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临床研究
1
作者 苏保林 李敬 +1 位作者 黎志彬 汤水福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泄浊通络方,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组疗程均为12周。比... 目的:观察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试验组给予泄浊通络方,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相关指标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钾(K+)、血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ACR)、尿蛋白定量、估算肾小球过滤率(eGFR)]、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健康(PCS)、心理健康(MCS)、肾病负担(KDB)、肾病影响(KDE)、症状影响(DRS)]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6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UN、SCr、CysC、ACR、尿蛋白定量指标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BUN、SCr、CysC、ACR、尿蛋白定量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GFR指标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eGFR指标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PCS、MCS、KDB、KDE、DR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上述5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泄浊通络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效果较好,可改善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3-4 泄浊通络方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从废旧电池中回收二水磷酸铁再生LiFePO_(4)/C
2
作者 陈显彪 梁爽 +6 位作者 代芳 刘嘉 刘伟昊 王帅 彭望 曾杰 张文华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4-89,共6页
使用酸浸—加热回流法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得到二水磷酸铁,将其作为原料并添加一定量的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再生了LiFePO_(4)/C,并研究了温度对再生LiFeP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酸浸—加热回流法对废旧磷酸铁锂... 使用酸浸—加热回流法从废旧磷酸铁锂电池中回收得到二水磷酸铁,将其作为原料并添加一定量的锂源和碳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再生了LiFePO_(4)/C,并研究了温度对再生LiFeP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酸浸—加热回流法对废旧磷酸铁锂正极片进行处理生成FePO_(4)·2H_(2)O,洗涤烘干后研磨得到FePO_(4)·2H_(2)O粉末,XRD表征和ICP测试结果显示回收得到的FePO_(4)·2H_(2)O结构完整、纯度较高。然后在FePO_(4)·2H_(2)O粉末中添加碳源,在高温下制备LiFePO_(4)/C材料,对其进行结构与形貌表征以及电化学测试,发现以葡萄糖为碳源、温度为700℃、葡萄糖量为理论生成磷酸铁锂质量的17%时再生的LiFePO_(4)/C电化学性能最佳,0.3 C倍率下再生的LiFePO_(4)/C首周放电比容量可达141.8 mAh/g,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可维持在94.3%。通过与商用LiFePO_(4)/C进行电化学性能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该工艺再生的LiFePO_(4)/C有着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 FePO_(4)·2H_(2)O 高温固相法 再生LiFePO_(4)/C
下载PDF
Restructuring of 4H Phase Au Nanowires and its Catalytic Behavior toward CO Electro-oxidation
3
作者 Xuxu Ye Bingyu Liu +1 位作者 Da Zhou Yan Xia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33-544,I0001,共13页
Au nanowires in 4H crystalline phase(4H Au NWs)are synthesized by colloid solution methods.The crys-talline phase and surface structure as well as its performance toward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CO be-fore and aft... Au nanowires in 4H crystalline phase(4H Au NWs)are synthesized by colloid solution methods.The crys-talline phase and surface structure as well as its performance toward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CO be-fore and after removing adsorbed oleylamine molecules(OAs)intro-duced from its synthesis are evaluat-ed by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X-ray diffraction(XRD),underpoten-tial deposition of Pb(Pb-upd)and cyclic voltammetry.Different methods,i.e.acetic acid cleaning,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cleaning,and diethylamine replacement,have been tried to remove the adsorbed OAs.For all methods,upon the removal of the adsorbed OAs,the morphology of 4H