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吡肟/阿维巴坦M-H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学建立及在体外动态PK/PD模型中的应用
1
作者 颜冰倩 郭思维 +4 位作者 李尤 田淼梅 徐兵 蒋蓉 李昕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目的:建立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在Mueller-Hinton(M-H)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并于头孢吡肟/阿维巴坦体外动态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中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M-H肉汤中头... 目的:建立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在Mueller-Hinton(M-H)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并于头孢吡肟/阿维巴坦体外动态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中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M-H肉汤中头孢吡肟进行测定;采用液质联用法(LC-MS/MS)对M-H肉汤中阿维巴坦进行测定。建立头孢吡肟/阿维巴坦2.5 g q8 h给药方案下体外动态PK/PD感染模型,进行头孢吡肟/阿维巴坦抗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抗菌作用研究。结果: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在0.5~120μg/mL和0.1~25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定量下限浓度为0.5、0.1μg/mL,肉汤培养基中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的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8.0%~101.7%和90.9%~95.2%。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2%。在体外PK/PD模型中,头孢吡肟和阿维巴坦具有良好的拟合度,实测浓度在理论浓度的±20%范围内。对于MIC=8μg/mL和MIC=16μg/mL的CRKP,头孢吡肟阿维巴坦2.5gq8h的给药方案在24 h时菌落分别下降2.783 Log10 CFU/mL、1.325Log10CFU/m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头孢吡肟及阿维巴坦在肉汤中浓度测定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体外动态PK/PD模型显示头孢吡肟阿维巴坦常规给药下对MIC≤8μg/mL的CRKP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吡肟 阿维巴坦 HPLC LC-MS/MS 体外动态pk/pd模型
下载PDF
基于PK/PD模型与蒙特卡洛模拟对大肠埃希菌所致脓毒症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优化分析
2
作者 王莹 姚银辉 +2 位作者 王领弟 胡俊辉 臧亚茹 《抗感染药学》 2023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基于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Mote Carlo simulation,MCS),分析大肠埃希菌所致脓毒症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优化过程,为临床感染患者构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基于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PK)/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Mote Carlo simulation,MCS),分析大肠埃希菌所致脓毒症休克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优化过程,为临床感染患者构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一患者因不明原因发热入院,初步诊断为尿路感染和脓毒症休克。入院后第一时间完善了相关实验室检查,随后采用PK/PD模型和MCS依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及其药敏试验确定最优的抗感染治疗方案。结果:入院第3天,微生物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随后的药敏试验提示其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中介;采用PK/PD模型和MCS对拟定的几个抗感染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美罗培南(1 g,q8h)和亚胺培南(0.5 g,q6h)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均为100.00%,而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 g,q12h)的PTA为1.14%,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 g,q8h)的PTA为7.65%;最终,临床选择了美罗培南(1 g,q8h)治疗,1周后患者的感染指征基本消失。结论:PK/PD模型和MCS两个工具可以较好地帮助临床药师预测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可能效果,从而更好地协助医生制定和优化治疗方案,进而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模型 蒙特卡洛模拟 脓毒症休克 大肠埃希菌
原文传递
基于PK/PD理论优化帕珠沙星在临床应用上的研究
3
作者 李贺 王哲欢 +3 位作者 焦响乐 王瑞 李晓天 张晓坚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基于药动/药效(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理论,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评价及优化不同病原菌感染时帕珠沙星的给药方案。方法将12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300、500和1000 mg3种不同... 目的基于药动/药效(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理论,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评价及优化不同病原菌感染时帕珠沙星的给药方案。方法将12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300、500和1000 mg3种不同剂量的帕珠沙星,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血药浓度,进而求出PK参数。用琼脂二倍稀释法确定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6种临床分离菌株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以进行PD研究。根据PK/PD研究结果,以AUC_(0-24)/MIC作为帕珠沙星的PK/PD指数(靶值为30、100和125),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得出不同给药方案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和累积响应百分率(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评价出最佳给药方案。结果以CFR>90%的给药方案作为临床最佳给药方案,蒙特卡洛模拟10000次的结果得出,帕珠沙星在1000 mg的给药剂量下对肺炎链球菌的CFR可达到92.33%,在500和1000 mg的给药剂量下对表皮葡萄球菌的CFR可达到90.11%和93.79%;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CFR均小于90%。结论在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时推荐使用500 mg qd的帕珠沙星;在日剂量为1000 mg时帕珠沙星对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有很好的效果,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不佳,可作为辅佐治疗药物。不同致病菌感染时所需要的给药剂量存在明显差异,根据PK/PD理论以及蒙特卡洛模拟可为帕珠沙星临床最佳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珠沙星 药动/药效 蒙特卡洛模拟
下载PDF
Exploration of Related Issues on PK/PD Studies and Bio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ptides
4
作者 Chiyu He Yuxi Hu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3年第11期76-93,共18页
