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2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槐米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周期和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金念祖 茅力 +5 位作者 朱燕萍 赵人 赵鸿雁 余静 陈景衡 方泰惠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研究槐米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槐米提取物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ewis肺癌的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槐米提取物在移植前后连续灌胃,顺铂治疗采取腹腔注... 目的研究槐米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细胞周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槐米提取物对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Lewis肺癌的小鼠模型,以不同剂量的槐米提取物在移植前后连续灌胃,顺铂治疗采取腹腔注射给药方式。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小鼠瘤重,计算抑瘤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C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槐米提取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能显著性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槐米提取物中剂量+顺铂治疗组的作用更加显著。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CNA指数明显降低。结论槐米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槐米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周期和PCNA表达水平的调控有关。槐米提取物与顺铂联合使用,对肿瘤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wis肺癌 槐米提取物 pcna表达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流式细胞仪分析 移植瘤生长 肺癌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分布 免疫组化方法 S期细胞比例 pcna指数 肿瘤细胞周期 肿瘤抑制作用 小鼠模型 方法建立 不同剂量 给药方式 腹腔注射
下载PDF
近缘新对虾PCN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
作者 张艳 罗志平 +8 位作者 李运东 杨其彬 姜松 陈创华 黄建华 杨丽诗 陈旭 江世贵 周发林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67,共10页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作为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在DNA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卵巢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增殖活动旺盛的阶段,但目前关于其卵巢发育的分子机制研...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作为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在DNA复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缘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卵巢发育过程中存在细胞增殖活动旺盛的阶段,但目前关于其卵巢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较少。利用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获得近缘新对虾PCNA (MaPCNA)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对其进行卵巢发育相关的表达分析。MaPCNA全长为1 144 bp,包含140 bp的5’非编码区,221 bp的3’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ORF)为783 bp,编码260个氨基酸。MaPCNA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82 kD,理论等电点为4.5。多重比对分析表明,PCNA氨基酸序列在甲壳动物中较为保守。组织表达结果显示,MaPCNA基因在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为显著(P<0.05)。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中,MaPCNA基因的表达出现变化(P<0.05),从Ⅰ期开始逐渐上升,到Ⅲ期表达量最高,之后显著降低并趋于平稳。MaPCNA基因在幼体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趋势,在受精卵时期的表达量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从无节幼体Ⅵ期开始表达平稳。研究结果提示PCNA基因可能在近缘新对虾的卵巢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缘新对虾 pcna 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生长激素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肝细胞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辉 刘金钢 +2 位作者 王勇 余云 秦晓英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OJ)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以证实rhGH促OJ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阴性对照组(A组) ,OJ阳性对照组(B组) ,OJ +rhGH实验组(C组)。B组...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OJ)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以证实rhGH促OJ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阴性对照组(A组) ,OJ阳性对照组(B组) ,OJ +rhGH实验组(C组)。B组、C组建立OJ模型,C组应用rhGH进行干预。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检测白蛋白(ALB) ,谷丙转氨酶(ALT) ,肝细胞PCNA表达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与A组相比,B组ALB明显下降,ALT明显升高(P <0. 0 1 ) ;与B组相比,C组ALB明显升高,ALT明显下降(P <0.0 1 )。肝组织形态学方面,A组为正常肝脏结构;B组肝细胞局灶性坏死;C组肝组织较B组损害减轻。PCNA标记指数B组较A组显著升高;C组较B组显著升高(P <0 .0 1 )。结论:rhGH能提高实验性OJ受损肝细胞PCNA表达水平,促进肝细胞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表达 梗阻性黄疸 实验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Wistar大鼠 pcna标记指数 重组人生长激素 细胞形态学改变 肝细胞再生 肝组织形态学 rhGH 阳性对照组 肝细胞损害 对照分析 肝脏结构 灶性坏死 肝脏功能 ALB ALT B组
下载PDF
