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DER-2/PARASOL卫星气溶胶业务产品在北京地区的验证分析(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范学花 陈洪滨 +3 位作者 林龙福 韩志刚 Philippe Goloub 章文星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利用地面AERONET/PHOTONS气溶胶观测网北京和香河站点的资料,在北京地区对POLDER-2/PARASOL卫星多角度偏振信息获得的气溶胶反演产品进行了验证分析。地基AERONET/PHOTONS观测网的体积谱分布资料分析显示,在北京地区气溶胶尺度分布的细... 利用地面AERONET/PHOTONS气溶胶观测网北京和香河站点的资料,在北京地区对POLDER-2/PARASOL卫星多角度偏振信息获得的气溶胶反演产品进行了验证分析。地基AERONET/PHOTONS观测网的体积谱分布资料分析显示,在北京地区气溶胶尺度分布的细粒子截断半径约为0.3μm。将POLDER-2/PARASOL卫星气溶胶业务产品和重新定义的地基AERONET/PHOTONS细模态(半径r<0.3μm)气溶胶光学厚度(AOT)比较,两者在北京地区有着很好的一致性,说明卫星的气溶胶业务反演产品表征了主要来自人类污染排放的细粒子气溶胶贡献。然而,由于POLDER系列卫星业务反演方法固定了埃斯屈朗(ngstrm)指数的变化范围是1.8~3.0,造成了细粒子贡献占绝对主导的局限。由地基AERONET/PHOTONS观测资料的分析可知,这个埃斯屈朗指数的先验值远远大于北京地区的地基测量结果,导致了POLDER业务反演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偏低,埃斯屈朗指数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polder PARASOL 体积谱分布 偏振反射率
下载PDF
POLDER多角度、多通道偏振探测器对地遥感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洪滨 范学花 韩志刚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6年第2期83-92,共10页
由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于2004年12月18日发射的PARA SOL(Po larization&A n isotropy of R eflectances for A tm ospheric Sciences coup led w ith Observations from a L idar)卫星,是法国和美国合作的“卫星列车”(“A-T rai... 由法国空间研究中心(CNES)于2004年12月18日发射的PARA SOL(Po larization&A n isotropy of R eflectances for A tm ospheric Sciences coup led w ith Observations from a L idar)卫星,是法国和美国合作的“卫星列车”(“A-T rain”)计划中的一员,上面主要搭载了POLDER(Po larization and D irectionality of the E arth's R eflectances)仪器,可以通过全球观测,从空间收集地气系统反射太阳辐射的偏振性和方向性数据。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获得地表、大气气溶胶及云的多种特性,这些信息是改进气候数值模式所必需的。主要以POLDER仪器为例,就多光谱、多角度和多偏振联合遥感观测地气系统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SOL卫星 polder 偏振反射率
下载PDF
用多角度POLDER数据验证互易原理在遥感像元尺度的适用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强 李小文 王锦地 《遥感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3期183-188,共6页
利用ADEOS POLDER多角度遥感数据 ,从统计意义出发 ,对光照与观测角度互易的观察对进行考察 ,发现在POLDER数据中存在不可忽略的不互易现象 ,以文中定义的不互易度来衡量 ,可见光波段不互易度可达 1.0 ,红外波段不互易度可达 0 .3。两... 利用ADEOS POLDER多角度遥感数据 ,从统计意义出发 ,对光照与观测角度互易的观察对进行考察 ,发现在POLDER数据中存在不可忽略的不互易现象 ,以文中定义的不互易度来衡量 ,可见光波段不互易度可达 1.0 ,红外波段不互易度可达 0 .3。两个方向上计算NDVI的偏差可达 0 .2。分析了不互易度与NDVI和海拔的相关性 ,发现不互易性与地表的复杂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并提出地物光谱反射弱的数据不互易度大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易原理 二向反射 polder 遥感像元尺度
下载PDF
POLDER水色大气校正算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民伟 唐军武 +1 位作者 陈良富 丁静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100,共6页
基于POLDER多角度观测数据,对其大气校正算法进行了研究。该大气校正算法中,大气分子散射利用多次散射加偏振的精确瑞利散射来计算,同时,对太阳耀斑及白帽散射进行了校正。由本文大气校正算法可以反演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海水反射率,... 基于POLDER多角度观测数据,对其大气校正算法进行了研究。该大气校正算法中,大气分子散射利用多次散射加偏振的精确瑞利散射来计算,同时,对太阳耀斑及白帽散射进行了校正。由本文大气校正算法可以反演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以及海水反射率,与POLDER二级产品相比表明,利用该算法反演所得产品效果较好,相对误差在10%左右,从而为未来中国多角度水色遥感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der 水色 大气校正
下载PDF
Casimir-Polder力对左手材料板附近的原子的动力学作用
