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esite in eclogite from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and its implications 被引量:16
1
作者 ZHANG JianXin MENG FanCong +1 位作者 LI JinPing MATTINSON C.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1105-1110,共6页
Coesite provides direct evidence for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Although coesite has been found as inclusions in zircon in paragneiss of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it has never been identified in eclogite. In t... Coesite provides direct evidence for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Although coesite has been found as inclusions in zircon in paragneiss of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it has never been identified in eclogite. In this contribution, based on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 and in situ Raman microprobe spectroscopy, coesite was identified as inclusions in garnet of eclogite from the Aercituoshan, Dulan UHP metamorphic unit, north Qaidam Mountains. Coesite is partly replaced by quartz, showing a pali-sade textur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coesite in eclogite from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and is also supported by garnet-omphacite-phengite geothermobarometry (2.7―3.25 GPa, 670―730℃). Coesite and its pseudomorphs have not been found in eclogites and associated rocks of other units of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Further studies are required to confirm if all metamorphic units in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 underwent the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石英榴辉岩 柴北缘 山脉 超高压变质作用 柴达木 拉曼探针 行动纲领 相关岩石
下载PDF
THE ALTUN—NORTH QAIDAM ECLOGITE BELT IN WESTERN CHINA—ANOTHER HP-UHP METAMORPHIC BELT TRUNCATED BY LARGE SCALE STRIKE-SLIP FAULT IN CHINA 被引量:4
2
作者 Zhang Jianxin, Xu Zhiqin, Yang Jingsui, Li Haibing, Wu Cailai(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26 Baiwanzhuang, Beijing 100037,China, E\|mail: zjx66@yeah.net)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254-255,共2页
The Altun and North Qaidam Mountain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separated by the Altyn Tagh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which is one of the largest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 in the world a... The Altun and North Qaidam Mountain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are separated by the Altyn Tagh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which is one of the largest strike\|slip fault systems in the world and was considered as the key element in the escape tectonics model for Euraisa\|India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Recently,the eclogites within quratzifeldspathic gneisses or pelitic gneisses characterized by amphibolite\|facies