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4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cular Perfusion Changes and Ganglion Cell Complex Loss in Patients with Silicone Oil-related Visual Loss 被引量:10
1
作者 MA Ya ZHU Xiao Qing PENG Xiao Ya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3期151-157,共7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macular perfusion changes and ganglion cell complex(GCC)loss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visual loss following vitrectomy and silicone oil(SO)tamponade,and to evalua...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macular perfusion changes and ganglion cell complex(GCC)loss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visual loss following vitrectomy and silicone oil(SO)tamponade,and to evalu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tinal blood flow and GCC loss us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cluded seven eyes(seven patients)with unexpected visual loss after vitrectomy and SO tamponade.OCT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lterations in retinal vessel density(VD)in the 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SCP),deep capillary plexus(DCP),and 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plexus(RPCP).OC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thickness of GCC and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Medical records of patients were reviewed.Result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OCTA images reveal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SCP VD in the affected ey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all sections P<0.05).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GCC thickness,but FLV(focal loss volume)and GLV(global loss volume)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affected eyes(both P<0.001).SCP VD was inversely correlated with FLV and GLV.Conclusions Silicone oil-related severe visual loss was associated with superficial retinal microvasculature damage and ganglion cell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E oil Visual los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GANGLION cell complex
下载PDF
CNOOC Reports Heavy Loss amid Low Oil Prices
2
《China Oil & Gas》 CAS 2016年第3期50-52,共3页
CNOOC Limited,of which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CNOOC)is the parent,recently posted its first-ever half-year loss as the plunge of crude oil prices destroy the profit at China’s biggest offshore oil an... CNOOC Limited,of which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CNOOC)is the parent,recently posted its first-ever half-year loss as the plunge of crude oil prices destroy the profit at China’s biggest offshore oil and gas producer.The company swung to a 7.74 billion yuan(USD1.16billion)loss in the January-June period,compared to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re CNOOC Reports Heavy loss amid Low oil Prices REPORTS than