5
作者 许静平 常生龙 +1 位作者 秦黎 羊亚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114-121,共8页
本文研究了初始处于激发态的两能级原子在左手材料附近运动时Casimir-Polder力对原子动力学的影响.左手材料有两个的作用:一是在距离界面波长区域内提供了较强的Casimir-Polder共振力,二是在这一范围原子的自发辐射受到抑制,延长了作用... 本文研究了初始处于激发态的两能级原子在左手材料附近运动时Casimir-Polder力对原子动力学的影响.左手材料有两个的作用:一是在距离界面波长区域内提供了较强的Casimir-Polder共振力,二是在这一范围原子的自发辐射受到抑制,延长了作用时间.这两种效应使得依靠原子自发辐射这一过程中的Casimir-Polder力能对原子的运动学产生影响,并将一定初速度的原子排斥远离界面.由于原子偶极矩的取向会影响Casimir-Polder力的性质,因此对于某些初始条件(初速度和初始位置),不同偶极矩取向的原子有不同的运动学结果,会被吸引到界面或反射出去,从而对具有不同偶极矩方向的原子进行筛选.当然由于Casimir-Polder力很小,能够反射的初速度也很小,但是已经可以反抗极低温的热涨落,我们的理论预估值约为15μK.如果和其他约束手段同时作用,便能对原子的动力学产生更为有利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imir-polder 左手性材料 自发辐射
下载PDF
Retrieval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the Beijing Area Using POLDER/PARASOL Satellite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被引量:7
6
作者 范学花 陈洪滨 +2 位作者 林龙福 韩志刚 Philippe GOLOUB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099-1107,共9页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Beijing and Xianghe under several typical weather conditions (clear sky, light haze, heavy pollution and dust storm) are derived from POLDER (POLarization and Directionality of the 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over Beijing and Xianghe under several typical weather conditions (clear sky, light haze, heavy pollution and dust storm) are derived from POLDER (POLarization and Directionality of the Earth's Reflectances)/PARASOL (Polarization and Anisotropy of Reflectances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coupled with Observations from a Lidar) multi-directional, multi-spectral polarized signals using a more reliable retrieval algorithm 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operational retrieval algorithm of POLDER/PARASOL group and the ground-based AERONET (AErosol RObotic NETwork)/PHOTONS (PHOtometrie pour le Traitement Operational de Normalisation Satellitaire) measurements. It is shown that the aerosol optical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the improved algorithm agree well with AERONET/PHOTONS measurement. The retrieval accuracies of aerosol optical thickness (AOT) and effective radius are 0.06 and 0.05 μm respectively, which are close to or better than the required accuracies (0.04 for AOT and 0.1 μm for effective radius) for estimating aerosol direct for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der/PARASOL polarized reflectance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AERONET/PHOTONS
下载PDF
用航空POLDER测量仪获取的方向性信息增强对北方森林冠层的识别(英文) 被引量:10
7
作者 P.Bicheron M.Leroy O.Hautecoeur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S1期157-162,共6页
POLDER(地球反射极化和方向)仪器在BOREAS实验中曾搭载NASA的一架C130飞机飞行。在BOREAS的南部地区,POLDER获取了各种实验场地上的BRDF测量值。森林覆盖地区的大的热点特征,以及十个地区上... POLDER(地球反射极化和方向)仪器在BOREAS实验中曾搭载NASA的一架C130飞机飞行。在BOREAS的南部地区,POLDER获取了各种实验场地上的BRDF测量值。森林覆盖地区的大的热点特征,以及十个地区上的镜面反射分量得到了描述。该文通过POLDER的测量数据,对向常规的光谱特征中加入通过遥感获得的方向性特征后,对各种森林覆盖的分类和区分能力的提高给出了定量化的解。当将方向信息加入常规光谱信息后,采用无监督分类时,类间耦合矩阵的各项显著减小(减小倍数为2-5倍)。这一事实证明了用遥感方向特征可以增强对BOREAL森林覆盖的区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der测量仪(地球极化与方向反射测量仪) 热点 方向性信息