地龙提取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肺上皮组织PCNA及ERK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徐慧星 蒙艳丽 +4 位作者 董坤 王晓溪 王欣 王博 孙亚瑞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653-656,共4页
目的:探讨地龙提取物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肺损伤相关修复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外调节激酶(ERK)的表达影响。方法:采用20μL(1×10^(6)CCU)肺炎支原体菌液滴鼻3 d建立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目的:探讨地龙提取物对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肺损伤相关修复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外调节激酶(ERK)的表达影响。方法:采用20μL(1×10^(6)CCU)肺炎支原体菌液滴鼻3 d建立肺炎支原体肺炎模型。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龙高(4.7 g/kg)、中(2.35 g/kg)、低剂量组(1.175 g/kg),阳性对照组(阿奇霉素22.5 mg/kg),每组10只;各组小鼠给药10 d后,采用HE染色法、PCR方法及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及肺组织PCNA、ERK的mRNA及ERK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地龙中、高剂量组均能改善肺组织病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PCNA、ERK的mRNA和ERK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地龙可通过影响PCNA、ERK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修复肺炎支原体肺炎小鼠的肺上皮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地龙 病理学 pcna ERK 小鼠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68
5
作者 宋楠萌 桑建利 徐恒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201-1209,共9页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真核生物复制复合体的核心成分,具有特殊的环状三级结构.作为真核细胞DNA聚合酶δ的推动因子,与不同复制相关蛋白结合,协调DNA复制过程.同时PCNA还作为功能转换因子,通过不同调控方式与多种细胞因子作用,参与了...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真核生物复制复合体的核心成分,具有特殊的环状三级结构.作为真核细胞DNA聚合酶δ的推动因子,与不同复制相关蛋白结合,协调DNA复制过程.同时PCNA还作为功能转换因子,通过不同调控方式与多种细胞因子作用,参与了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及凋亡等许多重要的细胞事件.另外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PCNA与肿瘤等细胞增殖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相关性,因此在临床上对PCNA的深入研究有重要意义.文中就PCNA的“功能性”结构及其在不同细胞事件中的功能转换(Function Switch)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功能转换 pcna结合区域 细胞周期 DNA复制 DNA修复
下载PDF
AZT对大鼠种植性肝癌细胞凋亡及bax蛋白和PCNA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火俊 田建明 +4 位作者 王培军 邵成伟 杨继金 生晶 左长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测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3’-脱氧胸腺核苷(AZT)对大鼠种植性肝癌组织细胞凋亡及bax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材料和方法:对Walker-256荷瘤大鼠行直视下瘤内注射AZT6天后观测肿... 目的:观测端粒酶抑制剂3’-叠氮-3’-脱氧胸腺核苷(AZT)对大鼠种植性肝癌组织细胞凋亡及bax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材料和方法:对Walker-256荷瘤大鼠行直视下瘤内注射AZT6天后观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并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肿瘤组织中bax蛋白及PC-NA的表达,并与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AZT组及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439±0.802)%、(3.903±0.182)%,AZT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bax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16.851±10.064)%和(54.234±24.589)%,AZT组bax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为(39.279±17.041)%和(27.278±13.961)%,经AZT处理后bax蛋白表达被明显调高(P<0.05),PC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AZT能调高大鼠walker-256肿瘤组织bax蛋白的表达,抑制PCNA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表达 AZT 肝癌细胞凋亡 影响的研究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种植 ENVISION法 肿瘤细胞凋亡 BAX蛋白表达 细胞凋亡率 端粒酶抑制剂 肿瘤组织 阳性细胞 对照组 肝癌组织 可能机制 免疫组化 瘤内注射 荷瘤大鼠 表达率 腺核苷
下载PDF
P53及PCNA与小肝癌根治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晓明 王学浩 +3 位作者 陈兆 雷成峰 沈喜平 李君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 研究小肝癌根治切除术后短期(≤6个月)内复发与肝癌组织中P5 3和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根治切除小肝癌38例病理标本中P5 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意义。结果 应... 目的 研究小肝癌根治切除术后短期(≤6个月)内复发与肝癌组织中P5 3和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根治切除小肝癌38例病理标本中P5 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意义。结果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秩和检验(a=0 .0 5 ) ,复发组与非复发组的P5 3表达无显著性差异(z =- 1.5 19,P >0 .0 5 ) ;而PCNA的表达差异显著(z =3.783,P <0 .0 5 )。结论 P5 3与小肝癌根治术后的短期复发无关,而PCNA的表达与小肝癌根治术后的短期复发存在相关性,此研究判断小肝癌预后可能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除术后 小肝癌 相关性研究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早期复发 pcna表达 免疫组化方法 临床资料分析 短期复发 根治术后 统计学方法 显著性差异 P53表达 临床价值 相互关系 肝癌组织 病理标本 根治切除 方法应用 秩和检验
下载PDF
IgA肾病肾小球系膜细胞P27与PCNA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郑京 乔瑞英 +5 位作者 张洪生 阮诗玮 王智 洪江淮 丘余良 陈淑娇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7期416-417,共2页