下载PDF
稠油井内衬保温油管热损失分析及开采参数优化
3
作者 曾文广 王熙 +2 位作者 李芳 张江江 曾德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4-151,共8页
针对塔河油田稠油开采过程中原油热量损失大、资源浪费的问题,开展内衬保温油管开采技术研究。基于井筒稳态热传递与地层非稳态热传递理论,建立了稠油井井筒热传递数学模型,评价了不同内衬材料油管的保温性能,揭示了含水率、日产液量及... 针对塔河油田稠油开采过程中原油热量损失大、资源浪费的问题,开展内衬保温油管开采技术研究。基于井筒稳态热传递与地层非稳态热传递理论,建立了稠油井井筒热传递数学模型,评价了不同内衬材料油管的保温性能,揭示了含水率、日产液量及内衬保温油管下深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内衬聚酮防腐层与气凝胶保温层的保温油管保温性能最佳,日产液量和保温油管下深对井口温度影响较大,含水率对井口温度的影响较小;日产液量大于72 t/d且保温油管下深大于3 500 m时,可满足稠油开采的温度要求。该研究明确了内衬保温油管保温的可行性,可为油田保温油管内衬的选材、稠油开采工艺参数的制订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损失 内衬保温油管 温度场 聚酮防腐层 气凝胶保温层
下载PDF
复杂压力系统薄互层致密油藏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
4
作者 吴晓红 李云峰 +3 位作者 周岩 阚艳娜 李然 罗成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南堡凹陷高柳区块沙三3段V油组属于典型的砂泥薄互层致密油藏,因多年压裂注水开发导致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人工缝网分布密集,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漏、油水侵与井壁垮塌复杂情况同时存在、矛盾突出。结合高柳区块地层特征阐述了水平井安全... 南堡凹陷高柳区块沙三3段V油组属于典型的砂泥薄互层致密油藏,因多年压裂注水开发导致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人工缝网分布密集,水平井钻井过程中井漏、油水侵与井壁垮塌复杂情况同时存在、矛盾突出。结合高柳区块地层特征阐述了水平井安全钻井技术难点,明确了钻井液漏失、井壁垮塌原因,优选纳微米级乳化防塌剂、石墨微球与微米级柔性封堵剂、超细钙构建了封堵承压井壁稳定油基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有效降低滤液对泥岩地层的侵入,对泥岩强度保持能力提高5倍以上,使中高渗砂岩封堵承压能力达到18 MPa;针对油基钻井液漏失问题提出了油基桥接堵漏技术与油基固化堵漏技术。现场试验解决了高柳区块复杂压力系统致密油藏水平井安全钻井难题,十余口应用井无井壁垮塌情况发生,漏失井堵漏后漏失层承压能力提高5.4 MPa,满足后续钻井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复杂压力系统 水平井 坍塌 井漏 油水侵
下载PDF
一种基于液位仪系统的加油站V_(20)油品损溢考核简便算法
5
作者 王鹏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24年第5期24-26,M0003,M0004,共5页
依据多年实践和管理经验,利用现有的液位仪系统数据,摸索出一种基于液位仪系统的加油站V_(20)油品损溢考核简便算法,可以快速简便地计算出被管理单元(加油站、县公司、市公司等)的V_(20)油品损溢率,特别是对油品进销存过程中温度变化较... 依据多年实践和管理经验,利用现有的液位仪系统数据,摸索出一种基于液位仪系统的加油站V_(20)油品损溢考核简便算法,可以快速简便地计算出被管理单元(加油站、县公司、市公司等)的V_(20)油品损溢率,特别是对油品进销存过程中温度变化较大的加油站,能够剔除掉“虚假损耗”的影响,相对真实地还原被管理单元的损溢管理水平,为科学、公正的管理和考核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油站 油品损溢 管理 考核 方法 液位仪系统
下载PDF
陆相页岩层系岩心中气态烃井场测定技术初步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贾梦瑶 鲍云杰 +6 位作者 李志明 申宝剑 曹婷婷 刘鹏 杨振恒 卢龙飞 黎茂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0,共8页
陆相页岩层系的流体分析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重要基础,针对岩心样品中气态烃易于散失的特性和页岩油钻井现场的需求,研发了井场岩心气态烃快速采集测定装置及方法,探讨了基于岩心气态烃分析和热解含油性分析资料快速计算视气油比和估算... 陆相页岩层系的流体分析是页岩油甜点评价的重要基础,针对岩心样品中气态烃易于散失的特性和页岩油钻井现场的需求,研发了井场岩心气态烃快速采集测定装置及方法,探讨了基于岩心气态烃分析和热解含油性分析资料快速计算视气油比和估算游离油损失的方法。研究表明,该装置适用于全直径岩心和块状样品的气态烃检测,既可以实现全直径岩心在常温、常压下逸散气态烃的采集测定,也可以测定块状岩心样品的气态烃总量,气态烃检测相对误差10%,测试结果可以转换为单位质量岩样气态烃含量。全直径岩心逸散气分析可实现岩心气态烃的非破坏式采集和测定,反映了页岩层系垂向上含油气性及其非均质性的变化特征。视气油比可反映页岩层系含油气性和可流动性的趋势,视气油比越大,代表相应页岩层系页岩油可流动性越好。利用视气油比可估算岩心经历降压降温脱气过程中游离烃的损失量,在建立岩心降温降压脱气过程的热解游离烃损失恢复方法中具有较大应用潜力。岩心气态烃井场测定技术丰富了适用于井场的岩心流体分析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为陆相页岩层系流体评价及甜点确定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态烃含量 视气油比 游离油损失恢复 可流动性评价 页岩油气 陆相页岩