下载PDF
反磁项对Casimir-Polder力的影响
8
作者 王婷 龙玉梅 +3 位作者 杨慧 张雪 郑泰玉 孙迎春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在构造含有经常被忽略的反磁项系统哈密顿量基础上,利用微扰理论计算系统的缀饰基态二阶能移,得到Casimir-Polder力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反磁项对力的性质及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增加反磁项并没有使Casimir-Polder力的... 在构造含有经常被忽略的反磁项系统哈密顿量基础上,利用微扰理论计算系统的缀饰基态二阶能移,得到Casimir-Polder力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反磁项对力的性质及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增加反磁项并没有使Casimir-Polder力的性质发生变化,但反磁项增大了力的大小.其结果与方法可以用于研究其他光学腔中的Casimir-Polder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磁项 CASIMIR效应 Casimir-polder
下载PDF
饱和铁氧体界面附近的原子Casimir-Polder扭矩效应
9
作者 胡悦 曾然 +5 位作者 徐思远 陈伟强 李浩珍 杨淑娜 李齐良 羊亚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28-437,共10页
对二能级原子与饱和铁氧体材料板之间的Casimir-Polder量子真空扭矩进行了研究。利用格林张量推导求得二能级原子与饱和铁氧体之间Casimir-Polder扭矩的表达式。结合不同的原子偶极矩和铁氧体特殊的电磁特性,从原子频率、原子位置、外... 对二能级原子与饱和铁氧体材料板之间的Casimir-Polder量子真空扭矩进行了研究。利用格林张量推导求得二能级原子与饱和铁氧体之间Casimir-Polder扭矩的表达式。结合不同的原子偶极矩和铁氧体特殊的电磁特性,从原子频率、原子位置、外磁场和圆极化偶极矩极化平面所受微扰等方面对Casimir-Polder扭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原子位置和跃迁频率会影响Casimir-Polder扭矩的强度,而扭矩随铁氧体所处外磁场强度的变化特性在不同的原子位置和频率下会呈现非单调的拐点。此外,原子圆极化偶极矩在受到一定的角度微扰下,其扭矩具有回归原旋转平面趋势的平衡稳定性。因此,通过改变铁氧体所处的外磁场环境,可以调控原子的Casimir-Polder扭矩,这为二能级系统旋转态的加速或冷却至量子基态的控制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光学 真空涨落 Casimir-polder扭矩 饱和铁氧体 二能级原子
下载PDF
外部磁场调控的中子与一维腔壁间的动态Casimir-Polder力
10
作者 钱嘉琪 龙玉梅 +3 位作者 杨慧 高峰 巴合提古丽·阿斯里别克 郑泰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0,共5页
应用Ujihara模式理论研究绝对零度下受外部磁场调控的中子与腔壁之间的动态Casimir-Polder力,得到了力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力随着外部磁场的增大而增大,近似成正比关系;力随微腔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 应用Ujihara模式理论研究绝对零度下受外部磁场调控的中子与腔壁之间的动态Casimir-Polder力,得到了力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表达式,并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力随着外部磁场的增大而增大,近似成正比关系;力随微腔尺寸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的速度逐渐减慢;力随相对介电常数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的速度逐渐减慢.该结果为实验中测得动态Casimir-Polder力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 磁场调控 动态Casimir-polder
下载PDF
POLDER仪器的原理和性能(上) 被引量:5
11
作者 Y.Andre 李玲 《红外》 CAS 1997年第11期1-8,共8页
POLDER(地球反射比的偏振化和指向性)仪器是一台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区中测量被地球大气系统反射的太阳辐射的偏振化和指向性而设计的宽视场辐射计。POLDER的原始仪器概念在13个不同视角下观测仪器刈幅中一次通过的任一目标的能力。对于... POLDER(地球反射比的偏振化和指向性)仪器是一台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区中测量被地球大气系统反射的太阳辐射的偏振化和指向性而设计的宽视场辐射计。POLDER的原始仪器概念在13个不同视角下观测仪器刈幅中一次通过的任一目标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视角,在8个窄的光谱波段中对目标成象,其中的3个通道处在三个不同偏振角下。POLDER多使命的科学目标提出了苛刻的辐射度和几何学要求:本文描述POLDER,仪器的特性以及在飞行模型上测得的飞行前的性能。由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研制的POLDER安装在日本空间局国家空间发展局(NASDA)研制的高级地球观测卫星(ADEOS)平台上。卫星将于1996年8月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观测 多光谱摄象机 偏振计 辐射计 polder
下载PDF
通过航空POLDER数据估计地表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英文)
12
