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朴的任意引物PCR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苏应娟 朱建明 +3 位作者 王艇 李雪雁 曾庆文 夏念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5-548,共4页
目的 鉴别中药材厚朴、凹叶厚朴及其常见的伪品和混淆品。方法 采用任意引物 PCR (arbitrarilyprim ed PCR,AP- PCR)技术扩增植物基因组 DNA样品。结果  AP- PCR技术获得清晰可靠的 DNA指纹图谱 ,根据琼脂糖凝胶上显示的 DNA带型差... 目的 鉴别中药材厚朴、凹叶厚朴及其常见的伪品和混淆品。方法 采用任意引物 PCR (arbitrarilyprim ed PCR,AP- PCR)技术扩增植物基因组 DNA样品。结果  AP- PCR技术获得清晰可靠的 DNA指纹图谱 ,根据琼脂糖凝胶上显示的 DNA带型差异可迅捷地区分厚朴、凹叶厚朴及其伪品、混淆品。结论 为应用 AP- PCR技术在分子水平上鉴别中药材厚朴 ,保证引种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任意引物 pcr指纹图谱 AP-pcr
下载PDF
应用单引物PCR指纹技术分析Vc-獭兔的分子遗传结构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勇 张嘉保 +2 位作者 任文陟 王玉平 孟玉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6-620,共5页
采用 1条小卫星引物 M13( 5′GAGGGTGGCGGTTCT3′)和 2条微卫星引物 ( GTG) 5、( GACA) 4,对 Vc- 系、Vc- 系獭兔、日本大耳白兔 ( JWR)和青紫蓝 ( QZL) 4个品系各 8只 ,总计 32个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 DNA指纹分析。结果 ,3条引物的... 采用 1条小卫星引物 M13( 5′GAGGGTGGCGGTTCT3′)和 2条微卫星引物 ( GTG) 5、( GACA) 4,对 Vc- 系、Vc- 系獭兔、日本大耳白兔 ( JWR)和青紫蓝 ( QZL) 4个品系各 8只 ,总计 32个个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 DNA指纹分析。结果 ,3条引物的扩增产物都呈现良好的多态性和稳定性 ;对每个品系混合 DNA池进行分析 ,计算出了 4个品系间及 32个个体间的共有带率及遗传距离指数 ,通过聚类分析 ,得出各品系间和个体间欧式遗传距离 ,并绘制出 4个品系间及各品系 32个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树状聚类图 ,从而初步建立了 4个品系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引物pcr指纹技术 Vc-獭兔 分子遗传结构 遗传距离 亲缘关系
下载PDF
用PCR指纹图技术分析焦化废水接触氧化池中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种群组成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亮 魏桂芳 +1 位作者 童耕雷 赵立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9,12,共3页
目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处理焦化工业废水 (A2 /O生物膜工艺 )中的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不同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差异。方法 :首先提取群落的总DNA ,获得ERIC PCR和LP RAPD指纹图谱并进行对比分析 ,... 目的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以处理焦化工业废水 (A2 /O生物膜工艺 )中的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不同环境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差异。方法 :首先提取群落的总DNA ,获得ERIC PCR和LP RAPD指纹图谱并进行对比分析 ,然后结合群落探针杂交的技术 ,检查同样迁移率的条带的序列同源性 ,运用UVIBAND/MAP软件比较所得群落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数 ,从而可以得到群落差异的量化结果。结果 :焦化废水接触氧化池中 ,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结论 :通过这种差异的比较分析 ,有可能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氧化池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焦化工业废水 悬浮污泥 生物膜 微生物群落 pcr指纹图技术
下载PDF
重复PCR指纹技术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夏云 张玉洪 +1 位作者 余显书 陈宏础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99-300,共2页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分型 pcr指纹
下载PDF
吉林西北部草原鼠疫菌染色体PCR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春华 谷春广 +5 位作者 丛显斌 闫卫东 王忠惠 徐国鑫 岳明祥 张晶仁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1年第4期193-194,共2页
本文通过PCR指纹图谱,分析了吉林西部草原鼠疫菌染色体NDA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鼠疫菌染色体可产生8条非常明显的扩增区带,其他对照的菌株只产生6条扩增区带。分析认为这种差别可能是该地菌株的一特征。
关键词 鼠疫菌 染色体 pcr指纹图谱 吉林西北部
下载PDF
