促进栽培植物资源,增加其观赏价值和可持续利用。指出了应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植物资源 观赏价值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陕西省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扭角羚冬季栖息地特征及范围动态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东玲 邵建斌 张耀红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93-97,共5页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扭角羚秦岭亚种B.t.bedfordi的模式产地和秦岭东部集中分布区。为全面准确掌握愈加明显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牛背梁保护区管护区内扭角羚冬季栖息地是否变化、...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秦岭东段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扭角羚秦岭亚种B.t.bedfordi的模式产地和秦岭东部集中分布区。为全面准确掌握愈加明显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陕西牛背梁保护区管护区内扭角羚冬季栖息地是否变化、变化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保护建议。2018-2019年采用样线调查法与结合红外相机定位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扭角羚种群冬春季实体、痕迹分布数据,对牛背梁保护区扭角羚冬栖地进行了调查,判定其冬栖地面积、分布变化,及其与海拔、距水源距离、隐蔽度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牛背梁地区总共有6块扭角羚冬栖地,数量与2005-2007年调查结果相同,总面积减少7.76 km^(2),降幅20.0%;扭角羚在不同生态因子各等级的出现频次差别较大,冬季主要栖息分布于秦岭主脊以南中山地带(海拔1 500~2 000 m)、距离水源较近(≤50 m)、隐蔽度高、无人为干扰或干扰强度弱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多活动于山坡的坡肩处,坡度相对较缓(≤10°)的半阴半阳坡;扭角羚冬季对栖息地类型、人为干扰强度、坡度等生态因子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与其对食物及采暖的需求密切相关。从3次调查结果看,扭角羚冬栖地仍沿秦岭主脊南坡,呈斑块状、非连续性散列;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依然未能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扭角羚 冬季栖息地 范围
下载PDF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被引量:42
5
作者 吕世丽 李新平 +1 位作者 李文斌 慕小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1-168,177,共9页
【目的】分析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养分空间的分异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研究森林生态及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 248~2 625m海拔16个完整土壤剖面的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pH值... 【目的】分析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内土壤养分空间的分异状况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为研究森林生态及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地区森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取1 248~2 625m海拔16个完整土壤剖面的土壤样品,室内测定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和pH值,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各土壤养分含量与海拔高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保护区内的土壤养分指标在整个土壤剖面的空间分异范围分别为:土壤pH 5.35~6.65,有机质含量5.65~74.84g/kg,土壤全氮含量0.30~5.43g/kg,碱解氮含量106.64~208.66mg/kg,全磷含量0.45~1.30g/kg,速效磷含量0.44~6.82mg/kg,全钾含量14.88~18.78g/kg,速效钾含量26.18~277.00mg/kg。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的空间分异度较大,土壤pH值和全钾含量的空间分异度较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pH值、全钾、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异程度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分异程度则增大。3)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与海拔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各养分含量的极值多出现在海拔1 900~2 000m,上述养分含量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变异规律各异。【结论】牛背梁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养分状况存在差异,土壤各养分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国家级森林自然保护区 土壤养分 海拔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海拔梯度格局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双喜 王得祥 +4 位作者 边丹丹 白宇 秦晓威 任学敏 杨改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68-1474,共7页
通过植被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海拔梯度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探讨区系地理成分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断点,为植被垂直带谱划分提供区系依据.结果表明:(1)各类区... 通过植被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并利用聚类方法分析海拔梯度对区系成分构成的影响,探讨区系地理成分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断点,为植被垂直带谱划分提供区系依据.结果表明:(1)各类区系成分中,热带成分所占比例小且均随海拔上升而减小,海拔1500m是多数热带分布类型的上限;而温带成分总体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上升;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比值随海拔升高呈下降趋势且始终小于1;中国特有属成分随海拔升高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趋势,在1000~1800m海拔区间内变化不明显,但从1800~2880m海拔区间内开始急剧下降;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具有温带性质,不存在区系平衡点.(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植被沿海拔梯度可划分为5个垂直带谱:海拔1000~2000m为中低山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000~2500m为中山落叶阔叶小叶林带;海拔2500~2600m为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带;海拔2600~2800m为亚高山灌丛带;海拔2800~2900m为亚高山草甸植被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区系成分 海拔梯度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研究——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国平 郭勇 刘大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5,共10页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在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存在产权权属不明、管理资金缺乏、生态旅游不"生态"、社区缺乏沟通等问题,并指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的关键在于明晰区内资源产权;扩大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态监测重视程度,加大国内外生态监测合作;科学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加强生态旅游规范管理;建立激励性生态补偿机制;推行社区共管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PA评估框架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管理效率
下载PDF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林线不同海拔巴山冷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8
