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Germination of Paulownia Tomentosa Seeds in Different Provenances and Its Cluster
1
作者 范国强 蒋建平 +2 位作者 秦文静 秦河锦 蒋小平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18-220,共3页
This paper dealt with the studying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analyzing thegermination of the seeds wt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by systematic statistics method Seeds were collected from 14 p... This paper dealt with the studying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germination potential and analyzing thegermination of the seeds wtith different treatments by systematic statistics method Seeds were collected from 14 prove-nances in September 1994.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germinalion potential of the seeds invarious provenances were different. Both indexes in Nanchang area was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rest provcnances.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and germination potenlial of the seeds in different provenance deelined after the seeds weretreated with aging for one year. The light treatment might promotes th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more effectively than thegermination potential. In addition. fuzzy cluster may reflee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germination in different proten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lownia tomentosa Seed Germination Cluster
下载PDF
Analysi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Vegetative and Generative Organs of 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ud., 1841
2
作者 Mamadiyorov Muzaffar Umrzokovich Djuraev Tulkin Arzikulovich +1 位作者 Ergasheva Farogat Sheralievna Khushmatov Shunkor Sadullaevich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2年第12期1439-1447,共9页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Pb, Zn, As, Cd) were found in the vegetative and generative organs of 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ud., 1841)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zones and along transport routes in Samark...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Pb, Zn, As, Cd) were found in the vegetative and generative organs of 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ud., 1841)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zones and along transport routes in Samarkand, Samarkand region of 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 The obtained results confirm the potential of using this plant for phytoremediation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ud. 1841 Heavy Metals (Pb Zn As Сd) PHYTOREMEDIATION
下载PDF
Irrigation effects on diameter growth of 2-year-old Paulownia tomentosa saplings
3
作者 Javad Eshaghi Rad Seyed Rostam Mousavi Mirkal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53-157,共5页
Species of Paulownia are fast-growing trees that are planted in many countries in green spaces and agroforestry systems.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irrigation on the diameter growth of 2-year-old Paulownia tomentosa ... Species of Paulownia are fast-growing trees that are planted in many countries in green spaces and agroforestry systems. We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irrigation on the diameter growth of 2-year-old Paulownia tomentosa saplings planted in 3 m 9 3 m grids at Nazlou Campus of Urmia University, Iran. Completely randomized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used with four irrigation amount, viz.10, 15, 20 and 25 L, and three irrigation intervals, viz. 3-and 6-days, in 8 replications. During the growth season, we measured collar diameters of all saplings at the end of each month. Diameter growth declined with reduced irrigation amount and increased irrigation interval. The lowest average diameter growth(9 mm) was recorded for 10 L water at 6-day intervals and maximum average diameter growth(28.7 mm) was recorded for 25 L volume at 3-day intervals. The latter treatment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greater diameter growth than any other treatment(except20 L at 3-day intervals). More than 80 % of diameter growth was achieved in the first 3 month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irrigate with 25 L of water at 3-day interval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growth months to achieve maximum diameter growth for 2-year-old P. tomentosa sap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ulownia tomentosa Diameter growth Irrigation interval Iran
下载PDF
Paulownia Tree Planting in Sardinia (Italy) and Its Evaluation for Agroforestry Systems and Sustainable Land Use 被引量:1
4
作者 Michele Puxeddu Gianluca Marras Giorgio Murin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2年第10期1192-1195,共4页
The work report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after two years of a Paulownia tree plantation in a large and homogeneous agricultural area, representative as a test site for climate, soil and land use ch... The work reports about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after two years of a Paulownia tree plantation in a large and homogeneous agricultural area, representative as a test site for climate, soil and land use characters of the countryside of Oristano, central Sardinia, Italy. The fir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ole assigned to Paulownia trees can be a beneficial system leading to a low carbon and high biomass productive agriculture in shor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FORESTRY BIOMASS paulownia tomentosa Sardinia.