paragenesi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Altun and the North Qaidam Mountains(Fig.1). They occur as lens or boundins within the Altun Group and Dakendaban Group respectively which previously were considered as metamorphic basement of Tarim block and Qaidam block. Our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eclogites outcrop in both the Altun and North Qaidam Mountains show similar occurrences, associated country rocks, rock and mineral assemblages, p\|T\% estimates, geochemistryand protolith feature and ages of peak metamorphism (see table) . The garnet\|omphacite\|phengite geothermobarometer gave equilibrium condition of \%p\%=2 8~3 0GPa and t =820~850℃ for the Altun eclogite and p =2 8GPa and \%t\%=730℃ for North Qaidam eclogite respectively(Fig..2). These p\|T conditions are in the coesite stability field. Moreover, Po lycrystalline quartz pseudomorphs after coesite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Dulan area, North Qaidam Mountains (Song et al, in review). Therefore,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both eclogites of Altun and North Qaidam Mountains probably are a same HP\|UHP metamorphic belt formed from the same of Early Paleozoic age deep subduction and collision, and subsequently displaced by the Altyn Tagh fault.The case is similar to the Dabie\|Sulu HP\|UHP metamorphic zone which was truncated by the Tanlu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and splitted it into two distincts, the Dabie region and Sulu region. These correlations support an about 350~400km displacement of the Altyn Tagh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Fi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un mountainS north qaidam mountainS HP\|UHP METAMORPHIC b ELT Altyn Tagh fault
下载PDF
造山带中成对出现的高压麻粒岩与榴辉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48
3
作者 张建新 于胜尧 +1 位作者 孟繁聪 李金平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4-2234,共11页
在一些典型碰撞造山带中,高压麻粒岩与榴辉岩在空间和时间上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揭示碰撞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和造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西部的南阿尔金、柴北缘及中部的北秦岭造山带为例,详细陈述了这3个地区榴辉岩和相关... 在一些典型碰撞造山带中,高压麻粒岩与榴辉岩在空间和时间上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揭示碰撞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和造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西部的南阿尔金、柴北缘及中部的北秦岭造山带为例,详细陈述了这3个地区榴辉岩和相关的高压麻粒岩的野外关系、变质演化和形成时代,目的是要建立大陆碰撞造山带中榴辉岩和相关高压麻粒岩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模式。南阿尔金榴辉岩呈近东西向分布在江尕勒萨依-玉石矿沟一带,与含夕线石副片麻岩、花岗质片麻岩和少量大理岩构成榴辉岩-片麻岩单元,榴辉岩中含有柯石英假象,其峰期变质条件为P=2.8~3.0GPa,T=730~850℃,并在抬升过程中经历了角闪岩-麻粒岩相的叠加;大量年代学研究显示其峰期变质时代为485~500Ma。南阿尔金高压麻粒岩分布在巴什瓦克地区,包括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高压长英质麻粒岩,它们与超基性岩构成了一个大约5km宽的构造岩石单元,与周围角闪岩相的片麻岩为韧性剪切带接触。长英质麻粒岩和基性麻粒岩的峰期组合均具有蓝晶石和三元长石(已变成条纹长石),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930~1020℃,P=1.8~2.5GPa,并在退变质过程中经历了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叠加。