下载PDF
原油裂解气资源评价的理论技术创新与评价应用——以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为例
7
作者 郭泽清 赵文智 +4 位作者 谢增业 王志宏 姜华 李剑 朱光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9-329,共21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和北部斜坡区先后获得了两个万亿级大气区的重大发现。为了明确该领域天然气的资源规模以及未来的勘探方向和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估方法,本次研... 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和北部斜坡区先后获得了两个万亿级大气区的重大发现。为了明确该领域天然气的资源规模以及未来的勘探方向和创建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油裂解气资源量的评估方法,本次研究基于该区天然气为古油藏原油裂解的基本认识,按照干酪根生油,再到古油藏裂解生气的技术路线对原油裂解气的资源量进行计算。应用成因法,采用PetroMod 3D盆地模拟软件,输入地层等厚图、岩相古地理图、烃源岩综合评价图、剥蚀量展布图以及生油动力学参数图版,建立整个盆地的三维地质模型,并切分为5个区块分别计算生油量,然后探讨了石油运聚系数、石油裂解率、天然气散失率以及寒武系石油运移的分配系数,并创建了天然气散失系数计算公式。在以上基础上,恢复了盆地及5个构造单元的生油史,并明确了古油藏形成的关键时刻,最终得到全盆地震旦系—寒武系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13.43×10^(12)m^(3),其中寒武系为5.43×10^(12)m^(3),震旦系为8.0×10^(12)m^(3)。并指出除了川中地区以外,川南和川东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尤其是位于川南地区德阳—安岳裂陷槽两侧的台缘带和台内颗粒滩是下一步勘探的现实领域。本次研究在理论创新和勘探实践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震旦系—寒武系 原油裂解气 资源量 原油裂解率 天然气散失率
下载PDF
动车组锥齿轮箱飞溅润滑特性及箱体结构改进 被引量:1
8
作者 邵帅 张开林 +2 位作者 姚远 刘逸 王正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0-1071,共12页
为了分析动车组齿轮箱的润滑机理,以某型螺旋锥齿轮传动齿轮箱为研究对象,运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法建立高精度的流场仿真模型.引入薄膜流动模型,对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进行改进,使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具有预测液膜流动特性的功能.研究输... 为了分析动车组齿轮箱的润滑机理,以某型螺旋锥齿轮传动齿轮箱为研究对象,运用移动粒子半隐式(MPS)法建立高精度的流场仿真模型.引入薄膜流动模型,对无滑移壁面边界条件进行改进,使移动粒子半隐式法具有预测液膜流动特性的功能.研究输入齿轮转速、初始润滑油量对箱体内壁和齿轮表面的润滑油覆盖率、油膜分布特性及功率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箱体内壁面的润滑油覆盖率和液膜厚度主要受润滑油飞溅效应的影响,齿轮表面受到润滑油飞溅效应和自身运动的共同影响.功率损失分析显示,功率损失与输入齿轮转速和初始润滑油油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对高转速更敏感.对箱体结构进行改进,消除箱体凸台,扩大与输出齿轮的距离,该措施可以显著改善齿轮箱的润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箱 飞溅润滑 薄膜流动 油膜厚度 功率损失
下载PDF
考虑累积效应的35 kV油浸式三相变压器温升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9
作者 罗传仙 陶佳 +3 位作者 周正钦 杨旭 周文 刘梦娜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86,共10页
变压器长期处于不停机运行状态,焦耳热、电磁热等热源产生的温升会严重影响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为了更准确地得到35 kV油浸式变压器的热点温度和温升特性,针对现有研究未考虑温度影响下参数的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的问题,考虑温度... 变压器长期处于不停机运行状态,焦耳热、电磁热等热源产生的温升会严重影响变压器的运行状态和使用寿命。为了更准确地得到35 kV油浸式变压器的热点温度和温升特性,针对现有研究未考虑温度影响下参数的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的问题,考虑温度累积效应带来的影响,围绕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升特性展开研究。首先,建立时变电流密度、磁感应强度的理论模型;其次,基于电磁热流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方法,对油浸式变压器带负载工作过程进行电磁场、温度场及流场的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铁心、绕组及漏磁损耗作用下油箱内部温度变化及其分布特性;最后,完成油浸式变压器长期带负载运行实验,并采集得到升高座下方及初级、次级绕组温度。仿真发现绕组附近温度约为95℃,铁心的直角区域及升高座下方也存在高温区,原因是该位置油流流速较大,仿真结果约为28 mm/s。实验与仿真的对照结果表明,考虑累积效应的仿真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研究内容可为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升特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累积效应 多物理场仿真 温升特性 损耗
