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湘潭O3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影响分析及预报
1
作者 林明丽 邓洁琼 +2 位作者 刘二影 何宁 游枭雄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9期121-123,共3页
利用2017—2021年湘潭O_(3)逐小时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湘潭O_(3)浓度变化、浓度超标状况及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21年,湘潭O_(3)浓度分布呈北高南低趋势,但区域特征不十分明显。季节变化特征从高到低依次为夏季... 利用2017—2021年湘潭O_(3)逐小时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湘潭O_(3)浓度变化、浓度超标状况及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21年,湘潭O_(3)浓度分布呈北高南低趋势,但区域特征不十分明显。季节变化特征从高到低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O_(3)浓度超标出现在4—11月,盛夏和秋季是O_(3)超标的主要时段,一般在10:00~21:00出现浓度超标,其中,12:00~17:00持续较高的超标率;湘潭O_(3)浓度超标日共分为6种天气形势,均压场型最多,占47.9%。通过对相关性较高的O_(3)影响因子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建立春、夏、秋、冬O_(3)浓度回归预报方程,利用2022年实况数据对方程预报结果进行检验,均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 气象要素 超标 影响
下载PDF
成都市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相关因子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崔蕾 倪长健 +3 位作者 王超 谢雨竹 胡淑萍 甘小玲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1-46,共6页
为深入认知成都市O_3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市区站点O_3、NO、NO_2、NO_x的逐时监测资料以及成都市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逐时观测资料,据此对O3的季变化、日变化、"周末效应"、"节假日... 为深入认知成都市O_3浓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市区站点O_3、NO、NO_2、NO_x的逐时监测资料以及成都市气象站的气象数据逐时观测资料,据此对O3的季变化、日变化、"周末效应"、"节假日效应"进行了讨论,并对其浓度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O_3浓度季变化呈现明显夏高冬低的特征,浓度最大值出现在8月。O_3浓度日变化为单峰型,夏季峰值出现在15:00,冬季峰值出现在16:00。市区存在"周末效应",即周末O_3浓度总体比工作日高;"节假日效应"则表现出复杂多变性,受气象条件以及人为活动等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O_3日平均浓度与NO、NO_2、NO_x、相对湿度呈明显负相关,与温度、风速呈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 o3浓度 时间分布 气象条件
下载PDF
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玉米(Zea mays L.)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天宏 孙加伟 +3 位作者 赵艺欣 付宇 王岩 史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644-3653,共10页
为了揭示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活性氧(ROS)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机理,以玉米(Zea maysL.)为研究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了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下,玉米叶片活性氧产生速率、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 为了揭示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活性氧(ROS)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机理,以玉米(Zea maysL.)为研究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了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下,玉米叶片活性氧产生速率、含量,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及玉米籽粒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内,与对照相比,高浓度CO2((550±20)μmo.lmol-1)处理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升高,O2-.产生速率、H2O2含量下降,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减小,SOD、CAT、POD活性增强,玉米百粒重和穗粒数增加;而在O3浓度为(80±10)nmo.lmol-1的条件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O-2.产生速率、H2O2含量升高,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增大,SOD、CAT、POD活性减弱,玉米百粒重和穗粒数降低;CO2和O3浓度升高复合((550±20)μmo.lmol-1+(80±10)nmo.lmol-1)处理下,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H2O2含量、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相对电导率、CAT活性增加,POD活性减弱,而O-2.产生速率几乎不变化,且玉米的百粒重和穗粒数略低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CO2浓度升高抑制了玉米叶片活性氧的代谢速率,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了光合作用,使玉米籽粒产量增加,对玉米表现为保护效应,而O3浓度升高促进了玉米叶片活性氧的代谢速率,降低了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了光合作用,使玉米籽粒产量下降,对玉米表现为伤害效应。在CO2和O3浓度升高复合处理下,CO2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O3浓度升高对玉米的伤害效应,而O3浓度升高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O2浓度升高对玉米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o3浓度升高 复合作用 玉米 活性氧代谢 抗氧化酶活性