锆石SHRIMP测定显示巴什瓦克高压麻粒岩的峰期变质时代为493~497Ma。都兰地区的榴辉岩分布柴北缘HP-UHP变质带的东端,在榴辉岩和围岩副片麻岩中均发现有柯石英保存,形成的峰期温压条件为T=670~730℃和,P=2.7~3.25GPa,退变质阶段经过了角闪岩相的叠加;榴辉岩相变质时代为420~450Ma。都兰地区的高压麻粒岩分布在阿尔茨托山西部,高压麻粒岩包括基性麻粒岩长英质麻粒岩,基性麻粒岩的峰期矿物组合为Crt+Cpx+Pl±Ky±Zo+Rt±Qtz,长英质麻粒岩的峰期矿物组合为:Grt+Kf+Ky+Pl+Qtz。峰期变质条件为T=800~925℃,P=1.4~1.85GPa,退变质阶段经历了角闪岩-绿片岩的改造,高压麻粒岩的变质时代为420~450Ma。北秦岭榴辉岩分布在官坡-双槐树一带,榴辉岩的峰期变质组合为Grt+Omp±Phe+Qtz+Rt,所计算的峰期温压条件为T=680~770℃和P=2.25~2.65GPa,年代学数据显示榴辉岩的变质时代为500Ma左右。北秦岭高压麻粒岩分布在含榴辉岩单元的南侧松树沟一带,包括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高压长英质麻粒岩,与超基性岩在空间上密切伴生,高压麻粒岩的峰期温压条件为T=850~925℃,P=1.45~1.80GPa,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显示其峰期变质时代为485~507Ma。以上三个实例显示,出现在同一造山带、在空间上伴生的高压麻粒岩和榴辉岩有各自不同的变质演化历史,但榴辉岩中的榴辉岩相变质时代和相邻的高压麻粒岩中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相同或相近,这种成对出现的榴辉岩和高压麻粒岩代表了它们同时形成在造山带中不同的构造环境中,即榴辉岩的形成于大陆俯冲带中,而高压麻粒岩可能形成在俯冲带之上增厚的大陆地壳根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都兰 高压麻粒岩 变质演化 动力学 north qaidam mountains area 高压基性麻粒岩 multistage metamorphism high thermal relaxation continental crust 石榴子石 矿物学 高角闪岩相 单斜辉石 变质条件 mafic GRANULITES Mineral 岩石学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的时限及机制 被引量:108
4
作者 许志琴 杨经缓 +7 位作者 吴才来 李海兵 张建新 戚学祥 宋述光 万渝生 陈文 邱海峻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是阿拉善板块、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东昆仑板块在加里东期间汇聚和碰撞的结果。祁连微板块和柴达木—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495~440 Ma,是继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是阿拉善板块、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东昆仑板块在加里东期间汇聚和碰撞的结果。祁连微板块和柴达木—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495~440 Ma,是继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于祁连微板块下形成增生的柴北缘火山岛弧带之后,陆壳深俯冲的产物。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是在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正向陆内俯冲”向“斜向陆内俯冲”转化过程中“斜向挤出”机制下折返的,开始折返年龄为470~460 Ma,最后的折返时间为400~406 Ma。折返构造很好地保存在超高压变质岩石中,并且记录了广泛的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变质带 折返构造 退变质作用 俯冲 碰撞 柴达木北缘 造山带
下载PDF
中央碰撞造山带中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来自含柯石英锆石的定年证据 被引量:103
5
作者 杨经绥 刘福来 +4 位作者 吴才来 万渝生 张建新 史仁灯 陈松永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63-477,共15页
沿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条巨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其西起阿尔金—祁连,往东经秦岭,延至大别—苏鲁,全长超过4000 km。柴北缘片麻岩中含柯石英锫石的SIMS离子探针原位微区U-Pb定年获得超高压变质年龄452±13.8 Ma。锆石的退变质年龄419±... 沿中央造山带存在一条巨大的超高压变质带,其西起阿尔金—祁连,往东经秦岭,延至大别—苏鲁,全长超过4000 km。柴北缘片麻岩中含柯石英锫石的SIMS离子探针原位微区U-Pb定年获得超高压变质年龄452±13.8 Ma。锆石的退变质年龄419±6.7 Ma。SHRIMP U-Pb定年获得秦岭含金刚石片麻岩中锆石的下交点年龄502±45 Ma,上交点年龄1545±100 Ma,认为前者代表超高压变质年龄,后者为原岩岩浆锆石年龄;获得榴辉岩锆石的上交点年龄1381±82 Ma和下交点493±170 Ma,认为上交点代表榴辉岩原岩年龄,下交点代表超高压变质年龄;获得江苏东海县青龙山榴辉岩含柯石英等超高压矿物锆石的年龄为441±9 Ma,449±9 Ma,和442±9Ma,平均444±9 Ma,核部含斜长石+磷灰石锆石年龄为761±13 Ma,认为前者代表超高压变质年龄,后者代表榴辉岩原岩结晶年龄。认为中国中部沿中央造山带中存在两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加里东期,第二期为印支期,两期超高压变质事件在时空分布方面是不同的,加里东期超高压变质事件由西部阿尔金—柴北缘延至东部大别—苏鲁,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事件没有在大别以西发现。认为中央造山带应是一个多期活动的造山带,较早形成罗德尼亚大陆的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可能留下了10亿年左右的构造岩浆事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碰撞造山带 超高压变质作用 柯石英锆石 定年证据