下载PDF
Oil source and migration process in oblique transfer zone of Fushan Sag,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观宏 王华 +3 位作者 甘华军 时阳 赵迎冬 陈善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654-668,共15页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in the Fushan Sag, a syndepositional dome sandwiched between the Bailian and Huangtong sub-sags,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exploration target. The major oil observation occurs in the E_2l_1...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in the Fushan Sag, a syndepositional dome sandwiched between the Bailian and Huangtong sub-sags,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exploration target. The major oil observation occurs in the E_2l_1^(L+M) and the E_2l_3~U. 46 oil and rock samples reveal that the oil in the transfer zone is mostly contributed by the Bailian sub-sag, though the source rock conditions,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expulsion histories of the Bailian and Huangtong sub-sags are similar. The E_2l_3~U oil, characterized by high maturity, Pr/Ph ratio and oleanane/C_(30)-hopane ratio, shows a close genetic affinity with the E_2l_3~b source rocks, while the E_2l_1^(L+M) oil, characterized by lower maturity, Pr/Ph ratio and oleanane/C_(30)-hopane ratio, is suggested to be derived from the E_2l_(1+2)~b source rocks. The homogenization temperatures of aqueous fluid inclusions, taking the burial history of the reservoirs into account, reflect that the oil charge mainly occurred from mid-Miocene to Pliocene in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The oil transporting passages include connected sand bodies, unconformities and faults in the Fushan Sag. Of these, the faults are the most complicated and significant. The faults differ sharply in the west area, the east area and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resulting in different influence on the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During the main hydrocarbon charge stage, the faults in the west area are characterized by bad vertical sealing and spatially dense distribution. As a result, the oil generated by the Huangtong source rocks is mostly lost along the faults during the vertical migration in the west area. This can be the mechanism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little contribution of the Huangtong source rocks to the oil in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Eventually, an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is built in the oblique transfer zone, which may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es for the oil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lique transfer zone oil-source correlation oil loss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Fushan Sag