作者 秦进 白红英 +4 位作者 周旗 王俊 李书恒 甘卓亭 包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7-155,共9页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的影响已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牛背梁作为秦岭东部主脊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亚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现状尚未得到广泛关注。依照树木年代学原理,进行响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探讨了牛背梁林线... 近年来气候变化对秦岭植被的影响已得到众多研究的证实,牛背梁作为秦岭东部主脊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地区亚高山林线植被对气候变化的生态响应现状尚未得到广泛关注。依照树木年代学原理,进行响应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探讨了牛背梁林线关键树种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年表特征及对气候响应的海拔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随海拔升高,树木生长对气候的敏感性逐渐上升,但轮宽年表的同步性和信号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特点。(2)不同海拔树轮宽度年表的气候响应结果基本一致,对气温的敏感性均较降水强,敏感时段为当年2~8月,差异主要体现在,高海拔树木受生长季末期8月气温的影响较重,中海拔树木受生长季前期3~4月降水和上年冬季10~11月气温的促进,而低海拔树木受初春1~2月降水的限制作用明显。(3)对比分析低、中、高海拔3个回归模型中显著因子的变化趋势,发现气候变化可以促进巴山冷杉生长季的提前,但不同海拔树木的生长动态各异,说明研究区林线不同海拔巴山冷杉生长对全球变化可能具有不同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巴山冷杉 林线 树轮宽度 牛背梁
下载PDF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景侠 蔡靖 +1 位作者 张文辉 周建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7-43,共7页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据统计,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05科43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9种,被子植物101科425属941种;木本植物372种,草本植物578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种。...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据统计,种子植物950种,隶属105科433属。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9种,被子植物101科425属941种;木本植物372种,草本植物578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种。资源植物丰富,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10大类型。生态系统多样,按大的类型可划分为森林、灌丛、草甸、裸岩和农田,其中森林面积15055hm2,占总面积的91.7%,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提出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应采取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保护对策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下载PDF
秦岭东部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树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秦进 白红英 +3 位作者 翟丹平 王俊 李书恒 黎斌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0-548,共9页
基于树木年代学方法,通过响应分析与回归分析对秦岭东段主脊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树轮宽度所蕴涵的气候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巴山冷杉年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和差值年表的各项特征值较高,反映树轮资料包含较强的环... 基于树木年代学方法,通过响应分析与回归分析对秦岭东段主脊牛背梁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树轮宽度所蕴涵的气候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巴山冷杉年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和差值年表的各项特征值较高,反映树轮资料包含较强的环境信息;归纳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春夏季气温是树木径向生长的主导因子,当年1-8月不同时段的平均气温普遍对巴山冷杉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1-2月平均气温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最为显著,而前一年10-11月平均气温的"滞后作用"不可忽略。降水不是该区巴山冷杉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当年1-2月的降水过多会导致组织生长减缓;回归模型能较好模拟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据此结合极宽、极窄轮出现年份的气候状况印证了巴山冷杉树轮宽度年际变化是生长季初期气温、降水相互制衡、共同作用的结果,并推测巴山冷杉林带位置有向高海拔迁移的可能。为秦岭植被生长在气候变化过程中的生态模式演变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 巴山冷杉 树轮宽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永祥 李景侠 +5 位作者 杨平厚 蔡靖 周建云 李登武 吴振海 毕永周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19,共7页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约105 科,433 属,950 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热带属66 个,温带属311 个,12 个中国特有属以及459 个中国特有种,55 个秦岭特有种。表明本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特点及...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种类丰富,约105 科,433 属,950 种(含种下等级)。其中热带属66 个,温带属311 个,12 个中国特有属以及459 个中国特有种,55 个秦岭特有种。表明本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特点及高度的特有性。古植物资料分析表明,该区植物区系的起源时间不会晚于白垩纪;植物群落的主要成分可能以原地生长的种类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自然保护区 植物资源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昌贵 李景侠 强晓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80,共8页
【目的】为保护区提供科学的生态评价途径及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依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方法】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 【目的】为保护区提供科学的生态评价途径及保护与利用的理论依据,以便更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方法】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专家评分与层次分析法(AHP)相结合的方法,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自然性、稳定性、人类威胁等7项指标,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评价指数为0.869。【结论】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生态质量很好,保护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牛背梁 生态评价
下载PDF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食肉目和偶蹄目动物的区系特征与生态分布 被引量:16
13
作者 曾治高 宋延龄 +5 位作者 麻应太 王西峰 吴逊涛 解振锋 邵建斌 李春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249-2255,共7页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108°45′~109°04′E,33°47′~33°56′N)位于秦岭山脉东段,地跨秦岭南北坡.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该保护区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108°45′~109°04′E,33°47′~33°56′N)位于秦岭山脉东段,地跨秦岭南北坡.采用样线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于2003年5月~2004年8月,对该保护区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区系特征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该保护区共有18种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其中属我国Ⅰ级、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的兽类分别有2种和7种.分析表明,保护区的有蹄类动物物种丰富,秦岭分布的有蹄类在该区域均有分布,但食肉动物种数仅占整个秦岭地区的45.5%.这些兽类中,属于东洋界的兽类有12种,占66.7%;属古北界的仅1种,占5.5%;其余5种为广布种,占27.8%.牛背梁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应属古北界和东洋界物种交汇的区域,且为东洋界逐渐向古北界过渡的区域.分析该区域食肉动物及偶蹄动物的生态分布发现,这些物种的垂直分布幅度有很大的差异.垂直分布幅度在海拔高差1300 m以上、1000 m左右、450~700 m之间的物种各占1/3.结果还表明,区内这些兽类物种的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先升后降的垂直变化规律.不论是秦岭南坡还是北坡,分布在海拔1800~2200 m区域的兽类物种最多,所占比例大于80%;而在海拔2600m以上区域,兽类种数降至最少,仅占50%左右.兽类丰富度的海拔梯度也体现于这些兽类在各植被类型中的分布上.中山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的兽类种数最多,而在中低山落叶阔叶林、亚高山针叶林及亚高山灌丛草甸中分布的兽类则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类 动物区系 生态分布 海拔梯度 物种丰富度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景侠 蔡靖 +5 位作者 康永祥 杨平厚 李登武 周建云 毕永周 吴逊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8,共7页
