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78例正常人群血清Ⅰ型前胶原羟基端前肽(PICP)测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 邝建 +2 位作者 唐安戊 董晖 陈达强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293-295,共3页
关键词 骨代谢疾病 picp 测定 骨钙素
下载PDF
热敏灸对老年骨质疏松症PIC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涂国卿 邹来勇 朱玉辉 《光明中医》 2012年第3期520-521,共2页
目的探讨热敏灸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ICP)表达的影响。方法 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以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及阿伦膦酸钠内服对照。观察临床疗效、检测PICP的表达。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治愈7例,显... 目的探讨热敏灸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ICP)表达的影响。方法 5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以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及阿伦膦酸钠内服对照。观察临床疗效、检测PICP的表达。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14例,好转5例,无效2例,有效率92.85%,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7例,有效75.00%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清PICP含量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血清PICP含量比较,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热敏灸可改善临床症状,增加PICP的表达,疗效优于药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老年骨质疏松症 picp表达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PICP、PⅢNP、TNF-α水平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毅 买建修 《中医研究》 2011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Ⅰ型、Ⅲ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PⅢ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为探索扩张型心肌病新的治疗方法及途径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将70例扩张型心肌... 目的:通过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和对血清Ⅰ型、Ⅲ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PⅢ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为探索扩张型心肌病新的治疗方法及途径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将7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4周后对2组临床疗效、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并观察治疗前后2组PICP、PⅢNP、TNF-α水平变化。结果:与单纯西药对照组比较,联合中药治疗组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心脏射血分数和6 min步行距离(P<0.01),降低血清PICP、PⅢNP、TNF-α水平(P<0.01)。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抑制扩张型心肌病的炎性反应和心肌纤维化过程,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picp PⅢNP TNF-Α
下载PDF
PICP和ICT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姜昊文 《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 1998年第5期219-221,共3页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全身骨扫描是诊断和监测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金标准,但骨扫描有其局限性。采用放免法检测的血清PICP和ICTP是诊断骨骼病变的较好的生化指标,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情况以及评价... 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很高。目前,全身骨扫描是诊断和监测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金标准,但骨扫描有其局限性。采用放免法检测的血清PICP和ICTP是诊断骨骼病变的较好的生化指标,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患者的骨转移情况以及评价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p ICTP 前列腺癌 骨转移瘤 诊断
下载PDF
膝关节镜治疗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前后患者血清中BALP、TRAP-5b及PICP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顾宝荣 王晓东 +1 位作者 刘志祥 李宏斌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2期1800-1803,共4页
目的研究经过膝关节镜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血清中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5b)及Ⅰ型前胶原C-端肽(tyspeⅠprocollagen C peptide,P... 目的研究经过膝关节镜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血清中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5b)及Ⅰ型前胶原C-端肽(tyspeⅠprocollagen C peptide,PIC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膝关节镜治疗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前后患者血清中BALP、TRAP-5b及PICP水平。结果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过膝关节镜治疗后血清中BALP、TRAP-5b及PIC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血清中的BALP、TRAP-5b及PIC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治疗能促进骨细胞的活性和代谢,进而促进骨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 BALP TRAP-5b picp
下载PDF
