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加持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洋 耿依珂 于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1-423,427,共4页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近年铁死亡及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因其精准治疗肿瘤的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将PD-1/PD-L1抑制剂与铁死亡治疗肿瘤细胞结合的研究... 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环节都与免疫调节息息相关,近年铁死亡及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细胞方面的研究是一大热点,因其精准治疗肿瘤的效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但目前尚无将PD-1/PD-L1抑制剂与铁死亡治疗肿瘤细胞结合的研究,本文将对铁死亡的相关机制、铁死亡与肿瘤的关系和PD-1/PD-L1免疫治疗肿瘤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pd-1 pd-L1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油气资产折耗与PD储量关系及管控措施研究
2
作者 张悦 熊也 +4 位作者 何强 罗旻海 姚莉 尹涛 王俊 《天然气与石油》 2024年第1期149-154,共6页
随着勘探开发不断深入,油气田企业完全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油气资产折耗在完全成本中占比高达50%左右,降低完全成本的关键在于管控折耗。证实已开发(Proved Developed,PD)储量是油气资产折耗计提基础,主要通过折耗影响完全成本。从油... 随着勘探开发不断深入,油气田企业完全成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油气资产折耗在完全成本中占比高达50%左右,降低完全成本的关键在于管控折耗。证实已开发(Proved Developed,PD)储量是油气资产折耗计提基础,主要通过折耗影响完全成本。从油气资产折耗的影响因素入手,深入挖潜折耗、操作成本、油气资产净额、产量等因素与PD储量之间的量化关联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对不同区块开展折耗—PD储量—操作成本敏感性分析,建立折耗定量分配模型,针对性提出具体折耗管控措施,实现折耗计提与储量评估之间的科学有效联动。研究结果为油气田企业超前部署储量评估、管控油气资产折耗,降低完全成本,优化油气资产结构提供了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资产折耗 pd储量 油气资产 操作成本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PD1/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王钧 王轶楠 +1 位作者 肖建波 李海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恶性淋巴瘤放疗抵抗细胞株将其分为恶性淋巴瘤(A)组、多柔比星(B)组、EZH2抑制剂(C)... 目的探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Th细胞分化及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恶性淋巴瘤放疗抵抗细胞株将其分为恶性淋巴瘤(A)组、多柔比星(B)组、EZH2抑制剂(C)组、EZH2抑制剂联合PD1/PD-L1抑制剂(D)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仪检测Th细胞分化相关因子,Western印迹检测PD1/PD-L1蛋白表达,Hoechst33258染色法、噻唑蓝(MTT)法及小室法检测恶性淋巴瘤细胞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细胞凋亡率、干扰素(INF)-γ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增殖率、侵袭数量、白细胞介素(IL)-4水平、PD1、PD-L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C组比B组变化更明显,D组比C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EZH2抑制剂可显著抑制恶性淋巴瘤细胞放疗抵抗,有效调控Th细胞分化,并抑制PD1/PD-L1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抑制剂 恶性淋巴瘤细胞 放疗抵抗 TH细胞分化 程序性死亡(pd)1/pd1配体(pd-L1)
下载PDF
PD-L1及微血管密度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4
作者 赵媛 陈红 +2 位作者 谢燕 李宁 金木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肉瘤样肾细胞癌组织中PD-L1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情况,为肉瘤样肾细胞癌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CD31及CD34在16例肉瘤样肾细胞癌(癌成分均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并评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16例肿瘤中CD31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肉瘤样肾细胞癌区域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不伴肉瘤样分化的区域,微血管密度计数分别为68.6±25.8 vs 38.7±16.0(t=3.931,P=0.0005)和69.5±28.1 vs 40.1±18.4(t=3.506,P=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肉瘤样区域PD-L1表达水平高于非肉瘤样区域,CPS分别为34.7±26.9和25.9±27.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肉瘤样肾细胞癌中,肉瘤样区域微血管密度和PD-L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肉瘤样区域,提示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可能为此类肿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样肾细胞癌 pd-L1 微血管密度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Pd-ZSM-5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氢气分离性能
