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口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年间变化和水域富营养化趋势 被引量:26
1
作者 徐兆礼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3-798,共6页
根据1959年和2002年在长江口海域28°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8个航次海洋调查资料,分析长江口夜光藻丰度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结合同步的温度资料进行曲线拟合,构造数... 根据1959年和2002年在长江口海域28°00'—32°00'N,122°00'—123°30'E海域4个季节8个航次海洋调查资料,分析长江口夜光藻丰度的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结合同步的温度资料进行曲线拟合,构造数学模型,计算最适温度。结合夜光藻分布特征、生态类群,比较不同年间夜光藻丰度变化趋势,分析长江口富营养化趋势对夜光藻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夜光藻出现率和平均丰度均表现为春季丰度极高而其它季节较低。例如春季长江口夜光藻的最高丰度可以达到48576.00ind/m3,出现率为96.30%。该种在春季有明显的集群性,其它季节聚集强度指标值较低。盐度是影响夜光藻的平面分布的主要因素。长江口夜光藻适温范围较窄。仅仅在15—20℃之间有较高的数量。通过曲线拟合计算,其丰度和温度的函数关系符合YieldDensity模型。进一步通过极值计算得出,夜光藻最适温度为17.53℃。在长江口,夜光藻往往生活在在长江径流和外海水形成的河口锋水域。因而是暖温性近海种。近年来在春季,长江口夜光藻数量明显增多,夜光藻数量的年间变化特征可能与长江口富营养化相关。夜光藻赤潮的爆发就是长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的结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富营养化 最适温度 最适盐度 长江口
下载PDF
Noctiluca and Noctiluca Red Tides in China Coast
2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5年第3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noctiluca and noctiluca Red Tides in China Coast
下载PDF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red and green Noctiluca scintillans 被引量:9
3
作者 P. J. HARRISON K. FURUYA +8 位作者 P. M. GLIBERT J. Xu H. B. LIU K. YIN J. H. W. LEE D. M. ANDERSON R. GOWEN A. R. AL-AZRI A. Y. T. HO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807-831,共25页
The dinoflagellate Noctiluca scintillan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abundant red tide organisms and it is distributed world-wide. It occurs in two forms. Red Noctiluca is heterotrophic and fills the role of one ... The dinoflagellate Noctiluca scintillan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abundant red tide organisms and it is distributed world-wide. It occurs in two forms. Red Noctiluca is heterotrophic and fills the role of one of the microzooplankton grazers in the foodweb. In contrast, green Noctiluca contains a photosynthetic symbiont Pedinomonas noctilucae (a prasinophyte), but it also feeds on other plankton when the food supply is abundant. In this review, we document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these two forms and include the first maps of their global distribution. Red Noctiluca occurs widely in the temperate to sub-tropical coastal regions of the world. It occurs over a wide temperature range of about 10°C to 25°C and at higher salinities (generally not in estuaries). It is particularly abundant in high productivity areas such as upwelling or eutrophic areas where diatoms dominate since they are its preferred food source. Green Noctiluca is much more restricted to a temperature range of 25°C-30°C and mainly occurs in tropical waters of Southeast Asia, Bay of Bengal (east coast of India), in the eastern, western and northern Arabian Sea, the Red Sea, and recently it has become very abundant in the Gulf of Oman. Red and green Noctiluca do overlap in their distribution in the eastern, northern and western Arabian Sea with a seasonal shift from green Noctiluca in the cooler winter convective mixing, higher productivity season, to red Noctiluca in the more oligotrophic warmer summer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地理分布 微型浮游动物 温度范围 阿拉伯海 赤潮生物 食草动物 光合作用
