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1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调理剂对水稻土pH值和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1
作者 张璐 文石林 +2 位作者 上官方钦 秦松 张会民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5,共7页
探明两种调理剂对近中性水稻土pH值、重金属有效性和水稻吸收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为调理剂的科学开发及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水淬高炉渣源调理剂(T1)及其腐殖质改性调理剂(T2),分别设置2个施用量梯度(T1L、T1H和T2L、T2... 探明两种调理剂对近中性水稻土pH值、重金属有效性和水稻吸收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为调理剂的科学开发及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水淬高炉渣源调理剂(T1)及其腐殖质改性调理剂(T2),分别设置2个施用量梯度(T1L、T1H和T2L、T2H),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了两种调理剂及不同用量对土壤pH值、有效硅、镉、锌、铜含量,以及水稻籽粒和秸秆镉、锌、铜含量的影响。与对照(CK)相比,2个施用T1调理剂处理土壤pH值分别升高0.64和1.02,2个施用T2调理剂处理pH值分别升高0.27和0.56(P<0.05),土壤pH值随调理剂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T1L和T1H处理土壤有效硅含量与CK相比分别提高5和22倍(P<0.05),且显著高于施用T2调理剂处理。与CK相比,T1H处理土壤有效镉、锌、铜含量分别降低37.21%、45.57%和95.30%(P<0.05);T2L和T2H处理土壤有效锌含量分别降低31.55%和30.67%,有效铜含量分别降低6.53%和19.32%(P<0.05)。与CK相比,T1L和T1H水稻籽粒锌含量分别降低23.44%和18.12%(P<0.05);施用T2调理剂后,籽粒和秸秆锌、铜含量无显著变化。土壤pH值、有效硅含量与土壤有效镉、锌、铜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效硅含量与籽粒、秸秆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在近中性水稻土上施用富含硅的强碱性调理剂,既有利于提高土壤p H值和有效硅含量,又可有效降低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及其水稻吸收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剂 水稻土 ph 有效硅 重金属
下载PDF
NaCl胁迫下pH值和氮素形态对狗牙根生长及钠钾离子调控的影响
2
作者 陈静波 李丹丹 +4 位作者 郝东利 宗俊勤 姚祥 刘建秀 郭海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0,共11页
以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品种‘阳江’(‘Yangjiang’)为实验材料、2-(N-吗啡啉)乙磺酸(MES)为pH缓冲剂,采用水培法研究NaCl胁迫下pH值和氮素形态(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狗牙根生长和钠钾离子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周... 以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Linn.)Pers.〕品种‘阳江’(‘Yangjiang’)为实验材料、2-(N-吗啡啉)乙磺酸(MES)为pH缓冲剂,采用水培法研究NaCl胁迫下pH值和氮素形态(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狗牙根生长和钠钾离子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周后,若不添加MES,铵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下降到pH 4.0左右,而硝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则上升到pH 9.0左右;添加20 mmol·L^(-1)MES的铵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也下降到pH 4.0左右,而硝态氮处理组培养液的pH值则接近pH 7.0。与0 mmol·L^(-1)NaCl处理组相比,300 mmol·L^(-1)NaCl处理组狗牙根的枝条长度和枝条干质量显著(P<0.05)下降,而根长度、根干质量、根和叶中Na^(+)含量和Na^(+)/K^(+)比、钠钾选择性转运系数、叶Na^(+)和K^(+)的分泌量及分泌物Na^(+)/K^(+)比总体上显著升高。300 mmol·L^(-1)NaCl胁迫下,硝态氮处理组狗牙根的枝条长度、根长度、根干质量、根冠比、根中Na^(+)含量总体上显著高于铵态氮处理组,而叶中Na^(+)和K^(+)含量及Na^(+)/K^(+)比、叶Na^(+)和K^(+)的分泌量明显低于铵态氮处理组。300 mmol·L^(-1)NaCl胁迫下,20 mmol·L^(-1)MES处理组狗牙根的多数生长指标显著高于0 mmol·L^(-1)MES处理组,而根和叶中Na^(+)和K^(+)含量及Na^(+)/K^(+)比、钠钾选择性转运系数在0和20 mmol·L^(-1)MES处理组间的差异不显著。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因子的单一和交互作用对多数生长指标、叶中Na^(+)含量和泌盐量相关指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硝态氮能缓解NaCl胁迫对狗牙根的伤害,而用MES缓冲根际酸碱环境对NaCl胁迫下狗牙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施用硝态氮或添加MES均有利于提高狗牙根的抗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牙根 NACL胁迫 氮素形态 ph 离子调控 三因素方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逆Leidenfrost效应的多孔地聚合物微球孔结构及pH缓冲性能
3