下载PDF
CO2和O3浓度升高对春小麦活性氧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天宏 孙加伟 +4 位作者 付宇 赵艺欣 胡莹莹 徐玲 史奕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71,共8页
【目的】揭示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活性氧(ROS)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方法】以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材,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下,春小麦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活性氧... 【目的】揭示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植物活性氧(ROS)代谢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方法】以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材,利用开顶式气室(OTCs)研究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下,春小麦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活性氧产生速率、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整个生育期内,与对照相比,高浓度CO2[(550±20)μmol·mol-1]处理下,春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减小,产生速率、H2O2含量下降,SOD、CAT、POD和APX活性增强;而在O3浓度为(80±10)nmol·mol-1的条件下,春小麦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增大,产生速率、H2O2含量升高,SOD、CAT、POD和APX活性总体上有所减弱;CO2和O3浓度升高复合[(550±20)μmol·mol-1+(80±10)nmol·mol-1]处理下,春小麦叶片MDA含量、产生速率和SOD活性总体上低于对照,而相对电导率、H2O2含量以及CAT、POD和APX活性总体上增加。【结论】CO2浓度升高抑制了春小麦叶片活性氧的代谢速率,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对春小麦表现为保护效应,而O3浓度升高促进了春小麦叶片活性氧的代谢速率,降低了抗氧化酶的活性,对春小麦表现为伤害效应。在CO2和O3浓度升高复合处理下,CO2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O3浓度升高对春小麦的伤害效应,而O3浓度升高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o3浓度升高 复合作用 春小麦 活性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大气O3浓度升高对玉米光合作用和籽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付宇 赵天宏 +4 位作者 孙加伟 曹莹 胡莹莹 徐玲 史奕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4,共5页
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大气O3浓度升高对玉米(Zea mays L.)叶片光合作用、籽粒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与对照相比,在高浓度O3(80 nmol/mol)条件下,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下降(p<0.05),而... 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大气O3浓度升高对玉米(Zea mays L.)叶片光合作用、籽粒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与对照相比,在高浓度O3(80 nmol/mol)条件下,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下降(p<0.05),而胞间CO2浓度先降低后升高并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这说明使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由气孔限制逐渐转变为非气孔限制。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处理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含量降低,叶绿素a/b值则先降低后升高。但是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高浓度O3处理植株的叶绿素a、叶绿素(a+b)含量与叶绿素a/b值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叶绿素b含量变化不同;O3浓度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使玉米籽粒品质下降,其中蛋白质和淀粉含量降低,而粗脂肪和蛋脂总量略有升高;百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说明O3浓度升高降低了玉米的光合能力,籽粒品质受到影响,抑制了作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o3浓度 玉米 光合作用 籽粒品质
下载PDF
大气O3浓度升高对城市油松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天宏 王美玉 +3 位作者 赵艺欣 郭丹 何兴元 付士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1-36,共6页