5
作者 郭宇 戴耀城 吴红梅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为了能够在大孔氧化铝载体表面得到透氢性能良好的钯膜,利用二次生长法在多孔Al_(2)O_(3)载体上生长出一层连续完整的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层,通过化学镀过程在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的载体上沉积一层钯膜,从而得到Pd-ZSM-5复合膜。利用扫... 为了能够在大孔氧化铝载体表面得到透氢性能良好的钯膜,利用二次生长法在多孔Al_(2)O_(3)载体上生长出一层连续完整的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层,通过化学镀过程在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的载体上沉积一层钯膜,从而得到Pd-ZSM-5复合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载体、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后的载体和Pd-ZSM-5复合膜的形貌进行详细分析,并通过X线能量色散光谱(EDX)对Pd-ZSM-5复合膜的表面和截面元素分布进行了研究。而且,为了确定该Pd-ZSM-5复合膜的H_(2)渗透性能,在623~773 K范围内,研究了操作温度、操作时间和测试压力对Pd-ZSM-5复合膜透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SM-5沸石分子筛修饰层能够有效改进载体的表面粗糙度和降低其表面孔径,有助于Pd膜的沉积。所制备的Pd-ZSM-5复合膜表面完整、致密,Pd膜层厚度约为5μm, ZSM-5沸石修饰层厚度约为3μm。当操作温度为773 K、渗透压力为0.1 MPa时,Pd-ZSM-5复合膜的H_(2)渗透通量和H_(2)/N_(2)渗透选择性分别为0.113 mol/(m·s)和468。而且,该Pd复合膜在773 K下,连续操作300 h后,其H_(2)渗透性能保持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 沸石分子筛 化学镀 多孔载体 氢气分离
下载PDF
肺腺癌患者胸水肿瘤细胞PD-L1/TTF-1表达及应用分析
6
作者 刘菲菲 姚健楠 +4 位作者 谷雨妹 赵宏颖 曹勍 金木兰 李雪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3期405-409,420,共6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胸水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PD-L1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及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一致性及其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符合入...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胸水肿瘤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PD-L1免疫组化染色的表达及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一致性及其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4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同一病例组织标本中肿瘤细胞的PD-L1表达和胸水细胞蜡块中肿瘤细胞的PD-L1、PD-L1/TTF-1表达情况,评估它们之间表达的一致性。结果50例肺腺癌组织标本PD-L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标本类型、病灶性质、标本来源和EGFR突变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细胞蜡块中肿瘤细胞PD-L1/TTF-1免疫组化双染的表达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的一致性较好(κ=0.846,P<0.05),明显高于PD-L1免疫组化单染(κ=0.754,P<0.05),与手术或活检切除标本一致性较好(κ=0.90,P<0.05),高于胸腔镜或穿刺小标本(κ=0.82,P<0.05),与原发病灶标本的一致性适中(κ=0.689,P<0.05),与转移病灶标本的一致性较好(κ=0.779,P<0.05)。结论胸水细胞学标本采用PD-L1/TTF-1免疫组化双染与组织标本PD-L1表达一致性较高,细胞蜡块PD-L1/TTF-1双染可在组织不易获取时作为一种有益补充,供临床制定免疫治疗方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胸水细胞学 pd-L1 TTF-1
下载PDF
安罗替尼通过调控miR-16-5p/PD-1轴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增殖并促进凋亡
7
作者 梁香存 魏小雨 +2 位作者 梁健 王庆 耿广 《基础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503-512,共10页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H1299分别采用安罗替尼、miR-16-5p激动剂和/或PD-1过表达载体进行处理。CCK-8实验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安罗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H1299分别采用安罗替尼、miR-16-5p激动剂和/或PD-1过表达载体进行处理。CCK-8实验和EDU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qPCR检测miR-16-5p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程序性细胞死亡-1蛋白(PD-1)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确定miR-16-5p和PD-1的靶向关系。