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的PKHD1基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熙惠 李媛 +3 位作者 惠智艳 张葳 宋红霞 肖谧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对1例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疾病(ARPKD)的新生儿进行家族史、临床、病理调查,并对致病基因PKHD1进行突变鉴定,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根据患儿产前超声、临床表现、死亡后病理检查及家族史进行临床诊断,应用... 目的 对1例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疾病(ARPKD)的新生儿进行家族史、临床、病理调查,并对致病基因PKHD1进行突变鉴定,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根据患儿产前超声、临床表现、死亡后病理检查及家族史进行临床诊断,应用PCR扩增、DNA直接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PKHD1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患儿PKHD1基因第58号外显子发生了无义突变c.9319C〉T,从而使PKHD1蛋白多肽链的合成提前终止.结论 ARPKD可在胎儿期及生后早期导致不良的结局,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PKHD1基因突变是ARPKD的遗传基础,进行PKHD1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产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疾病 pkhd1基因 临床分析 DNA序列测定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婴儿型多囊肾家系PKHD1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郭小艳 王志红 +4 位作者 廖娟 周春燕 王鸿 耿丹明 兰风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2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对1个婴儿型多囊肾家系的致病基因PKHD1进行突变分析。方法先证者母亲怀孕两次,胎儿均在围产期死亡,且两次胎儿彩超结果相似,符合多囊肾改变。提取先证者父母及其他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PKHD1基因编码区并进行序列测定;找到... 目的对1个婴儿型多囊肾家系的致病基因PKHD1进行突变分析。方法先证者母亲怀孕两次,胎儿均在围产期死亡,且两次胎儿彩超结果相似,符合多囊肾改变。提取先证者父母及其他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PKHD1基因编码区并进行序列测定;找到突变后,对相应PCR产物进行酶切鉴定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以证实突变。结果先证者家系成员序列分析表明,其父和祖母PKHD1基因第59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c.9901G>T),其母和外祖母PKHD1基因第53外显子存在杂合的缺失突变(c.8317delG)。两个突变均导致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结论发现两个新的PKHD1基因突变;若胎儿同时遗传了这两个突变,将导致婴儿型多囊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型多囊肾 pkhd1基因 基因突变 突变分析
下载PDF
Pkhd1基因缺陷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
3
作者 毛军 徐雨辰 +6 位作者 高晶晶 彭党委 窦贤明 黄振宇 程鹏 沈旭峰 张贤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51-1555,共5页
目的观察Pkhd1基因缺陷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同龄成年野生型和Pkhd1基因缺陷(Pkhd1^(-/-))小鼠各10只,取附睾尾精子,观察记录两组精子各项参数:精子浓度、活力、活率及形态;另外,取同龄成年野生型和Pkhd1^(-/-)小鼠各5只,... 目的观察Pkhd1基因缺陷对雄性小鼠生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同龄成年野生型和Pkhd1基因缺陷(Pkhd1^(-/-))小鼠各10只,取附睾尾精子,观察记录两组精子各项参数:精子浓度、活力、活率及形态;另外,取同龄成年野生型和Pkhd1^(-/-)小鼠各5只,将野生型雌鼠与之进行合笼试验,观察记录两组小鼠的各项生育指标:交配率(FM)、怀孕率(RP)及平均产仔率(ANP)。结果与野生型比较,Pkhd1基因缺陷小鼠精子浓度下降(P<0.01)、精子活力降低(P<0.01)且精子尾部形态异常;且与Pkhd1^(-/-)小鼠交配后的雌性小鼠RP显著下降(P<0.01)。结论 Pkhd1基因缺陷可降低雄性小鼠的生育力。此研究结果为男性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患者在生育能力方面的潜在并发症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不育 ARPKD pkhd1 精子 小鼠模型
下载PDF
PKHD1基因的分子特征和生物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付玉龙 吴冠青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4-688,共5页
PKHD1(polycystic kidney and hepatic disease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6p12.2.该基因在基因组内约占500kb,其中大约含86个外显子.目前所知,其最长ORF至少由6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一个由4074个氨基酸组成的单次跨膜受体样蛋白,被称为纤囊素(f... PKHD1(polycystic kidney and hepatic disease1)基因定位于人染色体6p12.2.该基因在基因组内约占500kb,其中大约含86个外显子.目前所知,其最长ORF至少由6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一个由4074个氨基酸组成的单次跨膜受体样蛋白,被称为纤囊素(fibrocystin/polycystin,FPC).PKHD1是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disease,ARPKD)的致病基因.在小鼠中,FPC于胚胎期9.5天可在发育中的神经管、气管、原肠管等含管道的器官中被探测到.在人类,FPC在胎肾即开始表达于输尿管芽,并持续表达于输尿管芽分支演变为集合管的整个过程.在成体肾,FPC也主要表达于肾内集合管上皮细胞,其亚细胞定位于上皮细胞的管腔面的顶端,主要分布在细胞纤毛和基体附近.FPC的主要生物功能目前仍未完全明了,新近的研究表明,FPC可能作为一个膜受体样蛋白,将细胞外的信号通过结合与调节TRPP2(PKD2)钙离子介导的通道传递到细胞内,调控体内各管道上皮细胞分化、增殖、极化和移行,从而促成各种生理管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hd1 纤囊素 人类遗传性隐性多囊肾疾病 结直肠癌
下载PDF
SVEP1 PKHD1 P5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王雅蕾 邱志强 +3 位作者 陈璐 程润芬 王靖怡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5-110,共6页
