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5^(INK4B)基因转染对人食管鳞癌细胞EC109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学彦 刘铁夫 +2 位作者 于旸 刘伟 崔希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945-1950,共6页
目的:探讨p15INK4B(p15)基因转染对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转染质粒的不同和是否进行质粒转染分为3组:p15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未转染组.应用PCR检测外源性p15基因,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P15蛋白变化:流... 目的:探讨p15INK4B(p15)基因转染对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根据转染质粒的不同和是否进行质粒转染分为3组:p15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未转染组.应用PCR检测外源性p15基因,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的P15蛋白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应用MTT、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转染外源p15基因对EC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p15转染细胞存在外源p15基因,并有P15蛋白高表达;EC109-p15细胞生长速度低于对照细胞EC109-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集落形成率显著低于对照细胞EC109-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20.8±1.3%vs54.3±3.2%,56.8±2.3%,P<0.01);流式细胞仪观察到P15蛋白高表达使EC109细胞发生G1/S阻滞,G1期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62.4±7.1%vs38.0±5.8%,34.4±1.0%,P<0.01),S期比例显著低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21.1±1.3%vs35.5±2.4%,36.3±0.7%,P<0.01),并出现亚G1峰(凋亡峰).透射电镜亦发现p15转染组发生细胞凋亡.结论:p15基因转染可以抑制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细胞增殖并能诱导其发生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INK4B 基因转染 食管鳞癌 食管鳞癌细胞 EC109 细胞增殖 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仪分析 p15基因 p15蛋白
下载PDF
TGF-β/Smad信号通路及Smad4、p15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于阳 杨柳 袁喜先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2期126-129,共4页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small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信号通路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浸润、迁移,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small mothers against decapentaplegic)信号通路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浸润、迁移,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研究表明,Smad4和p15是TGF-β/Smad信号通路的关键效应因子,与肿瘤的侵袭、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TGF-β/Smad信号通路及Smad4、p15在结直肠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TGF-Β/SMAD信号通路 SMAD4 p15
下载PDF
原发性卵巢癌p15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3
作者 夏瑾瑜 戴淑真 +1 位作者 罗兵 段玉英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91-293,共3页
①目的 检测原发性卵巢癌中p15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以探讨该基因在原发性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以及免疫组化方法 ,对 4 8例原发性卵巢癌以及 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 p15mRNA及其蛋白... ①目的 检测原发性卵巢癌中p15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 ,以探讨该基因在原发性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②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以及免疫组化方法 ,对 4 8例原发性卵巢癌以及 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 p15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 ③结果 原发性卵巢癌中 p15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卵巢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16、5 .11,P <0 .0 5 )。p15mRNA及其蛋白表达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相关 (χ2 =5 .5 9、7.30 ,P <0 .0 5 ) ,与其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无关 (χ2 =1.13~ 2 .0 9,P >0 .0 5 )。④结论 原发性卵巢癌中p15mRNA及其蛋白表达异常 ,提示该基因的失活与原发性卵巢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基因 p15 蛋白质p15 基因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15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
4
作者 白骏恒 郭亭芳 +1 位作者 陈广斌 肖鹏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88-90,共3页
目的 :研究P1 5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讨P1 5基因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P法 ) ,检测 46例胃癌组织中P1 5蛋白的表达。结果 :P1 5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和PTNM... 目的 :研究P1 5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讨P1 5基因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P法 ) ,检测 46例胃癌组织中P1 5蛋白的表达。结果 :P1 5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Borrmann分型和PTNM分期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结论 :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基因 p15蛋白表达 胃肿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CKIp15^(INK4B)相关新基因p15rs对HeLa细胞增殖影响的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汪娟 柳惠图 +2 位作者 何大澄 高萍 常智杰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克隆的CKIp15 INK4B 相关基因p15rs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方法 克隆p15rs编码区cDNA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其导入HeLa细胞 ,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 ,细胞周期和集落形成能力。 结果 构建了p15rs高表达的细胞模型HPS2 1,发现p1... 目的 探讨新克隆的CKIp15 INK4B 相关基因p15rs对细胞增殖的作用。 方法 克隆p15rs编码区cDNA ,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其导入HeLa细胞 ,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 ,细胞周期和集落形成能力。 结果 构建了p15rs高表达的细胞模型HPS2 1,发现p15rs高表达可使HeLa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 ,细胞生长速率下降 ,倍增时间延长 ,G1 期细胞增加 ,S期细胞减少 ,集落形成能力下降。 结论 新基因p15rs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和对细胞周期进程进行负调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INK4B p15rs基因转染 HELA细胞 肿瘤抑制
