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5篇文章
< 1 2 1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检查质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陆静佳 张实来 +7 位作者 韦红娇 杨志 李宁 柴华 刘子雅 杨彩娟 方建芸 肖国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检查质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检查质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质量及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显像剂外漏(P=0.017)、注射次数(P=0.042)、肠道摄取增高(P=0.046)、声带摄取增高(P=0.037)、眼肌摄取增高(P=0.027)、全身肌肉摄取增高(P=0.037)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检查过程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检查质量和图像质量,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获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 肿瘤患者 ^(18)F-FDG pet/ct检查 检查质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行PET/CT检查的体会
2
作者 陆静佳 韦红娇 +7 位作者 潘海辉 杨志 张实来 李宁 杨彩娟 方建芸 肖国有 劳永聪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PET/CT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核医学科行PET/CT检查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PE...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PET/CT检查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核医学科行PET/CT检查的100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时间、PET/CT图像质量、图像合格率、检查配合度、检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合格率、检查配合度、检查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行PET/CT检查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者检查时间,提升PET/CT图像质量,提高检查配合度和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个体化护理 pet/ct检查
下载PDF
基于^(68)Ga-PSMA-11 PET/CT和mpMRI构建临床模型预测前列腺单独靶向穿刺的准确性
3
作者 安超力 邱雪峰 +3 位作者 王峰 付尧 赵晓智 郭宏骞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12-218,共7页
目的基于^(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多参数核磁共振(mpMRI)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帮助临床实现对需行前列腺穿刺的可疑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患者进行合理分层以避免不必要的系... 目的基于^(68)Ga-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1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和多参数核磁共振(mpMRI)构建临床预测模型,帮助临床实现对需行前列腺穿刺的可疑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患者进行合理分层以避免不必要的系统穿刺。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20年1月-2023年2月在前列腺靶向穿刺联合系统穿刺前接受了^(68)Ga-PSMA-11 PET/CT和mpMRI扫描的96例可疑csPCa患者,纳入^(68)Ga-PSMA-11 PET/CT中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mpMRI中的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min)以及其他临床参数,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单独靶向穿刺有效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根据这些参数构建临床预测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Vmax(OR=0.878,95%CI:0.804~0.959,P=0.004)和ADCmin(OR=1.005,95%CI:1.001~1.010,P=0.027)是单独靶向穿刺有效诊断的独立预测因子。以SUVmax和ADCmin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0、0.80、0.83、0.84。结论基于^(68)Ga-PSMA-11 PET/CT和mpMRI参数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单独靶向穿刺的有效诊断,根据该模型对可疑csPCa患者进行合理分层,安全避免系统穿刺,有效平衡获益和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8)Ga-PSMA-11 pet/ct 最大标准摄取值 最小表观扩散系数 单独靶向穿刺 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 多参数核磁共振
下载PDF
^(68)Ga-PSMA-11PET/CT对前列腺导管内癌病理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韩正 彭珊 +4 位作者 付尧 杨凤娇 王峰 郭宏骞 邱雪峰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究^(68)Ga-PSMA-11 PET/CT显像在诊断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的效能。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前进行^(68)Ga-PSMA-11 PET/CT扫描的57例患者,分析他们的临床、影像与病... 目的探究^(68)Ga-PSMA-11 PET/CT显像在诊断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的效能。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术前进行^(68)Ga-PSMA-11 PET/CT扫描的57例患者,分析他们的临床、影像与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判断IDC-P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68)Ga-PSMA-11 PET/CT影像学参数在诊断IDC-P中的效能。结果57例患者中有16例(28.1%)在前列腺根治术后大病理标本上发现IDC-P;IDC-P组与无IDC-P组的临床一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DC-P组的^(68)Ga-PSMA-11 PET/CT影像学参数平均标准摄取值(SUV mean)低于无IDC-P组(P=0.023);使用逻辑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示,SUV mean是IDC-P的影响因子(OR=0.780,95%CI:0.632~0.962,P=0.020);SUV mean诊断IDC-P的AUC为0.72(95%CI:0.58~0.86,P=0.01),敏感度和特异度为0.81和0.63。结论IDC-P与较低的^(68)Ga-PSMA-11摄取有关,SUV mean是IDC-P的影响因子,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有助于区别IDC-P和普通前列腺癌,同时这些结果可以有助于前列腺癌患者的风险分层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导管内癌 PSMA pet/ct 诊断