作者 李方贤 王亚松 +2 位作者 张志博 韦江雄 余其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7-274,共8页
以水玻璃、矿渣粉为材料,基于逆Leidenfrost效应制备了多孔地聚合物微球,研究了其孔结构及pH缓冲性能.结果表明:改变水玻璃掺量和水固比可以调控多孔地聚合物微球的孔结构和pH缓冲性能;当水固比为1.0、水玻璃掺量由4%增大至8%时,微球的... 以水玻璃、矿渣粉为材料,基于逆Leidenfrost效应制备了多孔地聚合物微球,研究了其孔结构及pH缓冲性能.结果表明:改变水玻璃掺量和水固比可以调控多孔地聚合物微球的孔结构和pH缓冲性能;当水固比为1.0、水玻璃掺量由4%增大至8%时,微球的孔隙率、中位孔径和孔比表面积均减小,pH值波动范围为1.50~1.90;当水玻璃掺量为4%、水固比由1.0增大至1.2时,微球的孔隙率、中位孔径和孔比表面积均增大,pH值波动范围超过2.00;与双氧水直接发气法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相比,基于逆Leidenfrost效应制备的多孔地聚合物具有更好的pH缓冲性能和更高的OH-累积浸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Leidenfrost效应 矿渣 地聚合物 孔结构 ph缓冲性能
下载PDF
改进和优化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测定的pH示差法
4
作者 谭亮 杲秀珍 +2 位作者 王环 赵静 李玉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7-278,共12页
建立一种基于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方法检测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含量的改进pH示差法。考察了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和检测条件,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 建立一种基于美国官方分析化学师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方法检测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含量的改进pH示差法。考察了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和检测条件,通过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出黑果枸杞中花青素的具体化学结构,并计算出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质量。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得混合花青素的平均摩尔消光系数,对改进后的pH示差法进行方法学验证和花青素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和检测条件如下:黑果枸杞花青素提取溶剂为盐酸-80%(体积分数)乙醇(3∶97,体积比),料液比为1∶100(g∶mL),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30 min,缓冲溶液稀释5倍后静置平衡20 min。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黑果枸杞中主要以矮牵牛素类花青素为主(占97.96%),黑果枸杞特有的混合花青素平均摩尔质量为912.7 g/mol,平均摩尔消光系数为29591 L/(mol·cm)。pH示差法改进后能够满足方法学验证要求,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最低检出限分别为28.2 mg/100 g、0.282 mg/100 mL。方法改进后花青素提取增长率均大于20%,静置平衡20 min后单次检测结果精密度小于0.3%。以矮牵牛素类花青素代替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计算花青素含量平均提高了2.41倍,能真实地反映黑果枸杞及其制品中花青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枸杞及其制品 花青素 AOAC法 ph示差法改进 提取和检测条件优化 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鉴别 平均摩尔质量和平均摩尔消光系数优化
下载PDF
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与柑橘废渣厌氧共发酵产酸影响
5
作者 董姗燕 罗进财 +3 位作者 王欣芸 廖靖莹 孙鸿 朱易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7-177,共11页
考察不同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和柑橘废渣共发酵系统的产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持续调节pH值为6可以提高共发酵系统的增溶过程,促进糖类物质水解,增强产酸和产甲烷过程,VFA产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36倍和1.25倍;提高共发酵... 考察不同pH值调控方法对剩余污泥和柑橘废渣共发酵系统的产酸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持续调节pH值为6可以提高共发酵系统的增溶过程,促进糖类物质水解,增强产酸和产甲烷过程,VFA产量和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是空白组的1.36倍和1.25倍;提高共发酵系统中水解细菌和发酵产酸细菌的菌群丰度,促使甲烷生成途径从乙酰分解途径转向氢化营养途径.调节初始pH值为10可以有效促进共发酵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的释放和达到快速水解的目的,促进产酸性能,但对产甲烷过程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污泥 柑橘废渣 共发酵 ph值调节 挥发性脂肪酸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白及多糖pH-离子敏感原位凝胶的处方
6
作者 张忠 范依霖 +3 位作者 薛宝玉 蒋琳 仲瑞雪 涂禾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70-75,共6页