下载PDF
泡桐毛白33号对镉的吸收及其亚细胞分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秀红 李哲静 +3 位作者 张记钟 张萌 王明昆 茹广欣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7期77-82,共6页
为研究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对重金属镉的耐性机制,以泡桐毛白33号(Paulownia tomentosa×P.fortunei 33)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泡桐毛白33号对Cd的吸收累积特性、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Cd在植... 为研究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对重金属镉的耐性机制,以泡桐毛白33号(Paulownia tomentosa×P.fortunei 33)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镉胁迫下泡桐毛白33号对Cd的吸收累积特性、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及Cd在植株各部位亚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镉胁迫处理下,泡桐毛白33号植株各部位的Cd含量均表现为根>叶>茎;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升高,幼苗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非蛋白巯基(NPT)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螯合肽(PCs)含量显著升高,细胞壁和细胞液中Cd含量之和所占比例增大,根部和叶片MDA含量显著升高,叶片SOD活性无明显变化,根部SOD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镉浓度高于20 mg/L时,植株POD活性和根部CAT活性显著升高,叶片CAT活性总体先升高后降低,根部和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综上表明,泡桐毛白33号通过增强根系中SOD、POD、CAT活性和叶片中POD、CAT活性以及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来提高对镉的耐受及富集能力;根部细胞壁对Cd的滞留作用、茎叶中细胞液对Cd的区室化作用及非蛋白巯基类化合物对Cd的螯合,可能是泡桐毛白33号耐受Cd胁迫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 泡桐毛白33号(paulownia tomentosa×P.fortunei 33) 根系形态 抗氧化酶 非蛋白巯基 亚细胞分布
下载PDF
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震 何松林 +2 位作者 王艳梅 李广涛 蒋建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50,共5页
为探明泡桐顶芽枯死原因以及利用侧芽进行人工接干的理论基础 ,采用切枝水培法研究了毛白 33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①毛白 33泡桐的顶芽和侧芽 1不是因为早霜或寒冷冻害而死 ,可能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 为探明泡桐顶芽枯死原因以及利用侧芽进行人工接干的理论基础 ,采用切枝水培法研究了毛白 33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①毛白 33泡桐的顶芽和侧芽 1不是因为早霜或寒冷冻害而死 ,可能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②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发育成了冬休眠芽 ,能够抵御冬季寒冷而越冬 ,并利用冬季低温信号解除其休眠 ,使冬芽萌发可能温度范围向低温方向扩大 ;③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在春季可以同时萌发 ,但侧芽 3萌发率稍高些 ,而侧芽 5难于萌发 ;④在 2 5℃下上部侧芽的萌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部侧芽的萌发 ,但 15℃下不存在上部侧芽萌发抑制下部侧芽萌发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顶侧芽 休眠 发育 温度特性 人工接干
下载PDF
豫杂一号泡桐体细胞同源四倍体诱导及其体外植株再生 被引量:24
7
作者 范国强 翟晓巧 +1 位作者 魏真真 杨志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26,共5页
在含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固液双层培养基上,以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豫杂一号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同时建立了其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豫杂一号泡桐同源四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影响不... 在含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固液双层培养基上,以叶片为外植体进行了豫杂一号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同时建立了其体外植株再生系统。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对豫杂一号泡桐同源四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影响不显著。在含20 mg.L-1秋水仙素MS培养基上处理48 h,未经预培养叶片四倍体诱导率最高达21.2%。同源四倍体幼苗叶片及其单气孔器较二倍体变大,气孔密度变小,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升高,MDA含量和POD活性降低。此外,叶片是同源四倍体豫杂一号泡桐体外植株再生的最佳外植体,MS+0.5 mg.L-1NAA+16 mg.L-1BA和1/2MS+0.1 mg.L-1NAA分别是其芽诱导和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杂一号泡桐 秋水仙素 同源四倍体 诱导 体外植株再生
下载PDF
土霉素对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幼苗形态和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黎明 翟晓巧 +2 位作者 范国强 张变莉 刘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2-156,共5页