下载PDF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定量参数MR_(FDGmax)和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施慧敏 张金洲 +3 位作者 王馨 朱干 赵学峰 汪会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 通过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探讨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根据实验分组... 目的 通过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探讨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在大鼠肝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阶段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肝硬化组。根据实验分组,对各组大鼠进行CCl_(4)油溶液复合法诱导;诱导完成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显像完成后,分析各组肝脏的MR_(FDGmax)、SUV_(max)、CT值;分别提取各组大鼠血清行肝功能指标(AST、 ALT和ALP)检测,并对正常组、肝炎组及肝硬化组的大鼠肝脏行HE染色,肝纤维化组行Masson染色;免疫组化法分析各组肝脏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MR_(FDGmax)、SUV_(max)值在正常组、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54、38.35,P<0.001)。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之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07,P=0.693),其余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25,P<0.001)。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AST、ALT及ALP呈阶段性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3.32、64.63、145.03,P<0.001);HE染色示正常组肝细胞排列整齐,结构完整;肝炎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肝硬化组假小叶形成;肝纤维化组Masson染色示胶原纤维增生,被膜增厚。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α-SMA表达增加,呈阶段性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57,P<0.001)。相关性分析示SUV_(max)与MR_(FDGmax)呈正相关(r=0.967,P<0.01)。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及肝硬化组α-SMA分别与AST、ALT、ALP呈正相关(r=0.924、0.756、0.934,P<0.01)。结论 全身动态^(18)F-FDG PET/CT Patlak显像通过定量参数MR_(FDGmax)、SUV_(max)变化,对监测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动态pet/ct Patlak MR_(FDGmax) SUV_(max) 肝炎 肝纤维化 肝硬化
下载PDF
^(18)F-FDG-PET/CT辅助诊断疑似风湿性多肌痛的巨细胞动脉炎1例
6
作者 贺倩 罗静 +1 位作者 郑玉民 陶庆文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7-118,F0002,共3页
患者女,65岁,2019年冬季游泳后出现双侧肩颈带肌、骨盆带肌、膝部肌肉酸痛,休息可缓解,后食欲下降、乏力。半年后右侧偏头痛,颞动脉搏动明显,晨起枕部麻木,汗出,右侧颞下颌关节间断颌跛行,无明显视觉障碍。C反应蛋白3.13mg/dl,红细胞沉... 患者女,65岁,2019年冬季游泳后出现双侧肩颈带肌、骨盆带肌、膝部肌肉酸痛,休息可缓解,后食欲下降、乏力。半年后右侧偏头痛,颞动脉搏动明显,晨起枕部麻木,汗出,右侧颞下颌关节间断颌跛行,无明显视觉障碍。C反应蛋白3.13mg/dl,红细胞沉降率(ESR)66mm/h,IgG 1690mg/dl,抗核抗体谱、类风湿因子抗体谱阴性;颅脑核磁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风湿性多肌痛 抗核抗体谱 巨细胞动脉炎 肩颈 颞下颌关节 pet/ct 枕部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盛玉杰 王泽静 冯长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放射性荧光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80例初诊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术... 目的分析放射性荧光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80例初诊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进行了18F-F DG P ET/CT显像检查,并在术后3~6个月内进行了复查,监测复发或转移情况。术前的TNM分期和术后的复发转移情况均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分期诊断中,18F-FD(G P ET/CT显像的T分期、N分期和M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86.59%、81.93%和1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34、0.793和1.000。术后的复发转移检测中,18F-FDG PET/CT显像在术后6个月内成功检出了22例(88.00%)的复发转移病例,其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100.0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方法可以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和更有效的随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显像 肺癌 分期诊断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PET/CT在淋巴瘤异质性评估中的价值
8
作者 詹华英 李伟龙 +1 位作者 于丽硕 刘志翔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20-224,共5页