原文传递
Retreived bacteria from Noctiluca miliaris (green) bloom of the northeastern Arabian Sea
4
作者 BASU Subhajit MATONDKAR SG Prabhu FURTADO Irene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0-20,共11页
在最近的年里, dinoflagellate 夜光虫 miliaris 的季节的花蕾出现了在北阿拉伯的海(NAS ) 开水。这研究从 NAS 的绿夜光虫的一个季节的花蕾提供细菌的第一描述(盐沼草 Porteresia coarctata 的 20 产地沿着 Bakkhali 河口的海岸被调... 在最近的年里, dinoflagellate 夜光虫 miliaris 的季节的花蕾出现了在北阿拉伯的海(NAS ) 开水。这研究从 NAS 的绿夜光虫的一个季节的花蕾提供细菌的第一描述(盐沼草 Porteresia coarctata 的 20 产地沿着 Bakkhali 河口的海岸被调查,艇长 Bazar,从 1 月的孟加拉国到 2006 年 12 月。射击 P 的密度。coarctata 到季节被影响并且被发现更高(> 2 500 shoots/m2 ) 在里面在季风季节季风以后、最小;植物在季风前期间在植物的繁殖是特别地活跃的。未葬生物资源与在这个河口的暴露的相比沿着保护的海岸是更大的。地下的生物资源更高(7.75269.53 g DW/m2 ) 上面比那磨擦了(2.20114.75 g DW/m2 ) 。P 的站的庄稼。coarctata 显示出一种否定关系(R =0.77;P < 0.05 ) 与沉积率,当季节的活动影响了沉积时。记录沉积率更低(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生长 阿拉伯海 夜光 东北部 NACL溶液 地球化学动力学 芽孢杆菌属 平板计数
原文传递
NEW OBSERVATIONS ON THE MEIOTIC PROCESS IN THE MARINE DINOFLAGELLATE NOCTILUCA SCINTILLANS (NOCTILUCALES, DINOPHYCEAE)
5
作者 周成旭 严小军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7-73,共7页
The meiotic process in Noctiluca scintillans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Some abnormal cell divisions, incompletely separated "zoospor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zoospore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 The meiotic process in Noctiluca scintillans were observ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Some abnormal cell divisions, incompletely separated "zoospores" and the changes of the zoospore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ogether with the findings of field samplings and the previous results by other researchers, the process of meiosis in N. scintillans was supposed to be a pathway to reduce the extra high density of NH 3-N within the cell in order to ensure normal population grow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鞭毛虫 夜光虫 细胞变异 游走孢子 生活周期 减数分裂
原文传递
夜光藻赤潮发生视角下平潭岛近岸海域生态安全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丁依婷 伍长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8-429,共12页
根据近十年平潭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与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数据,结合夜光藻赤潮观测资料,通过构建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同、脱钩评价方法对平潭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从... 根据近十年平潭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与旅游经济产业发展数据,结合夜光藻赤潮观测资料,通过构建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同、脱钩评价方法对平潭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评价,从时间层面上分析海洋生态环境安全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协同强度和发展态势。