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其耐药表型与外膜蛋白OprD2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永芳 吕晓菊 +6 位作者 俞汝佳 宗志勇 高燕渝 陈慧莉 李晓芳 蒋胜 韩乾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64-568,共5页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临床分离株对几种常用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性;探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差异与其膜孔蛋白0prD2变化的关系。方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42株Pa对...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临床分离株对几种常用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性;探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性差异与其膜孔蛋白0prD2变化的关系。方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142株P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8种常用抗假单胞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从中筛出32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不同耐药表型的Pa,提取外膜蛋白并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法分离,检测OprD2相对含量。结果耐药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54.23%),其次是环丙沙星(45.07%)、美罗培南(28,87%)、氨曲南(19.72%)、阿米卡星(17.61%)、哌拉西林/三唑巴坦(14.08%)和头孢他啶(11.97%),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最低(9.86%)。呈现多重耐药的菌株占38.73%(55/142),交叉耐药率高达40.84%(58/142)。在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中,合并有其他肛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达到62.34%(48/77)。32株Pa外膜蛋白电泳结果显示OprD2相对含量在耐药组为0~3.5%(其中有一株为8.70%),敏感组为6.20%~10.20%。在碳青霉烯类耐药组与敏感组之间统计分析P〈0.05,耐碳青霉烯类组低于敏感组,但是在亚胺培南耐药、美罗培南敏感组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耐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株常见,且常呈多重耐药和交叉耐药。亚胺培南耐药率高于美罗培南。膜孔蛋白OprD2减少或缺失是我院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在美罗培南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MIC 耐药性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oprd2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和oprD2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张颖 赵祝香 +1 位作者 陈惠玲 赵子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5-1278,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下呼吸道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oprD2基因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应用双纸片增效法和聚合酶...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下呼吸道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oprD2基因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VITEK-2系统进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应用双纸片增效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其产MBL的表型及相关的oprD2基因、IMP型和VIM型金属酶基因。结果:157株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40%以上,经双纸片增效法筛选出20株MBL阳性(12.7%),经PCR方法检测20株MBL阳性株中有13株IMP型基因阳性,oprD2基因有67株阳性,其余90株缺失(57.3%),未发现VIM型基因。有10株IRPA既携带IMP型基因同时又有oprD2基因缺失。结论:我院临床分离下呼吸道感染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呈较严重的多重耐药。IMP型基因是我院IRPA产MBL的主要基因型;oprD2基因缺失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基因 oprd2 金属Β-内酰胺酶 药物耐受
下载PDF
医院感染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与oprD2基因相关的ERIC分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曹阳 魏殿军 +2 位作者 DIALLO MC 马全玲 刘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67-1669,共3页
目的探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oprD2基因缺失在天津地区3所三甲医院内的分布以及该菌的克隆流行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0株IRPA的oprD2基因缺失情况,并以基于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方法... 目的探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oprD2基因缺失在天津地区3所三甲医院内的分布以及该菌的克隆流行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0株IRPA的oprD2基因缺失情况,并以基于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方法对其中的54株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结果60株IRPA中有38株oprD2基因缺失,且3所医院的oprD2基因缺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株IRPA用ERIC-PCR方法分为30型。结论IRPA的oprD2基因缺失在天津地区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提示尚有其他原因造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耐药株流行;个别科室内的IRPA存在克隆流行趋势,应注意监控IRPA在医院内的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oprd2基因 ERIC—PCR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型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咏君 郎华 +2 位作者 徐芳芫 刘姝 赵男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3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分离出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类相关基因...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携带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为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分离出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类相关基因及外膜蛋白基因OprD2的携带情况。结果 PCR法检测出携带OprD2基因5株(33.3%);携带blaVIM基因4株(26.7%);携带blaOXA-10基因8株(53.3%)。blaGES、blaIMP、blaGIM、blzSIM、blaTEM、blaPER、blaVEB基因均未检出。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上呼吸道为主,其耐药性高,应规范临床用药,加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多重耐药 外膜蛋白oprd2