淋巴瘤是一种以淋巴细胞为主要来源的高度异质性肿瘤。^(18)F-FDG PET/CT通过对肿瘤细胞状态和肿瘤微环境变化的异质性FDG摄取进行评估,被广泛用于嗜FDG淋巴瘤分期、再分期及治疗反应评估。但常规PET参数在全面评估肿瘤异质性方面存在... 淋巴瘤是一种以淋巴细胞为主要来源的高度异质性肿瘤。^(18)F-FDG PET/CT通过对肿瘤细胞状态和肿瘤微环境变化的异质性FDG摄取进行评估,被广泛用于嗜FDG淋巴瘤分期、再分期及治疗反应评估。但常规PET参数在全面评估肿瘤异质性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总结PET/CT在淋巴瘤诊断、分期、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并探讨PET/CT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PET参数的探索、新试剂的开发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这些领域在淋巴瘤检测、异质性量化、鉴别、中期疗效评估和预测预后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18)F-FDG pet/ct 肿瘤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DCIF-GAN的肺部肿瘤PET/CT跨模态医学图像融合
9
作者 周涛 程倩茹 +2 位作者 张祥祥 李琦 陆惠玲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36,共16页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医学图像融合是计算机辅助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现有基于GAN的融合方法存在训练不稳定,提取图像的局部和全局上下文语义信息能力不足,交互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的医学图像融合是计算机辅助诊断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现有基于GAN的融合方法存在训练不稳定,提取图像的局部和全局上下文语义信息能力不足,交互融合程度不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双耦合交互式融合GAN(Dual-Coupled Interactive Fusion GAN,DCIFGAN)。首先,设计了双生成器双鉴别器GAN,通过权值共享机制实现生成器之间和鉴别器之间的耦合,通过全局自注意力机制实现交互式融合;第二,设计耦合CNN-Transformer的特征提取模块(Coupled CNN-Transformer Feature Extraction Module,CC-TFEM)和特征重构模块(CNN-Transformer Feature Reconstruction Module,C-TFRM),提升了对同一模态图像内部的局部和全局特征信息提取能力;第三,设计跨模态交互式融合模块(Cross Model Intermodal Fusion Module,CMIFM),通过跨模态自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整合不同模态间的全局交互信息。为了验证本文模型的有效性,在肺部肿瘤PET/CT医学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该文方法在平均梯度,空间频率,结构相似度,标准差,峰值信噪比,信息熵等上与其他四种方法中最优方法相比,分别提高了1.38%,0.39%,29.05%,30.23%,0.18%,4.63%。模型能够突出病变区域信息,融合图像结构清晰且纹理细节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图像融合 pet/ct 耦合生成对抗网络 Swin Transformer
下载PDF
利用跨模态轻量级YOLOv5模型的PET/CT肺部肿瘤检测
10
作者 周涛 叶鑫宇 +1 位作者 刘凤珍 陆惠玲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4-632,共9页
多模态医学图像可在同一病灶处提供更多语义信息,针对跨模态语义相关性未充分考虑和模型复杂度过高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跨模态轻量级YOLOv5(CL-YOLOv5)的肺部肿瘤检测模型。首先,提出学习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 多模态医学图像可在同一病灶处提供更多语义信息,针对跨模态语义相关性未充分考虑和模型复杂度过高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跨模态轻量级YOLOv5(CL-YOLOv5)的肺部肿瘤检测模型。首先,提出学习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PET/CT不同模态语义信息的3分支网络;然后,设计跨模态交互式增强块充分学习多模态语义相关性,余弦重加权计算Transformer高效学习全局特征关系,交互式增强网络提取病灶的能力;最后,提出双分支轻量块,激活函数簇(ACON)瓶颈结构降低参数同时增加网络深度和鲁棒性,另一分支为密集连接的递进重参卷积,特征传递达到最大化,递进空间交互高效地学习多模态特征。在肺部肿瘤PET/CT多模态数据集中,该文模型获得94.76%mAP最优性能和3238 s最高效率,以及0.81 M参数量,较YOLOv5s和EfficientDet-d0降低7.7倍和5.3倍,多模态对比实验中总体上优于现有的先进方法,消融实验和热力图可视化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LOv5 跨模态交互式增强块 双分支轻量块 pet/ct多模态肺部肿瘤影像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辅助评估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疗效
11
作者 翁翔 赵明哲 +1 位作者 姜婷 胡慧仙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确诊DLBCL患者共78例,采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前采用^(18)F-FDG PET/CT测量代谢参数包括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确诊DLBCL患者共78例,采用R-CHOP化疗方案。治疗前采用^(18)F-FDG PET/CT测量代谢参数包括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SUVmax)、峰值(SUVpeak)和平均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糖酵解总量(TLG),解剖学参数包括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和AnnArbor分期。治疗4个疗程(21 d为1个疗程)后复查PET/CT,根据Lugano修订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有效组62例和无效组16例,比较两组PET/CT参数。结果与无效组比较,有效组年龄和最大直径较小,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CCN-IPI)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较低,Ⅲ~Ⅳ期和骨髓侵犯较少;SUVmax、MTV和TLG值降低(P<0.05)。Spearman检验显示,SUVmax、MTV和TLG值与最大直径、NCCNIPI、LDH和AnnArbor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ROC计算SUVmax、MTV和TLG值预测DLBCL患者化疗疗效的AUC为0.741、0.886和0.869(P<0.001),MTV和TLG明显优于SUVmax(P<0.001),但MTV和TLG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8)F-FDG PET/CT作为DLBCL临床分期、疗效评估和预后随访的重要方法,代谢参数MTV和TLG值与化疗疗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pet/ct 标准摄取值 肿瘤代谢体积 糖酵解总量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根治性放化疗前^(18)F-FDG PET/CT代谢异质性参数结合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马希雅 季虎 +3 位作者 朱泽华 潘博 谢强 姚晓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6-971,共6页
