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西他赛联合PD-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及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影响
1
作者 吴仁瑞 钟琼 黄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4年第2期10-13,18,共5页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和顺铂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PD-1治疗,3周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6个周期。比较2组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MMP-9、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DCR、PFS、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MMP-9、TIMP-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PD-1抑制剂对晚期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和预后,能够降低血清MMP-9、TIMP-1水平,降低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能力,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他赛 pd-1抑制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1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一线化疗方案对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陈艳妮 张建红 +3 位作者 李健 李瑶 逯震芳 陈亮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8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的肺腺癌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30例接受培美...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联合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的肺腺癌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30例接受培美曲塞、顺铂联合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治疗的病历资料纳入观察组另30例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的病历资料纳入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0 d时2组临床疗效[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免疫功能[CD_(4)^(+)、CD_(8)^(+)、CD_(4)^(+)/CD_(8)^(+)]、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不良反应[恶心、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皮疹、血小板降低]。结果观察组OR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4)^(+)/CD_(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YFRA21-1、CEA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皮疹等发生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可有效改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肺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驱动基因阴性 pd-1抑制剂 化疗 免疫功能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成功治疗肺腺癌术后皮下软组织等多部位转移1例报道
3
作者 张斓曦 车德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38-140,共3页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50%的NSCLC发现时已出现远处转移^([1-2])。皮下软组织转移是晚期肺癌的特殊转移类型,约有1%~12%的肺癌发生皮下转移^([3]),皮下转移在所...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50%的NSCLC发现时已出现远处转移^([1-2])。皮下软组织转移是晚期肺癌的特殊转移类型,约有1%~12%的肺癌发生皮下转移^([3]),皮下转移在所有癌症中的总发生率为5.3%^([4])。皮下转移表明恶性肿瘤预后不良,且常伴有全身其他部位转移(如肝脏、脑、骨、淋巴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d-1抑制剂 化疗 皮下软组织转移
下载PDF
PD-1抑制剂继发类天疱疮1例
4
作者 吴炜 罗辉 +3 位作者 于春水 蒋亚辉 鲁青莲 李欠颖 《皮肤病与性病》 2024年第2期128-129,共2页
患者男,73岁。因“全身泛发红斑、丘疹、水疱伴痒痛20d”住院。食管癌手术后使用卡瑞丽珠单抗维持治疗。皮肤科查体:躯干、四肢可见泛发紫红色多角形斑疹、丘疹,表面可见细碎鳞屑,有蜡样光泽,部分可融合,部分红斑及正常皮肤上可见散在... 患者男,73岁。因“全身泛发红斑、丘疹、水疱伴痒痛20d”住院。食管癌手术后使用卡瑞丽珠单抗维持治疗。皮肤科查体:躯干、四肢可见泛发紫红色多角形斑疹、丘疹,表面可见细碎鳞屑,有蜡样光泽,部分可融合,部分红斑及正常皮肤上可见散在绿豆至蚕豆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紧张,疱液清亮。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轻度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表皮下可见裂隙、大疱形成,疱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直接免疫荧光:表皮基底膜带见C3、IgG线状沉积,IgA、IgM、Fib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类天疱疮
下载PDF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及其动态变化与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何烨 王银华 +1 位作者 耿彪 鲍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s ratios,LMR)及治疗后的动态变化与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s ratios,LMR)及治疗后的动态变化与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及肿瘤介入科自2019年6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3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常规LMR数值,根据ROC曲线计算临界值,并将LMR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高低两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以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分析LMR值及治疗后的动态变化对PD-1抑制剂治疗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价值。结果:根据ROC曲线计算LMR临界值为1.8,将LMR分为基线低LMR组(LMRB/S<1.8)、高LMR组(LMRB/S≥1.8)及治疗后低LMR组(LMRafter<1.8)、治疗后高LMR组(LMR_(after)≥1.8)。治疗前高LMRB/S组免疫治疗后的ORR和DCR均高于低LMRB/S组(P=0.037;P=0.0025)。治疗前低LMRB/S患者中,在治疗后LMRafter≥1.8组的DCR优于LMR_(after)<1.8组(P=0.005)。治疗前高LMR患者中,治疗后LMR_(after)≥1.8组的DCR优于LMR_(after)<1.8组(P=0.034)。Kaplan-Meier分析显示,治疗前高LMRB/S组的PFS、OS均比低LMRB/S组延长;且在治疗前低LMRB/S组中,治疗后LMRafter≥1.8的患者PFS、OS均比LMR_(after)<1.8的患者延长(P=0.047;P=0.007)。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治疗前高LMRB/S值是影响NSCLC患者PFS和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6;P=0.033)。结论:免疫治疗前患者高LMR值可能提高PD-1抑制剂的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时间;且治疗后LMR值的升高可能会增加治疗前低LMR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 非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剂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PD-1抑制剂引起的严重肝损伤及肝损伤后再挑战的病例系列报道