用A549细胞构建裸鼠成瘤模型,检测安罗替尼对体内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安罗替尼在A549和H1299细胞中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增加miR-16-5p表达,同时降低PD-1表达,并且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P<0.05)。miR-16-5p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P<0.05)。miR-16-5p能靶向PD-1,且负调控PD-1表达。siRNA下调PD-1表达后明显抑制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P<0.05)。过表达PD-1则可逆转安罗替尼介导的miR-16-5p对A549和H1299细胞的促增殖和抗凋亡作用(P<0.05)。体内实验证实,安罗替尼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生长(P<0.05)。结论 安罗替尼可有效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减少体内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与miR-16-5p/PD-1信号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罗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miR-16-5p pd-1 细胞增殖
下载PDF
食蟹猴重复给予溶瘤病毒药物HSV-1/hPD-1的毒性研究
8
作者 王欣 田超 +8 位作者 赵锐 孙立 潘东升 屈哲 苗玉发 李路路 王田田 李劲风 耿兴超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4期393-400,共8页
目的:考察食蟹猴重复给予溶瘤病毒药物HSV-1/hPD-1后的体内毒性,探索安全剂量范围,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信息。方法:30只食蟹猴随机分成3组,包括溶媒对照组和低、高剂量(1.0×10^(8)、4.0×10^(8)pfu)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目的:考察食蟹猴重复给予溶瘤病毒药物HSV-1/hPD-1后的体内毒性,探索安全剂量范围,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信息。方法:30只食蟹猴随机分成3组,包括溶媒对照组和低、高剂量(1.0×10^(8)、4.0×10^(8)pfu)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肌肉注射给药,每周给药2次,连续给药6周,恢复期8周。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动物的临床症状和摄食量,每次给药后1~2天观察注射部位症状,每周称量体重。分别在检疫期、首次给药后、给药期结束、恢复期结束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安全药理(体温、血压、心电图)测定、临床病理(血液学、血凝、血清生化、尿生化)检查、免疫学(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免疫原性)测定、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脏器称重。结果:给药后,动物未见异常症状、注射部位刺激性、体重和摄食量改变,未见安全药理和临床病理指标有意义的变化。与溶媒对照组比较,第41天,低剂量会引起动物CD3^(+)CD4^(+)T细胞比例升高,高剂量未见明显变化。第13至97天,低、高剂量均能引起动物产生抗载体结合抗体、抗抗体,以及个别动物检出hPD-1表达产物。证明药物在体内产生免疫活性和介导免疫原性。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给药期结束时,低、高剂量组动物注射部位极轻度至中度混合细胞浸润,高剂量组动物坐骨神经极轻度髓鞘/轴突变性;恢复期结束时注射部位病变减为极轻度,坐骨神经病变未见恢复趋势。低、高剂量组动物未见组织脏器重量改变。结论:食蟹猴重复给予溶瘤病毒药物HSV-1/hPD-1后,动物体内耐受良好,受试物未见毒性反应剂量(NOAEL)是1.0×10^(8)pfu。上述研究结果为药物开展临床试验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瘤病毒 基因治疗 食蟹猴 重复给药毒性 生物分布 免疫原性 pd-1抗体
下载PDF
基于PD-滑模耦合算法的压电智能薄板颤振抑制
9
作者 宋清华 李振民 +1 位作者 杨欣宇 马海峰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7,共10页
针对工件柔性主导的薄壁件铣削颤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D–滑模耦合算法的压电智能薄板颤振抑制方法。首先设计了只需位移测量的主动控制算法,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处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通过动态补偿器对未知切削状态进行在线... 针对工件柔性主导的薄壁件铣削颤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D–滑模耦合算法的压电智能薄板颤振抑制方法。首先设计了只需位移测量的主动控制算法,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处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通过动态补偿器对未知切削状态进行在线近似和补偿;为解决传感误差和系统时滞问题,在滑模控制器中进一步耦合了时空依变PD控制模型,借助ABAQUS仿真拟合控制参数时变函数;最后设计了一套薄壁件主动控制装置,试验结果显示采用主动控制可有效抑制薄壁件铣削颤振,验证了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控制 颤振 滑模控制 铣削 压电智能薄板 主动控制
下载PDF
外周血CTC、PD-L1及S100A6BP水平对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
10
