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程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OCTA表现
1
作者 代梦欢 李冬莉 +5 位作者 崔忆辛 申璐 李齐瑞 饶玲娜 郭姝蓉 袁玲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307-311,共5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不同程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表现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糖尿病患者77例77眼,分为非DR组(NDR,23眼)和NPDR组(54眼),其中轻度NPDR(20眼)、中度NPDR(20眼)和重度NPDR(14眼...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探讨不同程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表现差异。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糖尿病患者77例77眼,分为非DR组(NDR,23眼)和NPDR组(54眼),其中轻度NPDR(20眼)、中度NPDR(20眼)和重度NPDR(14眼)。NDR组与NPDR组的黄斑区中央凹无血管区(FAZ)面积、浅层和深层毛细血管密度(SSP和DSP)、视力(LogMAR)进行比较,不同程度NPDR的视力、FAZ面积、SSP和DSP水平进行比较,FAZ面积、视力、SSP和DSP与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DR组相比,NPDR组的视力值(LogMAR)、黄斑区FAZ面积增大,SSP和DSP降低(P<0.05);不同程度NPDR的视力、FAZ面积、SSP和DSP水平差异显著(P<0.05)。视力(LogMAR)、FAZ面积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SP和DSP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随着NPDR病情的进展,视力(LogMAR)、FAZ面积增大,SSP和DSP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视力 黄斑区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 浅层毛细血管丛 深层毛细血管丛
下载PDF
OCT和OCTA生物学标志物在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预后和监测中的应用
2
作者 黄海燕 李德爽 +1 位作者 谷浩 秦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43-748,共6页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并发症,也是DR患者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作为无创、非侵入性评估视网膜各层微结构和微血管病理改变的主要检查手段,是检测...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并发症,也是DR患者视力下降和失明的主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作为无创、非侵入性评估视网膜各层微结构和微血管病理改变的主要检查手段,是检测和评估DME的常用方法。随着OCT和OCTA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参数被赋予生物标志物的作用,例如中央凹厚度(CST)、黄斑部平均厚度(CAT)和黄斑部容积(CV)、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DRIL)、高反射灶(HRF)和中央凹下神经视网膜脱落(SND)等,广泛运用于临床。OCT可以直观显示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的层次变化和细微结构,而OCTA更常运用于微血管改变。本文就OCT及OCTA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在DME中预后和监测的作用进行阐述,同时检测结果中可见的生物学标志物可以为DME的监测和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并为DR和DME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生物学标记物
下载PDF
OCTA定量分析新疆不同民族健康人黄斑区血流参数的差异
3
作者 杨超 易湘龙 +1 位作者 张娟 张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623-629,共7页
目的: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健康人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VD)、深层毛细血管丛(DCP)VD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圆度指数等参数,探讨国内不同民族间健... 目的:通过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健康人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丛(SCP)血流密度(VD)、深层毛细血管丛(DCP)VD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周长、圆度指数等参数,探讨国内不同民族间健康人黄斑区血流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22-12/2023-03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眼科中心就诊且符合纳排标准的四族健康受试者各80例80眼共320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族别分组编号,使用自动验光仪及IOL生物测量仪获取等效球镜及眼轴,使用DRI Triton OCT检测仪获取黄斑区3 mm×3 mm范围的血流图像并通过内置的IMAGENET6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获取各项血流参数,对比不同民族间各项血流参数的差异以及性别、年龄、眼轴对不同民族人群黄斑区血流参数的影响。结果:四组性别、年龄、眼轴、屈光度、图像质量(IQ)无差异(均P>0.05)。族别差异:SCP中,维吾尔族下方VD大于哈萨克族,回族下方VD大于汉族、哈萨克族,汉族、回族鼻侧VD大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中央凹VD大于汉族、回族,哈萨克族FAZ面积小于其它3个民族,汉族、回族FAZ周长大于哈萨克族,回族FAZ圆度指数小于其它3个民族;DCP中,维吾尔族中央凹VD大于汉族、回族,哈萨克族中央凹VD大于汉族、回族,哈萨克族FAZ面积、周长小于其它3个民族,哈萨克族FAZ圆度指数大于其它3个民族(均P<0.05)。性别差异:SCP中,汉族女性FAZ面积、周长大于男性,回族女性FAZ圆度指数大于男性(均P<0.05);DCP中,四族女性旁中央凹VD及整体VD均大于男性(均P<0.05)。年龄相关性分析:SCP中,年龄与哈萨克族FAZ圆度指数呈负相关;DCP中,年龄与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旁中央凹、整体VD呈负相关(均P<0.05)。眼轴相关性分析:SCP中,眼轴与哈萨克族、回族中央凹VD,回族旁中央凹VD,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整体VD呈负相关,与哈萨克族FAZ面积、周长呈正相关;DCP中,眼轴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中央凹VD、回族整体VD呈负相关,与哈萨克族、回族FAZ面积、周长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健康人群间黄斑区血流参数存在差异,其中哈萨克族FAZ面积、周长明显小于其它三族。黄斑区血流参数与性别、年龄、眼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民族 黄斑区血流参数
下载PDF
OCT和OCTA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视力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娜 廖洪霞 秦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37-742,共6页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指一类没有任何已知其他眼病的黄斑前膜,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IERM的进展,会引起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目前关于IER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是指一类没有任何已知其他眼病的黄斑前膜,多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IERM的进展,会引起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目前关于IER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对于手术时机尚未标准化,术后的视力恢复结局也存在差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作为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测手段,可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微结构和血流变化,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利用OCT和OCTA各参数去预测术后视力已经成为IERM的研究热点。本文就OCT与OCTA各参数和IERM术后视力预测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确定手术时机,权衡手术收益和风险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前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术后视力
