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西北加里东期混合岩及花岗岩的成因: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刘锐 张利 +6 位作者 周汉文 钟增球 曾雯 向华 靳松 吕新前 李春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5-1222,共18页
本文选取闽西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的混合岩和花岗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详细的岩石学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表明,闽西北混合岩是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基底变质岩中的黑云母在较低温... 本文选取闽西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的混合岩和花岗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两者之间的成因联系。详细的岩石学和主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表明,闽西北混合岩是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的产物,基底变质岩中的黑云母在较低温(约800℃)、H_2O 不饱和的条件下发生脱水熔融反应产生熔体,构造变形作用在熔体的分离和迁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闽西北基底变质岩可能为形成混合岩和花岗岩的源岩,其深熔产生的初始熔体发生结晶分异作用,堆晶产物形成了混合岩的浅色体,而残余熔体继续演化形成花岗岩。混合岩和相关花岗岩形成基本同时,其成岩年龄为437~441Ma,它们均为华南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岩 花岗岩 同变形地壳深熔作用 堆晶 加里东期 闽西北 华南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东南缘主要构造带基底结构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培 蔡辉腾 +3 位作者 金星 李海艳 徐嘉隽 任丛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991-3003,共13页
利用中国大陆东南缘四条北西向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初至Pg波走时,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剖面基底速度结构,并通过初始模型选取、射线数分布、走时拟合等手段分析结果的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剖面表层速度比华北克拉通的地表速度高... 利用中国大陆东南缘四条北西向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初至Pg波走时,使用有限差分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剖面基底速度结构,并通过初始模型选取、射线数分布、走时拟合等手段分析结果的可靠度.研究结果表明,剖面表层速度比华北克拉通的地表速度高,闽东火山断拗带地表速度普遍高于西侧的闽西南坳陷带.相邻构造带的分界线两侧均有明显的速度横向变化,剖面东段的闽东火山断拗带内的东南沿海一带,速度变化较大,地层的褶皱变形要强于西段.基底埋深自西向东呈逐渐变浅的趋势,剖面东段的闽东火山断拗带基底起伏剧烈,基底深度与闽西南坳陷带相比较浅,与闽西北隆起带相比较深.西段的闽西北隆起带基底变化较为平缓,基底深度相对较浅;闽西南坳陷带基底深度明显加深,在龙岩新泉盆地内最深接近4km.基底形态的起伏变化揭示出东南缘基底是坳陷与隆起并存的构造特征,与研究区近代的地质构造特征相吻合.邵武—河源、政和—大埔和长乐—诏安断裂带都切割基底,其中,政和—大埔断裂4km深度下方有比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带,结合本文以及现有的研究结果,进一步确认政和—大埔断裂是不同断块构造单元的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东南缘 有限差分层析成像 基底结构 闽东火山断拗带 闽西北隆起带 闽西南坳陷带
下载PDF
闽西北农田生态系统中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郑祥洲 张玉树 +1 位作者 丁洪 陈静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7-130,204,共5页
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连续3年定位收集湿沉降,研究闽西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素湿沉降的浓度、沉降量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中TN、TIN、DON、NH4+-N和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2,0.83,0.38,0.53,0.30mg/L,无机氮与有机氮... 在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连续3年定位收集湿沉降,研究闽西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素湿沉降的浓度、沉降量以及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水中TN、TIN、DON、NH4+-N和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22,0.83,0.38,0.53,0.30mg/L,无机氮与有机氮的比例达到2.18,且在每次降雨中总氮的浓度均超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0.2mg/L)。该地区湿沉降氮输入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高,秋、冬季低。在湿沉降输入氮中NH4+-N、NO3--N和DON占总氮的比例分别为43.77%,24.78%和31.45%,湿沉降以无机氮(TIN)为主,平均年无机氮(TIN)沉降量为8.71kg/hm2,占总氮(TN)沉降量的68.55%。总氮(TN)年输入量为4.17~18.00kg/hm2,平均值为12.71kg/hm2。大气中氮素湿沉降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北 农田生态系统 氮素湿沉降
下载PDF
福建西北部观赏竹子及其园林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启堂 游水生 姜必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71-74,共4页
福建西北部竹亚科植物有15个属,124种及变种、变型、栽培型.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子有54种及变种、变型、栽培型.除了园林上传统应用外,还有许多种类未被利用.本文主要分析这一区域竹子的观赏特性、园林配置及应用等特点.