目的优化白及多糖pH-离子敏感原位凝胶的处方。方法以去乙酰结冷胶用量、海藻酸钠用量、氯化钙用量、枸橼酸钠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考察变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各变量的范围。以25℃凝胶前体溶液黏度和37℃胶凝黏度为考察指标,采用... 目的优化白及多糖pH-离子敏感原位凝胶的处方。方法以去乙酰结冷胶用量、海藻酸钠用量、氯化钙用量、枸橼酸钠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考察变量,采用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各变量的范围。以25℃凝胶前体溶液黏度和37℃胶凝黏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白及多糖pH-离子敏感原位凝胶的处方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白及多糖pH敏感原位凝胶的最优处方为:去乙酰结冷胶用量为0.50%,海藻酸钠用量为1.10%,氯化钙用量为0.07%,枸橼酸钠与氯化钙的质量比为4∶1。该处方条件下,25℃前体溶液黏度为(704.00±3.00)mPa·s,37℃胶凝黏度为(12544.70±47.33)mPa·s。结论白及多糖pH-离子敏感原位凝胶稳定性好,前体溶液在25℃流动性良好,凝胶强度良好,可为基于白及多糖原位凝胶的后续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白及多糖 ph敏感原位凝胶 黏度测定
下载PDF
WO_(3)@PAN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pH传感性能
7
作者 魏昌洲 唐霞 +2 位作者 张韬 张一帆 陈晓刚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8,共9页
目的通过简单快捷的方法制备氧化钨(WO_(3))/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获得高性能pH传感器。方法WO_(3)和PANI都是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在溶液中混合后旋涂在柔性碳基底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RD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证... 目的通过简单快捷的方法制备氧化钨(WO_(3))/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获得高性能pH传感器。方法WO_(3)和PANI都是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在溶液中混合后旋涂在柔性碳基底上。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拉曼光谱、XRD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证明复合材料的成功合成并进一步解释其传感增强原理。结果WO_(3)@PANI可以在pH=2~10内工作,与单体材料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53.13 mV),较低的滞后度(3.8%)和较快的反应速度(16 s),在10次酸碱循环测试后响应性保持在95%以上,且在12 h的连续测试中可以保持稳定。结论一方面PANI为WO_(3)提供了导电网络,并将WO_(3)均匀包裹在内;另一方面两者的p-n结构共同作用,使得WO_(3)@PANI的pH传感性能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氧化钨 ph传感 复合材料
下载PDF
pH值为5.5~6.0的柠檬喷雾对ICU禁食禁水患者口渴的影响
8
作者 王小艳 李海军 +2 位作者 张晓雪 张辉 陈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4期76-79,共4页
目的观察pH值为5.5~6.0的柠檬喷雾对ICU禁食禁水患者口渴的缓解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ICU符合纳排标准的1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自诉口渴时开始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使... 目的观察pH值为5.5~6.0的柠檬喷雾对ICU禁食禁水患者口渴的缓解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ICU符合纳排标准的1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自诉口渴时开始进行干预,试验组患者使用柠檬水喷雾,对照组患者使用温开水喷雾,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30 min及干预后1 h对患者口渴程度进行评估,每次间隔4 h重复上述干预措施,干预措施实施前及实施48 h后研究人员对干预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了解干预前及干预48 h后口腔黏膜分级及口腔pH值的变化。将事先配制好的柠檬水(或温开水)装入不透明的小喷壶中,配发给研究人员用于实施干预。结果两组患者的口渴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0,P>0.05);各个时间点的口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322,P<0.05);组间效应与时间效应存在交互作用(F=24.821,P<0.05)。试验组患者口腔黏膜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口腔pH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使用温开水喷雾和pH值为5.5~6.0的鲜柠檬喷雾均可以缓解ICU禁食禁水患者的口渴症状,但温开水持续时间短暂,需护理人员反复操作,增加护士工作量及患者饮水量,而鲜柠檬喷雾持续时间长,口感好,患者易于接受,可降低口腔黏膜损伤程度,适当提高口腔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柠檬喷雾 禁食禁水 口渴 ph
下载PDF
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赫娟 巴图尔·吐尔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124-126,130,共4页
