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糖/脂肪比对暗纹东方幼鱼生长、血液指标、肝代谢酶活性及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刘襄河 叶超霞 +3 位作者 沈碧端 王春艳 彭键 王安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9-1158,共10页
配制6种不同糖/脂肪比例(CHO∶L分别为4.29、2.79、1.86、1.19、0.73和0.42)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暗纹东方鲀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1.2±0.5)g]60 d,探讨饲料中糖与脂肪比例对其生长、饲料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和PEPCK基因表达的影... 配制6种不同糖/脂肪比例(CHO∶L分别为4.29、2.79、1.86、1.19、0.73和0.42)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暗纹东方鲀幼鱼[初始体质量为(11.2±0.5)g]60 d,探讨饲料中糖与脂肪比例对其生长、饲料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和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CHO∶L降低,暗纹东方鲀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效率(FE)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CHO∶L为1.86时达最大,显著高于CHO∶L为0.42、0.73和4.29时的值(P〈0.05)。血浆甘油三酯和肝脏脂肪含量随CHO∶L降低而显著增加(P〈0.05),而血糖和肝糖原含量随CHO∶L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随饲料中CHO∶L降低,肝脏脂肪酶和脂肪合成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分别在CHO∶L为1.19和1.86时活性最高。CHO∶L为1.86~4.29时丙酮酸激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CHO∶L为0.42和0.73时,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而PEPCK活性和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饲料组(P〈0.05)。饲料中CHO∶L对暗纹东方存活率和血浆总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分别用二次多项回归模型拟合SGR、PER、FE和CHO∶L的关系,得到暗纹东方幼鱼饲料中CHO∶L的适宜范围为2.01~2.16,且其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要高于脂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 糖脂比 生化指标 pepck基因
下载PDF
基于2种核蛋白编码基因序列研究16种对虾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易啸 毛勇 苏永全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8-844,共7页
为了研究对虾科(Penaeidae)对虾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2种细胞核蛋白编码基因钾钠腺苷三磷酸α亚基(NaK)基因和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PEPCK)基因,使用邻接(neighbor-jointing,NJ)法构建了9属16种对虾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1983... 为了研究对虾科(Penaeidae)对虾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2种细胞核蛋白编码基因钾钠腺苷三磷酸α亚基(NaK)基因和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PEPCK)基因,使用邻接(neighbor-jointing,NJ)法构建了9属16种对虾的系统发育树.研究结果有力地支持了1983年Burkenroad提出的三群体分类系统,除新对虾属处于进化树最先起源的位置外,系统发育树形成3个进化枝,其一为对虾属、明对虾属、滨对虾属、囊对虾属和沟对虾属,其二为仿对虾属和鹰爪虾属,其三为赤虾属,分别对应为Penaeini、Trachypenaeini和Parapenaeini 3个群体.基于核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很好地解决了线粒体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对虾属和明对虾属进化关系不明确的问题,赤虾属的进化关系也很好地符合了形态学分类结果,因此可以作为对虾系统进化研究的重要补充手段与其他的研究方法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科 NaK基因 pepck基因 系统发育关系
下载PDF
婴儿利什曼原虫Pepck和Gp63优势表位的真核与原核重组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建辉 王玉洁 +4 位作者 何金蕾 李焕卿 陈劲宇 陈达丽 陈建平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94-201,共8页
目的选取婴儿利什曼原虫的Pepck和Gp63的优势表位基因,构建Pepck-Gp63二联优势表位的原核与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表达蛋白。方法用计算机分析预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K)的二级结构及HLA表位,筛选... 目的选取婴儿利什曼原虫的Pepck和Gp63的优势表位基因,构建Pepck-Gp63二联优势表位的原核与真核重组表达载体并表达蛋白。方法用计算机分析预测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基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K)的二级结构及HLA表位,筛选出优势表位。根据本实验室之前对表面蛋白酶63(glycoprotein of 63×10^(3),GP63)用相同的方法分析而筛选的表位结果,把Pepck和Gp63的优势表位基因通过重叠PCR和酶切连接反应构建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epck-Gp63,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Pepck-Gp63,用脂质体转染法把真核质粒转染到NIH3T3细胞中表达。结果Pepck存在多个优势表位;测序结果表明二联优势表位基因Pepck-Gp63连接成功;PEPCK-GP63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并在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的结果中呈现相对分子质量为74×10^(3)大小的条带;细胞免疫荧光中被pVAX1-Pepck-Gp63转染的NIH3T3细胞呈阳性。结论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Pepck-Gp63和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Pepck-Gp63,并分别在大肠杆菌和NIH3T3细胞中验证重组质粒能表达相应目的蛋白,为后续的免疫策略研究提供初步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利什曼原虫 表位疫苗 pepck基因 Gp63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