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a rapid diagnostic test and micro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for detecting antibody to Orientia tsutsugamushi in scrub typhus patients in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Lijuan Zhang Si He +5 位作者 Shiwen Wang Huilan Yu Xuemei Li Derong Zhang Lei Pan Qiang Yu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8期666-668,共3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detection of IgM and IgG antibodies to Orientia tsutsugamushi(O. tsutsugamushi) by rapid diagnostic test(RDT) and microimmunofluorescence assay(ml FA). Methods:RDT using a mixture of recombin...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detection of IgM and IgG antibodies to Orientia tsutsugamushi(O. tsutsugamushi) by rapid diagnostic test(RDT) and microimmunofluorescence assay(ml FA). Methods:RDT using a mixture of recombinant 56-kDa proteins of O.tsutsugamushi and mIFA assay were performed on 20 patients from Fujian and 13 patients from Yunnan Province,and 82 sera samples from healthy farmers in Anhui Province and Beijing City in 2009.Comparison of the RDT and mIFA assay was performed by using X test and the P level of 【0.05 was considered to be significance.Results:Among these 82 normal sera samples,the specificity of RDT was 100%for both IgM and IgG tests.In 33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scrub typhus,5 cases were positively detected earlier by RDT than by mIFA in IgM test,and 2 cases were positive in IgG test.Sensitivities of RDT were 93.9%and 90.9%for IgM and IgG,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 of combination lest of IgM and IgG was 100%.Geometric mean titer diluted sera from confirmed cases by IFA and RDT assay were 1:37 vs.1:113(P【0.001) in IgM test and 1:99 vs.1:279 (P【0.05) in IgG test.Conclusions:RDT is more sensitivite than mIFA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scrub typhus and it is particularly applicable in rural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UB TYPHUS orientia tsutsugamushi RAPID DIAGNOSTIC test Micro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下载PDF
Prediction of T cell and B cell epitopes of the 22-, 47-, 56-, and 58-kDa proteins of Orientia tsutsugamushi 被引量:1
2
作者 Li-Na Niu Ting-Ting Fu +8 位作者 Man-Ling Chen Yu-Ying Dong Jin-Chun Tu Zi-Hao Wang Si-Qi Wang Xuan Zhao Nai-Xu Hou Qian Chen Qiang Wu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9年第10期443-448,共6页
Objective:To predict B cell and T cell epitopes of 22-kDa,47-kDa,56-kDa and 58-kDa proteins.Methods:The sequences of 22-kDa,47-kDa,56-kDa and 58-kDa proteins which were derived from Orientia tsutsugamushi were analyze... Objective:To predict B cell and T cell epitopes of 22-kDa,47-kDa,56-kDa and 58-kDa proteins.Methods:The sequences of 22-kDa,47-kDa,56-kDa and 58-kDa proteins which were derived from Orientia tsutsugamushi were analyzed by SOPMA,DNAstar,Bcepred,ABCpred,NetMHC,NetMHCⅡand IEDB.The 58-kDa tertiary structure model was built by MODELLER9.17.Results:The 22-kDa B-cell epitopes were located at positions 194-200,20-26 and 143-154,whereas the T-cell epitopes were located at positions 154-174,95-107,17-25 and 57-65.The 47-kD a protein B-cell epitopes were at positions 413-434,150-161 and 283-322,whereas the T-cell epitopes were located at positions 129-147,259-267,412-420 and 80-88.The 56-kDa protein B-cell epitopes were at positions 167-173,410-419 and 101-108,whereas the T-cell epitopes were located at positions 88-104,429-439,232-240 and 194-202.The 58-kDa protein B-cell epitopes were at positions 312-317,540-548 and 35-55,whereas the T-cell epitopes were located at positions 415-434,66-84 and 214-230.Conclusions:We identified candidate epitopes of 22-kDa,47-kDa,56-kDa and 58-kDa proteins from Orientia tsutsugamushi.In the case of 58-kDa,the dominant antigen is displayed on tertiary structure by homology modeling.Our findings will help target additional recombinant antigens with strong specificity,high sensitivity,and stable expression and will aid in their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ientia tsutsugamushi B CELL EPITOPES T CELL EPITOPES BIOINFORMATIC PREDICTION