目的:探讨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例主诉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消化内科及微创普外科、胸外科... 目的:探讨X线定时吞钡检查和24h食管pH监测在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0例主诉胸痛和(或)吞咽困难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消化内科及微创普外科、胸外科就诊。将200例受试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24h食管pH监测,研究组在24h食管pH监测的基础上行X线定时吞钡检查。比较两组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贲门失弛缓症和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结果:200例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胃食管酸反流93例,食道裂孔疝18例,贲门失弛缓症23例,弥漫性食管痉挛66例。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对于胃食管酸反流、食道裂孔疝以及弥漫性食管痉挛的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于贲门失弛缓症,24h食管pH监测方法和24h食管pH监测联合X线定时吞钡检查方法结果显示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24h食管pH监测对于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胃食管酸反流有较好的诊断作用,X线定时吞钡检查联合24h食管pH监测对于贲门失弛缓症有较好的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定时吞钡检查 24H食管ph监测 食管源性非心源性胸痛 临床诊断
下载PDF
A general synthetic strategy for N, P co-doped graphene supported metal-rich noble metal phosphides for hydrogen generation
10
作者 Jingwen Ma Xiang Li +6 位作者 Guangyu Lei Jun Wang Juan Wang Jian Liu Ming Ke Yang Li Chunwen Sun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2-162,共11页
The exploitation of electrocatalysts with high activity and durability for HER is desirable for future energy systems,but it is still a challenge.NMP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s,but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 The exploitation of electrocatalysts with high activity and durability for HER is desirable for future energy systems,but it is still a challenge.NMP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s,but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ten needs toxic regents or dangerous reaction conditions.Herein,we develop a general green method to fabricate metal-rich NMPs anchored on NPG through pyrolyzing DNA cross-linked complexes.The obtained Ru_(2) P-NPG exhibits an ultrasmall overpotential of 7 mV at 10 mA cm^(2) and ultralow Tafel slope of 33 mV dec^(-1) in 1.0 mol L?1 KOH,even better than that of commercial Pt/C.In addition,Ru 2 P-NPG also shows low overpotentials of 29 and 78 mV in 0.5 mol L^(-1) H_(2)SO_(4) and 1.0 mol L^(-1) PBS,respectively.The superior activ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ultrafine dispersion of Ru 2 P nanoparticles for more accessible sites,more defects formed for abundant active sites,the two-dimensional plane structure for accelerated electron transfer and mass transport,as well as the regulation of electron distribution of the catalyst.Moreover,the synthetic method can also be applied to prepare other metal-rich noble metal phosphides(Pd_(3)P-NPG and Rh_(2)P-NPG),which also exhibits high activity for HER.This work provide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designing NMP-based electr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ble metal phosphides ELECTROCATALYST Deoxyribonucleic acid Hydrogen evolution ph universal
下载PDF
pH对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性质及乳化性的影响
11