下载PDF
柴北缘锡铁山早古生代HP/UHP变质作用后的构造热事件——花岗岩和片麻岩的同位素与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9
6
作者 孟繁聪 张建新 杨经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6,共12页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地区花岗岩中的结石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TIMS)测年,谐合线上数据点给出的结果为428±1Ma,代表了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上侵)时代,在锆石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围岩片麻岩中的锆石采用SHRIMP进行测年,10个点的Th/... 对柴达木盆地北缘锡铁山地区花岗岩中的结石采用单颗粒锆石U-Pb法(TIMS)测年,谐合线上数据点给出的结果为428±1Ma,代表了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上侵)时代,在锆石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围岩片麻岩中的锆石采用SHRIMP进行测年,10个点的Th/U比变化范围在0.01-0.08,表明锆石为变质成因,10个数据点给出的206Pb/238U表面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为435±7Ma,代表变质岩的变质年龄,两类岩石的锆石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时差很小。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Ⅰ型花岗岩,它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围岩片麻岩十分类似,表明花岗岩的源岩在成分上与围岩片麻岩相似。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TDM=1.4-1.5Ga,围岩片麻岩的TDM=1.9-2.2Ga,暗示岩浆形成时有地幔物质的添加或混染。推测是由于地幔上隆使深部地壳岩石发生了部分熔融作用,形成花岗质岩浆时添加了地幔物质。锡铁山花岗岩是早古生代碰撞后伸展环境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年龄 Sm—Nd同位素组成 地球化学 花岗岩 片麻岩 锡铁山 柴北缘
下载PDF
柴北缘绿梁山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历史:岩石学及锆石SHRIMP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9
7
作者 张建新 孟繁聪 +1 位作者 于胜尧 戚学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5-97,共13页
高压基性麻粒岩出露在柴北缘HP/UHP变质带的绿梁山地区,它主要呈透镜体状分布在石榴蓝晶(夕线)黑云片麻岩中。岩石学和矿物学数据显示高压基性麻粒岩经历了多阶段变质历史,早期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声〉15kbar),以石榴... 高压基性麻粒岩出露在柴北缘HP/UHP变质带的绿梁山地区,它主要呈透镜体状分布在石榴蓝晶(夕线)黑云片麻岩中。岩石学和矿物学数据显示高压基性麻粒岩经历了多阶段变质历史,早期可能经历了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声〉15kbar),以石榴子石中保留的少量绿辉石为特征;高压麻粒岩组合(Grt-Cpx-PI-Qtz±Amp±Rt-Ilm)为退变质作用产物,其形成的变质条件为p=9.6~13.5kbar,T=730-870℃。晚期的变质反应以围绕石榴子石和后成合晶生成斜方辉石的为特征,形成的少T条件为6.2~8.5kbar和720-860℃。高压基性麻粒岩中的锆石SHRIMP测定共获得两组年龄,分别为(448±3)Ma和(421±5)Ma。结合锆石阴极发光和矿物包体研究,前者代表高压麻粒岩阶段的变质年龄,后者代表晚期与斜方辉石形成有关的中低压麻粒岩阶段的变质年龄。这些年龄结果显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持续了大约27Ma,这可能与早古生代祁连地块与柴达木地块碰撞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加厚和后来的热松驰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高压基性麻粒岩 变质历史 SHRIMP U-PB定年
下载PDF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的造山型金矿床 被引量:176
8
作者 张德全 丰成友 +5 位作者 李大新 徐文艺 阎升好 佘宏全 董英君 崔艳合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6,共10页
