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级杂交稻抗倒生理与形态机能研究 Ⅱ .培矮 64S/E3 2与汕优 63茎秆抗倒力学差异 被引量:25
1
作者 万宜珍 马国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2-94,共3页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 为了建立超级杂交稻高产抗倒的栽培技术体系,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比较了两系法超级杂交稻组合培矮64S/E32与三系法高产杂交组合汕优63的叶鞘紧包程度、抗倒伏指数与茎秆物理强度等茎秆抗倒力学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培矮64S/E32具有承载超高产目标产量的生物力学基础,其抗倒伏指数和茎秆物理强度均显著大于汕优63,具有更大的抗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培矮64s/E32品种 汕优63品种 抗倒性状 力学
下载PDF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易镇邪 屠乃美 陈平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59,共5页
以培矮 64S E3 2、培两优 5 0 0、培矮 64S B5 2和两优培九等 4个以培矮 64S为母本的两系杂交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其生育特性和再生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两季总产以培矮 64S E3 2最高 ,培矮 64S B5 2次之 ;2 )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 以培矮 64S E3 2、培两优 5 0 0、培矮 64S B5 2和两优培九等 4个以培矮 64S为母本的两系杂交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其生育特性和再生特性。主要结果如下 :1)两季总产以培矮 64S E3 2最高 ,培矮 64S B5 2次之 ;2 )再生稻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有效穗数 >每穗总粒数 >结实率 >千粒重 ;3 )头季稻产量构成因素影响再生率 :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再生率呈正相关 ,每穗总粒数、结实率与再生率呈负相关 ;4)头季稻源库特性影响再生率 :最大LAI与再生率呈正相关 ,粒叶比与再生率呈负相关 ,茎鞘物质输出率与再生率呈正相关 ;5 )再生稻品种以选择穗粒数适中、千粒重大而粒叶比适中的杂交中稻组合为好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培矮64s 再生稻 再生率 源库特性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两用不育系培矮64S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肖媛 李落叶 +2 位作者 徐孟亮 崔延春 夏新界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4-368,共5页
以水稻两用不育系培矮64S成熟胚为外植体,以不同组合培养基为诱导和继代培养基,建立了适合水稻培矮64S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并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大肠杆菌C1基因转入培矮64S,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J0N1D3为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 以水稻两用不育系培矮64S成熟胚为外植体,以不同组合培养基为诱导和继代培养基,建立了适合水稻培矮64S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并通过农杆菌EHA105介导,将大肠杆菌C1基因转入培矮64S,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J0N1D3为合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诱导率达56.44%;通过潮霉素筛选后,获得的抗性愈伤组织分化率为73.08%,经分化,获得133株再生植株;随机挑选67株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其中46株检测到目的条带,阳性检出率占68.66%;对PCR阳性植株进行荧光定量实时PCR分析,结果表明C1基因能在转基因植株中表达。通过对T1代PCR分析,得到目的条带,表明C1基因能在转基因后代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培矮64s 成熟胚 根癌农杆菌 转化体系 组织培养
下载PDF
培矮64S在云南的育性表现及其利用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怀礼 朱建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3,共4页
培矮 6 4S在云南中海拔地区有明显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可育期 ;在低海拔地区有较长的不育期 ,没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及可育期。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 2 3.5℃ ,育性转换的敏感期是幼穗分化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及雌雄蕊形成期。培矮 6 4S在... 培矮 6 4S在云南中海拔地区有明显的不育期、育性转换期、可育期 ;在低海拔地区有较长的不育期 ,没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及可育期。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 2 3.5℃ ,育性转换的敏感期是幼穗分化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及雌雄蕊形成期。培矮 6 4S在云南自然生态条件下有广泛的制种区 ,也可以找到繁殖的最佳地区。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矮64s 育性转换 临界温度 水稻
下载PDF
培矮64S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农荣 张旭 +3 位作者 刘彦卓 孔清霓 梁祖扬 邱润恒 《作物研究》 2000年第4期5-8,共4页
在广州利用人工气候箱和冬季温室栽培技术研究了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 :培矮 64S在较低温 (日均温 2 0~ 2 5℃ )条件下 ,表现较强的发育感光性和育性光敏性 ;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内... 在广州利用人工气候箱和冬季温室栽培技术研究了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 :培矮 64S在较低温 (日均温 2 0~ 2 5℃ )条件下 ,表现较强的发育感光性和育性光敏性 ;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内单株育性转换的光温临界值均出现分离 ,但提纯群体内的光温临界值分离幅度较小。该提纯群体在 13h/ 2 4℃光温处理中群体的平均自交不实率为 99.6% ,达到实用核不育系的不育度标准 ;在日长为 13h以上 ,日均温高于 2 4℃的地区和季节制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 光温特性 培矮64s
下载PDF
培矮64S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永辉 柳武革 +3 位作者 王丰 刘振荣 刘宜柏 蔡耀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7-1013,共7页
以培矮64S及其SP4和SP5代大柱头变异不育株系为材料,从株形、育性、抗性、休眠性等方面系统研究其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如下:10个SP4代种子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方面变异较大。9个从海南收回SP4代的种子休眠性,自收获后2... 以培矮64S及其SP4和SP5代大柱头变异不育株系为材料,从株形、育性、抗性、休眠性等方面系统研究其空间诱变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如下:10个SP4代种子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方面变异较大。9个从海南收回SP4代的种子休眠性,自收获后20 d到40 d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9个SP5代株系农艺性状表现基本整齐一致,不同株系在株高、穗长等性状方面表现不同。19个SP5代株系花粉育性镜检结果表明,大多变异株不育花粉率为99.9%,与对照相当,明显比对照育性差的仅为34株,占7.3%。20个SP5代株系白叶枯病病菌田间人工接种结果表明,5个株系为中抗,比对照培矮64S抗;10个株系为中感,与对照相同;5个株系感白叶枯病,比对照略差。5个SP5代株系稻瘟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表明,叶瘟和穗瘟为0级,与对照相同,均抗稻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 空间诱变 大柱头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