作者 徐毅 唐岩 李冬扬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73-277,共5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及钙周期素结合蛋白(S100A6BP)水平对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 目的 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及钙周期素结合蛋白(S100A6BP)水平对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24例)及预后不良组(58例),选取同期9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TC、PD-L1、S100A6BP水平,评估CTC、PD-L1、S100A6BP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外周血CTC、PD-L1及S100A6B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C、PD-L1及S100A6BP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均较单一检测高(P<0.05);预后良好者肿瘤直径、CTC、PD-L1、S100A6BP、TNM(Ⅲ~Ⅳ)、中高分化、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3-T4)均较预后不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Ⅰ~Ⅱ)、低度分化、浸润深度(T1-T2)水平较预后不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CTC、PD-L1、S100A6BP是影响胃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C、PD-L1、S100A6BP单一及联合检测预测胃癌患者预后AUC分别为0.808、0.845、0.874、0.955(P<0.05)。结论 CTC、PD-L1、S100A6BP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呈高表达,与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密切关系,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诊断及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CTC pd-L1 S100A6BP
下载PDF
LncRNA HCG18通过靶向miR-140-3p/PD-L1通路对鼻咽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1
作者 高妍 王忠巧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lncRNA)HCG18通过微小RNA-140-3p(miR-140-3p)/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鼻咽癌CNE2细胞、人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细胞,将CNE2细胞分为HCG18组、pcDNA3.1组、sh... 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lncRNA)HCG18通过微小RNA-140-3p(miR-140-3p)/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择人鼻咽癌CNE2细胞、人正常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细胞,将CNE2细胞分为HCG18组、pcDNA3.1组、sh-HCG18组、sh-NC组、miR-140-3p组、miR-NC组、miR-140-3p inhibitor组、Scramble组、HCG18+miR-NC组、HCG18+miR-140-3p组、miR-140-3p inhibitor+sh-NC组及miR-140-3p inhibitor+sh-PD-L1组。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PD-L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lncRNA HCG18、miR-140-3p及PD-L1 mRNA水平,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lncRNA HCG18、miR-140-3p及PD-L1的靶向关系。结果 CNE2细胞lncRNA HCG18、PD-L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高于HNEpC细胞,miR-140-3p表达水平低于HNEpC细胞(P <0.05)。上调lncRNA HCG18或下调miR-140-3p后CNE2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增强,PD-L1蛋白、PD-L1 mRNA水平升高(P <0.05);下调lncRNA HCG18或上调miR-140-3p后CNE2细胞增殖、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降低,PD-L1蛋白、PD-L1 mRNA水平降低(P <0.05)。miR-140-3p与lncRNA HCG18、PD-L1均有靶向关系。上调miR-140-3p表达可逆转上调lncRNA HCG18对CNE2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促进作用;沉默PD-L1可逆转下调miR-140-3p对CNE2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的促进作用。结论 过表达lncRNA HCG18可通过海绵化miR-140-3p,上调PD-L1表达,促进CNE2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HCG18 miR-140-3p pd-L1 鼻咽癌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19^(+)CD25^(+)Breg比例和细胞表面PD-1和PD-L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12
作者 谢卓贝 代丽 +6 位作者 何豪华 洪登校 王元元 徐文艳 陈中新 李柏青 谢长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与其配体PD-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SLE患者和41例健康人(HC)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19^(+)CD25^(+)Breg的比例,以及CD19^(+)CD25^(+)Breg的PD-1、PD-L1表达,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等临床信息。使用免疫磁珠分选CD4^(+)T细胞与CD19^(+)B细胞,体外细胞共培养,检测Breg的分化。