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Substances in Perilla Seed
1
作者 Shi Yilin Gu Xianhong +1 位作者 Mao Wei Wang Zhanbin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6年第2期113-118,共6页
Perilla seed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normally used both as food and medicine for its various functional ingredients such as protein,amino acids,α-linolenic acid,flavones,rosmarinic acid,terpenes,polys... Perilla seed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s normally used both as food and medicine for its various functional ingredients such as protein,amino acids,α-linolenic acid,flavones,rosmarinic acid,terpenes,polysaccharides,etc.. Perilla seed is with physiological features in slowing down decrepitude,lowering blood pressure,cholesterol,inhibiting cancer cell differentiation,and improving body immune. The present paper summarized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on chemical component analysis,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perilla seed in the fields of feed,health care,food and chemical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 for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perilla se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分析 提取技术 紫苏籽 应用 物质 传统中药 迷迭香酸 生理特征
下载PDF
Smashing Tissue Extraction and GC Analysis of Active Fatty Acids from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 被引量:5
2
作者 SUN Yan-ling1,LIU Yan-ze2,3,XIAO Han4,WEI Ying-feng4,ZHAO Yu-qing1,5 1.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6,China 2.Bio-organic and Natural Product Laboratory,MRC 311,McLean Hospital/Harvard Medical School,Belmont,MA 02478,USA 3.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193,China 4.Liaoning Jiashi Nutritional Plant Oil Development Co.Ltd.,Shenyang 110035,China 5.Key Laboratory of 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Discovery,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Ministry of Education,Shenyang 110016,China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1年第1期75-78,共4页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erilla seeds oil from the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OCPS)by using the contents of active fatty acids as evaluation standard.Methods The fatty acids were extracted fr... 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erilla seeds oil from the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OCPS)by using the contents of active fatty acids as evaluation standard.Methods The fatty acids were extracted from OCPS,the residue of perilla seeds after cold-press,by smashing tissue extraction(STE),the new technology selected through comparing with classical leaching extraction(LE),Soxhlet extraction(SE),ultrasonic extraction(UE),and supercritical-CO2 fluid extraction(SFE).For optimized condition of STE,orthogonal test was designed and completed.The contents of five fatty acids in extracted oil and OCPS were determined by GC.Results The optimized extraction parameters were smashing for 1.5 min under extraction power of 150 W and 1:6 of the material/solvent ratio.The contents of five fatty acids in the oils extracted by five techniques from OCPS and determined by GC were as follows:α-linolenic acid(41.12%-51.81%),linoleic acid(15.38%-16.43%),oleic acid (18.93%-27.28%),stearic acid(2.56%-4.01%),and palmitic acid(7.38%-10.77%).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E is the most efficient technology with the highest yield(LE:0.57%;SE:1.03%;UE:0.61%;SFE:0.80%;STE: 1.17%)and shortest time(LE:720 min;SE:360 min;UE:30 min;SFE:120 min;STE:1.5 min)among five tested extraction technologies.It is first reported using STE to extract herbal oil enriched with active fatty ac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tty acids flash extraction GC analysis oil cake of perilla seeds perilla frutescens smashing tissue extraction
原文传递
Ultrasound-Assisted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Oil from Perilla(Perilla frutescens L.)Seeds 被引量:1
3