gold nanoparticles is found to gradually change from nanowires to large dumbbell-shaped nanoparticles,accompanying with a transition from the 4H phase to the face-centered cubic phase.On the other hand,the Pb-upd results show that the sample sur-faces have almost the same facet composition before and after removal of the adsorbed OAs.After electrochemical cleaning with continuous potential scans up to 1.3 V,CO electro-oxida-tion activity of the 4H Au sample is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CO electro-oxidation activi-ty is compared with results on the three basel Au single crystalline surfac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possible origins for its enhancement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engineering Crystalline phase transition 4H phase Au nanowires Pb un-der potential deposition CO electro-oxidation
下载PDF
MgF_(2)助剂对MgAl_(1.9)Ga_(0.1)O_(4)透明陶瓷的制备与光学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吕朝阳 徐勇 +3 位作者 杨久延 涂广升 涂兵田 王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1-538,共8页
MgAl_(1.9)Ga_(0.1)O_(4)透明陶瓷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其制备依赖于高质量坯体的凝胶注模成型和长时间的无压预烧。本研究选择MgF_(2)为烧结助剂,并通过瞬时液相调节无压预烧的致密化过程。采用干压成型、无压预烧和热等静压烧结制备了... MgAl_(1.9)Ga_(0.1)O_(4)透明陶瓷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其制备依赖于高质量坯体的凝胶注模成型和长时间的无压预烧。本研究选择MgF_(2)为烧结助剂,并通过瞬时液相调节无压预烧的致密化过程。采用干压成型、无压预烧和热等静压烧结制备了不同尺寸的MgAl_(1.9)Ga_(0.1)O_(4)透明陶瓷样品,并系统分析了MgF_(2)对材料显微结构、光学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MgF_(2)在~1230℃熔化形成的液相促使陶瓷的致密度与晶粒尺寸增大,后续烧结过程中残留的MgF_(2)氧化为MgO并固溶进入MgAl_(1.9)Ga_(0.1)O_(4)晶格。添加质量分数0.2%MgF_(2)的2.04 mm厚透明陶瓷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具有76.5%~83.4%的直线透过率和较高的光学质量。此外,该陶瓷的特征抗弯强度为167.1 MPa,与细晶MgAl2O4透明陶瓷相近,但是前者的Weibull模数(8.81±0.29)更高。本研究为制备光学性能良好的大尺寸MgAl_(1.9)Ga_(0.1)O_(4)透明陶瓷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陶瓷 MgAl_(1.9)Ga_(0.1)O_(4) MgF_(2) 瞬时液相烧结 光学性能
下载PDF
Na_(2)CO_(3)·10H_(2)O-Na_(2)HPO_(4)·12H_(2)O/SiO_(2)复合定形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璇 李再超 +2 位作者 吴亚楠 唐炳涛 张宇昂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3-629,656,共8页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 以Na_(2)CO_(3)·10H_(2)O(SCD)、Na_(2)HPO_(4)·12H_(2)O(DHPD)为相变主体制备了共晶体系,通过绘制凝固点变化图与DSC测试共同确定在m(SCD)∶m(DHPD)=4∶6时形成共晶,FTIR和XRD结果显示,2种水合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其晶型结构发生改变。通过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Na2SiO3·9H_(2)O作为成核剂降低体系的过冷度,且经历50次相变循环体系未出现相分离,相变焓值仅下降0.25%。进一步使用质量分数为25%的气相SiO_(2)作为支撑材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相变前后形状稳定的共晶水合盐/SiO_(2)定形相变材料(SSPCM)。所得SSPCM的相变温度为24.08℃,相变焓值为146.6J/g,过冷度为0.55℃,热导率为0.4571W/(m·K)。同保温泡沫相比,其可将模拟房内部中心温度的升温时间延长了1.81倍,降温时间延长了0.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CO_(3)·10H_(2)O Na_(2)HPO_(4)·12H_(2)O 共晶水合盐 复合相变材料 建筑节能 功能材料
原文传递
LiFePO_(4)-Na_(2)CO_(3)体系焙烧过程物相变化及Li、Fe回收研究
6
作者 贾鹏升 王大辉 +2 位作者 陈怀敬 祁万虎 武国真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LiFePO_(4)作为正极材料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获得广泛使用,报废后再利用理论和工艺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碱性焙烧联合酸性浸出从LiFePO_(4)中提取Li、Fe的新型回收方法,并对LiFePO_(4)-Na_(2)CO_(3)体系焙烧过程中的... LiFePO_(4)作为正极材料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获得广泛使用,报废后再利用理论和工艺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碱性焙烧联合酸性浸出从LiFePO_(4)中提取Li、Fe的新型回收方法,并对LiFePO_(4)-Na_(2)CO_(3)体系焙烧过程中的物相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FePO_(4)-Na_(2)CO_(3)作用体系以质量比1∶0.67混合在800~950℃焙烧,过程是包含化合物分解反应、氧化反应及化合物生成反应等反应类型的复杂反应,焙烧产物的物相组成为Fe2O3、Fe3O4、NaLi2PO4、LiNa5(PO4)2。浸出液使用磷酸溶液(pH=0)、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60 min、液固比为20 mL/g,并用磷酸控制浸出终止pH=1的条件下,焙烧产物中Li的浸出率均大于98%,Fe的浸出率低于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动力电池 LiFePO_(4) 焙烧 金属回收 物相变化