采取线路、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11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并发现了羽叶丁香(Syringapinnatifolia)、星叶草(Circae... 采取线路、样地相结合的方法,对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11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并发现了羽叶丁香(Syringapinnatifolia)、星叶草(Circaeasteragrestis)等在我省的新分布点;分析了其保护价值、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现状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保护区 珍稀植物 濒危植物
下载PDF
秦岭牛背梁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气温的时空响应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林林 白红英 +3 位作者 马新萍 刘荣娟 程德强 秦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2期93-98,349,共6页
[目的]揭示牛背梁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温的响应机理,为牛背梁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秦岭1975—2013年气温数据和2000—2013年NDVI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及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近... [目的]揭示牛背梁保护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气温的响应机理,为牛背梁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基于秦岭1975—2013年气温数据和2000—2013年NDVI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及相关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结果](1)近40a来牛背梁地区年均温增加速率为0.30℃/10a,1999年增温趋势达到显著水平。(2)2000—2013年研究区植被变化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且季节和区域差异较大。(3)年尺度上,植被NDVI与气温整体呈正相关关系。季尺度上,春季植被NDVI与气温均呈显著正相关;夏季NDVI与气温呈不显著正相关;而秋季主要呈负相关。月尺度上,随植被生长阶段的变化,不同月份植被NDVI对气温的响应程度也有差异。[结论]牛背梁地区NDVI与气温关系密切,一年之中,5月植被对气温反应最敏感,且中高海拔地区的植被对气温的响应比低海拔植被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保护区 NDVI 气温 时空响应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探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姚雪梅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1,共3页
通过对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坚持一个保护,强化两个支撑,狠抓三个提高,实现四个目标"的规划思路,编制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对陕西地域内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陕西牛背梁 自然保护区 总体规划
下载PDF
陕西牛背梁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景侠 康永祥 毕永周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13,35,共5页
在全球环境保护基金(GEF)的资助下,对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采集标本2128号。经鉴定分析,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种类丰富,拥有种子植物950种(含种下等级),隶属105科433属;区系... 在全球环境保护基金(GEF)的资助下,对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采集标本2128号。经鉴定分析,其区系的基本特征是:种类丰富,拥有种子植物950种(含种下等级),隶属105科433属;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珍稀濒危植物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 植物区系 保护区 种子植物区系
下载PDF
牛背梁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初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景侠 赵建民 康永祥 《陕西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9,共4页
对牛背梁自然保护区17 种国家级和省级珍稀濒危植物的区系分析表明,该区系具有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等特点。并探讨了该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致濒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牛背梁 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对策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牛背梁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佳媛 李嘉伟 +1 位作者 陈思 李景侠 《陕西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50-53,共4页
位于秦岭的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当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材料,对牛背梁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整理统计。结果表明:(1)该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合计78科,185属,339种;(2)该区观赏... 位于秦岭的牛背梁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当地野生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材料,对牛背梁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整理统计。结果表明:(1)该地区野生观赏植物合计78科,185属,339种;(2)该区观赏植物具有种类繁多、稀有种较多、耐寒耐旱型突出、秋色叶类及芳香类种类优势突出的特点。对其园林应用进行了评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 观赏植物 特点 评价
下载PDF
1975~2013年秦岭牛背梁保护区气温变化研究
20
作者 冯林林 刘荣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5期192-193,共2页
基于秦岭31个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采用Kriging插值法、趋势分析法、M-K检验法研究了1975-2013年牛背梁保护区年尺度、季节尺度上的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牛背梁保护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域。年尺度上,近39年来平... 基于秦岭31个气象站点的气温数据,采用Kriging插值法、趋势分析法、M-K检验法研究了1975-2013年牛背梁保护区年尺度、季节尺度上的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牛背梁保护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敏感区域。年尺度上,近39年来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最为显著,且均在1994年发生了暖突变;季节尺度上,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除秋季呈下降趋势外,春季、夏季和冬季均表现上升趋势,四季气温的突变年份集中在20世纪90年末和21世纪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背梁保护区 平均气温 极端气温 变化特征 M-K突变检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