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miR-21-5p基因及其脂类代谢靶基因表达研究
1
作者 赵洪晓 徐思慧 +4 位作者 庞双龙 孙政 杨忠 李卫真 黎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7,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miR-21-5p基因及其靶基因的表达规律。选取饲养条件相同、同一胎次、年龄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德宏奶水牛,分为高乳脂率组(H组)、中乳脂率组(M组)和低乳脂率组(L组)。每组选取3头奶水牛,屠宰后采集... 试验旨在探究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miR-21-5p基因及其靶基因的表达规律。选取饲养条件相同、同一胎次、年龄相近、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德宏奶水牛,分为高乳脂率组(H组)、中乳脂率组(M组)和低乳脂率组(L组)。每组选取3头奶水牛,屠宰后采集乳腺组织,提取总RNA。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21-5p的靶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1-5p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与课题组前期测定的乳脂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21-5p的靶基因可能为AGPAT6和GPAM。L组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中miR-21-5p的表达水平高于M组和H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21-5p与靶基因AGPAT6的表达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靶基因GPAM的表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miR-21-5p表达量与乳脂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靶基因AGPAT6和GPAM与乳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蛋白互作网络结果显示,AGPAT6和GPAM互作关系最强。研究表明,miR-21-5p可能通过负调控靶基因AGPAT6和GPAM的表达影响乳脂合成,进而影响乳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宏奶水牛 乳脂率 基因 miR-21-5p基因
原文传递
新城疫病毒V4株NP和P基因及其间隔区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芳宁 闫丽辉 +2 位作者 曹殿军 刘培欣 杨增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5,共5页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新城疫病毒(NDV)V4株长约4 200 bp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中包含有NDV V4株NP基因编码区、NP和P基因间隔区以及P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NDV V4株NP和P基因与其他8个NDV毒株相应部分...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新城疫病毒(NDV)V4株长约4 200 bp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中包含有NDV V4株NP基因编码区、NP和P基因间隔区以及P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NDV V4株NP和P基因与其他8个NDV毒株相应部分进行同源性比较,与Quuesland V4株的同源性最高。NDV V4株NP和P基因间隔区序列与其他13株NDV毒株相应部分的比较结果表明,F48E9等强毒株较La sota等弱毒、无毒毒株和试验用V4株在这个区域多了6个碱基,这6个碱基插入的位置在La sota等弱毒、无毒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的1647-1648 nt处;参比的14株NDV在这个区域的同源性为63.9%-100%,弱毒株之间的同源性较高,弱毒株与强毒株之间及强毒株之间的同源性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Np基因 p基因 Npp基因间隔区序列 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miR-625-3p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3
作者 张颖 王世杰 +1 位作者 刘磊 李楠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05-310,共6页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微小RNA-625-3p(miR-625-3p)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制备、获取miR-625-3p基因沉默(Si)和沉默阴性对照(SiNe)外泌体。BALB/C小鼠腹腔注射SW620细胞(5×10^(6)),随...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微小RNA-625-3p(miR-625-3p)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小鼠的肿瘤抑制作用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制备、获取miR-625-3p基因沉默(Si)和沉默阴性对照(SiNe)外泌体。BALB/C小鼠腹腔注射SW620细胞(5×10^(6)),随机分为模型(A)组,奥沙利铂(Oxaliplatin,B)组,Oxaliplatin+exo-miR-625-3p-Si(C)组和Oxaliplatin+exo-miR-625-3p-SiNe(D)组,每组3只。观察miR-625-3p基因沉默对结直肠癌小鼠肿瘤体积、肿瘤细胞凋亡、肠道内容物菌群丰度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分离出miR-625-3p-Si和miR-625-3p-SiNe外泌体并鉴定。外泌体干预后,与D组比较,C组miR-625-3p表达降低(t=-4.057,P<0.05),肿瘤体积减小(t=-2.331,P=0.08),凋亡增加(t=2.945,P<0.05);OTUs数量降低;门水平上,Bacteroidetes丰度升高(t=3.590,P<0.05),Firmicutes丰度降低(t=-3.608,P<0.05);筛选出C、D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菌种29种。结论MiR-625-3p基因沉默能抑制结直肠癌的发展,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小鼠肠道微生态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RNA测序 miR-625-3p基因沉默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 凋亡
下载PDF