下载PDF
耐亚安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OprD2的缺失与金属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郝维敏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年第9期1566-1568,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基因型,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增效法筛选出产MBLs的菌株,并用PCR检测MBLs的基因和OprD2基因。结果 76株...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s)的基因型,为临床治疗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增效法筛选出产MBLs的菌株,并用PCR检测MBLs的基因和OprD2基因。结果 76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16株产MBLs(检出率21.1%),其中VIM-2型13株(检出率17.1%),IMP-1型3株(检出率3.9%),孔蛋白OprD2缺失51株﹙检出率75%﹚。结论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存在外膜蛋白OprD2的缺失,产生VIM-2型和IMP-1型MBLs菌株在本院有一定的流行,应密切监测其耐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亚胺培南 外膜蛋白oprd2 金属Β-内酰胺酶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与金属酶的检测 被引量:2
6
作者 Diallo Mamadou Cherif 魏殿军 +4 位作者 曹阳 马全玲 刘扬 门昆 武大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研究oprD2基因与金属酶(MBL)在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天津地区3所综合医院临床分离6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以2-巯基乙醇(2-MPA)为酶抑制剂,在MH平皿上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协同敏感性检测,并用PCR检测MBL基因... 目的研究oprD2基因与金属酶(MBL)在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天津地区3所综合医院临床分离60株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以2-巯基乙醇(2-MPA)为酶抑制剂,在MH平皿上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协同敏感性检测,并用PCR检测MBL基因和oprD2基因。结果60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mipenem-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IRPA)中,2-MPA方法筛选出15株(25%)MBL阳性;以PCR方法检测,22株(36.4%)oprD2基因阳性,19株(31.7%)产生IMP-1型MBL,未发现VIM-2与IMP-2酶,7株IRPA同时含有IMP-1和oprD2基因。结论IMP-1为天津地区IRPA产MBL的主要类型,也是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oprd2基因 金属酶
下载PDF
2017—2021年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耐药性变迁及OprD2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贤丽 祝司霞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22年第6期415-420,共6页
目的 分析攀枝花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变化趋势及OprD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细菌室分离的标本,采用微量肉汤法(MIC法)进行药敏实验。采用PCR法扩增OprD2... 目的 分析攀枝花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临床分布特点、耐药性变化趋势及OprD2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细菌室分离的标本,采用微量肉汤法(MIC法)进行药敏实验。采用PCR法扩增OprD2基因,并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采用DNAMAN软件进行基因的多序列比对。结果 共检出非重复Pseudomonas aeruginosa(PA) 1495株,其中MDR-PA 172株,平均检出率为11.5%,后四年检出率不断升高;标本来源以痰最多见(73.8%)、病房以ICU最多(30.8%),二者在后三年检出率均逐年升高;神经科检出率逐年上升趋势明显,2021年为50.0%,超过ICU的检出率。MDR-PA对头孢他啶耐药率最高(92.3%),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6.8%、26.2%,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5年平均耐药率较低(均<20%),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仅为5.0%。除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近几年有所下降外,后三年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的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2017—2021年MDR-PA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有显著变化(P<0.001),对其余药物的耐药率无明显变化(P>0.05)。35株MDR-PA的OprD2基因均未缺失,但出现突变。结论 临床分离的MDR-PA有逐年升高趋势,应重点监控ICU和神经科的痰标本。MDR-PA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MDR-PA的耐药性可能与OprD2基因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多重耐药性 oprd2 耐药性变迁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广东中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缺失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娟 王前 +5 位作者 张秀明 兰海丽 孙各琴 吴秀娟 慕月晶 严海忠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缺失情况。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49株,根据其耐药性分为亚胺培南耐药组(35株)和敏感组(14株),采用PCR方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采用MLVA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菌株之间...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缺失情况。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49株,根据其耐药性分为亚胺培南耐药组(35株)和敏感组(14株),采用PCR方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采用MLVA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49株菌株中,共有8株OprD2基因PCR扩增阴性,缺失率为16.3%(8/49),其中耐药株缺失率为17.1%(29/35),敏感株缺失率为14.3%(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VA基因分型无成簇菌株存在。