下载PDF
恙虫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3
作者 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 +6 位作者 姜天俊 辛德莉 江佳富 齐文杰 谷丽 王磊 孙龙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主要表现为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恙虫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主要表现为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及皮疹。恙虫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和漏诊。中国微生物学会人兽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相关专家,根据领域相关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指南,结合我国临床实践与咨询论证,形成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临床诊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恙虫病东方体混合重组抗原应用于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制备及效价检测
4
作者 赵芷若 周东明 +6 位作者 操敏 陶清源 蔡旭燊 燕书豪 高豹 吕恒 谭伟龙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2期196-203,共8页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且敏感性、特异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为了实现对恙虫病的快速检测,笔者利用双抗原夹心法,以胶体金标记恙虫病东方体56 kDa混合重组蛋白,56 kDa混合重组蛋白和兔抗恙...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且敏感性、特异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开始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为了实现对恙虫病的快速检测,笔者利用双抗原夹心法,以胶体金标记恙虫病东方体56 kDa混合重组蛋白,56 kDa混合重组蛋白和兔抗恙虫病东方体多克隆抗体分别喷在检测线及质控线上,制备了用于检测恙虫病东方体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本研究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限为61 ng/mL,和疟疾、伤寒、血吸虫、出血热以及斑点热等阳性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达90%(54/60),检测的敏感性为91.96%(103/112),在4℃下可稳定保存6个月。本试纸条能够应用于人体血清中恙虫病东方体总抗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胶体金 混合重组蛋白 快速检测试纸条
下载PDF
成都市4种鼠传病原体的带毒率调查
5
作者 田汶佳 张伟 +4 位作者 邓良利 陈振华 胡力文 廖骏 肖霖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都市鼠类携带4种常见病原体的情况,为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采用夹夜法在成都市居民区、重点行业和农贸市场等生境捕获鼠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汉坦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 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都市鼠类携带4种常见病原体的情况,为鼠传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采用夹夜法在成都市居民区、重点行业和农贸市场等生境捕获鼠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汉坦病毒、新型布尼亚病毒、钩端螺旋体和恙虫病东方体4种病原体。结果 全市7个区县共捕获鼠类207只,总捕获率为1%。其中褐家鼠150只,占72.46%;黄胸鼠57只,占27.54%。4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汉坦病毒3.86%,钩端螺旋体1.45%,新型布尼亚病毒0.48%,恙虫病东方体尚未检测出。结论 需对重点行业开展灭鼠工作,防止鼠传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黄胸鼠 汉坦病毒 新型布尼亚病毒 钩端螺旋体 恙虫病东方体
原文传递
江苏省恙虫病高发地区农民血清学调查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志锋 梁舒怡 +3 位作者 田华 秦圆方 胡建利 鲍倡俊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10-412,共3页
目的了解江苏省恙虫病高发地区农民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恙虫病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南部和北部6个高发县/区随机抽取2537名农民为调查对象,应用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检测血清样本中恙虫病东方体IgG和IgM抗体,阳性样... 目的了解江苏省恙虫病高发地区农民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恙虫病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南部和北部6个高发县/区随机抽取2537名农民为调查对象,应用免疫层析法(胶体金)检测血清样本中恙虫病东方体IgG和IgM抗体,阳性样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应的IgM和IgG抗体滴度。结果2537名调查对象IgM抗体均为阴性,IgG抗体血清阳性率为1.58%(男性0.86%,女性2.26%)。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3.562,P=0.008)、年龄>60岁(参照15~30岁:OR=7.981,P=0.003)、放牧(OR=16.981,P<0.001)、割草(OR=16.152,P<0.001)、养羊(OR=11.212,P=0.005)、钓鱼(OR=5.850,P=0.005)、干农活的时间≥3 h/d(OR=4.263,P=0.002)是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江苏省恙虫病高发地区农民室外劳作有较高的暴露风险,应加强个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血清学 危险因素 江苏 农民