柴北缘-东昆仑是中国西部秦祁昆褶皱山系的一部分,它的显生宙造山经历了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两个旋回,并以多岛洋/裂陷槽、软碰撞和多旋回造山为特点。该区已发现多个造山型金矿床,它们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两组成... 柴北缘-东昆仑是中国西部秦祁昆褶皱山系的一部分,它的显生宙造山经历了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两个旋回,并以多岛洋/裂陷槽、软碰撞和多旋回造山为特点。该区已发现多个造山型金矿床,它们具有相似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两组成矿年龄:一是晚加里东期(相当于加里东造山晚期);二是晚华力西—印支期(处于该造山族回晚期)。前期为发生于中地壳顶部一上地壳底部的金矿化,后期则是形成于较浅层次(1.2~5.7km)的金矿体侵位。自区域北部向南部,矿床元素组合由Au-As向Au-Sb转化,金成矿年龄由老变新,成矿深度相应变浅。研究认为,与碰撞有关的热事件以及逐步升高的地热增温率,驱动被加热的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流体沿碰撞带和大型剪切带长距离地迁移、活动,并淋取围岩的成矿元素,形成含金流体。在进人到矿床或矿体构造后,由于构造性质转换,物理化学条件亦随之改变,含金流体沉淀,形成金矿体。这些金矿床形成于造山晚期,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后者为前者提供了空间、热一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成矿地质 热液蚀变 成矿时代 造山型金矿床 非威尔逊旋回
下载PDF
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深熔作用:以柴北缘都兰地区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于胜尧 张建新 +1 位作者 宫江华 李云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061-2072,共12页
在一些俯冲/碰撞造山带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通常伴随着广泛的深熔作用。本文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都兰地区的基性高压麻粒岩和浅色体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相学和年代学等研究方法,探讨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在一些俯冲/碰撞造山带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通常伴随着广泛的深熔作用。本文以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都兰地区的基性高压麻粒岩和浅色体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相学和年代学等研究方法,探讨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与深熔作用的关系及形成机制。从野外关系来看,浅色体主要呈层状、似脉状、补丁状或网络状分布在暗色的基性高压麻粒岩(残留体,residuumormelanosome)中,或与基性高压麻粒岩在露头上互层产出,并显示出混合岩的特征。基性高压麻粒岩主要由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在不同样品中还可含有少量蓝晶石、角闪石、金红石、黝帘石/斜黝帘石、黑云母、方柱石、绿泥石;浅色体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一些样品中也含有少量的石榴子石和蓝晶石,与典型的长英质高压麻粒岩的矿物组合特征较为相似。锆石成因年代学结果显示浅色体中既发育深熔锆石,也有变质锆石生长,但两种锆石给出的年龄结果基本一致,其加权平均年龄为434±2Ma(MSWD=1.1),与前人获得的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和深熔作用时代基本一致。因此,综合野外关系、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年代学结果,我们推测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深熔作用可能形成于同一动力学过程,即在俯冲带的上盘环境,(变)基性岩石中的含水矿物(如角闪石、帘石或云母类矿物等)脱水熔融形成高Sr/Y熔体,而基性高压麻粒岩为残留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都兰 高压麻粒岩 深熔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北缘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演化和大陆深俯冲 被引量:39
10
作者 宋述光 张立飞 +2 位作者 Y.Niu 宋彪 刘墩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18-925,共8页
青藏高原北缘北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分别发育有2类不同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带。北祁连山为典型的环太平洋型俯冲带,榴辉岩锆石的SHRIMP年龄为464Ma±5Ma。而柴北缘为典型的大陆俯冲型变质带,片麻岩锆石中的柯石英证明柴北缘是一... 青藏高原北缘北祁连山和柴达木盆地北缘分别发育有2类不同的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带。北祁连山为典型的环太平洋型俯冲带,榴辉岩锆石的SHRIMP年龄为464Ma±5Ma。而柴北缘为典型的大陆俯冲型变质带,片麻岩锆石中的柯石英证明柴北缘是一超高压变质带。石榴橄榄岩中的超硅石榴子石和橄榄石中的钛铁矿等出溶反映其形成深度大于200km。柴北缘榴辉岩的原岩具有MORB和OIB的特征,并与北祁连山榴辉岩的年龄相同,代表早古生代祁连洋俯冲变质的时代。而含柯石英片麻岩的锆石和石榴橄榄岩超高压变质年龄均为423Ma,代表大陆地壳深俯冲发生的时间。北祁连山和柴北缘很可能是一个俯冲带从大洋俯冲到大陆碰撞的不同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 石榴橄榄岩 含柯石英片麻岩 北祁连山 柴达木盆地北缘