原文传递
p16和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郑金锋 马淑芳 +2 位作者 耿明 曹永成 刘莹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研究p16、p15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41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及PCNA的... 目的:研究p16、p15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二步法检测41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1)p16和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4·63%(6/41)和17·07%(7/41),明显低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100%(30/30)和96·67%(29/30),χ2=8·834,P=0·003;2)p16、p1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28·57%(4/14)、28·57%(4/14),明显高于Ⅱ级18·75%(3/16)、12·50%(2/16),χ2=6·069,P=0·014,也高于Ⅲ级9·09%(1/11)、9·09%(1/11),χ2=7·86,P=0·005;3)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95·12%(39/41)及阳性细胞指数(47·97±8·69)%,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3·33%(1/30)及阳性细胞指数(3·56±0·53)%,χ2=10·773,P=0·001;并且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缺失在子宫颈癌中同时存在,p16、p15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病理学 基因 p16 基因 p15 增殖细胞核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AT1p15与LRP6的相互作用及其对Wnt信号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10
7
作者 韩亮 张新军 +2 位作者 黄世思 翟永功 常智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7-832,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Wnt信号的传导机制 ,利用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Wnt受体LRP6的胞内区为诱饵蛋白 ,筛选小鼠 11 5d胚胎cDNA文库 ,发现了一个新的LRP6相互作用蛋白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AT1p15 (melanoma associatedantigenrecognizedbycytot... 为了深入研究Wnt信号的传导机制 ,利用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Wnt受体LRP6的胞内区为诱饵蛋白 ,筛选小鼠 11 5d胚胎cDNA文库 ,发现了一个新的LRP6相互作用蛋白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AT1p15 (melanoma associatedantigenrecognizedbycytotoxicTlymphocytesp15 ) .免疫共沉淀方法证明了LRP6胞内区和MAAT1p15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也存在相互作用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实验显示 ,MAAT1p15能够明显增强Wnt1和LRP6响应的下游基因的转录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 RP6 MAAT1 p15 酵母双杂交 免疫共沉淀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下载PDF
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p15、p16、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8
8
作者 秦艳茹 金寒 +8 位作者 王立东 何欣 范宗民 焦新英 高珊珊 李吉林 刘宾 张延瑞 冯常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食管癌患者p15、p16、mdm2和p53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各级病变的关系。方法:取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居民156例的食管内镜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食管上皮(NOR)2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45例,不典型增...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食管癌患者p15、p16、mdm2和p53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各级病变的关系。方法:取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居民156例的食管内镜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食管上皮(NOR)2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45例,不典型增生(DYS)23例,原位癌组织(CIS)45例和鳞状细胞癌(SCC)22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p15、p16、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OR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及SCC组织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15、p16、mdm2和p53表达。随着病变发展(从NOR→BCH→DYS→CIS→SCC),p15和p16的表达逐渐降低,mdm2和p53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p15、p16的低表达和p53、mdm2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病变持续向癌方向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前病变 p15 P16 MDM2 P53
下载PDF
抑癌基因P16和P15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中的甲基化改变 被引量:9
9
作者 付洁 宿颖 +3 位作者 蓝爱仙 关晓兵 张辛燕 孙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5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病理学及人口学资料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以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黏膜科口腔白斑87例和口腔癌39例,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为对照,采用内切酶消化法和... 目的: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组织中抑癌基因P16、P15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病理学及人口学资料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以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黏膜科口腔白斑87例和口腔癌39例,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为对照,采用内切酶消化法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对P16和P15甲基化状态进行研究。结果:正常口腔黏膜中,P16、P15启动子区处于未甲基化状态,口腔白斑中P16和P15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1.38%和44.83%,与正常对照相比显著增高(P<0.001);口腔鳞癌P16和P15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0.51%和23.08%,与正常对照相比明显增高(P<0.05)。P16、P15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性质、类型、吸烟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16和P15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口腔黏膜白斑和早期癌变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甲基化 P16 p15