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基因区突变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程 孙剑 +2 位作者 陈金军 王战会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9-730,735,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P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P基因RT区序列耐药变异。结果入选的115例患者中103例检测到拉米...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P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P基因RT区序列耐药变异。结果入选的115例患者中103例检测到拉米夫定基因型耐药变异,最主要的耐药变异模式为rtL180M+rtM204V和rtM204I,分别占58.3%和22.3%,其他耐药位点包括rtL80V/I、rtT184S和rtA200V,并在5例患者中检测到RT区3个位点的联合变异。结论对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耐药检测除了HBVP基因区常见的rtL180和rtM204位点变异外,还应考虑其他位点的联合耐药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耐药变异 拉米夫定 p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我国四株狂犬病毒M和P基因序列分析和所编码蛋白的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强 唐青 +2 位作者 李浩 王环宇 梁国栋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为了解我国狂犬病毒M、P基因序列和结构特点,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后,计算机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及其功能区位点结构。结果显示四株病毒M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9%~99.5%和93.1%~99%,四株... 为了解我国狂犬病毒M、P基因序列和结构特点,用RT-PCR方法获得目的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后,计算机分析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及其功能区位点结构。结果显示四株病毒M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9%~99.5%和93.1%~99%,四株狂犬病毒M蛋白上调节病毒RNA转录和复制功能的第58位氨基酸残基均为谷氨酰胺残基(E),与特异性细胞蛋白WW区域作用的PPxY结构序列均为PPEY保守序列;四株病毒P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6%~99.8%和87.2%~99%,P蛋白与胞浆动力蛋白轻链LC8相互作用的序列位于143~148位氨基酸残基,均为DKSTQT,四株病毒P基因与L蛋白、N蛋白作用位点序列显示未发生影响其生物学功能的变异。研究结果证实了这两种蛋白结构在病毒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毒 M基因 p基因 测序分析 编码蛋白比较
下载PDF
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不同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基因RT区序列突变模式及耐药率的改变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晶晶 刘元元 +2 位作者 刘永华 王峰 姜艳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5-697,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替比夫定治疗不同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基因RT区序列突变模式及耐药率的改变,探讨替比夫定的主要耐药变异模式及耐药率。方法:应用重组克隆测序检测法检测47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1、2、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基因区... 目的:通过研究替比夫定治疗不同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基因RT区序列突变模式及耐药率的改变,探讨替比夫定的主要耐药变异模式及耐药率。方法:应用重组克隆测序检测法检测47例接受替比夫定治疗1、2、5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基因区序列。结果:应用替比夫定治疗1年者有2例(4.26%)出现常见变异位点,P基因区突变模式均为rtM204I;治疗2年者有10例(21.28%)出现变异位点,9例突变模式为rtM204I,1例突变模式为rtL180M+rtM204I;治疗5年者有24例(51.06%)检测到替比夫定常见变异位点,16例(66.7%)变异模式为rtM204I、4例(16.7%)为rtL180M+rtM204I,另外还有rtL181V+rtM204I、rtM204V、rtM204I+rtN238H、rtL180M+rtM204I+rtD263E各1例。结论:替比夫定的主要耐药变异模式为rtM204I和rtL180M+rtM204I。替比夫定治疗1、2、5年的耐药率分别为4.26%、21.28%和51.06%。提示替比夫定的5年耐药率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的4年耐药率,但替比夫定的耐药率高于阿德福韦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p基因区变异 替比夫定
下载PDF
眼皮肤白化病Ⅱ型相关的P基因突变与DNA多态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段红蕾 郑辉 李洪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84-988,共5页
眼皮肤白化病Ⅱ型(OCA2)是白化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基因为其致病基因,定位于15q11.1-q12,由24个外显子和23个内含子构成。P基因编码83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110 KDa跨膜蛋白,该蛋白含12个跨膜区,其确切功能尚未完全清... 眼皮肤白化病Ⅱ型(OCA2)是白化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P基因为其致病基因,定位于15q11.1-q12,由24个外显子和23个内含子构成。P基因编码838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110 KDa跨膜蛋白,该蛋白含12个跨膜区,其确切功能尚未完全清楚。迄今至少已报道P基因内60种导致OCA2的病理性突变和43种多态性变异。病理突变主要为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剪切位点突变,多数位于肽链的C末端,但并不象OCA1的TYR基因突变那样多成簇出现。P基因多态性变异中的大部分位于外显子,这增加了对致病性突变定义的难度,其中一些导致氨基酸替换的多态性变异可能与正常人色素沉着的表型变异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皮肤白化病 p基因 基因突变 DNA多态性
下载PDF
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PX2/03株P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傅光华 程龙飞 +2 位作者 施少华 彭春香 黄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9-603,共5页