Peptides play multiple functions in cellular processes and are considered an attractive paradig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drug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However, the complexity of their pharmacokinetics/pharmac... Peptides play multiple functions in cellular processes and are considered an attractive paradig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drug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However, the complexity of their 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presents challenges in their development. Currently, there is no single analytical method that ful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for studying peptide drug pharmacokinetics. Interdisciplinary teams and multiple technical platforms are required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harmacokinetics, bioanalytical methods, challenges, and strategi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ptide drugs. As our understanding of peptide drug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deepens, it will facilitate their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rational clinical 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TIDES DRUGS pk/pd Bio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兽用抗菌药物PK/PD同步模型研究进展
5
作者 魏海涛 方秋华 +2 位作者 杨伟聪 张炳顺 刘铄佳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3年第2期24-29,共6页
近年来关于兽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同步模型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了解PK/PD同步模型的基本概念,利用PK/PD同步模型优化给药方案,可以增强药物的抗菌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生。该文介绍... 近年来关于兽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同步模型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了解PK/PD同步模型的基本概念,利用PK/PD同步模型优化给药方案,可以增强药物的抗菌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生。该文介绍了PK/PD同步模型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进展,以及PK/PD同步模型在兽药领域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以期提高对兽药PK/PD同步模型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为兽用抗菌药物PK/PD同步模型研究开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同步模型 抗菌药物 给药方案 细菌耐药性
下载PDF
美罗培南在特殊机体状态下的PK/PD及给药方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6
作者 林立敏 张晶 宋洪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9-317,共9页
目的介绍美罗培南在危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肾功能不全、病态肥胖、烧伤等特殊机体状态下的PK/PD及给药方案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状... 目的介绍美罗培南在危重症、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肾功能不全、病态肥胖、烧伤等特殊机体状态下的PK/PD及给药方案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可使美罗培南的PK和PD发生重要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Vd和CL。多个研究报道,增大美罗培南给药剂量,延长输注时间,可提高目标获得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PTA)或累积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但对于敏感的致病菌常规给药方案仍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药物对治疗靶部位的组织穿透力也是影响PD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美罗培南可以很好的渗透到脑脊液、腹腔、肺部、软组织、前列腺、胰腺等。结论临床医生在使用美罗培南前,应了解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明确病原菌、感染部位,根据PK/PD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特殊机体状态 pk/pd 给药方案
下载PDF
利奈唑胺PK/PD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旭 柴栋 +3 位作者 张云凯 蔡芸 王睿 王瑾 《中南药学》 CAS 201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国内外利奈唑胺PK/PD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抗感染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截止时间2014年2月为止,检索Embase、Pubmed、SCI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利奈唑胺PK/PD相关文献。利用End Note X7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对纳入文...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对国内外利奈唑胺PK/PD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为抗感染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截止时间2014年2月为止,检索Embase、Pubmed、SCI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利奈唑胺PK/PD相关文献。利用End Note X7软件进行分类整理,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期刊、作者、研究机构、被引频次、文章类型、国家、研究内容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检索文献共494篇,符合要求301篇,其中外文287篇,中文14篇。外文第一篇文献发表于1998年,此后逐渐增长;发文量最多期刊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文章类型主要是基础研究(146篇),临床研究相对较少(33篇);研究内容包括PK/PD研究意义、利奈唑胺PK/PD特点、根据PK/PD指导利奈唑胺临床合理用药等。结论国内外对利奈唑胺PK/PD关注逐渐增多,但国内文章较国外文章在数量、水平上均有很大差距;利奈唑胺PK/PD相关参数指导个体化给药临床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并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时间依赖 文献计量分析 pk/pd
原文传递
新的f%T>MIC计算方法在抗生素PK/PD折点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田媛 孙文霞 +4 位作者 卞其龙 刘瑜 程强 王平 刘玉川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研究并提出一种针对时间依赖性抗生素f%T>MIC计算的新方法,克服原常规算法的局限性,可用于解决口服抗生素无法计算PK/PD折点的问题。方法通过研究常规PK/PD折点计算的原理及步骤,建立了一种新的f%T>MIC计算方法,并以两种算法... 目的研究并提出一种针对时间依赖性抗生素f%T>MIC计算的新方法,克服原常规算法的局限性,可用于解决口服抗生素无法计算PK/PD折点的问题。方法通过研究常规PK/PD折点计算的原理及步骤,建立了一种新的f%T>MIC计算方法,并以两种算法对Beagle犬静脉注射头孢他美的PK/PD折点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新算法在关键步骤上基于曲线拟合,不依赖药动学房室模型,不受房室模型和给药途径限制,与常规算法比较f%T>MIC和PTA值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69。结论新的f%T>MIC计算方法,有望为各种给药途径及给药方案下时间依赖性抗生素PK/PD折点的确定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折点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f%T〉MIC 蒙特卡罗模拟 PTA