下载PDF
舌鳞癌p15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习强 曾融生 +1 位作者 黄洪章 廖贵清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14-1218,共5页
背景与目的:多种原发性肿瘤中都存在p15、p16表达异常,但它们与舌肿瘤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者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超敏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5例舌鳞癌和10例正... 背景与目的:多种原发性肿瘤中都存在p15、p16表达异常,但它们与舌肿瘤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者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超敏SP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45例舌鳞癌和10例正常舌组织中p15、p16蛋白表达水平,并将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舌组织鳞状上皮中均有p15和p16蛋白表达;舌鳞癌p15、p16的缺失率分别为46.7%(21/45)和66.7%(30/45);p16蛋白表达阳性的患者中,80%(12/15)伴有p15蛋白表达,而p15缺失标本中有85.7%(18/21)伴随p16蛋白表达缺失;二者共缺失的患者绝大多数处于临床Ⅲ、Ⅳ期(16/18)。临床Ⅰ、Ⅱ期病例p15和/或p16蛋白表达水平比Ⅲ、Ⅳ期者的表达高(P<0.05);无颈淋巴结转移组蛋白附性表达率高于有转移组(P<0.01)。p15单独或与p16共缺失者与p15和p16蛋白均表达正常者比较,其术后3年生存率降低(P<0.05)。结论:p15和p16蛋白的表达与舌鳞癌的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有关;p15蛋白单独或与p16共缺失时,舌鳞癌的预后较差。p15和p16蛋白可作为临床评估舌鳞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癌 p15蛋白 P16蛋白 预后 检测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p53、p15、VEGF的表达及与恶性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曾冉 况建国 +5 位作者 邓世钢 夏亮 邓圣泽 徐奖 杨全喜 公茂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中p53、p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50例不同病理分级的胶质瘤,包括20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p53、p15和...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瘤中p53、p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50例不同病理分级的胶质瘤,包括20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p53、p15和VEGF蛋白表达。结果 p53、VEGF的表达均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p15的表达随胶质瘤病理等级的升高而下降。病理分级Ⅱ~Ⅳ级中p53阳性率分别为30%(6/20)、52.9%(9/17)、76.9%(10/13);p15阳性率分别为70%(14/20)、52.9%(9/17)、23.1%(3/13);VEGF阳性率分别为45%(9/20)、70.6%(12/17)、86.7%(12/13)。p53(r=0.374)、p15(r=-0.364)和VEGF(r=0.402)蛋白的表达均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p53与p15同时阳性表达率18.0%(9/50)、p53与VEGF同时阳性表达率44.0%(22/50)、p15与VEGF同时阳性表达率26%(13/50),p53与p15(r=-0.320)、p53与VEGF(r=0.464)、p15与VEGF(r=-0.352)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p53、p15和VEGF蛋白的表达是判断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其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彼此之间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新生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P53蛋白 p15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对肿瘤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状态的检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福安 叶宝国 +3 位作者 沈建箴 周华蓉 傅海英 范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82-386,共5页
本研究分析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株的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状态,阐明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n-MSP)分析20种恶性肿... 本研究分析多种恶性肿瘤细胞株的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状态,阐明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运用半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hn-MSP)分析20种恶性肿瘤细胞株和正常人单个核细胞或细胞株的p15基因甲基化及缺失状态,并评价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在所有的细胞中,Molt-4、Raji、KG1、CA46、SW480、NCE、SMMC-7221、NCI-H446细胞为部分甲基化,hn-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敏感性可达到1×10-5。正常人单个核细胞、HL-60、HeLa、HepG2、293、SGC7901、U266、CEM细胞则为p15非甲基化,而K562、NB4、GMC、Jurkat似乎显现p15基因缺失或突变。结论:p15基因甲基化或缺失在多种肿瘤,特别在恶性血液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且对疾病的进展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hn-MSP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5INK4B 基因甲基化 基因缺失 hn-MSP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P15^(INK4B)基因甲基化及药物去甲基化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叶雪石 刘霆 +2 位作者 崔旭 孟文彤 席亚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S)患者P 15INK 4B基因甲基化状况;探讨5-氮杂-2′-脱氧胞嘧啶(dec itab ine)和三氧化二砷(A s2O3)对M DS患者细胞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联合PCR方法检测14例M DS患者P 15INK 4B基因甲基化...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 DS)患者P 15INK 4B基因甲基化状况;探讨5-氮杂-2′-脱氧胞嘧啶(dec itab ine)和三氧化二砷(A s2O3)对M DS患者细胞的去甲基化作用。方法采用限制性内切酶联合PCR方法检测14例M DS患者P 15INK 4B基因甲基化,选择1例由M DS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组分别加入dec itab ine和A s2O3进行处理,分析甲基化程度变化情况。结果低危组M DS患者(RCM D)均未发现P 15INK 4B基因甲基化,4例高危组M DS患者(RAEB)和4例M DS-AL患者发现P 15INK 4B基因甲基化。经dec itab ine和A s2O3处理后,M DS患者细胞的甲基化程度均降低50%左右。结论M DS的发生与P 15INK 4B基因甲基化密切相关,dec itab ine和A s2O3均对M DS患者细胞高度甲基化的P 15INK 4B基因具明显去甲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p15^INK4B基因甲基化 5-氮杂-2’-脱氧胞嘧啶 三氧化二砷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与p15和p16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1