根据GenBank中水禽源1型副粘病毒(ZJ1)P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运用RT-PCR技术从1株雏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PX2/03)的基因组中扩增出P全基因的cDNA.测序结果表明,P基因全长1441 nt,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95个氨基酸.与GenBank... 根据GenBank中水禽源1型副粘病毒(ZJ1)P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运用RT-PCR技术从1株雏番鸭源禽1型副粘病毒(PX2/03)的基因组中扩增出P全基因的cDNA.测序结果表明,P基因全长1441 nt,包含1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395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P基因比对发现,该基因与近年来分离的鹅源禽1型副粘病毒分离株的亲缘关系很近.以分别含BamHⅠ、XhoⅠ的1对引物对该目的基因进行亚克隆后插入到pET32 a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pETP原核重组载体,将该重组载体转化入BL21(DE3)后,成功诱导表达了分子质量大小约为62 ku的P融合蛋白,经W estern b lotting检测证实表达产物具有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1型副粘病毒 番鸭 p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黑龙江部分地区野鸟源新城疫病毒HN、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东伟 刘怀然 +3 位作者 刘培欣 刘胜旺 孔宪刚 华育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8-231,共4页
为了解野鸟源新城疫病毒(NDV)基因变异情况,我们对14株2005年~2006年分离自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和哈尔滨周边地区健康野鸟体内的NDV的HN和P基因分别进行RT-PCR扩增,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14株野鸟源ND... 为了解野鸟源新城疫病毒(NDV)基因变异情况,我们对14株2005年~2006年分离自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和哈尔滨周边地区健康野鸟体内的NDV的HN和P基因分别进行RT-PCR扩增,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14株野鸟源NDV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均为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P基因开放阅读框均为1188bp,编码395个氨基酸。13株野鸟源NDVHN和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4%~99.8%和95.8%~100%,分别与参考毒株HN和P基因相比,同源性为82.3%~98.7%和78.5%~99.4%。1株野鸟源NDV与参考毒株Mutkeswar的HN和P基因高度同源。分析表明:这14株NDV病毒与我国普遍流行的基因Ⅶ型和基因Ⅲ型NDV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提示野鸟与家禽新城疫的发生在流行病学和生态学上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鸟源 新城疫病毒 HN基因 p基因 同源性比较
下载PDF
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聚酶P基因YMDD变异检测 被引量:6
10
作者 任永强 胡大荣 +1 位作者 范公忍 吴忆贫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 了解未经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多聚酶YMDD变异情况。方法 应用错配PCR扩增方法检测病人血清HBV的YMDD位点 ,选择 65例病史超过半年以上、肝功能异常、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 在 65... 目的 了解未经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多聚酶YMDD变异情况。方法 应用错配PCR扩增方法检测病人血清HBV的YMDD位点 ,选择 65例病史超过半年以上、肝功能异常、HBV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结果 在 65例患者中 ,YMDD变异阳性 6例 ( 9.0 7%) ,阴性 5 9例 ,6例变异中 2例为YIDD阳性 ,其中 1例为YMDD野毒株和变异株混合存在 ,4例为YVDD阳性 ,其中 1例为YMDD野毒株和变异株混合存在。结论 本检测方法简便、实用 ,在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可存在YMDD变异株 ,其与野生株一样是自然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多聚酶p基因 YMDD变异 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川芎嗪对老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CD62p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民 张桂娟 +1 位作者 李德辉 马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7-328,共2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老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CD62p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索川芎嗪治疗作用的微观实质。方法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0例老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给予川芎嗪治疗。用流式细...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老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CD62p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索川芎嗪治疗作用的微观实质。方法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0例老年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给予川芎嗪治疗。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CD62p基因的表达,并以健康人为对照。结果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治疗前为(4.35±1.91)%,治疗后下降为(2.98±1.05)%(P<0.05)。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气虚血瘀组(5.24±2.92)%,气滞血瘀组(8.17±2.05)%,阴虚血瘀组(5.59±2.78)%,痰浊血瘀组(5.78±2.85)%,较正常对照组〔(2.08±1.07)%〕显著升高(P<0.01)。结论川芎嗪可有效抑制CD62p基因的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血瘀证 CD62p基因
下载PDF
