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体内荭草花活性成分的PK-PD研究
1
作者 杨青波 杨兴美 +4 位作者 向文英 郑林 黄勇 迟明艳 蒲健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66-974,共9页
目的建立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模型,探讨荭草花提取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体内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之间的关系。方法荭草花药材经水煮醇沉、正丁醇萃取得荭草花提取物;取SD大鼠6只,采用冠脉结扎... 目的建立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结合模型,探讨荭草花提取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大鼠体内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与其药效消长之间的关系。方法荭草花药材经水煮醇沉、正丁醇萃取得荭草花提取物;取SD大鼠6只,采用冠脉结扎法制备MIRI模型,术前大鼠灌胃荭草花提取物86 g/kg,3次/d、连续5 d,于末次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1.0 h、1.5 h、2.0 h、4.0 h、6.0 h、8.0 h、10.0 h、12.0 h、24.0 h、36.0 h及48.0 h经尾静脉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血浆样本中6种活性成分(原儿茶酸、槲皮苷、花旗松素、N-p香豆酰酪胺、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及山奈素-3-O-α-L-鼠李糖苷)的质量浓度,获取各成分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浆样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获取效应-时间曲线;通过Winnonlin 6.4软件分别对药物浓度-时间与效应-时间进行拟合,建立PK-PD模型。结果荭草花提取物中各有效成分均能够较好地与各药效指标拟合,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各成分的PK-PD模型以Sigmoid E_(max)拟合较优;以LDH、CK-MB及cTn-I为药效指标时,各成分的PK-PD模型以Inhibitory Effect拟合较优。结论荭草花提取物中的原儿茶酸、槲皮苷、山奈素-3-O-β-D-葡萄糖苷及山奈素-3-O-α-L-鼠李糖苷、花旗松素、N-p香豆酰酪胺具有心肌缺血保护作用,其浓度与药效指标SOD、LDH、CK-MB及cTn-I的水平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药代动力学 荭草花提取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药效动力学 pk-pd模型 活性成分 药效指标
下载PDF
文拉法辛相关PK-PD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鑫 邬国栋 +2 位作者 安明 李刚 刘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7期788-795,共8页
文拉法辛(venlafaxine,VEN)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能有效拮抗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再摄取,相比较其他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的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 文拉法辛(venlafaxine,VEN)是一种新型抗抑郁药物,能有效拮抗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再摄取,相比较其他抗抑郁药物,文拉法辛的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更有规律可循且具有毒副作用较小、口服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本文综述了VEN的PK-PD模型化研究及其定量关系以及影响VEN体内过程的因素,包括性别、体质量、个体基因型、肝肾功能损伤、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pk-pd 影响因素 P450酶
下载PDF
PK-PD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曾洁 王素军 +1 位作者 杨本坤 莫李立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61-464,F0003,共5页
PK-PD模型把剂量-浓度、浓度-效应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更有助于描述、预测量效关系。PK-PD模型可分为4类:直接连接与间接连接、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软连接与硬连接及时间依赖和非时间依赖模型。PK-PD模型已广泛用于药物临床前及... PK-PD模型把剂量-浓度、浓度-效应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更有助于描述、预测量效关系。PK-PD模型可分为4类:直接连接与间接连接、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软连接与硬连接及时间依赖和非时间依赖模型。PK-PD模型已广泛用于药物临床前及临床的各方面研究,如制定给药剂量、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评价。本文对PK-PD模型分类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模型 分类 应用
下载PDF
基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胡建春 吴林霖 王爱民 李勇军 李月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芍药内酯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结果]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04+(7.16×Ce)/(Ce+372.4);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6.83-(37.31×Ce)/(Ce+0.04)。[结论]SOD和LDH的浓度与芍药内酯苷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芍药内酯苷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辛芍组方 芍药内酯苷 pk-pd模型
下载PDF
中医方药血清PK-PD模型的探讨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锐 周莉玲 魏敏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3-47,共5页