下载PDF
A review of the epidemic and clinical study on scrub typhus in China(2010-2020)
7
作者 XIE Xiao-fei WANG Gao-yu +6 位作者 HUANG Yi TANG Chuan-ning PENG Ruo-yan HU Xiao-yuan DU Jiang QIN Ai-ping YIN Fei-fei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CAS 2023年第19期57-61,共5页
Scrub typhus is an acute febrile vector-borne zoonotic disease caused by the obligate intracellular growth bacterium Orientia tsutsugamushi(Ot).Mites are the primary vectors and rodent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tran... Scrub typhus is an acute febrile vector-borne zoonotic disease caused by the obligate intracellular growth bacterium Orientia tsutsugamushi(Ot).Mites are the primary vectors and rodent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scrub typhus.Due to the climate warming,increased human activity and other factors,cases of scrub typhus have been increased sharply during the past decade in China,especially in the northern China.To understand the incidence trend,epidemic pattern,clinical sign,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this diseases as well as genotype evolution of Orientia tsutsugamushi,w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scrub typhu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20.The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dominate genotypes of scrub typhus in China were Karp,Kato and Gilliam.Although the disease was distributed national wide,Yunnan,Guangzhou and Fujian showed the highest incidence rate.The main vector of scrub typhus in southwest,middle east and southeast of China appeared a geographic preference respectively.Seasonal timing,age and occupation were the key factors that relate to the peak incidence of scrub typhus.Notably,farmer was the occupation with the highest risk of Ot infection.Further study on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risk factors,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scrub typhus will be of benefit to a comprehensive 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is ancient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rub typhus orientia tsutsugamushi Epidemic region TREND Clinical study
下载PDF
中国恙虫病流行及临床研究进展(2010-2020) 被引量:3
8
作者 谢晓菲 王高玉 +6 位作者 黄艺 唐川宁 彭箬岩 胡小媛 杜江 秦爱平 尹飞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9期1505-1509,共5页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啮齿类动物在恙虫病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等原因,我国恙虫病感染病例数和流行区域呈明...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感染引起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啮齿类动物在恙虫病传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等原因,我国恙虫病感染病例数和流行区域呈明显增加和北扩趋势。本文基于文献总结分析了2010~2020年我国各地区恙虫病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研究等进展。结果表明Kato、Karp、Gilliam型为我国恙虫病东方体主要流行基因型;恙虫病在我国各地区均有分布,其中云南、广州、福建等地是高发区;传播媒介种类呈明显地理差异;本病发病高峰期与季节温度、人群年龄、职业等相关。对我国恙虫病流行趋势变化、人群感染风险、环境影响等因素的研究,将为优化媒介防控措施、完善临床诊治方案、提高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及精准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流行区域 流行趋势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安徽三界地区啮齿动物感染恙虫病东方体调查 被引量:13
9
作者 操敏 王忠灿 +5 位作者 陆年红 黄华东 郭恒彬 王长军 张兴 唐家琪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1-723,727,共4页