应用M13引物PCR指纹法分析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应斌 王宏 +2 位作者 郭辉玉 赵永忠 罗深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探讨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用于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并进一步对41株假丝酵母菌进行M13引物PCR指纹分析,采用RAPD200软件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NJ)聚类分... 目的探讨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用于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分析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并进一步对41株假丝酵母菌进行M13引物PCR指纹分析,采用RAPD200软件邻接法(neighbour joining,NJ)聚类分析电泳带型模式。结果41例主要从痰液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假丝酵母菌标本中中,氟康唑药物敏感11株(26.8%),依赖8例(19.5%),耐药22例(53.7%),PCR指纹分析至少可检测到12种不同的条带,条带数目从2条到12条不等,电泳带型模式与感染部位和氟康唑药物反应性有关。结论假丝酵母菌氟康唑耐药性菌珠所占比例较大,M13微卫星引物PCR指纹法可用于假丝酵母菌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氟康唑耐药性基因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指纹 假丝酵母菌 氟康唑 耐药性 纸片扩散法 M13微卫星引物 抗真菌药物
下载PDF
基于PCR指纹技术鹿鞭鉴定方法的建立及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雪松 艾金霞 +5 位作者 薛晗 孙丽媛 王艳双 周亭亭 李明成 张丽华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鹿鞭及其伪品指纹鉴定方法,开发鹿鞭DNA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改良的SDS方法从鹿鞭及牛鞭基因组中提取DNA。以鹿鞭线粒体细胞色素b作为靶基因,设计鹿鞭特异性引物,利用现代DNA指纹技术,研制了鹿鞭DNA提取和检测试剂,建立鹿鞭指... 目的建立鹿鞭及其伪品指纹鉴定方法,开发鹿鞭DNA检测试剂盒。方法采用改良的SDS方法从鹿鞭及牛鞭基因组中提取DNA。以鹿鞭线粒体细胞色素b作为靶基因,设计鹿鞭特异性引物,利用现代DNA指纹技术,研制了鹿鞭DNA提取和检测试剂,建立鹿鞭指纹鉴定方法,开发出鹿鞭DNA检测试剂盒。结果利用PCR指纹技术提取的鹿鞭基因组DNA为21000 bp,纯度为1.80±0.10之间;应用特异性引物可准确鉴别鹿鞭及牛鞭样品,鹿鞭特异性扩增产物DNA分子片段为307 bp,而牛鞭及阴性对照无扩增条带;自主研发鹿鞭DNA检测试剂盒经反复冻融依然有效,多次进行特异性、稳定性和重现性试验,结果完全一致。结论鹿鞭DNA检测试剂盒可作为鹿鞭鉴定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客观、准确、方便,可有效区分鹿鞭及其伪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鞭 牛鞭 细胞色素B DNA检测试剂盒 pcr指纹技术
下载PDF
大熊猫粪便菌群ERIC-PCR指纹图谱的分析及优势菌群的鉴定 被引量:12
8
作者 崔明全 何廷美 +9 位作者 钟志军 王承东 张婷婷 周潇潇 周紫峣 李德生 张和民 李才武 何永果 彭广能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11,共6页
探讨1只野生大熊猫和不同年龄段圈养大熊猫粪便菌群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并鉴定野生大熊猫圈养之后,其粪便中的优势菌群。对来自3个年龄段9只(3只亚成体、3只成年体、3只老年体)圈养大熊猫及1只野生大熊猫圈养前、后的11份粪便细菌的DNA进... 探讨1只野生大熊猫和不同年龄段圈养大熊猫粪便菌群的多样性和相似性,并鉴定野生大熊猫圈养之后,其粪便中的优势菌群。对来自3个年龄段9只(3只亚成体、3只成年体、3只老年体)圈养大熊猫及1只野生大熊猫圈养前、后的11份粪便细菌的DNA进行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并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优势菌条带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该只野生大熊猫粪便菌群多样性比圈养大熊猫丰富;圈养大熊猫粪便菌群多样性:成年体>亚成体>老年体;16s rRNA和ERIC-PCR指纹图谱优势条带鉴定的优势菌结果有差异性。结果表明:大熊猫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易受生长环境、年龄因素的影响;其次,不同年龄段的圈养大熊猫,其肠道菌群的相似性与年龄因素不相关;利用ERIC-PCR指纹图谱优势条带鉴定优势菌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熊猫 圈养大熊猫 肠道菌群 ERIC—pcr指纹图谱 16S RRNA基因
原文传递
PCR指纹图技术筛选鼠疫耶尔森菌种特异性探针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亚军 王津 +4 位作者 徐涛 宫占威 郭兆彪 张敏丽 杨瑞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目的 利用PCR指纹图技术筛选细菌种特异性探针 ,探索利用PCR指纹图技术实现病原菌通用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以鼠疫耶尔森菌为实验对象 ,利用REP 1和REP 2引物对在非严谨的条件下进行PCR指纹图扩增 ;将所有扩增片段纯化后 ,克隆至pGEM ... 目的 利用PCR指纹图技术筛选细菌种特异性探针 ,探索利用PCR指纹图技术实现病原菌通用检测的可能性。方法 以鼠疫耶尔森菌为实验对象 ,利用REP 1和REP 2引物对在非严谨的条件下进行PCR指纹图扩增 ;将所有扩增片段纯化后 ,克隆至pGEM T载体 ,转化大肠杆菌JM10 9;用生物素化的载体引物扩增克隆化片段 ,进行末端标记 ;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固定鼠疫杆菌的染色体DNA以及相应对照菌株的染色体DNA ,以末端标记的扩增产物进行杂交 ,通过生物素 链霉亲和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系统显色 ,判断扩增片段的特异性。结果 经杂交筛选 ,发现 1个长度约为 90 0bp的扩增具有较好的杂交特异性片段 ,将序列与鼠疫耶尔森菌已完成的基因组序列比较 ,仅发现 4个核苷酸的差异 ;根据这段序列设计的引物对可以特异性地扩增鼠疫耶尔森菌的模板。结论 利用PCR指纹图技术成功筛选到一段鼠疫耶尔森菌的种特异性探针 ,为细菌通用检测技术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特异性探针 鼠疫 耶尔森菌 pcr指纹 微生物检测