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9年,平潭旅游经济呈线性上升趋势,而海洋生态系统演化呈较为平缓的波动上升趋势,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逐渐向高水平耦合阶段演化;(2)平潭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发展在研究期间处于非协同或低协同状态,但发展态势和协同程度有所上升;(3)废水排放入海量、废水中COD排放量、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与平潭旅游经济发展呈较为理想的脱钩状态,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排放浓度逐年降低;(4)夜光藻赤潮持续天数与平潭旅游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波动较大,营养盐水平与夜光藻赤潮发生频次的相关性并不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引入具有协同效应的巨涨落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实现平潭海洋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的提质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夜光藻赤潮 海岛旅游经济 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 协同发展评价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的HY-1C/D卫星赤潮探测方法——以红夜光藻为例
7
作者 王义衎 刘荣杰 +5 位作者 刘建强 丁静 叶小敏 赵鑫 宋冬梅 马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6-178,共13页
红夜光藻是我国主要的赤潮优势种,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发生。近年来,红夜光藻赤潮发生频率明显上升,监测需求迫切。但红夜光藻赤潮发生具有分布范围广、变化速度快、多呈条带状分布的特点,其探测对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覆盖范... 红夜光藻是我国主要的赤潮优势种,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发生。近年来,红夜光藻赤潮发生频率明显上升,监测需求迫切。但红夜光藻赤潮发生具有分布范围广、变化速度快、多呈条带状分布的特点,其探测对卫星影像空间分辨率、覆盖范围和重访周期要求高。虽然水色卫星在赤潮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空间分辨率低,无法准确探测条带状分布的红夜光藻赤潮。海洋一号C、D(HY-1C/D)卫星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Coastal Zone Imager,CZI)以其高空间分辨率、大幅宽和短重访周期的优势,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赤潮监测。现有的红夜光藻赤潮HY-1C/D CZI探测模型大多基于深度学习方法,需要大量赤潮样本,但赤潮样本获取困难,影响模型的精度。因此,本文以2022年3月发生在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的红夜光藻赤潮为例,分析了红夜光藻赤潮光谱特征,基于红夜光藻赤潮在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高反射特性和浑浊水体在绿光波段的高反射特性,构建了一个面向HY-1C/D CZI的红夜光藻赤潮探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探测赤潮,并避免浑浊水体的干扰,精确率和F1-Score达到89.72%和0.90。而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适用于不同海洋环境、不同宽波段卫星传感器的红夜光藻赤潮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红夜光藻 遥感探测 HY-1C/D CZI 光谱特征
下载PDF
福建平潭外海域夜光藻赤潮期营养元素和溶解态痕量金属动态与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岳新利 张梦柯 +3 位作者 谷利德 钟灏文 戚柳倩 王德利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5-384,共10页
福建平潭外海域春季常发生夜光藻(Noctiluca scintollans)赤潮(又称“蓝眼泪”现象).为探讨这一特殊赤潮时期水体营养要素及痕量金属的变化及响应情况,于2022年4月对该海域(28个站位)进行了大范围的水文、化学及生态观测.水文数据显示... 福建平潭外海域春季常发生夜光藻(Noctiluca scintollans)赤潮(又称“蓝眼泪”现象).为探讨这一特殊赤潮时期水体营养要素及痕量金属的变化及响应情况,于2022年4月对该海域(28个站位)进行了大范围的水文、化学及生态观测.水文数据显示平潭东北海域存在季风性涌升现象.营养盐数据表明,平潭海域表层海水总无机氮浓度为6.0~97.7μmol/L,高值区出现在平潭东北的海水涌升区域,其中以铵盐为主(约60%),磷酸盐浓度高达3.0μmol/L.溶解态痕量金属Cd、Co、Ni、Mn的高值区与总无机氮分布基本一致,而Cu在调查海域则表现较稳定.生态数据显示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主要出现在近岸以及外侧海域,以小型浮游生物(粒径20~200μm)为主.现场观测和流式细胞计数表明,夜光藻赤潮区域与微型浮游生物(粒径<20μm)分布相吻合,并主要聚集于涌升流区域.上述结果表明,涌升过程带来的营养元素(铵与磷)及金属直接促进了微型浮游生物的生长,是形成平潭海域夜光藻赤潮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痕量金属 营养元素 夜光藻 赤潮 平潭外海域
下载PDF
夜光藻高效培养方法建立及其有性繁殖发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王君玥 徐名扬 +4 位作者 张慧敏 张珍珍 申欣 顾海峰 姬南京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96,共8页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是典型的赤潮生物,在世界多个海域形成过大面积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夜光藻赤潮的发生不仅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其有性繁殖的方式在赤潮发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连云港海域分...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是典型的赤潮生物,在世界多个海域形成过大面积赤潮,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的威胁。