下载PDF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and phase transition of low-temperature Mg_(2)NiH_(4)
7
作者 Qun Luo Qi Cai +9 位作者 Qinfen Gu Yu Shi Bin Liu Xuan Quy Tran Syo Matsumura Tong-Yi Zhang Kazuhiro Nogita Tao Lyu Qian Li Fusheng Pan 《Journal of Magnesium and Alloy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3338-3349,共12页
The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NTE) phenomen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fabricating zero thermal expansion(ZTE) materials to avoid thermal shock during heating and cooling. NTE is observed in limited groups of mate... The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NTE) phenomen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fabricating zero thermal expansion(ZTE) materials to avoid thermal shock during heating and cooling. NTE is observed in limited groups of materials, e.g., metal cyanides, oxometallates, an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but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family of metal hydrides. Herein, a colossal and continuous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is firstly developed in the low-temperature phases of LT1-and LT2-Mg_(2)NiH_(4) between 488 K and 733 K from in-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video, with the volume contraction reaching 18.7% and 11.3%, respectively. The mechanisms for volume contraction of LT1 and LT2 phases are elucidate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phase transformation, magnetic transition, and dehydrogen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common NTE materials containing flexible polyhedra units in the structure. The linear volume shrinkage of LT2 in the temperature of 488-553 K corresponds to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LT2→HT with a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of -799.7 × 10^(-6) K^(-1) revealed by in-situ synchrotron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The sudden volume contraction in LT1 between 488 and 493 K may be caused by the rapid dehydrogenation of LT1 to Mg_(2)Ni. The revealed phenomenon in single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would be significant for preparing zero thermal expansion materials by tuning the fraction of LT1 and LT2 ph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gative thermal expansion Mg_(2)NiH_(4) phase transformation In situ TEM In situ XRD
下载PDF
SrB_(4)O_(7)光催化剂的高温固相法合成及其催化机理
8
作者 赵丽宏 周海静 赵文武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7,共7页
以硼酸和碳酸锶作为起始原料,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B_(4)O_(7)光催化剂;通过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不同制备温度条件下合成光催化剂的结构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利用光化学反应仪测试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捕获实验探究了SrB_... 以硼酸和碳酸锶作为起始原料,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SrB_(4)O_(7)光催化剂;通过XRD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不同制备温度条件下合成光催化剂的结构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利用光化学反应仪测试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捕获实验探究了SrB_(4)O_(7)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800℃、850℃和900℃下合成的SrB_(4)O_(7)光催化剂对罗丹明B的降解率分别为90.2%、84.8%和60.4%;800℃下合成的SrB_(4)O_(7)光催化剂光催化降解有机物过程中主要活性物质是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盐 高温固相法 光催化降解 SrB_(4)O_(7)