实验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SF中PICP、PⅢNP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林勇 刘飞 +1 位作者 颜辉 廖达光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7期949-950,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CSF)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反映蛛网膜下腔纤维化的意义。方法:采取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在第三天、第六天、第十...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脊液中(CSF)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浓度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反映蛛网膜下腔纤维化的意义。方法:采取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在第三天、第六天、第十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取脑脊液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ICP、PⅢNP浓度。结果:(1)实验组脑脊液的TGF-β1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并呈双时相;(2)实验组脑脊液的PICP、PⅢN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大鼠SAH发生后,脑脊液中的PICP、PⅢNP浓度升高提示蛛网膜下腔出现纤维化,早期检测可预测蛛网膜下腔的纤维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化
下载PDF
己酮可可碱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PICP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段勇刚 孙君军 +4 位作者 程小兵 王永 常书锋 孟晓峰 史保中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第4期241-243,246,共4页
目的研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脊液中Ⅰ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与蛛网膜纤维化的关系及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蛛网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5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14只,生理盐水组10... 目的研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脊液中Ⅰ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与蛛网膜纤维化的关系及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蛛网膜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将5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14只,生理盐水组10只,空白组10只,模型组+PTX 10只,模型组+NS 10只。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建立SAH兔SAH模型,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给予己酮可可碱和NS干预,在3、7、11、14、212、8 d不同时间点用放射免疫测定其脑脊液中PICP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模型组脑脊液中PICP浓度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空白组(P<0.01);模型组+PTX组脑脊液中PICP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NS和模型组脑脊液PICP浓度无显著差别(P>0.05),模型组+PTX组脑脊液PICP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NS(P<0.01);生理盐水组与空白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兔SAH后,脑脊液中PICP浓度升高,提示蛛网膜纤维化,可作为早期检测蛛网膜纤维化的指标;PTX早期应用可以治疗蛛网膜纤维化,防治SAH后脑积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己酮可可碱 纤维化
下载PDF
引进新骨形成标记PICP的检查药已获得批准
8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29-29,共1页
中外制药公司6月17日获得引进新的骨形成标记Ⅰ型骨胶原C末端肽(PICP)检查药的许可,PICP比其他骨代谢标记在检体中的稳定性好,可能是易使用的骨代谢诊断药。据中外制药公司说价格,销售日期未定。
关键词 新骨形成 骨胶原 骨代谢 picp 制药公司 C末端 骨质疏松症 骨吸收 生长激素 多克隆抗体
下载PDF
赵氏雷火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钙素及PIC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方振伟 王野 张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探讨赵氏雷火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钙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ICP)表达及中医临床症状影响。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灸疗组、灸药组及药物组,分别以赵氏雷火灸疗法、赵氏雷火灸疗法配合鲑鱼降钙素鼻喷法及鲑鱼... 目的:探讨赵氏雷火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钙素、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ICP)表达及中医临床症状影响。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灸疗组、灸药组及药物组,分别以赵氏雷火灸疗法、赵氏雷火灸疗法配合鲑鱼降钙素鼻喷法及鲑鱼降钙素鼻喷法,治疗周期12周。观察比较治疗前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检测骨钙素及PICP表达。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灸疗组及灸药疗组明显低于药疗组(4.21±1.39、3.03±1.26 VS 6.35±2.11,P〈0.01),灸药疗组低于灸疗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BGP值较前升高,灸疗组及灸药组明显高于药疗组(7.83±0.25、8.01±0.28 VS 6.53±0.11,P〈0.01),灸药组高于灸疗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BGP值较前升高,灸疗组及灸药组明显高于药疗组(175.21±67.11、191.87±76.89 VS 150.72±65.30,P〈0.01),灸药组高于灸疗组(P〈0.05)。结论:赵氏雷火灸疗法配合鲑鱼降钙素鼻喷法能明显改善血清骨钙素及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肽(PICP)表达及中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赵氏雷火灸 骨钙素 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肽
原文传递
PICP和ICT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姜昊文 张元芳 +3 位作者 丁强 王忠 瞿连喜 邓守真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88-290,共3页