作者 Li Yang Zhang Yan +3 位作者 Sui Xiaonan Zhang Yana Feng Hongxia Jiang Lianzhou 《大豆科技》 2019年第S01期9-14,34,共7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ultrasonic pretreatment and the types of enzyme on oil yield were investigated.The optimum ultrasonic pretreatment parameters were found to be 250 W of ultrasonic power,30 min of ul...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s of ultrasonic pretreatment and the types of enzyme on oil yield were investigated.The optimum ultrasonic pretreatment parameters were found to be 250 W of ultrasonic power,30 min of ultrasonic time,and 50℃of ultrasonic temperature.Five types of enzyme,Cellulase,Viscozyme L,Alcalase 2.4L,Protex 6L,and Protex 7L,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effectiveness in releasing oil from ultrasonic pretreated perilla seeds.The highest oil yield of 81.74%was observed in cellulase treated perilla seed samples.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ntrol,hexane,and enzyme extracted perilla seed oils were compared.No significant(P>0.05)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iodine value,refractive index,unsaponifiable matter,saponification value,peroxide value,and acid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lla seed sonication enzymatic aqueous extraction fatty acids oil properties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紫苏子—杏仁药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王卉 赵克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0期14-18,共5页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紫苏子—杏仁药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潜在分子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对紫苏子—杏仁药对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进行...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紫苏子—杏仁药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潜在分子作用靶点及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对紫苏子—杏仁药对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并采用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进行靶点预测。采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CVA相关靶点,借助Venny 2.1.0获取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分别运用Cytoscape 3.9.1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主要活性成分—潜在治疗靶基因网络图和PPI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出关键有效活性成分和核心靶蛋白,通过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的富集分析。结果 筛选出紫苏子—杏仁药对有效成分19个,与CVA相关靶点224个,核心靶点为AKT1、IL-6、TP53、SRC、MAPK3、EGFR、JUN、PTGS2、HSP90AA1、ESR1。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分子功能165个、细胞组分79个、生物过程63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得到信号通路155条,主要涉及cAMP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通路、化学致癌—受体激活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结论 紫苏子—杏仁药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抗C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紫苏子 杏仁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紫苏籽提取物对西门塔尔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高亮 闫向民 +2 位作者 程黎明 米青婕 夏春芳 《畜禽业》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研究紫苏籽提取物(perilla seed extract,PSE),对西门塔尔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日龄左右、体格匀称、健康的西门塔尔母犊牛6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头,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PSE,PSE0;PSE低剂量组,基础日... 目的研究紫苏籽提取物(perilla seed extract,PSE),对西门塔尔断奶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90日龄左右、体格匀称、健康的西门塔尔母犊牛60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头,分别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PSE,PSE0;PSE低剂量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5‰的PSE,PSE1;PSE中剂量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的PSE,PSE2;PSE高剂量组,基础日粮中添加2‰的PSE,PSE3。试验期90 d,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80 d。结果添加紫苏籽提取物的PSE2组和PSE3组西门塔尔母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PSE0对照组(p<0.01),PSE2组和PSE3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PSE2组和PSE3组十字部高、体斜长显著高于PSE0对照组(p<0.05),而与PSE1组差异不显著,各组的鬐甲高、胸围、管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紫苏籽提取物可显著提高西门塔尔犊牛日增重并对体尺指标有积极影响,且最适添加量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提取物 断奶犊牛 生长性能