结论广东中山地区临床分离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缺失率低,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作用不显著。MLVA分型表明当地尚未发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oprd2 亚胺培南 耐药 MLVA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突变及表达量改变与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小燕 卓超 +3 位作者 金光耀 黎晓强 肖书念 钟南山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通道蛋白OprD2的表达减弱或缺失,以及OprD2蛋白自身突变是否会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对亚胺培南(IP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8μg/m1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01株,采...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外膜通道蛋白OprD2的表达减弱或缺失,以及OprD2蛋白自身突变是否会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对亚胺培南(IPM)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8μg/m1的铜绿假单胞菌共101株,采用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比阿培南(BPM)、美罗培南(MEM)、帕尼培南(PEM)的MIC值 荧光定量RT-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的表达量情况 针对oprD2相对表达量正常并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普通PCR的方法扩增oprD2全长基因并测序.结果 根据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将101株铜绿假单胞菌分成两组,组1为OprD2相对表达量降低组 组2为OprD2相对表达量正常组 组1与组2相比,对IPM、BPM、MEM、PEM的MIC值≥16μg/ml的菌株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1中,28株同时对4种药物的MIC均≥16 μg/ml,其中有25株的OprD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减低(<0.4) 外膜孔蛋白OprD2转录水平与4种碳青霉烯类药物MICs之间呈负相关趋势.组2中,有16株9prD2基因发生突变,按照突变的类型主要分成4组 与PAO1相比,这些菌株对IPM、BPM、MEM、PEM的MIC值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论 OprD2外膜蛋白的表达量减少或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可能也与其他3种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有密切关系 铜绿假单胞菌的oprD2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会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这儿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oprd2蛋白 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
原文传递
加味银翘散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干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冬玲 伍彬宁 +2 位作者 王琳荆 张伟铮 陈茶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181-1183,1228,共4页
目的研究加味银翘散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用加味银翘散原液、亚胺培南和加味银翘散原液+亚胺培南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各组药物作用前后最低抑菌浓度值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变化;利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 目的研究加味银翘散对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用加味银翘散原液、亚胺培南和加味银翘散原液+亚胺培南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各组药物作用前后最低抑菌浓度值对亚胺培南耐药性的变化;利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外膜蛋白OprD2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7株铜绿假单胞菌经加味银翘散原液+亚胺培南联合作用后,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值比药物单纯作用时均降低,下降幅度最大的达16倍;除PAE4、PAB5、PAC6三株菌株经药物作用后OprD2基因表达量变化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A2、PAA9、PAE7、PAH3四株菌OprD2基因表达量变化均为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胺培南和加味银翘散联合作用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PAA2、PAA9、PAE7、PAH3四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不是由OprD2数量减引少起的,可能存在其他的耐药机制;PAE4、PAB5和PAC6经药作物用后,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值降低,外膜通透性均增加,说明该三株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是由OprD2数量减少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加味银翘散 oprd2 最低抑菌浓度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原文传递
一株由插入序列引起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的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11
作者 沈晓强 王杰 +3 位作者 魏泽庆 俞云松 周建英 李兰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0-192,共3页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周围环境及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是年老体弱、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有时可引起严重感染,其在各大医院细菌分离率调查中均居于首要位置,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周围环境及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部位,是年老体弱、慢性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合并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有时可引起严重感染,其在各大医院细菌分离率调查中均居于首要位置,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高达30%以上。近年来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出现,对临床感染控制构成了严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oprd2 外膜孔蛋白 插入序列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免疫功能低下 常见病原菌