目的: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VEP1、PKHD1与P5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3例原发... 目的: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VEP1、PKHD1与P53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其预测肝癌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手术切除且随访资料完整的10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ROC曲线为主要统计方法探究不同指标的免疫组化评分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根据其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以无瘤生存期主要研究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55(21~88)岁,中位AFP水平70.6(1.03~718 840.0)μg/L,中位CA19-9水平22.89(0.6~1 000.0)kU/L,中位肿瘤大小4.5(1.0~27.0)cm。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SVEP1、PKHD1、P5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表达水平使用免疫组化评分进行量化,三个指标免疫组化评分的ROC曲线中AUC面积分别为0.861、0.829、0.716,临界值分别为4、4、1分(P<0.001)。SVEP1高危组(≤4分)与低危组(>4分)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1%和51.7%;PKHD1高危组(≤4分)与低危组(>4分)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和51.9%;P53高危组(>1分)与低危组(≤1分)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3%和27.3%,每个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3)。PKHD1与SVEP1联合应用时,其ROC曲线的AUC面积为0.897(P<0.001),敏感性为76.5%,特异性为94.4%。结论:P53预测原发性肝癌复发的准确性不足,不推荐首选使用。SVEP1、PKHD1预测原发性肝癌复发准确性较高,SVEP1特异性较高,PKHD1敏感性较强,两者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手术切除 无瘤生存期 SVEP1 pkhd1 P53
下载PDF
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
6
作者 杨季云 周钦 +2 位作者 张铮 郭红 张思仲 《四川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构建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Pkhd1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以正常小鼠(129xl/SvJ)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小鼠包括第6号外显子的Pkhd1基因部分序列,通过引入LoxP和Neo基因等步骤,建立条件性敲除Pkhd1第6号外显... 目的构建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Pkhd1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以正常小鼠(129xl/SvJ)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小鼠包括第6号外显子的Pkhd1基因部分序列,通过引入LoxP和Neo基因等步骤,建立条件性敲除Pkhd1第6号外显子的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结果经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构建的小鼠Pkhd1基因条件性打靶载体符合设计要求。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Pkhd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 多囊肾肝病基因 条件性基因敲除 同源重组
下载PDF
PKHD1基因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屈冬松 贺修胜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4期536-538,共3页
PKHD1是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 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Calori、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致病基因。最新研究表明,PKHD1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1]。由于PKHD1基因突变种类多,各国研究人员... PKHD1是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 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Calori、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致病基因。最新研究表明,PKHD1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1]。由于PKHD1基因突变种类多,各国研究人员用全外显子测序、下一代测序、靶向外显子测序等方法检测了PKHD1基因与上述疾病表型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纤维化 pkhd1基因 结直肠肿瘤 综述
下载PDF
Possible PKHD1 Hot-spot Mutations Related to Early Kidney Function Failure or Hepatofibrosis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ARPKD:A Retrospective Single Center Cohort Study and Literature Review
8
作者 Li-ru QIU Rong-rong XU +1 位作者 Jin-hui TANG Jian-hua ZHOU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0年第5期835-844,共10页