下载PDF
柴北缘都兰UHP地体中两期不同性质的岩浆活动:对碰撞造山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于胜尧 张建新 侯可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335-3349,共15页
本文报道了对柴北缘都兰地区英云闪长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英云闪长岩侵位时代为432~434Ma,并显示出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1)高SiO2、富Na2O、贫K2O、过铝质;... 本文报道了对柴北缘都兰地区英云闪长岩、花岗岩的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英云闪长岩侵位时代为432~434Ma,并显示出类似于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1)高SiO2、富Na2O、贫K2O、过铝质;(2)高Sr、低Y和相应的高Sr/Y值;(3)高La/Yb和低Yb;(4)轻重稀土分馏程度高,亏损重稀土;(5)富集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结合英云闪长岩高的εHf(t)值(3.3~10.7)和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732~1207Ma),可以认为本区英云闪长岩源自于增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作用。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晚期花岗岩的结晶时代为382~391Ma,并显示出类似于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1)高SiO2,低MgO和高K2O的特征,K2O/Na2O>1;(2)A/CNK几乎全部大于1,显示过铝质的特征;(3)轻、重稀土分馏程度低,(La/Yb)N=2.22~9.62,但具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7~0.81);(4)强烈亏损Nb、Ta、Sr和Ti等元素,轻微亏损Ba元素。在综合对比花岗岩形成年龄与区域高压-超高压变质时代的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推断都兰地区花岗岩体可能形成于后碰撞造山伸展作用阶段,并可能是由其围岩富铝质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并可能有少量地幔物质的添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热事件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都兰 柴北缘
下载PDF
柴北缘绿梁山早古生代花岗岩浆作用与高温变质作用的同时性 被引量:30
12
作者 孟繁聪 张建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585-1594,共10页
采用 SHRIMP 方法获得绿梁山花岗岩的锆石 U-Pb 年龄为430±8Ma(12个测点平均),所有测点的 Tb/U 比值均大于0.1,该年龄代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同时获得部分具有核-幔结构的继承锆石,其核部年龄为475~460Ma,Th/U 比值为0.01~0.02,... 采用 SHRIMP 方法获得绿梁山花岗岩的锆石 U-Pb 年龄为430±8Ma(12个测点平均),所有测点的 Tb/U 比值均大于0.1,该年龄代表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同时获得部分具有核-幔结构的继承锆石,其核部年龄为475~460Ma,Th/U 比值为0.01~0.02,为典型的变质锆石,与围岩片麻岩中的锆石类似,反映了花岗岩与片麻岩之间的成因联系。绿梁山花岗岩属于钙碱性系列,SiO_2含量为65.63%~74.78%,变化较大,属于过铝质岩石,推测其源岩以沉积岩为主。围岩片麻岩以变质沉积岩为主,可能为花岗岩的主要源岩。花岗岩的(^(87)Sr/^(86)Sr)_■为0.71075(t=430Ma),ε_(Nd(430Ma))为-5.5~-4.6,与围岩片麻岩的 Sr-Nd 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别,可能反映了花岗岩形成于高温缺水的环境或者成岩时有地幔物质/年轻地壳物质的加入。花岗岩形成时代与片麻岩变质时代的一致性(430Ma),反映了它们为同一区域构造热事件的产物,是俯冲陆壳发生热松弛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SHRIMP锆石 地球化学 绿梁山 柴北缘
下载PDF
柴达木北缘鱼卡-落凤坡榴辉岩-片麻岩单元的变质变形演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建新 于胜尧 孟繁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68-1474,共7页