作者 任中阳 崔雅清 +6 位作者 陈玉峰 石林凡 郝更新 杨燊 邱绪建 刘淑集 翁武银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71,共10页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 为深入探究大黄鱼肌原纤维蛋白(MP)的乳化性,以满足大黄鱼蛋白质高值化开发利用的需求。实验探究了不同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及其乳化性的影响。采用pH分别为2、4、6、8、10、12的低盐磷酸缓冲液处理大黄鱼MP,通过SDS-PAGE分析大黄鱼MP降解情况,利用接触角测量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其疏水性变化。将不同pH下大黄鱼MP溶液与大豆油以体积比为1∶1的比例经高速均质制备乳液,并对其乳滴电位、粒径以及乳液的乳析指数进行测定,综合分析在不同pH下乳液的稳定性。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在pH 4时,大黄鱼MP条带颜色较浅,在pH 6~12时,肌球蛋白重链条带基本消失,肌动蛋白条带颜色逐渐加深,且在浓缩胶顶部出现了高分子聚集物。对接触角和荧光光谱的综合分析表明,大黄鱼MP疏水性随pH增加而增加。对不同pH下MP乳液特性分析显示,在pH 8时,乳滴带负电且Zeta电位绝对值大[(49.63±1.52)mV]、粒径较小、乳液稳定性较好,而pH 12条件下容易出现破乳,不利于乳液的稳定。在pH 8时,大黄鱼MP结构更有利于提升乳液稳定性。研究表明,在弱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大黄鱼MP形成稳定的乳液体系。pH对大黄鱼MP结构性质和乳化性的影响探究,有望为大黄鱼MP在食品工业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肌原纤维蛋白 ph 疏水性 乳化性
原文传递
不同pH对瘤胃细菌数量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12
作者 詹彦波 张丽 +8 位作者 瞿明仁 邱清华 李川 张阳 张健 赵向辉 李艳娇 欧阳克蕙 汤小恩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5,共12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瘤胃不同pH下瘤胃酸中毒相关细菌数量和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5头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调节瘤胃液pH分别为6.5、5.8、5.5、5.2和5.0。培养3 h后,采用qPCR技术测定瘤胃酸中毒相关细菌数量...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瘤胃不同pH下瘤胃酸中毒相关细菌数量和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5头干奶期荷斯坦奶牛作为瘤胃液供体,调节瘤胃液pH分别为6.5、5.8、5.5、5.2和5.0。培养3 h后,采用qPCR技术测定瘤胃酸中毒相关细菌数量,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结果】(1)瘤胃pH对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blus)的相对数量没有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乳酸产生菌和乳酸利用菌的相对数量(P<0.05)。其中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相对数量随着pH的下降而升高,在pH 5.0处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埃氏巨型球菌(Megasphaeraelsdenii)、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及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ecies)随pH下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pH分别在pH 5.5或pH 5.2处达到最大值(P<0.05);(2)α多样性结果显示,瘤胃细菌数量和菌群的丰富度及多样性呈现随瘤胃pH下降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Chao1指数在pH 5.5处,Observed species和Shannon指数在pH 5.2处最高(P<0.05)。β多样性结果显示pH 6.5、pH 5.8处理组与pH 5.2、pH 5.0处理组的菌群构成有明显差异,pH 5.5处理组样本与其他4组样本距离较远,其菌群构成与其他4组具有差异;(3)在菌群组成上,瘤胃内主要菌门和属的菌群丰度随pH的降低也多有改变。pH 5.2、pH 5.0处理组和pH 6.5、pH 5.8处理组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P<0.05)。pH 6.5组与pH 5.8组的菌群组成差异不大(P>0.05),仅普雷沃氏菌科UGG-003菌属(Prevotellaceae UCG-003)和琥珀酸弧菌科UGG 002菌属(Succinivibrionaceae UCG 002)有差异;pH 5.0处理组与pH 5.2处理组的菌群组成较一致(P>0.05),仅在螺旋体门(Spirochaet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瘤胃菌属(Ruminococcus)和解琥珀菌属(Succiniclasticum)有差异(P<0.05);而pH 5.5处理组的菌群构成与其他4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环境pH改变是瘤胃细菌遭受的一种严重干扰,会引起瘤胃内乳酸产生菌和乳酸利用菌的相对数量显著改变。瘤胃细菌数量、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也随瘤胃pH的下降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变化规律符合生态学中的“中度干扰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瘤胃酸中毒 瘤胃细菌 细菌数量 菌群结构 “中度干扰假说”
下载PDF
雷州半岛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特征及铁、锰、pH超标的水文地球化学成因探析
13
作者 王亚 曹小芳 +7 位作者 叶珊 周永章 张珂 陈炳辉 沈文杰 梁浩 曹英杰 李增权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7,共15页