夜光藻赤潮的发生不仅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其有性繁殖的方式在赤潮发生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连云港海域分离获得一株夜光藻,利用自行设计的饵料藻投喂装置,以天然海水为培养基,在温度20~25℃范围内实现了夜光藻的室内长期培养,并观察记录了夜光藻配子发生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夜光藻不同生长阶段培养体系中配子母细胞与营养细胞密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示夜光藻的有性繁殖发生与种群丰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夜光藻有性繁殖的认识,有助于阐明其种群增长模式,并深入理解其赤潮暴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夜光藻 有性繁殖 配子母细胞
下载PDF
北部湾首次记录到的大规模夜光藻赤潮期间浮游植物与细菌群落分析
10
作者 黎慧玲 徐轶肖 +3 位作者 吴淼 蓝文陆 谢欢达 黄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9-52,共14页
北部湾位于南海西北部,最近30年赤潮暴发频率、持续时间和范围正经历显著增长。为了了解北部湾大规模夜光藻赤潮期间的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特征,于2021年2月21日在涠洲岛西部首次大规模夜光藻暴发海域采集海水样品,对环境因子、浮游植物... 北部湾位于南海西北部,最近30年赤潮暴发频率、持续时间和范围正经历显著增长。为了了解北部湾大规模夜光藻赤潮期间的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特征,于2021年2月21日在涠洲岛西部首次大规模夜光藻暴发海域采集海水样品,对环境因子、浮游植物和细菌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为绝对P限制状态,结合近年来其他研究指出的非赤潮期间,涠洲岛邻近及北部湾中部海域为贫营养及主要为P限制,可推断本次夜光藻赤潮属于一次非富营养化下发生的赤潮。海水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门5属5种,其中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为绝对优势种,其细胞密度为2.00×10^(3)~3.75×10^(3)cells/L。结合现场水色,可确定本次赤潮生物为红色异养型夜光藻。系统发育和遗传距离分析则表明本次赤潮原因种属于我国沿海常见的夜光藻株系。对海水样品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发现海水细菌群落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为294~414,以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群;细菌群落结构受COD、DO、DIN、PO_(4)^(3-)-P、N/P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COD为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明确北部湾大规模夜光藻赤潮期间的环境特征、微生物组成及海洋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赤潮 浮游植物 细菌群落 环境因子 北部湾
下载PDF
对辽东湾夜光藻赤潮和叉状角藻赤潮成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周遵春 马志强 +3 位作者 薛克 王年斌 郭皓 韩德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2,共4页
对 1995年、1999年发生在辽东湾的夜光藻赤潮及 1998年发生的叉状角藻赤潮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夜光藻与叉状角藻都具有鞭毛 ,夜光藻完全异养 ,叉状角藻则以自养为主 ,同时兼有异养。同样条件下这两种甲藻由于其运动... 对 1995年、1999年发生在辽东湾的夜光藻赤潮及 1998年发生的叉状角藻赤潮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 :夜光藻与叉状角藻都具有鞭毛 ,夜光藻完全异养 ,叉状角藻则以自养为主 ,同时兼有异养。同样条件下这两种甲藻由于其运动特性 ,可以选择光照适宜和营养丰富的水层 ,更有利于生长繁殖 ,比其他硅藻类更易形成赤潮。同时外部的环境条件 ,包括生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叉状角藻 成因 赤潮 辽东湾 海洋污染 水质污染
下载PDF
大鹏湾夜光藻种群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2
作者 黄长江 齐雨藻 +2 位作者 杞桑 吕颂辉 江天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93-498,共6页
于1990年3月-1992年6月对中国南海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的夜光藻种群动态及时空分布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种群的出现期间一般为每年的1-6月,最早是1991年的12月,数量高峰期为3-5月,种群密度的波动极为显著;调查期间共发... 于1990年3月-1992年6月对中国南海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的夜光藻种群动态及时空分布进行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种群的出现期间一般为每年的1-6月,最早是1991年的12月,数量高峰期为3-5月,种群密度的波动极为显著;调查期间共发生8次赤潮,且都发生在3月初至5月初;大鹏湾夜光藻赤潮的发生特点是,赤潮的发生和消失突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d;调查海域夜光藻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为近岸的高于中央水域的,表面的高于底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程群动态 红潮 季节变化 分布特征