作者 Y.Kawata K.Takemata T.Yonekura 《遥感学报》 EI CSCD 1997年第S1期26-32,共7页
研究中,通过选择目标区的POLDER图象数据来估计目标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其主要结果可简述如下:1)我们发展了一种大气纠正算法,它适用于源自POLDER传感器的图象数据格式。通过这种算法,将连续的不同视角的POLD... 研究中,通过选择目标区的POLDER图象数据来估计目标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其主要结果可简述如下:1)我们发展了一种大气纠正算法,它适用于源自POLDER传感器的图象数据格式。通过这种算法,将连续的不同视角的POLDER陆地图象转化为一系列表面反照率图象,该过程考虑了多次散射。2)然后,选定21个目标区,包括河流、水塘、城市、道路、森林等,其光谱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通过连续的反照率图象来估计。研究发现,水表面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550nm,650nm,850nm处呈现朗伯体特征,同时发现有植被覆盖地表的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在550nm和650nm处大致为各向同性,而在850nm处则表现为各向异性。该文给出了所有靶区按经验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的拟合参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der 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BRDF) 大气纠正 多次散射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he historical polder landscape in the ancient Danyang wetland,lower Yangtze River,China,during the last 3000 years
13
作者 HU Xiaosi WU Li +7 位作者 ZHUANG Yijie WANG Xinyuan MA Chunmei LI Linying GUAN Houchun LU Shuguang LUO Wenjing XU Ziy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10期2053-2073,共21页
Polder is a type of irrigation field unique to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of China.It is a product of long-term and ingenuous human modifications of wetland landscapes.In the pre-Qin Period,3000 years ago,the poldered ar... Polder is a type of irrigation field unique to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of China.It is a product of long-term and ingenuous human modifications of wetland landscapes.In the pre-Qin Period,3000 years ago,the poldered area of eastern Wuhu city was once a large lake called the ancient Danyang wetland.The int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and polder technology to the area during the Wu and Yue Kingdoms period gradually transformed it into an agricultural area.With an accelerating rate of land reclamation under a changing late-Holocene regional climate,the ancient Danyang wetland became an aquatic system strongly influenced by intensifying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In this study,based on field survey data,historical documents,and remote-sensing and archaeological data,we reconstruct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polder landscape over the last 3000 years and identified their structural diversity.We found that polder landscapes began to emerge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land reclamation intensified in the Three Kingdoms and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Song Dynasty before eventually reaching the peak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e relocation of historical sites to low-altitude areas also marked the expansion of poldered field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wetland to the southeast and northwest.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polder landscape are related to regional climate conditions,changing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succeeding peri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ient Danyang wetland polder landscape climate change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lower Yangtze River