14
作者 朱瑾 徐如君 +4 位作者 吴正虎 闫春兰 曹晓林 方瑜 林琳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6-359,共4页
目的 探讨抑凋亡基因Survivin(SVV)在喉鳞状细胞癌 (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s,LSCC)中的表达意义及与抑癌基因p15、p16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酶卵白素 生物素复合体 (strepavidin biotincomplex ,SABC)方法检测了 ... 目的 探讨抑凋亡基因Survivin(SVV)在喉鳞状细胞癌 (laryn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s,LSCC)中的表达意义及与抑癌基因p15、p16表达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酶卵白素 生物素复合体 (strepavidin biotincomplex ,SABC)方法检测了 4 8例LSCC组织及 2 4例癌旁组织、2 4例正常喉黏膜组织SVV、p15、p16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SVV蛋白在正常喉黏膜中不表达 ,4 8例LSCC组织中 2 7例SVV蛋白阳性表达 ,占 5 6 3% ,2 4例癌旁组织中 6例SVV蛋白阳性表达 ,占 2 5 0 % SVV蛋白在LSC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SVV在癌旁组织与正常喉黏膜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SVV蛋白表达与LSCC的发生部位、TNM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 (P <0 0 5 )。p16蛋白强阳性组、p16蛋白弱阳性组及 p16蛋白阴性组的SVV蛋白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且表达呈正相关 (C =0 5 2 )。p15蛋白阳性组与 p15蛋白阴性组的SVV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SVV基因在L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对LSCC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意义。SVV的过度表达与 p16抑癌作用的失去可能在LSCC的发病机制中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Survivin p15 p16 基因表达 抑癌基因
下载PDF
PHI调控Molt-4细胞组蛋白甲基化诱导p15基因去甲基化后再表达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旭东 黄轶群 +1 位作者 蒋少红 郑瑞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83-587,共5页
本研究探讨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对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及p15基因的去甲基化的调控作用及诱导沉默基因重新表达的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HI作用后Molt-4细胞的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状态及P1... 本研究探讨异硫氰酸苯己酯(PHI)对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及p15基因的去甲基化的调控作用及诱导沉默基因重新表达的机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HI作用后Molt-4细胞的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状态及P15蛋白的表达的变化;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PHI作用前后Molt-4细胞株p15基因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olt-4细胞经过PHI处理后p15基因的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PHI作用于Molt-4细胞可增强组蛋白H3K4甲基化表达,抑制组蛋白H3K9甲基化表达,并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HI作用于Molt-4细胞5天后,p15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减弱,p15基因的异常高甲基化现象被逆转,沉默的p15基因重新表达;p15 mRNA、P15蛋白表达增加,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PHI可能通过特异性调节组蛋白H3K4、H3K9甲基化水平,引起染色体空间结构发生变化,使p15基因的CPG岛去甲基化,从而诱导p15基因重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苯己酯 MOLT-4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组蛋白甲基化 p15基因去甲基化
下载PDF
P16 P15及VEGF蛋白在原发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寰宇 胡月明 +3 位作者 李鸥 张艳梅 李洁 周云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21-524,共4页
目的:探讨P16、P1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卵巢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70例原发性卵巢癌、60例交界性肿瘤及60例良性肿瘤组织进行P16、P15和VEGF蛋白检测。结果:P16在卵巢癌的... 目的:探讨P16、P1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卵巢癌中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70例原发性卵巢癌、60例交界性肿瘤及60例良性肿瘤组织进行P16、P15和VEGF蛋白检测。结果:P16在卵巢癌的表达率为40.0%(68/170),明显低于良性肿瘤组65.0%(39/60)和交界性肿瘤组56.7%(34/60)(P<0.05);P15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5.3%(77/170),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组68.3%、交界性肿瘤组61.7%(37/60)(P<0.05);VEGF在卵巢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71.2%(14/170),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45.0%(27/60)和交界性肿瘤组53.3%(32/60)(P<0.05)。在卵巢癌组中,P16和P15表达呈正相关(r=0.294,P<0.01),VEGF与P16和P15的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1和-0.251,P<0.01)。三者表达强度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肿瘤分化越低、临床分期越高、淋巴结转移者P16、P15阳性表达率越低(P<0.05),VEGF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P16和P15的表达与有无脉管瘤栓无关,VEGF在有脉管瘤栓组的表达高于无脉管瘤栓组。结论:P16和P15的低表达与VEGF蛋白高表达在卵巢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卵巢癌的恶性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P16 p15 VEGF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原发性肝癌中p16,p15基因CpG岛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建余 覃扬 +1 位作者 孙芝琳 孙泽芳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27-132,共6页