下载PDF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在其生态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长江 杞桑 +2 位作者 齐雨藻 林小涛 欧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8-355,共8页
分析了1991年上半年南海大鹏湾盐田水域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和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种群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春季高峰期3月至5月初,调查海域共出现12个夜光藻和浮游动、植物高峰。其中,以发生4次赤潮的夜光藻种群占主导... 分析了1991年上半年南海大鹏湾盐田水域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和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种群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春季高峰期3月至5月初,调查海域共出现12个夜光藻和浮游动、植物高峰。其中,以发生4次赤潮的夜光藻种群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棱角类的鸟啄尖头蚤(Peniliaavirostris),其最高数量高达96238ind./m3。相比之下,在夜光藻和枝角类鸟啄尖头蚤捕食压力的影响下,浮游植物(尤其是硅藻)的春季高峰并不显著。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的过度繁殖(>103cell/L),不但对产浮游性卵的桡足类、甲壳类及鱼卵仔鱼具明显的捕食压力,而且使浮游动物种类多样性降低。调查水域在3—5月,以不到6d的周期出现1个生产高峰。这种高生产力即体现了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近岸水域的特性,又是生态系整体构造的衰退、生物多样性降低和食物链的缩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大鹏湾 夜光藻 种群 生态群落 地位
下载PDF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生态及其赤潮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14
作者 黄长江 齐雨藻 +1 位作者 黄奕华 林小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分析了1990年3月一1992年6月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数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夜光藻的生存水温的高限可达286℃左右,但其最适水温范围20-22℃,而适温范围可扩至16—25℃。所以,每年夏季高温季节,大鹏湾的夜光藻因无... 分析了1990年3月一1992年6月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数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夜光藻的生存水温的高限可达286℃左右,但其最适水温范围20-22℃,而适温范围可扩至16—25℃。所以,每年夏季高温季节,大鹏湾的夜光藻因无法忍受高温(30℃)而自然死亡,秋后再由外洋海流将其营养细胞带回。夜光藻的最适盐度应在29-33之间,但盐度的变化一般与夜光藻的种群变动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不过暴雨或梅雨季节造成的表层水体盐度急降显然对主要分布于表层的夜光藻种群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为此,一个闷热和稳定无雨的气候环境对夜光藻赤潮的形成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水体富营养程度的不断加重是水域夜光藻赤潮发生日益频繁的根本原因,但大鹏湾独特的规律性的潮汐循环(半日潮→回潮不等→全日潮→半日潮)和东南季风等产生的物理聚集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可能是大鹏湾成为夜光藻赤潮多发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发生机理 种群生态 红潮 南海
下载PDF
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寿松 冯国灿 +3 位作者 夏综万 史键辉 齐雨藻 吕颂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根据1990—1992年期间对大鹏湾所发生的夜光藻赤潮的大量研究资料,从气象、海况、化学、生物等4方面筛选出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环境的22种基本要素,并利用演绎结构模拟(ISM)方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关系,推... 根据1990—1992年期间对大鹏湾所发生的夜光藻赤潮的大量研究资料,从气象、海况、化学、生物等4方面筛选出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环境的22种基本要素,并利用演绎结构模拟(ISM)方法,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和间接关系,推导出大鹏湾夜光藻赤潮发生要素的整体关联结构图,从6个先后层次上直观地反映出赤潮发生的全过程,为建立赤潮发生机理的动态数学模型打下基础,且可为研制赤潮预测预报系统提供若干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夜光藻 发生要素 大鹏湾
下载PDF
夜光藻赤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6
16
作者 谢健 李锦蓉 +2 位作者 吕颂辉 程亲荣 杨炼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6,共6页
本文报告了1992年4月11日至5月11日间在盐田港附近海域连续发生的两次夜光藻赤潮(4月21日和5月5日)的观测结果,阐述了这期间各种理化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且探讨了这两次赤潮的成因。初步结果表明:这次赤潮的发生与水温,... 本文报告了1992年4月11日至5月11日间在盐田港附近海域连续发生的两次夜光藻赤潮(4月21日和5月5日)的观测结果,阐述了这期间各种理化要素的变化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且探讨了这两次赤潮的成因。初步结果表明:这次赤潮的发生与水温,叶绿素a和潮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潮流 水温 夜光藻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海洋岛与王家岛周围海域赤潮生物夜光藻生态初探 被引量:12