目的调查安徽三界地区啮齿动物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并确定其基因型别。方法流行季节在野外用鼠笼捕鼠并鉴定鼠种、携螨率;巢式PCR对鼠脏器进行恙虫病东方体56 kD基因片段检测;将鼠脏器接种小白鼠进行病原体分离,PCR扩增分离株Ot... 目的调查安徽三界地区啮齿动物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株,并确定其基因型别。方法流行季节在野外用鼠笼捕鼠并鉴定鼠种、携螨率;巢式PCR对鼠脏器进行恙虫病东方体56 kD基因片段检测;将鼠脏器接种小白鼠进行病原体分离,PCR扩增分离株Ot 56 kD基因片段,并将目的片段进行测序,基因序列同源性及进化分析。结果捕获啮齿动物数及其携螨率,黑线姬鼠60%(15/25);褐家鼠45.5%(5/11);东方田鼠和鼩鼱各2只,均阴性。40只野鼠脏器有3只恙虫病东方体PCR扩增阳性,阳性率为7.5%;从黑线姬鼠标本中分离到1株恙虫病东方体Sanjie,56 kD基因片段测定该株与台湾TT0711a和NT0511b分离株同源性最高(98%),系统发生树分析也显示与Kawasaki型共处于同一分支。结论安徽三界地区存在鼠类恙虫病东方体自然感染,黑线姬鼠为其主要宿主,当地恙虫病东方体属Kawasaki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啮齿动物 病原分离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应用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恙虫病特异性IgM、IgG及总抗体 被引量:8
10
作者 邓艳琴 严延生 +2 位作者 何似 翁育伟 陈亮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 建立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恙虫病特异性IgM、IgG及总抗体 ,并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 方法 以胶体金标记纯化的基因工程重组抗原 ,在玻璃纤维上预包被金标记的纯化抗原 (Au -Ag)和鼠IgG ,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处包被羊抗人... 目的 建立快速免疫层析法检测恙虫病特异性IgM、IgG及总抗体 ,并对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 方法 以胶体金标记纯化的基因工程重组抗原 ,在玻璃纤维上预包被金标记的纯化抗原 (Au -Ag)和鼠IgG ,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检测线处包被羊抗人 μ链、羊抗人IgG或重组抗原 ;在对照线处包被羊抗鼠IgG ,组装成检测试纸。在试纸条的玻璃纤维上加待检血清 ,再滴加 2滴反应液。观察金标抗原释放后NC膜上检测线和对照线的反应情况 ,检测线和对照线同时出现红色条带判为阳性 ,仅对照线出现红色条带判为阴性 ,对照线未出现条带为无效试验。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IgG和金标免疫层析法检测IgM、IgG、总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 88 1% ,92 3% ,90 9%和 98 6 % ;特异性分别为 96 0 % ,94 7% ,94 7%和93 3%。结论 金标免疫层析法可替代传统方法用于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免疫层析法 检测 恙虫病 IGM 特异性 IGG 总抗体 敏感性
下载PDF
恙虫病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时 梁张 +2 位作者 赵桂萍 宝福凯 柳爱华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67-270,共4页
恙虫病(scrub typhus)是经恙螨叮咬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日本、东亚、澳大利亚北部、太平洋地区西部和西南部、印度洋地区广泛分布,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恙... 恙虫病(scrub typhus)是经恙螨叮咬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日本、东亚、澳大利亚北部、太平洋地区西部和西南部、印度洋地区广泛分布,发热、皮疹、焦痂、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恙虫病东方体主要感染人的内皮细胞,也可感染树突细胞、巨噬细胞、分叶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并在细胞内专性寄生。现对恙虫病东方体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恙虫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克次氏体目 恙虫病东方体 立克次体病 恙虫病 免疫机制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 被引量:13
12
作者 朱丽娜 张晶波 +5 位作者 陈梅玲 温博海 牛东升 李青凤 孙长俭 杨晓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 me PCR)方法。方法根据恙虫病东方体56kD外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克隆的56kD基因片段作DNA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标准... 目的建立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 me PCR)方法。方法根据恙虫病东方体56kD外膜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克隆的56kD基因片段作DNA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的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荧光定量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的灵敏度约为套式PCR的100倍,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用该定量PCR检测其它相关立克次体和病原菌DNA样本,检出结果均为0。用该定量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实验感染小鼠的血、脾脏、肺脏、肝脏标本,结果脾脏中东方体出现最早和检出量最多,肝脏和肺脏次之。血中的恙虫病东方体量较低。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东方体感染早期血样本的快速检测作恙虫病感染早期诊断,并且可以定量分析评价恙虫病东方体感染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45年恙螨与媒介恙螨传播恙虫病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黎家灿 郑小英 +3 位作者 奚志勇 倪宏 张海红 陈成福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共9页