鱼卡-落凤坡榴辉岩-片麻岩单元位于柴北缘HP/UHP变质带的西段。微构造分析和岩相学观察显示,榴辉岩及相关岩石经历了3期与俯冲和折返作用有关的变质变形阶段:①前榴辉岩相阶段,变质变形组构主要以包裹体的形式保存在具有生长环带的石榴... 鱼卡-落凤坡榴辉岩-片麻岩单元位于柴北缘HP/UHP变质带的西段。微构造分析和岩相学观察显示,榴辉岩及相关岩石经历了3期与俯冲和折返作用有关的变质变形阶段:①前榴辉岩相阶段,变质变形组构主要以包裹体的形式保存在具有生长环带的石榴子石核部,矿物组合为Ep+Pl+Amp,并局部显示出S形或反S形分布的特征,反映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变形组构以不对称的旋转应变为特征。②榴辉岩相变质变形阶段,以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等矿物围绕石榴子石定向分布为特征,构成榴辉岩相条件下的面理和拉伸线理。缺乏明显的不对称组构,显示榴辉岩相的变形作用以共轴变形为特征。③后榴辉岩相变质变形阶段,以角闪石、斜长石等矿物的定向分布为特征,其变形组构主要存在于围绕榴辉岩透镜体分布的退变榴辉岩(角闪石化榴辉岩)和围岩中,与区域上占主导地位的片麻岩中角闪岩相的变形构造一致,与榴辉岩的折返作用有关。榴辉岩及相关岩石的变质变形演化代表了鱼卡-落凤坡榴辉岩-片麻岩单元从俯冲到折返的构造热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北缘 鱼卡-落凤坡 变质变形演化 榴辉岩-片麻岩
下载PDF
柴北缘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地壳深熔的岩石学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胜尧 张建新 +5 位作者 李三忠 彭银彪 李云帅 吕沛 姚勇 李卓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30-3140,共11页
宏观、微观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锡铁山和绿梁山单元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中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双层... 宏观、微观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柴北缘锡铁山和绿梁山单元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是超高压地体折返过程中榴辉岩和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中锆石具有明显的核-边双层结构,锆石核部无明显分带特征,并呈现出重稀土平坦和无Eu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450Ma的年龄结果与区域上榴辉岩峰期变质时代一致;发光较弱的锆石边部具不明显的环带结构和较低的Th/U比值,~426Ma年龄结果代表了熔体的结晶时代。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中的锆石U-Pb定年结果记录的~910Ma、~450Ma和~426Ma三组年龄分别代表了片麻岩原岩结晶时代、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时代和熔体结晶时代。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具有高SiO2、Al2O3、CaO、Na2O、Sr和LREE,而低MgO、FeOT、K2O、Y、Yb和HREE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而富含钾长石的浅色体具有高的SiO2、Al2O3和K2O+Na2O,而较低的CaO、MgO、REE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黝帘石和少量的多硅白云母的脱水分解是触发超高压榴辉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富含斜长石的浅色体的主要机制;而多硅白云母的脱水分解则是触发超高压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富含钾长石浅色体的主要机制。这些浅色体显著的促进了柴北缘超高压地体的快速折返,并对大陆俯冲隧道中的元素迁移和壳-幔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地壳深熔 折返过程 岩石学
下载PDF
青海绿梁山铜矿找矿信息的提取与成矿预测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广东 郑有业 +3 位作者 许荣科 徐萌萌 徐永利 吴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4-452,共9页
绿梁山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属柴北缘成矿带,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对绿梁山铜矿详细的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高精度磁测扫面和遥感解译等工作,在系统研究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 绿梁山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属柴北缘成矿带,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对绿梁山铜矿详细的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高精度磁测扫面和遥感解译等工作,在系统研究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与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归纳并提取了地物化遥找矿信息: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近矿围岩蚀变是寻找铜矿床的间接标志;遥感解译的复合环形构造与遥感蚀变信息叠加区是找矿有利区;在Cu、Au、Bi异常区沿铜矿化向北西存在较多的铜金矿化线索;强磁异常梯度带分布是最显著的深大断裂位置反映;显著的水热蚀变晕也是寻找该类矿床的重要遥感标志。结合以上特征在绿梁山找矿远景区内共圈定出Ⅰ、Ⅱ类靶区共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 绿梁山 多元信息找矿 找矿靶区