目的研究血清Ⅰ型前胶原羧端肽原(PICP)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浓度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检测61例BPH、18例前列腺癌和2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PICP和ICTP。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 目的研究血清Ⅰ型前胶原羧端肽原(PICP)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浓度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检测61例BPH、18例前列腺癌和2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PICP和ICTP。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者的PICP和ICTP明显升高,PICP和ICTP联合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PICP或ICTP的单独试验。结论PICP>205μg/L或者ICTP>6.0μg/L时,应怀疑前列腺癌骨转移;PICP>205μg/L而且ICTP>6.0μg/L时,临床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骨转移瘤 诊断 picp ICTP
原文传递
补肾方对去卵巢大鼠血清中PICP、ICTP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树清 周厚明 +2 位作者 孙保国 黄宏兴 陈泽雄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3-14,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骨胶原PICP、ICTP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后的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假手术模型组。手术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服;中药组给予...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骨胶原PICP、ICTP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后的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假手术模型组。手术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服;中药组给予中药骨康溶液灌服;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灌胃(1次/周),其余时间给予蒸馏水10 ml/kg灌胃。经3个月的治疗后,于末次喂药2h后抽取所有老鼠血清,行PICP、ICTP、E2检测。结果:手术模型组与假手术模型组比较,血清E2、PICP含量降低,ICTP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手术模型组比较,E2、PICP水平升高,ICT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雌激素组,血清E2、PICP、IC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方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对卵巢切除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方 picp ICTP
原文传递
血清ICTP、PICP、PINP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晓东 杨晶侠 +1 位作者 房殿春 刘为纹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1998年第2期86-88,共3页
为了研究血清ICTP、PICP和PIINP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0例原发性肝癌(骨转移30例,无骨转移20例)及20例健康者血清中ICTP、PICP和PINP的水平,结果发现,原发性肝... 为了研究血清ICTP、PICP和PIINP的水平与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50例原发性肝癌(骨转移30例,无骨转移20例)及20例健康者血清中ICTP、PICP和PINP的水平,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ICTP、PINP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和P<0.05),其中伴骨转移的原发性肝癌血清ICTP、PINP显著高于无骨转移者(P<0.01),但PICP则无显著性差异,提示ICTP和PINP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判断指标,尤其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发生骨转移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肝癌 骨转移 ICTP picp PIINP 诊断
原文传递
补肾益骨方基于“平衡”理论调节骨代谢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
13
作者 王一帆 朱学启 +4 位作者 邓颖 杨磊 谭云鹏 袁青云 高红瑞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18-123,共6页
目的:基于“平衡理论”从调节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与骨转化平衡探讨补肾益骨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月龄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n=10)。所有大鼠均通过去双侧卵巢手术造模,造模... 目的:基于“平衡理论”从调节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代谢与骨转化平衡探讨补肾益骨方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月龄SPF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n=10)。所有大鼠均通过去双侧卵巢手术造模,造模2周对照组予阿伦磷酸钠灌胃,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等量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根据分组使用不同剂量补肾益骨方药液灌胃。药物干预持续12周,取大鼠股骨中段骨质HE检测股骨病理改变,采集大鼠静脉血液检测血清中血Ca、P浓度,ELISA法检测PINP、PICP、CTX、NTX表达水平。结果:H染色检查显示模型组骨组织呈明显骨质疏松改变。药物干预后大鼠骨质疏松病理改变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血磷、血钙浓度低于空白组(P<0.05),药物干预后血磷、血钙浓度有所上升(P>0.05);模型组大鼠PINP、PICP、CTX、NTX浓度较空白组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PINP、PICP、CTX、NTX浓度较模型组降低(P<0.05);低、中、高剂量组大鼠PINP、PICP、CTX、NTX浓度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中剂量组大鼠PICP、CTX、NTX浓度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肾益骨方能改善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骨质,机制与调节鼠钙、磷代谢,遏制骨代谢亢盛,降低骨转化率有关,不同剂量“补肾益骨方”无用药剂量依赖趋势,以中等剂量调节骨代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骨方 骨质疏松 骨代谢 PINP picp CTX NTX
下载PDF