狂犬病病毒P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刚 李刚 +1 位作者 陈铁桥 范晓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以狂犬病病毒P蛋白作为检测抗原,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LEP-Flury株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P基因的全长序列,克隆于pGM-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GM-T-P... 目的以狂犬病病毒P蛋白作为检测抗原,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LEP-Flury株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扩增出P基因的全长序列,克隆于pGM-T载体中,获得重组质粒pGM-T-P,将重组质粒用限制性内切酶NotI和EcoRI进行双酶切,酶切产物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32a-P,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确定蛋白表达量和特异性。用纯化的蛋白作为诊断抗原,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将间接ELISA方法应用于狂犬病病毒抗体的检测中。结果扩增RV P基因,构建了克隆质粒pGM-T-P、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高效表达了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的P蛋白,并能与R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用表达的狂犬病病毒重组P蛋白建立了用于RV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结论成功表达了磷蛋白,用其作为固化抗原以间接ELISA方法检测RV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犬病病毒LEp—Flury株 p基因 p蛋白 原核表达 间接ELISA
下载PDF
YAP基因表达与肿瘤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修民 王德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28-1629,共2页
Hippo-YAP是一个新发现的信号转导通路,它通过促进细胞调亡和限制细胞增殖调控器官大小的发育.YAP(Yes-associated protein)是其下游的一个转录激活子,在小鼠乳腺癌中发现了YAP基因的扩增,但实际上YAP在人类许多肿瘤中普遍存在,因此YA... Hippo-YAP是一个新发现的信号转导通路,它通过促进细胞调亡和限制细胞增殖调控器官大小的发育.YAP(Yes-associated protein)是其下游的一个转录激活子,在小鼠乳腺癌中发现了YAP基因的扩增,但实际上YAP在人类许多肿瘤中普遍存在,因此YAP基因可能在许多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Hippo-YAP信号转导通路及YAP与肿瘤的关系,可望为诊断、治疗、预防相关肿瘤提供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肿瘤 基因表达 信号转导通路 细胞增殖调控 转录激活子 小鼠乳腺癌 p基因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P基因的RNA编辑及其抗干扰素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玉良 刘秀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6期1-3,共3页
新城疫病毒的P基因转录过程中在第484特定位置插入非模板G碱基发生RNA编辑现象 ,产生两种非结构蛋白 ,即V和W蛋白。文章综述了副黏病毒 (主要是新城疫病毒 )P基因RNA编辑的机理。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p基因 RNA编辑 抗干扰素作用
下载PDF
行气活血复方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CD62p基因表达的调控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民 张桂娟 陈利国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从基因水平对行气活血复方的微观机理进行探索。方法: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0倒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治疗前后CD62p基因表达的观察、对比、分析,并以健康人为对照。结果:(1)... 目的:从基因水平对行气活血复方的微观机理进行探索。方法: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0倒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治疗前后CD62p基因表达的观察、对比、分析,并以健康人为对照。结果:(1)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组血小板 CD62p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血小板 CD62p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或P<0.05)。血瘀证组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P<0.01)。(3)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气虚血瘀组、气滞血瘀组及阴虚血瘀组、痰浊血瘀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气滞血瘀组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和痰浊血瘀组(P<0.01);气虚血瘀组、阴虚血瘀组和痰浊血瘀组之间相比较,血小板CD62p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4)治疗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CD62p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瘀证患者存在CD62p基因的异常表达,并且其指标异常与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血瘀证各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行气活血中药可有效抑制CD62p基因的异常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气活血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血瘀证 微观辨证 CD62p基因
下载PDF
心脏NOS1AP基因常见遗传变异与QTc间期及心源性猝死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雷 袁自闯 +1 位作者 余彦耿 成建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1-1183,共3页
心肌细胞复极化延长与普通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增高密切相关。长QT综合征易感基因突变能显著增加患者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风险。SCD是发达国家最常见死因之一。体表心电图心率校正的QT间期(corrected... 心肌细胞复极化延长与普通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增高密切相关。长QT综合征易感基因突变能显著增加患者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风险。SCD是发达国家最常见死因之一。体表心电图心率校正的QT间期(correctedQTinterval,QTc间期)是心律失常发生与SCD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QTC间期 遗传变异 p基因 心脏 长QT综合征 疾病发病率 体表心电图