为了揭示臭氧(O3)浓度升高对城市森林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高浓度O3对沈阳城内油松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自然O3浓度,约45 nmol/mol)相比,在O3浓度升高(80±8)nmol/mol条件下,油松针叶的... 为了揭示臭氧(O3)浓度升高对城市森林光合作用的影响机理,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了高浓度O3对沈阳城内油松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自然O3浓度,约45 nmol/mol)相比,在O3浓度升高(80±8)nmol/mol条件下,油松针叶的叶绿素含量降低,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和Hill反应活力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18.36%-45.95%和11.35%-20.84%;羧化效率降低,降幅为7.50%-26.59%;叶绿体ATP酶活性受到抑制,但Ca^2+ -ATP酶活性与Mg^2+ -ATP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略有差异。同时O3浓度升高抑制了油松针叶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积累,说明O3浓度升高对油松光合作用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 城市森林 油松 光合作用
下载PDF
O3浓度升高对银杏及油松BVOCs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德文 史奕 何兴元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0-304,共5页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银杏及油松为试材,开顶式熏气室模拟升高O3浓度(80 nmol.mol-1)和正常大气O3浓度(≈30nmol.mol-1)条件,采用GC-FID技术对银杏及油松的异戊二烯和7种单萜类物质的排放速率进行测定,探讨高浓度O3对单株银杏及油松挥...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银杏及油松为试材,开顶式熏气室模拟升高O3浓度(80 nmol.mol-1)和正常大气O3浓度(≈30nmol.mol-1)条件,采用GC-FID技术对银杏及油松的异戊二烯和7种单萜类物质的排放速率进行测定,探讨高浓度O3对单株银杏及油松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O3浓度增高可以显著提高银杏和油松的异戊二烯排放速率(p<0.05),及银杏Δ3-蒈烯的排放速率(p<0.05),其分别达到1.96、9.71和0.09μg.(g.h)-1,而对于其他单萜物质的排放速率,2种树木对高浓度的O3熏蒸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变化;树种不同,排放的BVOCs组成也不同,自然条件下银杏排放的BVOCs以异戊二烯为主,而油松以α-蒎烯为主;高浓度O3熏蒸下油松释放的异戊二烯达到其BVOCs组成的64.73%,增加大气O3浓度改变了树木挥发性有机物的组成比例.因此,O3浓度升高对银杏及油松BVOCs排放规律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 o3浓度升高 银杏 油松
下载PDF
O3浓度升高对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广珠 戈峰 +1 位作者 苏建伟 胡春祥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4,共5页
在加倍O3浓度的开顶式气室(OTC)中培养抗虫棉GK12幼苗30 d,正常O3浓度处理为对照。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在苗期棉花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蚜虫在加倍O3浓度下生长的棉苗上取食的过程... 在加倍O3浓度的开顶式气室(OTC)中培养抗虫棉GK12幼苗30 d,正常O3浓度处理为对照。应用刺探电位图谱(EPG)技术,对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在苗期棉花上的取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蚜虫在加倍O3浓度下生长的棉苗上取食的过程中,C波数量显著减少,pd波首次出现时间明显提前,被动取食持续时间(E2波的总时间)明显拉长。棉蚜的取食适合度明显提高的原因可能是加倍O3浓度对棉花叶片组织结构和体内营养物质的变化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抗虫棉 取食行为 升高o3浓度 刺探电位图谱技术
下载PDF
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对植物光合生理的影响
9
作者 王兰兰 何兴元 +2 位作者 陈伟 张阳 李雪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6期133-138,共6页
大气中CO2和O3这两种温室气体浓度的迅速升高已经引起国内外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文章综述了CO2和O3浓度升高以及复合作用对植物光合生理影响的研究结果,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光合生理 Co2和o3浓度升高
下载PDF
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对水稻‘汕优63’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邵在胜 赵轶鹏 +4 位作者 宋琪玲 贾一磊 王云霞 杨连新 王余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2-429,共8页
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水稻光合作用增强,而地表O3浓度增加则相反,但人们对大气CO2和O3浓度同时升高情景下水稻光合作用的响应和适应知之甚少。本文利用新型的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杂交籼稻‘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CK,大气本底... 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水稻光合作用增强,而地表O3浓度增加则相反,但人们对大气CO2和O3浓度同时升高情景下水稻光合作用的响应和适应知之甚少。本文利用新型的自然光气体熏蒸平台,以杂交籼稻‘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置室内对照(CK,大气本底浓度,实时模拟室外环境)、高浓度CO2(CO2本底浓度+200μmol·mol-1)、高浓度O3(O3本底浓度的1.6倍)、高浓度CO2+O3 4个处理,于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测定稻叶的主要光合参数。整个布气期间,CO2和O3浓度平均的控制目标完成比(TAR)分别为1.04和1.00。与CK相比,CO2处理使拔节、抽穗和灌浆期净光合速率(Pn)分别增加15%、11%和28%,O3处理使对应生育期Pn分别降低32%、32%和88%,CO2+O3处理对拔节期和抽穗期Pn无显著影响,但成熟期Pn平均下降48%。CO2处理使拔节和抽穗期叶片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显著下降,但灌浆期无显著变化;O3处理对各期Gs和Tr的影响明显大于CO2处理,且以灌浆期的降幅最大;CO2+O3处理叶片Gs和Tr的降幅总体上明显低于单独的O3处理。CO2处理或CO2+O3处理叶片胞间CO2浓度(Ci)明显增加,而O3处理叶片Ci的变化相对较小。CO2处理使各期水分利用效率(WUE)增加,而O3处理则呈相反趋势,特别是生长后期。CO2+O3处理叶片拔节期和抽穗期WUE平均增加约15%,但灌浆期因O3的累积伤害,WUE不升反降。以上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升高将使杂交稻‘汕优63’叶片光合能力增强,但地表同步升高的O3浓度则使光合能力削弱并表现出明显的累积伤害,大气CO2和O3浓度同时升高可缓解O3胁迫对‘汕优63’光合作用的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封闭式气室 Co2浓度升高o3 浓度升高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对银杏构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文铎 付士磊 +4 位作者 何兴元 陈玮 赵桂玲 周园 闻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69-1674,共6页