强骨宝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大鼠骨胶原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苏友新 邢海清 +2 位作者 郑良朴 林久茂 陈新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模型大鼠骨胶原代谢状况及强骨宝方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方法进行大鼠糖尿病(DM)造模,成模后第7周末用DEXA测大鼠骨密度(BMD),取小于正常组平均BMD2.5个标准差的作为DOP模型鼠,再按性别随机... 目的研究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模型大鼠骨胶原代谢状况及强骨宝方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腹腔注射方法进行大鼠糖尿病(DM)造模,成模后第7周末用DEXA测大鼠骨密度(BMD),取小于正常组平均BMD2.5个标准差的作为DOP模型鼠,再按性别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强骨宝组,阳性对照组以消渴丸和阿法迪三(α骨化醇)联合用药,第14周末处死取材,取血液检测IL6、TNFα、IGF1、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和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结果模型组IL6、TNFα、ICTP显著升高,IGF1、PICP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过强骨宝干预后,所有指标均接近正常水平,显著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DM时骨胶原合成减少及降解加快,易出现OP;强骨宝方可抑制IL6、TNFα的异常表达,刺激IGF1的产生,维持骨胶原代谢的平衡,可以防治DOP,其效果优于消渴丸与阿法迪三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强骨宝方 Ⅰ型胶原 细胞因子 picp ICTP
下载PDF
基于CNN的轴承剩余寿命区间预测
15
作者 周明珠 张艺宝 +2 位作者 吴双 孔丽军 王梓齐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5-1230,共6页
针对轴承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量化问题,综合考虑数据不确定性与模型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RUL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对轴承输入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并提取了轴承振动信号的时域特征,选用有强趋势性的参... 针对轴承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中的不确定性量化问题,综合考虑数据不确定性与模型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RUL区间预测方法。首先,对轴承输入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并提取了轴承振动信号的时域特征,选用有强趋势性的参数作为模型输入,接着设计了一个在输出层放置正态分布的CNN模型,将其用于点预测及数据不确定性的捕捉;然后,采用集成方法对模型不确定性进行了量化,输出了区间预测结果;最后,采用PHM2012轴承退化公开数据集对基于CNN的区间预测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将结果与采用贝叶斯神经网络(BNN)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轴承RUL预测的应用中,基于CNN的区间预测方法的区间覆盖率(PICP)最高,其值比BNN高出了63.9%,点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MSE)值最小,其值为0.1997。研究结果表明:基于CNN的区间预测方法可确保点预测估计的准确性,同时,在描述预测不确定性方面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剩余使用寿命 区间预测 不确定性量化 卷积神经网络 区间覆盖率
下载PDF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性骨质疏松与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芳 尤传一 +3 位作者 甘洁民 陈淑英 陈小平 朱汉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52-54,72,共4页
目的 测定甲亢患者的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 ,探讨甲亢骨质疏松发生的机理。方法 应用双能 X线测定仪 (DEXA) ,检查 6 1例甲亢患者骨密度 (BMD)的变化 ,同时测定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 ALP)、骨钙素 (BGP)、 型前胶原末端肽 (PI... 目的 测定甲亢患者的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 ,探讨甲亢骨质疏松发生的机理。方法 应用双能 X线测定仪 (DEXA) ,检查 6 1例甲亢患者骨密度 (BMD)的变化 ,同时测定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B- ALP)、骨钙素 (BGP)、 型前胶原末端肽 (PIC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 (TRAP)、尿吡啶啉(Pyd)、脱氧吡啶啉 (D- Pyd)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甲亢患者的各项骨代谢生化指标均明显升高(P<0 .0 1) ,且与 FT4 呈正相关。结论 甲亢时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 B- AL P、BGP、PICP和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 TRAP、Pyd和 D- Pyd均升高 ,以破骨指标升高更明显 ,呈高转换型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尿吡啶啉 脱氧吡啶啉 TRAP picp
下载PDF
太极拳运动对骨量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玲莉 吴伟 余竹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1期8317-8321,共5页
背景: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运动正逐渐被国外所认可,其既可作为一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运动方式,也可以作为某些健康问题譬如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手段。目的:分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骨密度以及血液和尿样本中骨转换... 背景:太极拳作为一种身心运动正逐渐被国外所认可,其既可作为一种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运动方式,也可以作为某些健康问题譬如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手段。目的:分析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骨密度以及血液和尿样本中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Taichi,bone mass,bone mineral density,bone turnover biochemical markers,bone formation,bone resorption,estrogen,alkaline phosphotase,PICP,PINP,pyridinoline";中文检索词为"太极拳;骨量;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骨形成;骨吸收;雌激素;碱性磷酸酶;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C端)前肽和氨基末端(N端)前肽;吡啶啉"。收集太极拳运动对骨骼影响的相关文章48篇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总结太极拳对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骨密度等相关指标的实验研究,发现太极拳通过影响骨转换相关激素、调节雌激素和细胞因子来维持人体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由于动物学实验行不通,加之涉及到机制研究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蛋白和RNA定位定量、细胞活性增殖分化实验一概无法进行,所以太极拳对骨骼的影响机制研究较少,仅仅只能从血液和尿液中骨转化生化标记物的水平来判断,虽然生化标志物较之于骨密度较早地出现变化,多项研究也结合骨密度指标,进一步推论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来维持老年人的骨量,但是太极拳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量的影响尚未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 骨密度 代谢 组织工程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太极拳 骨形成 骨吸收 骨量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 雌激素 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 Ⅰ型胶原C端肽 脱氧吡啶啉 前胶原肽(picp和PINP)