下载PDF
OCTA在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视力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孟玲 苏宪 +3 位作者 李云飞 孙玲娟 刘静 王虹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A)在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视力预测中的应用。方法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6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进行OCTA检查。比...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A)在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视力预测中的应用。方法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6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黄斑格栅光凝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进行OCTA检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BCVA、黄斑中央厚度(CMT)及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OCTA参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测渗漏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视力提高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前后患者BCVA、CMT、黄斑区视网膜血管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OCTA测量结果中各相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FFA检测渗漏发生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FAZ、术前BCVA、术前CMT、降低CMT是提高视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采用OCTA检测可有效评估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无血管区面积与血管密度情况,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可有效减轻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黄斑水肿,改善患者的视力,且不会加剧黄斑区无灌注程度,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糖尿病 黄斑水肿 光学相干继层成像(octa) 视力
下载PDF
论近视的治疗现状以及OCTA在近视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唐丽华 史萍 胡爱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近视是屈光不正中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来,近视患病率持续增加,且出现了向更低年龄层蔓延的现象,并且眼部发育处于稳定阶段的人出现近视进展的比例也在增高。近视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阅读,随着近视进展,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最终可... 近视是屈光不正中最常见的一种。近年来,近视患病率持续增加,且出现了向更低年龄层蔓延的现象,并且眼部发育处于稳定阶段的人出现近视进展的比例也在增高。近视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工作、阅读,随着近视进展,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最终可能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目前对于近视的诊治方法越来越多,中医治疗也得到了更多的肯定。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在近视的眼底评估、治疗效果监测方面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概述近视的发病现状、近视眼底改变、治疗以及OCTA在近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眼底改变 视网膜 脉络膜 octa
下载PDF
OCT及OCTA观察垂体腺瘤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的改变
7
作者 廖智辉 杨辛 +2 位作者 芦凯伦 戴彤彤 庞燕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垂体腺瘤(PA)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的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09/2023-03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PA患者40例作为PA组,另选取年龄...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垂体腺瘤(PA)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的改变。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1-09/2023-03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PA患者40例作为PA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均进行视野、OCT和OCTA检查,并分析PA患者眼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PA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各层血管密度(VD)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黄斑区浅层血管复合体(SVC)-VD与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除内环鼻侧、外环下方)均呈正相关(P<0.05),黄斑区各象限mGCC厚度、视盘周围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CP-RNFL)厚度与视野平均缺损(MD)值均呈负相关(P<0.05),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与MD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OCT与OCTA检查相结合可以全面了解PA患者视网膜结构和微循环功能的微观变化,对评估PA患者术前视功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血管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视野 视神经
下载PDF