下载PDF
祁连南缘柴达木山复式花岗岩体中部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小辉 王洪亮 杨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1-767,共17页
文章对祁连地块南缘柴达木山复式岩体中部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以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富钾弱过铝质S型花岗岩,是杂砂岩在温度约820℃,压力0.8-0.9Gpa的条件下,经黑... 文章对祁连地块南缘柴达木山复式岩体中部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以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为富钾弱过铝质S型花岗岩,是杂砂岩在温度约820℃,压力0.8-0.9Gpa的条件下,经黑云母脱水引发部分熔融形成,形成于同碰撞环境,时代为(456.2±3)Ma;二长花岗岩为富钾准铝质S型花岗岩,是砂泥质沉积岩在温度约750℃,压力〈0.8Gpa的条件下,经白云母脱水引发部分熔融形成,形成于伸展背景下,时代为(437.2±1.5)Ma.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柴达木山复式岩体是一个挤压到伸展等多种构造体制下形成的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地块 柴北缘 柴达木山 锆石U-PB定年
下载PDF
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成明 田丽艳 +1 位作者 任收麦 马寅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75-1282,共8页
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中新生代以来受东昆仑山和阿尔金断裂双重构造作用的影响,其油气成藏赋存规律尚不十分清楚。结合前人的资料,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研究区主要断裂的构造特征、活动性质、时代及其对... 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中新生代以来受东昆仑山和阿尔金断裂双重构造作用的影响,其油气成藏赋存规律尚不十分清楚。结合前人的资料,根据最新的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对研究区主要断裂的构造特征、活动性质、时代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东昆仑山北缘断裂与东昆仑山隆升、阿尔金断裂活动相关,中新世早期和早更新世末期为2期主要的活动期次,控制了该区生烃凹陷、油气成藏和后期的次生油藏。因此,研究东昆仑山北缘山前构造带的演化规律对寻找同类型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东昆仑山 山前构造带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柴北缘东段奥陶纪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对大陆深俯冲之前大洋俯冲及地壳增生的启示 被引量:8
18
作者 路增龙 张建新 +3 位作者 毛小红 周桂生 滕霞 武亚威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995-3017,共23页
在柴北缘东段识别出早古生代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的火山岩组合。埃达克岩富Na_2O、贫K_2O,K_2O/Na_2O比值介于0.14~0.43之间;高Sr (614×10^(-6)~1043×10^(-6)),但亏损Y (3.26×10^(-6)~14.1×10^(-6))和Yb (0.33×... 在柴北缘东段识别出早古生代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的火山岩组合。埃达克岩富Na_2O、贫K_2O,K_2O/Na_2O比值介于0.14~0.43之间;高Sr (614×10^(-6)~1043×10^(-6)),但亏损Y (3.26×10^(-6)~14.1×10^(-6))和Yb (0.33×10^(-6)~1.46×10^(-6)),具有高的Sr/Y比值(44~282);富集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及Cr、Ni、Co、V等相容元素。富Nb玄武岩富Na_2O、贫K_2O、高TiO_2,其Nb含量较高,介于16.9×10^(-6)~17.9×10^(-6)之间,具有高的Nb/Ta、Nb/U、(Nb/La)N比值,同时富集高场强元素。埃达克岩锆石U-Pb定年得到453±4Ma和457±4Ma的结晶年龄。锆石ε_(Hf)(t)范围较大,介于3.40~13.23之间,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介于1059~566Ma之间,显示以新生物质为主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柴北缘东段埃达克岩可能为岛弧环境下俯冲的南祁连大洋板片部分熔融的产物。板片来源的埃达克质熔体交代或与上覆地幔楔橄榄岩反应,导致被交代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而形成富Nb玄武质岩浆。柴北缘东段埃达克岩-富Nb玄武岩火山岩组合的厘定表明南祁连洋可能直到~455Ma之前并未完全闭合,同时表明俯冲大洋板片的部分熔融可能是柴北缘早古生代地壳增生的一种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岩 富Nb玄武岩 奥陶纪 柴北缘东段 大洋俯冲 板片熔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