下载PDF
紫苏籽壳提取物纳米银颗粒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6
作者 韩婉毓 李会珍 +3 位作者 张志军 郭誉嵘 张红玉 王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58,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紫苏资源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以紫苏籽壳提取物(PSHE)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硝酸银浓度、提取液浓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紫苏籽壳提取物纳米银(PSHE@AgNPs)银离子还原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 为进一步提高紫苏资源的利用价值,本研究以紫苏籽壳提取物(PSHE)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硝酸银浓度、提取液浓度、超声波功率、超声温度和超声时间对紫苏籽壳提取物纳米银(PSHE@AgNPs)银离子还原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制备PSHE@AgNPs的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PSHE@AgNPs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SHE@AgNPs制备最佳工艺为:硝酸银浓度15 mmol/L,提取液浓度0.4 g/mL,超声波功率480 W,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7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SHE@AgNPs银离子还原率达92.37%。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PSHE@AgNPs具有面心立方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PSHE@AgNPs表面存在植物化学物质,酚类化合物参与纳米银的合成;热重分析显示了PSHE@AgNPs的热稳定性,在276.7~420.3℃范围内存在主要的质量损失,质量减少46.74%;透射电子显微镜显示PSHE@AgNPs是粒径均值为27.97 nm的近球形分散颗粒。研究结果可为超声波辅助绿色合成粒径小、分散性高、具有热稳定性的面心立方结构的PSHE@AgNPs提供理论指导,并推动其在生物材料和医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壳 纳米银颗粒 生物还原法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单菌剂固态发酵改善紫苏饼粕工艺优化及理化特性分析
7
作者 杨欣 杨孟 +1 位作者 胡萍 张玉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266-273,共8页
目的通过单菌剂固态发酵工艺优化改善紫苏饼粕品质。方法以紫苏饼粕为原料,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JP2)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面粉添加比例对发酵紫苏饼粕的品质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最佳发酵工艺... 目的通过单菌剂固态发酵工艺优化改善紫苏饼粕品质。方法以紫苏饼粕为原料,研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JP2)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面粉添加比例对发酵紫苏饼粕的品质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发酵工艺,并对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下发酵的紫苏饼粕的主要成分、pH及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正交实验极差分析和验证实验显示,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60 h、发酵温度34℃、接种量2.5%和面粉添加比例1:20(g/g)。在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紫苏饼粕中蛋白酶活力为1152 U/g,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49 g/100 g;水分含量和pH分别由58.11%、6.27增加至60.20%、8.09,蛋白质、脂肪、还原糖含量分别由32.14%、11.10%、0.47%降低至24.92%、2.66%、0.05%,游离氨基酸种类增加至13种,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至1.1455%、0.8031%。结论经优化获得了单菌剂固态发酵紫苏饼粕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该工艺条件有效改善了紫苏饼粕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饼粕 枯草芽孢杆菌 优化发酵 品质改善
原文传递
紫苏籽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抗疲劳活性研究
8
作者 孙凯 曹甜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4-147,共4页
紫苏籽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该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紫苏籽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籽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例1∶20、碱提pH 10、碱提时间20 min和碱提温度50℃,此时紫苏籽... 紫苏籽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该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紫苏籽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紫苏籽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例1∶20、碱提pH 10、碱提时间20 min和碱提温度50℃,此时紫苏籽蛋白提取率最高,为54.25%。通过Design-Expert 12软件对正交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拟合分析,获得紫苏籽蛋白提取工艺参数的回归模型为Y=53.12+0.45A+1.19B+1.39C-0.051AB+1.61AC-1.37BC-2.41A~2-0.81B~2-2.21C~2,此回归模型的P值<0.001,说明试验值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极小。此外,还对紫苏籽蛋白的抗疲劳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紫苏籽蛋白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 蛋白 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紫苏籽粕迷迭香酸的亚临界水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闫林林 王艳辉 +1 位作者 张佳婵 郑光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76-185,共10页