基于OCTA测量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形态在眼部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隋金沅 李昊儒 +2 位作者 白洋 杜蓓 魏瑞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24年第1期48-52,共5页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由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丛相互连接而成,其形态可以间接反映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可以无创的可视化和量化FAZ区域,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O...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区域,由视网膜黄斑区毛细血管丛相互连接而成,其形态可以间接反映黄斑区微循环的变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技术可以无创的可视化和量化FAZ区域,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可靠性,OCTA展现出的巨大价值使其成为眼科及各个领域重要的辅助检查工具。在高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眼科疾病中,FAZ的面积及周长已被证实具有临床诊断价值,近年来FAZ的几何形态也展现出一定的临床意义,圆度指数、非圆指数、轴比等描述FAZ几何形态的参数为疾病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全方面研究FAZ区域的形态特征有助于探索眼部疾病发生和发展机制,或可预测疾病的早期变化及精确病理分期,为监测疾病进展及评估患者的视觉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圆度指数 高度近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OCTA视盘量化参数及其与病程、视力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刘景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47-0050,共4页
医学临床上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分为不同,一类是前部病变,还有一类是后部病变,对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主要为非动脉及动脉炎性视神经病变,前者的临床诊断,大部分患者为超过50岁的人群,此类人们每年发病率约2.3-10.2/10万人。有数据显... 医学临床上将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分为不同,一类是前部病变,还有一类是后部病变,对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主要为非动脉及动脉炎性视神经病变,前者的临床诊断,大部分患者为超过50岁的人群,此类人们每年发病率约2.3-10.2/10万人。有数据显示,每个每年新发此类病例有6000例人次,可以说,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在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视功能健康。鉴于此,本次就针对各个病程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病症,实施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的特点和视盘量化参数、病程视力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预后关系进行了有效调研。方法 此次主要以确定是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患者展开调研,最终完成配合调研是24例,为观察组。对侧健眼24例,是对照组,对所有病例都给予最佳矫正视力,并给予其实施复诊。对患者各病程患眼BCVA、评价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等变化进行了调研,还针对量化参数、BCVA、病程等有关因素进行了综合调研。结果 初次诊断时,患者的患眼RNFI方面,对照组相对较薄,RPC血流密度方面,观察组有显著降低。对于复诊时,患者BCVA较基线显著上升,但对1个月和3个月的BCVA进行对比,无突出可比性;1个月及3个月RNFL厚度、RPC血流密度有所下降;BCVA、RNFL厚度、RPC血流密度三者为正相关关系。结论 对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程度,视力预后和视盘RNFL、血流密度两者是有相关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octa视盘量化参数 病程
下载PDF
基于OCTA构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预测模型
10
作者 陆丽娇 徐楠 +5 位作者 刘鑫鑫 杜芳芳 郑枞 彭鸿钧 曹明哲 艾诗蓓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筛查糖尿病肾脏病(DKD)高风险人群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以567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纳入建模的指标,构建基于OCT... 【目的】探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筛查糖尿病肾脏病(DKD)高风险人群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以567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纳入建模的指标,构建基于OCTA糖尿病肾脏病临床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临床有效性。【结果】构建基于OCTA的DKD临床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Brier=0.11。【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基于OCTA结果进行糖尿病肾脏病临床预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从多维度验证模型,从而达到早期预警、提前实施干预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糖尿病肾脏病 临床预测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决策曲线分析
下载PDF
应用超高速SS-OCTA定量评估DR患者的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慧 戴维 +1 位作者 李永蓉 纪风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7-1532,共6页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 目的:利用超高速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CC)灌注密度(PFD)评估不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03/12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受试者139例139眼:包括糖尿病患者115例115眼和对照组24例24眼。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病变研究(ETDRS)标准对彩色视网膜图像进行DR分级,将糖尿病患眼分为无DR组、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NPDR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采用超高速SS-OCTA设备扫描以黄斑中央凹为中心3mm×3mm的区域,利用系统内置软件测量CC灌注面积,计算PFD,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评估CC的PFD与DR程度的相关性。结果:DR程度与CC血流灌注相关,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与对照组相比,NPDR组中心凹CC的PFD减少9.358个单位(95%CI-18.484~-0.232,P=0.045),旁中心凹减少9.284个单位(95%CI-18.487~-0.090,P=0.048);NPDR合并DME组中心凹CC PFD减少18.173个单位(95%CI-28.583~-7.762,P=0.001),旁中心凹减少17.032个单位(95%CI-27.521~-6.544,P=0.002);PDR组中心凹CC PFD减少28.309个单位(95%CI-39.978~-16.640,P<0.001),旁中心凹减少25.841个单位(95%CI-37.597~-14.085,P<0.001)。结论:超高速SS-OCTA测量CC血流密度可以客观量化黄斑灌注,黄斑区CC血流灌注密度与DR严重程度相关,随着DR进展黄斑区CC灌注密度降低,未来纵向研究可阐明CC灌注与DR进展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 脉络膜毛细血管 灌注密度
下载PDF
SS-OCTA评估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黄斑微血管的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纪风涛 王慧 +4 位作者 魏科 李永蓉 戴维 王志敏 廖荣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09/2022-07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眼PDR并接受23G PPV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PPV)术后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血流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09/2022-07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单眼PDR并接受23G PPV手术治疗的患者35例35眼,所有患者均行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SS-OCTA)检查,采用系统内置分析软件测量黄斑区3mm×3mm范围内视网膜、脉络膜血流参数,并分析其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1~22(平均9.72±6.67)mo,末次随访时,纳入患者PPV术眼鼻侧旁中心凹区域中层毛细血管层(ICP)灌注面积(FA)(0.31±0.06mm^(2))较对侧眼(0.38±0.05mm^(2))明显减少,颞侧旁中心凹区域深层毛细血管层(DCP)FA(0.19±0.08mm^(2))较对侧眼(0.27±0.07mm^(2))明显减少(均P<0.05),除颞侧旁中心凹区域,PPV术眼其他旁中心凹区域脉络膜血管指数(CVI)均较对侧眼显著降低(P<0.05)。PPV术眼术后BCVA与视网膜中、深层血管密度和灌注面积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严重PDR患者患眼PPV术后较对侧眼可能更易出现旁中心凹区域视网膜深层及脉络膜血流灌注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SS-octa) 经扁平部玻璃体切除术 灌注面积 血管密度 脉络膜血管指数