The effects of oxytetracycline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seedling with witches’ broom and global DNA methylation level of Paulownia tomentosa × Paulownia fortunei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 The effects of oxytetracycline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seedling with witches’ broom and global DNA methylation level of Paulownia tomentosa × Paulownia fortunei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nfected seedlings by phytoplasma recovered to normal morphology of the healthy seedlings after being treated with more than 20 mg L-1 oxytetracycline,and the pathogen could not be detected with PCR in the seedlings.The global DNA methylation level of diseased seedling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healthy one.The oxytetracycline treatment was able to increase the DNA methylation level,and the methylation level of the diseased seedlings increased with the dose of applied oxytetracycline.However the increased methylation of infected seedlings with oxytetracycline treatment could still not reach to level of healthy seedling(CK),even the seedlings treated with lethal oxytetracycline concent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杂一号泡桐 丛枝病 幼苗形态 土霉素 DNA甲基化
下载PDF
毛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 被引量:31
9
作者 范国强 杨志清 +1 位作者 曹艳春 翟晓巧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9-111,共3页
在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双层培养基上以叶片作外植体诱导毛泡桐同源四倍体植株,用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中单细胞DNA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6个试验组合中,预培养6d的毛泡桐叶片经20mg·L-1秋水... 在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双层培养基上以叶片作外植体诱导毛泡桐同源四倍体植株,用变异植株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和成熟叶片中单细胞DNA含量测定的方法进行倍性分析。结果表明,在16个试验组合中,预培养6d的毛泡桐叶片经20mg·L-1秋水仙素处理72h的四倍体诱导率可达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泡桐 叶片 秋水仙素 四倍体 培养基
下载PDF
毛泡桐花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确定 被引量:21
10
作者 杜欣 师彦平 +1 位作者 李志刚 李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 对泡桐属植物抗菌中草药毛泡桐花 Paulownia tomentosa中酚性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并经超导核磁共振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毛泡... 目的 对泡桐属植物抗菌中草药毛泡桐花 Paulownia tomentosa中酚性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并经超导核磁共振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毛泡桐花的乙醇 (95 % )室温提取物中获得 5个黄酮类的化合物 ,其结构被确定为 :5 ,4′-二羟基 - 7,3′-二甲氧基双氢黄酮 ( ) ,5 -羟基 - 7,3′,4′-三甲氧基双氢黄酮 ( ) ,diplacone( ) ,m im ulone( )和洋芹素( )。结论 黄酮类 ~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 ,大量黄酮类成分很可能为毛泡桐花的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科 泡桐属 毛泡桐花 黄酮类
下载PDF
泡桐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 被引量:24
11
作者 刘震 毕会涛 +2 位作者 蒋建平 王联营 乔保水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利用侧芽进行泡桐人工接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结果显示:1)在高密度粗放管理条件下,毛白33泡桐分枝习性表现为假二叉分枝,第2年不能接干的占42%,而58%的单株分枝特性表现为合轴分枝与假单... 为利用侧芽进行泡桐人工接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侧芽萌发成枝接干规律。结果显示:1)在高密度粗放管理条件下,毛白33泡桐分枝习性表现为假二叉分枝,第2年不能接干的占42%,而58%的单株分枝特性表现为合轴分枝与假单轴分枝(近似顶芽接干的主轴分枝或单轴分枝),能够实现自然接干,这3种分枝类型可以统称为假轴分枝;2)第2年接干单株的接干形率均较大,但能不错位通直接干的仅占14%,86%的接干单株的错位状况需要2~3年后才能得到改善;3)在接干单株中,从接干的上侧芽向下数,越向下在干上分布的侧芽萌发成枝的长度、粗度越小,枯死率越高,但与主干上方夹角逐渐变大,第4对侧枝的分枝夹角最大,以下夹角减小,长度、粗度减小趋势变缓,并枯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33泡桐 侧芽萌发 分枝 接干
下载PDF
泡桐生长停止和顶芽死亡过程中的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艳梅 牛晓峰 +2 位作者 刘震 张娜 范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127,共7页
以毛白33泡桐为研究对象,通过外部形态观察研究泡桐生长停止和顶芽死亡过程,同期观测其光合特性,并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泡桐的高生长停止于9月下旬;9月底10月初,多数泡桐顶芽已经由绿变褐而干枯;地径生长的停止期晚... 以毛白33泡桐为研究对象,通过外部形态观察研究泡桐生长停止和顶芽死亡过程,同期观测其光合特性,并分析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泡桐的高生长停止于9月下旬;9月底10月初,多数泡桐顶芽已经由绿变褐而干枯;地径生长的停止期晚于高生长;泡桐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是双峰型,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性;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温呈显著正相关性;非气孔因素可能是诱导泡桐顶芽死亡的主要原因;9—10月泡桐的光合速率有所下降,但仍维持较高的水平,且主要用来粗生长和休眠侧芽的形成;泡桐顶芽枯死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33泡桐 顶芽 死亡过程 光合特性