下载PDF
PK/PD优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给药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 被引量:10
9
作者 章小敏 洪冰 +5 位作者 叶军辉 叶爱菊 余贤广 徐梯 罗武军 费文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77-681,共5页
目的:评价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zcillin/tazobactam,PIPC/TAZ)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与传统输注给药方案比较微泵持续静脉输注能否获得更高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呼吸内科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00... 目的:评价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zcillin/tazobactam,PIPC/TAZ)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与传统输注给药方案比较微泵持续静脉输注能否获得更高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方法:选择本院呼吸内科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00例,采用前瞻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给予PIPC/TAZ 3.0 g/0.75 g,q8h,微泵静脉持续输注3 h;对照组给予PIPC/TAZ 3.0 g/0.75 g,q8h,静脉滴注30 mi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结果:治疗第4天、第8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改善,试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8%和90.9%,对照组为58.6%和81.8%;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细菌清除率比较,试验组为91.8%,对照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PC/TAZ微泵持续静脉输注3 h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是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更优的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下呼吸道感染 给药方案
下载PDF
PK/PD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在颅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冬梅 尹晓飞 +1 位作者 李文杰 李小云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6年第1期27-29,共3页
1例60岁老年男性患者,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传感器植入术,术后颅内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笔者对该例颅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运用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理论,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方面优化抗菌药物... 1例60岁老年男性患者,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及颅内压监测传感器植入术,术后颅内感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笔者对该例颅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运用药代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理论,从药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间隔等方面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实施全程药学监护,以期为临床药师如何针对特殊感染人群进行药学监护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颅内感染
下载PDF
中药复方双参通冠方的PK/PD数据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林力 刘建勋 +3 位作者 张颖 李欣志 林成仁 安金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83-1589,共7页
中药复方指征药代动力学是以复方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为黑箱系统,将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数据为该系统的输入,多指标的药效动力学产生相应变化的数据为输出,通过定量描述成分和药效并结合适当的数学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其间的关系和规律。... 中药复方指征药代动力学是以复方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为黑箱系统,将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数据为该系统的输入,多指标的药效动力学产生相应变化的数据为输出,通过定量描述成分和药效并结合适当的数学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其间的关系和规律。在此思路指导下,本研究进行了13个时间点15个成分的PK数据和24个药效指标的PD数据测定,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稳健变换、基线漂移处理、有效性判断和差值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从复方中得到了12个指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指征药代动力学 数据处理 pk/pd
下载PDF
国内外常用PK/PD应用程序概述(续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鹏 朱珠 +2 位作者 傅强 宣大伟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777-779,共3页
关键词 药动学 pk/pd 应用程序 群体药动学 群体药效学
下载PDF
基于PK/PD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优化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时初始给药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莹 赵静怡 +2 位作者 姚银辉 胡久丽 赵新红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446-449,共4页
目的:基于PK/PD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优化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时初始给药方案的研究。方法:收集已发表肺炎克雷伯菌和相关敏感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微生物学数据。采用Crystal Ball软件模拟10000例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各给药方案的... 目的:基于PK/PD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优化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时初始给药方案的研究。方法:收集已发表肺炎克雷伯菌和相关敏感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微生物学数据。采用Crystal Ball软件模拟10000例感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各给药方案的达标概率和累积反应分数。结果:治疗肺炎克雷伯菌5种抗菌药物18种给药方案显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各给药方案CFR均能达到目标靶值,哌拉西林他巴唑只有4.5 g,q6 h的给药方案达到目标靶值,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各给药方案的CFR均达不到目标靶值。结论: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宜选用亚胺培南0.5 g,q8 h、阿米卡星0.2 g,qd、哌拉西林他巴唑4.5 g,q6 h的给药方案,不推荐使用美罗培南、头孢吡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洛模拟 pk/pd 肺炎克雷伯菌 给药方案