原文传递
异质双碳源对LiMn_(0.8)Fe_(0.2)PO_(4)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李元超 黄卫峰 +5 位作者 梁鹏超 赵子芳 邢保艳 闫东亮 杨理 王松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1-760,共10页
采用水基流变相辅助的固相法,以异质碳蔗糖和石墨为碳源,合成了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石墨加入方式对所制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N_... 采用水基流变相辅助的固相法,以异质碳蔗糖和石墨为碳源,合成了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石墨加入方式对所制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对所制备的LiMn_(0.8)Fe_(0.2)PO_(4)/C复合材料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N_(2)吸附-脱附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石墨包覆工艺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前驱体煅烧后再加入石墨获得的样品纯度高,形貌呈均一的椭圆形,在0.1C下的放电比容量为149 mAh·g^(-1),达到其理论比容量的87%;在5C下最大的放电比容量为133 mAh·g^(-1);在2C倍率下经过300次循环后比容量维持在127 mAh·g^(-1),衰减率仅为1.9%,表现出了优良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0.8)Fe_(0.2)PO_(4)/C 双碳源包覆 水基流变相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Ba_(4)Ti_(13)O_(30)陶瓷的制备及其介电性能表征
10
作者 王家强 赵泽颖 金灯仁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86,193,共6页
利用烧结过程中固相反应产生的额外烧结推动力,在1200℃、常压烧结的条件下,通过混相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晶粒均匀、致密的纯相Ba_(4)Ti_(13)O_(30)陶瓷,研究了Ba_(4)Ti_(13)O_(30)相的合成规律、烧结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并表... 利用烧结过程中固相反应产生的额外烧结推动力,在1200℃、常压烧结的条件下,通过混相烧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晶粒均匀、致密的纯相Ba_(4)Ti_(13)O_(30)陶瓷,研究了Ba_(4)Ti_(13)O_(30)相的合成规律、烧结性能及其显微结构的演变规律,并表征了Ba4Ti13O30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用固相反应法合成的BaTiO_(3)粉体与TiO_(2)在1150℃下即可合成Ba_(4)Ti_(13)O_(30)相,且在1150~1250℃温度范围内均生成单相。当烧结温度为1200℃时,Ba_(4)Ti_(13)O_(30)陶瓷的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95%,此时试样的微波性能最佳,其介电常数和品质因数Q×f分别为40和66273,其品质因数Q×f值远高于文献报道的13000;但当烧结温度提高到1230℃时陶瓷试样体密度略有下降并出现晶粒异常长大的现象,微波性能也随之急剧恶化,这是由其显微结构的变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4)Ti_(13)O_(30)陶瓷 相合成 混相烧结 介电性能 微波性能
原文传递
基于“种子-生长”的液相法制备的CoFe_(2)O_(4)纳米颗粒及磁性能
11
作者 王焱 冯治棋 +3 位作者 左显维 李昕 刘一丹 何欣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依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实现纳米材料颗粒尺寸和形状的可控制备一直是材料制备领域研究的重点。为了研究CoFe_(2)O_(4)纳米颗粒尺寸和形状对于磁性能的影响,本文分别通过传统的液相法和基于“种子-生长”的液相法制备出了不同颗粒尺寸和形... 依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实现纳米材料颗粒尺寸和形状的可控制备一直是材料制备领域研究的重点。为了研究CoFe_(2)O_(4)纳米颗粒尺寸和形状对于磁性能的影响,本文分别通过传统的液相法和基于“种子-生长”的液相法制备出了不同颗粒尺寸和形状的CoFe_(2)O_(4)纳米颗粒并研究其磁性能。结果表明:CoFe_(2)O_(4)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变化会影响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和矫顽力。其中,通过“种子-生长”的液相法制备的六边形CoFe_(2)O_(4)纳米颗粒的矫顽力在室温下可达383Oe,80K时高达13105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e_(2)O_(4)纳米颗粒 液相法 “种子-生长”法 形状 磁性能
下载PDF
Eu^(3+)掺杂CaLaGaO_(4)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荧光性能
12
作者 赵炎 蒋小康 +3 位作者 李忠辉 王佳旭 周恒为 郭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1-1868,共8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浓度Eu^(3+)掺杂CaLaGaO_(4)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结果显示,该系列荧光粉能够被392 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在609 nm处有强烈的红光发射,其光强主要依赖于Eu^(3+)的^(5)D_(0)→^(7)F_(2)跃迁所发射的光,且在Eu^(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浓度Eu^(3+)掺杂CaLaGaO_(4)系列红色荧光粉。研究结果显示,该系列荧光粉能够被392 nm的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在609 nm处有强烈的红光发射,其光强主要依赖于Eu^(3+)的^(5)D_(0)→^(7)F_(2)跃迁所发射的光,且在Eu^(3+)浓度达到0.3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其色坐标为(0.613,0.359),与标准红光坐标(0.670,0.330)较为接近,色纯度高达96.3%。由于热猝灭效应,当样品温度升高至498 K时,发光强度仍保持室温下的75%,激活能为0.1513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 CaLaGaO_(4) 红色荧光粉 高热稳定性