采用开顶箱模拟试验,探讨了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对银杏构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抑制银杏主枝和侧枝生长(P<0.01);高浓度CO2对银杏粗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高浓度O3和CO2、O3复合气体条件,银杏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采用开顶箱模拟试验,探讨了大气CO2和O3浓度升高对银杏构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O3抑制银杏主枝和侧枝生长(P<0.01);高浓度CO2对银杏粗生长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高浓度O3和CO2、O3复合气体条件,银杏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P<0.01);高浓度CO2可促进银杏叶片面积和干物质的增加,并能提高叶片含水量和抗干旱能力,但在高浓度CO2、O3复合气体条件下,叶片面积增加不显著(P>0.05),而干物质增加极显著(P<0.01);O3对银杏叶片构件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叶面积大小和干物质量明显低于对照株(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Co2和o3 构件生长 银杏
下载PDF
大气中CO2、O3浓度升高对银杏成年叶片气孔数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文铎 齐淑艳 +3 位作者 何兴元 陈玮 赵桂玲 周园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59-1063,共5页
利用开放式气室(OTC)持续观测了2个生长季(2005—2006年)。在每年9月30日停止供气后,采样1次。观测高浓度CO2和O3处理的银杏(Ginkgo biloba)成年叶片气孔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700μmol.mol-1CO2处理条件下,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 利用开放式气室(OTC)持续观测了2个生长季(2005—2006年)。在每年9月30日停止供气后,采样1次。观测高浓度CO2和O3处理的银杏(Ginkgo biloba)成年叶片气孔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700μmol.mol-1CO2处理条件下,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P<0.05);在80μmol.mol-1O3处理条件下,气孔的长度、宽度、周长和面积却显著低于对照(P<0.01);成年叶片气孔在高浓度CO2影响下,气孔密度略有升高(P>0.05),而气孔指数显著减少(P<0.05);大气O3浓度升高对气孔密度影响不大(P>0.05),气孔指数显著减少(P<0.05);银杏成年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与气孔比密度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可用一元二次曲线方程较好地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Co2和o3 银杏 成年叶片 气孔大小 气孔密度 气孔指数 气孔比密度
下载PDF
O3浓度变化特征分析——以遵义市城郊为例
13
作者 郑胡飞 曾勇 +2 位作者 杨远涛 代航怡 张光红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75-80,共6页
利用2017年1~12月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遵义市城郊O3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市郊区O3浓度高于城区,O3日均浓度主要集中于40~120μg·m-3之间。城郊O3浓度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城郊O3浓度日变化均呈... 利用2017年1~12月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遵义市城郊O3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遵义市郊区O3浓度高于城区,O3日均浓度主要集中于40~120μg·m-3之间。城郊O3浓度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城郊O3浓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且表现出显著的"周末效应",其中夏、秋季郊区峰值明显高于城区,冬、春季夜间城区O3浓度显著高于郊区。冬季城区日变化峰值出现早于郊区,具有明显的O3输送特征。相关性研究表明,O3浓度与相对湿度及气压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风速和气温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对湿度对O3浓度影响相对较大,而风速对城区背景评价点O3浓度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 变化特征 城郊对比 气象要素 遵义
下载PDF
对重量法测定铝电解质中Al2O3浓度条件优化的探讨
14
作者 田忠莉 苟小海 +1 位作者 赵成栋 盛寿明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第24期65-66,共2页
通过条件试验,确定了重量法测定铝电解质中Al2O3浓度分析方法的分析条件,所确定的方法分析时间短、简便、高效、对环境影响小,能够为铝电解车间提供准确的分析数据。
关键词 铝电解质 Al2o3浓度 重量法 条件优化
下载PDF
大气中O_3浓度变化对水稻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郭建平 王春乙 +2 位作者 温民 白月明 霍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22-826,共5页