目的探讨根治性放化疗(D-CRT)前^(18)F-FDG PET/CT代谢和异质性参数结合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D-CRT的106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了^(18)F-FDG PET/CT检查,通过... 目的探讨根治性放化疗(D-CRT)前^(18)F-FDG PET/CT代谢和异质性参数结合临床特征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D-CRT的106例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接受了^(18)F-FDG PET/CT检查,通过数据处理获得肿瘤原发灶的代谢和异质性参数。随访所有患者的总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肿瘤代谢和异质性参数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1、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4%、51.9%,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M分期、肿瘤代谢体积、病灶糖酵解总量、异质性指数-2(HI-2)、40%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为阈值的变异系数(CV40%)与ESCC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CV40%是E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9、<0.001)。结论N分期、肿瘤代谢异质性参数CV40%与ESCC D-CRT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肿瘤内代谢异质性 调强放疗 pet/ct 预后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异质性指数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13
作者 李响 何健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1-117,共7页
目的:探究18 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及异质性指数(HI)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的18 F-FDG PET/CT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测量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 目的:探究18 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及异质性指数(HI)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的18 F-FDG PET/CT资料及临床病理资料。测量原发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总糖酵解量(TLG)、HI。HI-1为感兴趣区内SUV值的变异系数(CV),HI-2为不同SUVmax阈值下MTV值的线性回归斜率的绝对值。运用Spearman秩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上述参数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标准摄值(SUV)及HI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程度与SUVmax及HI-1均呈中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39,均P<0.05)。含有低黏附细胞成分胃癌的SUV及HI-1均较低(P<0.05)。总糖酵解量(TLG)≥57.5 g为Ⅳ期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OR:6.089(1.08,34.33)]。结论:18 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HI可反映部分胃癌临床及病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 F-氟脱氧葡萄糖 pet/ct 分化程度 低黏附性胃癌
下载PDF
播散性隐球菌病在PET/CT上表现类似淋巴瘤一例
14
作者 李俊 代文莉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829-833,共5页
目的:通过回顾罕见的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案例,提高临床医生对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认识,帮助临床今后处理类似的病人。方法:回顾分析一例主诉为腰背痛伴活动受限的中年女性患者,临床最初怀疑癌症、18F-FDG PET/CT提示... 目的:通过回顾罕见的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播散性隐球菌病案例,提高临床医生对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认识,帮助临床今后处理类似的病人。方法:回顾分析一例主诉为腰背痛伴活动受限的中年女性患者,临床最初怀疑癌症、18F-FDG PET/CT提示淋巴瘤可能,但最终经病理证实为隐球菌感染。结果:PET/CT显示全身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并第十胸椎骨质破坏、代谢异常增高,提示淋巴瘤可能。但随后的胸椎活检证实为隐球菌感染,血清隐球菌抗原试验呈阳性,且患者抗真菌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播散性隐球菌病与淋巴瘤在18F-FDG PET/CT上有时难以区分,尤其是当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时。PET/CT显像全身成像在显示病变范围和评估疗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并且能够精确指导临床在合适部位进行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隐球菌病 pet/ct 淋巴瘤
下载PDF