关键词 IGA肾病 pcna表达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P27 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系膜区 常规病理检查 肾小球疾病 发病机制 分泌因子 MC增殖 近期疗效 治疗策略 免疫性 亲和力 特异性 肾活检
下载PDF
骨肉瘤微血管密度与nm23-H1、PCNA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9
作者 仲召阳 何怡 +1 位作者 李增鹏 王东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3,F003,共4页
目的研究骨肉瘤微血管密度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相关性及其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骨肉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nm23-H1表达和PCNA指数,并应用Cox模型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MVD... 目的研究骨肉瘤微血管密度与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相关性及其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0例骨肉瘤微血管密度(MVD),以及nm23-H1表达和PCNA指数,并应用Cox模型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MVD与nm23-H1表达呈负相关,而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MVD、nm23-H1和PCNA 均为影响骨肉瘤预后的重要因素。MVD低值组比高值组预后好(P<0.05)。在MVD高值组中,nm23-H1高表达组比低表达组预后亦较好(P<0.05)。结论微血管密度可能是骨肉瘤转移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与nm23-H1和PCNA相互作用,共同影响骨肉瘤的转移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预后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微血管密度(MVD) 表达及 基因nm23-H1 pcna指数 COX模型分析 免疫组化方法 多因素分析 转移抑制 方法应用 必要条件 肉瘤转移 充分条件 相互作用 相关性 负相关 正相关 低表达 高表达
下载PDF
二花脸猪隐睾和正常睾丸组织学观察及PCNA/CD31蛋白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鹏刚 刘彩虹 +1 位作者 包文斌 邵一铭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8-395,共8页
为探究二花脸猪隐睾组织学特点和PCNA/CD31的差异性表达,本试验以二花脸猪隐睾和正常睾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特殊染色观察分析猪隐睾组织学特点,同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等实验,检测PCNA/CD31蛋白在隐睾和... 为探究二花脸猪隐睾组织学特点和PCNA/CD31的差异性表达,本试验以二花脸猪隐睾和正常睾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特殊染色观察分析猪隐睾组织学特点,同时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等实验,检测PCNA/CD31蛋白在隐睾和正常睾丸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为研究隐睾的发生机制和种公猪睾丸发育的检测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HE染色观察隐睾组织睾丸小叶界限不清、间质细胞多而散乱分布、曲精小管直径明显减小,管腔内可见大量精原细胞及支持细胞;VG和Ag NOR染色观察睾丸结缔组织和曲精小管基膜中呈红色的胶原纤维较少,且胶原纤维分布紊乱,核分裂相细胞较少。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CNA/CD31在隐睾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睾丸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CNA/CD31在隐睾和正常睾丸组织中都存在阳性表达,PCNA在隐睾和正常睾丸结缔组织的血管壁和间质细胞的胞质中强阳性表达,在胞核中也可见少量阳性表达;CD31表达于隐睾和正常睾丸组织间质细胞的胞质中,而在细胞膜和胞核中未见表达。结果表明,PCNA/CD31参与了睾丸间质细胞的增殖和分布、血管的生成及曲精小管的发育,是诱导猪隐睾发生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隐睾 增殖细胞核抗原 CD31
下载PDF
甜菜基因BvPCNA-like的克隆及结构分析
11
作者 刘昕彤 申子萌 +5 位作者 张琦 张西宁 陶艳昵 李志烨 王希 赵春雷 《中国糖料》 2023年第2期16-25,共10页
本文旨在利用分子标记位点克隆糖用甜菜(Beta vulgaris L.)中的BvPCNA-like基因的基因组位点及完整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并对该CDS在基因组中的结构进行分析与验证,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利用甜菜EST-SSR标记BvR... 本文旨在利用分子标记位点克隆糖用甜菜(Beta vulgaris L.)中的BvPCNA-like基因的基因组位点及完整的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并对该CDS在基因组中的结构进行分析与验证,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利用甜菜EST-SSR标记BvRE049,以糖用甜菜种质‘DP02’(标记检测阳性)为材料,通过电子克隆策略获得标记相关基因的基因组位点,进而克隆基因CDS片段;预测CDS在基因组中的外显子和内含子个数及内含子剪接位点分布范围,并设计PCR引物组合对以上结构进行验证;同时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分析该基因产物的基本特征。克隆获得了甜菜基因BvPCNA-like的编码区,全长1164 bp,编码产物含387个氨基酸,分子量约42736.25 Da,等电点约4.46,在基因组中,该基因由3个内含子分隔成4个外显子。本研究克隆了BvPCNA-like基因的完整编码区,预测并验证了其在基因组位点中的结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BvPCNA-like基因在甜菜体内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 增殖细胞核抗原 基因克隆 编码区结构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HP感染与常见胃粘膜疾病的关系及PCNA表达
12
作者 刘小敏 肖卫纯 杨爱国 《美国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常见胃粘膜疾病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这些病变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HP感染与胃粘膜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HP-Stain染色、硼酸美兰染色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的感染状况;采用免疫组化ABC... 目的通过检测常见胃粘膜疾病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这些病变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探讨HP感染与胃粘膜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HP-Stain染色、硼酸美兰染色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的感染状况;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测定PCNA表达情况。