关键词 福建西北部 竹亚科 观赏 园林应用
下载PDF
闽西北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类成矿作用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林仟同 龚萍 《福建地质》 2002年第2期74-84,共11页
闽西北中生代花岗岩总体上可分为重熔型和同熔型两种类型。根据研究区两种类型花岗岩产出构造部位 ,成岩物质来源以及成矿元素本身地球化学属性之间的差异 ;结合岩矿石多元素统计分析 ,岩石稀土元素特征及其配分型式 ,单矿物微量元素比... 闽西北中生代花岗岩总体上可分为重熔型和同熔型两种类型。根据研究区两种类型花岗岩产出构造部位 ,成岩物质来源以及成矿元素本身地球化学属性之间的差异 ;结合岩矿石多元素统计分析 ,岩石稀土元素特征及其配分型式 ,单矿物微量元素比值 ,铅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特征等 ,较系统地阐述了闽西北地区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的成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化 花岗岩 类型 成矿作用 福建 铅同位素 稀土元素
下载PDF
闽西北常口—南舟断裂带与萤石成矿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傅树超 苏江湖 黄宗林 《福建地质》 1997年第4期170-175,共6页
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三分队在元坑幅及埔上幅1∶5万区调中分别发现了将乐常口大型萤石矿和顺昌南舟萤石矿。两个矿床均位于常口—南舟北东向断裂带中,受其次级张性断裂直接控制,矿床成因类似。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表明,该断裂带是... 福建省区域地质调查队三分队在元坑幅及埔上幅1∶5万区调中分别发现了将乐常口大型萤石矿和顺昌南舟萤石矿。两个矿床均位于常口—南舟北东向断裂带中,受其次级张性断裂直接控制,矿床成因类似。通过成矿地质条件分析表明,该断裂带是良好的成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萤石 矿化 硅化 矿床成矿
下载PDF
区域文化视域下闽西北傩仪舞蹈形态分析与内涵阐释 被引量:3
7
作者 林荣珍 《三明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0-65,共6页
闽西北被法国人类学家劳格文(John Lagerwey)称为"族群边缘区",这里独特的地貌与文化生态使得域内众多民俗文化得以沉积,"傩仪"这个古老中原文化的载体以不同的面貌在闽西北得以存活并传衍至今。对闽西北地区傩仪... 闽西北被法国人类学家劳格文(John Lagerwey)称为"族群边缘区",这里独特的地貌与文化生态使得域内众多民俗文化得以沉积,"傩仪"这个古老中原文化的载体以不同的面貌在闽西北得以存活并传衍至今。对闽西北地区傩仪进行信息梳理,将其重新置放于该区域的文化中去解读,发现其舞蹈形态具有"巫"的行为指向、"武"的动作取材,闽西北傩仪舞蹈形态具有"和"的内蕴、农耕文化的烙印以及受到"理"与"礼"的规约而呈现出的独特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北 傩仪 舞蹈形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生态
下载PDF
福建西北部野生珍稀植物及其观赏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启堂 郑钟芳 +1 位作者 曾瑞金 游水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8年第2期64-68,共5页
论述了福建西北部41种珍稀濒危植物在全国的地理分布及其36属的分布区类型.分析了它们的区系特点及观赏价值。
关键词 福建西北部 植物区系 野生珍稀植物 植物资源
下载PDF
闽西北斑岩型金矿的发现 被引量:1
9
作者 姜耀辉 陈鹤年 陈三元 《贵金属地质》 1996年第2期114-119,共6页
我们工作过程中发现了建宁华光庵斑岩型金矿,金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脉中,至少有两个矿化阶段,第一阶段与斑岩体结晶分异期相对应,形成了浸染状黄铁矿和包体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斑岩体;第二阶段与次火山热液期相对应,形成... 我们工作过程中发现了建宁华光庵斑岩型金矿,金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花岗斑岩脉中,至少有两个矿化阶段,第一阶段与斑岩体结晶分异期相对应,形成了浸染状黄铁矿和包体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斑岩体;第二阶段与次火山热液期相对应,形成了多金属硫化物和粒间金,为金的主要矿化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斑岩体围岩。斑岩体围岩中金的高背景值以及早先金、金银、金铅矿体的存在表明该斑岩型金矿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斑岩型 成矿机制
下载PDF
福建西北部蕨类植物资源与观赏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启堂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6-40,共5页
福建西北部蕨类植物有44科,96属,328种及变种。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有:陆生类86种、附生类22种、石生类9种、攀援类3种、水生类3种等。
关键词 福建西北部 蕨类植物 观赏
下载PDF
2014年2号热带低压导致福建闽西北灾害成因分析
11
作者 陈敏艳 刘爱鸣 陈秋萍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3期84-90,共7页