下载PDF
行星轮系周转运动过程中的润滑油液分布与搅油损耗研究
11
作者 陈慧潇 师陆冰 +5 位作者 职彦锋 颜世铛 丁昊昊 裴帮 刘忠明 王文健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7,共8页
为探究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飞溅润滑行为,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方法建立了行星轮系飞溅润滑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了行星轮系周转运动过程中的减速器内部油液分布特征、轮齿啮合区润滑油液... 为探究行星齿轮传动系统飞溅润滑行为,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Moving Particle Semi-implicit,MPS)方法建立了行星轮系飞溅润滑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了行星轮系周转运动过程中的减速器内部油液分布特征、轮齿啮合区润滑油液粒子数量以及各旋转部件搅油损耗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行星轮系周转运动过程中,减速器内部可划分为油池区、拖拽区和贫油区3个区间;行星轮渐次通过各区间过程中,不同啮合区域内油液粒子数量以及各部件搅油损耗力矩值均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其中,内啮合区与外啮合区润滑油液粒子数量在行星轮运行至油池区时达到峰值,并均在进入贫油区后迅速下降至最小值;行星轮搅油损耗力矩在进入油池区后急剧上升至峰值,在进入拖拽区后持续下降直至进入贫油区后稳定在极低水平;而行星架搅油力矩在某一行星轮进入油池区域时急剧下降,在该行星轮进入拖拽区且下一行星轮未进入油池区时快速回升。在整个周转周期内,太阳轮搅油损耗较小且变化趋势较为平缓。行星轮系总的搅油损耗功率中,3个行星轮总搅油损耗功率占比约为60%,其次是行星架,太阳轮占比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S 行星轮系 飞溅润滑 油液分布 搅油损耗
下载PDF
基于多物理场仿真的油浸式变压器温度特性分析及散热器优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袁发庭 施文菀 +3 位作者 王玥 陈炜 唐波 姜岚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准确计算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度分布并寻求优化方法,对设备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了35 kV油浸式变压器的3维等效模型,采用Jiles-Atherton模型模拟变压器铁芯材料的磁滞特性,通过磁场计算获取了铁芯和绕组的损耗密度分布。在此基... 准确计算油浸式变压器的温度分布并寻求优化方法,对设备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了35 kV油浸式变压器的3维等效模型,采用Jiles-Atherton模型模拟变压器铁芯材料的磁滞特性,通过磁场计算获取了铁芯和绕组的损耗密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将损耗密度作为热源,经过流–热耦合计算得到变压器的温度场和流场仿真结果。根据计算结果提取了铁芯、绕组区域的温度分布及截面的油流流速分布,并绘制了散热片的最高温度和流速曲线。最后结合中心组合设计和仿真分析方法得出不同散热器结构参数下的变压器热点温度,构建热点温度与结构参数间的支持向量机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获得了最优参数。变压器热点温度较优化前降低了15.12 K,仿真与模型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为6.42%,验证了优化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方法能够显著降低变压器热点温度,为变压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变压器 多物理场仿真 损耗密度 温度分布 支持向量机 散热器优化
原文传递
热处理条件下米糠油中谷维素的损失规律研究
13
作者 崔玥 赵晨 +1 位作者 孙聪 梁少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9-65,共7页
旨在为米糠油的精准适度加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指导,研究了常压和充氮加热(60~260℃)处理0~12 h条件下米糠油中谷维素及其4种主要组分[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CAFA)、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24-MCAFA)、菜油甾醇阿... 旨在为米糠油的精准适度加工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指导,研究了常压和充氮加热(60~260℃)处理0~12 h条件下米糠油中谷维素及其4种主要组分[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CAFA)、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24-MCAFA)、菜油甾醇阿魏酸酯(CampFA)及β-谷甾醇阿魏酸酯(SitoFA)]的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两种加热方式下谷维素及其4种主要组分的损失率随加热时间的延长均呈线性上升趋势(R^(2)>0.90),损失速率随着加热温度升高而升高;在常压加热条件下,当温度达到220℃时谷维素开始快速损失,260℃下加热12 h时谷维素总量损失率最高(74.14%);谷维素4种主要组分在两种热处理过程中热稳定性相似,即不高于140℃时各组分之间热稳定性总体无显著差异,不低于180℃时各组分热稳定性大小顺序为CampFA>CAFA>24-MCAFA>SitoFA;充氮加热下谷维素损失率变化趋势与常压加热下相似,但其损失率显著低于常压加热(除140℃和60℃),在220℃下加热12 h时两者相差最大(32.34百分点)。综上,米糠油应采用适度加工工艺及在食品工业应用中应合理控制加热条件以减少谷维素的损失,提高米糠油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维素 米糠油 加热处理 谷维素损失率 热稳定性