PKHD1 mutation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cause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ARPKD is a rare disorder and one o f the most severe conditions leading 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childhood.Wi... PKHD1 mutation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cause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ARPKD is a rare disorder and one o f the most severe conditions leading to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childhood.With the biallelic deletion mutation,patients have difficulty in surviving the perinatal period,resulting in perinatal or neonatal death.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patient characteristics,imaging characteristics,laboratory examinations and family surveys from 7 Chinese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PKHD1 gene mutations diagnosed by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from Jan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8.O f the 7 children,there were 3 males and 4 females.Eight missense mutations,two frameshift mutations,two deletion mutations,and two intronic slicing mutations were identified.Six of the mutations have not previously been identified.In the literature search,we identified a total of 29 Chinese children with PKHD1 mutations.The missense mutation c.2507T>C in exon 24 was found in one patient in our study,and five patients with liver fibrosis but normal renal function were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The missense mutation c.5935G>A in exon 37 was found in two patients in our study and three cases in the literature.Four patients had renal failure at an age as young as 1 year of those five patients with the missense mutation c.5935G>A in exon 37.It was concluded that:(1)Kidney length more than 2-3 SDs above the mean and early-onset hypertension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PKHDI-associated ARPICD;(2)The more enlarged the kidney size is,the lower the renal function is likely to be;(3)c.5935G>A may be a hot spot that leads to early renal failure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PKHD1 mutations;(4)c.2507T>C may be a hot-spot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hepatic lesions in Chinese children with PKH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hd1 mutations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clinical phenotype g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Chinese children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家系的PKHD1基因变异分析
9
作者 李茜 童鸣 +2 位作者 马玲 孙安萍 胡苏玮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2期352-354,共3页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ARPKD)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推断出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收集胎儿及父母的临床资料及样本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进行测序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变异位点,以Sanger测序验证变异位点并对父母进行溯... 目的 对一个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ARPKD)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推断出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收集胎儿及父母的临床资料及样本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胎儿进行测序分析,筛选候选基因变异位点,以Sanger测序验证变异位点并对父母进行溯源检测。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胎儿PKHD1基因存在第4外显子c.279_281+13delinsA(p.Arg94fs)和第58外显子c.9769C>T(p.Gln3257^(*))的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结论 该ARPKD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可能为PKHD1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新变异的检出扩展了PKHD1基因的变异分布谱系,并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再生育指导提供了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pkhd1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原文传递
婴儿型多囊肾家系产前PKHD1基因诊断及遗传咨询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琴英 张为霞 +5 位作者 葛军 孙东兰 冯青奇 李彩霞 孟玉翠 朱俊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765-768,共4页