下载PDF
毛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的AFLP和MSAP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翟晓巧 张晓申 +2 位作者 范国强 赵振利 曹喜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3,共5页
分别用AFLP和MS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毛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幼苗DNA碱基序列及其甲基化的变化。结果表明,毛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DNA碱基序列在AFLP水平上没有发生变化;在MSAP扩增电泳凝胶上,毛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分别... 分别用AFLP和MSA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毛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幼苗DNA碱基序列及其甲基化的变化。结果表明,毛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DNA碱基序列在AFLP水平上没有发生变化;在MSAP扩增电泳凝胶上,毛泡桐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分别检测到2 262和2 180个扩增位点,DNA甲基化位点占总扩增位点的比例分别为35.32%和38.58%,其中DNA全甲基化比例则为12.86%和14.13%;毛泡桐同源四倍体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频率高于其二倍体,总DNA甲基化多态性低于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泡桐 二倍体 同源四倍体 DNA甲基化 AFLP MSAP
下载PDF
泡桐丛枝病发生与代谢组变化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亚兵 翟晓巧 +2 位作者 邓敏捷 赵振利 范国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93,共9页
【目的】通过对泡桐健康苗和丛枝病苗进行代谢组分析,探讨代谢物变化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非靶标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长度为1.5 cm的健康和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组培苗顶芽进行代谢组分析,将上机检测... 【目的】通过对泡桐健康苗和丛枝病苗进行代谢组分析,探讨代谢物变化与泡桐丛枝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非靶标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长度为1.5 cm的健康和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组培苗顶芽进行代谢组分析,将上机检测得到的质谱数据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到最终差异的荷质比,并将其比对到KEGG代谢物数据库中,通过分析找到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组培苗与健康组培苗之间代谢物含量和种类的差异。【结果】毛泡桐病苗和健康苗中有1 612种代谢物发生变化。与健康苗相比,在病苗中有765种代谢物含量下降,847种代谢物含量增多。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这些代谢物中有460种代谢物参与111个代谢途径,其中变化显著的3个代谢途径为"异喹啉生物碱合成"、"双萜类生物合成"和"黄酮生物合成"。另外,病苗中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代谢物也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在植原体感染的毛泡桐病苗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赤霉素、二氢玉米素核苷、花葵素、黄芩素和花青色素等含量发生明显变化,表明这些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可能与丛枝病发生有一定关系。【结论】通过比较健康苗和病苗中代谢物含量和种类的变化,找出可能与丛枝病发生密切相关的代谢物及其相应的代谢通路,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泡桐和其他植物丛枝病发生分子机制,并为泡桐丛枝病有效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泡桐 代谢组 丛枝病 植物激素 花青素
下载PDF
硫酸二甲酯对毛泡桐丛枝病幼苗植原体及SSR扩增位点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范国强 赵改丽 +1 位作者 翟晓巧 曹喜兵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共4页
通过形态观察、巢式PCR和SSR分析,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二甲酯(DMS)处理对毛泡桐丛枝病幼苗植原体及泡桐DNA的SSR扩增位点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5 h或质量浓度大于25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3 h以上仍成... 通过形态观察、巢式PCR和SSR分析,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二甲酯(DMS)处理对毛泡桐丛枝病幼苗植原体及泡桐DNA的SSR扩增位点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5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5 h或质量浓度大于25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3 h以上仍成活的幼苗其形态上可转变为健康幼苗,但15 mg/L硫酸二甲酯处理5 h时形态健康的幼苗仍有丛枝病植原体的存在,而其余浓度处理后存活的幼苗内则检测不到植原体;质量浓度大于150 mg/L的硫酸二甲酯处理3 h以上的幼苗全部死亡。此外,毛泡桐丛枝病幼苗、健康幼苗和DMS处理后形态健康幼苗DNA的SSR扩增位点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泡桐 丛枝病 硫酸二甲酯(DMS) 形态变化 SSR扩增
下载PDF