下载PDF
HBVP基因YMDD变异的检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永强 胡大荣 +1 位作者 范公忍 吴忆贫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 采用错配PCR扩增方法进行HBVP基因YMDD变异的检测 ,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方法 ,构建YMDD、YVDD、YIDD变异的阳性质粒 ,并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对 44例经拉米夫定治疗 1年HBVDNA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 目的 采用错配PCR扩增方法进行HBVP基因YMDD变异的检测 ,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的研究。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方法 ,构建YMDD、YVDD、YIDD变异的阳性质粒 ,并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试验。对 44例经拉米夫定治疗 1年HBVDNA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YMDD变异情况。结果 经PCR方法、酶切鉴定及直接测序鉴定出YMDD、YVDD、YIDD质粒构建成功 ,且该方法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4例拉米夫定治疗 1年HBVDNA持续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存在YMDD变异 ,半年出现变异 5例 ,变异率为 11 . 3 6%:1年出现变异 7例 ,变异率为 15 . 91%。结论 本检测方法简便、实用 ,抗病毒药物压力是导致HBVYMDD变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DD变异 HBV 临床应用 治疗 阳性 乙型肝炎患者 p基因 DNA 分子克隆 酶切
下载PDF
血瘀证患者血小板CD62p基因、白细胞HSP70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民 陈利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血瘀证微观实质。方法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 0例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血瘀证(10 0例)和非血瘀证患者(6 0例) ,用血液生化指标和实验技术,进行血小板CD6 2 p基因、白细胞HSP70基因的表达的观察、对比...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血瘀证微观实质。方法以病证结合方式,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选取16 0例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血瘀证(10 0例)和非血瘀证患者(6 0例) ,用血液生化指标和实验技术,进行血小板CD6 2 p基因、白细胞HSP70基因的表达的观察、对比、分析,并以健康人为对照。结果血瘀证患者存在CD6 2 p基因、HSP70基因的异常表达,两者表达水平较健康人显著升高(P <0. 0 1) ,且基因异常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血瘀证各型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结论CD6 2p基因和HSP70基因为与血瘀证有密切相关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62p基因 HSp70基因 血小板 白细胞 患者 糖尿病血瘀证 血液生化指标 基因异常表达 基因水平 结合方式 非血瘀证 高血压病 诊断标准 实验技术 密切关系 健康人 基因
下载PDF
冰草P基因组ISSR扩增特异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岩 李斯深 +3 位作者 李秀全 杨欣明 刘伟华 李立会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7,共6页
利用回收特异ISSR扩增片段的方法,从冰草中分离到1个P基因组特异DNA片段——UBC811535。经克隆、Southern杂交、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片段的序列长535bp,G+C含量为44%,片段相对小麦族A、B、D、V、H、Ns、R、St等基因组是特异的,与... 利用回收特异ISSR扩增片段的方法,从冰草中分离到1个P基因组特异DNA片段——UBC811535。经克隆、Southern杂交、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片段的序列长535bp,G+C含量为44%,片段相对小麦族A、B、D、V、H、Ns、R、St等基因组是特异的,与小麦Em基因的一段存在66%的同源性,与GenBank上注册的其他序列同源性较低,是冰草P基因组新的特异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652952)。序列中含有200bp以上的开放阅读框架,但无终止密码子,可能为基因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 p基因 特异DNA序列 克隆
下载PDF
α-内收蛋白Gly460Trp基因多态性与复方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荆珊 孙宁玲 +1 位作者 阎征 马旃 《中国医药导刊》 2005年第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内收蛋白α亚单位(α-adducin)Gly460Trp基因多态性对复方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突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α-adducin基因Gly460Trp多态性。以9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复方缬沙坦治疗8周... 目的:探讨内收蛋白α亚单位(α-adducin)Gly460Trp基因多态性对复方缬沙坦降压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突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α-adducin基因Gly460Trp多态性。以9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复方缬沙坦治疗8周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同时测定身高、体重、生化检查、血压等临床资料。结果:EH患者存在α-adducin基因Gly460Trp多态性,复方缬沙坦对EH患者α-adducin TT基因型者降低收缩压的作用强于GG+GT基因型者(P<0.05)。结论:EH患者α-adducin基因460Trp突变纯合子者服用复方缬沙坦后降低收缩压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复方 降压疗效 EH 患者 多态性 p基因 N基因 治疗 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