报告作者等 45年来恙螨以及媒介恙螨传播恙虫病基础研究结果 ,主要包括 :①恙螨调查研究 :种类的发现 ,恙虫病东方体的分离和检测 ,媒介恙螨孳生地及其恙虫病流行 ;②恙螨生活史和实验生态研究 :恙螨培育成功与生活史的实验 ,恙螨实验... 报告作者等 45年来恙螨以及媒介恙螨传播恙虫病基础研究结果 ,主要包括 :①恙螨调查研究 :种类的发现 ,恙虫病东方体的分离和检测 ,媒介恙螨孳生地及其恙虫病流行 ;②恙螨生活史和实验生态研究 :恙螨培育成功与生活史的实验 ,恙螨实验生态和恙虫病流行的预测预报 ;③恙螨传病机制及其控制恙虫病流行研究 :恙虫病东方体阳性恙螨模型的建立及其东方体在恙螨体内的动态 ,恙螨体内东方体垂直传递和传病潜力 ,以及防灭恙螨与控制恙虫病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螨 恙虫热 遗传学 恙虫病东方体 传染控制 媒介恙螨
下载PDF
小盾纤恙螨经卵传递病原体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光华 张云 郭恒彬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 探索快速取得大量小盾纤恙螨未食子代幼虫的方法 ,以适应研究恙螨经卵传递病原体的需要。方法 将小黑板放置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及恙虫病疫区草地上 ,10min后取回计算螨数并鉴定螨种。该法可收集到大量小盾纤恙螨未食子代幼... 目的 探索快速取得大量小盾纤恙螨未食子代幼虫的方法 ,以适应研究恙螨经卵传递病原体的需要。方法 将小黑板放置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及恙虫病疫区草地上 ,10min后取回计算螨数并鉴定螨种。该法可收集到大量小盾纤恙螨未食子代幼虫。 2 0~ 3 0只幼虫为 1批叮刺 1只小白鼠乳鼠以分离汉坦病毒 (HV)或叮刺 1只小白鼠以分离恙虫病东方体 (Ot)。结果  2 4批恙螨幼虫叮刺乳鼠 ,分离到 5株HV ;6只小白鼠被恙螨幼虫叮刺 ,分离到 2株Ot。试验中所用幼虫未曾叮刺过 ,但鼠被这些幼虫叮刺后能感染上HV和Ot ,表明这些螨所带病原体系由母代螨经卵传递而来。结论 小黑板可采集到疫区草地上大量小盾纤恙螨未食幼虫 ,为研究恙螨经卵传递病原体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方法。研究结果证明小盾纤恙螨可经卵传递HV和Ot,可作为HFRS和恙虫病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盾纤恙螨 病原体 恙虫病 传播媒介
下载PDF
山东省泰安市鼠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丽萍 杨会利 +2 位作者 李忠 王显军 赵仲堂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7-878,共2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泰安地区鼠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t)的情况。方法应用巢式PCR对山东省泰安地区采集的鼠类标本Ot-Sta56kD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泰安地区秋冬季共捕获鼠类68只,阳性率为5.88%;不同鼠种间阳... 目的了解山东省泰安地区鼠类自然感染恙虫病东方体(Ot)的情况。方法应用巢式PCR对山东省泰安地区采集的鼠类标本Ot-Sta56kD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对阳性标本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泰安地区秋冬季共捕获鼠类68只,阳性率为5.88%;不同鼠种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χ2=4.714,P=0.062)。其中3只鼠胚胎标本均未检出Ot。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2只鼠脾标本(08P,53P)的核苷酸序列与Sdu-1型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77%;其次,与Taguchi和Oishi型的同源性均为95.98%,与Kanda和Kawasaki型的同源性均为95.74%。而另2只鼠类标本(55P,56P)的核苷酸序列与TA686型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6.27%和77.11%。系统发生树分析也显示,08P和53P与Sdu-1型在同一分支,它们又与Kawasaki、Kanda、Taguchi和Oishi型共处于同一分支;而55P和56P与TA686型在同一分支。结论山东省泰安地区鼠类存在Ot自然感染。该地区Ot的基因型较为复杂,不仅存在与临沂地区相同的Ot型,该型与日本的Kawasaki型相似;同时还存在与泰国的TA686型相似的Ot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鼠类 恙虫病东方体 分子流行病学
下载PDF
基于GroEL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恙虫病东方体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谈忠鸣 李志峰 +6 位作者 吴斌 胡建利 祁贤 顾玲 鲍倡俊 汤奋扬 朱叶飞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恙虫病东方体。方法根据恙虫病东方体GroEL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从灵敏度、特异度、重复性及临床标本的检测能力等方面对本...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检测临床标本中的恙虫病东方体。方法根据恙虫病东方体GroEL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从灵敏度、特异度、重复性及临床标本的检测能力等方面对本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可检测出恙虫病东方体Gilliam、Karp、Kato和Kawasaki株。建立的标准曲线循环阈值(Ct)与模板拷贝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灵敏度分析显示样品最低检出浓度为21.8拷贝/μL。批内及批间重复性实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5%,显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对本实验室保存的82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常规巢式PCR方法比较,本方法检测出26份阳性标本中的25份,检出率为96.1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可用于临床病人及暴发疫情的实验室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荧光定量PCR GroEL蛋白基因 临床标本
下载PDF