目的对两个婴儿型多囊肾家系进行PKHD1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进一步为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及血样,以及胎儿的羊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PKHD1基因第32,第61外显子,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 目的对两个婴儿型多囊肾家系进行PKHD1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进一步为家系提供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及血样,以及胎儿的羊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PKHD1基因第32,第61外显子,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突变位点再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家系1先证者PKHD1基因存在第32外显子c.4274T>G(p.Leu1425Arg)与第61外显子c.10445G>C(p.Arg3482Pro)的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其父亲及母亲;本次妊娠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未发现异常,胎儿携带PKHD1基因第32外显子c.4274T>G(p.Leu1425Arg)杂合突变,出生后表型正常。家系2为有2次胎儿型多囊肾不良妊娠史夫妇,妻子携带PKHD1基因c.5979_5981delTGG杂合突变,丈夫携带PKHD1基因c.9455delA杂合突变,本次妊娠胎儿脐血染色体核型未发现异常,基因检测因DNA含量低导致失败。根据突变类型及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可能均为致病性突变。结论PKHD1基因的c.4274T>G(p.Leu1425Arg)、c.10445G>C(p.Arg3482Pro)、c.5979_5981delTGG及c.9455delA可能为研究家系的致病性基因突变,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两个家系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型多囊肾 pkhd1基因 基因突变 产前基因诊断 遗传咨询
原文传递
九例PKHD1基因突变患者的表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国民 沈茜 +5 位作者 孙利 曹琦 翟亦晖 方晓燕 吴冰冰 徐虹 《中华肾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1-837,共7页
目的总结9例PKHD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该基因突变所致表型谱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9例PKHD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特点、相关实验... 目的总结9例PKHD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进一步提高对该基因突变所致表型谱的认识。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收治的9例PKHD1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特点、相关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家族史等资料。9例患者采用外显子捕获的方法对4000种人类单基因病的相关致病基因(例1~4)或全外显子(例5~9)进行高通量测序,按照高通量测序变异筛查流程进行测序数据分析,发现9例患者均存在PKHD1基因变异,未发现。肾单位肾痨等疾病致病基因的突变。利用文献检索、相关国际数据以及生物信息学对PKHD1基因变异进行分析,确定每一变异位点为报道的致病性突变或预测为有害性突变。Sanger法对PKHD1基因突变结果进行验证,在家系中进行突变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平均发病年龄2.6岁(0.5-5.2岁)。肾脏B超提示,9例患儿肾脏均有囊肿形成,其中6例双肾脏体积增大,1例肾脏大小正常,1例慢性肾脏病5期双侧肾萎缩;2例血管受累,表现为肾动脉狭窄;1例肺部受累,表现为左侧主支气管局灶狭窄;1例有膀胱输尿管反流。9例PKHD1基因突变者中,3例为纯合突变,6例为复合杂合突变,无义突变1个,移码突变1个,错义突变15个。2例有3个杂合突变,2例有c.5935C〉T突变,另2例有c.5869G〉A突变,其他患者有各不相同的突变。共发现lO个新的突变位点。结论PKHD1基因突变的患者不仅肾脏体积可不增大,甚至可以萎缩。。肾动脉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支气管狭窄均是首次在PKHD1基因突变患者中报道。PKHD1基因无热点突变,新发现的13.274C〉T、c.9059T〉C、c.8996delG、c.281C〉T、c.10424T〉A、c.7092T〉G、c.4949T〉C、c.5869G〉A、c.6197A〉G和c.1877A〉G突变进一步丰富了PKHD1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 多囊 常染色体隐性 肾动脉梗阻 pkhd1基因 肾萎缩
原文传递
一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家系PKHD1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辛酉 李淑霞 +2 位作者 刘芳 刘林英 张慧萍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0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对1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胎儿的PKHD1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收集引产胎儿的新鲜组织及父母外周静脉血进行相关基因测序分析,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分析及位点验证。结果胎儿组织样本检测到PKHD1基因存在c.5336... 目的对1例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胎儿的PKHD1基因进行变异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收集引产胎儿的新鲜组织及父母外周静脉血进行相关基因测序分析,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分析及位点验证。结果胎儿组织样本检测到PKHD1基因存在c.5336A>T(p.Asn1779Ile)和c.9455delA(p.Asn3152Thrfs*10)复合杂合变异,Sanger测序结果显示父亲携带c.5336A>T(p.Asn1779Ile)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9455delA(p.Asn3152Thrfs*10)杂合变异,因此胎儿的变异分别来源于其父母。经检索相关数据库及文献均为未报道的新变异。结论PKHD1基因的c.5336A>T和c.9455delA变异可能为该家系患儿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为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临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pkhd1基因 Sanger测序
原文传递
PKHD1基因变异相关的三例儿童期、青少年期及老年期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患者的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13