6
作者 钟宇科 刘文新 谢聪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126-132,共7页
目的报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所致严重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肝损伤后再挑战的安全性。方法对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641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41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1.56%)出现严重肝损伤,中位发生时间为53(1~265)d,中... 目的报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所致严重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肝损伤后再挑战的安全性。方法对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641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641例患者中共有10例患者(1.56%)出现严重肝损伤,中位发生时间为53(1~265)d,中位转归时间为25(3~56)d。肝损伤类型主要表现为肝细胞损伤型,部分表现为混合型。10例患者均出现转归,其中5例接受了再挑战。3例患者经历了肝毒性复发,其中2例因严重肝毒性复发而永久性停药,2例患者的肝损伤类型与上次不同。结论PD-1抑制剂引起的严重肝损伤预后较好,但最终可能导致大多数患者永久性停用PD-1抑制剂。半数患者接受了PD-1抑制剂再挑战,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经历了严重的肝毒性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免疫治疗相关肝炎 再挑战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
7
作者 殷雨来 张银旭 +4 位作者 任悦 张辉 白杰 王遵义 张晓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探究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 目的探究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方法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在白蛋白紫杉醇常规治疗260 mg/m 2,d1,21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的基础上,对照组加卡瑞丽珠单抗治疗200 mg/次,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观察组采用卡瑞丽珠单抗200 mg/次,21 d为一个周期,连续使用4个周期,联合阿帕替尼治疗250 mg/次进行口服,1日/次,28 d为1个治疗周期,持续使用3个周期。并从接受治疗开始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153、CA125)、免疫相关指标(T细胞绝对值计数)、预后指标(TK1、VEGF、MUC1、CD44v6)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其中主要结局指标为ORR及OS,其余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显示,观察组患者的ORR(48.8%)和DCR(73.2%)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24.4%和4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80个月(95%CI:6.17~7.43)和4.70个月(95%CI:3.32~6.08),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进展的风险比HR为0.537(95%CI:0.337~0.85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90个月(95%CI:9.39~12.41)和7.60个月(95%CI:6.97~8.23),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死亡的风险比HR为0.406(95%CI:0.241~0.684);观察组的PFS和OS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标志物CEA、CA15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CA125水平及TK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EGF、MUC1、CD44v6水平比对照组低(P<0.001);观察组T细胞绝对值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1抑制剂卡瑞丽珠单抗联合VEGFR2抑制剂阿帕替尼治疗晚期TNBC患者,临床疗效较为可观,使患者的预后和免疫功能得到了改善,并且安全性相对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晚期乳腺癌 pd-1抑制剂 抗血管治疗 卡瑞丽珠单抗 阿帕替尼 白蛋白紫杉醇
下载PDF
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8
作者 刘松 张永会 +2 位作者 王庆东 李龙 于广计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肝...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34例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患者先完成2~6个周期mFOLFOX7-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以及PD-1抑制剂动脉灌注治疗,灌注治疗后序贯行卡培他滨单药化疗及PD-1抑制剂静脉点滴治疗。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其影响因素。结果34例患者共行介入治疗155次,平均(4.56±1.61)次;接受2个周期介入治疗后ORR为61.76%(21/34),DCR为97.06%(33/34);完成介入治疗后总体ORR为82.35%(28/34),DCR为100.00%(34/34)。中位随访时间为17.5个月,中位OS为20.0个月(95%CI:15.0~25.0个月)。HAIC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及化疗药物引起的血液学毒性等,均为1~2级;PD-1抑制剂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疲劳、皮疹、体表毛细血管增生等,均≤3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导管周浸润型是OS的危险因素(HR=2.051,95%CI:1.039~4.407,P=0.038),介入治疗5~6次为OS的保护因素(HR=0.465,95%CI:0.219~0.853,P=0.006)。结论经导管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序贯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治疗不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控,其中生长模式分型和介入治疗次数可影响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肝动脉持续化疗 pd-1抑制剂 卡培他滨
下载PDF
1例使用PD-1抑制剂治疗致免疫相关性肠炎的护理体会
9