下载PDF
浸油润滑减速箱齿轮搅油损失台架试验设计与分析
14
作者 张磊磊 王斌 +1 位作者 周临震 王交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67-72,共6页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浸油润滑齿轮箱搅油损失,设计并搭建了一种新型减速箱齿轮搅油试验台架。通过在箱体内部安装横隔板,改变减速箱箱体内部几何结构,分析了减速箱在不同位置浸油深度、不同齿轮转速和横隔板复合作用下的齿轮搅油损失,得出... 为研究不同工况下浸油润滑齿轮箱搅油损失,设计并搭建了一种新型减速箱齿轮搅油试验台架。通过在箱体内部安装横隔板,改变减速箱箱体内部几何结构,分析了减速箱在不同位置浸油深度、不同齿轮转速和横隔板复合作用下的齿轮搅油损失,得出结论如下:转速为2200 r/min、横隔板位置为H4时,主动轮旋转时的齿轮搅油损失可减少1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箱 试验台架 隔板 搅油损失
下载PDF
油黏度对单螺杆膨胀机压力损失的对比实验分析
15
作者 宋晓锋 吴玉庭 +4 位作者 智瑞平 沈丽丽 王伟 雷标 马重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7-787,共11页
膨胀机性能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然而,仅有少数研究是集中于不可逆损失的影响,尤其是压力损失对膨胀机性能的影响往往被忽略。润滑油的加入可以达到改善压力损失的目的,为了阐明润滑油对压力损失的影响关系,以压缩空... 膨胀机性能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然而,仅有少数研究是集中于不可逆损失的影响,尤其是压力损失对膨胀机性能的影响往往被忽略。润滑油的加入可以达到改善压力损失的目的,为了阐明润滑油对压力损失的影响关系,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采用6种不同运动黏度的润滑油对3台不同结构参数的单螺杆膨胀机在不同运行条件下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润滑油的运动黏度可以大幅减小压力损失及占比以及有效降低压力能量损失对轴效率的影响率。相反,虽然提高润滑油的运动黏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轴效率,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单螺杆膨胀机 润滑油 运动黏度 压力损失 对比分析
下载PDF
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效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为理 张安伟 +2 位作者 周文太 迟涵文 陈雷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1期167-170,共4页
混合动力技术目前汽车实现立竿见影节能减排效果的有效对策,而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是混合动力汽车(含插电式)的关键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整车能耗,因此效率优化和提升是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开发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课题,基于混合动力专用变... 混合动力技术目前汽车实现立竿见影节能减排效果的有效对策,而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是混合动力汽车(含插电式)的关键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整车能耗,因此效率优化和提升是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开发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课题,基于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高度集成机械传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和多驱动多模式的特性,从传动损耗、润滑油黏度、电机系统零扭补偿控制3个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传动损耗占比分布,进而得出效率优化的方向并试验验证优化效果;分析不同黏度油品对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系统效率的影响,并设定实际使用典型工况进行测试验证;对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直驱工况下电机控制进行分析和测试,揭示电机零扭状态下不同控制策略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为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实际开发过程的效率提升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 传动损耗 油品黏度 零扭补偿
下载PDF