目的 检测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和 p15基因 5’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 ,并分析其与人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探索其在临床早期基因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用敏感的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 目的 检测人原发性肝癌中 p16和 p15基因 5’启动子区CpG岛的异常甲基化 ,并分析其与人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探索其在临床早期基因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 .方法 用敏感的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 2 0例人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正常组织中p16 ,p15基因5’CpG岛的甲基化状况 ,统计分析这两个基因 5’CpG岛甲基化与肝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2 0例原发性肝癌肝癌组织中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6 5 %(13/2 0 )和 5 0 %(10 /2 0 )异常甲基化 ;癌旁组织中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6 0 %(12例 )和 4 0 %(8例 )异常甲基化 ;远癌正常组织中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分别有 35 %(7例 )和 2 5 %(5例 )异常甲基化 .p16 ,p15基因 5’CpG岛甲基化在癌组织和癌组织旁、癌组织和远癌组织中均有相关性 .两个基因 5’CpG岛异常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p16和 p15基因 5’CpG岛异常甲基化在人原发性肝癌中频率很高 ,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且这可能是一个早期事件 ,其临床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意义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P16基因 p15基因 CPG岛 DNA甲基化
下载PDF
p16和p15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丽志 崔满华 白凤玲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及 p15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7例子宫内膜癌、 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7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 7例正常增生期子...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 p16及 p15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5 7例子宫内膜癌、 8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7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 7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抑癌基因 p16、p15的表达。结果 :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非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 4 0 .4 %和 77.3% ,二者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在子宫内膜癌中 p16表达与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及手术 -病理分期有关 ,与肌层浸润无关 ;p15在子宫内膜癌及非癌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 4 7.4 %和 86 .3%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p15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 ,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及手术 -病理分期无关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p16与 p15表达呈正相关 (r=0 .91,P<0 .0 5 )。结论 :p16和 p15表达缺失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其中以 p16更为显著 ;p16和 p15的表达具有一致性 ,功能上有一定的互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基因 肿瘤抑制 基因 p16 p15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p15、bcl-2及PCNA在不同放射敏感性的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小东 刘颖新 +3 位作者 王安宇 梁世雄 陈发龙 罗元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68-769,775,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p15、bcl 2及PCNA的表达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放疗结束时肿瘤消退与否将 5 6例鼻咽癌病人分为肿瘤消退组 (2 9例 )及肿瘤残存组 (2 7例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测定癌组织中p15、bcl 2及P... 目的 探讨p15、bcl 2及PCNA的表达与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放疗结束时肿瘤消退与否将 5 6例鼻咽癌病人分为肿瘤消退组 (2 9例 )及肿瘤残存组 (2 7例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测定癌组织中p15、bcl 2及PCNA的表达。结果 p15、bcl 2及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肿瘤残存组、消退组中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肿瘤残存组中各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0 .0 1) ,而肿瘤消退组中除bcl 2与PCNA蛋白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1)外 ,其余指标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p15、bcl 2及PCNA的表达水平不能作为判断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指标 ,但通过检测 p15与bcl 2、PCNA的相关性可能是预测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p15 BCL-2 PCNA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喉癌中p15、p16基因纯合缺失与EGFR基因扩增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福才 李英慧 +4 位作者 赵旭 富伟能 徐振明 李增刚 孙开来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9-113,共5页
研究p15、p16基因缺失和EGFR基因扩增的相关性及其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提取喉癌新鲜组织中基因组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分别对 3 0例喉癌进行p15基因第 2外显子 (p15E2 )和p16基因第 2外显子(p16E2 )进行纯合缺失研究 ;应用F... 研究p15、p16基因缺失和EGFR基因扩增的相关性及其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提取喉癌新鲜组织中基因组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分别对 3 0例喉癌进行p15基因第 2外显子 (p15E2 )和p16基因第 2外显子(p16E2 )进行纯合缺失研究 ;应用FISH方法进行喉癌实体瘤EGFR基因扩增研究。p15E2纯合缺失率为 13 3 % (4 3 0 ) ,p16E2纯合缺失率为 16 7% (5 3 0 ) ,p15E2、p16E2共同缺失率为 6 7% (2 3 0 )。在 3 0例喉癌实体瘤EGFR基因扩增频率为 3 0 % (9 3 0 ) ,扩增 2~ 8倍。p15E2和p16E2纯合缺失以及二者共同缺失与EGFR基因扩增相关 ,可能引起细胞周期失控而导致细胞增殖紊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p15基因 P16基因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