作者 陈柳坚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总结1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3级腹泻及3级结肠炎的护理经验。住院期间对该患者给予腹泻护理,并结合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和臭氧保留灌肠,饮食上改善营养不良,给予心理护理等措施。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住院2... 总结1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使用PD-1抑制剂治疗后出现3级腹泻及3级结肠炎的护理经验。住院期间对该患者给予腹泻护理,并结合医用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和臭氧保留灌肠,饮食上改善营养不良,给予心理护理等措施。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住院20 d后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特瑞普利单抗 免疫相关性肠炎 医用臭氧 护理
下载PDF
PD-1抑制剂对肺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响
10
作者 陶金松 李伟章 +3 位作者 崔俊友 李健 曹向明 张华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PD-1抑制剂对肺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响。方法:本研究分析了293例未经过PD-1抑制剂治疗和273例经过PD-1抑制剂治疗的肺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47个生化指标。通过分型方法、热图、ROC曲线和t检验来确定PD-1抑制剂... 目的:研究PD-1抑制剂对肺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化指标影响。方法:本研究分析了293例未经过PD-1抑制剂治疗和273例经过PD-1抑制剂治疗的肺癌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47个生化指标。通过分型方法、热图、ROC曲线和t检验来确定PD-1抑制剂对肺癌合并心血管疾病内在生化物质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信号校正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实现了高效的两类样本分型,其诊断效率达0.806。通过热图和相关性分析,发现了典型差异生物标志物分子。同时,对典型的岩藻糖甘酶(指标39)、谷草线粒体同工酶(指标41)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指标10)进行了诊断效率和显著性分析,这3个指标协同作用可能为后续PD-1抑制剂治疗引发的肺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监控提供参考意义。结论:多维度生化指标的联合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肺癌合并心血管疾病和PD-1抑制剂治疗的疗效评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肺癌 心血管疾病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国产PD-1抑制剂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现状
11
作者 卓青婵 朱敏莹 +1 位作者 左瑜芳 官成浓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8期184-190,共7页
妇科肿瘤是威胁女性生命的恶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妇科肿瘤治疗的基础是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联合治疗,但综合治疗后仍有患者因耐药或复发而死亡。目前PD-1/PD-L1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妇科恶... 妇科肿瘤是威胁女性生命的恶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妇科肿瘤治疗的基础是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联合治疗,但综合治疗后仍有患者因耐药或复发而死亡。目前PD-1/PD-L1免疫抑制剂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已初见成效,有望成为未来最有潜力攻克妇科恶性肿瘤的药物。本文主要对当前国产PD-1免疫治疗在妇科肿瘤中的临床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以期概括国内妇科肿瘤免疫治疗思路,寻找合适的免疫治疗策略,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国产pd-1抑制剂 免疫治疗
下载PDF
NLR、PILE评分与PD-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12
作者 尹华婕 曾腾达 +3 位作者 吴旭 伍妮 周玲 刘新福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PILE评分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疗效及预...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PILE评分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邵阳市中心医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使用PD-1抑制剂治疗的109例晚期NSCLC患者的资料,计算患者治疗前的NLR、PILE评分,分析其与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低NLR组比高NLR组有更高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P<0.05),PILE评分低分组较PILE评分高分组有更高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和DCR(均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NLR、PILE评分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高NLR、高PILE评分与PD-1抑制剂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更差有关,且高NLR、高PILE评分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pd-1抑制剂 NLR PILE评分
下载PDF
不同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一项单中心非干预性真实世界临床研究
13
作者 任雪茹 汪含琪 +1 位作者 白如冰 张志红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5期704-710,共7页
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中不同程序性死亡蛋白受体1(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替雷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安徽省立医院使用P... 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中不同程序性死亡蛋白受体1(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替雷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在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在安徽省立医院使用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的234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数据,末次随访时间是2023年9月15日。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有效率(ORR),次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疾病控制率(DCR)。