原文传递
利用POLDER数据验证MODIS BRDF模型参数产品及Ross-Li模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高龙 居为民 +3 位作者 陈镜明 柳艺博 朱敬芳 邢白灵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5-894,共20页
将MODIS BRDF模型参数产品(MCD43A1)模拟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从POLDER-3/PARASOL BRDF全球数据集中筛选的9961个像元的BRDF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MCD43A1所采用的RossThick-LiSparseR BRDF 模型(Ross-Li模型)拟合二向反射的能力。结... 将MODIS BRDF模型参数产品(MCD43A1)模拟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与从POLDER-3/PARASOL BRDF全球数据集中筛选的9961个像元的BRDF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MCD43A1所采用的RossThick-LiSparseR BRDF 模型(Ross-Li模型)拟合二向反射的能力。结果表明,Ross-Li模型总体上可以有效地模拟地物的二向反射,所有像元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模拟值与POLDER-3观测数据之间的R2达到0.943,RMSE为0.016,模拟反射率比POLDER-3数据总体偏低5.2%。但Ross-Li模型明显低估了热点反射率,热点模拟结果比POLDER-3数据平均偏低14%,模拟值的R2为0.824,RMSE为0.07。热点反射率模拟误差与地表覆盖类型有关,针叶林热点反射率模拟值偏低最严重,其次是阔叶林、草地与农田,灌木与裸地热点反射率模拟值偏低相对较小。通过修正Ross-Li模型中的体散射核,可以明显改善热点反射率的模拟效果(R2=0.839,RMSE=0.043)。Ross-Li模型对天底、暗点等特征方向反射率的模拟较为准确。Ross-Li模型的模拟精度随太阳天顶角和观测天顶角的增大而降低。对于农田与草地而言,Ross-Li模型的模拟精度随NDVI的增加而降低;但在森林与灌木覆盖条件下,当NDVI约为0.5时,Ross-Li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polder 热点反射率 Ross-Li模型 BRDF模型参数产品
原文传递
MODIS、MISR与POLDER3种全球地表反照率卫星反演产品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廖瑶 吕达仁 何晴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8-1019,共12页
对MODIS、MISR和POLDER 3种由多角度卫星观测反演得到的全球地表反照率数据(无冰雪覆盖区域)短波波段(SW,0.3~5μm)与可见光波段(VIS,0.3~0.7μm)的黑空地表反照率(DHR)进行了相互比较。3种产品6年平均的全球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其值从大... 对MODIS、MISR和POLDER 3种由多角度卫星观测反演得到的全球地表反照率数据(无冰雪覆盖区域)短波波段(SW,0.3~5μm)与可见光波段(VIS,0.3~0.7μm)的黑空地表反照率(DHR)进行了相互比较。3种产品6年平均的全球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其值从大到小依次为POLDER、MISR和MODIS。3种产品的纬向平均在35°N以北区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3种产品彼此之间相关性比较高,其中MODIS与MISR产品的相关性最强,MISR与POLDER产品的相关性最低,短波波段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9与0.911。3种产品在可见光波段的相关性大于短波波段。在不同地表类型上,3种产品表现出了大致相似的差异,表明其对地表类型并不敏感。对气溶胶的分析表明:MODIS与MISR的550nm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较为相似,其差异不足以解释DHR的差别;但是POLDER的865nm AOD明显小于MISR,因此可以认为是由于POLDER的AOD估算偏低,导致了POLDER的DHR值大于MODIS与MI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照率 MODIS MISR polder 多角度 遥感
原文传递
Community-based Wise-Use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etland: Case Study from Polder Xipanshanzhou, Dongting Lake, China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明麒 于秀波 张琛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1年第1期66-73,共8页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xtreme flood events in the late 1990s and the past decade has brought about an ongoing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etland resources,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developme...