本文利用 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水稻进行了不同 O3浓度处理 ,试验研究了不同 O3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生理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大气中 O3浓度增加时 ,水稻的气孔阻力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蒸腾速率也下降。水稻的生物... 本文利用 OTC- 1型开顶式气室对水稻进行了不同 O3浓度处理 ,试验研究了不同 O3浓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生理过程和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大气中 O3浓度增加时 ,水稻的气孔阻力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蒸腾速率也下降。水稻的生物量减少 ,产量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 水稻 品质 产量 臭氧
下载PDF
FACE条件下O_3浓度增高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充实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新开 刘晓成 +4 位作者 孙陶芳 郭文善 朱建国 冯兆忠 Kazhuhiko Kobayashi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0-1108,共9页
【目的】探讨近地层大气O3浓度增高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方法】2007—2009年度应用FACE研究平台,以O3自然浓度(A-O3)为对照,设计O3浓度增高50%(E-O3)进行对比试验,采用烟农19、扬麦16、嘉兴002、扬麦15和扬辐麦2号等5个品种为对象,研究... 【目的】探讨近地层大气O3浓度增高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方法】2007—2009年度应用FACE研究平台,以O3自然浓度(A-O3)为对照,设计O3浓度增高50%(E-O3)进行对比试验,采用烟农19、扬麦16、嘉兴002、扬麦15和扬辐麦2号等5个品种为对象,研究大气O3浓度增高50%对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O3浓度增高显著降低小麦籽粒产量,降幅为10.10%—34.51%,平均为19.74%,品种、年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O3浓度增高条件下千粒重降低17.88%(10.16%—29.47%);每穗粒数下降3.47%(-1.53%—11.90%),但穗数平均较对照增加0.95%(-14.58%—23.74%),处理、品种和年度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O3浓度增高50%使籽粒长、宽、厚和籽粒体积分别减小0—4.16%、7.95%—20.24%、2.66%—11.00%和8.5%—31.5%;皱缩指数增大0.23%—36.66%,籽粒灌浆速率降低,籽粒充实度变化为-21.40%—3.76%,最终导致粒重降低。【结论】FACE条件下O3浓度增高使籽粒灌浆物质来源不足,籽粒库容变小,充实度降低,粒重变小,最终导致小麦籽粒产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FACE o3浓度增高 籽粒产量 籽粒充实度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和O_3浓度升高对大豆叶片内源激素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天宏 刘波 +4 位作者 王岩 刘轶鸥 赵超然 杨兴 曹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95-2702,共8页
揭示大豆叶片内源激素对UV-B和臭氧胁迫的代谢机制和响应方式,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内源激素对UV-B(Ultraviolet-B)和O3(Ozone)胁迫的适应机制奠定基础。以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UV-B(0.32W/m2)和O3((110... 揭示大豆叶片内源激素对UV-B和臭氧胁迫的代谢机制和响应方式,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植物内源激素对UV-B(Ultraviolet-B)和O3(Ozone)胁迫的适应机制奠定基础。以大豆(Glycine max.)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式气室研究UV-B(0.32W/m2)和O3((110±10)nmol/mol)复合胁迫对大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活性氧代谢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内,与对照相比,UV-B胁迫使大豆叶片ABA(Abscisic acid)含量、ZR(Zeatin riboside)含量和IAA(Indoleacetic acid)含量显著降低,IAA/ABA、ZR/ABA、(IAA+ZR)/ABA比值升高,O·-2(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O·-2)产生速率和MDA(Malonaldehyde)含量升高,SOD(Superoxide dismutase)、CAT(Catalase)和POD(Peroxidase)活性显著降低;高浓度O3胁迫下,大豆叶片ABA和IAA含量显著下降、ZR含量显著增加,IAA/ABA、ZR/ABA、(IAA+ZR)/ABA值显著升高,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SOD、CAT和POD活性显著降低;UV-B和O3复合胁迫下,大豆叶片ABA含量、ZR含量和IAA含量降低,ZR/ABA、(IAA+ZR)/ABA值下降,而IAA/ABA值升高,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显著增加,SOD、CAT和POD活性显著降低。UV-B辐射增强和O3浓度升高单一及复合作用使大豆叶片内源激素间平衡改变,进而影响大豆叶片的代谢水平。持续胁迫下,植株抗氧化能力下降,对大豆表现为伤害效应。UV-B和O3复合胁迫比单独胁迫时的影响有所加深,但是小于两者单独作用时影响的简单累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增强 o3浓度升高 复合胁迫 内源激素 大豆
下载PDF
O_3浓度升高对油松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巍巍 赵天宏 +3 位作者 王美玉 张鑫 何兴元 付士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4-1028,共5页