通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评估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研究使用替雷利珠单抗或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234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其中131例使用了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103例使用了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鳞癌患者一线治疗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2个月、9.8个月(P=0.465),中位OS分别为18.6个月、18.9个月(P=0.668),ORR分别为56.8%和75.0%,DCR分别为91.0%和87.5%;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4个月、7.4个月(P=0.488),中位OS分别为15.8个月、13.2个月(P=0.736),ORR分别为29.4%和28.6%,DCR分别为70.6%和64.3%。腺癌患者一线治疗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2.5个月、10.8个月(P=0.103),中位OS分别为16.3个月、21.3个月(P=0.886),ORR分别为47.1%和59.1%,DCR分别为94.1%和90.9%;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两者PFS分别6.6个月、9.8个月(P=0.195),中位OS分别为10.8个月、17.6个月(P=0.116),ORR分别为33.3%和48.1%,DCR分别为88.9%和92.6%。在安全性分析方面,两组PD-1抑制剂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AEs)的总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总AEs(38.2%vs 21.4%,P=0.006)更高。结论 在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中,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组与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疗效相似。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发生副反应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pd-1免疫抑制 不良反应 疗效
下载PDF
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癌回顾性分析
14
作者 于丹丹 王黎 +2 位作者 袁惠芳 潘静 连慧娟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7月于郑州颐和医院接受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37例老年(60岁以上)晚期肝... 目的探讨国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9月~2022年7月于郑州颐和医院接受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的37例老年(60岁以上)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体瘤改良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评价肝内病灶疗效,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版评价转移灶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37例老年晚期肝癌患者中,肿瘤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15例,肿瘤进展14例,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1.6%(8/37)和62.2%(23/3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885个月(95%CI:5.374~6.397个月)。总体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1.4%(19/37),疲乏27.0%(10/37)、皮疹27.0%(10/37)和高血压21.6%(8/37)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国产PD-1抑制剂联合仑伐替尼治疗老年晚期肝癌疗效可,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老年 pd-1/pd-L1抑制 仑伐替尼
下载PDF
安罗替尼联合PD-1抑制剂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15
作者 李建国 李树满 陈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48-2252,共5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6例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化疗方案治疗的广泛期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的治疗。结果 36例SCLC患...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36例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系统化疗方案治疗的广泛期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的治疗。结果 36例SCLC患者均可进行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最佳疗效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为27.8%(95%CI:14.2%~45.2%),疾病控制率为80.6%(95%CI:64.0%~91.8%)。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中位点生存期(OS)分别为4.6个月(95%CI:3.1~6.1)和9.3个月(95%CI:3.3~15.3),总体不良反应安全可控。Cox回归分析提示ECOG体质状况评分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真实世界中安罗替尼联合PD-1单抗治疗广泛期SCLC患者具有初步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安罗替尼 pd-1抑制剂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PD-1抑制剂治疗左肾透明细胞癌致重症心肌炎1例
16
作者 郭丽敏 郭莹洁 +2 位作者 李来有 郄晓景 史宁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19-320,共2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后,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式,ICIs是通过抗体抑制免疫检查点的活性,恢复并提高T细胞的功能,调动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能力,从而起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的作用^([1])。目...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继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后,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式,ICIs是通过抗体抑制免疫检查点的活性,恢复并提高T细胞的功能,调动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能力,从而起到抑制和杀伤肿瘤的作用^([1])。目前上市的ICIs有两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配体PD-L1抑制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 4(CTLA4)抑制剂。在临床应用较多的PD-1抑制剂包括:特瑞普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 糖皮质激素类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心肌炎 pd-1抑制剂
下载PDF