原文传递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婷婷 王丹 +3 位作者 范英子 杨向贵 周琴 许颖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924-929,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膜孔蛋白OprD2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分离自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中的亚胺培南耐药与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各30株,采用VITEK 2全自动细菌药物敏感...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膜孔蛋白OprD2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分离自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中的亚胺培南耐药与敏感的铜绿假单胞菌株各30株,采用VITEK 2全自动细菌药物敏感性鉴定系统结合纸片扩散法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亚胺培南耐药组与敏感组OprD2基因的表达量,挑选OprD2基因表达显著下降的耐药株进行编码区的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序。结果耐药组OprD2基因的表达量较敏感组显著下降(P=0.048)。与X63152序列比较,11株OprD2表达量显著下降的菌株都存在基因变异,变异率为100%,均发生在编码区,变异位点呈现多样性。其中c.308C→G、c.344A→C、c.379G→C、c.471G→C、c.508T→C、c.553G→C、c.556-558CCG→GGC与c.565-566TG→AC的错义突变引起膜孔蛋白L2、L3茎环结构上的氨基酸改变,将会影响亚胺培南的结合。另外还发现127、169-171、175、177、604、628-630、688、719、785、826、828、842-843、886、901、928-930、934、936、944-945、1039、1041、1274这些位点的碱基突变均引起氨基酸的改变,还检测到c.1114-1115delAT以及其他的无义突变,其中12号菌株发生了OprD2基因的大片段缺失。结论OprD2基因的突变和缺失会引起膜孔蛋白OprD2表达量下降,从而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产生耐药。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OprD2基因变异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oprd2基因 耐药机制
原文传递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李志兰 蒋秀娣 +2 位作者 陈佩宏 别立翰 郭乃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7期3274-3279,共6页
目的:评价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 目的:评价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的应用价值,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IRPA,MicroScan WalkAway-96 plus全自动鉴定及药敏系统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应用LAMP法检测OprD2基因的缺失,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进行比较。结果:50株样本中,DNA A260/280均≧1.72,而DNA浓度均>370 ng/μL,6号和49号样本甚至>2000 ng/μL。LAMP法检测50株IRPA的OprD2基因,结果显示26株阳性,其余24株为阴性,缺失率为48.0%;Real-time PCR法检测结果显示,50株IRPA的OprD2基因阳性和阴性分别为26株、24株,LAMP法检测结果与Real-time PCR法具有一致性。结论:针对靶点OprD2基因设计引物的LAMP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且便于临床实验室应用的方法,其检测结果与Real-time PCR法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oprd2基因 REAL-TIME PCR LAMP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孙震 殷俊 +3 位作者 高伟 叶英 程君 李家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药敏试验检测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菌株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属酶基因及oprD基因;氰氯苯腙检测主动外排情况及其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1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药敏试验检测对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协同试验筛选产金属酶菌株和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金属酶基因及oprD基因;氰氯苯腙检测主动外排情况及其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结果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其它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也很高,其中,5株产VIM-2型金属酶,11株oprD基因检测阴性。2株在有氰氯苯腙存在时对亚胺培南的MIC降低至原值的1/4,表明这2株有主动外排系统参与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结论OprD2蛋白表达缺失是本研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其次为产VIM-2型金属酶和主动外排系统,且至少有4株存在两种以上耐亚胺培南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金属酶 oprd2蛋白 主动外排系统
下载PDF
重庆某三甲医院2014-2016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表型及金属酶、外膜孔蛋白耐药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进 胡韦维 +3 位作者 张峰领 陈鸣 邓少丽 鲁卫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200-2205,共6页
目的检测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基因分布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情况,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4-2016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1 887株,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株鉴... 目的检测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基因分布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情况,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14-2016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1 887株,VITEK-MS质谱仪进行菌株鉴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法测定其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利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亚胺培南-EDTA纸片法筛选金属酶表型阳性的菌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酶(metallo-β-lactamase,MBL)相关基因(IMP、VIM、SPM、GIM、SIM、NDM)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情况。结果 3年中铜绿假单胞菌每年的分离数量分别为756株(9.4%)、579株(9.5%)和552株(10.7%),主要来自ICU病房和呼吸内科病房,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2014-2016年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逐年下降,其耐药率分别从2014年的11.3%、13.2%下降至2016年的7.8%、9.0%,对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耐药率从2014年的10.7%、9.2%上升至2016年的23.5%、11.6%。从基因型分布情况来看,269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MBL基因阳性51株(18.9%),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158株(58.7%);51株产酶菌株中VIM型阳性29株,SPM型阳性22株,未检测出其他基因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高;产MBL和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是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金属酶 外膜孔蛋白oprd2基因