探讨应用 同一含药 血清同步 进行中医 方药的代谢 动力学与 效应动力 学的研究 与结果分 析的方法,建立 P K P D 模型表达中医方药的体内过程。
关键词 中医方药 含药血清 pk-pd模型 药代动力学 药理研究 统计矩法 血药浓度法 生物效应法
下载PDF
灯盏甲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胡建春 吴林霖 李月婷 李勇军 王爱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4-558,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SOD和LDH),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灯盏甲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0.67+(1.22×Ce)/(Ce+5.58);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14.17-(32.72×Ce)/(Ce+0.08)。结果表明,SOD和LDH的浓度与灯盏甲素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辛芍组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灯盏甲素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辛芍组方 灯盏甲素 pk-pd模型
下载PDF
甘露醇右旋糖酐40在家兔体内的PK-PD模型研究
7
作者 谭然然 金青 +2 位作者 李冉 陈传秀 王兴娜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研究右旋糖酐40甘露醇复方注射剂和甘露醇单方注射剂中甘露醇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关系,建立其在家兔体内的PK-PD(药动-药效)模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样中甘露醇的质量浓度,以规定时间内家兔排尿量作为甘露醇利尿效应指标。结果... 目的研究右旋糖酐40甘露醇复方注射剂和甘露醇单方注射剂中甘露醇的药动学及药效学关系,建立其在家兔体内的PK-PD(药动-药效)模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样中甘露醇的质量浓度,以规定时间内家兔排尿量作为甘露醇利尿效应指标。结果甘露醇静注给药后其药时曲线符合二室模型,单方组和复方组均出现最大利尿效应滞后于血药质量浓度的现象,复方组药效明显高于单方组;甘露醇的药理效应和效应室质量浓度的关系符合Sigmoid-Emax模型,且该模型所得预测药效值与实测药效值接近。结论建立的PK-PD模型预测所得甘露醇静注给药后的血药质量浓度及药理效应准确可靠,为改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结合模型 甘露醇 Sigmoid-Emax模型 右旋糖酐40
下载PDF
PK-PD模型在兽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先强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18-124,共7页
近年来,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已广泛应用于优化兽药给药方案和降低耐药风险等方面的研究。PK-PD模型是把剂量与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浓度与效应的之间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研究,将更有助于描述和预测量效关系。文章就目前PK-PD模... 近年来,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已广泛应用于优化兽药给药方案和降低耐药风险等方面的研究。PK-PD模型是把剂量与浓度之间的关系以及浓度与效应的之间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研究,将更有助于描述和预测量效关系。文章就目前PK-PD模型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PK-PD模型在兽药领域扩大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模型 研究现状 应用进展
下载PDF
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新课题——pK-PD结合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丁莉 《湖北中医杂志》 2006年第7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药效学 药动学 pk-pd模型
下载PDF
PK-PD结合模型的微机程序介绍
10
作者 卢建丰 陈刚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S1期15-15,共1页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的研究是当前国际上药动学研究中热点之一,国内也正在开始中,急切需要解决一个估算药动—药效学参数的微机程序,PK-PD程序就是为此而设计的。本程序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药动学参数的估算。程序包括不同房室、给药途...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的研究是当前国际上药动学研究中热点之一,国内也正在开始中,急切需要解决一个估算药动—药效学参数的微机程序,PK-PD程序就是为此而设计的。本程序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药动学参数的估算。程序包括不同房室、给药途径和不同给药方法共十种模型,也可以将已知的药动学参数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效学参数 药动学 pk-pd 给药途径 参数输入 硬拷贝 实验数据 图形显示 描点
下载PDF
中药多组分网络靶点效应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4
11
作者 田乐 狄留庆 +5 位作者 周伟 汪素娟 蔡宝昌 毕肖林 赵晓莉 单进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4-1830,共7页