PD-1抑制剂与常规化疗对肺癌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和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陈妙婷 杨全 +1 位作者 苏美霞 曹堃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与常规化疗对肺癌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和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0)应用常规化疗,观察组(n=30)应用PD-1抑制剂单药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效果...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与常规化疗对肺癌患者疾病控制效果和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0)应用常规化疗,观察组(n=30)应用PD-1抑制剂单药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效果、免疫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生存期(OS)与无进展生存期(PFS)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中,相较于常规化疗,PD-1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疾病控制效果,且对患者免疫功能损伤程度较为轻微,患者预后结局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化疗 肺癌 免疫功能 预后
下载PDF
13例PD-1抑制剂致免疫性肺炎病例分析
18
作者 程晟 温爱萍 +3 位作者 董怡文 余俊先 李哲 李新刚 《中南药学》 2023年第10期2809-2812,共4页
目的分析PD-1抑制剂相关免疫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共13例PD-1抑制剂致免疫性肺炎病例的诊疗过程及临床特点。结果13例患者中男11例,女2例... 目的分析PD-1抑制剂相关免疫性肺炎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共13例PD-1抑制剂致免疫性肺炎病例的诊疗过程及临床特点。结果13例患者中男11例,女2例;使用药物包括卡瑞利珠单抗6例,纳武利尤单抗3例,替雷利珠单抗2例,信迪利单抗2例。用药开始至确诊平均为(5.15±2.80)个治疗周期。患者症状主诉为喘憋6例(46.15%);咳嗽及咳痰的3例(23.08%);没有明显主观症状的5例(38.46%)。胸部CT检查结果以双肺多发磨玻璃影为主,共12例(92.31%)。13例患者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平均疗程为(27.38±16.46)d。经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仅1名患者痊愈。结论免疫性肺炎是PD-1抑制剂发生率较低的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评估和处置,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 免疫性肺炎
原文传递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研究
19
作者 王阳 吕晶晶 马馨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93-97,共5页
目的研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6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临床治疗差异进行分组,其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目的研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76例NSCLC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临床治疗差异进行分组,其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对单一用药患者为对照组(N=38),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PD-1抑制剂患者为研究组(N=38)。观察两组一定疗程治疗后临床疗效、细胞免疫指标、肿瘤标记物含量、血清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73.68%)与对照组(60.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细胞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CD3^(+)、CD4^(+)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肿瘤标记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肿瘤标记物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出现下降,且研究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PD-1抑制剂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整体免疫水平好转,自身血清炎性因子明显下降,各项肿瘤标记物含量降低,整体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pd-1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闫向勇 李俊 +3 位作者 牛小娟 蔺彩娟 宋书征 党政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75-880,共6页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至202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单药PD-1抑制剂治疗(单药治疗组)、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联合用药...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至2021年本院收治的70例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单药PD-1抑制剂治疗(单药治疗组)、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联合用药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相关病历资料及获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全性比较可知,单药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占17.14%,肝功能异常占25.71%,血液学毒性占31.42%,全身性症状占8.57%,胃肠道占17.14%,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占11.43%,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占20.00%,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占5.71%,内分泌系统疾病占5.71%;联合用药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比率分别为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占22.85%,肝功能异常占28.57%,血液学毒性占25.71%,全身性症状占11.43%,胃肠道占20.00%,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占14.29%,代谢及营养类疾病占17.14%,肾脏及泌尿系统疾病占8.57%,内分泌系统疾病占2.8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用药并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有效性比较可知,单药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8.57%、部分缓解率为31.43%、疾病稳定率为48.57%、疾病进展率为11.43%;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14.29%、部分缓解率为54.29%、疾病稳定率为25.71%、疾病进展率为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对疾病更为有效。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比单药PD-1抑制剂提升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保证患者足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原发性肝癌 pd-1抑制剂 靶向药物 安全 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