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xtreme flood events in the late 1990s and the past decade has brought about an ongoing debate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wetland resources, wetlan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human development and livelihoods of communitie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This paper is prepared for analysing the best practices in wise-use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wetland and their socioeconomic benefits in Polder Xipanshanzhou in Dongting Lake. The quantitative (monetary values) and qualitative socioeconomic data of 1683 samples from questionnaire surveys during 2000 to 2008 were used for this study, of which 1173 were obtained in Polder Xipanshanzhou. Five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the study: (i) the community-based alternative activities and wise-use in Polder Xipanshanzhou after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 (RFL) resulted in more income, increased well-being, reduced vulnerability to food shortage, poverty and flooding, and more sustainable use of the natural resource base; (ii) women, elder farmers, and low-income groups benefited much more from these activities; (iii) livelihood continued to improve as compared with that when the project started in 2000, and project participating households earned more income and owned more properties than non-project households. Even after the external funding stopped in 2001, its positive accumulated effects have still bee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livelihoods of this community; (iv) social structures within Polder Xipanshanzhou have been evolving in a positive way, community-based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have emerged and developed well, and the capacities of community-based participatory co-management, self-governing and self- development, as well as local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have been improving, which attract more local people to be interested in such wise-use activities; and (v) the succes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mobilization of local communities, favorable national policie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local communities,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and innovative approach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BASED wise-use alternative livelihoods polder Xipanshanzhou case study Dongting Lake Returning Farmland to Lake (RFL)
原文传递
平原圩区复合下垫面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
17
作者 李彬权 陈丞 +2 位作者 肖洋 余煌浩 许栋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5-816,共12页