原文传递
链霉菌的rep-PCR基因指纹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建丽 刘志恒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对重复片段PCR(rep PCR)基因指纹分析应用于链霉菌分子分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rep PCR基因指纹分析具有分辨率高、稳定、重现性好、简便易行等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与 1 6SrDNA序列比较结果相一致 ,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DNA指纹技术 ,能反... 对重复片段PCR(rep PCR)基因指纹分析应用于链霉菌分子分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rep PCR基因指纹分析具有分辨率高、稳定、重现性好、简便易行等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与 1 6SrDNA序列比较结果相一致 ,是一种快速而有效的DNA指纹技术 ,能反映出链霉菌种和菌株水平的基因型、系统发育和分类学关系 ,可应用于种及以下水平的分类和快速鉴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rep—pcr基因指纹分析 快速鉴定
下载PDF
用PCR指纹图作HLA-DR快速配型的研究
11
作者 张庆华 沈仲毅 +3 位作者 黄立东 钱振芳 陆佩华 周光炎 《上海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3-198,共6页
PCR指纹图技术选用通用型引物扩增H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其产物在PAGE电泳中显示特定的“卫星”条带。可用于个体间作HLA-DR的基因水平交叉配型,确定供受体间DRB基因的相容性。采用HLA纯合的B淋巴细胞系... PCR指纹图技术选用通用型引物扩增HLA-DRB基因第二外显子,其产物在PAGE电泳中显示特定的“卫星”条带。可用于个体间作HLA-DR的基因水平交叉配型,确定供受体间DRB基因的相容性。采用HLA纯合的B淋巴细胞系,分析单倍型上DRBI、DRB3等基因异同时指纹图格局的变化,并通过15对细胞间组合和比较,证实经DNA交叉配合后的指纹图格局能十分敏感地反映个体间DR基因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17对随机个体作PCR指纹图及交叉配型分析,表明这一技术在判别供受体间DR基因匹配性上十分有效,并有简单、快速、准确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基因 pcr指纹 移植配型 器官移植
原文传递
用微小卫星引物PCR鉴定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红梅 廖万清 +3 位作者 戴建新 李志刚 吴建华 温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 :观察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临床分离株 DNA PCR指纹的差异 ,找出一种区分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基因分类方法。 方法 :采用寡核苷酸重复序列 (GACA ) 4、(GTG) 5 及 M13中心序列 (5′- GAGGGTGGCGGTTCT- 3′) 3种引物 ,对 2 ... 目的 :观察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临床分离株 DNA PCR指纹的差异 ,找出一种区分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的基因分类方法。 方法 :采用寡核苷酸重复序列 (GACA ) 4、(GTG) 5 及 M13中心序列 (5′- GAGGGTGGCGGTTCT- 3′) 3种引物 ,对 2 3株红色毛癣菌和 11株须癣毛癣菌临床分离株的 DNA进行 PCR扩增 ,观察产物电泳带型的差异。结果 :在 3种引物的扩增产物中 ,均可见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呈现出不同的 DNA指纹 ,其中 ,以引物 (GACA) 4扩增的条带差异最为清晰。结论 :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可以用 PCR方法加以鉴别 ,以 (GACA ) 4作引物区分这两种菌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 pcr指纹 微小卫星引物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婧 徐丁 +3 位作者 田菲 韩立中 倪语星 郭晓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目的分析上海某综合性医院不同科室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同源性及耐药状况,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对51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 目的分析上海某综合性医院不同科室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同源性及耐药状况,了解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流行情况。