下载PDF
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玉彬 陈树清 +1 位作者 吕音 李琼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4期148-150,共3页
【目的】通过测定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了解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72只雌性SD大鼠分为2组:空白组24只;手术组48只。手术组行卵巢切除术... 【目的】通过测定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了解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72只雌性SD大鼠分为2组:空白组24只;手术组48只。手术组行卵巢切除术,空白组行假手术。术后3个月分别从两组随机选出12只大鼠行骨密度检查,以确定造模成功。再把手术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手术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空白组、手术模型组每日灌服蒸馏水;中药组灌服中药,每日1次;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灌胃,1次/周。3个月后4组大鼠检测E2、ALP、PICP。【结果】手术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全身、腰部的骨密度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造模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手术模型组E2、ALP下降(P<0.05)。中药组、雌激素组与手术模型组比较,E2、ALP、PICP上升(P<0.05),中药组和雌激素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中药能提高去卵巢大鼠的血E2、ALP及PICP水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中药 绝经后骨质疏松 ESTROGEN ALP picp
下载PDF
房颤患者血清PⅠCP和TGF-β1水平可作为评估心房结构重构的敏感血液学指标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飞 褚鹏 +1 位作者 王思博 王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72-1579,共8页
目的:了解心房重构与纤维蛋白血清标记物的相关性,从而筛选出能够反映心房重构的敏感血液标志物。方法 :收集90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左右心房标本。患者被分为窦性节律(n=30)、阵发性房颤(n=30)和持续性房颤(n=30)3组,检测心房组织中钙... 目的:了解心房重构与纤维蛋白血清标记物的相关性,从而筛选出能够反映心房重构的敏感血液标志物。方法 :收集90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左右心房标本。患者被分为窦性节律(n=30)、阵发性房颤(n=30)和持续性房颤(n=30)3组,检测心房组织中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alcium and integrin binding protein,CIB1)、钙调神经磷酸酶A(calcineurin A)、钙调神经磷酸酶B(calcineurin B)、核内活化T细胞核因子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3,NF-AT3)、核内活化T细胞核因子4(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4,NF-AT4)、Ⅰ型纤维蛋白、Ⅲ型纤维蛋白表达情况。同时使用ELISA法检测了血清中的Ⅰ型前纤维羧基端肽(carboxy-terminal 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Ⅰ,PICP)、Ⅲ型前纤维氨基端前肽和Ⅰ型前纤维氨基端前肽以及TGF-β1的水平。另取10例窦性心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房颤组的CIB1、calcineurin A、calcineurin B、核内NF-AT3、核内NFAT4、Ⅰ型纤维蛋白、Ⅲ型纤维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特别是左心房中。持续性房颤组calcineurin系统各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房颤患者核内NF-AT3、核内NF-AT4的表达水平与心房中的Ⅰ、Ⅲ型纤维蛋白水平明显相关。血液中的PICP和TGF-β1的水平可作为反映心房重构的重要指标。结论:calcineurin系统参与了心房的结构重构特别是纤维化的过程,PICP和TGF-β1可作为评估房颤过程中心房重构的敏感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心房纤维化 calcineurin系统 picp TGF-Β1
原文传递
运动影响骨转换:促进或抑制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发育和活性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玲莉 陈炳霖 邹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2期6838-6843,共6页
背景:骨转换标志物是骨骼重建过程中,存在于血液或尿液中的产物,可用于评价骨吸收和骨形成率是否正常,提示潜在的骨骼疾病。目的:分析运动对血液和尿样本中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 背景:骨转换标志物是骨骼重建过程中,存在于血液或尿液中的产物,可用于评价骨吸收和骨形成率是否正常,提示潜在的骨骼疾病。目的:分析运动对血液和尿样本中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formation,bone resorption,alkaline phosphotase,osteocalcin PICP,PINP,hydroxyproline,Pyridinoline,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中文检索词为"骨形成;骨吸收;碱性磷酸酶;骨钙素;PICP和PINP,羟脯氨酸,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收集运动对骨形成生化标志物影响的相关文章48篇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运动对骨转换的影响主要是对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影响,通过促进或抑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发育,提高或抑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性,对骨重建起加速或延迟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运动越来越多地作用于骨骼,而骨转换标志物较之于骨密度更早地出现变化。通过检测血、尿样本中骨转换标志物的水平,了解骨组织新陈代谢的情况,对于评价骨代谢状态、骨质疏松诊断分型、预测骨折风险,观察药物治疗的疗效,以及代谢性骨病的鉴别诊断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骨形成 骨吸收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前胶原肽(picp和PINP) 羟脯氨酸 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 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 Ⅰ型胶原C端肽(CTX)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