17
作者 董婧 刘海映 +1 位作者 李培军 赵燕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8-51,共4页
对王家岛与石城岛周围海域浮游生物和理化因子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夜光藻的生物量以夏季两岛的南部及中部为最高,影响夜光藻繁殖的各环境因子中以浮游植物、可溶性无机磷、总氮、溶氧的共同作用最为显著,Y= - 257-... 对王家岛与石城岛周围海域浮游生物和理化因子的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夜光藻的生物量以夏季两岛的南部及中部为最高,影响夜光藻繁殖的各环境因子中以浮游植物、可溶性无机磷、总氮、溶氧的共同作用最为显著,Y= - 257-0 XDO+ 72-0 XN- 1336-3 XP+ 1-80 XF- 2250 。R= 0-713 ,F=3-10,统计检验,相关显著,回归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赤潮 环境因子 回归分析 海洋污染
下载PDF
夜光藻赤潮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模糊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孙东 赵冬至 +2 位作者 文世勇 邢小罡 王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5,共6页
针对在2006年夏天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中发生的一次夜光藻赤潮,考虑到夜光藻赤潮过程与环境因子的复杂关系和赤潮监测数据的不确定性,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对监测数据样本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号、2号和4号站位包含有夜光藻赤... 针对在2006年夏天渤海湾赤潮重点监控区中发生的一次夜光藻赤潮,考虑到夜光藻赤潮过程与环境因子的复杂关系和赤潮监测数据的不确定性,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对监测数据样本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对象为1号、2号和4号站位包含有夜光藻赤潮过程的7月26日~8月20目的连续监测数据,给出了隶属度函数和模糊规则的提取方法,利用生成的模糊逻辑规则阐述了此次夜光藻赤潮的生消过程并分析了夜光藻赤潮与若干环境因素之间的变动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该海域的夜光藻赤潮机理并预测夜光藻赤潮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夜光藻 模糊推理 模糊规则
下载PDF
胶州湾夜光虫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天文 朱丽岩 +2 位作者 徐培培 周浩 戚本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89-93,共5页
利用2006年8月~2007年11月在胶州湾海域4次海洋生物调查样品,对该海区夜光虫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夜光虫丰度季节分布极不均衡:春季最高,平均为2.81×104ind/m3;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平均为146 ind/m... 利用2006年8月~2007年11月在胶州湾海域4次海洋生物调查样品,对该海区夜光虫丰度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夜光虫丰度季节分布极不均衡:春季最高,平均为2.81×104ind/m3;秋季次之;夏季最少,平均为146 ind/m3。温度是影响其季节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夜光虫的水平分布和营养盐的分布密切相关,呈现近岸高于中央,湾内高于湾口的现象;在垂直分布上,受摄食的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上层水体中夜光虫丰度一般要高于底层的;夜光虫的昼夜垂直移动受季节影响显著,不同的季节昼夜垂直移动趋势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虫 胶州湾 分布
下载PDF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 被引量:14
20
作者 吴玉霖 周成旭 张永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5-167,共3页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对于研究夜光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增殖机理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通过试验,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扁藻作为饵料,夜光藻能良好地生长和繁殖,从而为夜光藻的室内培养解决了关键性的饵料问题,实现了国内夜光藻室内的长...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对于研究夜光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增殖机理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通过试验,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扁藻作为饵料,夜光藻能良好地生长和繁殖,从而为夜光藻的室内培养解决了关键性的饵料问题,实现了国内夜光藻室内的长期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培养 饵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