方法采用重复序列PCR技术(REP-PCR),对51株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51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13个基因型,其中A型16株,为主要流行型别;C型、D型各6株;M型有5株;E型、F型和G型各3株;B型、H型和K型各2株;I型、J型、L型各1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对常用抗菌药呈现出多重耐药的现象。其中对阿米卡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最低,均为33.3%;对头孢唑啉耐药性最高,为10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基因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该院存在着以A型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的感染流行,估计该型菌株可能以克隆株的形式播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很强,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基因型 重复pcr指纹 耐药性 医院感染
下载PDF
中国北方地区甘草根瘤菌表型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谷峻 陈文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21-1327,共7页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甘草根瘤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表型数值分类、16SrDNAPCR-RFLP分析和BOX-PCR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对北方地区的甘草根瘤菌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菌株在数值分类聚类分析中约85%的相似...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甘草根瘤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表型数值分类、16SrDNAPCR-RFLP分析和BOX-PCR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对北方地区的甘草根瘤菌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菌株在数值分类聚类分析中约85%的相似水平上产生2个表观群,有11株菌未与已知参比菌株聚群。16SrDNAPCR-RFLP分析表明,供试的20株菌共产生14种遗传型,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OX-PCR指纹图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的基因组也具有多样性。【结论】在中国北方地区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在Sinorhizobium、Rhizobium和Mesorhizobium属中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数值分类 16S RDNA pcr-RFLP BOX—pcr指纹图谱
下载PDF
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娟 谢志春 +3 位作者 郭世辉 覃金爱 梁宏洁 覃锦耀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目的分析某医院不同科室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同源性,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重复片段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基因分型方法,对53株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3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8个基因型,其... 目的分析某医院不同科室来源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同源性,了解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应用重复片段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基因分型方法,对53株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53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28个基因型,其中C型15株,分别分离自重症中心、心胸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烧伤整形外科、干部病房心内科、创伤手外科、呼吸内科、泌尿内科、儿科ICU、放疗科和血液科;E型和N型各4株,J型3株,O型、Q型和S型各2株,其余均为1株。从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的不同时期分离出了不同基因型菌株。结论该院鲍曼不动杆菌以C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株;同一患者存在不同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流行病学 重复pcr指纹 医院感染
下载PDF
沙城产区酿酒酵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静静 李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4-228,共5页