作者 吴庆华 王参 +6 位作者 杨赛赛 史惠蓉 麻希洋 孔祥东 任淑敏 焦智慧 翟仪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对3例在儿童期、青少年期及老年期诊断的多囊肾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进行分析,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来自3个家系分别为5岁、17岁及70岁的先证者进行包... 目的对3例在儿童期、青少年期及老年期诊断的多囊肾患者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进行分析,为家系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来自3个家系分别为5岁、17岁及70岁的先证者进行包括多种囊性肾病在内的遗传性肾病基因检测包筛查,应用PCR和一代测序技术在先证者及其家庭成员中对NGS筛出的可疑致病基因变异位点进行验证,家系2先证者的母亲在基因诊断明确后行中孕期产前诊断.结果NGS筛查、PCR和一代测序提示家系1中的5岁先证者携带PKHD1基因c.5935 G>A(p.G1979R)和c.5428G>T(p.E1810X)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其父亲和母亲;家系2中17岁先证者携带PKHD1基因c.5512T>C(p.Y1838H)和c.5935G>A(p.G1979R)复合杂合变异,分别来自父母,先证者母亲产前诊断提示胎儿携带c.5512T>C杂合变异,继续妊娠至出生后半年未见肾脏发育异常;家系3中70岁的先证者携带c.3860T>G(p.V1287G)和c.11314C>T(p.R3772X)复合杂合变异.结论通过NGS筛查,明确这三个家系均为PKHD1基因变异导致的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共发现5个PKHD1基因变异位点,包括2个已知致病变异:c.5935G>A和c.11314C>T;3个新的变异位点:c.5512T>C,c.5428G>T和c.3860T>G,且预测为致病性变异可能性大,扩大了PKHD1基因变异谱.鉴于多囊性肾病遗传学和表型的复杂性,及早进行基因诊断对于明确病因和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二代测序 pkhd1基因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 基因变异 遗传咨询
原文传递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患儿PKHD1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
14
作者 骞佩 包瑛 +5 位作者 黄惠梅 韩艳 索磊 杨楠 安小敏 党佳文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2年第5期540-547,共8页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患儿(新生儿、婴幼儿及青少年)PKHD1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因"胎儿期肾脏增大,要求进一步检查""尿痛伴发热2 d""尿频伴...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RPKD)患儿(新生儿、婴幼儿及青少年)PKHD1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方法选择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因"胎儿期肾脏增大,要求进一步检查""尿痛伴发热2 d""尿频伴尿痛"于西安市儿童医院就诊,并在本院确诊的3例ARPKD患儿(先证者)[患儿1(生后25 d龄男童)、患儿2(4岁女童)、患儿3(13岁女童)]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这3例患儿PKHD1基因变异的临床表型、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采取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及Sanger测序进行致病突变基因位点分析和家系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的《序列变异解释的标准和指南(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Sequence Variants:A Joint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以下简称为ACMG指南),综合评估PKHD1基因变异的致病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西安市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并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审批文号:伦20220059)。结果①3例患儿PKHD1基因变异临床表型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均存在双肾增大伴双肾多发囊肿(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血尿及蛋白尿)。患儿2、3伴肝纤维化、肝内胆管扩张,患儿1合并高血压。②患儿及其家系成员PKHD1基因检测结果:患儿1为c.11223T>G(p.Y3741*)和c.4682G>A(p.C1561Y)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与父亲;患儿2为c.9007T>C(p.S3003P)和c.5935G>A(p.G1979R)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与母亲,而2位双胞胎弟弟为c.9007T>C杂合变异;患儿3为c.11542G>C(p.V3848L)和c.5935G>A(p.G1979R)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与母亲,与胞姐携带相同变异,而其胞弟为c.5935G>A杂合变异。③根据ACMG指南判断3例患儿上述5种PKHD1基因变异致病性:c.4682G>A(p.G1979R)和c.5935G>A(p.G1979R)为临床意义不明性变异与致病性变异;c.11223T>G(p.Y3741*)、c.9007T>C(p.S3003P)和c.11542G>C(p.V3848L)分别为无义、错义、错义变异,根据ACMG指南分别被判断为可能致病性变异、可能致病性变异与临床意义不明性变异。结论本研究3例患儿均为PKHD1基因变异所致ARPKD患儿。该病患儿临床表型多变,并且多数与其他囊性肾病患儿临床表型相似,对疑似该病患儿应尽早采取基因检测进行诊断,这对患儿预后及家系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常染色体隐性 pkhd1基因 基因检测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变异 基因型 儿童
原文传递
一个婴儿型多囊肾家系的PKHD1基因致病突变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项延包 李焕铮 +4 位作者 徐晨阳 董雪琴 徐雪琴 陈冲 唐少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2-665,共4页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家系进行PKHDl基因突变分析,为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胎儿脐带血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二代测序法对胎儿脐血行PKHDI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并应用Sanger测序法明... 目的对一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家系进行PKHDl基因突变分析,为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胎儿脐带血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通过二代测序法对胎儿脐血行PKHDI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并应用Sanger测序法明确可疑致病位点,用Poly Phen-2及SIFT软件对新突变位点进行致病突变分析。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胎儿PKHDl基因存在c.11314C〉T(p.Arg3772*)杂合突变和c.889T〉A(p.Cys297Ser)杂合错义突变,胎儿母亲PKHD1基因存在c.11314C〉T(P.Arg3772*)杂合突变,胎儿父亲PKHD1基因存在c.889T〉A(p.Cys297Ser)杂合突变。胎儿的突变位点分别遗传自父母。Polyphem2和SIFT软件分析结果显示c.889T〉A(p.Cys297Ser)可能为致病性位点,c.11314C〉T(P.Arg3772*)突变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结论检测出PKHDl基因的1个新错义突变,明确了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婴儿型多囊肾家系的基因致病位点,这将有助于家系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 pkhd1基因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PKHD1基因缺陷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丽萍 张欣洲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43-1046,共4页