下载PDF
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与热力学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静宇 周桓 +3 位作者 杨洁 郝晴 赵鋆 李杰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0-41,共12页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 NaF–Na_(3)PO_(4)–H_(2)O体系是稀土矿物加工的典型盐水体系,开发氟、磷回收工艺需要该体系的相图和热力学模型支持。利用等温溶解平衡法测定了273.15 K、298.15 K、323.15 K和348.15 K的固液相平衡数据,并基于eNRTL模型框架构建了该体系从最低共熔点到348.15 K的热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NaF–Na_(3)PO_(4)–H_(2)O体系存在NaF、Na_(3)PO_(4)·12H_(2)O、Na_(3)PO_(4)·8H_(2)O和复盐NaF·2Na_(3)PO_(4)·19H_(2)O 4个固相物种;其中复盐在各温度均占据三元体系的主要相区,磷酸钠水合物的相区极窄,很难单独成盐,NaF相区相对较大并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热力学模型研究较好地表达了NaF–H_(2)O、Na_(3)PO_(4)–H_(2)O体系的多温离子活度系数、溶液渗透系数、二元体系相图,获得了盐水作用参数和6个固相的热力学数据;通过对三元体系多温相图数据的有效表达,获得了盐-盐作用参数和复盐的热力学数据,在此基础上推测了NaF–Na_(3)PO_(4)–H_(2)O体系相图结构,获得了难以实验测定的9个零变量点和9条单变量共饱和线,从而得到了全部固相的平衡相区,并给出了NaF–Na_(3)PO_(4)–H_(2)O体系完整相图,为更复杂体系的热力学表达以及工业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平衡 相图 热力学模型 NaF–Na_(3)PO_(4)–H_(2)O
下载PDF
采用两步固相法配合表面活性剂制备LiMn_(0.7)Fe_(0.3)PO_(4)/C正极材料的研究
14
作者 马镰仁 谢红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9-44,共6页
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能够兼具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锂优点,得到较高的能量密度,但锰铁比过高反而会降低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为了提高电导率并降低材料阻抗,采用表面活性剂油酸辅助的两步固相方法,制备了粒径较小、孔隙分布均匀且... 磷酸锰铁锂复合材料能够兼具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锂优点,得到较高的能量密度,但锰铁比过高反而会降低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为了提高电导率并降低材料阻抗,采用表面活性剂油酸辅助的两步固相方法,制备了粒径较小、孔隙分布均匀且碳包覆薄厚均匀适中的LiMn_(0.7)Fe_(0.3)PO_(4)/C正极材料(LFMP/C-3)。循环充放电测试表明,该材料在1C下放电比容量为119.6 mA·h/g,循环100次后为102.8 mA·h/g,循环效率为88.87%。经倍率测试得出,在0.1C、0.5C、1C、2C、5C和10C倍率下的平均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1.08、132.70、128.44、105.86、89.10、83.40 mA·h/g,在之后的0.1C倍率下仍能恢复到开始5次的平均水平。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测试表明,LFMP/C-3样品具备较小的极化程度、最低的电荷转移阻抗(139.75Ω/s^(1/2))和较高的锂离子扩散系数(1.46×10^(-14)cm^(2)/s)。结果表明,油酸的加入可获得良好的形貌特征,从而促进锂离子的脱嵌,提高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提高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0.7)Fe_(0.3)PO_(4)/C 碳包覆 固相法 电化学 正极材料
下载PDF
波塞冬组4卵巢低反应患者促排卵策略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巧云 张野 +1 位作者 陈璐 刘建荣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68-1273,共6页
随着晚婚晚育人群的逐年增加,高龄孕妇占比亦随之增加。高龄妇女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往往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来助孕。卵巢低反应(POR)指的是在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差,且周期结局差。2016年基于博洛尼亚标准提出的波... 随着晚婚晚育人群的逐年增加,高龄孕妇占比亦随之增加。高龄妇女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往往需要借助辅助生殖技术来助孕。卵巢低反应(POR)指的是在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差,且周期结局差。2016年基于博洛尼亚标准提出的波塞冬标准对POR患者进行了分层个体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利于改善POR患者的妊娠结局。其中年龄≥35岁且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基础窦卵泡数(AFC)<5个,抗苗勒管激素(AMH)<1.2 ng/ml]的波塞冬组4 POR患者管理始终是辅助生殖技术中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目前应用于波塞冬组4 POR患者的促排卵方案有微刺激/温和刺激方案、黄体期促排卵方案、重组黄体生成素+拮抗剂方案、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等,本文主要对波塞冬组4卵巢低反应患者的促排卵策略以及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低反应 波塞冬组4 高孕激素促排卵 黄体期促排卵 微刺激/温和刺激 辅酶Q10
下载PDF
一维ϕ^(4)平均场中单粒子系统的热力学行为研究
16