下载PDF
国内外常用PK/PD应用程序概述(待续)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鹏 朱珠 +2 位作者 傅强 宣大伟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29-630,共2页
关键词 药动学 pk/pd程序 药效学
下载PDF
抗菌药的PK/PD理论及其在新抗菌药的药效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童明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5-480,共6页
大约在20年前发现,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学会发布的关于口服抗菌药的细菌药物敏感性折点,常与临床、微生物学和药代动力学结果不符。因此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基于药代动力学一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和临床结果的新方法,并以此推测细菌学... 大约在20年前发现,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学会发布的关于口服抗菌药的细菌药物敏感性折点,常与临床、微生物学和药代动力学结果不符。因此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基于药代动力学一药效动力学(PK/PD)模型和临床结果的新方法,并以此推测细菌学转归及细菌学结果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并将抗菌药分为3种活性类型:①浓度依赖性杀菌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其药效依赖于给药量(AUC)或峰浓度与MIC的比值;②时间依赖杀菌却仅有低到中度的持续效应,其疗效更多地依赖于给药次数(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③时间依赖杀菌而有较长的持续效应,其药效依赖于给药量(AUC)与MIC的比值。对此本文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 药物敏感性折点 浓度依赖杀菌 时间依赖杀菌
下载PDF
依据PK/PD参数优化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嘉红 伦小燕 +4 位作者 黄小茜 李海燕 邹文清 何伟容 梁国斌 《海峡药学》 2014年第6期131-133,共3页
目的加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选用合适的PK/PD参数,指导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结果评价儿科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提高抗菌药物疗效、合理应用,避免产生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结论通过PK/PD参数优化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临... 目的加强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选用合适的PK/PD参数,指导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结果评价儿科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提高抗菌药物疗效、合理应用,避免产生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结论通过PK/PD参数优化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临床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参数 儿科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下载PDF
抗菌药物PK/PD参数对优化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何慧丽 仲华 《武警医学》 CAS 2014年第11期1164-1166,共3页
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许多新药的上市为临床同种感染的治疗提供了多项选择。但是,随着多次药物使用后,会产生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出现耐药性,导致一些抗菌药物疗效降低的情况,这些成为临床治疗上一个棘手问题,并且对微生... 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许多新药的上市为临床同种感染的治疗提供了多项选择。但是,随着多次药物使用后,会产生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出现耐药性,导致一些抗菌药物疗效降低的情况,这些成为临床治疗上一个棘手问题,并且对微生物生态学和公共卫生产生了重大的威胁[1,2]。药代动力学(pharmaco kineties,PK),主要针对机体对药物作用动态变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pk/pd 给药方案
下载PDF
2007—2009年北京地区注射用抗菌药物给药频度的PK/PD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莉文 赵志刚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年第6期502-503,共2页
目的:研究2007—2009年北京地区注射用抗菌药物给药频度的合理性。方法:统计2007—2009年北京地区注射用抗菌药物的给药频度,并根据PK/PD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克林霉素合理性较差,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合... 目的:研究2007—2009年北京地区注射用抗菌药物给药频度的合理性。方法:统计2007—2009年北京地区注射用抗菌药物的给药频度,并根据PK/PD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克林霉素合理性较差,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合理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模型 给药频度 注射用抗菌药物
下载PDF
抗菌药物PK/PD参数与临床给药方案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宏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9期854-856,共3页
药动学(pharmacokinefics,PK)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为药物剂量对药效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临床疾病的效果。抗菌药物治疗传统上以体外药效学数据MIC,MBC,KCS,PAE等为指导,上述参... 药动学(pharmacokinefics,PK)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为药物剂量对药效的影响以及药物对临床疾病的效果。抗菌药物治疗传统上以体外药效学数据MIC,MBC,KCS,PAE等为指导,上述参数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但其测定方法是将细菌置于固定的抗菌药物浓度中测得的,而体内抗菌药物浓度是一个连续变化的状态,不能体现抗菌药物杀菌的动态过程,抗菌药物PK/PD研究将药物动力学与体外药效动力学参数综合,旨在研究某一给药剂量对应的时间一效应过程。现根据抗菌药物PK/PD参数,对各类抗菌药物给药方案的制订作一简要分析,以期优化临床给药方案,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参数 PAE 抗菌药物 用药方案
原文传递
以PK/PD参数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羽 裴云萍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在头孢菌素中,一代、二代头孢最适合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而三代头孢、尤其四代头孢仅用于严重感染,故不建议作为...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效果肯定、安全及价格相对低廉的药物,头孢菌素是最符合上述条件的。在头孢菌素中,一代、二代头孢最适合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而三代头孢、尤其四代头孢仅用于严重感染,故不建议作为预防性用药。在有厌氧菌感染、过敏反应和其他情况下也可考虑使用硝基咪唑类、氨曲南等抗菌药物。除上述情况外,本文首次从药物PK/PD参数的角度出发,进一步阐明如何更合理地选择预防性抗菌药物,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性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