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点,使得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体内过程、生物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多组分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对阐明中药复方本质及其规律具有... 中药复方多组分、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的作用特点,使得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体内过程、生物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相当复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药多组分PK-PD结合模型应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对阐明中药复方本质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中药多组分网络靶点PK-PD结合模型,首先应该选择合适的药效物质基础,建立合理的网络靶点效应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智能计算方法、代谢组学、系统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和方法,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设计及优选中药复方给药方案,促进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和药物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结合模型 中药多组分 网络靶点效应
下载PDF
甲磺酸吉米沙星对泌尿道常见致病菌的PK-PD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任斌 廖康 +3 位作者 李瑞明 傅晓华 叶毅芳 洪晓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开展吉米沙星对泌尿道常见致病菌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方法:测定吉米沙星对临床分离的泌尿道常见致病茵的最小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测定健康受试者口服甲磺酸吉米沙星片320mg后尿药浓度并计算Cmax/MIC90和AUC24h/MIC90... 目的:开展吉米沙星对泌尿道常见致病菌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方法:测定吉米沙星对临床分离的泌尿道常见致病茵的最小抑菌浓度及最低杀菌浓度;测定健康受试者口服甲磺酸吉米沙星片320mg后尿药浓度并计算Cmax/MIC90和AUC24h/MIC90。结果:吉米沙星对临床分离的泌尿道常见致病茵的敏感率较低。健康受试者口服甲磺酸吉米沙星片320mg后尿药峰浓度C。。。为(144±124)ug/mL,尿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24h为(1368±671)肚g·mL-1·h。尿液中吉米沙星对大肠埃希茵、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的Cmax/MIC90为2.9~5.8、AUC:4h/MIC90〉30;对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AUC24h/MIC90为19.25。结论:吉米沙星可有效清除泌尿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茵、粪肠球菌,并避免耐药茵产生;对肺炎克雷伯茵、屎肠球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吉米沙星 最小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药动学 药效学
下载PDF
新型FXa抑制剂知非沙班不同溶剂口服给药对犬PK-PD的影响
13
作者 邱小妙 张珊 +3 位作者 石冰卓 王维亭 赵专友 孙双勇 《中国药物评价》 2018年第3期172-177,共6页
目的:观察新型FXa抑制剂知非沙班采用不同溶剂口服给药对犬PK-PD的影响。方法:在离体酶活性实验中,采用生色底物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知非沙班对FXa的抑制活性,计算IC50值;在动物实验中,知非沙班分别采用0.5%的CMC-Na制备成混悬液和采用含PE... 目的:观察新型FXa抑制剂知非沙班采用不同溶剂口服给药对犬PK-PD的影响。方法:在离体酶活性实验中,采用生色底物法测定不同浓度的知非沙班对FXa的抑制活性,计算IC50值;在动物实验中,知非沙班分别采用0.5%的CMC-Na制备成混悬液和采用含PEG400、乙醇、水(体积比3∶1∶1)的混合溶剂制备成溶液,对犬以1 mg·kg^(-1)的剂量灌胃给药,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0.5、1、2、3、4、6、9、12、15、24 h股静脉采血,分离血浆后,LC-MS/MS测定各个时间点血药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生色底物法测定各时间点的FXa活性。结果:离体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知非沙班的IC50值11.1 nmol·L^(-1),表明其有良好的FXa抑制活性;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以CMC-Na为溶剂,知非沙班吸收缓慢,血药浓度低,FXa抑制活性低;以混合溶液为溶剂,知非沙班吸收迅速,血药浓度显著升高,FXa抑制活性明显增强。结论:新型口服FXa抑制剂知非沙班使用CMC-Na和混合溶剂作为溶剂,对犬口服后的药物吸收和药效学发挥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Xa抑制剂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 FXa活性
下载PDF
兽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PK-PD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袁园园 黄玲利 +4 位作者 郝海红 刘振利 谢长清 袁宗辉 彭大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2-289,共8页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兽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选择与滥用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逐渐提高,几乎所有细菌都获得耐药基因。目前,细菌耐药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并且临床上,疾病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兽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选择与滥用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逐渐提高,几乎所有细菌都获得耐药基因。目前,细菌耐药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并且临床上,疾病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种病原菌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单一用药往往难以有效控制疾病,严重危害养殖业发展。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可以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缓解或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细菌耐药性发生率,对混合感染或不能进行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还可扩大抗菌范围。而药物代谢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结合模型可以有效综合药物、机体和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方案。因此,作者通过介绍联合用药的优势与问题,抗菌药物PK/PD的分类及PK/PD对联合用药给药方案的优化与指导,总结现阶段兽药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PK-PD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兽医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联合用药 PK/PD