结果SLE患者活动组外周血中CD19^(+)CD25^(+)Breg比例低于HC,CD25^(+)B细胞PD-1、PD-L1的表达高于HC;SLE患者有胸腔积液、关节炎、C反应蛋白(CRP)上升的患者Breg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IgM下降、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阳性的患者Breg频率低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关节炎、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SLE患者有感染、发热、IgA上升的患者CD19^(+)CD25^(+)PD-L1^(+)细胞频率高于对应阴性组;活化的CD4^(+)T细胞有利于CD19^(+)B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CD19^(+)CD25^(+)Breg降低,但细胞表面PD-1与PD-L1的表达增加,并且与相关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参数存在一定的关系。活化的CD4^(+)T细胞促进Breg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CD19^(+)CD25^(+)调节性B细胞(Breg)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1配体1(pd-L1)
原文传递
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及以上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
13
作者 李爱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5期107-110,136,共5页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抑制剂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预后转归的影...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 Ligand 1,PD-L1)抑制剂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涟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晚期NSCLC二线及以上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二线及以上单药化疗,观察组接受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对比两组生存质量、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高血压发生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晚期NSCLC患者二线治疗中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pd-L1抑制剂 老年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外周血PD-1、CTLA-4、T-reg、pDC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相关性
14
作者 徐歆宇 赵朝芬 +5 位作者 贺前勇 刘丽娜 王伟 邵春燕 熊伟 金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PD-1/CTL(%)、CTLA-4/CTL(%)、T-reg(%)、pDC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即刻疗效的关系,以及以上指标在鼻咽癌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11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及淋巴细胞亚群和树...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PD-1/CTL(%)、CTLA-4/CTL(%)、T-reg(%)、pDC与患者临床特征及即刻疗效的关系,以及以上指标在鼻咽癌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11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及淋巴细胞亚群和树突细胞亚群数据,进行外周血PD-1/CTL(%)、CTLA-4/CTL(%)、T-reg(%)、pDC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即刻疗效的相关性分析,从112例鼻咽癌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性别匹配的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外周血PD-1/CTL(%)、CTLA-4/CTL(%)、T-reg(%)、pDC表达差异。结果:112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年龄≥50岁组与年龄<50岁组相比,外周血PD-1/CTL(%)更高。CTLA-4/CTL(%)与T分期、N分期、TNM分期呈负相关,CTLA-4/CT(%)越高,疗效越好。T-reg(%)与N分期呈正相关,T-reg(%)与M分期存在“S”型曲线关系。pDC与N分期、TNM分期呈负相关。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PD-1/CTL(%)、T-reg(%)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TLA-4/CTL(%)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周血CTLA-4/CT(%)越高,鼻咽癌T分期、N分期、TNM分期越早,外周血CTLA-4/CT(%)越高,疗效越好。外周血T-reg(%)越高,N分期越晚。当外周血T-reg(%)<20%时,鼻咽癌可能未发生远处转移,当外周血T-reg(%)为20%~50%时,外周血T-reg(%)表达越高,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越大,当外周血T-reg(%)>50%时,鼻咽癌已经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大。外周血pDC越高,N分期、TNM分期越早。外周血以上指标可动态观察,有望成为预测鼻咽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临床特征 即刻疗效 pd-1 CTLA-4 T-reg pdC
下载PDF
1,4-丁炔二醇选择性加氢催化剂:Pd/ZrO_(2)及其碱金属改性
15
作者 周港 谭平华 +4 位作者 吴潘 何坚 蒋炜 刘长军 梁斌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48,共9页