2014年8月19日,南海热带低压在福建漳浦沿海登陆后北上,造成福建闽西北大暴雨并引发洪涝地质灾害,受灾人口近10万人,因滑坡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各种数值预报模式对这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都有较大误差。利用自动站加密观测... 2014年8月19日,南海热带低压在福建漳浦沿海登陆后北上,造成福建闽西北大暴雨并引发洪涝地质灾害,受灾人口近10万人,因滑坡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2.5亿元。各种数值预报模式对这场暴雨强度和落区的预报都有较大误差。利用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雷达产品、常规天气图对这场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海热带低压登陆北上后与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了此次大暴雨。大暴雨是在高空槽东移、中低层切变、锋面南压和南海热带低压北上天气背景下产生。热带低压登陆福建后靠近冷空气带来的湿斜压锋区、中低层切变附近的正涡度区和高空槽前西南急流轴之右侧的高空辐散区,强度得到维持。热带低压北上为暴雨区上空输送了大量高能高湿的水汽,并与南下冷空气相互作用,不稳定条件和上升运动明显加剧,触发了对流的发展。南海热带低压云团与西风槽前对流云团在闽西北上空合并,对流云团获得进一步发展。大暴雨落区与湿斜压锋区、对流不稳定区、高低层正负湿位涡叠加区和垂直上升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低压 冷空气 大暴雨 灾害 湿斜压锋区 对流不稳定 福建闽西北
下载PDF
闽西北罗古岩岩体印支期年龄的厘定及其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向庭富 孙涛 +1 位作者 陈培荣 王凯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4-292,共19页
以闽西北地区的罗古岩花岗岩岩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它的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并据此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罗古岩花岗岩岩体两个样品(LGY02和LGY10)的年龄为(227±3)Ma(... 以闽西北地区的罗古岩花岗岩岩体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它的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并据此探讨了该岩体的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罗古岩花岗岩岩体两个样品(LGY02和LGY10)的年龄为(227±3)Ma(LGY02)和(234±2)Ma(LGY10),指示该花岗岩体为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上表现为高硅(SiO2>74%)、富碱(K2O+Na2O=8.57%~9.22%,K2O/Na2O>1.4)、准铝(A/CNK值多数小于1),贫钙、镁和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116.72×10-6~236.53×10-6),铕负异常强烈(δEu=0.17~0.37)。富集Rb,Nd,Th,U和Hf等元素,而Ba,Nb,Sr,Zr和Ti显示为负异常。Zr+Y+Ce+Nb(217.5×10-6~332.8×10-6)含量低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350×10-6)。综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岩体应属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同位素组成上,(87Sr/86Sr)i位于0.7078~0.7130之间,εNd(t)值较低(-12.17^-10.70),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87~2.00 Ga;岩浆锆石的εHF(t)值也较低但有较大的变化范围(-13.0^-6.8),两阶段Hf模式年龄为1.69~2.08 Ga。结合印支期同处于浦城—武平断裂带上的洋坊正长岩和闽西北地区夏茂暗色岩脉的富集地幔组分的发现,本文认为罗古岩岩体是由类似于夏茂暗色岩脉的富集地幔组分与基底麻源群的熔融组分在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混合而成,并经历了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支期 Ⅰ型花岗岩 伸展拉张背景 闽西北地区
下载PDF
闽西北将乐地区大源片麻岩的地质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学燮 张开毕 +1 位作者 揭育金 张引娥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5,共7页
通过1∶25万三明市幅1∶5万区调片区总结,从混合岩化变质地层中解体出片麻岩,确定其为花岗质正片麻岩。该片麻岩体为中酸性深成岩体经受强烈变形变质作用改造的产物,命名为大源片麻岩,并获得颗粒锆石U-Pb测年中207Pb/206Pb表面年龄... 通过1∶25万三明市幅1∶5万区调片区总结,从混合岩化变质地层中解体出片麻岩,确定其为花岗质正片麻岩。该片麻岩体为中酸性深成岩体经受强烈变形变质作用改造的产物,命名为大源片麻岩,并获得颗粒锆石U-Pb测年中207Pb/206Pb表面年龄为1 010 Ma,时代属晋宁期,为闽西北地区变质岩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源片麻岩 古岩体 晋宁期 变质作用 岩浆成因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环境