18F-FDG PET/CT代谢采集参数在老年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薛云龙 王萌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2期418-423,433,共7页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代谢采集参数在老年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随后经组织学病理等检查确诊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孤立... 目的探讨18 F-FDG PETCT代谢采集参数在老年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6月-202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随后经组织学病理等检查确诊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孤立性肺腺癌326例(设为孤立性肺腺癌组),老年孤立性肺结核314例(设为孤立性肺结核组)。比较2组18F-FDG PET/CT代谢采集参数、CT形态学特征观察值、凝血指标(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时间、D-二聚体、)值、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值;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18F-FDG PET/CT对老年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诊断价值,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对老年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鉴别价值。结果6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清晰,显像效果良好。2组CT形态学特征在形态、边界、毛刺征、卫星灶、空洞、空泡、空气支气管征、淋巴结肿大观察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CT形态学特征在分叶征、血管集束征、树芽征观察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肿瘤代谢体积(MTV)、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孤立性肺腺癌组患者标准化摄取值(SUV)max、SUVmin、SUVmean、SUVpeak均高于孤立性肺结核组;孤立性肺腺癌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均少/低于孤立性肺结核组(P<0.05);孤立性肺腺癌组患者糖类抗原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均高于孤立性肺结核组(P<0.05)。以患者SUVmax≥2.5作为判断标准,所有肺腺癌患者SUVmax值均≥2.5,89例肺结核患者的SUVmax值<2.5。18F-FDG PET/CT鉴别诊断老年孤立性肺腺癌、肺结核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00%、28.34%、64.84%。ROC曲线分析显示,SUVmax、SUVmin、SUVmean、SUVpeak鉴别诊断老年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23、0.734、0.966、0.851,血清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糖类抗原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鉴别诊断老年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AUC值分别为0.721、0.668、0.793、0.998、0.992。结论18F-FDG PET/CT代谢采集参数在老年孤立性肺腺癌和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单独以SUVmax≥2.5作为判断标准具有较大局限性,临床上应同时参考多个参数进行辅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孤立性肺腺癌 孤立性肺结核 18F-FDG pet/ct代谢采集参数 诊断价值
下载PDF
18F-PSMA-1007 PET/CT显像可无创精准诊断前列腺癌并确定分期
16
作者 章明 马晓芬 +1 位作者 楼云龙 陈丹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18F-PSMA-1007的PET/CT显像技术在前列腺癌(PCa)无创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4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PCa患者,在其穿刺活检前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并通过勾画感兴趣区域的方法... 目的 探讨基于18F-PSMA-1007的PET/CT显像技术在前列腺癌(PCa)无创精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2年4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7例疑似PCa患者,在其穿刺活检前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并通过勾画感兴趣区域的方法测量病灶和肝的标准摄取最大值,并以肝为背景计算肿瘤背景比(TBR),结合穿刺后的病理结果(PCa 64例,良性53例),比较良恶性疾病TBR组间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从而得到最佳截断值。结果 PCa患者的TBR水平高于良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TBR诊断PCa绘制ROC曲线,测得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P<0.001),截断值取0.955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8.1%和94.3%。TBR低于截断值的14例PCa患者中,7例已出现淋巴结和/或骨转移,可间接诊断为PCa。结论18F-PSMA-1007 PET/CT TBR对鉴别前列腺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以TBR=0.955作为截断值可获得很好的诊断效能,即使TBR低于截断值,转移灶的发现可作为PCa的补充诊断,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可无创诊断绝大多数的PCa并确定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PSMA-1007 pet/ct 前列腺癌 无创性诊断
下载PDF
PET/CT 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
17
作者 王国平 张小镛 +2 位作者 郭彦彬 刘迎宾 赵元弟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2期127-132,143,共7页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高端医疗设备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是目前世界上很复杂、应用价值很高的医学影像学设备。设备操作复杂、价格昂贵、线下...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高端医疗设备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是目前世界上很复杂、应用价值很高的医学影像学设备。设备操作复杂、价格昂贵、线下培训成本高等诸多不利因素使得PET/CT仪器的教学培训难以开展。本研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了一套PET/CT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包括虚拟PET/CT科室场景漫游、仪器成像原理、仪器构造及仪器使用考核测评等多个功能。该平台适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基于该平台学生可随时随地学习PET/CT的相关知识、原理和使用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该平台特有的交互功能也可以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探索欲,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改革 医学影像设备