PKHD1是目前所知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的惟一致病基因。ARPKD临床病变以双肾多发性进行性充液囊泡为主要特征。目前对PKHDl基因在ARPKD发病中的作用了解并不多。该文对AR... PKHD1是目前所知人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的惟一致病基因。ARPKD临床病变以双肾多发性进行性充液囊泡为主要特征。目前对PKHDl基因在ARPKD发病中的作用了解并不多。该文对ARPKD的发病机制和PKHD1基因功能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遗传性隐性多囊肾疾病 pkhd1 基因缺陷
原文传递
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compound heterozygous PKHD1 mutations as a cause of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被引量:7
17
作者 ZHANG Da LU Lin YANG Hong-bo LI Mei SUN Hao ZENG Zheng-pei LI Xin-ping XIA Wei-bo XING Xiao-p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4期2482-2486,共5页
关键词 基因突变 测序分析 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 复合 肾病 外显子 基因组测序
原文传递
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庆华 王参 +4 位作者 苏国玲 麻希洋 梅世月 孔祥东 史惠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8-461,共4页
目的:对一个有过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的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分析,为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咨询。方法:对该家系相关成员行肝肾超声筛查;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配偶行包括多囊肾在内的63个遗传性肾病基因筛查,筛选与该病发... 目的:对一个有过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的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病因分析,为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咨询。方法:对该家系相关成员行肝肾超声筛查;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配偶行包括多囊肾在内的63个遗传性肾病基因筛查,筛选与该病发生可能相关的基因,应用PCR和一代测序对先证者及其相关亲属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超声筛查提示先证者及其母亲为双肾多发囊肿,其弟双侧肾脏为多囊肾改变,其姐双肾未见囊肿,先证者配偶超声未见异常。高通量测序筛查提示先证者携带与成人型多囊肾相关的PKD1基因c. 10678G> A(p. G3560R)杂合突变,其母及其姐均携带该突变,而其弟未检测到该突变。先证者的妻子经高通量测序筛查未发现与多囊肾相关的基因突变。PKD1基因c. 10678G> A(p. G3560R)杂合突变位点为先证者家庭胎儿或成人患者致病突变的可能性小。建议先证者妻子在孕期详细行胎儿肾脏超声检查以降低该家庭的生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肾 PKD1基因 pkhd1基因 基因突变 遗传咨询
下载PDF
以急性肾功能不全起病的Caroli综合征伴发ARPKD病1例
19
作者 杨昊臻 胡瑾华 +2 位作者 童晶晶 王慧芬 郑楠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Caroli病表现为肝内胆管异常扩张,可累及多支,内可有胆汁淤积及胆石形成,管壁常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和急慢性炎症,伴发先天性肝纤维化时称为Caroli病Ⅱ型或Caroli综合征。
关键词 CAROLI病 先天性肝纤维化 多囊肾 常染色体隐性 pkhd1基因
下载PDF
全外显子测序检测6个囊性肾病胎儿及其核心家系的致病突变
20
作者 周静 马定远 +7 位作者 吴云 杨玲 朱爱红 李璃 罗春玉 张菁菁 胡平 许争峰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6个囊性肾病胎儿及其核心家系,寻找致病变异,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或植入前诊断提供遗传学数据支持。方法应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对超声检查提示为囊性肾病、染色体微阵列检测(CMA)未见异常的胎儿标... 目的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6个囊性肾病胎儿及其核心家系,寻找致病变异,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或植入前诊断提供遗传学数据支持。方法应用Illumina Hiseq2500测序平台,对超声检查提示为囊性肾病、染色体微阵列检测(CMA)未见异常的胎儿标本进行家系全外显子检测,参考数据库Human Genome 19(hg19/GRCh37),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ACMG,2015)及指南应用建议评估变异致病性,对评级可疑致病位点应用Sanger测序验证。结果家系WES检出3个家系存在异常突变,其中1个家系的突变为遗传性,2个家系胎儿的突变为新发突变;余3个家系未检出明确致病突变。胎儿1 PKHD1基因c.5869G>A(父源)和c.9455delA复合杂合突变(母源),均为可能致病的变异。胎儿5 HNF1B基因c.826C>T杂合突变,为致病性新发突变。胎儿6 HNF1B基因c.1318G>T杂合突变,为可能致病性新发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全外显子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对囊性肾病可运用家系核心成员全外显子检测,筛选出候选变异后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对家系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遗传咨询、再次妊娠的产前诊断或辅助生殖的植入前诊断。本研究检出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可能致病突变位点,1个致病性突变位点已在个别文献报道但是未在国际公认数据库明确为致病突变位点,本研究拓宽了囊性肾病的致病基因位点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外显子测序 胎儿囊性肾病 pkhd1 HNF1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