结果以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组中HP检出率最高,其次是不典型增生(GED)、胃癌(GCA),它们与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GCA与CA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GE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GED与CA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CSG、CAG、GED到GCA的PCNA LI呈递增趋势,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q检验,P<0.05);HP阳性组PCNA表达率与HP阴性组PCNA表达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典型增生、胃癌的发生发展及PCNA表达密切相关;HP感染可促进胃粘膜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表达 胃粘膜疾病 HP感染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HP) 显著性差异 免疫组化ABC法 快速尿素酶试验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不典型增生 硼酸美兰染色 粘膜细胞增殖 表达情况 HP检出率
下载PDF
P^(21)蛋白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其意义
13
作者 丛晶 姜乃光 许红 《黑龙江医学》 1998年第3期7-7,共1页
关键词 相互关系 pcna指数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阳性表达 RAS基因突变 细胞增殖活性 临床病理 恶性度 恶性肿瘤 癌基因
下载PDF
苦参素对实验性肝癌PCNA、cyclinD1、CDK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14
作者 朱玉娟 周爱玲 +2 位作者 茅家慧 胡亚娥 朱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 2 乙酰氨基芴 (2 AAF)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以 2 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苦参素腹腔注射 ,观察肿瘤生成状况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 目的 :研究苦参素对 2 乙酰氨基芴 (2 AAF)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的防治作用 ,并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以 2 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苦参素腹腔注射 ,观察肿瘤生成状况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的表达 ;RT PCR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 4 (CDK4 )mR NA的表达。结果 :苦参素各防治组大鼠肝表面癌结节数明显低于模型组 ,预防组肝表面结节数最少。苦参素各预防治疗组PCNA和cyclinD1、CDK4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 .0 1)。结论 :苦参素有预防或延缓 2 AAF诱发大鼠肝癌发生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CDK4mRNA和PCNA蛋白的表达 ,从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 ,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素 2-AAF 肝癌 pcna CYCLIN D1 CDK4
下载PDF
PCNA、p53蛋白在肝癌临床中的意义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李锦清 张昌卿 +6 位作者 张亚奇 冯凯涛 元云飞 陈敏山 郭荣平 林小军 李国辉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5-47,共3页
原发住肝癌易发生肝内转移,其术后复发率很高。为寻找有效的方法以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我们用抗p53和抗PCNA单克隆抗体对102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标本作免疫组化检测。本文分析了肝癌的不同病理形态,p53,PCNA情况,结果... 原发住肝癌易发生肝内转移,其术后复发率很高。为寻找有效的方法以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我们用抗p53和抗PCNA单克隆抗体对102例手术切除的肝癌标本作免疫组化检测。本文分析了肝癌的不同病理形态,p53,PCNA情况,结果表明:PCNA指数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系,PCNA指数与肿瘤大小,肿瘤包膜,组织分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53的表达多见于大肝癌中,但与肿瘤包膜,组织分化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CNA和p53的免疫组化方法虽然简单,但实用,能为预后和临床治疗提供有用的指标,高指数PCNA或高表达p53的肝癌术后复发率高,预后差;这些病人术后应接受积极的辅助治疗,术后的介人治疗(栓塞化疗)能降低其术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栓塞 预后 pcna P53 蛋白质
下载PDF
PCNA、P16、MMP9在人参皂甙Rg3抗肝癌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0
16
作者 刘基巍 赵翌 +3 位作者 富力 吕申 李莹 燕秋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 :通过检测PCNA、P16及MMP 9在人参皂甙Rg3抗荷瘤小鼠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 ,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P16及MMP 9在各实验组 (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 目的 :通过检测PCNA、P16及MMP 9在人参皂甙Rg3抗荷瘤小鼠淋巴道转移中的表达 ,探讨人参皂甙Rg3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P16及MMP 9在各实验组 (Rg3预防组、Rg3治疗组、Rg3+DDP合用组、DDP阳性对照组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的原发瘤及相应转移瘤 (淋巴结 )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人参皂甙Rg3组较未用药组 ,PCNA及MMP 9在原发瘤的表达减少 ,P16的表达增加 ,差异显著 (P <0 0 0 1) ;而在转移瘤中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人参皂甙Rg3抗淋巴道转移作用的机制与上调P16表达及下调PCNA和MMP9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na P16 MMP9 人参皂甙RG3 肝癌 淋巴道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检测
下载PDF