以Zr(OH)_(4)焙烧得到的Zr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ZrO_(2)和碱金属(M)改性的催化剂(Pd/M/ZrO_(2)),通过XRD、BET、TEM及HRTEM、CO_(2)-TP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在1,4-丁炔二醇(BYD)选择性加氢制1,4... 以Zr(OH)_(4)焙烧得到的ZrO_(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Pd/ZrO_(2)和碱金属(M)改性的催化剂(Pd/M/ZrO_(2)),通过XRD、BET、TEM及HRTEM、CO_(2)-TPD、XPS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其在1,4-丁炔二醇(BYD)选择性加氢制1,4-丁烯二醇(BED)反应中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探究了反应气氛及碱金属改性对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Pd/ZrO_(2)(1.0%为Pd的质量分数)在50℃,2.40 MPa H_(2)下,能够催化BYD选择性加氢生成BED,有较高的催化活性[0.048 molBYD/(g Pd·s)],在BYD完全转化的条件下,BED的选择性为91.2%。氨的引入能够显著抑制催化剂加氢活性,提高BED的选择性。在BYD接近完全转化时,BED的选择性可达95.6%。向ZrO_(2)载体中引入少量碱金属(Li、Na、K、Rb、Cs),能够提高BED的选择性,其中,Rb的影响最为显著,BED的选择性可达9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ZrO_(2)催化剂 改性 1 4-丁炔二醇 选择性加氢 1 4-丁烯二醇
原文传递
基于USB PD 3.0协议的新型双相标记解码电路设计与验证
16
作者 史轶男 赵宏亮 尹飞飞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59,共6页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USB PD 3.0协议的新型双相标记解码电路设计并给予验证。通过状态机控制计数器的起始与停止,实现单个数据周期突变25%以内的解码结果的预测和产生;通过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计算得到解码阈值,支持对周期在增减7.13...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USB PD 3.0协议的新型双相标记解码电路设计并给予验证。通过状态机控制计数器的起始与停止,实现单个数据周期突变25%以内的解码结果的预测和产生;通过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计算得到解码阈值,支持对周期在增减7.13%范围内变化的、连续13个数据的解码,增大解码范围;增加完善的错误检测机制,提高电路的安全性;增加门控,空闲时关闭解码电路,节约能耗。在Synopsys公司的DC开发平台下,对电路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相较参考文献中的解码电路,该文的电路结构更简单,解码准确性更高,电路面积更小,功耗更低,解码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标记编解码 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滤波器 USB pd 3.0协议 快充协议 低功耗
下载PDF
下推式磁悬浮自适应模糊PD控制方法
17
作者 林厚健 蔡子颖 +2 位作者 邓定南 王小增 黄杰贤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2期27-30,35,共5页
为了改进基于传统PD控制的下推式磁悬浮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大、系统功耗高、体位适应性差的缺点,在传统PD控制结构基础上,引入具有设定值积分功能的模糊控制器和基于z轴磁场检测的比例运算器实现自适应模糊PD控制。所提算法在基于STM32F40... 为了改进基于传统PD控制的下推式磁悬浮控制系统稳态误差大、系统功耗高、体位适应性差的缺点,在传统PD控制结构基础上,引入具有设定值积分功能的模糊控制器和基于z轴磁场检测的比例运算器实现自适应模糊PD控制。所提算法在基于STM32F401CCU6为主控芯片的硬件系统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PD控制,自适应模糊PD控制算法对受控力不同的浮子控制的稳态误差均趋于0,磁悬浮系统装置的最大倾斜角由10°增加到90°,系统稳态输出功率从14 W降低至0.6 W,磁悬浮控制系统的综合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系统 模糊pd 自适应 鲁棒性 功耗
下载PDF
基于PD-L1蛋白调控的五味子酚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18
作者 韩旭 胡雪阳 +9 位作者 王玉涵 黄蕾 李梓晴 李思颖 孙海明 王春梅 李贺 孙靖辉 吴吉平 张志宏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究五味子酚(Schisanhenol)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及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五味子酚3、10、30μmol/L 3个浓度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PD-L1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检测五味子酚对PD-L... 目的探究五味子酚(Schisanhenol)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及作用机制的影响。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五味子酚3、10、30μmol/L 3个浓度组。应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PD-L1蛋白表达;通过免疫荧光试验进一步检测五味子酚对PD-L1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集落试验观察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HepG2细胞PD-L1蛋白表达结果显示,3、10、30μmol/L五味子酚均可显著抑制PD-L1蛋白表达(P<0.05或P<0.01),且抑制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试验和集落试验结果显示,30μmol/L五味子酚对HepG2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五味子酚通过调节PD-L1蛋白表达抑制肝细胞癌细胞HepG2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酚 肝细胞癌 pd-L1 增殖