本研究采用绿色环保的亚临界水提取技术从紫苏籽粕中提取迷迭香酸。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迷迭香酸的提取得率为响应值,以提取温度(140~180℃)、提取时间(20~40 min)、料液比(1:30~1:50 g/mL)为自变量,确... 本研究采用绿色环保的亚临界水提取技术从紫苏籽粕中提取迷迭香酸。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迷迭香酸的提取得率为响应值,以提取温度(140~180℃)、提取时间(20~40 min)、料液比(1:30~1:50 g/mL)为自变量,确定亚临界水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同时,比较了亚临界水提取法和几种常规提取法对迷迭香酸提取得率及其抗氧化活性(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亚临界水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63℃、提取时间30 min、料液比1:41 g/mL;此条件下,迷迭香酸的提取得率为4.91±0.16 mg/g dw,其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的V_(C)当量分别为10.62和13.46 mgV_(C)/g dw,均显著高(P<0.05)于几种常规提取法。此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亚临界水提取后的紫苏籽粕粉末结构更疏松,说明亚临界水更有利于迷迭香酸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水 紫苏籽粕 迷迭香酸 响应面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混菌固态发酵对紫苏粕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林林 杨茜瑶 +2 位作者 李伟 宋佳琪 王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62,共6页
采用酵母菌和双歧杆菌混合发酵紫苏粕,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紫苏粕清除DPPH·、·OH、O_(2)^(-)·、ABTS^(+)·及总还原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发酵后紫苏粕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优化影响抗氧化活性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菌... 采用酵母菌和双歧杆菌混合发酵紫苏粕,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紫苏粕清除DPPH·、·OH、O_(2)^(-)·、ABTS^(+)·及总还原能力的影响。通过对发酵后紫苏粕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优化影响抗氧化活性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酵母菌与双歧杆菌复配比2∶1(接种量为4%)、料液比1∶1、pH 7.0,在发酵温度为32℃,发酵48 h后,DPPH·清除率可达78.05%;·OH、O_(2)^(-)·、ABTS^(+)·清除能力和总还原能力在发酵时间为72 h时达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发酵条件发生改变时,发酵液中多酚含量与总还原能力呈显著性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饼粕 混菌发酵 抗氧化性 相关性
下载PDF
紫苏饼粕蛋白作为起泡剂和捕收剂泡沫浮选去除结晶紫
11
作者 陈林 张煜泽 +3 位作者 李云鹏 张志军 李会珍 胡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开发高效、可持续的分离技术是新形势下染料废水处理的重要课题。针对化学表面活性剂易造成二次污染和生物表面活性剂成本较高的问题,从农业副产品—紫苏饼粕中提取蛋白质作为起泡剂和捕收剂,相应开发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泡沫浮选技术来... 开发高效、可持续的分离技术是新形势下染料废水处理的重要课题。针对化学表面活性剂易造成二次污染和生物表面活性剂成本较高的问题,从农业副产品—紫苏饼粕中提取蛋白质作为起泡剂和捕收剂,相应开发了一种绿色、高效的泡沫浮选技术来处理结晶紫(CV)废水。首先研究了紫苏饼粕蛋白(PSMP)对浮选CV过程中的稳泡和捕收性能,其次构筑了一种新型“简谐波形”的浮选塔构件(SHMI)。研究结果表明在PSMP质量浓度为200 mg·L^(-1)、p H为10.0、添加SHMI和表观气速200 mL·min^(-1)的条件下,CV去除率和富集比分别高达(94.3±0.5)%和28.5±1.1。该技术为处理染料废水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浮选 起泡剂 捕收剂 紫苏饼粕蛋白 结晶紫
下载PDF
紫苏籽粕蛋白糖基化产物结构及功能特性
12
作者 王丹 李河 +1 位作者 张志军 李会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7-565,共9页
以果糖(fructose,FRU)、葡聚糖(dextran,DEX)和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3种不同分子量的糖为诱导物,采用湿热法对紫苏籽粕蛋白(perilla seed meal protein,PSMP)进行改性,探究3种糖对PSMP糖基化产物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接枝度和褐... 以果糖(fructose,FRU)、葡聚糖(dextran,DEX)和麦芽糊精(maltodextrin,MD)3种不同分子量的糖为诱导物,采用湿热法对紫苏籽粕蛋白(perilla seed meal protein,PSMP)进行改性,探究3种糖对PSMP糖基化产物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接枝度和褐变程度测定结果表明,3种糖均与PSMP发生了糖基化反应。与PSMP相比,3种PSMP糖基化产物的溶解性在中性、碱性条件下均得到改善,其中P-DEX的溶解度在pH 7.0时提高约9%。同时,3种PSMP糖基化产物的乳化性、起泡性、热性能以及持油力均明显得到提高,其中P-DEX表现最优。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和内源荧光光谱测定结果证实,PSMP糖基化产物的二、三级结构均发生了改变;扫描电镜观察到改性产物内部构象展开,表明结构的改变是影响蛋白质功能特性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PSMP糖基化改性对其结构和功能特性都有明显改善。本研究结果可为PSMP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糖基化蛋白构效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粕蛋白 糖基化 结构 乳化性 功能特性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两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小勉 刘梓毫 +3 位作者 郭猛 崔灿 王荩婧 严俊鑫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6-31,49,共7页