下载PDF
应用OCTA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底微循环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史佳慧 郎莉莉 +3 位作者 赵义平 刘刚 陈吉利 贾万程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2-516,共5页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底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04/2022-06于我院就诊并选择角膜塑形镜矫正视力的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40例40眼,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1、3...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观察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底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04/2022-06于我院就诊并选择角膜塑形镜矫正视力的中低度青少年近视患者40例40眼,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1、3、6mo评估裸眼远视力、眼轴,并采用OCTA观察视网膜浅层血流密度(SVD)和深层血流密度(DVD)、视网膜厚度(CRT)、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A)和周长(FAZ-P)、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盘周放射状毛细血管血流密度(RPCD)变化情况。结果:戴镜后1、3、6mo,纳入患者裸眼远视力较戴镜前显著改善(P<0.001),眼轴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戴镜前后,纳入患者中心凹象限SVD、中心凹和下方象限DVD均有差异(P<0.01),但CRT、FAZ-A和FAZ-P、RNFL厚度、RPCD均无差异(P>0.05)。结论: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显著改善视力,黄斑区局部视网膜血流密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角膜塑形镜 近视 眼轴 血流密度
下载PDF
OCTA定量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味对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盘血流的影响
14
作者 石颖 陈子扬 +3 位作者 叶照达 柯发杰 胡艳红 陈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40-2045,共6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治疗前后视盘旁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22-06/11期间我院收...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定量分析治疗前后视盘旁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收集2022-06/11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NPDR患者58例99眼,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48眼,采用2019年美国眼科学会发布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推荐方案进行基础治疗(对于轻度NPDR患者进行控制血糖、糖尿病健康教育、定期随访;中度NPDR患者必要时增加局部或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29例51眼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口服治疗1mo。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医证候疗效、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ppVD)及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变化。结果:治疗1mo后观察组BCVA(LogMAR)为0.20(0.10,0.30),较对照组0.30(0.20,0.40)明显改善(P<0.05)。治疗1mo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mo后各象限ppV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各象限ppVD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mo后上方、颞侧象限及全周平均pRNFL厚度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方、颞侧、下方象限和全周平均pRNFL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NPDR患者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味后可改善视力、提高中医证候疗效,可能与其能提高视盘旁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流密度和减少视盘旁神经纤维层的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补阳还五汤加味 视盘血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下载PDF
OCTA检测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逸非 都婉红 +1 位作者 赵梅生 朱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7-601,共5页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6.00D以上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由于高度近视常常伴随多种眼底病理性改变,因此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作为一种新兴的眼科辅助检查手段,可以高效、无创地得到视... 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6.00D以上的一种屈光不正状态。由于高度近视常常伴随多种眼底病理性改变,因此高度近视患者的视功能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作为一种新兴的眼科辅助检查手段,可以高效、无创地得到视网膜、脉络膜的微血管分层图像,并对血流信号进行量化分析。自OCTA问世以来,运用OCTA观察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的研究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OCTA检测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及血流变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揭示高度近视与视网膜脉络膜厚度、血流密度以及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等参数的相关性,为科研人员深入探索高度近视发生机制,延缓高度近视发生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 中心凹无血管区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脉络膜厚度 血管密度
下载PDF