下载PDF
异功散中陈皮对脾虚大鼠MTL分泌和人参皂苷Rb1药动学影响及PK-PD相关性分析
15
作者 段新屹 兰昀羲 +2 位作者 沈龙宇 朱昕昀 黄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81-1786,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异功散全方组与异功散去陈皮方组脾虚大鼠体内MTL分泌结果和人参皂苷Rb1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分析参数PK-PD相关性,探讨行气药能否增效补益剂。方法采用脾虚大鼠灌胃给药异功散全方(Y组)、异功散去陈皮方(Y-C组)、单味陈皮... 目的通过比较异功散全方组与异功散去陈皮方组脾虚大鼠体内MTL分泌结果和人参皂苷Rb1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差异,分析参数PK-PD相关性,探讨行气药能否增效补益剂。方法采用脾虚大鼠灌胃给药异功散全方(Y组)、异功散去陈皮方(Y-C组)、单味陈皮方(C组)及生理盐水(M组),于颈静脉不同时间点取血,运用液质联用方法检测人参皂苷Rb1血浆浓度、ELISA法检测MTL血浆浓度,拟合PK-PD模型。结果2个组药时曲线均呈双峰,Cmax、Tmax均有两个值,Y组两次达峰浓度均明显高于Y-C组(P<0.001),Y-C组第2次吸收量明显多于第1次(P<0.01)。灌胃后16、36h,各给药组大鼠血浆中MTL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Y组>Y-C组>C组。PD结果为Y组EC_(50)、γ平均值低于Y-C组、Emax平均值高于Y-C组,与PK-PD模型拟合结果基本一致。PK-PD模型拟合结果为Y组Ka1、Ka2、AUC0-t、CL1、CL2、CL3、F、Tlag、EC_(50)、Emax平均值更大;Y-C组Vd1、Vd2、γ、Ke0值更大。结论脾虚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b1及MTL血药浓度改变与灌胃所用异功散含陈皮有一定相关性。异功散中陈皮发挥增强补益剂补益功效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促进异功散中人参皂苷Rb1的吸收增多、吸收速率增快,分布更集中于效应部位,使人参皂苷Rb1与MTL之间亲和力更强,从而导致MTL分泌增多,促进胃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功散 陈皮 脾虚 人参皂苷RB1 MTL 药动学 药效学 pk-pd结合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
16
作者 唐甜甜 刘文 +4 位作者 王群 韩伟 王洪鑫 李和蓉 张环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4-1819,共16页
目的建立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组成,HLDC)抗糖尿病肾病的药动学(PK)-药效动力学(PD)结合模型,阐明HLDC成分在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及与药效消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及... 目的建立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组成,HLDC)抗糖尿病肾病的药动学(PK)-药效动力学(PD)结合模型,阐明HLDC成分在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的动态变化及与药效消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及尾iv链脲佐菌素(33 mg·kg^(-1))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单次或多次igHLDC(1.320 g·kg^(-1))后,采用HPLC-MS/MS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中黄芪甲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和甘草酸6个入血原型成分的含量,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样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8(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获得时效曲线。并利用Win Nonlin 8.2软件房室模型分析法拟合各成分的PK参数,固定PK,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PD;根据PD参数建立HLDC的PK-PD模型。结果药动学结果显示,与单次给药相比,除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外,多次给药后模型大鼠的各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均提前;各成分的t1/2均延后;除了甘草酸、毛蕊异黄酮外,各成分的AUC均升高。药效学结果显示,药物质量浓度逐渐降低的同时,药物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减小,除了单次给药组中的黄芪甲苷,TNF-α、VEGF、IL-18的药物效应tmax均较血药浓度tmax长,存在滞后效应。PK-PD结合模型显示,单次及多次给药HLDC中6个成分的血药浓度与其药效数据均能较好地拟合。可通过黄芪甲苷等6个成分的血药浓度计算相应的药效值,也可以根据药效值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结论PK-PD模型构建结果符合Sigmoid-Emax模型,TNF-α、VEGF、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与HLDC中的黄芪甲苷等6个成分血药浓度有良好的相关性。HLDC活性成分发挥防治糖尿病肾病、显著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可能与抑制TNF-α、VEGF、IL-18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六一汤组分 糖尿病肾病 药动学(PK)-药效动力学(PD) 黄芪甲苷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关于动物实验的PK-PD模型对中药研究的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兰昀羲 胡宇 +1 位作者 黄巍 唐宋琪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5-397,共3页