泡桐花精油化学成分分析(英文)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晓 程传格 +1 位作者 刘建华 郑成超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9-102,共4页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泡桐花中的精油,运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9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69个组分,占总精油量的89.33%。泡桐花精油的主要成分为苯甲醇(13.276%)、1,2,4-...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泡桐花中的精油,运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分离出91个组分,鉴定了其中69个组分,占总精油量的89.33%。泡桐花精油的主要成分为苯甲醇(13.276%)、1,2,4-三甲氧基苯(8.342%)、2-甲氧基-3-(2-丙烯基)-苯酚(6.141%)、3,4-二甲氧基苯酚(3.986%)、二十三烷(3.682%)和二十五烷(3.238%)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挥发油
下载PDF
甲基磺酸甲酯处理的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幼苗的生长及SSR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翟晓巧 曹喜兵 范国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6-181,共6页
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细胞分化以及系统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陆光远等,2005;Meyeret al.,1994;Ulian et al.,1996;Rossi et al.,1997)。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植物形态发生异常。
关键词 豫杂一号泡桐 丛枝病 甲基磺酸甲酯 形态变化 SSR
下载PDF
毛泡桐花黄酮对小鼠脾和胸腺超微结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占彬 王亚锴 +1 位作者 赵德明 张自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2-959,共8页
为研究毛泡桐花黄酮对小鼠脾和胸腺超微结构的影响,将120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灌服0.3mL.d-1含0.5%CMC-Na的PBS)、黄酮Ⅰ组[40mg·(kg·d)-1黄酮]、黄酮Ⅱ组[120mg·(kg·d)-1黄酮]和黄酮Ⅲ组[360mg·... 为研究毛泡桐花黄酮对小鼠脾和胸腺超微结构的影响,将120只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灌服0.3mL.d-1含0.5%CMC-Na的PBS)、黄酮Ⅰ组[40mg·(kg·d)-1黄酮]、黄酮Ⅱ组[120mg·(kg·d)-1黄酮]和黄酮Ⅲ组[360mg·(kg·d)-1黄酮],每组30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法按体重每日给小鼠灌服毛泡桐花黄酮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在处理后第28天处死小鼠,采集脾和胸腺,计算脏器指数,MTT法检测刀豆素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中性红试验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小鼠脾和胸腺结构。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毛泡桐花黄酮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胸腺和脾指数及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毛泡桐花黄酮高、中、低3个剂量组小鼠脾和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增多,特别是高剂量组成熟淋巴细胞数量最多。提示,毛泡桐花黄酮通过增加小鼠免疫器官质量、免疫器官中成熟淋巴细胞数量等影响其超微结构。毛泡桐花黄酮通过提高脾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泡桐花 黄酮 扫描电镜 小鼠 胸腺
下载PDF
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震 耿晓东 +1 位作者 秦素玲 蒋建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69,共5页
该文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高密度林分的接干单株中,上侧芽萌发成枝接干与下侧芽萌发成枝间关系密切.接干侧芽的对生侧芽萌发不利于接干枝高生长,并降低接干形率;接干处向下数第... 该文研究了自然状态下1年生泡桐下侧芽萌发成枝与上侧芽萌发接干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高密度林分的接干单株中,上侧芽萌发成枝接干与下侧芽萌发成枝间关系密切.接干侧芽的对生侧芽萌发不利于接干枝高生长,并降低接干形率;接干处向下数第1对侧芽萌发成枝倾角越小接干形率越高,第1、2对侧枝长度和粗度仅与胸径生长正相关;第3对侧枝倾角与接干处主干直径和接干基径呈负相关.增加成枝数量,减少单枝生长量,而枝长、基径合计不减少,能增大接干高度和接干处主干直径;第4对侧枝长度、粗度与主干、接干粗生长正相关;第5对侧枝长度、粗度与胸径生长正相关,而其以下侧枝对主干和接干的生长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33泡桐 上侧芽接干 下侧芽成枝 接干与成枝间关系
下载PDF
微波法提取毛泡桐花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孟志芬 乔梅英 +1 位作者 刘耀民 赵静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75-677,680,共4页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作用时间、微波功率对毛泡桐花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毛泡桐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微波功率500 W,微波作用时间150 s,乙醇浓度70%,...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作用时间、微波功率对毛泡桐花总黄酮提取得率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毛泡桐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5,微波功率500 W,微波作用时间150 s,乙醇浓度70%,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7.71%。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乙醇浓度>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作用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2D3,即料液比1∶20,微波功率500 W,微波作用时间150 s,乙醇浓度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泡桐花 微波法 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