下载PDF
福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岐 郑云钦 《福建地质》 1993年第4期300-319,共20页
笔者总结了福建省石炭纪生物地层与岩石地层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地层与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在详尽的相分析基础上对该纪地层进行了相系、相、亚相及微相的划分,并按“优势相”的原则分期编制了林地期、黄龙期及船山期的岩相古地理图... 笔者总结了福建省石炭纪生物地层与岩石地层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地层与岩石地层的划分对比。在详尽的相分析基础上对该纪地层进行了相系、相、亚相及微相的划分,并按“优势相”的原则分期编制了林地期、黄龙期及船山期的岩相古地理图。笔者采用“相、层、位”控矿观点对石炭纪的矿产成因及成矿规律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岩相 古地理 沉积相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期闽西北地区的匪患及特点 被引量:2
15
作者 杜香芹 《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56-61,共6页
民国时期的福建,匪患深重。文章试以闽西北地区为个案,分析20世纪上半期闽西北地区的匪患及特点,来探究近代福建土匪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20世纪 闽西北地区 匪患 宗教色彩 革命 政治意识
下载PDF
闽西北地区晚三叠世焦坑组地质特征及沉积环境讨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贻真 《福建地质》 2007年第2期59-64,共6页
对闽西北地区晚三叠世各盆地的焦坑组岩石地层特征、生物地层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了盆地沉积环境。
关键词 焦坑组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沉积环境 闽西北地区
下载PDF
闽西北客家传统古民居改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甘 《福建建筑》 2015年第1期21-23,17,共4页
明溪古民居是研究明清时期闽西北客家村落建设的"活化石",对了解该时期闽西北客家社会结构、组织形态、文化心理等诸多架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地调研了明溪传统客家古民居建筑的现状,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 明溪古民居是研究明清时期闽西北客家村落建设的"活化石",对了解该时期闽西北客家社会结构、组织形态、文化心理等诸多架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地调研了明溪传统客家古民居建筑的现状,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造意见。并从热工学、声学、光学以及建筑设计等方面提出改造措施,希望对传统客家古民居的维护、升级改造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北 客家 传统古民居 历史建筑 改造
下载PDF
福建西北部灌木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吉福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79-82,共4页
福建西北部地区有灌木植物 686种 ,隶属于 2 2 8属 74科 ,从科属角度分析 ,本区是以热带成分为主 ,小科属和单种科属较多 ,而大科属较少。根据统计表明该区植物区系与广东、广西关系最密切 ,说明本区植物区系偏向华南区系。
关键词 福建西北部 灌木 植物区系
下载PDF
结合气象要素的闽西北森林火险等级区划
19
作者 苏志玲 王成翔 +2 位作者 林慧芳 黄立盛 江贤华 《贵州气象》 2017年第2期56-60,共5页
应用闽西北地区10个气象观测站2000—2013年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最高气温等资料,及森林火灾的统计数据、林地数据,探讨气象要素对闽西北森林火灾的影响,对闽西北地区森林火险等级区划进行了分析和区划。结果表明,10 a间森林火... 应用闽西北地区10个气象观测站2000—2013年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最高气温等资料,及森林火灾的统计数据、林地数据,探讨气象要素对闽西北森林火灾的影响,对闽西北地区森林火险等级区划进行了分析和区划。结果表明,10 a间森林火灾发生次数呈周期性,后5 a虽然火灾总数减少,但造成的灾害更大。森林火险区划结果为:大田县为一级火险区;尤溪县为二级火险区;沙县、永安市、清流县、宁化县县为三级火险区;建宁县、泰宁县、将乐县、明溪县、三明市市辖区为四级火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西北 森林火险 区划 气象
下载PDF
闽西北地区切花洋桔梗设施栽培技术
20
作者 江斌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07-110,共4页
从气候条件、土壤选择、栽前准备、定植时间、定植密度、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切花采收等方面阐述了适宜闽西北地区切花洋桔梗设施栽培技术。
关键词 洋桔梗 切花 设施栽培 闽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