OCTA在脑血管疾病相关视网膜血流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袁瑞娜 李恒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981-984,共4页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相对快速且无创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通过扫描血管内运动的红细胞,从而得到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的高分辨率图像[1]。OCTA可以通过所得的图像检测定量分析许多... 光学相干断层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一种相对快速且无创的新型血管成像技术,通过扫描血管内运动的红细胞,从而得到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的高分辨率图像[1]。OCTA可以通过所得的图像检测定量分析许多微血管参数,包括血流密度、灌注密度和中央凹无血管区面积等,量化分析各层微血管,直接显示病变的部位和深度,因此OCTA在研究多种视网膜疾病和脉络膜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临床价值。血-视网膜屏障中毛细血管的紧密连接与血-脑屏障的相似,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通过运用OCTA检测视网膜脉络膜血流信号从而预测、诊断及评估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状况。近年来,OCTA通过检测脑白质病变、脑卒中、脑小血管及血管认知障碍等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视网膜血管,发现视网膜血管密度、血流减少以及无血管区面积的增加,OCTA有望成为临床研究和评估脑血管疾病的新手段。本文就OCTA的原理、临床常用检测指标以及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以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 脑血管病 视网膜血流 进展
下载PDF
基于OCT及OCTA下脉络膜影像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吴雪霁 赵海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170-1174,共5页
脉络膜是眼球主要的血管组织,其在多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已被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增强型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扫描源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应运而生,从手动分割... 脉络膜是眼球主要的血管组织,其在多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中的作用已被研究。随着技术的发展,增强型深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EDI-OCT)、扫描源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S-OCT)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应运而生,从手动分割到自动分割和二值化方法的逐渐转变促使了脉络膜的三维重建,增加了脉络膜影像标志物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这些标志物提供了对发病机制的更好理解,有助于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并且在未来也可能有助于设计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对OCT及OCTA下的脉络膜影像学标志物进行综述,通过这些标志物对健康和疾病中的脉络膜提供基本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 影像学标志物 OCT octa 脉络膜指数
下载PDF
OCTA在斜视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李秀慧 杜红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467-1470,1474,共5页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不仅对视觉外观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影响视功能。过去的研究认为,在斜视患者中,具有正常视力的患者其视网膜血流和黄斑结构也是正常的。然而,由于以往的医疗设备对斜视患者的颅神经血管结构评估存在一定的限... 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不仅对视觉外观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影响视功能。过去的研究认为,在斜视患者中,具有正常视力的患者其视网膜血流和黄斑结构也是正常的。然而,由于以往的医疗设备对斜视患者的颅神经血管结构评估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很少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目前对该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预后和临床特征方面,而对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斜视患者眼底血流的变化。本文综述了先前关于斜视眼底血流的研究,为未来对斜视患者眼底血流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斜视的发病机制,并为斜视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octa 黄斑
下载PDF
OCT和OCTA影像学特征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李都吉雅 张景馨 +1 位作者 韩珊 赵全良 《眼科学》 2023年第3期112-119,共8页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血栓形成对视网膜静脉系统的阻塞,是第二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视力丧失和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诊断RVO所致黄斑水肿(ME)的可靠影像学检查,可对视网膜各层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构评估。...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血栓形成对视网膜静脉系统的阻塞,是第二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视力丧失和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诊断RVO所致黄斑水肿(ME)的可靠影像学检查,可对视网膜各层结构进行定性和定量结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通过检测腔内血流,实现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网的无创、深度选择性可视化,可形成三维高分辨率图像,而常规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无法实现这种空间分辨率。因此,OCTA可用于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微灌注,以及不同病理类型和治疗过程中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变化。本文就OCT和OCTA影像学特征在RVO病程发展及其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评估RVO的严重程度、调整治疗方案并判断疾病的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 黄斑水肿(ME)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新进展
20
作者 韩林峰 《眼科学》 2023年第2期77-84,共8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快速血管成像造影技术。本文详细综述了该技术在眼科常见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和静脉闭塞等中的应用,并将其与目前的荧光血管造影(FA)和吲哚青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快速血管成像造影技术。本文详细综述了该技术在眼科常见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脉和静脉闭塞等中的应用,并将其与目前的荧光血管造影(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进行了相关比较,总结了它对视网膜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OCTA能够显示结构和血流的双重信息,但也有其应用的局限性包括相对较小的视野,不能显示血管的渗漏,以及在患者不配合下的图像伪影等。本文将OCTA的特点和不足进行综述,说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OCTA在大力推广的同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 荧光素血管造影(FA)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 视网膜血管/生理病理 脉络膜新生血管/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