结合动物实验建立PK-PD模型是中药基础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综述了基于动物实验建立PK-PD模型对中药单体成分、单味中药及复方等研究的贡献,讨论了PK-PD模型的动物实验方案中关于PK成分指标的选择及其... 结合动物实验建立PK-PD模型是中药基础性研究的重要工具,对中药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综述了基于动物实验建立PK-PD模型对中药单体成分、单味中药及复方等研究的贡献,讨论了PK-PD模型的动物实验方案中关于PK成分指标的选择及其检测方法、PD指标选择及其采样方式等重点问题,评价了PK、PD及PK-PD结合模型的分析方法,为PK-PD模型研究更好地适应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提供一定的参考,并对PK-PD模型的中药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关于PK-PD模型的中药研究需进一步完善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模型 动物实验 中药研究 中药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的研究方法及在中药领域中的优势与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丽平 刘思佳 +2 位作者 姚雅琦 李遇伯 蔡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7-374,共8页
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旨在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定量反映药效-剂量关系,客观分析时间-药物浓度-效应三维关系,对于预测给药剂量、时间与中药安全性评价有重要... 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模型旨在研究药物体内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规律,定量反映药效-剂量关系,客观分析时间-药物浓度-效应三维关系,对于预测给药剂量、时间与中药安全性评价有重要意义。随着PK和PD的不断发展,PK-PD模型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中药研究中应用仍相对较少,为了更好地发掘我国中药资源宝库,对PK-PD模型在中药领域中的优势与应用等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安全用药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pd模型 药动学 药效学 药物浓度 安全用药
原文传递
整合动态PK-PD相关性分析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发现中的研究策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玉昆 王鹏 +2 位作者 王威宇 秦雪梅 高晓霞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1157-1167,共11页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解释中医药作用机制的基石,然而中药复方作为一个复杂体系,作用机制与体内效应过程不明确等问题长期桎梏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药动学-药效学(PK-PD)相关性研究是动态表征和定量描述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之间相关性的...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解释中医药作用机制的基石,然而中药复方作为一个复杂体系,作用机制与体内效应过程不明确等问题长期桎梏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药动学-药效学(PK-PD)相关性研究是动态表征和定量描述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之间相关性的有效方法,将时间、浓度和效应结合起来,已经成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技术策略,但是目前研究大都集中在结构明确的化学药物,缺乏符合中医药发展模式的相关策略。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挖掘新的研究策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PK-PD模型,通过进行方法开发与技术重组,利用从化学物质基础、关键成分的筛选、整合PK-PD相关性的多维整合的研究思路,引入代谢组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全方位、及时灵敏地表征药效特点,评价药动学考察药物机制研究,旨在构建更易于发现药效物质的技术体系,为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动学 药效学 药动学-药效学相关 血清药物化学 代谢组学 中药 药效物质
原文传递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
20
作者 惠梦雨 刘平 张华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40-45,共6页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 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研究目的在于确定药物浓度与效应以及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对药效强度及持续时间的影响。不同于化学药物有明确的成分与作用机制,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多效应的特点,因此PK-PD结合模型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尚不成熟。基于中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现状,建立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PK-PD结合模型研究体系及探索建立合适的PK-PD结合模型分析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量-时-效间关系,有望为中药研究及其合理应用、开发以及确定剂量、剂型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药动学 药效学 pk-pd结合模型 效应成分 量效关系 学科交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