下载PDF
新型PET/CT显像剂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
18
作者 牛瑞龙 王相成 王雪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12-215,共4页
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病隐匿、诊断困难,大部分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肝癌中晚期,治疗后易复发且生存率低。近期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发展并非由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单方面作用所决定,而是由两者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肿瘤微环境来决定。肿瘤微环... 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病隐匿、诊断困难,大部分肝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肝癌中晚期,治疗后易复发且生存率低。近期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发展并非由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单方面作用所决定,而是由两者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肿瘤微环境来决定。肿瘤微环境主要由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构成,其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蛋白酶类等对肿瘤细胞产生重要的调控作用,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是肿瘤微环境产物之一,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过表达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有一定关联。放射性核素标记成纤维活化蛋白抑制剂(68Ga-FAPI)作为一种新型PET/CT显像剂,已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现出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特别是在原发性肝癌中,因肝脏本底摄取较低,在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原发性肝癌的分期、肝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都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新型PET/CT显像剂68Ga-FAPI在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中、原发性肝癌的分期、原发性肝癌治疗后复发及肝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对临床原发性肝癌诊治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活化蛋白抑制剂 原发性肝癌 pet/ct 核素
下载PDF
^(18)F-FDG PET/CT摄取值及血清载脂蛋白A1、谷胱甘肽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陈祥迪 李淑晓 +1 位作者 沈妍 车峰远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4期75-79,共5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摄取值及血清载脂蛋白A1(Apo A1)、谷胱甘肽(GSH)用于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摄取值及血清载脂蛋白A1(Apo A1)、谷胱甘肽(GSH)用于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将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50例)和姿势不稳或步态障碍型(PIGD)组(34例)。比较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18)F-FDGPET/CT的^(18)F-FDG摄取值、血清Apo A1及GSH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3项指标联合预测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价值;验证^(18)F-FDG摄取值、血清Apo A1及GSH联合检测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预测结果与患者实际亚型的一致性。结果:TD组丘脑的^(18)F-FDG摄取值显著低于PIGD组;TD组血清Apo A1水平显著高于PIGD组、TD组血清GSH水平显著高于PI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2.758、2.824,P<0.05);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显示,丘脑^(18)F-FDG摄取值、Apo A1及GSH联合预测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AUC为0.858;^(18)F-FDG摄取值、血清Apo A1及GSH联合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预测结果与患者实际亚型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04)。结论:^(18)F-FDG PET/CT摄取值、血清Apo A1及GSH联合应用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有较好的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载脂蛋白A1(Apo A1) 谷胱甘肽(GSH) 帕金森病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神经母细胞瘤诊疗过程中的价值评估
20
作者 甘恩 李时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395-1401,共7页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各患儿的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可自然消退或广泛转移,约有半数患儿就诊时即存在多处转移,分期较晚。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各患儿的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可自然消退或广泛转移,约有半数患儿就诊时即存在多处转移,分期较晚。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已经广泛应用于成人肿瘤的诊疗过程中,但在儿童实体肿瘤中的应用相对滞后。本文对近十年来NB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阐述了18F-FDG PET/CT在NB患儿从诊断、分期、预后、治疗到复发监测整个诊疗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18F-FDG pet/ct 小儿实体瘤 诊断 分期 预后 复发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