采用开顶箱(OTC)设施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O3浓度升高处理对沈阳市主要绿化树种油松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处理下油松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1);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复杂,处理初... 采用开顶箱(OTC)设施试验方法,研究分析了O3浓度升高处理对沈阳市主要绿化树种油松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浓度O3处理下油松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P<0.01);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复杂,处理初期显著降低(P<0.05),随后迅速升高,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与对照无显著差异。chla与chl(a+b)含量变化相似,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chlb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P<0.05);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淀粉积累在处理初期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无显著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下降幅度增大。叶片中MDA含量显著增加,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差异变大;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与MDA含量的显著增加引起了光合作用的下降,导致了可溶性蛋白和淀粉含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升高 光合作用 油松
下载PDF
O_3浓度升高对麦季土壤-植株系统中微量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尹微琴 张贤臣 +3 位作者 王小治 盛海君 封克 朱建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94-2100,共7页
利用O3-FACE平台研究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目标值比周围大气高50%)对2009—2010年间麦季各生育期不同深度(0~5cm,5~10cm和10~15cm)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和成熟期地上部分微量元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地层大气O3浓度增加提高... 利用O3-FACE平台研究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目标值比周围大气高50%)对2009—2010年间麦季各生育期不同深度(0~5cm,5~10cm和10~15cm)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和成熟期地上部分微量元素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地层大气O3浓度增加提高了麦季耕层(0~15cm)土壤中有效性Fe、Mn含量,降低了有效性Cu、Zn含量,对Zn的减幅达27.3%(P<0.05);大气O3浓度升高对土壤5~10cm土层DTPA提取态Fe、Mn、Cu、Zn的影响最大;高O3浓度显著降低了5~10cm和10~15cm土壤DTPA-Zn含量(P<0.05)。O3浓度升高降低了小麦成熟期生物量和微量元素累积量。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和成熟期微量元素累积量对O3浓度升高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应从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两个方面进一步研究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升高 微量元素 DTPA 麦季 土壤
下载PDF
大气O_3浓度升高对稻田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小治 张海进 +5 位作者 张咸臣 尹微琴 朱赛 赵海涛 封克 朱建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4741-4747,共7页
利用中国稻/麦轮作系统O3-FACE(Ozone-Free Air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大气O3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50%)对2009年稻季各生育期不同深度(0-5 cm,5-10 cm和10-15 cm)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O3浓度... 利用中国稻/麦轮作系统O3-FACE(Ozone-Free Air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大气O3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50%)对2009年稻季各生育期不同深度(0-5 cm,5-10 cm和10-15 cm)耕层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O3浓度增加对0-15 cm耕层土壤有效性-Fe、Mn、Cu、Zn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0.0%、8.1%、5.4%、40.3%,其中对Cu的提高幅度达显著水平;不同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在土壤垂直分布规律不同,土壤有效态Fe、Zn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土壤有效态Mn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而土壤有效态Cu含量在不同深度土层中基本稳定;大气O3浓度升高对土壤DTPA提取态Fe的提高幅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对土壤DTPA提取态Mn、Cu、Zn的提高幅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大气O3浓度升高对0-5cm、5-10cm处土壤DTPA-Cu和0-5cm处Mn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13.2%、8.9%和30.2%,且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文章指出大气O3浓度升高会对稻田生态系统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影响,应针对不同层次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从土壤性质和水稻生长两个方面进一步明确其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浓度升高 微量元素 DTPA 稻季 稻田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