作者 吕乐 杨晓峰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09-316,共8页
本文利用亥姆霍兹定理对一维ϕ^(4)平均场中单粒子系统的热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了粒子的运动特征和系统的能量与温度、熵等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对系统发生的热力学行为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作为一个简单的动力学体系,一维ϕ^(4)单粒... 本文利用亥姆霍兹定理对一维ϕ^(4)平均场中单粒子系统的热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了粒子的运动特征和系统的能量与温度、熵等物理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并对系统发生的热力学行为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作为一个简单的动力学体系,一维ϕ^(4)单粒子系统同样存在宏观体系所具有的热力学量,且在满足热力学关系的基础上呈现出了小体系特有的相变、负热容、负压缩率等反常热力学行为。这些独特的现象来源于在临界能量处体系能量微小的增加所引起的相轨道空间的突变。该模型中负热容的产生机理,可用于解释Na,Ar,Cu等原子团簇中出现的负热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ϕ4平均场 亥姆霍兹定理 相变 负热容 负压缩率
下载PDF
BiOCl/g-C_(3)N_(4)-Br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
17
作者 孙天奇 陈勇号 +3 位作者 巫衡 朱雨婷 董延茂 赵丹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4,共9页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 采用原位生长法制备了二元异质结光催化剂BiOCl/g-C_(3)N_(4)-Br,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BiOCl/g-C_(3)N_(4)-Br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罗丹明(Rh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表征结果显示,BiOCl附着在g-C_(3)N_(4)-Br表面,二者之间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验结果表明:BiOCl/g-C_(3)N_(4)-Br催化剂比g-C_(3)N_(4)-Br和BiOCl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在RhB质量浓度20 mg/L、BiOCl/2%-g-C_(3)N_(4)-Br(g-C_(3)N_(4)-Br质量分数为2%)加入量0.5 g/L的条件下,经日光灯(14 W)照射90 min后,RhB去除率可达98%;经过4次循环实验后,RhB去除率从98%逐渐降低至90%,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BiOCl/2%-g-C_(3)N_(4)-Br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BiOCl和g-C_(3)N_(4)-Br的表面进行,BiOCl与g-C_(3)N_(4)-Br之间高度紧密的接触面形成了Z-scheme异质结,实现了电子和空穴的快速分离,降低了二者在催化剂内部的复合速率,提高了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 石墨相氮化碳 氯氧化铋 罗丹明B
下载PDF
固相法制备纳米CoMoO_(4)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18
作者 朱伟 戴典峯 刘晓旸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31-34,63,共5页
钼基金属氧化物因其较高的稳定性和质量比容量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采用固相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纳米级CoMoO_(4)材料。结果表明,CMO-PEG2电极在1 A/g电流密度下具有较高的比电容,约为306.64 F/g,在10 A/g电流密... 钼基金属氧化物因其较高的稳定性和质量比容量被视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本文采用固相化学合成法制备了纳米级CoMoO_(4)材料。结果表明,CMO-PEG2电极在1 A/g电流密度下具有较高的比电容,约为306.64 F/g,在10 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 000次后,初始可逆容量保持在75.75%,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归功于所合成的CoMoO_(4)所具有的一维纳米结构良好的导电性、相互支撑的纳米线结构以及理想的比表面积。本工作为CoMoO_(4)的合成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oO_(4) 固相法 电化学性质
下载PDF
Tb^(3+)、Eu^(3+)离子共掺杂的MgAl_(2)O_(4)发光性能研究
19
作者 钱珂旭 史忠祥 王晶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95-100,共6页
采用水热辅助固相法,以Al(NO_(3))_(3)·9H_(2)O和Mg(NO_(3))_(2)·6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制备了Tb^(3+)、Eu^(3+)共掺杂镁铝尖晶石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产物的相结构和形貌予以表征,结合荧光激发... 采用水热辅助固相法,以Al(NO_(3))_(3)·9H_(2)O和Mg(NO_(3))_(2)·6H_(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制备了Tb^(3+)、Eu^(3+)共掺杂镁铝尖晶石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得产物的相结构和形貌予以表征,结合荧光激发、发射光谱和CIE色度图分析了荧光粉的光致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掺杂Tb3+和Eu^(3+)离子后基质MgAl_(2)O_(4)的晶体结构并未发生改变,而当引入沉淀剂后,获得了具有良好分散性的棒状颗粒,且Tb^(3+)与Eu^(3+)间的浓度变化对样品形貌的影响甚微。在此基础上,以377 nm近紫外光作为激发光源实现了可见光区由粉至红的多色可调谐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辅助固相法 MgAl_(2)O_(4) Tb^(3+)/Eu^(3+) 发光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