PCNA和Caspase-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阳 李晓军 +3 位作者 隋昕 汤小江 秦宏 任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肺癌病例和相对应的8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PCNA蛋白和Caspase-3蛋白半定量分析。结果:PCNA蛋白在肺...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肺癌病例和相对应的8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PCNA蛋白和Caspase-3蛋白半定量分析。结果:PCNA蛋白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0%,Caspase-3在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2.5%,与相应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PCNA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分期和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肺癌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与病理分期却未表现出相关性(P>0.05),PCNA蛋白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这其中PCNA(+)Caspase-3(-)的肺癌群体低/未分化危险性是非PCNA(+)Caspase-3(-)的27倍(OR=27.0,P<0.05)。结论:肺癌组织PCNA蛋白表达增强和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两者的表达与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分期和分化程度具有一定关系,关于这两种蛋白的研究对临床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cna CASPASE-3 免疫组化染色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反流性食管炎和食管腺癌组织中P16、P53、PC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18
作者 叶萍 李兆申 +2 位作者 许国铭 倪灿荣 富克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26-329,共4页
为了探讨P16、P5 3、PCNA基因表达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了 30例食管腺癌、2 0例反流性食管炎和 10例Barrett食管组织中P16、P5 3、PCNA基因表达 ,2 0例正常人... 为了探讨P16、P5 3、PCNA基因表达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中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了 30例食管腺癌、2 0例反流性食管炎和 10例Barrett食管组织中P16、P5 3、PCNA基因表达 ,2 0例正常人的食管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表明 :三项基因在食管腺癌中的蛋白表达率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5 )。P5 3在食管腺癌、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6 .7%、30 %和 2 0 % ;P16在食管腺癌、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36 .7%、30 %和 2 5 % ;PCNA在食管腺癌组织和Barrett食管中较正常食管表达强度和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强 (P <0 .0 1) ;食管腺癌组织中蛋白表达较Barrett食管和反流性食管炎表达增强 ,但统计学检验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Barrett食管较反流性食管炎表达增强。食管腺癌患者 3项基因的表达至少有 1项呈现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腺癌 P53 P16 pcna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p53、mdm2、K-ras及PCNA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小华 陈德基 +7 位作者 江曼 张玉霞 叶波 杨飞 刁路明 唐志佼 夏东 刘铭球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p53、mdm2(murinedoubleminute2)、K-ras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在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致癌物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MCA)及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 目的:探讨p53、mdm2(murinedoubleminute2)、K-ras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蛋白在实验性肺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用致癌物3-甲基胆蒽(3-methylcholanthrene,MCA)及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发大鼠肺鳞状细胞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mdm2、K-ras基因及PCNA在癌变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在对照组正常支气管粘膜上皮、诱癌组中鳞状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阶段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p53,0、33.33%、50.00%、60.00%、69.57%;mdm2,10.00%、11.11%、28.57%、46.67%、56.52%;K-ras,0、5.56%、21.43%、40.00%、43.48%;PCNA,20.00%、27.28%、35.71%、67.67%、82.61%,各种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随癌变进展而升高。p53与K-ras、PCNA的表达相关(P<0.05)。p53与mdm2的表达高度相关(P<0.01)。结论:p53是肺癌启动及进展的敏感指标,可能与mdm2、K-ras存在协同作用,K-ras及PCNA过度表达可能是肺癌浸润及预后不良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P53 MDM2 K-RAS pcna 基因表达
下载PDF
PCNA、EGFR、TGFβRⅠ和TG FβRⅡ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正新 陈宝雯 +2 位作者 杨贵彬 柳平 贾博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78-38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和Ⅱ型受体(TGF茁RⅠ和TGF茁RⅡ),探讨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实质组织和癌远侧切端正...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和Ⅱ型受体(TGF茁RⅠ和TGF茁RⅡ),探讨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实质组织和癌远侧切端正常胃组织中PCNA、EGFR、TGF茁RⅠ和TGF茁RⅡ的表达。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结果: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PCNA标记指数和EGFR阳性率升高,TGF茁RⅠ和TGF茁RⅡ的阳性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统计学处理,有浆膜外侵者PCNA的标记指数高于无浆膜外侵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EGFR的表达升高,TGF茁RⅠ和TGF茁RⅡ的表达降低,但统计学处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PCNA、EGFR的高表达和TGF茁RⅠ、TGF茁RⅡ的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其恶性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cna EGFR TGFβRⅠ TGFβR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