对沙城产区龙眼葡萄相关环境中分离筛选的酿酒酵母进行多样性研究。在连续3年(2008、2009、2010年)的实验中,共从葡萄园土壤、葡萄酒厂设备表面、接触过葡萄酒厂设备的葡萄汁和自然发酵过程中采集菌源样品227份,共分离得到1358株酵母菌... 对沙城产区龙眼葡萄相关环境中分离筛选的酿酒酵母进行多样性研究。在连续3年(2008、2009、2010年)的实验中,共从葡萄园土壤、葡萄酒厂设备表面、接触过葡萄酒厂设备的葡萄汁和自然发酵过程中采集菌源样品227份,共分离得到1358株酵母菌。用5.8S-ITS区域RFLP方法进行分子水平的分类鉴定及赖氨酸培养基复筛,得到了270株酿酒酵母。再利用Interdelta PCR指纹图谱法将酿酒酵母区分为16类,其中土壤5类,自然发酵过程中第2、3、4期分别得到4类、10类和11类;酒厂设备表面3类;接触酒厂设备的葡萄汁3类。酿酒酵母的种类因样品采集时间、采集地点等不同有明显区别。自然发酵过程中得到的酿酒酵母被认为是本土酵母的可能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5.8S-ITS区域RFLP分析 Interdelta pcr指纹图谱法 生物多样性 本土酵母
下载PDF
啤酒污染菌酒花抗性基因型的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郑飞云 钮成拓 +5 位作者 朱林江 唐栋健 李永仙 刘春凤 王金晶 李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共8页
为了评价采用酒花抗性基因horA和horC作为分子标记,快速检测和鉴定具有腐败能力的啤酒污染菌的准确性,对来自5家工厂的53株啤酒污染菌基因型和表型进行比较分析,包括M13-PCR指纹、horA/horC的PCR扩增、菌株的酒花抗性和啤酒腐败能力。M1... 为了评价采用酒花抗性基因horA和horC作为分子标记,快速检测和鉴定具有腐败能力的啤酒污染菌的准确性,对来自5家工厂的53株啤酒污染菌基因型和表型进行比较分析,包括M13-PCR指纹、horA/horC的PCR扩增、菌株的酒花抗性和啤酒腐败能力。M13-PCR指纹的聚类分析表明不属于同一菌种的指纹相似性一般小于70%,同菌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指纹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53株菌株之间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表型的比较分析表明,酒花抗性或腐败性较强的菌株,horA/horC检测结果一般为阳性,针对这一类菌株其检测准确性较高。然而,部分弱酒花抗性或无腐败能力的菌株,horA/horC检测结果也为阳性,其中无腐败能力的菌株的假阳性检出率达到了78.6%;部分弱腐败能力菌株的horA/horC检测为阴性,即假阴性率为28%。2株具有较强酒花抗性的菌株的horA/horC检测为阴性,表明可能存在新的酒花抗性机制。令人感兴趣的是,通过菌株间的比较分析表明horA/horC在L.plantarum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horA/horC作为单一的分子标记,难以准确地检测和鉴定所有啤酒污染菌的酒花抗性和腐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污染菌 酒花抗性 pcr指纹 细菌快速检测 遗传标记
下载PDF
健康人肠道中溶血菌的调查与分子鉴定
18
作者 张宝让 王转花 +3 位作者 庞小燕 魏华 申剑 赵立平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调查无临床症状健康人肠道内有无溶血菌的存在,并利用分子方法对溶血菌进行鉴定。方法通过血平板分离培养,对17例无临床症状个体肠道内溶血菌的存在情况做了3周的动态调查,对分离到的溶血菌的16S rDNA进行ARDRA(Am p lified R iboso... 目的调查无临床症状健康人肠道内有无溶血菌的存在,并利用分子方法对溶血菌进行鉴定。方法通过血平板分离培养,对17例无临床症状个体肠道内溶血菌的存在情况做了3周的动态调查,对分离到的溶血菌的16S rDNA进行ARDRA(Am p lified R ibosom a l DNA R estriction A na lys is)酶切分型,将溶血菌分为不同类型,最后利用ER IC-PCR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溶血菌进行菌株水平的鉴定。结果17例个体中发现5例个体能检测到溶血菌,其中4例个体(A^D)只有1次样品检测到溶血菌,而个体E在3周的5次采样中均能检测到溶血菌。根据ARDRA酶切图谱将溶血菌分为2种类型,Ⅰ型16S rDNA全长测序后与蜡状芽胞杆菌(B acillus cereus ATCC10987)序列同源性达99%,Ⅱ型与大肠埃希菌菌(E scherich ia coli CFT 073)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99%。结论在健康个体肠道内也有溶血菌的存在,且溶血菌的存在可能与机体的疲劳程度和饮食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菌 16S RDNA ARDRA ERIC—pcr指纹图谱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鉴定与特性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静雯 吴彤 余旭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年第9期45-48,共4页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pcr指纹 限制性酶切分析 核糖体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分子生物学方法 特性分析 鉴定 出血性败血症 分离培养
下载PDF
华北及西北地区岩黄芪根瘤菌的表型及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洋 隋新华 陈文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88-1094,共7页
选用分离自河北、内蒙古等5省区的岩黄芪根瘤菌30株及17株已知参比菌株,进行了营养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及生理生化反应等12 5项表型性状研究,所得数值分类树状图表明不同宿主及不同地域的岩黄芪根瘤菌的表型多样性。通过对其中部... 选用分离自河北、内蒙古等5省区的岩黄芪根瘤菌30株及17株已知参比菌株,进行了营养利用、抗生素抗性、耐逆性及生理生化反应等12 5项表型性状研究,所得数值分类树状图表明不同宿主及不同地域的岩黄芪根瘤菌的表型多样性。通过对其中部分菌株进行16 S r DNA PCR- RFL P及BOX- PCR指纹图谱分析,聚类结果表明供试岩黄芪根瘤菌具有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黄芪根瘤菌 多样性 数值分类 16S RDNA pcr—RFLP BOX—pcr指纹图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