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功能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赖延东 郑小英 +4 位作者 詹希美 黄会 张豪 李卓雅 曹爱莲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构建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Sta56抗原候选核酸疫苗并初步探讨其可能诱导的免疫功能。方法从连有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编码56000u表膜蛋白基因开放读码框全长的T载体质粒pMD18/Sta56中双酶切出目的基因,定向亚克隆构建核酸疫苗质粒载体pVA... 目的构建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Sta56抗原候选核酸疫苗并初步探讨其可能诱导的免疫功能。方法从连有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编码56000u表膜蛋白基因开放读码框全长的T载体质粒pMD18/Sta56中双酶切出目的基因,定向亚克隆构建核酸疫苗质粒载体pVAX1-Sta56,转染Hela细胞,WesternBlot分析Sta56蛋白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转染L929细胞,接种恙虫病东方体,Giemsa染色细胞内恙虫病东方体数目比较,初步探讨pVAX1-Sta56可能诱导的细胞免疫现象。结果pVAX1-Sta56连有正确读码框架的Sta56全长基因。转染有pVAX1-Sta56的Hela细胞培养上清可检测到被兔抗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抗血清识别的特异条带。转染有pVAX1-Sta56的L929细胞内恙虫病东方体数目显著少于转染pVAX1的L929细胞(P<0.01)。结论成功构建能够表达Sta56表膜蛋白抗原的核酸疫苗载体pVAX1-Sta56,并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Sta56基因 核酸疫苗 细胞免疫
下载PDF
合肥首例恙虫病病人血中东方体56kDa外膜蛋白部分基因的扩增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操敏 耿美玲 +5 位作者 陈乐如 毛应华 谭伟龙 王长军 朱进 王忠灿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1-34,共4页
采用恙虫病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对安徽省合肥市一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进行检测,从该病人血块中提取DNA为模板,用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出56kDa外膜蛋白部分基因,将扩增目的片段克隆至T载体进行测序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 采用恙虫病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对安徽省合肥市一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进行检测,从该病人血块中提取DNA为模板,用恙虫病东方体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出56kDa外膜蛋白部分基因,将扩增目的片段克隆至T载体进行测序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人血清中抗恙虫病东方体总抗体、抗东方体IgG及抗东方体IgM阳性;患者给予强力霉素治疗后迅速退热。采用PCR从病人血标本中扩增出1320bp东方体56kDa外膜蛋白基因片段,将基因片段测序结果在NCBI上做BLAST比对,显示该基因序列与昆明株和内蒙古株同源基因序列完全一致;进化树分析显示该序列与标准株Kuroki位于同一个分支。研究确认该发热病例为合肥市报告的首例恙虫病,其感染的恙虫病东方体为Kuroki型,推测合肥市可能为恙虫病新疫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东方体 56 kDa外膜蛋白 序列分析 进化树
下载PDF
广东省重要岛屿恙虫病东方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珉珉 王珊珊 +4 位作者 李健 刘金华 苏建新 唐博恒 李曦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743-744,753,共3页
目的在广东省5岛屿开展恙虫病东方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血清分型,为制定恙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998年5月~2003年8月在广东省南澎列岛、南澳岛、万山群岛、硇洲岛和雷州半岛等岛屿采集驻岛官兵、居民及啮齿动物血清,采用免... 目的在广东省5岛屿开展恙虫病东方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血清分型,为制定恙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1998年5月~2003年8月在广东省南澎列岛、南澳岛、万山群岛、硇洲岛和雷州半岛等岛屿采集驻岛官兵、居民及啮齿动物血清,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体并进行血清学分型。结果687份人血清中抗恙虫病抗体阳性95份,阳性率13.83%,其中岛屿居民抗体阳性率为26.91%,军人为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508份鼠血清,抗恙虫病东方体抗体阳性率为57.87%,其中褐家鼠为有时鼠种。恙虫病东方体血清型以Karp株为主,占50.90%。结论广东省5岛屿均为恙虫病疫源地,恙虫病东方体血清型以Karp株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岛屿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血清流行病学
下载PDF
广东省硇州岛恙虫病疫源地的证实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珊珊 黄佳亮 +3 位作者 苏建新 彭桂福 王研 李珉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我国广东省硇洲岛位于粤西沿海隶属湛江市,为南亚热带气候,恙虫病发病率高,而国内并无该岛屿恙虫病疫源地特征的记载,本研究对该岛屿作为恙虫病疫源地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研究。方法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与基因检测,宏观预防措... 目的我国广东省硇洲岛位于粤西沿海隶属湛江市,为南亚热带气候,恙虫病发病率高,而国内并无该岛屿恙虫病疫源地特征的记载,本研究对该岛屿作为恙虫病疫源地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研究。方法疫源地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与基因检测,宏观预防措施的制定。结果该地区为南亚热带岛屿型疫源地,主要宿主是褐家鼠,主要媒介为地里纤恙螨。从宿主与媒介分离到的恙虫病东方体经基因鉴定主要流行株为Karp株同时还存在Kato株。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该岛居民恙虫病抗体20.6%阳性,部队人群阳性率2.86%。本研究确立了我国硇洲岛恙虫病疫源地类型,针对海岛特点制定了一套预防措施,全面落实预防措施后发病大大减少,尤其是确保了部队在野营、驻训期间没有病例。结论我国广东省硇洲岛是恙虫病疫源地,外来人群尤其要做好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恙虫病 恙虫病东方体 硇洲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