以大花剪秋萝(Lychnis fulgens)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为材料,探究占培养基质总体积20%、40%、60%的生物炭添加量对基质理化性质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生物炭(对照)相比,试验土壤pH以及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质量... 以大花剪秋萝(Lychnis fulgens)和紫苏(Perilla frutescens)为材料,探究占培养基质总体积20%、40%、60%的生物炭添加量对基质理化性质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生物炭(对照)相比,试验土壤pH以及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均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种子萌发阶段,添加生物炭对两种植物种子萌发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添加量越高抑制效果越显著。在幼苗生长阶段,添加生物炭对两种植物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添加占培养基质总体积20%生物炭量的大花剪秋萝的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和地下部分干质量分别提高407.14%、292.31%、805.00%和533.33%;紫苏的地上部分鲜质量、地下部分鲜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和地下部分干质量分别提高790.20%、177.13%、463.08%和229.41%。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两种植物的根系活力,且提高效果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大花剪秋萝和紫苏的根系活力在添加占培养基质总体积20%生物炭量与未添加生物炭相比分别提高145.34%和151.97%。添加生物炭显著促进了大花剪秋萝光合色素的合成,而紫苏的光合色素质量分数与未添加生物炭相比显著降低。添加生物炭降低了紫苏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但对大花剪秋萝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两种植物叶片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均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添加占培养基质总体积20%生物炭量比较适宜两种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大花剪秋萝 紫苏
下载PDF
基于电雾式检测器的紫苏子及炒紫苏子配方颗粒多成分含量测定
14
作者 邸继鹏 赵艺晨 +3 位作者 彭倩 章军 陈莎 刘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1-344,共4页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电雾式检测器(CAD)方法,同时测定紫苏子及炒紫苏子配方颗粒中多成分的含量.依照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要求,利用Acclaim Polar Advantage Ⅱ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三氟乙酸水(...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电雾式检测器(CAD)方法,同时测定紫苏子及炒紫苏子配方颗粒中多成分的含量.依照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要求,利用Acclaim Polar Advantage Ⅱ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三氟乙酸水(B),梯度洗脱,分析泵梯度洗脱条件:0—25 min:20%→55%A,25—26 min:55%→95%A;采用Chromeleon 7.2梯度补偿泵,流速为0.7 mL·min^(−1),进样体积15μL.研究表明,通过CAD检测器可以同时检测紫苏子、炒紫苏子的3种特征性成分,无样品基质干扰,r大于0.999,精密度相对偏差(RSD)分别为1.35%(迷迭香酸-3-O-β-D-葡萄糖苷)、1.19%(3-脱羟基迷迭香酸-3-O-β-D-葡萄糖苷)、1.40%(迷迭香酸).通过对10批不同紫苏子和炒紫苏子配方颗粒含量分析,炒紫苏子的3个特征性酚酸类成分含量高于紫苏子含量,其中炒紫苏子中3-去羟基迷迭香酸-3-O-β-D-葡萄糖苷含量显著高于紫苏子(P=0.017).本方法简便、快速,能同时对紫苏子及炒紫苏子配方颗粒指纹图谱中无标准品的特征性成分进行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炒紫苏子 电雾式检测器 配方颗粒 多成分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紫苏籽蛋白协助泡沫分离去除亚甲基蓝
15
作者 孙宇格 陈林 +2 位作者 姚楠 赵春全 胡楠 《当代化工研究》 2023年第4期163-166,共4页
染料在赋予生活色彩的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解决化学表面活性剂再污染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价格昂贵的问题,本研究以农产品紫苏籽(PS)为原料,将碱提后的紫苏籽蛋白(PSP,提取率为42.1%)创新性地作为起泡剂和捕收剂,... 染料在赋予生活色彩的同时也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解决化学表面活性剂再污染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价格昂贵的问题,本研究以农产品紫苏籽(PS)为原料,将碱提后的紫苏籽蛋白(PSP,提取率为42.1%)创新性地作为起泡剂和捕收剂,采用绿色环保的泡沫分离技术去除水溶液中的亚甲基蓝(MB),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生物毒性和环境风险的目的。此外重点考察了分离过程中PSP对泡沫性能与MB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SP浓度500mg·L^(-1)、pH值10.0的条件下,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4.6%、富集比为78.8。本文开发的技术为处理染料废水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分离 起泡剂 捕收剂 紫苏籽蛋白 亚甲基蓝
下载PDF
紫苏籽提取物对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性能、器官指数的影响
16
作者 温华梅 孙鹏 +4 位作者 吕娜娜 解红梅 姜八一 李燕舞 王强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56-60,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对肥育期伊拉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性能、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35日龄伊拉肉兔9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对照组肉兔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肉兔分别饲喂添加紫苏籽提取物100、200... 试验旨在研究紫苏籽提取物对肥育期伊拉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性能、器官指数的影响。选取35日龄伊拉肉兔9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对照组肉兔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肉兔分别饲喂添加紫苏籽提取物100、200、300 mg/kg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紫苏籽提取物能够有效降低伊拉肉兔的死亡率;饲粮中添加300 mg/kg的紫苏籽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伊拉肉兔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0 mg/kg的紫苏籽提取物能够提高伊拉肉兔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尿素氮(BUN)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P<0.05),显著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P<0.05),显著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提高肉兔心脏指数。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3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能够提高肥育期伊拉肉兔的生长性能;饲粮中添加200 mg/kg紫苏籽提取物能够提高肉兔的免疫性能、抗氧化性能,改善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器官发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提取物 伊拉肉兔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性能 器官指数