对广东省雷州半岛2009—2017年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项目涉及的102个钻孔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地下水的铁(Fe)、锰(Mn)含量和pH普遍超标,导致当地地下水水质以Ⅳ~Ⅴ类居多,不适宜直接作为生活饮用水。其中,中层含水层的Fe、Mn... 对广东省雷州半岛2009—2017年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项目涉及的102个钻孔的水化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该区域地下水的铁(Fe)、锰(Mn)含量和pH普遍超标,导致当地地下水水质以Ⅳ~Ⅴ类居多,不适宜直接作为生活饮用水。其中,中层含水层的Fe、Mn超标最显著,且二者具有十分一致的水文地球化学行为特征,因此,该层是解析超标机理的关键层位。松散沉积含水层的Fe、Mn、pH超标问题比基岩裂隙溶隙含水层和交互含水层更突出。湛江组和北海组两个相邻松散岩类地层均含有丰富的铁锰质矿物或结核,应加强对这两个地层的地球化学分析,以进一步解析相关指标超标的地球化学机理。最后,就该区域地下水水质超标机制研究与水质管控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超标 环境地质 相关性分析 铁(Fe) 锰(Mn) ph 雷州半岛
下载PDF
盐度和pH对平凡舟形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14
作者 信宏颖 梁金燕 +4 位作者 王馨彤 刘妍 范亚文 陆欣鑫 隋丰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1,共10页
为研究盐度和pH对淡水硅藻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对一株分离自野外采集水样中的平凡舟形藻(Navicula trivialis)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盐度0、0.03、0.06、0.12、0.18和0.24 mol/L和不同pH 4.5、6.0、7.5、8.5、9.5和10.5进行胁迫,测定... 为研究盐度和pH对淡水硅藻生长和油脂含量的影响,对一株分离自野外采集水样中的平凡舟形藻(Navicula trivialis)进行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盐度0、0.03、0.06、0.12、0.18和0.24 mol/L和不同pH 4.5、6.0、7.5、8.5、9.5和10.5进行胁迫,测定各处理对平凡舟形藻的生长、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盐浓度为0.12 mol/L、pH 7.5时,平凡舟形藻细胞密度和叶绿素a含量最高;盐浓度为0.24 mol/L、pH 7.5时,总脂含量最高,分别为34.93%和33.5%。结果表明,平凡舟形藻对不同盐度和pH的适应性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长和油脂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ph 生长 总脂含量 平凡舟形藻
下载PDF
pH对豌豆蛋白-高酯果胶复合物理化和结构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马开元 孙晓洋 +2 位作者 陈复生 张丽芬 朱婷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7,共7页
以豌豆蛋白(pea protein,PP)和高脂果胶(high methoxyl pectin,HMP)为原料,制备不同pH值的豌豆蛋白-高脂果胶复合物,研究pH对复合物浊度、粒径、电位、乳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通过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复... 以豌豆蛋白(pea protein,PP)和高脂果胶(high methoxyl pectin,HMP)为原料,制备不同pH值的豌豆蛋白-高脂果胶复合物,研究pH对复合物浊度、粒径、电位、乳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同时通过荧光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pH 3.0、6.0和8.0时复合体系分别以不溶性复合物、可溶性复合物和共溶状态存在。与pH 3.0和8.0相比,PP-HMP复合物在pH 6.0时Zeta-电位绝对值、乳化活性和稳定性较高,放置24 d未发生分层现象。傅里叶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PP和HMP在pH 6.0条件下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和氢键相互结合,并且与单独PP相比,PP-HMP复合物的β-转角和α-螺旋相对含量增大,色氨酸残基的暴露程度降低,结构更加有序紧密。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相较于pH 3.0和8.0,PP-HMP复合物在pH 6.0下会呈现尺度分散均匀且形态更加规则有序的结构,适合乳液的制备。研究结果为拓宽PP-HMP复合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蛋白 高脂果胶 ph 理化特性 结构特性
下载PDF
不同pH值下蛋白氧化对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屈莎 胡婷 +2 位作者 唐善虎 李思宁 郝刚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27,共7页
该文以不同pH值的Fenton氧化体系孵育24 h的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P)形成的凝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白度、持水性、质构等特性的研究,探究不同pH值下蛋白氧化对凝胶特性的影响,分析该条件下化学作用力、流变、微观结构的差异性变化。结... 该文以不同pH值的Fenton氧化体系孵育24 h的牦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P)形成的凝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白度、持水性、质构等特性的研究,探究不同pH值下蛋白氧化对凝胶特性的影响,分析该条件下化学作用力、流变、微观结构的差异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pH值下随H2O_(2)浓度的增加,蛋白凝胶白度、持水、质构显著降低(P<0.05)。疏水相互作用力是维持凝胶的主要作用力,其次是二硫键、离子键和氢键,随着H2O_(2)浓度的增加,疏水作用力和二硫键显著上升,离子键和氢键显著下降(P<0.05)。pH值为5.0时氧化对凝胶特性影响最为明显,MP凝胶持水性最低,为77.20%,质构强度最差,仅有53.40g,储能模量、蛋白分子间作用力最小,微观结构松散、无序。pH值为6.0时氧化对凝胶特性影响最弱,MP凝胶质构强度最大,为61.40g,储能模量、分子间作用力最大,微观结构致密有序。为牦牛肉中蛋白氧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肉 肌原纤维蛋白 蛋白氧化 ph 凝胶