下载PDF
安胃汤抑制CAG大鼠PD-1/PD-L1信号轴免疫逃逸机制研究
19
作者 陈丽 宋泓燕 +5 位作者 谭程匀 蒋婳影 甘秀凤 卜磊 韦维 林寿宁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8-157,共10页
背景众多证据表明免疫逃逸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安胃汤被发现可改善CAG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实现CAG的逆转,该作用是否与免疫逃逸机制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 背景众多证据表明免疫逃逸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安胃汤被发现可改善CAG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实现CAG的逆转,该作用是否与免疫逃逸机制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从细胞免疫逃逸角度,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信号轴与安胃汤对CAG模型大鼠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e,MNNG)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应用不同剂量安胃汤及维酶素片进行干预;HE染色观察安胃汤对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形态改变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PD-1、PD-L1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CD4^(+)、CD8^(+)水平变化;qPCR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PD-1mRNA、PD-L1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CAG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PD-1、PD-L1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示:与模型组和维酶素组比较,安胃汤高、低剂量组PD-L1表达均较低(P<0.01,P<0.05).ELISA实验结果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CD4^(+)表达及CD4^(+)/CD8^(+)比值升高(P<0.01,P<0.05),安胃汤各组和维酶素组CD8^(+)表达降低(P<0.01);与维酶素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CD8^(+)表达降低(P<0.05).qPCR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剂量组和维酶素组PD-1mRNA表达下降(P<0.01),安胃汤高、中剂量组PD-L1mRNA表达下降(P<0.01,P<0.05).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安胃汤高、中剂量组PD-1/Actin,PD-L1/Actin表达下降(P<0.01,P<0.05).结论安胃汤抗CAG作用可能与抑制PD-1/PD-L1信号通路诱导的细胞免疫逃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胃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 pd-1/pd-L1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基于PD-1介导NF-κB通路探讨莪术-三棱抗肝癌的机制
20
作者 郭洪麟 李静 +4 位作者 张琦 崔闻宇 蒋希成 李文兰 张乔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179-1185,共7页
目的: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介导NF-κB通路探究莪术-三棱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检测各组药物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率、脏器指数的影响;对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 目的:基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介导NF-κB通路探究莪术-三棱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检测各组药物对H22肝癌荷瘤小鼠抑瘤率、脏器指数的影响;对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运用免疫组化观察瘤组织NF-κBp65、Bcl-2以及Bax蛋白阳性表达。MTT法检测莪术醇、三棱内酯B二者单用及联用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联合应用对PD-1、NF-κB、Bcl-2、κB抑制因子激酶α/β(inhibitor ofκB kinaseα/β,IKK-α/β)以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IκB-α)的影响。结果:体内实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能够显著降低瘤质量,能够抑制TNF-α、IL-1和IL-6的表达(其中联合用药高剂量组TNF-α、IL-1和IL-6下降显著),能够抑制瘤组织中NF-κBp65、Bcl-2蛋白的阳性细胞表达率,高表达Bax蛋白。体外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用药组能显著抑制PD-1、Bcl-2及IKK-α/β蛋白表达,促进NF-κB及IκB-α蛋白表达。结论:联合用药能够显著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抑制分泌炎症因子,降低或升高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拮抗肝癌细胞增殖。莪术醇以及三棱内脂B联合应用能够提高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这一作用可能与PD-1介导的NF-κB通路调控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三棱 肝癌 NF-ΚB pd-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