平原圩区地势低洼,下垫面类型多样,产汇流过程较为复杂,水文过程模拟和预报十分困难。为解决平原圩区洪水预报难题,建立考虑水田、旱地、林地、城市区与水域等多种下垫面类型的产汇流模型,利用MIKE 11 HD水动力模型模拟河道汇流过程,提... 平原圩区地势低洼,下垫面类型多样,产汇流过程较为复杂,水文过程模拟和预报十分困难。为解决平原圩区洪水预报难题,建立考虑水田、旱地、林地、城市区与水域等多种下垫面类型的产汇流模型,利用MIKE 11 HD水动力模型模拟河道汇流过程,提出面向平原圩区复合下垫面条件的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并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河道水位预报误差校正,以提高模型精度。选择广州市南沙蕉门河排涝片为研究区,检验耦合模型的水位预报精度,并以2023年“9·7深圳特大暴雨”为移置场景输入,模拟不同排涝措施对河道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场次洪水的河道水位过程,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平均Nash效率系数分别为0.86和0.91,10场洪水中有8场的最高水位模拟误差小于0.05 m;采用BP神经网络校正后所有场次洪水的Nash效率系数均大于0.9,满足洪水预报的精度要求。研究区面临“9·7深圳特大暴雨”场景时存在内涝风险,需提升圩内蓄洪排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误差校正 MIKE 11 HD模型 平原圩区 BP神经网络 防洪排涝
下载PDF
数字孪生淠河建设实践与思考
18
作者 陈胜 李京兵 +3 位作者 王玉丽 张锦堂 刘昌军 刘业森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3期50-56,共7页
数字孪生淠河根据淠河流域特征,以流域防洪需求为牵引,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在共享安徽省现有数据感知、网络传输、算力环境等基础上,建设内容包括流域数据底板、水利模型平台、水利知识平台等支撑平台,以及在上述支撑平台基础上建立防洪... 数字孪生淠河根据淠河流域特征,以流域防洪需求为牵引,提出技术解决方案。在共享安徽省现有数据感知、网络传输、算力环境等基础上,建设内容包括流域数据底板、水利模型平台、水利知识平台等支撑平台,以及在上述支撑平台基础上建立防洪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应用。防洪“四预”应用以精细化洪水预报为预警、调度提供基础,洪水预警为下游圩区等保护对象提供多阶段预警,情景化洪水预演以实景化方式分析洪水影响,智能化方案实现防洪预案的快速、自动化生成。通过总结数字孪生淠河建设内容,进一步探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为相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淠河 数字孪生流域 圩区 流域数据底板 水利模型平台 水利知识图谱 “四预”应用
下载PDF
淮河流域重要湖泊生态环境复苏退圩(渔)还湖实践与对策研究
19
作者 谢兴广 付强 +1 位作者 吴琼 孙云茜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10期34-39,共6页
近年来,淮河流域各省为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提高流域、区域防洪和水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湖泊调蓄能力,积极推进湖泊退圩(渔)还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研究了淮河流域重要湖泊洪泽湖、高邮湖、南四湖和骆马湖的退圩(渔)还湖实施情况,从... 近年来,淮河流域各省为恢复湖泊生态功能,提高流域、区域防洪和水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湖泊调蓄能力,积极推进湖泊退圩(渔)还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文章研究了淮河流域重要湖泊洪泽湖、高邮湖、南四湖和骆马湖的退圩(渔)还湖实施情况,从立项审批、规划内容、投资渠道、实施模式、进展成效和问题难点等方面,分析湖泊退圩(渔)还湖工作机制、综合效益等,并就退圩(渔)还湖实施过程中有关难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指导、规范和推动淮河流域湖泊退圩(渔)还湖的实施,持续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退圩还湖 洪泽湖 南四湖 骆马湖 高邮湖
下载PDF
筑堤成垸:近代洞庭湖区的围垦、聚落与环境——以南洲地区为中心
20
作者 曾桂林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15,共19页
在洞庭湖区,堤垸不仅是洞庭湖区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设施,还是当地乡民赖以栖息的生活空间,由此构成了洞庭湖区最主要的聚落景观。咸丰二年(1852)藕池决口后,荆江分流南泄洞庭湖,泥沙经年沉积,至同治年间(1862—1874)湖西北隅已淤出诸... 在洞庭湖区,堤垸不仅是洞庭湖区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基础设施,还是当地乡民赖以栖息的生活空间,由此构成了洞庭湖区最主要的聚落景观。咸丰二年(1852)藕池决口后,荆江分流南泄洞庭湖,泥沙经年沉积,至同治年间(1862—1874)湖西北隅已淤出诸多洲渚,且不断绵延连片,纵横百里,形成“南洲”。由于豪绅贫民纷纷强占围垦,讼狱纷繁,光绪初年,湘抚会同藩、臬两司查勘淤洲,划为官地官荒,并颁行《南洲善后章程》,正式推行官洲民佃政策,即由官府招佃,民众承佃纳租,颁给“藩照”。随后,大量移民迁入垦佃,兴筑堤垸,湖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光绪二十年(1894),南洲直隶厅正式设立,将华容、安乡、武陵、龙阳等县交界之地划归辖境。经原住民、客民多年垦殖经营,至民国前期,南洲各处淤涂荒滩陆续筑堤成垸,变为田畴沃野,庐墟日渐兴旺,人丁繁滋,乡村聚落基本成型。从聚落形成过程及其分布格局来看,南洲主要有聚居聚落、杂居聚落、散居聚落三种形态。聚居聚落出现较早,但并不多见,而更常见的散居聚落、杂居聚落,或零散分布于垸田中的台地,或沿堤岸线延展成条带状。南洲聚落形态的形成是洞庭湖区长期垸田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的结果,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及其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区 堤垸 垸田 聚落 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