低黏度润滑油对重型商用柴油机节能减排和可靠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崔永 刘军 +3 位作者 王超 王意宝 刘建卫 张林川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5-944,922,共11页
从摩擦损失和泵送功耗两个方向论证了低黏度润滑油的有效性;从仿真计算和摩擦学试验两个手段探测了低黏度润滑油的可行性;从经济性、排放性、可靠性3个维度验证了低黏度润滑油对重型商用柴油机的影响。经济性主要通过倒拖摩擦功和万有... 从摩擦损失和泵送功耗两个方向论证了低黏度润滑油的有效性;从仿真计算和摩擦学试验两个手段探测了低黏度润滑油的可行性;从经济性、排放性、可靠性3个维度验证了低黏度润滑油对重型商用柴油机的影响。经济性主要通过倒拖摩擦功和万有油耗进行对比评价;排放性主要通过WHTC排放循环和机油耗进行对比评价;可靠性主要通过台架耐久和路试验证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摩擦功可降低3.6%~12.5%;燃油经济性受负荷影响显著,常用工况区可节油(1~2)g/(kW·h);NO_(x)和PM排放几无影响;24 h机油耗影响差异在5%以内;耐久过程中机油压力及漏气量波动率符合限值要求、油液监测数据正常;耐久后关键摩擦副表观正常,磨损变化量小,在可靠性接受范围内;市场验证节油效果在6.41%左右,且换油期未受影响。研究结论对于双碳目标的完成和低黏度润滑油的推介应用尤其是在售成熟机型切换提供了数据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黏度润滑油 摩擦损失 燃油经济性 可靠性
下载PDF
换流变压器结构件涡流损耗的计算与分析
18
作者 周秀 陈德志 +3 位作者 王贺虎 刘威峰 田天 李秀广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3-108,共6页
针对换流变压器漏磁场引起的结构件(夹件、油箱)损耗及局部过热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换流变压器夹件和油箱漏磁场及损耗的方法,给出了夹件及油箱漏磁场及损耗的计算原理及数学模型;开展了换流变压器夹件及油箱漏磁场及损耗的有限元计算... 针对换流变压器漏磁场引起的结构件(夹件、油箱)损耗及局部过热问题,提出一种快速计算换流变压器夹件和油箱漏磁场及损耗的方法,给出了夹件及油箱漏磁场及损耗的计算原理及数学模型;开展了换流变压器夹件及油箱漏磁场及损耗的有限元计算,并在三维涡流场下对换流变压器夹件和油箱的漏磁场及的损耗展开了分析,将解析法与有限元法进行了对比;最后,对换流变压器的空载电流、磁感应强度以及负载损耗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有限元方法的正确性,并间接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流变压器 结构件 夹件 油箱 漏磁场 损耗
下载PDF
海相砂岩薄层稠油油藏地热水驱效果评价
19
作者 涂志勇 谢明英 +1 位作者 冯沙沙 卫喜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38-42,53,共6页
南海东部薄层边水稠油油藏注地热水开发效果好,鲜有针对地热水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开采效果方面的研究。本文从稠油注热实验、考虑围岩热损失的数值模拟以及矿场实践三个维度研究地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注地热... 南海东部薄层边水稠油油藏注地热水开发效果好,鲜有针对地热水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开采效果方面的研究。本文从稠油注热实验、考虑围岩热损失的数值模拟以及矿场实践三个维度研究地热水驱提高稠油采收率机理及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注地热水可以大幅降低原油黏度,残余油饱和度降低7.24%~8.22%,驱油效率提高8.85%~9.11%;注地热水油藏早期水驱前沿与周围地层发生热交换,温度迅速降低,地热水驱影响范围在50~150 m,以低速均匀注水保压驱油为主;后期通过大液量提高温度的波及范围,提高注热采收率。E油藏注地热水后采油井产量快速上升,注水井吸水指数因近井地带黏度降低、水相渗透率提高而逐步增大。通过完善注采井网,油藏压力系数逐年上升,产量持续增加,预测采收率达到40.0%,注热提高采收率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砂岩 稠油 注地热水 热损失 采收率
下载PDF
浅析油品蒸发损耗及发展趋势
20
作者 向松明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7期51-53,59,共4页
油品蒸发损耗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还影响油品质量。除了该问题之外,蒸发损耗将促进汽油氧化,辛烷值减小,长时间运行对汽车发动机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油品蒸发损耗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易造成局部火灾,并对人类和动植物也有毒害性。目前,国... 油品蒸发损耗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还影响油品质量。除了该问题之外,蒸发损耗将促进汽油氧化,辛烷值减小,长时间运行对汽车发动机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油品蒸发损耗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易造成局部火灾,并对人类和动植物也有毒害性。目前,国内外正结合油品蒸发损耗的相关因素,发掘降耗措施,比如对输送和储油设备的结构进行设计和改进,尽可能加大对烃蒸气的回收力度,并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抑制油品蒸发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蒸气传质过程 油罐静止储存损耗 油罐动液面损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