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地温矿井采空区煤自燃O_(2)浓度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轶康 牛会永 +2 位作者 聂琦苗 鲁义 李石林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114,共7页
针对采用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高地温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难以全面反映采空区煤自燃O_(2)浓度场分布情况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高地温矿井采空区及进风侧、回风侧和采空区中段O_(2)浓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针对采用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高地温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难以全面反映采空区煤自燃O_(2)浓度场分布情况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高地温矿井采空区及进风侧、回风侧和采空区中段O_(2)浓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通风量相同情况下,温度从24.8℃升高到40℃时,O_(2)随着风流向整个采空区渗入,O_(2)浓度随采空区深度增加而减小;在温度相同情况下,当风量从1800 m^(3)/min增大到2700 m^(3)/min时,采空区漏风范围大幅度提升,采空区O_(2)浓度场变化明显,O_(2)几乎充满整个采空区,并且高浓度O_(2)存在范围增大,此时由于热量积聚导致采空区温度升高,采空区内部遗煤温度也持续增加,煤氧复合作用加快,遗煤自燃的可能性增大。②随着采空区距工作面距离增大,O_(2)浓度减小,进风侧O_(2)浓度大于回风侧O_(2)浓度,表明进风侧煤自燃危险性大于回风侧。③随着采空区深度增加,进风侧与采空区中段O_(2)体积分数持续减小,曲线斜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回风侧O_(2)体积分数随采空区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大量高浓度O_(2)存在于采空区150 m之前,整个采空区进风侧与采空区中段煤自燃危险性均大于回风侧。④当温度为40℃、通风量为2700 m^(3)/min时,氧化带最大宽度为131 m,将该最大宽度视为开采最大理论宽度,进一步计算安全推进速度,可为煤矿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矿井 煤矿开采 采空区漏风 煤自燃 o_(2)浓度分布 散热带 氧化带 窒息带
下载PDF
SiO_2纳米流体强化换热场与高倍聚光电池冷却协同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雷胜楠 闫素英 +3 位作者 王峰 史志国 田瑞 王胜捷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285-3291,共7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SiO_2纳米流体,测量其粒度、Zeta电位以表征流体的悬浮稳定性,同时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不同粒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超声振动时间为3h时,纳米流体悬浮稳定性可达到实验要求,室温20℃,质量分数5%的... 采用两步法制备不同质量分数的SiO_2纳米流体,测量其粒度、Zeta电位以表征流体的悬浮稳定性,同时实验测量不同温度、不同粒径纳米流体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超声振动时间为3h时,纳米流体悬浮稳定性可达到实验要求,室温20℃,质量分数5%的纳米流体导热系数比基液增加6.8%;针对纳米流体冷却菲涅尔高倍聚光砷化镓电池的冷却性能,从流场和温度场相互配合的角度引入场协同角,评价不同质量分数、不同纳米流体冷却砷化镓电池的协同性,结果表明,场协同角随着纳米颗粒粒径的减小、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其传热强化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能源 高倍聚光电池 冷却 Si o_2纳米流体 协同 换热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