原文传递
紫苏种子性状与主要营养成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会珍 孙子文 +2 位作者 李晓君 许万乐 张志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5-59,共5页
研究调查了10个不同品种紫苏的种子性状,测定粗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对籽粒性状与各营养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紫苏品种间种子直径和千粒重以及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 研究调查了10个不同品种紫苏的种子性状,测定粗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素等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并对籽粒性状与各营养成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紫苏品种间种子直径和千粒重以及营养成分粗脂肪、粗蛋白和纤维素含量均呈现极显著差异。BS-1种子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在10个品种中均最大,是高脂肪高蛋白品种选育的良好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直径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与种子直径和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而蛋白质含量、粗纤维含量与种子直径、千粒重间相关性不显著。3种营养成分之间,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与粗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对于优质紫苏新品种培育及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性状 营养组成成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紫苏属植物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37
18
作者 胡彦 丁友芳 +3 位作者 温春秀 谢晓亮 周巧梅 刘玉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65-169,共5页
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法,对从国内5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的10份试材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10份试材间种子的含油率介于33.49%~42.58%之间;应用SPSS11.0软件对其种子含油率进行... 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法,对从国内5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的10份试材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10份试材间种子的含油率介于33.49%~42.58%之间;应用SPSS11.0软件对其种子含油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10份试材间种子含油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GC-MS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种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简单,10份试材种子油中共检测出6种脂肪酸组分——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硬脂酸、10-十八碳烯酸和油酸,其中前4种为10种试材的共有成分,1、2、3、5号试材含油酸,但不含10-十八碳烯酸,4、6~10号试材含有10-十八碳烯酸,但不含油酸。10份试材种子油中α-亚麻酸含量介于71.75%~80.06%之间,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介于88.80%~92.8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属植物 种子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下载PDF
发育紫苏种子营养累积与脂肪酸组分变化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志军 张鑫 +2 位作者 李会珍 刘西亮 刘培培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2,37,共4页
对6个不同品种紫苏种子发育过程中粗脂肪、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气相色谱对2个品种的脂肪酸组分变化规律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在结实后10~20d内即可完成基本累积过程,而粗脂肪累积需要20~30d才能完成。6个品种... 对6个不同品种紫苏种子发育过程中粗脂肪、蛋白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气相色谱对2个品种的脂肪酸组分变化规律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在结实后10~20d内即可完成基本累积过程,而粗脂肪累积需要20~30d才能完成。6个品种中含粗脂肪32.6%~44.4%,含蛋白质21.4%~24.9%,ZY一14和ZY一12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是适合油用和饲料加工的优质品种。紫苏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仅一亚麻酸5种成分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1.6%~95.0%,其中仪一亚麻酸占总不饱和脂肪酸的66.8%~73.3%。种子发育过程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相对稳定,亚油酸含量随种子发育逐渐降低,而o【一亚麻酸含量不断增加直至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 种子 蛋白质 粗脂肪 脂肪酸
下载PDF
苏子油抗氧化性试验和苏子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大川 苏望懿 +2 位作者 胡小泓 李江平 李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19,共5页
报告了鄂皖大别山区野生紫苏子和种植白苏子的成份,及以此为原料制得精炼苏子油的各项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苏子油进行了抗氧化试验。另外还对苏子浓缩蛋白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蛋白提取率与pH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苏子油 抗氧化试验 苏子浓缩蛋白 油粕 食用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