原文传递
抗生素压力下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变化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郭仲辉 黎毓光 卓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15-720,共6页
目的探索抗生素压力下铜绿假单胞菌在患者呼吸道内耐药性的动态改变。方法以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下呼吸道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E-test检测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水解实验检测目标菌的β-内酰胺酶表型特征;普通PCR检测ESBL、A... 目的探索抗生素压力下铜绿假单胞菌在患者呼吸道内耐药性的动态改变。方法以同一患者不同时期下呼吸道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为对象,E-test检测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三维水解实验检测目标菌的β-内酰胺酶表型特征;普通PCR检测ESBL、AmpC、碳青霉烯水解酶、膜孔蛋白OprD2等耐药基因;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菌的AmpC和OprD2的表达情况。结果筛查到1例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3次入院、下呼吸道分离的属同一克隆的9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提示细菌的药敏谱存在由单一耐药逐渐转化为泛耐药的模式。三维水解实验显示,5株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高产AmpC酶。所有9株菌的ampC和oprD2基因都为阳性,碳青霉烯水解酶均为阴性。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ampC基因表达量是单一耐药株的1.7~18.7倍;亚胺培南耐药株的oprD2表达量则是敏感株的1/10~1/20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在治疗过程中可获得耐药性,其中ampC高表达和oprD2表达下降是导致细菌对亚胺培南、广谱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AMPC酶 oprd2 抗生素压力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耐药株外膜蛋白OprD_2缺失 被引量:52
17
作者 陈 瑞 唐英春 +2 位作者 朱家馨 吴本权 谈淑卿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1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十二烷酸磺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凝胶分光光度扫描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十二烷酸磺酸钠-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SDS-PAGE)外膜蛋白图谱、凝胶分光光度扫描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感株。结果:耐药组OprD2相对含量显著低于敏感组。结论:OprD2的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耐药株 外膜蛋白 oprd2 基因缺失
下载PDF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及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董方 徐樨巍 +3 位作者 宋文琪 吕萍 杨永弘 沈叙庄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334-337,共4页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产生的情况,及具有不同耐药机制菌株的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从我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75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产生的情况,及具有不同耐药机制菌株的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从我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75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PCR方法进行oprD2基因、金属酶IMP、VIM、SPMT和GIM基因检测。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2006年CLSI推荐标准判断结果。使用WHONET5.3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测75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者50株,占66.7%;产金属酶的46株,占61.3%,其中IMP阳性38株(82.6%),VIM阳性8株(17.4%)。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同时产金属酶的34株,占45.3%,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MIC50和MIC90均高于其他菌株。结论目前从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外膜孔蛋白OprD2缺失和产生金属酶都十分严重,菌株的耐药性也很高,并且产MBL菌株存在IMP和VIM2种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外膜孔蛋白oprd2 金属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儿童
下载PDF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_2基因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夏红灯 徐元宏 +1 位作者 沈继录 李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情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P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0株耐亚胺培南PA的OprD2基因。结果8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PA)膜孔蛋白OprD2基因缺失情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P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0株耐亚胺培南PA的OprD2基因。结果80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基因扩增44株阳性,经统计学分析,OprD2基因阳性组和阴性组对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OprD2基因缺失是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且与头孢他啶和氨曲南的耐药性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oprd2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