下载PDF
微环境pH值调适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康复的效果评价
17
作者 王一如 白姣姣 +2 位作者 秦雯 缪飞 贾青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的评价微环境pH值调适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足多学科联合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糖尿病足溃疡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根据创面pH值应用酸性液进行微环境pH值调适。比较两组患者干... 目的评价微环境pH值调适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糖尿病足多学科联合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糖尿病足溃疡常规专科护理,干预组根据创面pH值应用酸性液进行微环境pH值调适。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创面pH值、压疮愈合量表评分及愈合率等。结果干预前两组创面pH值处于碱性范围,干预后第2、4、8周干预组创面pH值和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干预组达到50%愈合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期结束时干预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溃疡进行微环境pH值调适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改善感染程度,提高创面愈合率,对促进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ph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愈合
下载PDF
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pH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
18
作者 薛洋 廖福 王广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9-426,共8页
pH是影响地下水组分存在形式的重要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之一。环鄱阳湖地下水维持着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该地区工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水源。目前对鄱阳湖地区地下水pH的研究依然薄弱。本文基于环鄱阳湖地区枯水期与丰水期56个地下水观测点... pH是影响地下水组分存在形式的重要水文地球化学指标之一。环鄱阳湖地下水维持着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该地区工农业生产至关重要的水源。目前对鄱阳湖地区地下水pH的研究依然薄弱。本文基于环鄱阳湖地区枯水期与丰水期56个地下水观测点的pH和NO_(3)、Cl、HCO_(3)、SO_(4)、Ca、Mg、Na、K含量等指标,采用多元统计与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该地区地下水pH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地区地下水体普遍偏酸性,其中枯水期地下水pH为4.75~8.41,平均值6.43;丰水期地下水pH为4.76~7.43,平均值6.05。丰水期地下水pH普遍低于枯水期,不同水化学类型的地下水pH存在差异,同时pH空间分布也具有区域性特征。控制该地区地下水pH的潜在因素包括酸雨、土壤类型以及碳酸盐岩出露等。本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及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地下水 ph NO_(3) 控制因素
下载PDF
pH值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及其精准调控研究
19
作者 王伟宁 张海荣 +3 位作者 王宁 王立琦 于殿宇 刘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71,共9页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中和工段中pH值微小的变化就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性质。通过添加NaOH调控凝乳的pH值,利用红外光谱和内源荧光光谱分析SPI的结构及功能性质,研究发现在中性条件...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中和工段中pH值微小的变化就会改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性质。通过添加NaOH调控凝乳的pH值,利用红外光谱和内源荧光光谱分析SPI的结构及功能性质,研究发现在中性条件下SPI具有较好的起泡性,碱性条件时SPI具有较好的乳化性,当体系pH值为7时,SPI的起泡性最佳,当体系pH值为8.5时,SPI的乳化性最佳。建立了25 L大豆SPI中和工段pH值精细调控体系,利用Matlab模拟生产过程,通过动态线性与静态非线性拟合,采用模糊自适应控制结合Wiener模型调控中和罐的加碱量,当将中和罐中pH值调控为7时,调节时间为37.4 s,生产的SPI起泡性指数为57.22%,将中和罐中pH值调控为8.5时,调节时间为33.4 s,生产的SPI乳化活性指数为69.35 m^(2)/g,体系无超调量用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ph 功能性质 模糊控制 WIENER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